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唐的盛衰

合集下载

《隋唐_开放革新的时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隋唐_开放革新的时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隋唐_开放革新的时代》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分析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特点
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唐朝的盛世和开放政策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特点
1. 隋朝的大运河和均田制
2. 唐朝的盛唐经济和丝绸之路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
1. 隋朝的大兴文学和科举制度
2. 唐朝的唐诗盛世和科技发展
四、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隋炀帝和杨广
2. 唐太宗和武则天
五、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对丝绸之路和对外交流的影响
导学活动:
一、观看视频《隋唐盛世》并做笔记,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阅读《隋唐兴衰史》,了解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简要的总结。

三、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撰写小组报告。

四、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感受隋唐时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

五、撰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展示给同砚们。

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应该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分析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进修,更加热爱中国历史,珍惜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课复习提纲答案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课复习提纲答案

第四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3、三国的统治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__水利工程_________,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

蜀国的__丝织业_兴旺,_蜀锦_非常有名。

吴国的__造船业____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4、西晋:⑴建立: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⑵统一:280年,西晋消灭吴国,统一全国。

⑶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陷长安,西晋灭亡.4.1.2东晋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政局1、东晋的建立:317 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东晋中期,_氐_族建立的前秦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_______。

3、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4、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战争双方:前秦与东晋;战争特点:以少胜多;战争结果:前秦败东晋胜;战争影响:对南方来说: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来说: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与战争相关的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方面(1)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都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

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

(开始使用粪肥)(3)棉花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手工业方面(1)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棉布的生产和使用也逐渐发展。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4单元第2课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第4单元第2课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工 程 刑 罚 警 备 教 育 管 理 官 吏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结合下料几则资料,说说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资料5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 资料6 唐代,进士及第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被称为 “登龙门”。有一次,唐太宗想亲自看看考进士科的情 况。在发榜那天,他来到考试进士的端门前:只见许多 新考取的进士,排成常婵的一列,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 来。唐太宗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内侍说:“天下英雄, 都在我的掌握中了!” 思考:为了选拔人才,唐太宗采取了什么制度?根据资料6, 说说这种制度有什么作用?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二.贞观遗风:武则天统治时期 1.重视农业生产; 统治举措: 2.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 拔地位低的优秀人才; 3.打击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 加强对西域统治。 地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承了唐太宗贞观时期的大
治局面,并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忆昔》描述的是哪一时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结合下料几则资料,说说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资料4 唐朝的政治体制: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隋朝创立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执 行 诏 令
审 核 诏 令
草 拟 诏 令
特点:分工明确,相 土 审 祭 军 户 任 互合作,相互牵制 木 判 祀 事 籍 免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五代十国的出现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 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 的状态。 北方:相继由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朝代统治, 称为五代(907-959)。 南方:各地和北方的 山西还有十个国家, 称为十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 古代印度
• 1-4 CBAD • 5、(1)路线:印度--中亚--西域--敦煌---长 安(写出城市名也可) • (2)天竺(古代印度) 佛教 教义:众生平 等 • 6、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苦海无边,回头 是岸。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11/23/2014

早期国家与社会
1-4 BBCD 5、(1)分封制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 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2)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 体表现。 • (6)图一: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是世界上发 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图二: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有助于 考察商朝的历史。 (其他亦可)
11/23/2014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 1-4 BDDA • 5\从分裂到局部统一,再到统一。 • 积极意义: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 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 • 6、例,治世能臣。①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 ②统一北方后恢复和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 等
11/23/2014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品 军事 李白 杜甫 中西互通 多民族交融 2、BBB 5、唐代打马球是从波斯传入的,说明具有 中西互通的特点。带帽骑马女俑说明当时 唐人爱穿少数民族服饰,并且以此为风尚, 提现了多民族融合特点。 • 6、《石壕吏》说明安史之乱人们生活困苦 • 《春望》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 • • •
11/23/2014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 • • • • • • 1、十世纪初,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 960年,汉,赵匡胤,东京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 2、 西夏 辽 北宋 3、B 4、A 5、赞成远见之说。因为北宋与辽、西夏和议,保持了相对 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6、(1)辽 西夏 (2)役中国人力:辽用汉人为南面官的长官,管理境内的 各民族。 读中国书籍:西夏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行中国法令:辽学习中原制定成文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割据势力,东汉实际上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建立的,蜀、吴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4-2-2 唐的盛衰

4-2-2 唐的盛衰

原因: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
大,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源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唐太宗明白‚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之道。得人者,得 臣心,得民心。他正确处理了君民关系、君臣关系。
◆唐太宗巩固统治的措施 ☆经济上: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 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 时,其可得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影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政治上:
①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世传太宗尝与文昭(房玄龄 的谥号)图事,则曰:‘非如晦 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 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 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
唐朝由盛转衰
907 年,节度使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定都开封。 (唐王朝 618 年建国到 907 年灭亡,历时289 年, 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
5、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灭亡之后,中 国重新陷入了分裂 割据的状态。北方: 相继由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朝代统治,称 为五代。南方:各 地和北方的山西还 有十个国家,称为 十国。
房玄龄
房谋杜断
杜如晦
虚心纳谏: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尝临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 殂(cú 死)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 魏征 说明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 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 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 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200年,人物:曹操和袁绍。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208年,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2. 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3.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改说汉语;③改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与汉通婚;⑥改用汉制;⑦学汉礼法。

