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建筑居住习俗
民俗学-居住民俗
居建築風格的古宅。雄偉壯觀,設
計精巧,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清
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是一座無
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
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 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
山西大院的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外牆高,從宅院外面看,磚砌的不開窗戶的 實牆有10多米高,有很強的防禦性。 二,主要房屋都是單坡頂,無論廂房還是正房、樓 房還是平房,多採用單坡頂,外牆又高大,雨水都 向院子裏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院落多為東西窄、南北長的縱長方形。
• 山西大院專指明清時期山西境內的一批具有特色 的北方深宅大院,其中最富足,最華麗的大院主 要集中在汾河灣一帶的晉中地區,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有靈石王家大院,祁縣渠家大院,喬家大院, 太穀曹家三多堂以及榆次的常家大院。
喬 家 大 院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 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 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 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 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占地8724平 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 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
• 中國的傳統 建築講究對 稱原則,有 機相連,無 限向四周延 展,和大地 貼近。
福建客家土樓
土樓之王---承啟樓
永定集慶樓
福建永定縣湖坑鎮洪坑土樓――振成樓
中間兩個石柱上雕著的對聯: “振乃家聲好事孝弟一邊做去 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
“振 振成 綱樓 立的 紀大 ,門 成聯 德
• 垂花門可以說是中 國建築的濃縮,精 華的集錦。構成中 國建築的要素、構 件、裝修手法等, 它幾乎全都具備: 屋頂、屋身、台基 、梁、枋、柱、檁 、椽、望板、封摻 板、雀替、華板、 門簪、聯楹、版門 、屏門、抱鼓石、 門枕石、磨磚對縫 的磚牆等等一應俱 全。
民间建筑
第四章 物质民俗学 第四节 民间建筑
主 讲: EVERYBODY PPT 制作:谢晗盟 陈 珺 陈 熙 资料搜集: 谢晗盟 陈 珺 陈 熙 季东伟 PPT放映: 季东伟
原慧灵 原慧灵
目|录
建筑
民间建 筑
中国
西方
what
从广义上讲,建筑就是房 子,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 造的一种栖身、藏身之所。 按照西方民俗学分类,建 筑可分为:经典建筑、通俗建 筑和民间建筑。 民俗学重点研究民间建筑。
窑洞
• 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 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在 单调的黄土背景下显得轻 巧活泼。在冬天可以使阳 光深入到窑洞的内侧,充 分利用太阳辐射。内部空 间呈拱形,加大了空间, 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
老房子·相套。 • 大门、祖堂等主要建 筑位于中轴线上,两 边的建筑对称。 • 优点:环形建筑节省空 间,适应内部结构灵 活多变的需要。同时, 厚厚的围墙突出了防 卫功能。也体现了儒 家思想中大家族共同 生活的理想。
谢谢 观赏
五、民间建筑与性格
• 民间建筑的模式也可以反映出一 个民族的性格。 • 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横向的形式, 与大地紧紧相连。表现出中华民 族稳健平和、自信保守的性格特 征。
吊脚楼
• • • • 一般为三层建筑: 底层临水潮湿,用来饲 养家禽、放置农具; 第二层光线充足,设卧 室,堂屋和走廊; 第三层宽敞明亮,作居 室和储粮; 优点:在平地上用木柱 撑起,节约了土地,造 价低廉;既通风干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
民间建筑中体现出来。 为判断晚辈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志。
中国民间建筑的特点
• 1.独立完整的木架构系统。 • 2.强调轴线对称的布局。 • 3.外观形象秀丽玲珑,且有拟人 化趣味。 • 4.蕴含丰富象征意义的装饰。 • 5.便捷的施工技术。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民俗学5居住民俗1
一、居住民俗产生发展
(一)原始阶段的特点:利用天然空间 (1)原始群居,抵御外界侵害 (2)生与死的分居 (3)不稳定性(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特点)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 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 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亭台 楼阁。
重檐庑殿顶太和殿来自屋脊走兽天安门故宫角楼——四面歇山顶
苏州园林——卷棚歇山顶
悬山顶建筑山面 山西襄垣文庙大成殿
居住建筑民俗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歌德
建筑: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 藏身之所。
➢活着时居住的房屋、死后居住的坟墓; ➢一切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娱乐、服务、公共设施,如教堂、 祠堂、寺庙、商店、学校、纪念碑等; ➢人类为自己的财产、牲畜等修建的谷仓、马厩、猪圈、 鸡窝等; ➢制作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建筑如砖窑、磨坊等。 ➢民间建筑没有专门的设计者,人们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 式或者式样进行修造。
辽代应县木塔
榫卯
