达斡尔族名族文化和风俗习惯19页PPT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09776e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0.png)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简介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
后普遍使用汉文,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
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历史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我国历史文献中有称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达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研究认为达斡尔族人可能是辽契丹族的后裔。
清代,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并不断被征调镇守边关,甚至被远戍新疆,因而除东北外在新疆塔城还有数千名斡尔族人。
在新疆的达斡尔族是17世纪80年代末,在清政府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时,随西征大军从连云港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的,当时他们被编入"索伦营"参加了平叛的历次战役立过不朽的功勋。
达斡尔族人喜爱并擅长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礼仪敬老、互助和好客。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份。
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待,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无论谁家宰杀牲畜,都要选出好的肉分赠给邻居和亲友,狩猎或捕鱼归来,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节庆主要节日是春节。
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
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
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简介(图片很全)(课堂PPT)
![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简介(图片很全)(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ecc8795ef7ba0d4b733b10.png)
五 色 花 米 饭
10
朝鲜族
11
达斡尔族
黑
灰
日
曲 棍 球
12
傣族
孔 雀 舞 泼 水 节
13
14
15
侗族
侗族大歌会→
16
独 龙 族
绣面纹身
17
俄罗斯族
大列吧
汤 菜
18
鄂伦春族
狍 头 帽 子
19
鄂温克族
20
荡
头
秋
发
千
舞
21
哈尼族
哈 尼 族 梯 田
22
赫(he)哲族
鱼
皮
鞋
38
39
40
羌族
41
撒拉族
42
43
(she)
畲
族
44
水族
45
塔吉克族
46
塔塔尔族
47
土家族
吊脚楼
48
土族
49
维吾尔族 nang 50
佤族
51
乌孜别克族
52
锡伯族
53
瑶族
54
彝 族 (yi)
55
仡(gē)佬(lǎo) 族
56
57
壮族
58
藏族
朝 拜 酥油茶
59
知识小结: 1.中国最新的少数民族是? 2.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 3.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4.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5.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6.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少数民族介绍PPT (6)
![少数民族介绍PPT (6)](https://img.taocdn.com/s3/m/98871a5576a20029bd642d88.png)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 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 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 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 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 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 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 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 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侗族春节具有与汉族相同的某些内容和形式,又赋 予了本民族的新义,形成了祭祖先、贺新岁、祷风 顺等多种内容的复合状态。
哈尼族
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
财
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
源
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
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
广
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
进
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
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
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高山族
