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章: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中药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论文药品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
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 1中药的自身因素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1]。
2. 2剂量过大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
据报道3例擅自给新生儿喂服六神丸,一次剂量少则10粒,多则30粒分别于服药后4、10、5 h内死于呼吸道循环衰竭。
而另1例给新生儿及小儿滥用六神丸,且过量服用致中毒,其中4例死亡。
11例中毒者中年龄3~12 d者7例[2]。
六神丸处方中的蟾酥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大。
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慎用为好,对用药剂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
中药制剂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制剂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对198名中药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资料、中药制剂使用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结果:在198名服用中药的病人中,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最常见的药物是静脉滴注,其次是口服、肌肉注射和外敷。
结论:分析了以往在临床上出现的副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建议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和其他危险事件。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引言中药制剂作为一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导致病人的治疗时间变长,而且会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为了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必须加强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管理。
本文收集了198名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服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了相关的详细资料和比较,以期找到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临床应用的整体服务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很好的探讨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198名病人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对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统计,本次实验研究所选取的对象都是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接受了中医治疗,并且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不良反应,其中男性97例,女性101例,18~64岁,平均年龄为41.35±11.27。
1.2方法对病人使用中成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总结。
具体做法是:①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首先对198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信息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和确定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药物的服用类型和服用方式等基本信息,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从而方便护理治疗工作的开展;②了解并分析服用中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使用中药制剂时的途径、服用中药制剂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处理方法、处理结果等;③查明诱发 ADR的主要原因,排查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对策。
中药不良反应问题论文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的探究【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32-01【摘要】中药不仅擅长治疗体虚病、慢性病,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较急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加上中药在使用时不反应较低,因而被国人所喜用。
当然也有相反的看法,认为中药缺乏准确的含量指标、药理指标,在使用时随意性较大,有不少中药服用后,也产生了较多的不良反应。
本文目的科学、客观地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由于中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属于天然物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欢迎。
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中药,又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
但是这并不是说应用中药就是绝对安全的。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医务界特别是中医药界早已有的认识。
关于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常见有过敏反应及中毒反应,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
因此,必须加强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
现就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否认,但中药不良反应的75%来至中药注射液我国的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有七成以上是由注射液引起的。
事实上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要少的多。
统计国内272种杂志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1980~1989年)为2316例,而仅1995年报道的西药不良反应病例就4008例。
由此可看出大部分中药还是安全的。
在使用中药时假如能用汤药的尽量用汤药假如用口服制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用注射液。
2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原因2.1 中药品种复杂性引起不良反应中药品种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
同时中药还存在地区性的用药习惯不同。
如北方习用的豆根为北豆根,是防己科植物蝙蛹葛的根茎南方习用的是广豆根,是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
广豆根的毒性大于山豆根,中毒原因是错把广豆根调入北方当北豆根入药,从而导致不可逆性肌肉坏死。
药学的毕业论文
药学的毕业论文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是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的毕业论文篇1探讨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材,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不是绝对安全。
本文主要讲述了六个对中药毒副作用有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影响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然而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例如有的人认为中药不存在毒副作用,有的人却又认为中药有很强的毒性。
这两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够夸大中药的疗效与毒性,也不能够说其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1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中药的毒性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中药的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只要是药物就会有一定的偏性存在,由此可见毒性具有普遍性。
金代医学家张子和曾经说过:“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从狭义上讲,中药的毒性指的是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性,许多药物是无毒的,因此,药物毒性具有特殊性,是少数毒药才具有的性能。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根据就是中药有毒、无毒来进行分类的,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并不是从现代才有的,古代的医学家对此早有认识。
我国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将中药的毒性划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就是依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划分的。
2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相关因素2.1药物品种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很多都是因为药物品种的原因所引起的。
中药中将有些不同种的药物冠以同一名称,导致一些医者将一部分有毒的药物与无毒药物混用,常出现此类中毒事件。
例如木通有多种,有关木通、川木通、木通这三个品种,它们都蕴含有有毒成分马兜铃酸A、B、D及衍生物,但是其含量却是依次递减。
还有一些中药本身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却有可能因为生长的环境而成为有毒的中药。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中药不良反应概述•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中药不良反应防治策略•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的挑战与展望•结论与讨论目录01引言中药不良反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对完善中药安全性评价、促进中药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防治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同时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与评价。
研究目标与内容采用文献调研、病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中药不良反应相关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建议和对策,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02中药不良反应概述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根据定义,中药不良反应包括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定义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即治疗作用;另一类是药物引起的机体损伤,即副作用。
分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一些中药成分可能作用于机体的某些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但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中药不良反应还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有关。
一些中药成分在机体内可能被代谢成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机制VS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药物因素中药的种类、成分、用法、用量、炮制方法等都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机体因素机体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遗传因素等都会影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例如,机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时,对某些中药成分可能更加敏感,易发生不良反应。
03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临床研究数量与质量虽然中药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但研究设计逐渐严谨,观察指标逐渐丰富,数据分析和解读逐渐深入。
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中药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便宜等优点,但遗憾的是,中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
因此,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十分重要,这篇文档旨在分析我院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
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收到了20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1例,男女之比为1.48:1,年龄分布在18-85岁之间。