•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 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 要结构方式,是在两 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 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 方式。
•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 榫头);
• 凹进部分叫卯(或叫
榫眼、榫槽)。
保 国 寺
硕大的屋顶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 殿,象征尊贵。
第三章居住民俗
二、中国民间建筑特点(兼及与西方比较)
1. 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wood-brick structure) VS 以石为本 木材是主要建筑材料,梁柱是主要承重构件,墙不 承重,所以门窗安置自由灵活;外轮廓壮丽而有 动感,大屋顶的屋脊、角梁、翼角、飞椽、檐口 曲直相得,奇特美观;总体布局符合传统道德礼 仪规范,尊卑贵贱长幼主从十分明确;重视建筑 物的环境选择,强调“风水”, 下为台基,中为柱身、上为屋顶。 墙倒屋不塌。
• 自然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 材料资源等,这对民居形式也产生很大影响。 •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意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等。以社会意识为例,传统中国是一个 长期以宗法制度为主的社会,而维系社会稳定的 精神支柱,正是儒家伦理道德学说。这种学说提 倡长幼有序、兄弟和睦、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等 道德观念,崇尚数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这种宗 法制度和道德观念,对民居的平面布局、房间构 成和规模大小,均有着深刻影响。而作为中国北 方民居典型代表的四合院,就最能体现长幼有序、 内外有别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第二节中国传统居住民俗与习语
• 一、民居类型: • 1. 上栋下宇型。以四合院为典型,故宫是 最大的四合院。 • 2. 干栏型: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族的竹篓, 苗族的吊脚楼,黎族的船型屋。 • rditionl Chinese architecture 建筑群architectural complex 木结构 beam frame structure/wood structure 下为台基,中为柱身,上为屋顶 ( All dwellings, large or small, were made up of three components,a platform,on which the house is built to sit, a wooden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a sent of wood columns, carrying the weight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and roof. 庭院courtyard 中轴线axis 堂:hall, 室:chamber,
《居住建筑民俗》课件
促进国际交流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 住建筑,增进国际间的文 化交流和理解。
02
居住建筑民俗概述
居住建筑民俗的定义
01
居住建筑民俗:指在长期历史发 展过程中,人们在居住建筑中形 成的风俗习惯、信仰观念、道德 规范等。
02
居住建筑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区、民 族、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传统。
居住建筑民俗的特点
地域性
居住建筑民俗受地理环境、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呈
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民族性
居住建筑民俗在不同民族中呈现出 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各民族 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历史传承性
居住建筑民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
居住建筑民俗的历史演变
中国、日本、韩国、东南 亚等地区。
研究目的
传承和保护传统居住 建筑文化。
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 借鉴和启示。
深入了解不同民族、 地区的居住建筑特色 。
研究意义
文化传承
传统居住建筑是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有 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筑设计创新
借鉴传统居住建筑的设计 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建筑 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
居住建筑民俗的未来发展
与旅游业的结合
将传统居住建筑民俗与旅游业 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创新性发展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 居住建筑民俗进行创新性发展 ,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 求。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居住建 筑民俗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 永久性传承。
国际交流与合作
防御、封闭
居住建筑民俗
居住建筑民俗
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
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 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 理的符号。四合院的第四个特点 是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 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 融感情的场所,所以四合院又可 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 倾向的符号。
居住建筑民俗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
