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拾遗】跗骨联合的影像诊断
跗骨窦综合征解剖与磁共振影像
预后评估:磁共振成像可以评估跗骨窦综合征的预后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建议。
04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3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足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明确跗骨窦病变情况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4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开放手术等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结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综合治疗
术后康复: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和功能恢复
跗骨窦综合征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跗骨窦综合征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总体预后良好。
MRI无辐射,对人体无害,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01
02
03
04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跗骨窦综合征: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表现为足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MRI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优势:能够清晰地显示跗骨窦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MRI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局限性:对骨性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差,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活动受限窦区域
足跟畸形:长期疼痛可能导致足跟畸形,如扁平足、高弓足等
磁共振影像
2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技术。
MRI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发生共振,产生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
跗骨窦综合征影像诊断 PPT课件
距骨后突 内侧结节
跟骨
7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8
跗骨窦口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跗 骨 窦
9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跗骨窦外口
10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11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是位于距骨颈和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 内向前外走行的锥形空腔。
毗邻:内侧为漏斗形的跗骨窦管,跗骨窦管的后 方紧接载距突。跗骨窦是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 节的分界。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24
距骨下韧带解剖
后束纤维:
起止:起于跟骨后距关节面前方, 跗骨管后外侧部,行向上内或后 上内方;止于距骨后跟关节面前 方,跗骨管顶壁即距骨沟的底部。
位于:关节运动轴下方,向前与 伸肌下支持带内侧根相邻。
毗邻:关节囊前部紧密相贴,实 为关节囊局部增厚形成,后束相 对于前束更靠近后外方。
行穿过关节,在内翻和外翻
运动过程中,部分被拉紧,
又称作跗骨窦韧带。
内侧
跟骨
外侧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23
距骨下韧带解剖
骨间韧带: 组成:由前、后两束组成。 前束纤维: 起于跟骨沟后部,跗骨管底壁前缘,附着于跟骨前
距关节面和中距关节面后方,外侧与颈韧带相邻, 向前上外行;止于距骨颈下方,附骨管顶壁。 前束相对于后束更靠近前内方,侧面较后束更为倾 斜。前束外形呈菱形或宽阔条索状。
20
跗骨窦解剖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21
跗骨窦解剖
2020年5月13日8时6分
22
距骨下韧带解剖
骨间韧带:
位于:颈韧带后部,且比颈 韧带更靠内侧,较坚韧强厚。
跗骨窦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跗骨窦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庞亚平; 李长勤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13(011)006
【摘要】目的探讨对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断有指导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依据。