“围炉” ,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 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 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 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 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 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 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 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 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 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 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 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 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 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 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 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民俗风情
![达斡尔民俗风情](https://img.taocdn.com/s3/m/43368b48b307e87101f69621.png)
神奇灿烂的达斡尔民族风情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契丹后裔,“达斡尔”是契丹贵族“大贺氏”的转音。
“达”就是“原来”(长、上)的意思,“斡尔”就是“居住的地方”的意思。
也译为“耕耘者”。
历史上的达斡尔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以北地区。
14世纪开始定居生活,16世纪跨入封建宗法社会,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开始陆续南迁,定居嫩江流域。
1954年被认定为单一独立民族。
目前,全国达斡尔族总人口13万人,其中莫旗有3万人,其它主要分布于海拉尔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瑗珲地区、新疆塔城地区等地。
达斡尔族的生产方式最初以猎、渔、排木业为主,后来发展为农、牧、林各业。
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
达斡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富有爱国革命传统。
自古就有“性多慧而勇毅,诚实无华”,“从来以骑射显著,多以才勇自效”的特点。
虽属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但在长期的游牧、渔猎、伐木和农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狩猎文化、森林文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
为建设和保卫中国北疆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达斡尔族具有淳朴的民族风情。
达斡尔人能歌善舞,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曲调高亢嘹亮,舞蹈“鲁日格勒”擅长模仿各种动物和鸟类活动。
说唱艺术“乌春”以叙事见长。
猎、渔业生产是达斡尔人民古老的传统生产,狩猎时用人工训养的猎鹰,情趣盎然。
达斡尔族农业在历史上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特点。
达斡尔族妇女善于载种、加工烟叶,其栽培、管理、收晒、加工工艺精细特别,黄烟“琥珀香”享有盛誉。
同时,还善用兽皮缝制各种衣服、帽毡、靴鞋,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容器,不仅轻便实用,上刻各种图案,精美别致,极富民族特色。
大轱辘车是山地、草原、沼泽地、雪地运输的极佳交通工具,被称之为“草上飞”和“达斡尔车”。
社会礼仪在达斡尔人的亲戚关系中,以舅家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一个外甥出生时,舅母必须送礼,甥家无论喜庆、丧事,舅家是必到的贵客。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8098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f.png)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元素。
首先,达斡尔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和舞蹈艺术。
他们以歌颂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
达斡尔族的民歌多以牧歌和祈福歌为主题,歌词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悠扬。
而舞蹈则以独特的动作和身姿展示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达斡尔族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
他们擅长制作皮革制品、银饰和木雕等工艺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斡尔族的皮革制品。
达斡尔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衣物和装饰品,如制作袍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年节——“达斡尔族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游牧民族的迁徙习俗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通常讲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起源、历史和英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达斡尔族始祖“阿尔都汉”的故事。
