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全面了解:跗骨窦综合征!

合集下载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
距骨与跟骨的中、后关节面组成中、后距下关 节,之间有一向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
呈长管形,故又称为跗骨管。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
➢外踝前下方凹陷部位,距骨和跟骨之间的间隙 ➢其内有距跟骨间韧带、颈韧带、后距下关节、 伸肌支持带、脂肪垫等结构,易损伤
跗骨窦综合征
关节镜指征
保守治疗3-6月疼痛不能缓解,并排除骨性损伤 关节镜探查、清理 术前利多卡因局部注射
跗骨窦综合征
关节镜
国外报道优良率85%~97%
谢谢!
1. 踝关节内翻扭伤史4周以上 2. 踝关节长期疼痛不适,常伴小腿、足跟、足底疼痛,
经久不愈 3. 外踝前下方明显压痛,可向足趾放射及小腿不适,
可伴局部肿胀 4. 尿酸、ESR、ASO、CRP、RF均阴性,X线阴性 5. 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表现的足踝部病变
Brown JE.The sinus tarsi syndrome. Clin Orthop,[J]1960 , 18:231-233.
踝关节扭伤
侧副韧带损伤 下胫腓联合损伤 软骨损伤 踝关节骨折 腓骨长短肌腱损伤 ……
跗骨窦综合征
踝关节扭伤导致的慢性疼痛中较常见。
1957年O’Connor首先提出这 一概念
跗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即 形成跗骨窦综合征 基于关节轻微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 化、腱鞘囊 肿、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对距下关节跗骨窦区域慢性 疼痛作出的诊断
1.窦内软组织增生肥厚、粘连、渗出,局部压力增高 2.血管损伤致血流进出失衡,局部淤血、血肿机化压迫
跗骨窦综合征
发病机制
跗骨窦滑膜中观察到大量神经元及环层小体、高尔 基小体和Ruffini小体。由此可见,跗骨窦蕴含一庞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鉴别诊断:与类似疾病进行区分如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避免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诊断流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并发症的诊断与预防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腰部疾病相鉴别。 预防措施: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部保暖。 治疗建议: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
研究方向与前景展望
研究方向:针对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病 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突变、生物标志物 等方面的发现
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跗骨窦综合 征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望为患 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针对跗骨窦综合征的预防、 早期诊断和康复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探索更 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与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 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进行复 查和评估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与日常护理
第五章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鞋底过薄的鞋子。 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
跗骨窦综合征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定义与概述 03 诊断与鉴别 04 治疗与康复 05 预防与日常护理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定义与概述

