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下
10种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由于其疗效显著,应⽤⽅便,因⽽深受患者的喜爱。
然⽽,中成药如果应⽤不当,也会长⽣毒副作⽤,得你危及⽣命。
1.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
除孕妇禁⽤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
例如⼀位患者因为患疖肿与咽喉⼲痛⽽服六神丸后,竟产⽣⽪肤奇痒、烦躁不宁、⾯⾊苍⽩、恶⼼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困难、⼼率缓慢、⼼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的治疗,才转危为安。
这主要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的成分的缘故,因此切勿乱⽤。
2.⽜黄解毒丸通常⽤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腔溃疡、⽛龈炎等病。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的中成药。
3.⾦匮肾⽓丸⼜称六位地黄丸,常⽤于治疗腰酸腿软、⼩腹急痛、烦渴不眠、⼩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病⼈服⽤后,会出现⽪疹、恶⼼、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压上升、⼼跳加快等不良反映。
⼩活络丹有⼈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服⽤此药,结果出现了胸闷⽓短、呼吸困难、全⾝⽪肤剧痒等症,后给予抗过敏、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才得以康复。
究其原因,可能与组⽅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致敏有关。
4.逍遥散主要⽤于治疗头晕⽬眩、倦怠⽆⼒等症。
有的病⼈因患三叉神经痛⽽服⽤此药,结果⼀周后出现点状份红⾊丘疹(属于药疹的⼀种),既感寒冷,⼜发⾼烧,头部胀痛,⽆法⼊睡,同时⾯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
停⽌服药后对症治疗,⽅获痊愈。
5.云南⽩药即可⽌⾎⼜可祛瘀。
它不仅被⼴泛应⽤于外伤的治疗,⽽且在治疗胃肠、⼦宫等出⾎⽅⾯,也有明显的疗效。
但有⼈误以为服⽤量越打,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以致发⽣中毒事故。
主要表现为头痛、⼼慌、呕吐、胸部灼痛,⼝⾆与四肢⿇⽊,甚⾄产⽣低⾎压、⼼律失常、⼼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6.⾹连丸、⼋珍益母丸有⼈服⽤⾹连丸后,浑⾝物⼒、⼼绪烦躁、⼩便短涩、脐周隐痛、继⽽出现环形红斑,也有⼈在服⽤⼋珍益母丸之后,在⼝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不等的紫红⾊斑疹及⽔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13 丹参 注射液具有活血 化瘀 、通脉 养心 、保肝 、抗衰 老 . 等多种 功效。随着该 药广 泛应 用 ,其 不 良反应 报道 日益 增 多 ,据统计结果 :皮肤及 其附件 损害发 生率 为 2 1 % ; .7 神经 系统损 害发生率 为 0 9 % ;消化 、骨 骼系 统损 害发 生 .3 率为 0 6 % ;泌尿 系统损 害发生率为 0 3 % 。 .2 .1 14 心通 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1 . 例 该药 系以黄芪 、麦 冬 、葛根 、丹参 、海 藻等 为主 要成 分 的心血 管 系统疾 病用 药 ,文报单服 此药期 间,背部 、手 掌及 手背 出现 鲜红 色 药
敏发 生率增 大。因此 ,对 于 中药 制剂 静脉 给药 ,应 注 意过 敏 反应发生 ,临床 中应 重 视该 问题 的重要 性 ,以便在 问题 发生 时 ,能给予正 确处 理 ,另 一方 面 中药注 射剂 必须 经过 药理研究 ,保 证用药 的安全有 效性 。 22 毒性 成分 的存在 因药 物 中毒性成分 的存在 ,个 体代 . 谢能力 的差异 ,长期 服 用具 毒性 成分 中成 药 ,造成 蓄积 性 中毒 ,也 是中药制 剂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原 因之一 ,对 于含 有
汪 兆 云 山东省沂南县 中医 院,山东 沂南 2 60 73 0
【 关键词 】 中成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99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 1 (00 3— 05 O 07— 57 21 )1 06 一 1
随着 中成药制 剂的发展 ,中成药在 临床 上的应 用逐年 递增 ,中药汤剂 调 配处方 相应 减少 。 中成 药便 于服 用 ,便 于携带 ,使其在处方 用药 及非 处方 用 药 中占有相 当大 的 比 例 。但是 ,在人们认 识 到 中成药 的有 效 、服用 方便 ,应用 广泛等优越性的 同时 ,人 们却 忽视 了 中成药 制剂 存在 不 良 反应的方面 。中成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近年来从 报 道情 况看 是不容忽视 的。 1 中成 药 不 良 反应 的 病 例 报 告 1 1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 克 1例 双黄 连粉针是 由金 . 银花 、连翘 、黄芩三种 中药提 取制成 ,临床用 于清热解 毒 , 抗感 染。泌尿 系 统感 染 ,静 脉 点滴 给药 发 生过 敏 性 休克 。 双黄连注射液在 临床 应用 中引发 猩红 热 药疹 3例 J ,3例 均为静脉点滴 给药 ,临床症 状 ,体表 出现 弥漫 性鲜 红 色丘
中成药安全使用要点
中成药安全使用要点中成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形式,在现代医学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中成药的安全使用,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1.正确诊断正确诊断是使用中成药的前提。
在选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判断和分类,以便选用适合的药物。
例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不同类型的症状需要选用不同的中成药进行对症治疗。
因此,在选用中成药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遵医嘱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药物的性质和剂量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当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中成药时需更加谨慎,应咨询专业医生。
3.禁忌事项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禁忌人群、禁用药物和慎用药物等情况。
一些人群可能不适宜使用某些中成药,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
此外,有些中成药可能不适用于某些疾病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等。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4.合理搭配同时使用其他药品时,需要注意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合理搭配。
