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适用于初中)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2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一、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作文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作文的主题作文的主题是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是文章的中心内容。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扩展。

2.作文的结构作文的结构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一般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要有扎实的内容和充实的论述;结尾要有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作文的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清晰、流畅,避免使用模糊或复杂的词语。

适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提升文章的表达力。

4.作文的写作技巧作文的写作技巧有很多,比如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论述观点,用描写来烘托气氛等。

还可以通过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二、阅读理解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是一些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阅读文章时,要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首段和末段等,帮助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2.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阅读文章时,要注意细节信息的理解。

要准确把握文章中的数字、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理解文章的结构关系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关系。

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组织、句子结构等,帮助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线索。

4.理解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

比如顺口溜、警句、比喻、夸张等,帮助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以上只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一部分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二)一、诗歌基础知识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

【例题】
越女词(其三) 李白
耶溪采莲去,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一)。 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 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的情态十分自然,而且使其美丽的形象更充满了撩人的情趣(步骤二)。 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步骤三)。
3. 小技巧 (1)看“序”、题目和注释; (2)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所处时代风貌; (3)是否有常见意象。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
二、具体分析
1. 选择题 从理解诗句的含义到分析古诗的中心、作者的情感。(排除法)
2. 炼字类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哪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步骤一)。 营造了清新恬淡的意境(步骤二)。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步骤三)。
06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
6. 分析表达技巧类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例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主任带队,一个 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语文初中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初中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初中基础知识手册一、词语理解1.1 词义辨析语文中常常出现一些近义词或者相似词,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并运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词义辨析。

•杂志和报纸的区别是什么?杂志是每隔一段时间出版的一本书,以各种文章、图片等内容为主要形式,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报纸是每天出版的,以刊载最新新闻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包含其他内容。

•** 满意** 和满足有什么不同?满意是指对所得到的东西感到满意,并对其表示认可和喜欢;满足则是指需求、要求等被满足或达到了预期目标。

•** 漂亮** 和美丽的区别是什么?漂亮一般用于形容外貌、容貌等,美丽则更为广泛,可以用于形容人、事物或景色等。

1.2 词语拼写正确的词语拼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错拼写,希望同学们能够记牢。

•** 热闹、惹、声望** 的拼写是什么?正确拼写为:热闹、惹、声望。

•洞、冻、送、纵容的拼写是什么?正确拼写为:洞、冻、送、纵容。

二、古诗词2.1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诗和宋词,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2 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精华,它们不仅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 画蛇添足**故事:战国时期,有个人在壁上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蛇,他的朋友看后说,要是再加上蛇的脚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在画上画了四只脚,结果让人看起来奇怪又多余。

含义:比喻做多余的事,弄得不妥当或不中用。

•** 守株待兔**故事:春秋时期,有个农夫种了一些庄稼。

他一天在树旁休息时,看见一只野兔被绊倒在树根上,当农夫悄悄拿起绳子准备捉兔子时,发现野兔撞死后方才倒在那里。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知识手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初中语文作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格式及注意点记叙文阅读规则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二:初中语文文学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

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

《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1. 词语辨析1.1 同音词同音词是指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同音词,因此需要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

例如,常见的同音词有:•阿姨、爱意•表示、比喻•树木、束缚了解这些同音词的区别,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1.2 近义词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相似,但用法有差别的词语。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因此需要掌握它们的用法和区别。

例如,常见的近义词有:•爱、喜欢•说、讲•聪明、聪慧掌握这些近义词的区别,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丰富度。

2. 短文阅读与理解2.1 阅读技巧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水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快速阅读: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文本,获取大意和关键信息。

•细致阅读: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逐段深入细读,注意词语的含义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答案法: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文本中寻找答案。

通过不断练习和运用这些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2 理解技巧在读完短文后,我们需要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短文,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理解技巧,例如:•主旨句法:找出短文的主题和主旨,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归纳总结法:根据各个段落的内容,归纳总结出短文的要点和结论。