据传说,阿尔都汉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他带领达斡尔族人民从西方迁徙到东方,并建立起了繁盛的家园。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无论是民歌和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习俗,还是神话和传说,都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达斡尔族人民将继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54b3749a8956bec0975e3bb.png)
谢谢观看!
• 3、丧葬禁忌 人死咽气前,全家人不准入睡,怕死者灵魂将 睡者灵魂带走。忌用铁钉钉棺。有外伤者不能见 尸身或灵枢,以免被“扑着”,即怕伤口发作。 外姓人死后,不得从门出,必须从窗户抬出。严 禁双日殡葬。未出嫁女子,孕妇、无子女的妇女 及小孩死后不准埋入祖坟;孕妇死后必须火葬, 否则起“旱魃”;小孩死后,必须风葬。守丧期 忌打架斗殴,忌剃头号、剪指甲,忌在炕上睡觉, 忌参加婚礼、娱乐活动,禁出远门及嫁女,禁夫 妻同房。
• 4、岁时禁忌 除夕,天黑前必须将门窗糊好。是日, 不许从门外向里叫人,不许照镜,否则群 魔缠身,被魔鬼摄去心神。大年初一自动 起床,忌被人叫醒,否则会懒惰1年。初一 至初五不得打扫室内,否则会扫走福气。
五、吉祥物
• 达斡尔族人视老鹰为 神鸟,吉祥物。在各 种场合歌颂,赞美它。 对猎鹰有非常特殊的 感情,鹰象征着美好, 和睦,进取,顽强。
•
后挂 万 次 人 显 家 允 忌 数 不 不一 一 。 求 卑 主 。 男 年 吉女 顺面 落 迎 ” 贱 贵 以 方 龄 。子 。镜 日 亲 。 , 。 为 求 时 故结 , 后 喜 故 该 若 多 婚 婚 常婚 以 到 车 媒 族 少 次 一 配 择年 代,须人俗次求、。 龄 太 须 在 求 语 求 婚 两 男 、忌 阳在落亲云婚,次无 偶 。 大 日 须 “ 便 方 , 此 、数 否门前多好应显女禁 , 则 西 赶 跑 女 , 女 方 忌 等以 婚 侧 到 几 百 则 儿 应 。 奇为 。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 文化
一、分布
•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 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 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2万人。亦分 布于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俄 罗斯称相关地区为达斡里亚(Даурия), 即外贝加尔。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89fe7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5.png)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
达斡尔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生活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一、语言达斡尔族的语言属于蒙古语系,和蒙古族、鄂温克族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达斡尔族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音调和语法结构,是达斡尔族人民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虽然汉语已成为主要的交流语言,但达斡尔族人民仍然保留并传承着自己的母语。
二、服饰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性常穿长袍、长裤和皮靴,头戴斗笠或毡帽。
女性则穿着彩色长袍、裙子和皮靴,头戴花纹绣花的头巾。
达斡尔族的服饰多以羊毛、马毛、麻布等天然材料制作,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彰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民族特色。
三、生活习俗达斡尔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
他们以牧民为主,过着放牧、捕鱼和狩猎的生活。
每年冬季,达斡尔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冬捕活动,用传统的方法捕捞鱼类资源,这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此外,达斡尔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婚俗、葬礼等仪式,这些传统习俗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音乐舞蹈达斡尔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多以马头琴、马头琴、手鼓等乐器为伴奏,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达斡尔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有舞狮、舞龙、舞蹈戏曲等,舞姿翩翩起伏,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给人以美的享受。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和音乐舞蹈等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达斡尔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达斡尔族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让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达斡尔族礼仪习俗 达斡尔族的礼仪
![达斡尔族礼仪习俗 达斡尔族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48baaf559b6648d7c1c74699.png)
达斡尔族礼仪习俗达斡尔族的礼仪>达斡尔人尊敬老人的习俗,在饮食、家庭生活、走路、集会等各种场合无所不在。
如全家用餐时,老人先动筷子,晚辈方可吃饭。
有一盘鲜鱼端上来,老人吃第一口,年轻人随后品尝。
鱼头年轻人绝对吃不到,要留给同桌长者。
按达斡尔族习俗,西屋为上。
西屋南炕居首是老人坐卧的地方,北炕是儿子和媳妇坐卧的地方,西炕是客人坐的地方。
如果到人家里串门,进屋先给老人请安,然后坐在西炕上,坐错了便是失礼。