某些中成药可能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将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5.观察反应使用中成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有些中成药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过敏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就医。
同时,应将使用过的药物包装和说明书保存好,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6.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保障中成药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范文
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一、了解中成药的特点。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析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析摘要:文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要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88-02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与化学药品比较,具有药性平和、不良反应较小的优点,但是使用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屡被披露。
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药中除了药物本身的毒不良反应外,经常由于超量、超时用药,药物质量、炮炙加工、品种以及辩证论治等问题而致的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品种混乱,来源不同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较突出,有些人不辩真伪而盲目使用,由于来源不同,品种混淆,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很大差异,如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结合型蒽苷,正品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中结合型蒽苷含量高,泻下作用明显,而其他混杂品种结合型蒽苷含量低,泻下作用差。
同一味药如金银花,以河南、山东一带产品绿原酸含量高,而其他非道地药材产品含量较低。
还有同名异物而致的混乱,近年来媒体报导异的如关木通,龙胆泻肝汤最早见于明朝,方中木通应该为木通科木通,但是近代却以马兜铃科关木通代用即属于此种情况。
2用量过大,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时,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
3辨证不准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辩证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照各种病理本质作出判断,然后制定用药原则。
临床因辩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寒者用寒药,雪上加霜,热者用热药,灶上加油,若为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等不合理的使用而至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是指由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一种药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但是其应用指导原则也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成药应用指导的原则,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个体化应用原则中成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应用。
不同的人群对同一种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和用药方式。
二、对症治疗原则中成药的应用应以病因病机为依据,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和临床表现来进行对症治疗。
比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对于消化系统问题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选用健胃消食的中药。
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
三、合理用药原则中成药的应用需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具体来说,要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不可过量使用中成药,以免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还需要遵循合适的用药时间和疗程,不能过长或过短。
另外,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反应。
四、重视安全性原则中成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中成药应用中,安全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风险等情况,在选择用药时要量力而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同时,要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更换药品。
五、定期复查原则中成药的应用需要与医生的指导和监测相结合。
在用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定期与患者进行复查,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比如,一些中成药应用时间较长的情况,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无异常。
六、科学信用原则中成药的应用要具备科学的依据和信用,不应过度推销和滥用。
在选择中成药时,需要参考药品的质量标准、临床研究数据和文献证据,了解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充分了解药物的用途和不良反应,提供科学的解释和建议。
中成药的使用及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使用及不良反应中成药的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决,中成药以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但在中成药的使用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影6向其疗效。
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常用中成药的使用、贮存、养护,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存在的误区1.1 盲目使用在中成药使用中,一些患者既不向医师、药师求助,也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辨别症状,拿来就用,日后又常常抱怨某药不管用。
