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在足踝部的应用进展
足踝关节镜实操要点,经典内容千万别错过!
足踝关节镜实操要点,经典内容千万别错过!一山河需从足下行山河需从足下行,万病需从足下寻足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着行走、承重等等关键性作用,因此踝关节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因为踝关节的特殊作用,以及特殊关节结构,所以它也是人体中最容易出现损伤的关节部位之一。
踝关节损伤往往会伤及关节囊、肌肉、韧带等组织,从而导致肌肉组织的韧性、弹性、力量减弱,并最终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
为了提升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出现反复,如今关节镜技术在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二足踝关节镜知己知彼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光学器械,是用于诊治关节疾患的内窥镜。
它对于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关节软骨损伤、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比于传统的切开手术,足踝关节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皮肤美观度高、能早期活动等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它已经成为足踝损伤的标准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
三“踝”柔天下,“镜”能如此踝关节镜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更新阶段,因此在诊疗过程中,许多骨科医生对于足踝关节镜实操存在不少的困惑。
对此,好医术平台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施忠民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海林主任、广州市正骨医院洪劲松主任,联合打造了《“踝”柔天下,“镜”能如此——足踝关节镜》线下专题研修班。
本次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足踝关节镜基础模块二足踝部关节镜应用进展模块三踝关节不稳LSMH法全镜下修补模块四距骨软骨损伤三位主任将从足踝关节镜的历史引入课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结合实际案例,和到场学员一起探讨足关节镜的临床应用要点等相关知识。
课程安排报名入口1 讲师介绍:施忠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徐海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洪劲松(广州市正骨医院)2 课程时间:2021年6月26日3 召开地点:江苏南京4 报名通道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注:好医术骨科大师课会员、创伤会员免费现场参加学习,免费在线反复观看学习。
踝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包括手术入路、固定方式、术后康 复等。
手术技巧及难点解析
01
02
03
手术入路选择
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 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确保 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 。
骨折复位与固定
在关节镜辅助下,对骨折 进行准确复位,并采用合 适的内固定器材进行稳定 固定。
难点解析
如处理关节内碎片、修复 韧带损伤等,需要丰富的 经验和精细的操作技巧。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手术技术要求高
踝关节镜手术需要精细的 操作和丰富的经验,对手 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 高。
适应症选择严格
不是所有踝关节骨折都适 合进行踝关节镜手术,需 要严格筛选适应症。
并发症风险
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存在一 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感染 、神经损伤等。
技术创新和改进方向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提高 手术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04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 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03
踝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骨折中应用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术前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确定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关 节稳定性。
制定手术计划
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 常规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 要求;同时进行皮肤准备和术前禁食 水等。
手术器械
包括各种抓钳、剪刀、刮匙等 ,用于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手 术操作。
冲洗设备
用于向关节内注入生理盐水, 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录像及图像采集系统
用于记录手术过程及采集关节 内图像,方便术后分析及教学
。
关节镜技术在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在运动医学领域,关节镜技术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的踝关节 韧带损伤,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职业生涯。
