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2017复习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通常我们把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大领域。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我国《宪法》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内容,《婚姻法》中规定的“敬老爱幼”的要求,即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即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
二、职业道德
持得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从业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1、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
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1、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2、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3、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道德立法工作
2、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
3、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他努力消除职业关系中的尊卑贵贱观念,不断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消极影响,纠正职业活动中的虚伪、浮夸等欺诈行为、以形成并建立起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职业作风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职业关系。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构成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精神灵魂。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党中央提出了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五个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下列几个方面,及时职业道德的要求,又是社会公德的要求。
(1)文明礼貌(2)勤俭节约(3)爱国为民(4)崇尚科学
集体主义的要求
在职业道德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
(三)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1)极端个人主义
(2)享乐主义
(3)拜金主义
职业活动内在的职业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其他素养
为了达到或者符合忠诚准则的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职业荣誉感;
为了体现出内在的忠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契约精神;
对于达到审慎的要求来说,克服主观性是重要的;
为了体现内在的审慎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体现一定的民主风格;
勤勉应当是自主和自愿的选择,因而它既是准则也是美德。
第三章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职业化的特点
职业化也成为“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职业化包含着3个层次的内容。其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
职业道德、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等是职业化素养中最根本的内容。
职业技能的认证或者被认可大致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二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种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师,就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三是社会认证,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
职业化在行为标准方面的体现成为“职业化行为规范”,是最外在的一个层面。也可以成为体现“行业美德”。
职业化行为规范要求遵守行业和组织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思想、职业语言、职业动作三方面的内容。
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
职业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化的员工,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化是提高个人与组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
职业精神一方面是指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如崇尚敬业、责任、团队、创新和学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以职业化的职业精神来从事自己的职业并持续追求体现工作的最优效果,是现代职业观和职业人的理想境界。
职业化管理
自我职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是实现职业化的两个方面,职业化管理包括职业道德标准、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技能标准和行为标准等的规范与制度体系。
职业化管理在文化上的体现是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
职业化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职业化管理和企业有职业化的文化是三位一体。
建立职业化标准
建立职业化标准是实施职业化管理的关键步骤。职业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基础上的法治。
首先,职业文化是一个符合的系统,其次,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是一个宏观性的制度,再次,科学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开发流程,以及质量管理是另一个决定企业经营规范的重要标准体系。最后,职业化的标准要求建立评价体系和纠错体统。
重视职业道德与科学管理的统一,是职业化的核心,也是促进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化素质和行动的根本保障。
第四章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职业技能的内涵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他不仅指某种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还指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专业能力,自主性和承受能力等。
职业技能的特点
1、时代性
2、专业性
3、层次性
4、综合性
(一)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1、职业技能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职业技能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1、职业技能是就业的保障
2、职业技能有助于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