我国非处方药(OTC)管理制度的实行,方便了广大人民自主使用药品。
但盲目使用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其实,与其选药不当有很大关系。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其治疗原则。
即辨别病症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对症治疗。
如感冒(中医称之表证)就分寒、热、虚、实。
症候症状舌象脉象寒(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或少汗不渴苔薄白浮紧热(风热) 微恶风寒、发热、有汗、口微渴浮数舌边尖红虚恶风、汗出或汗出不止浮缓无力舌体稍胖实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浮而有力或浮紧苔白1.2没有时效性、长期大量存储一些人认为中成药没有有效期,可以长期储存,只要外观没变化(如发霉、虫蛀、酸败、板结)就可以使用。
其实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诸多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及害虫)的影响,其质量不断发生变化。
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反应。
1.3 中成药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中成药与西药相比,其副作用较小。
但并不等于绝对没有副作用。
据有关报道,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
1.4 中成药不存在剂量大小、多吃少吃没关系,以及不按时、按次服用。
(1)中成药有严格的剂量要求。
剂量过小则达不到治疗量,剂量过大易引起较为严重的损害。
如鲜竹沥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痰多、中风痰涎壅盛以及小儿痰热惊风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1-2次,每次15-30ral。
因口感好、服用方便。
尤其适宜儿童肺热咳嗽。
一些家长就放手让孩子服用,甚至认为多用咳嗽会好的快。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正确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正确服用中成药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
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
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
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
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
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
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
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
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
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
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
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中成药是指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西药制剂学原理研制的一类药物,具有较明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既需要遵循西医学诊疗规范,又要充分发挥中成药的优势,实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效果。
本文将从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西医临床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
一、药理作用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经过现代科技提取、制剂而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一些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感冒清颗粒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而补肾益气片、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则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脾虚等症的调理。
合理选用具有相应药理作用的中成药,可以更好地治疗和调理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二、适应症西医临床在选择中成药时,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轻重缓急。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结合中成药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金鸡胶囊、桂龙通脉胶囊等进行治疗。
而对于急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清热利湿颗粒、胃康灵胶囊等进行治疗。
合理选用适应症明确的中成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三、用法用量在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合理施用。
一方面要注意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有些中成药适宜空腹服用,有些中成药适宜饭后服用,还有些中成药需要煎服或热水送服。
另一方面要注意中成药的用量,一般来说,成人用量可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儿童则需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合理的用法用量可以确保中成药的疗效,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四、副作用中成药作为药物,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在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时,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一些中成药如败酱草颗粒、枳实消炎片等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暂时停药。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 用药需谨慎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用药需谨慎我们去药店买药的时候,售货员一般会推荐一些中成药,说什么中成药没有副作用,其实并非如此。