•推理判断法: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推理,得出短文暗含的信息和意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理解技巧,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短文的内涵和信息。

3.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3.1 文言文基础知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还需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基础词汇: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例如“攸关”、“嘉许”等。

•常用句式:熟悉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例如“不疏而寡”、“不突而破”等。

•语法结构:系统学习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特点,例如四声、六曹等。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词语基础1. 词语的分类•实词: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只能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名词的种类•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概念的词语,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3.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时态: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语态:反映动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二、句子结构1. 句子成分•主语: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

•谓语:主语所做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定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或限定的成分。

•状语:对动词、形容词、副词进行修饰的成分。

2. 句子类型•陈述句:陈述事实或观点。

•疑问句:询问事实或观点。

•感叹句: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命令句:表达请求、命令等。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四、阅读与写作技巧1. 阅读技巧•扫读: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题要点。

•细读:仔细阅读,理解具体细节。

•略读:通过阅读中的标题、关键词等信息,快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

2. 写作技巧•明确中心:确定文章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写作。

•结构清晰:分段、分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保持文笔精炼。

五、诗歌鉴赏1. 诗歌形式•四言绝句:每句四个字,一共四句,句句押韵。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一共四句,句句押韵。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一共四句,句句押韵。

2. 诗歌意境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成语典故1. 成语的意义成语是汉语中的固定词组,由多个词语组成,常用于表达特定的含义或象征特定的事物。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手册word版史上最全175页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手册word版史上最全175页

语文学科知识手册(史上最全175页)语文学科知识手册 (1)第一部分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 (6)第一章文学常识 (7)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 (7)一、春秋时期 (7)二、战国时期 (8)三、汉朝时期 (9)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0)五、唐朝时期 (11)六、宋朝时期 (14)七、元、明、清时期 (16)第二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 (17)第三节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19)一、中世纪之前 (19)二、文艺复兴时期 (20)三、启蒙运动时期 (20)四、十九世纪 (21)五、二十世纪 (25)第二章文化常识 (26)第一节科举教育 (26)一、科举前选拔官员 (26)二、科举制名称 (27)三、古代学校 (28)四、古代学官 (29)第二节风俗礼仪 (29)一、古代节日习俗 (29)二、古代礼仪 (30)三、古代位次 (33)四、古代讳称 (33)第三节姓名称谓 (34)一、基本称谓 (34)二、兼称几项 (35)三、古代谦辞 (35)四、古代敬辞 (36)五、古代贱称 (38)六、特殊称谓 (38)第四节古代职官 (39)一、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39)二、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43)第五节天文历法 (44)一、天文名词解释 (44)二、历法名词解释 (45)三、古代纪年、月、日、时方法 (46)第六节古代地理 (47)二、政区名 (49)第二部分基本课型常识 (51)第一章阅读课必备常识 (52)第一节古诗教学 (52)一、古诗分类 (52)二、古诗表达技巧 (54)三、中国古诗的思想情感 (59)四、近体诗相关常识 (60)五、常见诗人语言风格 (61)六、古诗中常用意象含义。