面临挑战及解决思路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技术培训与推广
加强关节镜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 能力。
设备研发与更新
加快关节镜设备的研发与更新 ,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降低手术风险。
03
灌注系统
用于向关节腔内灌注生理盐水等 液体,以扩张关节腔,提供清晰 的手术视野
04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滑 膜炎、关节内骨折等
禁忌症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 、关节感染等
03
关节镜在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中应 用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全面检查
包括血液学、影像学等,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及手术耐受性。
客观评估指标
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稳定性等客观检查,常采用关节 功能评分系统如AOFAS评分进行评估。
影像学检查
如MRI、超声等,可观察韧带修复情况、关节积液、软骨损 伤等。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
患者因运动扭伤导致踝关节韧带断裂,经关节镜技术修复后,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病例二
患者长期踝关节不稳,诊断为慢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经关节镜技术重建韧带后,关节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踝关节功能评估
通过专业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韧带损伤程度、部位及关节稳 定性。
制定手术方案
根据损伤情况,结合患者具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手术步骤及操作技巧
麻醉与体位
采用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无痛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术肢外展。
关节镜入路
根据损伤情况,采用缝合、锚钉固定等方式 修复韧带;对于严重损伤,可考虑韧带重建
踝关节镜手术对足踝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录
• 踝关节镜手术简介 • 足踝运动功能评估方法 • 踝关节镜手术对足踝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踝关节镜手术简介
手术原理及适应症
手术原理
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将摄像头和手术器械引入踝关节内 ,在高清显示屏下对关节内病变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
适应症
踝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多种踝关节疾病,如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软骨损伤、滑膜 炎、关节内游离体等。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步骤与操作方法
手术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踝关节前方 和内侧作小切口,引入摄像头和手术器械。在关节镜下探查 关节内病变,根据病变性质进行相应处理。最后冲洗关节腔 ,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04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运动员因踝关节扭伤导致慢性不稳定,经过多次保守治 疗无效后选择踝关节镜手术。
手术过程
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关节稳定性得到恢复,经过康复训练, 患者重返赛场,运动功能完全恢复。
失败案例剖析
踝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03
踝关节镜手术对足踝运动功能恢 复的影响
手术前后足踝运动功能对比
1 2
手术前评估
通过专业评分系统对足踝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包括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稳定性等方面。
手术后改善
手术后患者足踝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 动度增加,疼痛减轻,稳定性增强。
3
长期随访结果
长期随访显示,大部分患者足踝运动功能可恢复 至接近正常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节镜在足踝外科常见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节镜在足踝外科常见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成;高武长
【期刊名称】《感染.炎症.修复》
【年(卷),期】2022(23)3
【摘要】介绍关节镜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足踝部骨折、终末期踝关节炎、跟距骨联合、距骨软骨损伤以及Haglund综合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踝关节镜术在足踝外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足。
【总页数】4页(P189-192)
【作者】张成;高武长
【作者单位】淄博市骨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R605
【相关文献】
1.不同年资足踝外科医师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足踝骨折效果的比较
2.第十四届全国足踝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五届全国足踝康复治疗进展学习班、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专项能力培训面授班:足踝外科外翻的规范化诊疗技术—银川站通知