是药三分毒,有些中成药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服用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副作用的中成药!六神丸:毒副作用不得了干燥天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
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
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至宝丸:服药年龄有讲究小儿至宝丸被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的防病之宝,有事没事的总要定期给孩子吃上一两丸。
至宝丸有健脾消食、清热解表、祛痰熄风之效,对婴幼儿的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引起的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多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大便酸臭等症有良好的效果。
以初生儿到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服用最为适宜,而且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如果不见好转,应请医生治疗。
牛黄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医师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成药
功效:抗病毒药
不良反应:过敏样反应(64例占21%)、皮疹(45例占15%)、呼吸困难(17例占6%)、过敏性休克(12例占4%)、死亡(1例)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莪术油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10ml左右,患者自觉胸闷,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部、四肢青紫。立即停止输液,平卧,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患者逐渐好转。
02
不良反应:1988年至2005年3月,肝损害(10例)、剥脱性皮炎(1例)
03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57岁,因恶心,乏力、腹胀10余日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患者1月前银屑病服用克银丸,每次100粒(10g),每日3次。服药10余日后自觉恶心、乏力、腹胀、纳差,继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既往患银屑病1年余,病情轻,一直未治疗。体检:T36.4℃,R20次/min,P78次/min,BP110/70Kpa。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084U/L,谷草转氨酶428U/L;乙肝酰转肽酶175U/L,碱性磷酸酶256U/L,乳酸脱氢酶157U/L;乙肝表面抗原(-),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抗丙肝病毒抗体(-),尿胆红素(+),尿胆原(+ +),总胆红素73.0umol/L,1分钟胆红素18.1umol/L。
建议: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有、使用应谨慎,治疗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监测。
五、葛根素注射液
01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用于扩 张血管
02
不良反应: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皮疹(47例),过敏性哮喘(1例),过敏性休克(7例)、溶血性贫血(8例,其中1例死亡)
浅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中医药人员 应加 强业务
学习 , 要 熟悉 中成药 的性 能主治 、用 法用量 , 辨证 论治 , 严 格 掌握用 药指证 , 不 断吸 收新 知识 , 仔 细进行询 问 , 注意患
者 的年龄 、病史 、家族史 、过敏史 、体质 差异等 因素 , 处方
血压 如果用 了气血亏虚型适合 的药物 , 往往会使 血压近一 步 行 为 , 以保证 用药 安全 。 升高 。 2 . 2 辨证 施治 , 合 理使用 中成 药 1 . 2 配伍 不 当 中成药舒 肝丸 不宜 与西药 胃复 安合用 , 因 舒肝 丸 中含有 芍药 , 有解痉 、镇痛作用 , 而 胃复安则 能加强 胃的收缩 , 二者合用作用 相反 , 会 相抵 药效 。
2 . 3 加大 中成药 的现代 药理研 究 , 为安全 用药 提供依 据 目 前还有很 多中成药缺少相应 的临床不 良反应 、应用 注意事 项和 现代毒理 学研究 , 应加大 这方 面 的研 究 , 为中成药 的广 泛和科学合理应用 、 减少 中成药 的不 良反应提供科学的建议 。
参 考 文 献
痰 浊 中阻型 , 会 造成体 质越来 越偏 颇 , 相反 , 肝 阳偏 亢型 高
当) , 可能会 出现一些不 良反应 。甚至公认无毒 , 传统记 载属 于补益 之品的 中成药 , 如果应用 不 当或体质 差异 也会引起不 良反应和毒 性。医师 、药 师应 指导患者规 范用药 , 提高其用
药安全意识 , 避免其 擅 自增加剂 量 、联合用 药、延长疗程等
1 产生 中成药 不良反应的 因素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免 中成药可 能存 在的不 良反应 ? 2 . 1 加强健 康宣 教 , 提供 安全用 药意识 中成 药既可 用于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05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 施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停药并就医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一旦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总结词
针对性处理
详细描述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的方法。对症治疗包括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物理 治疗等;支持治疗则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 施,以帮助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
中成药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总结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案例一:某感冒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服用某感冒中成药,服药后不久出 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案例分析:该患者对感冒中成药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中成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反应,需特别关注过敏体质人群。
案例二:某降糖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