筑最突出的特点。 (三)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汉 书· 元帝纪》云:“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安于本乡本 土,不愿轻易移居他处,是农耕经济在 居住上的表现。因安于本乡本土,故城 郊不需要旅社,多设长亭。许多描绘亲 人分离悲痛的动人故事多发生于长亭。
居住建筑民俗
(四)民房低于官府。老北京的民
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 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前面说 过,干栏式建筑的形成,与南方 高温、多雨、潮湿、森林茂密等 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居住建筑民俗
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
的通风条件保持房屋的干燥。房 屋架置于木柱之上,楼下没遮没 栏,供人住的楼层处于最优良的 透风状态,不管楼下多么潮湿, 也不会让潮气侵到楼上,楼上没 有墙和窗子遮栏,更加保证了楼 上的凉爽干燥。
居住建筑民俗
中国的民居建筑,还具有一些共
同的民俗特点。 (一)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全族聚居于房屋 互相通连的村落之中。房屋相连 的程度达到“下雨不湿鞋”。另 一种是全族居于一村,但住房并 不通连。基诺族的大房子,就属 于这一类型。
居住建筑民俗
(二)房屋式样大体相同。这是中国居住建
居住建筑民俗
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生于家,婚
于家,终身不离家庭的温暖。家庭成为 生养安息之所。夫妇于这神位之前交拜 而举行婚礼,显示夫妇之道通于天地之 道。死后停柩于堂屋,表示人虽死而未 与“天地君亲师”之人间文化相离;家 长寿诞,在堂屋举行,以之传递尊长敬 老的伦理传统;堂屋之中,既含有政治、 社会、教育、文化之精神,又是人们明 确责任,“藏、修、息、游”之地 。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2、什么是居住民俗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4、居住民俗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选址、稳居求吉、内部摆设、住房分配。
居所命名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上为何挂匾联?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联,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出生后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古代建筑也要有一个名称,作为代号。
匾,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字横牌。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
楹联对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
题写匾额和楹联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具有教化和引导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什么是居住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居住民俗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民居依形式分类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四合院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建筑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门面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
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
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这种大门座落在王宅院的中线上,宏伟气派。
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第六章 居住民俗
第六章居住民俗一、建筑居住民俗概述▪1、居住民俗定义:在文明进程中,某种共同体(民族、阶层、同一地域的人们)在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世代因袭,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从居住行为的一般流程来看,选址的规则、建房和迁入的礼仪或禁忌、定居生活的惯例,都属于居住民俗。
2、中国居住文化的发展历程穴居《易·系辞》说:“上古入居顺野处”风篱、巢居风篱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
传说中的“有巢氏”时代定型期房子▪主要有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二、建筑居住民俗表现(一)民居类型:(二)建筑结构(三)居住惯例(一)民居类型1、庭院式2、窑洞3、干栏式4、碉房5、帐篷6、阿以旺1、庭院住宅(1)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2)南方的天井院(3)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4)塞北堡子和客家土楼四合院▪所谓四合院,是指出东、西、南、北四面房子称为正房(北屋)、倒坐房(南屋)、东厢房、西厢房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长期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特点,房子都有堂室、庭院、院墙、院门、拦厩、厕所等。
乔家大院(华丽舒适)山西天井房山西平遥苏州园林玲珑精致苏州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与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闭式院落,但相对紧凑一些。
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房子是用来接待客人和举行典礼的大厅,后面院内多有二层小楼,为了通风采光,院墙上都开有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
▪南方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对江南的建筑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防潮避湿气,江南民居的墙一般较高达,开间也大,设前后门,便于通风。