跗骨窦综合征解剖与磁共振影像

跗骨窦综合征解剖与磁共振影像

预后评估:磁共振成像可以评估跗骨窦综合征的预后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建议。
04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3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足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明确跗骨窦病变情况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4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开放手术等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结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综合治疗
术后康复: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和功能恢复
跗骨窦综合征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跗骨窦综合征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总体预后良好。
MRI无辐射,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01
02
03
04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跗骨窦综合征: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表现为足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MRI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优势:能够清晰地显示跗骨窦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MRI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局限性:对骨性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差,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活动受限窦区域
足跟畸形:长期疼痛可能导致足跟畸形,如扁平足、高弓足等
磁共振影像
2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技术。
MRI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发生共振,产生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课件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课件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3
跗骨窦解剖
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 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分 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 前中、后、距下关节,中、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 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因其呈长管形, 故又称为跗骨管。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7
距骨下韧带解剖
颈韧带位于跗骨窦腔外口稍后方,表面与深筋膜 附着,封闭跗骨窦腔外口。它位于骨间韧带的中 间,起于跟骨前内侧的颈结节止于距骨颈,是距 下韧带中最强壮的韧带,此韧带联结距骨和跟骨, 有限制距骨向前和向内移位、防止足过度内翻的 作用。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8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6
跗骨窦正常MRI表现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7
跗骨窦五根韧带
颈韧带:跟骨前外侧走向距骨颈部(1);跟距骨间韧 带:最内后,从跟骨斜向距骨(3);下伸肌支持带内 中外脚:位于跗骨窦外侧。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8
跗骨窦综合征病因
跗骨窦综合征最常见病为外伤:约70%的患者有踝关节外 伤(内翻伤)史。跗骨窦中的韧带结构具有限制距下关节 过度内翻的作用。足旋后损伤时,跟腓韧带首先断裂,然 后是颈韧带、跟距骨间韧带。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 纤维化是造成跗骨窦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5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不仅是距跟关节间的腔隙,还足足踝部活 动时感受 伤害和本体感觉的信息源;所有被检跗 骨窦滑膜中均观 察到大量神经元(游离神经末梢为 主要成分)以及很多环层小体、高尔基小体和 Ruffini小体。由此可见,跗骨窦蕴含一庞大的神 经网络,神经损伤和本体感受器功能缺失可能是 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医学影像-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医学影像-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概念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解剖
跟骨距骨解剖
跟骨距骨解剖
跗骨窦解剖
距骨下韧带解剖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解剖
距骨下韧带解剖
距骨下韧带解剖
距骨下韧带解剖
距骨下韧带示意图
距骨下韧带解剖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正常MRI表现
跗骨窦五根韧带
跗骨窦综合征病因
跗骨窦综合征病因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表现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辅助检查
跗骨窦综合征MRI检查
跗骨窦综合征MRI诊位
MRI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鉴别诊断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症:MRI影像表现

跗骨窦综合症:MRI影像表现

跗骨窦综合症:MRI影像表现跗骨窦综合征是指在踝关节前外下间隙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踝关节内翻扭伤时伴随着踝关节旋后损伤,其它可能的情况还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局部滑膜炎、局部肿瘤等。

跗骨窦综合征对于很多年轻医生仍很陌生,然而临床上却并不少见。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病理生理、影像诊断,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跗骨窦综合征。

No.1概念1957 年,O'Connor 首先提出了跗骨窦综合症这一概念,跗骨窦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很易受到损伤,跗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即形成跗骨窦综合征。

这是基于关节轻微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腱鞘囊肿、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对距下关节跗骨窦区域慢性疼痛作出的诊断。

No.2解剖构成跗骨窦五根韧带韧带:跗骨窦内有5 条韧带:颈韧带、骨间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的外、中、内侧束。

这些韧带稳定距下关节,并在关节囊前后构成了屏障。

这些倾斜通过跗骨孔的韧带被称作是距下关节的「交叉韧带。

颈韧带(绿色)骨间韧带(蓝色)下伸肌支持带内(粉红色)中(红色)外(黄色)正常情况下跗骨窦区的各个韧带在 MRI 上的表现及走行CL(颈韧带)M(伸肌下支持带内侧束)I(伸肌下支持带中间束)L(伸肌下支持带外侧束)ITCL 为骨间韧带No.3跗骨窦综合征病因外伤性:最常见,约 70% 有踝关节外伤(内翻伤)史。

造成跗骨窦综合症主要原因: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纤维化是。

非外伤性:约30%。

与足部畸形、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

足部肿瘤也可引起跗骨窦综合征;也有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报道。

No.4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表现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足外侧部持续疼痛,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外踝前下方痛及深压痛或伴足底痛;局部肿胀。

跗骨窦 MRI 表现:正常情况下跗骨窦:跗骨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MRl T1 加权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强度的脂肪和低信号强度的韧带组织。