(63)第二节文言文教学 (65)一、文言文特殊句式 (65)二、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68)三、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 (71)四、通假字 (72)第三节散文教学 (78)一、散文的概念 (78)二、散文的特点 (78)三、散文的分类 (78)四、散文的线索 (80)五、散文的常见语言风格 (81)六、散文的常见表现手法 (81)第四节说明文教学 (83)一、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 (83)二、说明文的分类 (83)三、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84)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85)五、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 (85)六、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86)七、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89)八、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89)第五节议论文教学 (91)一、议论文的分类 (91)二、议论文的标题 (91)三、议论文三要素 (92)四、议论文的结构 (97)五、议论文的语言 (98)第六节小说教学 (100)一、小说的概念 (100)二、小说的分类 (100)三、小说三要素 (100)四、鉴赏小说的主题 (106)五、小说的语言 (107)六、小说的主要艺术手法 (108)第七节记叙文 (113)一、记叙文的分类 (113)三、记叙文的常见写作方法 (114)第八节其他体裁 (116)一、新闻 (116)二、寓言 (119)三、童话神话 (120)四、现代诗 (122)第二章口语交际课必备常识 (125)第一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125)一、小学阶段(人教版1—6 年级) (125)二、初中阶段(人教版7—9 年级) (129)第二节高中教育阶段 (135)一、朗诵(必修一) (135)二、演讲(必修二) (135)三、讨论(必修三) (136)四、辩论(必修四) (136)五、访谈(必修五) (136)第三章综合性学习课必备常识 (137)第一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137)一、小学阶段(1-6 年级) (137)二、初中阶段(7-9 年级) (140)第二节高中教育阶段 (145)第三部分写作课必备常识 (154)第一章文学写作必备常识 (155)第一节诗歌 (155)一、诗歌概述 (155)二、诗歌的意向组合 (155)三、诗歌的意境创造 (156)四、诗歌的语言锤炼 (156)第二节散文 (157)一、散文概述 (157)二、散文的写实题材 (157)三、散文的本色情感 (157)四、散文的自由结构 (158)五、各类散文的写作 (158)第三节小说 (161)一、小说概述 (161)二、小说的选材 (161)三、微型小说的写作 (162)四、小说人物的塑造 (164)五、故事构思 (164)第二章实用文写作必备常识 (167)第一节议论文 (167)一、议论文概述 (167)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67)三、常用论证方法 (167)四、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准备 (170)第二节科普说明文 (173)一、科普说明文概述 (173)二、写作要领 (173)第三章其余文体写作必备常识 (174)第一节看图写作 (174)一、看图写话写作要求 (174)二、看图写话写作技巧 (174)第一部分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第一章文学常识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一、春秋时期(一)《诗经》《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语文知识手册

语文知识手册

语文知识手册一般知识一、认识语文:语言和文字(小学)语言和文章(初中)语言和文学(高中)语言和文化(大学)二、认识语文书三、认识自己四、语文考察的八个字:字词句章听说读写五、中国历史各阶段:(传说中的黄帝)-----1860--------1919----------1949------至今(古代)鸦片战争(近代)五四运动(现代)动荡不安(当代)六、记叙类文章记叙的顺序:1、顺叙 2、倒叙 3、插叙(补叙、追叙) 4、平叙七、词语情感色彩:1、褒义词 2、贬义词 3、中性词八、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聚)初中生必读中外名著10部一、中国1、《西游记》---吴承恩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话(神魔)小说。