唐的盛衰全面版

唐的盛衰全面版

方面
表现
农业 1.粮食充足 2.工具的改进
主要成就 粮食产量增加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手工 1.丝织业 业 2.制瓷业
技巧高超,轻盈而精薄 越州青瓷、邢州白瓷、
唐三彩
商业 长安、洛阳、扬州 商业繁华,其中长安成为
城市 和成都等
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社会 衣、食、住、行、 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
生活 娱乐等
B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 国力强盛
D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A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 B 内地兵力空虚
C节度使权利太大 D 杨贵妃导致朝政混乱
二、填空:
1、唐太宗时重用的名相有房__玄__龄_、杜__如__晦_、__魏_征___;唐玄 宗重用的名相有__姚_崇____、_宋__璟___。
积极: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既使唐太
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之治”做了铺垫 (承前启后),因此她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负面: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
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
前期 ———— 开元盛世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唐朝全盛
后期 ———— 天宝危机 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
B 2、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C 3、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替高宗处理政事
B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相比,主要不
同点是( D )
A 经济繁荣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唐的盛衰 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唐的盛衰 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2).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
•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 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 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 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 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 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 开杀戒呢唐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 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 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 怒。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科举制度作用
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 社会的稳定;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 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科举制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影响到邻国,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 举考试。
想一想: 假如你是唐朝的书生,你必须通过 哪些努力才能考取状元?
(
生 员 , 童俗 试称 秀 才
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重要性,唐太宗吸取 隋亡的教训.
2、措施
(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唐太宗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 太宗即位之初,以农为本,下令轻 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 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 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 居住了很久。
唐玄宗励精图治
①“玄宗任富有改革精神的人为相” 选贤任能 重视地方吏治 ②“玄宗考核地方县令” ③“玄宗烧毁珠玉锦绣” 崇尚节俭
2、盛世经济的繁荣
科举制创立前,做官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消极影响: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民谚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隋文帝、隋炀帝、隋朝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社会风气、唐诗)。

3、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文成公主、唐诗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文帝像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7.盛唐气象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盛唐气象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
9.盛唐气象民族关系上的主要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遣唐使来华 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的繁荣
开放的社会风气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政治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经济
经济的繁荣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对外关系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政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10.盛唐气象社会、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盛行
11.盛唐气象对外关系上的主要表现: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13.唐朝灭亡后的局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对外关系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四单元答案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四单元答案

城;统一北方后恢复和发展北方的农 业生产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 之有理即可)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基础巩固】
1、建康 东晋 2、宋 宋 齐 梁 陈 3、C 4、D 5、C 6、C 7、D 【拓展提升】
8、(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 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2)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适宜,资 源丰富;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
是吴中一带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或国家 的经济重心转移的南方)。 (2)唐后期到宋朝,北方战乱较多,许多中 原人南迁,带去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 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政府重 视生产;新的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农业的发 展,海外贸易的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 也可)
【拓展提升】
11、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学生示意图只要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用人
唐太宗以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著称。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 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 人做宰相。仿照唐太宗, 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进 虚心纳谏。 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
政治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
制。
察县令的政绩。
经济
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2.D 3.C 4.A 5.(1)一视同仁。 (2)吐蕃,松赞干布。 增进了汉 藏两族的友谊,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藏地区的经济文 化发展。 (3)金城公主远嫁吐蕃。 【拓展提升】 6、(1)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
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 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2)不同点: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 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 的管辖。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袁军战败原因: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

不肯听人建议。

曹军取胜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精于谋略,善于用人,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以诚待人,能宽容人。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曹军战败之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6.如何理解三国鼎立这种历史现象: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一种退步。

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割据势力,东汉实际上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建立的,蜀、吴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唐的盛衰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唐的盛衰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 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 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 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 才。
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编辑ppt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 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编辑ppt
907年
七、五代十国 五代是指 907-959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称为十
国。 这一历史时期合称为五代十国。
编辑ppt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怎样看待武则天的统治? 3.如何评价唐玄宗的统治?
“贞观之治”的表现
被誉为“贞观之治”
编辑ppt
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措施
影响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
政治 亦能覆舟”
使政治比较清明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继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经济
(农业)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 役。
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促进社会安定, 增强了国力
编辑ppt
◇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 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 严格。
编辑ppt
繁华的长安西市
古代洛阳城
编辑ppt
古代扬州城: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 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编辑ppt
经济空前繁荣具体表现
方面