若跗骨窦脂肪为其他组织代替,T1、T2 加权图像则均为广泛低信号改变,且可显示颈韧带和骨间韧带撕裂;跗骨窦内软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水肿或纤维化,异常液体积聚,邻近的外侧韧带异常。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距下关节损伤:X线或MRI有距下关节骨软骨损伤征 象。
第37页,共39页。
跗骨窦综合征治疗
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首选局部封闭治疗,于跗骨窦外 口注入适量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一般不超过4次,症 状可完全缓解或显著改善。若疼痛无任何缓 解,则可能误 诊,需继续寻找其他病因。若疼痛暂时缓解后再次复发, 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包括传统手术治疗、选择性跗骨窦去 神经支配术 、距下关节镜微创治疗及关节融合术等。
第12页,共39页。Fra bibliotek距骨下韧带解剖
骨间韧带由前、后两束组成。前束纤维起于跟骨沟的 后部,跗骨管底壁前缘,附着于跟骨前距关节面和中 距关节面后方,外侧与颈韧带相邻,向前上外行,止 于距骨颈下方,附骨管顶壁。前束相对于后束更靠近 前内方,侧面观可见其较后束更为倾斜。前束外形呈 菱形或宽阔条索状。后束纤维附着于跟骨后距关节面 前方,跗骨管后外侧部,行向上内或后上内方,止于 距骨后跟关节面前方,跗骨管顶壁即距骨沟的底部。
第31页,共39页。
跗骨窦综合征MRI诊断
正常时均可见颈韧带和部分伸肌下支持带,大部分可 见骨间韧带。
正常时跟骨距骨骨间韧带隐窝区域可见液体积聚, 但是看不见也不能诊断异常。
异常表现:跗骨窦内软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水肿 或纤维化,异常液体积聚,邻近的外侧韧带异常。 病理基础为慢性滑膜炎,炎症,纤维化,滑膜囊 肿。
第2页,共39页。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是位于距骨颈和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 行的锥形空腔。其内侧为漏斗形的跗骨窦管,跗骨窦管的 后方紧接载距突。跗骨窦是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的分 界,其中的主要结构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 末梢、滑囊和韧带(跟距骨间韧带、颈韧带、以及伸肌下 支持带的内侧、中间和外侧根)。

图文详解跗骨窦综合征影像表现及诊治技巧

图文详解跗骨窦综合征影像表现及诊治技巧

图文详解跗骨窦综合征影像表现及诊治技巧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是在 1985 年首次由O’ Conner 提出,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距下关节轻度不稳定,导致足内翻损伤、韧带撕裂、腱鞘囊肿、关节纤维化及跗骨窦内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变性的一种综合性改变;常伴有足外侧疼痛、压痛、后足不稳定,临床上常常不易及时诊断。

本文将具体介绍跗骨窦综合征的几种影像学诊断。

一、解剖跗骨窦的骨性结构•距骨颈下方、距-跟后关节前方、跟骨上方、距骨头及距-跟前中关节后方构成•由后外上向前内下走行的骨性腔隙性空间结构•外缘(不等边四角形)四壁:•顶壁:距骨颈下缘•前壁:距骨头及距-跟前中关节后缘•下壁:跟骨颈上缘•后壁:距骨体前缘及后距-跟关节前缘•内缘(略呈椭圆形):•其上壁为距骨颈下缘•下壁为跟骨颈上缘•前方为距-跟前关节后缘•后方为距-跟后关节前缘跗骨窦内函及邻近软组织结构韧带:内上外方主要为伸肌下支持韧带内侧束、伸肌下支持韧带中间束、伸肌下支持韧带外侧束、内下缘为跗骨管韧带、外前缘为距-跟骨韧带、颈韧带。

软组织:跗骨窦内含脂肪、血管和神经组织。

颈韧带:跟骨前外侧走向距骨颈部(1)跟距骨间韧带:最内后,从跟骨斜向距骨(3)下伸肌支持带:内(2)、中(4)、外(5),位于跗骨窦外侧二、正常跗骨窦跗骨窦区的CT、MRI断层解剖结构横轴位上跗骨窦由上向下的形态为:距骨颈层面呈杯口状,距骨颈下方层面呈横置“Y”形,跟骨上缘为不规则形。

矢状位上位于图像中央,由外向内层面窦腔逐渐缩小,形态由矩形渐变呈类圆形。

冠状位经距骨颈前缘层面呈横置“V”形,向后渐变呈横置“U”形,开口向外,至内踝中份层面为距骨-跟骨间小孔状结构,为跗骨管的断面,两侧分别为距-跟骨后关节面与中关节面。