《西游记》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高峰。

2、《水浒传》---施耐庵中国第一部成功长篇白话小说,第一部反映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3、《骆驼祥子》---老舍(舒庆春)表现了一个老北京车夫的悲惨命运,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4、《繁星·春水》---冰心(谢婉莹)[受印度泰戈尔影响]5、《朝花夕拾》(旧事重提)---鲁迅 [(回忆)散文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藤野先生》④《范爱农》⑤《父亲的病》⑥《无常》⑦《五猖会》⑧《锁记》⑨《狗·猫·鼠》⑩《二十四孝图》二、外国1、《鲁滨逊漂流记》---英·福笛[生存]2、《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英国讽刺小说,从童话形式揭露英国的黑暗事实①小人国游记(利立浦特)②大人国游记(布罗丁夸格)③飞岛国游记(勒皮他)④慧骃国游记(智马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4、《童年》---苏联·高尔基(笔名)[自传体长篇小说,《我的大学》、《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阿廖沙)5、《名人传》---法·罗曼·罗兰(1)音乐家:《贝多芬传》,德国,二、五、六、九交响曲,《月光曲》(2)雕塑家:《米开朗琪(基)罗传》,意大利《大卫》(3)文学家:《托尔斯泰传》,俄国《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通过记录三位杰出艺术师与命运抗争的人生经历,激励我们去追求丰富而伟大的人生。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章 字音字形
(一)正音辨形部分的考试说明: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认识 3500 个常用字,做到读 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在使用硬笔熟 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书写规范。 (二)正音辨形方法指导:多读多写,养成阅读时圈点勾画的习惯;听、说、读、写时不 放过任何叫不准的字词,养成勤查字词典的习惯。 (三)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在词语和语境中对字音的认读及对汉字注音正误的判断; 考查学生直接拼写、认字和写字的能力;考查学生在词语和语境中对汉字书写正误的判断。 1.(07 哈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倔强(juâ) 五彩斑斓(lán) . . . B.妄弃(wàng) . C.剽悍(piāo) . 媲美(pì) . 亢奋(kàng) . 恪尽职守(kâ) . 玲珑剔透(tì) .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hǐ) 孜孜不倦(zī) . . . 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读音正误的判断, 只有叫准全部读音时才能正确判断。 中误读 A “倔强” 的“倔”应读二声调;C 中误读“玲珑剔透” 的“剔”应读一声调;D 中声旁误读“桑梓” 的 . . . “梓”音读 zǐ。答案是 B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â)便往往触(chǔ)他之怒。 . . B.我已歼(jiān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zhù )县的 . . 广大地区。 C.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zhàn)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sì)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 . . 上驶向远方。 D.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很深的造诣(zhǐ),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 (yīn)商时代 . . 留下来的。 此题考查的是语境中对字音的认读及对汉字注音正误的判断,只有叫准全部读音时才能正 确判断。A 中多音字误读“触” 此句中应读四声调; B 中误读“诸 ”音,此句中应读一声调; . . D 中声旁误读“造诣” 的“诣”音读 yì。答案是 C . . 3.请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诅咒 咨询 蜷缩 曲折 . . . . 本题考查学生直接拼写、认字的能力。要准确掌握汉语拼音的书写规则。答案是诅咒音z . ǔ;咨询音zī;蜷缩音quán;曲折音qū。 . . . 4.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轻轻的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问hòu( ),欣shǎng( )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 的亲情,xiǎng( )受真挚的友谊;追寻先哲的思想,触摸生命的真dǐ( )。 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汉字的书写能力。答案是:(候); (赏);(享);(谛)。 5.(07 哈市)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拔涉 锲而不舍 天衣无缝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是一本系统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的参考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与演变、拼音与注音、字形字义、词语的构成与辨析等。

2. 课文分析: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各个篇章或文章,对
其主旨、结构、形式、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并为学生解
读难懂的词句或句子。

3. 修辞手法: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4. 阅读理解:讲解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型,如主旨题、
细节题、推理题等,以及解题技巧和方法。

5. 写作技巧:介绍初中作文的常见题材,如叙事、说明、
议论等,以及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6. 文学常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

除了以上内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题和答案,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这样的手册可以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考书,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最新版本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最新版本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最新版本导言本文档为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最新版本,旨在帮助初中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通过本手册,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语文学科的各种知识点,包括词语、句子、阅读、作文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读者认真阅读,勤加练习,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词语学习词语的分类实词实词通指有实际的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名词:代表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如“书”、“学校”、“友谊”等。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活动或状态的词语,如“跑”、“读”、“变化”。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质或特征的词语,如“美丽”、“高大”、“幸福”。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如“很”、“非常”、“有时”。

虚词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主要用于语法关系的连接,包括连词、介词、助词等。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或句子的词语,如“和”、“但是”、“因为”。

•介词:表示名词或代词之间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条件关系的词语,如“在”、“对于”、“由于”。

•助词: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状态或语气等,如“了”、“的”、“地”。

词语辨析在语文学习中,有些词语在写作和表达的时候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加以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词语的辨析:•道和说:道强调言辞恭敬、客气,说则常用于口语和日常交流中。

•真和实:真指符合事实、不假;实既可指具体的实体,也可指实在的意思、实质。

•师和带:师指教师或学习的导师;带指领导、引导。

句子成分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各种成分组成。

在句子中,成分之间有着明确的功能和关系,了解各种句子成分对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很有帮助。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句子最基本的结构形式,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主语:句子中说明主语是谁或者是什么的部分,主语一般位于句子的最前面。