同时,为了隔绝地上地上的湿气,一般为两层建筑,二层做卧室。
底层多为砖墙,上层为木结构。
安徽民居青瓦、白墙,朴素淡雅、马头墙造型。
安徽宏村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是马头墙和青瓦。
马头墙高人,能把屋顶都遮挡起来,起到防火的作用。
门楼用石雕和砖雕进行装饰,装饰纹样富有生活气息。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互以 相 20 交、 叉 30 固根 定木 ,杆 形支 状撑 如, 同上 半端 张向 开中 的心 伞倾 架斜 。,
内部
4、上栋下宇式民居
• 栋,是指房屋中的大梁;宇,是指屋之四 垂。 • 指有屋顶、四壁和夯筑坚实的地基的民居 建筑形式。 • 多是土木结构,一般是竖木为柱,连柱架 梁,梁上搭檩,顺檩搭椽,上铺茅草或屋 瓦,山墙用土坯或者砖石砌成,窗户、门 楣等均为木制。 • 屋顶:平顶(晾晒庄稼)和坡形(便于流 水,有一面坡形、两流水型(人字形)或 四面坡形)。
• 从上至下分五层: 1、雕鼓,指“天圆地方 鼓在上,代指“天”; 2、雕锦缎,“锦绣前程”; 3、雕有蝙蝠与祥云, 寓意“福祥双至”; 4、雕草龙,为“镇宅避邪”之 物; 5、雕回纹,意为“回纹 不断,子孙不断”。 • 整体寓意“上有天, 下有地,吉祥如意好福气”。
精美质朴的中国砖雕
砖雕假窗 江苏苏州寒山寺
三、格局与装饰
格局
四合院
“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 意思。即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形成一 “口”字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山 西 祁 县 乔 家 大 院
等级严明: 北屋为正房, 一般由家长 居住;东西 厢房由儿女 居住。
装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门楼的雕饰
晋 中 民 居 的 木 雕
蒙古包
包,满语中即为“家”的意思。因用羊皮毡子覆盖,也称“毡 包”、“毡房”。具有制作简便,易于拆卸、组装,抵御风寒 等特点。
战车蒙古包
豪华蒙古包
蒙古包群
彩色帐篷
斜仁柱 • 也称歇人柱、仙人柱、撮罗子 • 为鄂伦春语的汉语音译,“柱”意为 房、屋,“斜仁”意为木杆,合起来 即为用木杆搭成的住屋。 • 是一种圆锥形架棚,木杆交叉支立, 再绑上多道横条,外面铺上覆盖物。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阶层性是指民俗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民俗也会因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四)历史性民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民俗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民俗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一)维系社会稳定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可以通过传承、共享等方式,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维系社会稳定。
二)传承文化遗产民俗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通过传承可以使其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从而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促进文化交流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推动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同时,民俗文化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娱乐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娱乐作用,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增强身心健康。
7、纪念功能民俗的纪念功能,指民俗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8、经济功能民俗的经济功能,是指民俗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如节日庆典和民俗旅游等活动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审美功能是指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影响。
民俗的审美功能与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民俗文化中的许多事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间审美的意义。
在中国民俗学学派中,XXX先生的书最先讲到了民俗的构成和养成。
据XXX的理论所演化的各种书,都是很守旧而传统的东西,或者说创新度不大。
民俗学 居住建筑
气候:属于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 雨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短暂晴朗,冬季寒 冷且干燥。全省平均气温为6-11度,其中1月为15到-5度,7月为24度左右。年无霜期125-215 天。年降水量为500-1000mm是东北降水量最多 的省份。由于秋冬降水少,入春后持续少雨,每 年4月份易发生干旱。
《旧唐书· 北狄传》记载:“靺鞨入无屋宇,并 依山水掘地为穴,架木于上,以土覆之。”这种 半穴居的基本结构方法是:在穴内四周挖糟,木 板为壁,在木板壁里侧挖坑坚柱以支撑平放的圆 木,屋椽则搭于圆木之上。木板壁上下通常固定 在圈梁上以增加刚度,地面往往经过烧烤以增加 强度,居住面的中间铺木板作为起居之处。在半 地穴式的房屋中,己开始使用原始的取暖设备— —“地火龙”式墙。灶炕位于地穴中央,这种“地 火龙”式墙利用灶坑余热,顺西墙和北墙绕行。 这种取暖方式,以后逐渐演变成火炕和火墙。
(1)落草:如果生的是男 孩,就在大门的门梁上悬挂 一张小弓和三支小箭;如 果 生的是女孩,就在门梁上悬 挂一 条红布,预示女儿心灵 手巧。 ⑵悠悠车:关东三大怪之一 的“养个孩子吊起来”,是 指满族人用来养育孩子的吊 篮——悠悠车。
十七八的姑娘挂烟袋
每到春夏时节,关东的黑土地上一片翠 绿,那就是家家种的“关东烟”的烟苗。 烟有防蛇、防蚊虫及止血的作用。 此外东北冬夜寒冷又漫长.人们干什 么呢?抽烟。 大伙边抽边唠,消磨那漫漫 的长夜、寂寞的光阴……这样,烟和关东 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二、 井干式民居的产生