斜冠状位经距骨头后下缘层面为扇形,向上至距骨颈后份层面为由前上向后下走行管状影。

斜矢状位距骨颈层面为前上向后下走行管状影,距骨颈下方为横置“V”形、开口渐变小。

早读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

早读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

早读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跗骨窦综合征跗骨窦综合征于1957年由Denis O'Connor博士首次提出,是踝关节外伤后踝关节前外侧持续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跗骨窦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往往由于认识不足,常出现漏诊误诊情况,跗骨窦区域的疼痛不适症状有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就跗骨窦解剖、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上图为右踝部跗骨窦韧带走形示意图。

a—颈韧带;b—跟距骨间韧带;c—下伸肌支持带内侧脚;d—下伸肌支持带中间脚;e—下伸肌支持带外侧脚;AF—距下关节前关节面;MF—距下关节中关节面;PF—距下关节后关节面。

(来自参考文献1)跗骨窦的解剖跗骨窦是一个自后内向前外的圆锥形腔隙,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其四壁不规则,外侧开口位于外踝前下方,开口较大;内侧开口位于载距突后方,小且长,形成跗骨管。

跗骨窦区域的解剖结构很复杂,其中有五条韧带结构,包括下伸肌支持带的中间、内侧和外侧脚、颈韧带和跟距骨间韧带,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脂肪组织、神经以及血管。

颈韧带是其中最为粗壮的韧带,长约20mm,宽约12mm,厚约3mm,与水平面成45°角;跟距骨间韧带位于跗骨窦的前内侧,长约15mm,宽约6mm,厚约2mm。

这些韧带与脂肪组织对于脚踝起到了一定稳定性作用,颈韧带限制后足的内翻,跟距骨间韧带防止过度外翻。

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对于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未形成统一认识,目前主要有窦间韧带损伤和窦内压力增高两种假说。

有研究报道指出70%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是创伤后导致的,内翻性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

踝关节扭伤后可严重损伤颈韧带和跟距骨间韧带,这些损伤会导致距下关节不稳定,增加距下关节活动度,会引起滑膜炎、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组织浸润,这被认为是跗骨窦综合征患者典型踝关节前外侧疼痛的原因。

上图为跗骨窦韧带解剖的MRI图像。

图a为踝关节MRI矢状位图像箭头分别显示颈韧带和跟距骨间韧带;图b为踝关节MRI冠状位图像箭头所示为颈韧带;图c为踝关节MRI冠状位图像箭头所示为跟距骨间韧带;图d为踝关节MRI矢状位图像箭头所示为下伸肌支持带的内侧脚止于跟骨。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杨崇林;徐向阳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1(32)3
【摘要】跗骨寞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韧带功能很易受到损伤,跗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即形成跗骨窦综合征.随着对跗骨窦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仍存争议,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均有新进展,MRI检查和距下关节镜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该文就跗骨窦综合征解剖学基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作一回顾性综述.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杨崇林;徐向阳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
所;200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J], 黄刚[1]
2.跗骨窦综合征
3.0T高分辨磁共振的影像诊断价值 [J], 靳宏辉;张臣海;汪再庆
3.针刺申脉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何淋;诸有华
4.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J], 马发鹏;刘金来;崔树森;
王时茂
5.跗骨窦管内疗法治疗跗骨窦综合征 [J], 张焰;何本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跗骨窦综合征针灸治疗个人心得