0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 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或丘 疹,可能伴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荨麻疹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
伴有剧烈瘙痒。
皮肤瘙痒
皮肤灼热感
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 痒感,可能伴随红肿、
皮疹等症状。
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一点看法
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一点看法835100新疆伊宁县中医医院关键词中成药合理使用看法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方剂学中的精髓。
因其携带方便、易于服用、药效显著、平稳等特点,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20年来中成药发展迅速,剂型不断更新丰富,产量和使用量飞速攀升。
2009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80多万吨,同比增长41.73%。
据调查,80%的中成药是由医师处方开出的。
而我国现有上市中成药品种9000余种,常用的有1000多种,这给临床医师合理使用中成药造成很大的难度。
因为目前对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阐述和介绍,医生对中成药新品相关知识的了解多来自于企业或医药代表的推介,造成其知识零散、不系统。
所以,临床医生在治疗用药中难免存在辨证不足、用法用量不当、含毒性药品的使用理论依据不明及滥用具有滋补功效的中成药等情况。
另外许多人对中药,特别是中成药认为其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而忽略了其不良反应,甚至把某些中成药当做“补药”、“保健药品”,长期服用。
然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中成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告诉我们,中成药使用不当也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尤其在我们基层医疗机构,专业院校毕业的中医中药人员严重匮乏,大部分医务人员为西医临床专业毕业,未接受过系统中医理论学习,在使用中成药中更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隨着上市药品数量上升的同时不断上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源性损害事件的发生。
所以说中成药能否合理使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用之得当可获得良效;反之,则可能贻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切不可凭着感觉随意滥用中成药。
合理使用中成药,直接关系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中成药的声誉和中成药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本人谈一点浅疏的看法。
中成药的副作用
中成药的副作用中成药是指中医药材制成的药物,其功效主要是通过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虽然中成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人们需要了解并意识到这些副作用的存在,以便进行合理使用。
首先,很多中成药具有药物过敏的副作用。
个别人群对某些药物成分具有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甚至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慌等。
而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更需要特别警惕,不合适的中成药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
其次,中成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依赖性。
有些中成药中所含的成分,如某些镇痛成分,患者为了缓解疼痛会频繁使用,久而久之,患者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即只有依靠这些药物才能缓解疼痛。
这样一来,一旦停药,患者可能会出现反跳性疼痛加重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另外,中成药中一些成分对肝脏和肾脏有一定的毒性。
中成药在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负担。
特别是使用含有大剂量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某些感冒退烧药,过度用药会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产生损伤。
此外,中成药中一些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比如,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西药的浓度或降低其代谢速度,从而导致不良效果或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告知医生其他同时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最后,中成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比如口干、恶心、头晕等,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但是,如果出现严重反应,如呕吐、腹痛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中成药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使用中成药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尽量避免过敏、依赖性、肝肾损伤等副作用的发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调整。
同时,患者也需要了解中成药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痛、 睡 、 嗜 口唇 、 部 或肢 体 麻 木 、 面 言语 不 清 、 肉震 肌 颤 、 体 抽 搐 。如 云南 白药 、 根 素 注射 液 、 黄解 肢 葛 牛 毒片 、 舒筋 活络 丹等 。
14 心血 管 系统 不 良反 应 主要症 状表 现 为胸 闷 、 .
收 稿 日期 :0 1— 1—1 21 0 0
的 高热 、 烦躁 、 昏谵 语 和小儿 痰热 惊厥 等 。对发 热 神
患者 , 首先 辨别 其 邪 在 表 在 里 , 是 半 表 半 里 , 应 还 因
及 增 效减 毒原 则 , 能相 同或 基 本 相 同 的 中成 药 原 功
则 上 不宜 叠加 使用 , 性 峻烈 的或 含 毒性 成 分 的药 药
1 8 皮肤 不 良反 应 临床 表 现 为 皮 肤 瘙 痒 、 麻 . 荨
应 临 床症状 多种 多样 , 以发 热 、 肤 过 敏 最 常见 , 皮 多
表现 为过 敏性 药疹 或 荨 麻 疹样 皮 炎 , 全 身 或 局 部 在
相继 出现 高 出表皮 、 大小 不等 的鲜 红色斑 丘 疹 , 面 疹 皮肤 潮红 、 痒 , 之可 退色 。有 时可见 全 身肌肤 灼 瘙 压 热如 焚 , 或致 全身剥 脱性 皮炎 , 可表 现为 过敏性 紫 还 癜 和过敏 性休 克 。 1 2 消化 系统不 良反 应 是 最 常 见 的 中药不 良反 .