•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具有的状态的部分,谓语位于主语之后。

•宾语:句子中说明动作对象是谁或者是什么的部分,宾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后。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初中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初中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初中一、语文基础知识概述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手册旨在系统总结和介绍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二、文字表达与语法1. 词语辨析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之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一些常用词语的辨析,比如“生活”和“生存”、“感激”和“感谢”等。

通过学习,同学们可以在写作和阅读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2.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正确的句子结构对于理解和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我们将学习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并学习如何使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正确地分割句子。

3. 语法知识梳理语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顾和归纳初中阶段所学的主要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基本用法和变化规则。

同时,我们还将重点介绍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倒装句等。

三、阅读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阅读理解,包括提取主旨、理解细节、推理判断等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阅读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以及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写作训练,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提高写作的连贯性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写作题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提供一些写作范文供参考。

四、名篇赏析名篇赏析是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精读和分析。

通过分析,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并提升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初中语文一、词语解释1.1 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

它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文学语言。

1.2 白话文白话文是指口语化、通俗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言。

1.3 古诗词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统称,分为诗和词两大类。

1.4 典故典故是指在文学、艺术、言谈中引用的有名的故事、事例或名句。

二、修辞手法2.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拟的手法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2.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质或行为。

2.3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形象。

三、古代文学作品3.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3.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四、写作技巧4.1 表达清晰写作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4.2 形象生动写作时可以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

4.3 逻辑严谨写作时要保持逻辑性,各段落之间要有逻辑连接,让内容条理清晰。

五、练习题5.1 比喻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景:夜空中繁星点点,宛如闪烁的钻石。

5.2 排比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六、总结初中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水平。

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内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2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2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2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第一篇)在中学阶段,学生们需要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以便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篇将为大家介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的辨析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辨析。

例如,常见的“之”和“的”、“不”和“否”等。

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积累,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二、字词的解释要想理解一篇文章,就需要对其中的字词有所了解。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字词解释的技巧。

阅读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推断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彻底理解字词的意思。

只有对字词的解释有了准确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三、语句的理解一个句子的结构、语法和意义都是我们理解文章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各种类型的句子。

例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章中运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语言艺术性和感染力。

例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第二篇)继续我们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本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重要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首先,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个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发展部分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而一个恰当的结尾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善于用一些描写细节和事例来丰富文章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错误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汇总手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汇总手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汇总手册班级------------------------姓名-----------------------第一部分:字词第一单元写景散文第一课巴东三峡字音字形凝望袅袅崆(kōng)岭峡浣(huàn)妆秭(zǐ)归单(chán)于夔(kuí)门古褐苍苍悬崖绝壁滟滪(yàn yù)堆玲珑险峻成语释义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

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明净。

第二课周庄水韵字音字形漾动飘忽迷离轨迹丝弦勾勒剪影斑斓炫目眩目晶莹参差谛(dì)听娴(xián)熟瞬息万变璀璨(cuǐcàn)摇曳成语释义难以捉摸:不容易猜测、预料。

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形容声音柔细。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

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第三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字音字形深湛(zhàn)恬雅锦缎沧桑涟漪肃穆眸(móu)子哈(hǎ)达逶迤(wēi yí)安谧潸(shān)然娓娓(wěi)动听篝火脍炙人口成语释义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世外桃源: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

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毅然:毫不犹豫地。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天:天然、自然。

厚:优越。

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

现多用来形容文章著作等。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第四课走进纽约字音字形巉(chán)岩重峦叠嶂擎(qíng)天摩天皑皑(ái)砭(biān)骨浸淫(yín)镢(jué)头喧嚣分道扬镳烙印倏(shū)地风风火火:形容行动迅速。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