跗骨窦综合征针灸治疗个人心得

在针刺穴位进行手法 操作的同时,让患者主 动活动患部肢体来治 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 法。
本系列ppt只供基层医生朋友参考, 易懂,易用,立效
制作:爽朗的李医生
观察效果(应有效果)
二诊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自觉症状 患者自觉局部轻松舒适,胀痛消 失,行走时无疼痛 局部压痛 压痛明显减轻,与健侧比较差别不 大
后续治疗
治愈 症状消失,进入康复程序
有效 症状减轻但未痊愈者,间隔1-2天 重复二诊方案 无效 没有效果者,换其他方案或建议转 诊以明确诊断,排除骨折肿瘤等
要点
先让患者活动踝关节以体会痛感, 进针的同时轻轻跺脚,患者会感觉, 局部疼痛瞬间减轻,再让患者起身 活动确认效果。
二诊方案(远刺0.35的针灸针在痛点做梅花状深 刺 要点 深刺后只做小范围提插,并留针行 针以保持针感。起针后病人会有明 显的踝关节无力感,需要提前告知 患者
针刺· 跗骨窦综合征
制作:爽朗的李医生
跗骨窦的解剖定位
跗骨窦的解剖定位
内缘:指长 伸肌肌腱
后缘:外 踝前缘
体表添文加本 定位
前方: 指短 伸肌 肌腹
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
踝关节扭伤(内翻)是最常见 的发病原因,约百分之八十的患者 有明确的踝关节扭伤病史
百分之二十的患者与痛风性 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有关
跗骨窦综合征的治疗流程
首诊方案
二诊方案
观察效果
后续治疗
康复
远刺以确定 病情,并取 得病人的信 任
远刺+近刺尽 快消除症状
观察病人症 状,确定是 否需要继续 治疗
治愈者进入 康复程序
有效者重复 二诊方案
无效者换其 他方案
浮针,腹针 或康复训恢 复踝关节稳 练定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概述】由于跗骨窦内及其邻近结构病变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为跗骨窦综合征。

【解剖学】跗骨窦是由距骨下面中部的距骨沟和跟骨后关节面前方的跟骨沟相对组成。

由前外侧斜向后内侧。

前外侧部分腔较大为跗骨窦腔,后内侧部分呈长管形为跗骨窦管。

跗骨窦腔为漏斗形,由4壁2口组成,上壁为距骨的前下面,下壁为跟骨的前上面,内侧壁为距骨头及颈,外侧壁为距骨体;外(前)口朝向前外方,内(后)口朝向内后方。

外口宽大,内口窄小续为跗骨窦管。

跗骨窦管位于跗骨窦腔的后部,由距骨下面后部的距骨沟和跟骨沟后部相结合而成,为圆管形。

跗骨窦的前方为跟距前中关节,后方为跟距后关节。

跗骨窦内含有较多脂肪组织,并有许多纤维组织束分隔在脂肪组织间。

跗骨窦腔内有前后两组韧带,前组为距跟前韧带,位于跗骨窦腔的前口的稍后方,有限制距骨前移和内移的作用。

后组为距跟骨间韧带,位于跗骨窦腔内,起于跗骨窦腔顶部距骨下方,斜向外下,至于跟骨后关节面的前方,有稳定距下关节的作用。

在跗骨窦的下壁还有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的起点。

跗骨窦内有足背动脉发出的跗骨窦动脉与伴行静脉,腓肠神经发出分支分布于跗骨窦内并支配跗骨窦内的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跗骨窦腔外口在体表的标志可以跗骨窦三角表示,内上界为趾长伸肌腱外缘,外上界为外踝前缘,下界为跗骨窦腔外口骨性下壁。

【病因和病理】踝关节内翻扭伤后造成距跟骨间韧带和前韧带及其它结构的损伤可能是跗骨窦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另外距下关节的损伤,也可能导致跗骨窦综合征的出现。

其他病因为①足结构异常,如扁平足、高弓足、前足外翻、跗骨连接等;②全身系统性病变,如血清阴性和阳性的脊柱炎;③感染;④跗骨窦内脂肪瘤和囊肿;⑤长时间石膏固定足在外翻、外展位置,引起跗骨窦周围组织的挛缩和瘢痕形成,导致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

慢性滑膜炎是其最常见的病理表现。

跗骨窦部位的疼痛可能由于韧带的损伤和距下关节的不稳定,以及由于创伤后的局部炎症引起组织血流缓慢,产生窦内高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文章全面了解:跗骨窦综合征!跗骨窦综合征是指在踝关节前外下间隙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踝关节内翻扭伤时伴随着踝关节旋后损伤,其它可能的情况还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局部滑膜炎、局部肿瘤等。