唐的盛衰

唐的盛衰

唐朝的全盛
具体表现: (1)农业生产,生产工具改进: 开始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2)手工业发达:
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唐三彩是 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等,长安布城规划 整齐,城内分为坊和市,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 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集聚在 扬州的商人有几十万之多。
穿丝绸衣服的唐代仕女
蹙金绣半臂
2.陶瓷业发达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制造中极富特 色的一种,它表面的色釉丰富多彩, 造型美妙高超,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 品。
三 彩 骆 驼 载 乐 俑
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地的陶胎上, 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 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 的三彩陶器。唐三彩有日常生活 用品,更多的是各种人物、动物 俑。
唐朝的全盛
唐玄宗——“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1)励精图治,任用有改革精神的贤人 做宰相。 因 (2)重视地方治吏,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虚心求谏,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4)大量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5)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 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 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 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武则天的政绩
①武则天的政绩主要表现在: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 才 C.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 破格录用。如名相狄仁杰、姚崇等。 ②武则天当权半个世纪(649-705),社会经济继续发 展,国力不断上升。

贞观遗风
无 字 碑
“韦后之乱”:唐中宗皇后韦后专权乱政,毒死中宗 李显,临淄王李隆基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发动禁军 攻入皇宫,杀韦后、上官婉儿等。立相王李旦(李隆 基父)为帝,是为睿宗。 后来太平公主与睿宗之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睿 宗无法处理此局面。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 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改年号开元 (后期为天宝),又称唐明皇。唐玄宗发兵,赐太 平公主自尽,结束了武则天死后多年朝政混乱的局 面。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公元581年至907年,这近33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上:隋统一全国,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从由集权的方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发展到用分权的办法来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实行科举制,打破了单纯按门第出身选官的制度,将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主阶级。

扩大了统治基础。

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炀帝的暴政使其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政策,善于用人纳谏,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比较清明,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逐渐衰落,使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混乱,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瓦解。

2.经济上:隋的统一和运河的开凿使南北文化得以交流,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唐初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唐中期以后,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征税以土地财产为标准,而庄园经济则成为唐后期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城市内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和管理机构,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3.民族关系上:唐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

对外交通除陆路外,更开辟了海路与海外来的联系加强。

外贸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设立市舶使)。

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4.文化上: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平民文化产生,专业教育确立,多姿多彩的雕刻绘画艺术出现。

隋唐时期政治上统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交融,中外交流,以此为基础各族人民缔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业发达:唐朝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 丝织业技术高超;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 时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 坊和市界限严格。
.
16
◇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 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 严格。
“贞观之治”的表现
被誉为“贞观之治”
.
10
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措施
影响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
政治 亦能覆舟”
使政治比较清明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继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经济
(农业)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 役。
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促进社会安定, 增强了国力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唐太宗有可能会在哪些方面 实行新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
3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 教训,正确处理君民关系。
.
4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 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 夺农时,其可得乎?
民族系关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 爱戴,促进了民族关 系的融洽
.
11
三、武则天与贞观遗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 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 中的优秀人才。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 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武 则天
评价 积极: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既使唐太 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之治”做了铺垫 (承前启后),因此她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负面: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 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城市 和成都等
座国际性大都市
社会 衣、食、住、行、 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会
生活 娱乐等
风气开放自由
.
20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 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 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这一观点。
.
21
六、唐朝灭亡:907年 (907年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都开封。唐王朝 618年建国到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就这样 悲惨地结束了。)
的中央集权 ◇ 提高了行政效率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草拟诏令
作用: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
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
制土,木工改程善审判并刑罚加军强事了警备中祭祀央教集育 户权籍。管理 任免官吏
.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 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 的得失。
➢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 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
7
(4)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 相互牵制 ◇ 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
.
12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
前期 ———— 开元盛世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唐朝全盛
后期 ———— 天宝危机
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
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唐玄宗像
13
四、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 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 ◇ 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求谏; ◇ 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亲考县令政绩; ◇ 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 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 役; ◇作用: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 安定,增强了国力
.
5
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 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 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唐太宗李世民时,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共掌朝政,唐朝 之规章法典皆多为其所制。房氏多谋略,杜氏善决断,是 以人称之为“房谋杜断”。唐太宗时与之商谈国事时,房 氏常出谋划策,但优柔寡断。而杜氏果断立决,取拾得当。 二人齐心协力,搭配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八上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唐的盛衰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唐朝的建立--太原起兵 618年 李渊(唐高祖) 定都长安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
2
李世民早年随父征战天下,后 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第 二位君主。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 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 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 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 才。
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
9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 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
17
繁华的长安西市
古代洛阳城
.
18
古代扬州城: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 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
19
经济空前繁荣具体表现
方面
表现
主要成就
农业
•粮食充足 •工具的改进
粮食产量增加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手工业
•丝织业 •制瓷业
技巧高超,轻盈而精薄 越州青瓷、邢州白瓷、 唐三彩
商业 长安、洛阳、扬州 商业繁华,其中长安成为一
.
14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中体现了唐朝开元年间哪些方面 的盛世景象?
开元盛世的总体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
人口明显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15
3.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农业生产: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粮食 总产量持续增加
(3)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
.
6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 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 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三面镜子,来防止 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