超尘脱俗:超出尘世,脱离世俗。

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适用于初中)一100个最常见错别字 (1)二成语(一)三字成语 (2)(二)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 (3)(三)成语趣解 (10)(四)十二生肖成语 (11)(五)下面成语也须掌握 (12)三仿句训练方法例谈 (15)四基本文体知识识记A 语体知识 (17)B 语言形式 (19)C 其它基础知识 (20)五古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 (27)(二)明清科举考试 (27)(三)古代主要节日 (28)(四)古代的刑罚 (28)(五)古代纪年法 (29)(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29)六语文百科知识精选 (30)我国“古书第一” (32)主要古代文学诗词流派: (33)古典名著二十八字诀: (33)唐代诗人雅号: (33)古代文人雅称: (34)古代著名圣人: (34)中外名著别称 (34)(外国文学部分) (34)七古今诗词名句荟萃 (36)八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一、地区名 (43)二、政区名 (44)三、山川关隘名 (45)九中学语文中的对联集锦一、有关名胜古迹的对联 (46)二、有关作家人物的对联 (49)三、对联故事 (55)十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62)十一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62)十一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56)十二古今诗词名句荟萃 (56)十三初中生必须积累的语文知识分类整理一、古诗名句分类集锦诗中春 (80)诗中夏 (80)诗中秋 (80)诗中冬 (80)诗中山 (80)诗中水 (80)诗中日 (80)诗中月 (80)诗中风 (80)诗中花 (80)诗中雨 (80)诗中雪 (80)诗中草 (80)诗中柳 (80)诗中树 (80)诗中鸟 (80)诗中河 (80)诗中江 (80)诗中云 (80)诗中别 (80)诗中亲情 (80)诗中乡情 (80)二、古语集锦 (93)三、名言警句录 (95)四、歇后语集锦 (111)五、文言名句中实词集锦 (147)名花的特点 (183)各种花木别称 (183)部分国家国花 (184)世界科学名人 (184)世界之父 (185)音乐家的美称 (185)一些国家名称的含义 (185)“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186)六、名篇名段名句识记 (186)十四、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252)十五、古诗是如何发表、流传的 (260)十六、中国古代文学 (266)十七写作技巧解读 (271)(一)文体知识 (271)(二)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 (288)(三)中学生怎样进行练笔 (297)(四)作文运思的三种方法 (311)一 100个最常见错别字注:括号内为正确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二成语(一)三字成语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

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黄粱梦:唐朝沈既济《枕中记》中记载,卢生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有熟,所以称黄粱梦。

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

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忘。

”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禅理,只会袭用禅家套语作为谈话资料。

后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实际上意义的词语。

闷葫芦: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

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

迷魂汤:迷信的人指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

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

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

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供役使的人,后多用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鸟兽散:人群像鸟兽般一哄而散。

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

敲边鼓:意思是从旁帮腔。

杀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也作煞风景。

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忘年交:指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无底洞:比喻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

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像认为如此,与事实不相合。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

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二)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150个成语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这里指神秘的意思。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

度: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

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30、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

取选取。

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

敝:破旧。

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恶:厌恶。

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

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

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

绪:事情的开端。

5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

垠:界限;边际。

56、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坦荡:宽广平坦。

57、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出。

58、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5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也不存在。

61、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6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指草木。

64、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

65、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

恢宏:广大,宽广。

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

心腹:喻要害。

67、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涂:泥沼;炭:炭火。

68、放荡不羁:行动随便,不受约束。

放荡不受拘束;羁:约束。

69、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到损害。

恙:病。

70、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空阔;怡:和悦愉快。

71、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72、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73、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

74、跃然纸上: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75、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采:精神;神色。

7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77、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

事:作;渲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78、声名狼藉:形容名声坏到了极点。

狼藉:乱七八糟。

79、习以为常:长期都这样,就把它当成了常规。

80、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81、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82、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比喻事情终止。

这里指停止竞选。

偃:放倒。

83、甘拜下风:真心佩服。

比喻自愿承认不如人家。

甘:甘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风。

84、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8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拈:用手指拿东西。

86、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8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本课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异:另外的;迁:变动。

88、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加。

89、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滔滔:波浪滚滚。

90、投机取巧:指用狡猾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91、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92、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

9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94、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

辍:停止。

9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