跗骨窦综合征对于非足踝外科医生仍很陌生,然而临床上却并非少见。

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病理生理、影像诊断及治疗现状,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跗骨窦综合征。

一概念1957年,O’Connor首先提出了跗骨窦综合症这一概念,跗骨窦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很易受到损伤,跗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即形成跗骨窦综合征。

这是基于关节轻微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腱鞘囊肿、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对距下关节跗骨窦区域慢性疼痛作出的诊断。

二解剖跗骨窦组成•组成:距下关节由距骨体全部、距骨颈部及跟骨前2/3构成,位于跟骨稍前。

•跟骨解剖: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前中、后、距下关节•跟骨前距关节面:为跟骨前1/3内侧小关节面•跟骨中距关节面:其后内侧与载距突较大关节面•跟骨后距关节面:跟骨中后2/3关节面,凸度向上,与前两个关节面向下凹进的情况恰恰相反。

跟骨距骨解剖跗骨窦组成•跗骨窦:三个关节面与距骨下端相应关节面相连接。

在中后关节面之间,由距跟两骨相接面的距骨沟与跟骨沟形成一条向外开口的漏斗形隧道称之。

•跗骨管:因其呈长管形,故又称为跗骨管。

•跗骨窦口:位于外踝前下方,跗骨窦外侧开口较大,但内侧开口较窄,恰在踝之下,即载距突之下。

•跗骨窦四壁:不规则,骨壁有很多血管孔,•窦腔内:被宽而坚韧的距跟骨间韧带及脂肪组织填充。

跗骨窦解剖•跗骨窦:是位于距骨颈和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的锥形空腔。

•毗邻:内侧为漏斗形的跗骨窦管,跗骨窦管的后方紧接载距突。

跗骨窦是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的分界。

•结构:主要结构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末梢、滑囊和韧带(跟距骨间韧带、颈韧带、以及伸肌下支持带的内侧、中间和外侧根)。

分区:依据管腔形态部位不同可分为两部分。

•前外侧部:管腔较大为跗骨窦腔•后内侧部:管腔较小且长为跗骨窦管。

形状:跗骨窦腔为漏斗形。

•上壁:为距骨前下面•下壁:为跟骨前上面•内侧壁:为距骨头及距骨颈•外侧壁:为距骨体•外口:朝前外侧方向,外口宽大•内口:朝后内方向,内口狭小续为跗骨管•跗骨窦管:位于跗骨窦腔后部。

内容物:•韧带:•脂肪组织:•动脉吻合支:•神经末梢:韧带:•跗骨窦内有5条韧带,颈韧带、骨间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的外、中、内侧束。

•这些韧带稳定距下关节,并在关节囊前后构成了屏障。

•这些倾斜通过跗骨孔的韧带被称作是距下关节的“交叉韧带‘。

跗骨窦五根韧带•颈韧带:跟骨前外侧走向距骨颈部(1);•跟距骨间韧带:最内后,从跟骨斜向距骨(3);•下伸肌支持带:内(2)、中(4)、外脚(5),位于跗骨窦外侧。