3.高频超声在足踝部骨折外常见疾病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4.全国关节镜外科运动创伤外科足踝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5.2012足踝部疾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暨足踝外科论坛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镜在足踝部的应用进展来源: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11-30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许同龙关节镜技术在足踝部最早应用于踝关节,后逐渐向第一跖趾关节、距下关节等小关节以及肌腱镜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关节镜设备的改进和手术方式的改善,足踝关节镜技术已日趋成熟,成为诊断和治疗足踝部疾病的重要方法。
本文从踝关节镜、第一跖趾关节镜、肌腱镜及距下关节镜等方面对关节镜在足踝部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踝关节镜踝关节解剖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增厚加强。
其内侧有内侧韧带,外侧由不连续的3条独立韧带组成,前为距腓前韧带,中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均较薄弱。
踝前区踝关节上方有伸肌上支持带,前方足背区有伸肌下支持带。
其中伸肌下支持带向深面形成3个骨纤维管:内侧有胫骨前肌腱通过,中间有足拇长伸肌腱、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通过,外侧有趾长伸肌腱和第三腓骨肌腱通过。
踝后区内踝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有屈肌支持带,与内踝和跟骨共同围成踝管。
踝管内由前至后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和足拇长屈肌腱。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踝关节镜的应用已相当成熟,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广泛的指征。
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包括骨和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关节纤维化、关节炎、骨软骨损伤、外伤后骨化和游离骨、慢性滑膜炎、踝关节不稳、跗骨联合、跗骨窦疼痛和后足骨折等。
急性感染是关节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严重的水肿、血管功能障碍和影响关节镜视野的畸形是相对禁忌证。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标记内外踝骨性边界、胫前肌、足拇长伸肌、趾总伸肌和足背动脉。
手术在腰麻、硬膜下麻醉或全麻下进行。
踝关节镜一般入路为5个,即前侧3个,后侧2个。
前外侧入路定位于第三腓骨肌外侧;前中央入路定位于足拇长伸肌、趾总伸肌和足背动脉内侧;前内侧入路定位于胫前肌腱后内侧;后外侧入路定位于跟腱与腓骨肌腱之间;后内侧入路定位于跟腱与胫后动脉之间。
常用入路为前内侧、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容易造成胫后动脉和神经损伤。
不同入路可观察不同的结构:内侧入路适用于内侧胫距关节、内侧距骨、内踝间关节面、内踝、内侧滑膜壁和三角韧带的深部检查;外侧入路适用于外侧胫距关节、下胫腓关节、外踝、距骨和外踝间关节面、外侧滑膜壁、距腓前韧带的检查;中央区入路适用于观察胫骨穹窿部及相应距骨关节面;后外侧入路适用于观察胫骨后穹窿部及相应距骨关节面外踝及胫腓下关节后部。
deLeeuw等提出,由于踝关节处于背屈位时较其处于牵伸位时安全操作区域多,前踝关节镜在踝关节背屈位时造成的医源性组织损伤明显减少。
踝关节镜手术可应用于关节内滑膜切除及活检、游离体摘除、关节软骨面损伤缺损区刨削清创及钻孔、关节内粘连松解、化脓性关节炎清刨引流和冲洗等。
结果 Nickisch等报道189例后踝和后足关节镜病例,优良率较高,只有16例(8.5%)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跖侧麻木,3例腓肠神经感觉减退,4例跟腱紧张,2例局部疼痛,2例伤口感染,1例切口下生成囊肿。
Donnenwerth等报道在452例踝关节镜中17例(3.8%)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伤口愈合不良,4例有复发症状,3例有神经炎症状,3例有短暂切口麻木,1例创伤性腓肠神经瘤和1例浅表神经感觉障碍。
Bauer等报道在13例用踝关节镜治疗活动受限的踝关节外伤综合征患者中10 例(76.9%)对效果表示满意,3例(23.1%)表示不满意,其中5例有前踝深部疼痛,所有患者平均背屈角度从7°改善至16°(P<0.009),平均趾屈角度从20°改善至34°(P<0.004),平均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从67分(54~80分)改善至87分(43~100分,P<0.05)。
Kerr等报道在72例应用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功能性不稳的报道中,67例(93.1%)有明显的外伤后瘢痕组织而需镜下清理,52例(72.2%)在6个月的随访中有改善。
综上所述,踝关节镜在治疗踝关节骨和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关节纤维化、关节炎、骨软骨损伤、外伤后骨化和游离骨、慢性滑膜炎、跗骨窦疼痛和后足骨折等中具有较大优势。
第一跖趾关节镜第一跖趾关节解剖第一跖趾关节由第一跖骨、近节趾骨及跖侧籽骨复合体构成。
凸面的跖骨头与凹面的趾骨近端形成的铆合关节面较浅,因此关节稳定性维持需要与关节周围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共同完成。
籽骨复合体由内外侧籽骨、8条韧带和7块肌肉共同组成。
籽骨包含于足拇短屈肌腱中,与跖骨头下关节面相关节,籽骨间有韧带连接,非常坚韧。
2块籽骨均通过1块纤维软骨板附着于跖侧面,此纤维软骨板还与跖骨间横韧带、屈肌腱鞘、跖侧腱膜及足拇收肌横头相连接。
趾神经通常位于跖骨间横韧带深面。
足拇长伸肌腱将第一跖趾关节背侧分成两部分,内侧半和外侧半分别由腓浅和腓深神经分支支配。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第一跖趾关节镜手术最先应用于剥脱性骨软骨炎,后扩展至剥脱性骨软骨炎综合征、背侧外伤、骨关节融合术等。