此, 目前 清开 灵 注射 液 说 明书 中已 注 明有 表 证 恶 寒
发热 者慎 用 。再 如安 神 的 中成 药 也 有 几 十 种 , 亦 但 各 有 特点 , 砂安 神 丸 重 在 清 心 火 、 烦 热 , 用 于 朱 除 适
物应 避免 重复 使用 , 合并 用药 时 , 注意 中成 药 的各 药 味 、 成分 间 的配伍 禁忌 , 各 一些 病证 可采 用 中成药 的
(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的全部内容。
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主讲:周雪梅一、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一)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二)中药不良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广义的不良反应概念也应包括药品的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伤害.二、不良反应分类(一)病因学分类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老年患者的中成药合理应用有哪些
老年患者的中成药合理应用有哪些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形式逐步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疾病在影响着老年人正常的生活。
老年人在患一些疾病时,也会选择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遵循医嘱,病人及家属都应对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同时还应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以及老年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择。
因此,为帮助老年人及时早日康复,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病的主要特点1、起病较为隐匿因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情况与青年相比相差甚远,且呈现日渐衰弱的状态,有时还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所以生病之后很难发现较为明显的体征和症状。
如有一些老年人发生感冒后常常没有发热或者发热并不高的情况,单单只是伴随食欲不振、浑身酸痛或头痛乏力的症状,甚至还有的老年人在发生严重胸痛感染的情况下,也未显现出发热症状,所以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
2、多病症共存经过多项研究发现,老年人全身或同一脏器器官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病变。
拿心脏举例,可能同时存在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心包炎、肺心病、心肌肥大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
3、同时存在多种病理变化由于老年人的脏器较为衰弱,所以患病时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比如导致老年人发生心衰的原因就有很多种,如脑血管病症、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贫血病、高血压病或冠心病等多种器官疾病。
另外,老年疾病的病程通常比较长且极易反复发作。
二、老年患者的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中成药的主要的组成都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辨证施治”,这也可以说是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前提。
很多老年患者产生疾病之后去医院就诊都是通过病友推荐或受到药物广告的吸引,进而自行要求医生开具相关中成药,此时患者们大都只关注药品的名称以及自身疾病,但去药物组成、适应症以及功效等都没有过多了解,对该药物是否适合自身的情况也了解不清。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点认识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点认识范俊安;张谦明【摘要】药品不良反应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就个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而就群体而言具有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用药结果是可知的,这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了可能性和哲学基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药品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指导,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再到实践的哲学过程.严格意义上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医疗差错无关,是药品的一种固有风险,客观上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没有任何具体的法律责任主体承担偿付义务,因此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十分必要,应建立以保险机制为主体的救济制度.【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1(020)004【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认识;客观实在性;救济制度【作者】范俊安;张谦明【作者单位】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400042;重庆邮电大学医院,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54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几点认识。
1 充分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客观实在性实践证明,药品不良反应具有客观实在性。
在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首先,就用药的个体而言,是否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有害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而这种偶然性中包涵着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用药安全的一些认识,来了解一下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分型和临床表现1.分型:按照不良反应常用分型分为以下两类(1)型中药不良反应:指由药物药理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常与剂量相关,由于可以预知预测,虽然临床发生率高。
但由于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预后较好。