距骨下韧带解剖颈韧带:•位于:跗骨窦腔外口稍后方,表面与深筋膜附着,封闭跗骨窦腔外口,于骨间韧带中间。

•起止:起于跟骨前内侧颈结节,止于距骨颈,联结距骨和跟骨。

•功能:限制距骨向前和向内移位、防止足过度内翻,是距下韧带中最强壮韧带。

骨间韧带:•位于:颈韧带后部,且比颈韧带更靠内侧,较坚韧强厚。

•冠状面:该韧带与跗骨窦方向平均成45°角,走行方向由后内斜向前外通过跗骨管。

•功能:骨间韧带形如吊带,由于倾型走向和韧带纤维斜行穿过关节,在内翻和外翻运动过程中,部分被拉紧,又称作跗骨窦韧带。

组成:由前、后两束组成。

前束纤维:•起于跟骨沟后部,跗骨管底壁前缘,附着于跟骨前距关节面和中距关节面后方,外侧与颈韧带相邻,向前上外行;止于距骨颈下方,附骨管顶壁。

•前束相对于后束更靠近前内方,侧面较后束更为倾斜。

前束外形呈菱形或宽阔条索状。

后束纤维:•起止:起于跟骨后距关节面前方,跗骨管后外侧部,行向上内或后上内方;止于距骨后跟关节面前方,跗骨管顶壁即距骨沟的底部。

•位于:关节运动轴下方,向前与伸肌下支持带内侧根相邻。

•毗邻:关节囊前部紧密相贴,实为关节囊局部增厚形成,后束相对于前束更靠近后外方。

•侧面:该韧带走行方向与足底平面接近垂直,部分稍偏向后。

外形可呈梯形或宽阔的“V”字形。

伸肌下支持带:•组成:共3个头,分别位于跗骨窦内的外侧,中间和内侧。

•功能:关节的稳定性,只有外侧头能够明显影响距下关节的稳定性。

•跗骨窦综合征:任何一个头的损伤都可以导致。

距下关节外周韧带:•包括:跟腓韧带、距跟外韧带和距跟前韧带,跟腓韧带将跟骨和距骨连接起来,防止跟骨相对于距骨的过度内翻和内旋。

•跗骨窦内有一复杂纤维层,包绕伸肌下支持带下方的伸肌腱滑膜,起保护作用。

跗骨窦解剖跗骨窦:•作用:不仅是距跟关节间的腔隙,还是足踝部活动时感受伤害和本体感觉的信息源;•神经分布:所有被检跗骨窦滑膜中均观察到大量神经元(游离神经末梢为主要成分)以及很多环层小体、高尔基小体和Ruffini小体。

•跗骨窦综合征病因:由上可知,跗骨窦蕴含一庞大的神经网络,神经损伤和本体感受器功能缺失可能是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跗骨窦正常MRI表现•跗骨管、窦的冠状面SE序列T1WI(TR600ms、TE15ms)。

•跗骨管韧带(短黑箭头)、颈韧带(空心箭头)、伸肌下支持带内侧束(长黑箭头)、中间束(黑箭头)和外侧束(长白弯箭头)。

距骨(短弯白箭头)和跟骨(黑弯箭头)位于跟舟韧带(白楔形箭头)底面。

三跗骨窦综合征病因外伤性:•最常见,约70%有踝关节外伤(内翻伤)史。

•跗骨窦韧带结构:具有限制距下关节过度内翻作用。

•足旋后损伤时→跟腓韧带首先断裂→然后颈韧带、跟距骨间韧带。

•造成跗骨窦综合症主要原因: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纤维化是。

非外伤性:•约30%。

•与足部畸形、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

•足部肿瘤也可引起跗骨窦综合征。

•也有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报道。

四跗骨窦综合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窦间韧带损伤机制和窦内压力增高机制两种假说。

•窦间韧带损伤:骨间韧带对于休息和活动时距下关节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容易损伤:它位于距骨与跟骨之间的中心,并居于小腿延长线上,身体重量自小腿经距骨滑车及滑车下方关节面传导至跟骨,因此距跟骨间韧带承受强大应力,极易受到牵拉和扭伤。

•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牵拉颈韧带,可使窦口相对增大,距下关节内脂肪垫、滑膜等软组织发生嵌顿并瘢痕化或挛缩,从而引起疼痛。

窦内压力增高机制:(1)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窦内脂肪垫和滑膜组织受到外力挤压,以后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异常增生、肥厚、渗出,局部组织粘连引起跗骨窦内压增高,窦内软组织镜检可见纤维组织高度透明变性;(2)血管损伤后出血:尤其是静脉壁及其周围软组织创伤后纤维化改变,使窦内血流进出失衡,局部淤血,血肿机化压迫,引起窦内压升高。

五跗骨窦综合征病理改变•病理表现:为窦腔内出血,韧带撕裂,疤痕形成,关节滑膜增生疝入窦腔•毗邻改变: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饶或压迫血管导致窦腔压力增高。