可见,中药不良反应并不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同样也会遭遇这一问题。
据统计,我院收到的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涉及肝功能损害、荨麻疹、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及过敏等症状。
其中,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共有72例患者受到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解毒丸、地黄丸等,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此外,荨麻疹和皮疹也是比较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共有47例患者受到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中药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身体产生过敏反应。
而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则是一些中药会对人体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胃肠道反应。
另外,我院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还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用药时间之间的关联并不明显。
有的患者在用药几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则是在用药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了不良反应。
这说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并不直接相关,还受到个人体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提高中药使用安全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中药的生产和销售应该得到监管,要严格遵照相关法规,保证中药的质量可靠。
其次,医生需要对中药不良反应具有足够的认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患者也需要进行自我保护,如了解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个人体质等方面。
总的来说,中药不良反应在我院的报告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安全、可靠。
中药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探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现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并阐释了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预防【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73-02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chinese medicines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adverse reactions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reasons for and explain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foundation.【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 prevention1 引言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中药往往被认为是毒副作用较小、较之西药更为安全的一类药物。
但随着中药新制剂的出现,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为人所认知和重视。
临床上,中药的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所致。
因而,但凡药物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出现的程度和几率不同[1]。
判断药品的安全性及疗效是临床药理的两个重要任务,因而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病理机制,病情程度及症候特点,重要不良反应可以分成六类:致癌作用、副作用、致畸作用、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特异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 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我院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
我院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09-2011年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对我院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引起adr 的多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adr病例68例中的30例中药制剂,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剂型、涉及的器官或者系统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由中药制剂的针剂引起的adr比例最高,adr损害的器官或者系统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
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报告/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78-0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它包括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和和特异性遗传因素。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为了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近年来,我院通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宣传,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检测和上报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和加强,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本文拟对我院2009-2011年中药制剂发生的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提醒医务人员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上报不良反应意识,提高adr工作的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收集到我院2009-2011年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68例,其中有30例是中药制剂,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名称、剂型、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
中药作为药物,其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使用中药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或生理和生化变化,可能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中药的成分、剂型、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其中药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毒性药材某些中药如乌头、雄黄、蝉蜕等,具有明显毒性。
其中所含有毒物质如生物碱、甲酸、氰化物等,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
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中药,有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全身发红、癫痫等。
预防措施:对于毒性较大的中药,应谨慎使用,并了解其毒性成分及用量。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医师的建议,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2. 过敏原某些中药如黄芩、黄连、苦参等,含有一些易致过敏反应的有机物质或异物,对某些体质敏感或患有过敏症的人格外危险。
这些过敏原物质会引起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血管急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对于敏感体质或有过敏症状的人,应随时关注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前,应先做好相关的过敏测试,判断身体是否适宜用药。
使用中药过程中,不要过量使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3. 含有有害物质中药材在采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有可能遭受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中药的成分和品质产生影响,并且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例如,红花中含有亚硝酸盐,适量使用可以助益,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反应。
预防措施:对于中药材的储存、加工和评价都应进行规范化治理,特别是在环保和生态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管理,保障高品质的中药材。
在使用中药时,应选择市场上品质有保证的中药材或制剂,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剂量规定进行用药。
1.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制造技术较为复杂,其中包含一些添加剂和助剂,这些需要直接注射进入人体内,并且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药不良反应论文药物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论文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摘要] 结合病例报道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减少中药不良反应。
通过合理辨证用药,加强药物质量管理能有效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措施中药是古人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大部分中药的安全性已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中药新剂型的开发以及走出国门,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增加。
如近年来关于马兜铃酸中药所致肾脏毒性作用的报道相继出现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出现了“中草药性肾病“的说法[1]。
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代表的药品在临床上发生了较多的严重不良反应,又引发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争议[2]。
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服用药物所出现不期望的有害反应[3]。
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繁杂多样,在此笔者试将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综合整理。
1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常见因素1.1药物方面1.1.1药材品种混乱全国通用品种与地区性习用品的混淆、人为的掺伪作假、中药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普遍存在,不同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及作用不同,可能影响到中药饮片应用的安全性[4]。
1.1.2炮制(制剂)质量欠佳1.1.2.1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中药的质量息息相关,中药的纯净程度影响着饮片质量,曾有报道因药用石膏不纯,含砷超量,而引起中毒死亡病例[5]。
1.1.2.2炮制不规范。
如乌头用酒浸泡则乌头碱含量高,毒性强,内服易造成中毒。
1.1.2.3中成药制备方法不当或原药材质量低劣,中药注射剂质量欠佳等。
1.2 使用方面1.2.1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是最常见的引起中药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有患者因超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肾功能损伤[6]。
1.2.2辨证失误或没有辨证中医用药需“辨证施治”,用药不对证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反而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96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中药饮片a d r 原因有多种,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合理使用中药、确保中药质量和强化药物安全监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减少和避免中药饮片a dr的发生,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分析【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91-02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方法,经过加工后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近年来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报告呈上升趋势川,这使中药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中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功能紊乱与内分泌失调等。
