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不合格品处理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五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1、凡医疗器械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与法定质量标准或有关规定不符合的医疗器械,均属不合格医疗器械。
2、在医疗器械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存放于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并及时进行质量查询,等待处理。
3、对在库储存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如果是生产环节或运输环节的质量隐患而导致的,则要向供货单位联系,商洽退货或销毁等处理办法。
如果是本公司储存保管或养护不当而导致的,则必须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重犯。
4、医疗器械养护过程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停止销售和发货。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放于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
5、上级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医疗器械时,或药监、药检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时,应立即停止销售。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入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等待处理。
6、不合格医疗器械按规定进行报废和销毁。
对不合格医疗器械产品决定销毁时,必须报经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监督销毁。
对质量不合格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第三条定义1. 不合格品: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达到产品质量和标准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2. 清退:指将不合格品从库存中清除或从流通环节中剔除。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分类和登记第四条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偶发不合格品:指个别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影响整体的产品质量。
2. 批量不合格品:指某一批次的产品中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供应商质量不合格扣款管理办法
一、目的便于控制外协零部件或成品质量,督促供应商查找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落实责任,提高供应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
二、适用范围与公司签订了质量协议的稳定供货商。
三、管理流程1、质量部对物质供应部采购的零部件或成品进行检验,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评审;2、待各级部门评审完毕,对不合格品产生了让步接收、因零件报废影响我公司生产进度的供应商,质量部填写《质量扣款通知书》,填写内容包括被扣厂家信息、产品信息及不合格问题描述,质量缺陷尽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3、《质量扣款通知书》填写完毕经质量部负责人确认签字后交物资供应部确认;4、物资供应部对货物及零部件质量缺陷及数量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并依照相关扣款标准文件与质量部协商扣款金额;5、质量部与物资供应部对扣款金额达成一致后,由采购部将《质量扣款通知书》交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签字批准;6、经批准后的《质量扣款通知书》由采购部立即通过传真或邮件的方式通知供应商确认,确认以在《质量扣款通知书》上由供应商负责人签字或盖章为准,确认周期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对于超过2个工作日回传或不回传的,我司认为供应商默认处罚结果,按照《通知书》结论处理;7、若供应商对扣款存在疑问,质量部及采购部有义务向供应商进行解释,对于供应商无充分理由而拒绝,我司有权不受理其质疑按照《通知书》结论处理;8、对于经供应商确认或默认的《质量扣款通知书》,物资供应部统一保管,与供应被扣款批次产品挂账信息一并交财务部;9、财务部根据《质量扣款通知书》在挂账时直接扣除《通知书》中规定金额,《质量扣款通知书》作为扣款依据与其他挂账资料一并保存,以备查验;10、质量部和采购部应及时与发生质量扣款的供应商进行沟通,督促其实施改进并监控改进效果,避免类似不合格情况的再次发生。
四、解释权本管理办法由质量部和物资供应部负责解释。
五、执行本管理办法从2017年7月1日起外协送检的产品开始执行。
附录:相关表格《质量扣款通知书》质量扣款通知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品预防控制及处理措施
不合格品预防控制及处理措施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产品。
不合格品对生产企业和用户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步骤:一、预防措施:1.设立合格品的标准:明确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
制定产品质量控制计划,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标准。
2.建立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员工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产品要求和质量标准。
4.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新和提升生产设备,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由于设备和工艺问题导致的不合格品。
5.引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控制措施:1.制定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编写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个工序的具体作业步骤和要求,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差错。
2.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确保操作流程符合标准,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3.实施过程控制:对关键工序进行过程控制,监控产品的关键参数和质量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包括来料检验、过程控制和最终产品检测等,发现不合格品及时追溯和处理。
5.引入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使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如SPC、FMEA等,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三、处理措施:1.不合格品隔离: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进行隔离,避免不合格品对合格品的污染和影响。
2.不合格品追溯:对每一批次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不合格品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改造、返工、报废等。
4.根本解决问题:如果不合格品问题频繁发生,需要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供应商质量问题处理办法
供应商质量问题的处理办法1.目的为提升供应商质量,满足我司生产需要,以及降低市场投诉,明确供应商交付要求,对涉及入库问题,以及我司产线发生的质量问题,客户反馈的材料问题,制定以下相关的标准和流程。
2.职责2.1 质控部负责对供应商材料检验和相关质量问题的处理并移交责任部门。