六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表现•踝关节内翻扭伤史:70℅由内翻损伤引起,常合并外侧韧带损伤,尤其是跟腓韧带损伤。

•局部肿胀:外踝前下方痛及深压痛或伴足底痛。

•变化:行走、跑步或负重时疼痛可加重,休息后缓解。

•诱因:遇天阴下雨、气候转凉时发作;•神经症状:小腿发凉或发软,足趾足底发麻(病变组织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疼痛:主要是足外侧部持续疼痛,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

•临床症状:主要是足外侧部持续疼痛,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

•病理:表现为窦腔内出血,韧带撕裂,疤痕形成,关节滑膜增生疝入窦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饶或压迫血管导致窦腔压力增高。

七跗骨窦综合征诊断标准•外伤史: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4周以上。

•跗骨窦区疼痛:足旋后或内收时加重。

•压痛:跗骨窦区有锐性压痛。

•踝被动内翻痛:踝关节做被动内翻或旋后检查时,跗骨窦部疼痛。

•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无踝关节不稳定。

•封闭治疗:跗骨窦内封闭治疗可获得暂时或长期疗效;•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表现足踝部病变损伤。

跗骨窦综合征辅助检查X线片:骨质与关节无异常病变。

CT 检查:亦不能发现病变。

距下关节造影:•可很好显示关节腔之间是否连通,较易发现局部病变。

•灵敏性较好,但特异性较低,且为有创性检查,目前已很少用于临床。

跗骨窦综合征MRI检查MRI检查:•适用症:创伤后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患者,有助于早期发现跗骨窦部位病理改变。

•正常:跗骨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MRl T1加权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强度的脂肪和低信号强度的韧带组织。

•异常:若跗骨窦脂肪为其他组织代替,T1、T2加权图像则均为广泛低信号强度改变,且可显示颈韧带和骨间韧带撕裂。

•正常表现:均可见颈韧带和部分伸肌下支持带,大部分可见骨间韧带。

•注意:正常时跟骨距骨骨间韧带隐窝区域可见液体积聚,但是看不见也不能诊断异常。

•异常表现:跗骨窦内软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水肿或纤维化,异常液体积聚,邻近的外侧韧带异常。

病理基础为慢性滑膜炎,炎症,纤维化,滑膜囊肿。

•跗骨窦韧带撕裂:窦内结构模糊,跗骨窦韧带纤维化(在T1WI 和T2WI图像上呈低信号)•滑膜炎、液体和韧带扭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关节积液:在距下关节后面前、后微隐窝处的液性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踝外侧韧带撕裂:常见到,外踝肿胀正常跗骨窦MRI轴位跗骨管及跗骨窦结构(虚线),其与跟骨轴(白线)夹角约45°跗骨窦综合征八鉴别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症状以不稳为主,压痛点在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处,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发现踝关节稳定性差,MRI 可显示韧带陈旧损伤。

•距下关节损伤:X线或MRI有距下关节骨软骨损伤征象。

九治疗非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在4-8周后可以恢复正常的功能。

理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跗骨窦部封闭治疗。

对于有不稳定感觉的患者进行腓骨肌腱的锻炼和本体感觉的训练。

制动,如使用胶带或支具固定,限制距下关节的活动。

手术治疗:对于经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的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跗骨窦的减压。

手术可切开或在关节镜下完成。

切开手术需切断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的起点,切除或松解跗骨窦内的脂肪、筋膜和滑囊。

完全切除跗骨窦内容物,术后伤口内陷,有时发生窦内积血,切口难以愈合,故只将跗骨窦内容物切断松解,放回原处,也可达到同样疗效。

无论切开手术还是镜下手术,手术时应:①探查距下关节面有无骨软骨损伤;②取出关节游离体;③切除关节内的粘连;④切除炎症、增生的滑膜;⑤切除撕裂或引起挤压的软组织;⑥评价距下关节的稳定性。

如果距下关节已有明显的退变,可能需要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术后并发症有腓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