此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吸收、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组织结合、排泄、转化等因素有关。
有少数药物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关。
(2)型中药不良反应:指与该药药理作用、用药剂量无关的特殊反应。
因为这种不良反应难以预知预测,发生率虽然低,但后果往往严重。
本类型不良反应与异常体质有关,涉及遗传、免疫等因素,中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制药过程中的添加剂、赋形制、增溶剂、复方煎煮中产生的新化合物等也可引发。
2.临床表现:从中成药给药途径来看,注射剂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与口服中成药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多;而口服及外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少、较为安全,而且多为可逆性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院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1) 免疫系统: 过敏反应是中成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出现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或紫癜等,严重者表现为重症药疹、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
2) 消化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苦、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严重者表现为药物性肝炎。
3)呼吸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出现哮喘、呼吸麻痹等。
4) 泌尿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少、尿频、蛋白尿血尿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心血管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下降成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房性或室性早博,房颤等。
6).血液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出血等。
7) 神经精神系统:中成药导致的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要表现为头晕、头胀、头痛、口干、口渴、烦躁、意识不清、抽搐、嗜睡、睡眠不安、耳鸣、惊厥、视觉异常、角弓反张等。
8)其他:中成药常见的不不良反应还包括:①表现为用药部位损伤:表现为用药部位疼痛、红肿、静脉炎等。
②生殖毒性: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性表现为精子数与活动力下降,女性表现为月经失调等。
二:影响中成药安全性相关因素:从药物警戒角度来看,除中成药不良反应外,影响中成药安全性的相关因素也不容忽视。
中成药安全风险因素的分析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药品质量和使用的合理性等问题。
1.药物的因素:药品质量是影响中成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中成药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1)品种和基原: 我国药用资源丰富,地城广阔,药材来源复杂。
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品种混乱等现象,中药因品种混乱引起的中事件已不少见。
如同一味名为“木通”的中药、包括水通和关木通,基原不同,作用和毒性也不同。
其中川木通为毛黄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产于四川、贵州、湖南等。
不含马兜铃酸;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产于东北三省,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所以龙胆泻肝丸在内的含关木通制剂也用不含马兜铃酸的木通科木通代替了关木通。
②产地、采集、炮制和贮存:产地和采集: 中医临床用药历来重视地道药材,重视产地的因素,由于各地土壤、水质、气候、降水、光照、温度和海拔等不同,即使是同种等量而产地不同的中药,在疗效和毒性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炮制:中药炮制是十分重要的减毒增效方法,通过严格炮制可改变药性和药效,减少毒性、提高疗效。
有毒中药材只有经过严格、规范的炮制才能减少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贮存:贮存条件和方法对中药的毒性有很大影响。
另外,从生产到服用,若保管不当引起药物变质、霉变,可导致细菌、真菌污染或化学污染。
③中药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相关药材质量问题也是影响中药安全性不可忽视的因素: 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有毒物质对中药的污染不仅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重要因系。
(2)生产环节:生产环节缺乏规范管理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成药生产企业验收原料时应严格按标准鉴别中药材基原从源头控制药材的质量以保证成品质量,如投料过程中忽视管理,出现品种混淆等问题则会影响药品的安全性。
(4)中成用说明书尚不完善: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和药师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法定依据,同时也是合理使用、管理药品的重要指南,其规范性和确切性至关重要。
目前,存在用药剂量过于宽泛、有些中成药说明功能主治说明书表达不确切等问题,同时普遍存在乏缺不良反应项及相关安全性警示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现象,这些都是中药安全性问题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5)上市后相关安全性研究不足:由于受动物种属、受试群、观察病种、用药情况等因素的限制,药品上市前所做的动物验和临床试验很难准确预测上市后大量用于临床的安全性。
因此企业应重视药品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积极开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新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性影因素,进而采取改进生产工艺、修改说明书、制定最佳给药方案进行合理用药等风险控制措施,上述内容是保障用药安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使用的因素:医疗水平及质量尤其是中药的不合理使用问题,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另一重要因素,与临床使用环节相关中药安全性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使用:临床用药未能准确进行辨证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用药对证则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药不对证不仅无效,而且影响其安全性。