辽宁地区井干式民居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利用自然条 件对抗严寒气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居住形态。地 区民族文化对于井干式民居的形态也产生一定程度的 影响。
据《晋书· 肃慎传》记载:“(肃慎)夏则巢居, 冬则穴处。”肃慎人所以穴居,与其“处山林之间”, “土气极寒”有关,其穴居以深为贵。勿吉,靺鞨时 期穴居形式由深穴向半穴居发展,《北史· 勿吉传》记 载:“筑土如堤,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人。”
《民俗学概论》建筑居住习俗
居住建筑习俗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天然空间,第二阶段是人造居住空间。
利用天然空间:如巢居、穴居。
《庄子·盗跖篇》:“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
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考古发掘资料的证据,云南沧源崖画第五地点二区(中)和五区有一巢居图,这是利用树桠为房柱,构屋树上,树屋上有顶盖这雨,四周有壁挡风,人们援绳梯或长木梯上下。
田野考察资料也证明历史上确有巢居存在。
清人夏瑚在《怒俅变隘详情》一书中,描写了独龙族“多结房于树以居,如有巢氏之居者”。
原始巢居穴居的最基本特点是:利用天然的空间,经过适当加工,作为避风雨、壁群害的栖息之所。
第二阶段,人造房屋。
中国古代的居民住房,主要有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这五种类型的居室,均是在原始穴居和巢居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发展而成。
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北方气候干燥寒冷,故多建筑土木结构的房子,居住空间主要在地面。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干栏式建筑,房屋悬空构建在木柱之上,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当今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壮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住房就是这样。
湘西苗族和土家族的吊脚楼也是属于这一类型。
二、我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建筑是“客体化的人生”、“空间化的社会生活”,或者说“建筑就是凝固为物体的人生。
人生在客观事物体现得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的,莫过于建筑。
”(郑光直《负正论——建筑本质新析》,《新建筑》总第三期,第10页。
)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展示得很充分。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
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四合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户,只有大门与外界沟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边不相沟通,这是封闭观念的符号;第二个特点: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
第七章 居住民俗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古民居建筑
第三节 传统建筑造型特色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它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世界 上影响深远的三大建筑体系。
一、屋顶造型
而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在屋顶造型上也得到突出 的反映。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几 种样式。 尤其是庑殿顶与歇山顶,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 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 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窑洞是世界上现存最多的古代穴居形式。 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甘肃、宁 夏、山西、河南和河北(西南部)等省的六大 窑洞区,现在大约仍有 4000万人居住在各种 类型的窑洞中。 中国窑洞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生长 的。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凿土 挖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 环境观的最佳典范。 中国窑洞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防火,防噪音, 便于施工,节省土地与材料,造价低廉。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蒙古包
帐篷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蒙古包内部
第二节 中国传统院落民居
屋宇式住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历史过 程中,中国屋宇式住房渐成主流。同时,由于 中国传统社会主张家族共居,众人合爨,又形 成了院墙隔离、自成一体的聚居院落。院落格 局于是成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大特色。
1天安门
3、悬山顶
悬山顶也叫挑山顶,屋面只有前后两个坡,从 侧面看,屋面的檩头在山墙处没有停下来,而 是又外挑了一段,悬山之名由此而来。根据清 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 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悬山顶侧面
屋面继续向 外挑出
民俗学论文
居住建筑民俗学号:201005180113 姓名:马石磊关键词:北京四合院、客家土楼摘要:《民俗学概论》在中国的民俗中衣、食、住、行里面,老百姓最看重还是房子。
在眼下房子这个话题最火的时候,在中国老百姓眼里有了房子才算有了一个家。
所以就选了居住民俗这个话题。