现在第一跖趾关节镜的适应证包括滑膜炎、早期退行性变、游离体和关节纤维化、痛风性关节炎、无明显影像学检查异常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第一跖趾关节内骨折和轻中度足拇外翻。
禁忌证包括存在大骨赘、严重肿胀、动脉功能不足、软组织感染和软组织受累。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在皮肤上标记第一跖趾关节和足拇长伸肌腱的位置。
患者取仰卧位,足放于手术台尾端。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在大腿根部上止血带。
第一跖趾关节镜通常有3种入路,即内侧入路、背内侧入路和背外侧入路。
背内侧入路和背外侧入路定位分别在足拇长伸肌腱内侧和外侧缘,内侧入路在表皮腓神经终末分支的前下方。
一般先行背外侧入路,用1个22号穿刺针在关节面水平刺入肌腱外侧缘,向关节内注入2~5mL生理盐水。
用刀片在皮肤上作一切口,用蚊式钳分离皮下组织。
用有钝性套管的穿刺锥插入关节,随后插入1.9mm 或2.3mm的30°关节镜。
当关节部分可见后,用相同的方式建立另外2条入路,直至关节全部可见。
经背中间入路可以看清关节背侧面,经内侧入路可以看清籽骨。
外侧入路位于背外侧入路外侧25px,可为关节侧面提供更好的视野,仅用于足拇外翻松弛术。
近端入路可用于内侧籽骨疾病关节镜切除术和关节纤维化松弛术。
这些手术入路能看清关节的各个面并可用于滑膜切除术和骨刺切除术。
对于滑膜炎、骨赘、游离体、关节炎和剥脱性骨软骨炎综合征等,可分别在内侧入路、背内侧入路和背外侧入路下,用电刀、电凝、骨钻等行滑膜切除术、清除术及克氏针治疗骨折。
而关节纤维化和关节僵直可再加近端入路,在完成关节准备后,行关节纤维化松解术和关节融合术。
用1根1.0mm的克氏针治疗软骨下骨微骨折。
小骨刺和滑膜炎可用小电刀和骨钻在镜下从中间到外侧、从远端到近端均匀地去除,但大于5mm的骨刺建议行开放性手术。
疗效 Vandijk等报道24例接受第一跖趾关节镜检查的病例中,14例疗效理想,仅1例短暂失去足拇指内侧感觉,另1 例失去足拇指两侧感觉。
Davies等用第一跖趾关节镜治疗11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在平均19.3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或很少疼痛,肿胀明显减少,关节活动度增加。
Lui报道在121例应用第一跖趾关节镜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疼痛与跖趾间滑膜和软骨病变有关)的病例中,90%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认为第一跖趾关节镜是保守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无效时的有效方法。
Ahn等报道了59例行第一跖趾关节镜手术病例(包括足拇外翻、足拇趾僵直、痛风性关节炎、籽骨骨不连、化脓性关节炎和剥脱性骨软骨炎等),随访2年,95%的患者表示满意,足拇趾第一跖趾关节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改善(术前69分,术后92分;P<0.05),并发症包括浅表伤口感染1例和短暂背外侧趾神经损伤1例。
总的来说,第一跖趾关节镜与开放性手术相比,短期内具有周围损伤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而其潜在优势如减少软组织损伤和康复速度更快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第一跖趾关节镜在治疗剥脱性骨软骨炎、滑膜炎、早期退行性变、游离体和关节纤维化、痛风性关节炎、第一跖趾关节内骨折和轻中度的足拇外翻等疾病中具有较大优势。
肌腱镜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肌腱镜可用来诊治跟腱、胫后肌腱、足拇长屈肌腱和腓骨长肌腱疾病。
肌腱镜适应证为有症状的腱鞘炎和肌腱撕裂。
禁忌证包括需要开放性手术治疗的肌腱外伤、感染和严重水肿导致的肌腱位置改变等。
手术方法跟腱镜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在局麻或其他综合性麻醉下进行。
手术入路为后中间入路和后外侧入路。
入路建立后,可用刮刀来去除脂肪组织、增生滑膜和病理性肌腱。
对于非扩展性疾病,可在肌腱前面小块区域切除腱旁组织来消肿止痛。
胫后肌腱镜入路可位于内踝上6cm至舟骨之间肌腱附近任何部位。
操作需小心,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束。
远端入路位于内踝前面2cm处,近端入路位于内踝外上侧,可实施足拇长屈肌腱鞘炎切除术。
腓骨肌腱镜入路位于肌腱病症中心区域的近端和远端。
远端用1个18号套管针插入腱鞘内,然后在关节镜直视下建立近端入路。
建立入路和切除肌腱时有可能造成腓肠神经损伤。
检查腓骨短肌腱和长肌腱,从外踝尖点外侧6~8cm处开始,沿纤维管直接进入,检查腱鞘炎、肌腱撕裂或粘连情况及腓骨沟以防肌腱半脱位。
对于腓骨长短肌腱腱鞘炎,可行粘连切除以进行松解。
而大范围的腱鞘炎和撕裂更适合开放性手术切除。
结果 Pearce等报道11例跟腱镜病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5岁(24~55岁),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24~39个月),结果平均AOFAS踝-后足评分从68分(51~82分)提高至92分(74~100分,P=0.0002),其中8例患者对疗效满意,3例患者认为疗效一般,但2年内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Vega报道了7例腓骨肌腱镜治疗腓骨肌腱慢性半脱位的病例,术后患者均无复发。
Lui等对6例Ⅰ期肌腱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腓骨肌腱镜下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在术后2年内疼痛均缓解,肌力恢复正常,无一例发展至Ⅱ期及以上,患者平均返回工作时间为10周。
Hua等等报道15例胫骨后肌腱损伤病例,平均随访(26±10)个月,结果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或神经并发症,平均AOFAS后踝-足评分由术前(49±12)分改善到术后(84±8.5)分(P =0.0002),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6.2±1.7)分改善到术后(2.±1.3)分(P=0.0002),3例患者(20%)效果优异,8例患者(53%)效果良好,3例患者(20%)效果一般,1例患者(7%)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肌腱镜在治疗腱鞘炎和肌腱撕裂等中具有明显优势。
距下关节镜距下关节解剖距下关节由距骨后关节面和跟骨后关节面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