中医诊断包括辨病和辨证,故使用药物时应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如黄连制剂药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临床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如果发热、咳嗽、属风寒证者使用黄连制剂属误用。
(2) 长期、超剂量、不遵循说明推荐用法使用:治疗药物应中病即止,尤其是有毒中药或者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不宜久服。
(3) 中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中西药联合应用较为普通,也常出现不合理的合用,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如安神补心胶囊中含有的朱砂不能和化学药中的溴化物及碘化物同用,因为朱砂与其形成溴化汞、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消渴丸与磺脲类降糖药合并使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上述药物应避免联合使用。
(4)中药复方及药物之间配伍不当:中药复方药物之间配伍不当可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如新癀片、银黄颗粒和清热解毒口服液同用,益胆片和胆康胶囊同用等均会导致不良反应,这些都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发现的,其机制有待于深人研究。
(5) 给药途径、时机选择不当:用药过程中应遵循“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滴注”的原则; 注意选择给药时机,一般口服中药每日2~3 次,早、晚或者早、中、晚各服用1次。
健脾药、补益药、止泻药等宜饭前服用; 驱虫药可以清晨空腹时或睡前服用; 重镇安神药在睡前1~2小时服用;解表药应及时服用,以免表邪人里;止咳平喘药物宜晚上服用,如不遵循此用药原则不仅影响疗效的同时也影响其安全性。
(6)患者个体因素:患者因病情及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生活习惯和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有差别,也会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老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及机体耐受性较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
患者的营养水平、健康水平、脏器功能、是否合并妊娠及是否有过敏史等,均影响药物的代谢、耐受力、副作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另外患者应提高临床用药依从性并树立合理用药的理念,避免因患者要求而出现过度治疗的现象。
四.中成药安全性问题的应对措施:通过分析影响中成药安全性相关因素可见,在中药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存在药品安全性隐患。
因此,通过过强化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质量风险管理意识是有效控制制中成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方式,同时积极推行合理使用中成药,提高临床医师用药水平,也是有效控制中成药安全性问题的最效的方式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中成药的使用应充分体现辨证论治,如风寒感冒用正柴胡饮,风热感冒用银翘解毒片,辨证用药是保证中成药安全使用的根本原则。
2.全面了解中成药,掌握正确用法用量,严格遵守禁忌和注意事项,全面准确了解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及其功能主治是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前提。
药品说明书及国家标准标示的相关内容是了解药物作用和使用药物的法定依据。
合理使用中成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使用,包括正确的给药方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等,同时应严格遵守说明书中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3.注意中成药的合理配伍:由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错综复杂,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用单味药难以兼顾各方,为了增强药效,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临床常将中成药和中成药或中成药与化学药品进行联用,在联用过程过程中,要遵循以最少种类药物获得最佳疗效的用药原则,同时要充分了解中成药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中成药与化学药品联用时,尽量避免与可能产生反应的化学药联合使用,确需要联合用药时,并嘱患者将两者分开服用,间隔至少半小时。
在中成药与在中成药联用时,当疾病可以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要增加同类药物的使用,确需要联合用药时,要充分估计联合用药的负面影响及风险,避免联合用药时各药味、各成分之间的配伍禁忌。
4.加强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加强临床医师、药师和公众有关中药合理使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从根源上减少中药的不合理使用问题。
同时,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中成药科普教育,告知患者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严禁擅自改变用药途径、超剂量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停药,必要时应到医院就诊,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监测。
此外,患者如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则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用药。
总之,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中成药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因此,在分析、识别各种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必须从多方面制定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中成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