在中国古代的居民住房,主要有五种类型的: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然而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北方气候干燥寒冷,故多建造土木结构或者木石结构的房子,居住空间主要是地面。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所以南方民族多采用干栏式建造,房屋悬空建造木柱之上,楼下关畜生,楼上住人。
因为各种比较多关系就在南北方个选一个比较特色的建筑格局叫一下吧。
首先,先说一下北方的吧。
自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坐落着许多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房子,这就是北京四合院了。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1.建筑意义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居住民俗
第四讲居住民俗1、居住民俗概述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3、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4、中国港澳台居住民俗5、外国居仕民俗口典型案例口本章小结口关键概念口复习思考题口实训题口自测题教学目的认识居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居住民俗的形成、表现以及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居住民俗,学习居住的各种类型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掌握居住民俗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居住民俗概述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新建时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相互协调等等。
1、居住民俗的形成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所以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然空间,如穴居、巢居等。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人工住所的营建,在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又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为三个时期。
(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生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的穴居和巢居。
在穴处巢居时代,已经开始具有了原始的一些居住习俗。
首先是实行原始的群居,大家共处一室,共同抵御外界的侵害。
其次是生死的分居,例如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遗址中,上层洞穴是活人居所,而下层则作为死者的葬地。
其三是住所的不稳定性,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经常进行迁徙,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住所的经常更变。
(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风篱也许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
风篱是一种容易建造的古老居住形式,结构简单,用树干或树枝插入土中,构成一面坡式的墙,其上覆盖树皮、树枝、茅草之类,用来遮风挡雨。
如澳大利亚现已灭绝的塔斯马尼亚人,非洲的希须曼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亚洲印度的安达曼人都曾使用风篱作为居住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概论》建筑居住习俗
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建筑居住习俗的表现方式各异。
其中,宅基地
的选择和规划是建筑居住习俗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中国农村地区,宅基地
的选择往往与风水学有关。
人们会选择四周环山的地方建造自己的住宅,
以吸纳山的灵气和阻挡邪气。
建筑居住习俗还有个独特的地方是建筑的朝向。
人们会根据宅基地的地理位置和方位选择住宅的正门朝向,并且会按
照吉祥的角度进行布局,如“人户合一”的形状。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居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地区
因为气候原因,人们会选择具有保温和防护功能的材料,如石墙、黄土墙等。
而在海洋地区,则更倾向于使用木材,以防止受盐分腐蚀。
材料的选
择不仅考虑到功能需求,也考虑到文化因素,一些少数民族会使用特殊的
材料来表达他们的民族特色。
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也是建筑居住习俗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房间一般面朝南方,这是因为南方气候较暖和,可以减少冬季寒气
的侵入。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则更倾向于将重要的房间设置在家庭院子的
北侧,防止北风的侵袭。
绝大多数族群都朝着山水着想,把名字中的山、
水含义融入建筑设计,比如把门外的水龙头设计成山上流下来的山泉,室
内的沙发也用山芋型设计,祈求生活得心应手。
此外,许多地方还会为房
屋赋予特殊的命名,以带来吉祥和福运。
建筑居住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化
的推进,许多传统的建筑规范和约定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然而,在
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将当代的科技和环保
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良
性循环。
总之,建筑居住习俗是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既满足人们在居住空间方面的需求,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媒介。
在当代社会,传统的建筑居住习俗需要与现代的科技和环保理念相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通过对建筑居住习俗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