因此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进而加以预防。
本文对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的68例中药饮片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了分析,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如何加强用药安全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1.1 6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
其中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只有半岁。
1.2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
1.2.1 副作用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伴随药物疗效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意外有害效果。
副作用症状主要表现在嗜睡、轻度头昏、乏力、口干、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等[2]。
1.2.2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指因药物引发的病理改变及生理系统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毒性反应会造成患者肾脏损害、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等。
其症状在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抽搐、惊厥、眩晕、呼吸抑制等;在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悸、胸闷等;在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肠不适、腹泻、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在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在泌尿系统表现为尿路上皮癌、肾功能衰竭等,药物不良反应亦可发生在其他生理系统[3]。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干预对策【药学论文】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干预对策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与药学干预对策。
方法:选取在我院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1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计算其发生率,并对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对其药学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结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2%(146例),累及皮肤系统占4.46%(56例),累及消化系统占3.74%(47例),累及心血管系统占1.99%(25例),累及神经系统占1.43%(18例)。
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分析发现,主要因素为疗程过长,占56.16%(82例),其次为用量偏大,占28.78%(42例),较为少见配伍禁忌(7例,4.79%)、用法不当(8例,5.48%)及适应症把握不当(7例,4.79%)。
结论:通过本研究分析发现中药汤剂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10%,处于较低水平,但临床仍给予足够重视,经因素分析主要是疗程过长、用量偏大等因素引起,临床可依据因素给予药学干预,对中药汤剂服用安全性进行提高。
关键词: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药学干预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1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9例,女性627例;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67岁,平均年龄(48.31±5.27)岁。
1.2方法:严密观察用药期间的不适,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其因素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其发生率进行计算,同时对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则用%表示。
2结果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总发生率高于10%,处于较高水平。
2.2不良反应因素分析:通过对不良反应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因素为疗程过长,其次为用量偏大,较为少见配伍禁忌、用法不当及适应症把握不当.3讨论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成果,属于传统剂型,应用其治疗可依据中医辨证对药物进行加减,具有中医特色[4]。
中药不良反应医学论文范文如下
中药不良反应医学论文范文如下:浅谈中药不良反应----免费查看全文请登录:创新医学网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
数千年来,在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经验,为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世界民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植物药或天然药以及中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在当前国际范围内日益关注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并广泛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中药,防治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迫切性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没有什么副作用,相对西药来说安全得多,中草药真的是安全的吗?目前,在中药ADR的监控方面我们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尽管对中药ADR古今文献多有记载,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实际上,中药不良反应并非少见。
据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ADR病例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达3.8%,仅次于抗生素而位居第二,由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ADR病例未能总结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中药相关ADR发生率可能会更高。
2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是指因药引起的任何不良情况,包括副作用、毒副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二重感染、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依赖性、成瘾性等。
经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成员国一致通过,WHO采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作用目的无关的反应。
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由于这部分药物既有毒性作用,又有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可产生毒副反应,因此有人将中药不良反应称之为中药毒性反应。
另外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除在药品质量合格,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非期望反应之外,还包括药品质量和误用、超大剂量使用及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
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
免费查看全文请登录:创新医学网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思考(1)--【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不良反应毒害分析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毒害分析论文[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对大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甚至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近年来,因为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
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也为了能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的缘由。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毒害作用;缘由中医药历史悠久,一般来说,中药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较少,很久以来被认为安全有效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对其毒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
很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不像西药是化学制剂,因而没有毒副作用,可以放心的吃。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大米虽然无毒,吃多了还会撑着,何况药呢!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历代早有认识,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果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明张景岳更有“无药无毒”的说法,认为“即如家常茶饭,本皆养人之正味,其或过用、误用而能伤人”。
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的毒副反应及毒害作用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因不合理使用中药制品而引起的有害反应,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药物自身毒性及用量不当《神农本草经》根据药物有毒无毒将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为延年益寿药,无毒;中品为防疾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药量而定;下品为治病预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会中毒死亡。
许多中药本身就有毒性,除了人们已经关注的关木通外,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等中药都带有生物碱毒性。
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2辨证用药不当药物特有的性能如寒热温凉,可纠正肌体病理之偏,但运用不当,则雪上加霜。
在中医看来,同一种药不能人人都吃,要辨证论治,不对症的当然有毒,这是非常正常的,如给肝阳上亢的患者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浇油。
医学文章: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1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1.1超量使用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
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个体差异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1]。
1.3药物自身因素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
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人为因素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
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5剂型因素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
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2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2.1加强管理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管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1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1.1超量使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
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1]。
1.3药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
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
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人为因素
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
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5剂型因素
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