长辈相谈,晚辈不能插话,不能同长辈并坐。
特别是媳妇与公、婆绝对不许同席对话,一般是站在炕下很敬重地谈话。
晚辈不许在长辈面前吵闹。
早晨长辈起床,媳妇装烟送去,准备茶水,伺候用饭,继则儿子、孙子吃饭,最后媳妇自己吃,长幼有序。
饭后再装烟送茶。
晚上由晚辈铺床。
媳妇去娘家回来,哪怕两三天,也要向公婆请安。
达斡尔族敬老讲究辈分,不完全按年龄区分。
在礼仪场合严格区别辈分高低,有些年龄不大的人,只要辈分高,也同样受到尊重。
尤其是在各种仪式、典礼上,辈大者不管年轻年老,都坐在炕上,辈小的在地下做活,哪怕是年岁较大的人也不例外。
平日达斡尔人在家中室内外出入的礼节极严,一般老人行走在前,年轻人在后;女人在前,男人在后。
家中大小二门,要由晚辈或年龄小者开关。
客人临门,送男客时,男主人送到大门外,女主人陪送到院中;送女客时,女主人送到大门外,男主人陪送到院中。
送夫妻客时,男女主人同送到大门外。
老人出门时,晚辈要将携带的东西准备好,套好车或将马备好。
等老人上车坐稳,再把马绳交给老人,送到大门外。
待老人归来时,前去迎接请安。
如果与老人同出门时,年轻人驾车。
2019年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ppt
![2019年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b265dbf8c75fbfc77db2e6.png)
大蒙古国随即统一了中国北方。元世祖忽 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并 统一全国。空前统一而强盛的元朝,确立 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和发展了我们多 民族的国家。到明代蒙古族分为“鞑靼” 和“瓦刺”两大部分。清代在蒙古族地区 建立“盟旗制度”,或编旗设置总管制度 加以统治。
(六)习俗
左边挂一个用杏树枝做的弓,如果生了女孩,在门的右边
挂一个红布条。满族人多数从事农业,一部分饲养柞蚕、
栽种果树。
满袍
满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北方游猎骑射 民族的特色。满族男女老少日常穿的主要服装是旗袍。 旗袍在清朝曾作为“国服”在全国推广。旗袍,满语 为“介衣”。它的样式特点是:圆领、大襟,四面开 禊,配以扣挂。女人穿着修长秀丽,婀娜端庄。男人 的穿着便于做激烈动作和马上活动,适合北方骑射民 族生活习俗。旗袍样式很多,男子穿的是马蹄袖袍挂, 女子穿的是直筒宽袖长袍。有身份地位料多为绸缎, 农民多为棉麻布。满族妇女的旗袍很讲究装饰,在衣 襟、袖边、领口处都镶嵌几道花条或采芽儿,有的要 镶上18道花边,再配上五彩缤纷的“大绾袖”真是又 艳丽又典雅
“节”原意指竹节,引申为对岁时的分节, 把岁时的渐变分为像竹节一样的间距, 把两个节气相交接的日时定为交节,并 转意为节日。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 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 排定的节气时令。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 看到古代完备的历年记法。最早在古文 献《逸周书·时训》中就记载了一年中的 二十四节气。
(二)年节的分类
关于岁时节日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按 其性质来分,大致可分为单一性质节日 和综合性质节日两类。
单一性质的节日是由某个节日活动的单 一目的所决定的。
综合性质的节日,是由某个节日活动的 多种目的所决定的。
达斡尔族 鄂伦村族PPT24页
![达斡尔族 鄂伦村族PPT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16fde5b13c1ec5da51e270da.png)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4
达斡尔族----节日、禁忌、吉祥物
![达斡尔族----节日、禁忌、吉祥物](https://img.taocdn.com/s3/m/cf0997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73.png)
达斡尔族----节日、禁忌、吉祥物1、节日:(1)、阿涅节: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认真对待。
全家从过了腊八就开始忙,母亲仍给子女赶制过年的新鞋新衣,做“西日格勒”点心等;男子汉们则进城办年货—酒、年画、对联纸、鞭炮等。
二十九那天,忙着写对联,贴对联。
大小门上、隔栅上,到处贴上新鲜的对联,墙上的年画和窗户上佛龛下的彩色挂笺,更是给家家户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除夕,即大年三十,达斡尔人称“布图”。
“布图”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封闭的意思,一层是完成的意思。
全年过完了,老天爷把这一年在三十夜里封闭掉了;全年过完了,一年的事情至这最后一天全完成了。
除夕的高潮要从傍晚开始到深夜。
傍晚,太阳未落之前,各家各户就点燃上了大门正前方的粪垛。
一屯十家百户的烟火,使整个屯子笼罩在层层缭绕、徐徐升腾的蓝灰色暮霞之中,呈现出一种和睦吉祥、安居乐业的节日气氛。
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在吉祥、和偕的气氛中围坐炕桌,进入过年的第一餐——除夕晚餐。
并祷告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五谷丰收。
初一是春节的高峰。
清晨人们争先早起。
在院内西置一桌子,摆上供品,祭祀天神,并开始拜年活动,直到初五。
首先是晚辈到长辈前拜年问安,长辈用吉祥语言祝福,然后互相串门,走亲戚拜年。
(2)、“库木勒”节的由来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多瑞宝、色热等十多位老同志因事相聚在何广成家里。
事毕,大家意犹未尽,谈古论今,畅所欲言。
交谈中涉及最多最集中的莫过天达斡尔族苦难的过去和今日的幸福这一主题。
当谈及苦难的过去,老人们自然回顾了辽亡后契丹一部迁徙黑龙江中、上游的艰辛、清朝时期达斡尔劲旅征战、戍边的悲壮、解放前达斡尔族人民在“三座大山”和民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惨痛。
老人们深情地说,开发了黑龙江、嫩江流域,横刀立马去出征、去戍边、在黑暗的旧社会奋力拼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幸福地生活。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达斡尔族的发展史都与柳蒿芽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和难以割舍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