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跗骨窦综合征患者68例和正常志愿者5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MSCT和MRI检查,然后运用CT后处理技术重
建出跗骨窦的立体解剖结构及韧带最大走行层面,分别测量出跗骨窦的容积及韧带
的各径线的数值。
结果 (1)患者组在CT图像上显示跗骨窦区骨质有异常41例,在
磁共振图像上显示软组织较CT图像清晰。
(2)患者组有32例跗骨窦容积变小。
结论 MRI能够更好地描述跗骨窦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改变包括韧带、正常脂肪组织
等改变,而MSCT能更好的描述骨质的情况并能直观地显示足踝部的解剖位置关系。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庞亚平; 李长勤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R445
【相关文献】
1.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J], 彭光明;卿时汉;黄新华;钱勇
2.28例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研究 [J], 林帆;雷益;宋晓蕾;李顶夫
3.跗骨窦综合征MRI评分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J], 刘金来;崔树森;王彦清
4.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J], 单云官;魏焕萍;靳彪;李日保
5.跗骨窦管内疗法治疗跗骨窦综合征 [J], 张焰;何本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文详解跗骨窦综合征影像表现及诊治技巧
图文详解跗骨窦综合征影像表现及诊治技巧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是在 1985 年首次由O’ Conner 提出,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距下关节轻度不稳定,导致足内翻损伤、韧带撕裂、腱鞘囊肿、关节纤维化及跗骨窦内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变性的一种综合性改变;常伴有足外侧疼痛、压痛、后足不稳定,临床上常常不易及时诊断。
本文将具体介绍跗骨窦综合征的几种影像学诊断。
一、解剖跗骨窦的骨性结构•距骨颈下方、距-跟后关节前方、跟骨上方、距骨头及距-跟前中关节后方构成•由后外上向前内下走行的骨性腔隙性空间结构•外缘(不等边四角形)四壁:•顶壁:距骨颈下缘•前壁:距骨头及距-跟前中关节后缘•下壁:跟骨颈上缘•后壁:距骨体前缘及后距-跟关节前缘•内缘(略呈椭圆形):•其上壁为距骨颈下缘•下壁为跟骨颈上缘•前方为距-跟前关节后缘•后方为距-跟后关节前缘跗骨窦内函及邻近软组织结构韧带:内上外方主要为伸肌下支持韧带内侧束、伸肌下支持韧带中间束、伸肌下支持韧带外侧束、内下缘为跗骨管韧带、外前缘为距-跟骨韧带、颈韧带。
软组织:跗骨窦内含脂肪、血管和神经组织。
颈韧带:跟骨前外侧走向距骨颈部(1)跟距骨间韧带:最内后,从跟骨斜向距骨(3)下伸肌支持带:内(2)、中(4)、外(5),位于跗骨窦外侧二、正常跗骨窦跗骨窦区的CT、MRI断层解剖结构横轴位上跗骨窦由上向下的形态为:距骨颈层面呈杯口状,距骨颈下方层面呈横置“Y”形,跟骨上缘为不规则形。
矢状位上位于图像中央,由外向内层面窦腔逐渐缩小,形态由矩形渐变呈类圆形。
冠状位经距骨颈前缘层面呈横置“V”形,向后渐变呈横置“U”形,开口向外,至内踝中份层面为距骨-跟骨间小孔状结构,为跗骨管的断面,两侧分别为距-跟骨后关节面与中关节面。
斜冠状位经距骨头后下缘层面为扇形,向上至距骨颈后份层面为由前上向后下走行管状影。
斜矢状位距骨颈层面为前上向后下走行管状影,距骨颈下方为横置“V”形、开口渐变小。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课件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3
跗骨窦解剖
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 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分 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 前中、后、距下关节,中、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 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因其呈长管形, 故又称为跗骨管。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7
距骨下韧带解剖
颈韧带位于跗骨窦腔外口稍后方,表面与深筋膜 附着,封闭跗骨窦腔外口。它位于骨间韧带的中 间,起于跟骨前内侧的颈结节止于距骨颈,是距 下韧带中最强壮的韧带,此韧带联结距骨和跟骨, 有限制距骨向前和向内移位、防止足过度内翻的 作用。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8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6
跗骨窦正常MRI表现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7
跗骨窦五根韧带
颈韧带:跟骨前外侧走向距骨颈部(1);跟距骨间韧 带:最内后,从跟骨斜向距骨(3);下伸肌支持带内 中外脚:位于跗骨窦外侧。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8
跗骨窦综合征病因
跗骨窦综合征最常见病为外伤:约70%的患者有踝关节外 伤(内翻伤)史。跗骨窦中的韧带结构具有限制距下关节 过度内翻的作用。足旋后损伤时,跟腓韧带首先断裂,然 后是颈韧带、跟距骨间韧带。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 纤维化是造成跗骨窦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跗骨窦综合征临床与影像
•15
跗骨窦解剖
跗骨窦不仅是距跟关节间的腔隙,还足足踝部活 动时感受 伤害和本体感觉的信息源;所有被检跗 骨窦滑膜中均观 察到大量神经元(游离神经末梢为 主要成分)以及很多环层小体、高尔基小体和 Ruffini小体。由此可见,跗骨窦蕴含一庞大的神 经网络,神经损伤和本体感受器功能缺失可能是 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临床跗骨联合疾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措施
临床跗骨联合疾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措施跗骨联合是指在足部发育过程中,由于早期间充质分割失败,导致两块跗骨之间发生异常连接。
跗骨联合的主要症状是伴随扁平足的疼痛,最常见的是僵硬性的平足。
可疑跗骨联合的患者应通过前后、侧向、斜向和轴向承重视图的平片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骨性融合。
在早期疾病或有纤维或软骨连接的患者中,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与平片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流行病学据统计,跗骨联合的发病率大约在1-13%,但是由于很多病例都处于纤维联合阶段,故漏诊率较高,真实跗骨联合发病率目前尚未知晓。
50-68%的患者为双侧发病,其中跟距联合与跟舟联合占所有跗骨联合的大约90%,在性别分布上,跗骨联合并未呈现性别分布差异,临床症状跗骨联合的主要临床表现往往开始于足部疼痛,慢慢进展到足的活动受限,尤其是后足的内外翻活动,再进展,则慢慢变成僵硬性的足部畸形。
症状往往从足部骨化开始发生,骨关节变得坚固开始,由于各个关节骨化时间不同,因此跟舟联合开始于8-12岁,距跟联合发生于12-16岁。
疼痛一开始是弥漫性的,随着距跟骨联合中后关节面的进行性退化,疼痛转移到内踝下方的内侧位置。
影像学检查对于骨性联合,通过拍摄足的正斜侧位的X线影像基本可以做出诊断,但是对于纤维联合的患者可能X线的检查容易出现漏诊,此时,CT与MR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可能减少漏诊。
治疗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最初的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变穿的鞋型或改变习惯。
如果持续疼痛,矫形器或石膏固定6周可能会导致症状缓解。
30%的患者在保守治疗后会得到症状改善,跟舟联合对保守治疗的反应不如跟距联合。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推荐手术治疗,手术主要包括跗骨联合切除以及关节融合术,关节融合术主要推荐于发生关节退变的患者。
对于单纯性跗骨联合切除的患者,很多学者都推荐软组织植入,以减少跗骨联合的复发,植入物可以是骨蜡、脂肪组织、肌腱等。
跗骨联合的影像学分型及应用
跗骨联合的影像学分型及应用
徐霞;韩雯雯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5(021)024
【摘要】跗骨联合被定义为一种不规则的骨性联合,即指两块或者多块跗骨之间相互联合形成并且是形成扁平足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可以分为3种联合形式,即纤维性、软骨性和骨性.距跟联合是足跗骨联合中最常见的一种先天发育变异.随着距跟联合
解剖学分型的广泛应用的同时,不同的影像学分型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临床作出正确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总页数】3页(P4502-4504)
【作者】徐霞;韩雯雯
【作者单位】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济南250021;东营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东营257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3;R816.8
【相关文献】
1.跗骨窦区断层解剖影像学表现对照 [J], 刘胜全;王巧玲;李云
2.足跗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J], 彭俊红;周利华;黄利华;王慧明;阮学广
3.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影像学分型及病因学分型之间关系的研究 [J], 施咏梅
4.跗骨窦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J], 庞亚平; 李长勤
5.腕骨和跗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 [J], 刘英娥;姜淑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跗骨窦综合征的CT与MRI诊断价值
跗骨窦综合征的CT与MRI诊断价值杨新焕;闫东;张斯佳【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6(13)B12【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检查对跗骨窦综合征的对比诊断价值。
方法:使用16排CT、3.0T、1.5T磁共振扫描仪,磁共振扫描均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CT检查常规横断位扫描,再根据需要进行后期重建。
回顾分析49例跗骨窦综合征的影像征象。
结果:外伤43例,拳击运动员1例,老年人5例。
CT 对跗骨窦组成骨的骨质显示清晰,更准确显示骨折或慢性损伤。
MRI主要显示跗骨窦内正常软组织结构和病变演变过程。
结论:MRI显示跗骨窦的软组织结构更为清晰,CT及3D重建技术能全面清晰显示骨质改变,两者结合可以为临床提供完整的病变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有非常大的价值。
【总页数】1页(P112-112)【关键词】踝关节;跗骨窦综合征;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杨新焕;闫东;张斯佳【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郑州450003;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云南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相关文献】1.跗骨窦综合征32例的MRI诊断分析 [J], 靳宏辉2.MDCT多方法重建结合MRI诊断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孙延豹;张伟强;王军燕;方春;黄益镌;吴凡3.CT与MRI对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 张旭静;李攀;文泽军4.跗骨窦综合征3.0T高分辨磁共振的影像诊断价值 [J], 靳宏辉;张臣海;汪再庆5.跗骨窦综合征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J], 岑冬梅;张喆;赫崇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拾遗】跗骨联合的影像诊断
定义:跗骨联合,又称跗骨骨桥,是指发生于中后足的2个或2个以上跗骨间的骨性,软骨性或纤维性连接。
病因: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
先天性跗骨联合是由胎儿间叶细胞分化障碍或断裂失败,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非特异性表达等引起,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家族史,另外,也可由一些先天性疾病引起。
获得性跗骨联合可以继发于足部创伤,感染,中足部骨性关节炎及肿瘤等。
分类:按联合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跟距联合,跟舟联合,距舟联合,跟骰联合。
跟距联合的发生率约为48.1%,距舟联合的发生率约为43.6%,两者占跗骨联合的90%以上。
按联合的性质可以分为骨性联合,软骨性联合,纤维性联合。
按联合的程度: 完全性联合,部分性联合。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跗骨联合的发生率约为1-2%,随着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文献报告的跗骨联合的发生率有所增高,约为8%左右。
50-60%的跗骨联合都是双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临床特征:儿童或青少年跟舟联合的患者可能在:8-12岁,跟距联合的患者可能在12-16岁出现症状。
症状出现的原因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骨化程度的程度增加,距下关节僵硬加重,后足灵活性减低,运动时容易扭伤后足,导致疼痛。
成年人跗骨联合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一般是在外伤后或因足踝部其它疾病进行检查时才被发现。
跗骨联合的患者往往自述足踝部反复扭伤。
跟舟联合的患者疼痛位于跗骨窦,呈弥漫性。
跟距联合的患者疼痛位于距下关节,内踝下方。
通常在不平路面行走困难,足部灵活性差。
临床检查:应在非负重位于负重位进行查体。
外观上呈现腓肠肌萎缩,后足外翻,前足外展距下关节活动受限,提踵试验及木块试验(+),跟距联合挤压胫后神经时可出现 Tinel sign (+)
放射学检查:拍摄足负重正侧位,45°内斜位,跟骨轴位X线片。
分型:
一、跟舟联合:发生率为45%,由于过早的骨化形成,年龄多在8-12岁,表现为僵硬性扁平足,伴或不伴疼痛。
X线表现为跟舟关节间隙狭窄伴关节面模糊,累及骨骼而非关节面,前内侧跟骨变宽或扁平,泽伟平跟骨前内侧延伸呈“食蚁兽鼻”征象,距骨头发育不良。
CT表现为跟骨前背侧中间部,舟骨面增宽,两个骨间间隙变窄和微小的边缘骨硬化。
二、跟距融合:好发年龄为12-16岁,扁平足腓侧面痛性强直,休息后可缓解,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过距突中部的平面,X线表现为距骨颈或距骨头的背面凸起的距骨嘴损伤(66%),围绕距骨的侧面,跟距关节后方变窄,中间面缺乏分界,跟距关节前方不对称,严重者可出现“袜套球”踝关节,侧位片距骨中间顶呈C形改变,后下方距骨圆穹与支撑部形成骨桥。
CT表现为跟距关节中间面骨性连接,变窄
的中间面可见反应性小囊状变及肥大增生改变,支撑部呈向下或水平。
三、距舟骨融合
四、跟骰骨融合
五、骰舟骨融合
MRI表现:发生骨性融合时关节骨性结构融合,信号与正常骨质信号相仿;发生软骨性融合时可见液性或软骨样信号,T2或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发生纤维性融合时呈中等-低信号改变。
融合的关节周围可见骨髓水肿,并可见反应性关节周围骨改变。
治疗主要为矫形、铸骨、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注射、理疗、手术等,该病主要与获得性跗骨间关节强直鉴别,如感染、外伤、关节炎或术后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