2.2 供应部应配合质控部管理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
2.3 生产部应配合质控部对于生产中的材料问题的识别和隔离工作。
2.4 研发部应配合质控部对于材料问题的技术要求制定标准。
2.5 客服部应提供市场材料问题的质控部需要的产品信息和故障状况。
3.具体流程规定如下3.1供应商入库需要的基本资料3.1.1符合要求的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材料,包括内容出厂报告,合格证明,可追溯铭牌,包装标签等。
3.1.2 特殊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等。
3.1.3 满足国标和企标要求其他符合性证明资料。
3.1.4 新送样产品的质量资料以及产品发生变更时的区分标识和相关要求的试验资料等。
3.2供应商入库检验问题处理流程3.2.1 当发生入库检验不合格,检验员将第一时间通知供应部门采购人员,并做好标识,隔离区域保管。
3.2.2 仓库人员进行按照供应部的要求进行退货或暂存。
3.2.3 来料检验人员按照问题发生的类型要求供应部配合,进行供应商整改通知的传达。
3.3供应商产品在产线问题处理流程3.3.1产线出现问题,制造部管理人员确认后,通知质控人员确认现场原料问题,界定责任是工费还是料废,还是因设计问题导致的,生产根据质控部判定进行退库报检,再由仓库通知供应部进行返修或者换货处理,质控部负责跟踪问题的处理进度。
3.3.2 经过供应商返工返修后的产品,质控部严格按照检验要求,进行加严检验再入库。
3.3.3 因设计问题导致的不良,研发部应参与检讨并给出处理意见。
3.5供应商相关技术支持3.5.1 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不限于来现场,视频等形式,进行返工返修排查方案的提供。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出厂后,不符合规定标准、规范要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维护企业声誉至关重要。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生产创造企业,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仓储物流等环节。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和标识1. 不合格品应根据不合格程度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包括:废品、返工品、让步接收品。
2. 不合格品应进行明确标识,包括标识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处理人员等信息。
四、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出厂后,如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标识。
2. 不合格品评审:由专业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原因和处理方式。
3. 处理措施确定:根据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废弃、返工、让步接收等。
4. 处理执行:按照确定的处理措施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确保处理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5. 处理记录: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时间、处理人员、处理结果等信息。
五、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1. 生产环节责任追究:对于生产环节导致的不合格品,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 检验环节责任追究:对于检验环节未发现或者漏检导致的不合格品,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加强检验流程和质量控制。
3. 管理环节责任追究:对于管理环节未能有效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和处理,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加强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
六、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1. 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供应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 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加强人员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简述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
简述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
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如下:
1. 发现不合格品:在进货过程中,仓库人员或质检人员会对产品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品时会立即停止接收该批次产品。
2. 确认问题:将不合格品从整批产品中分离出来,进行详细检查和测试,确保确认问题所在。
同时需要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批次、原因等相关信息。
3. 与供应商联系:通知供应商关于不合格品的情况,提供相关证据和测试报告,并要求供应商采取补救措施。
4. 处理不合格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产品的性质,处理不合格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退货、替换、修复等。
具体处理方式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供应商的政策来决定。
5. 整改措施: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供应商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同时,进货方也应与供应商合作,制定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6. 记录和报告:所有有关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都应该详细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用于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监测产品的质量趋势,并作为改进进货流程的依据。
总的来说,处理进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发现、确认问
题、与供应商联系、处理不合格品、整改措施、记录和报告等步骤,以确保供货链的质量和效率。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 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以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提升顾客满意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交付、服务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 术语与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包括未满足要求、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3.2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3.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3.4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4 职责4.1生产准备部4.1.1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制定、修改完善及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负责对交付产品不合格判定的仲裁;4.1.2负责各自零部件、产成品不合格控制要求及不合格品控制过程的监控和考核;4.1.3负责整车入库交验时及整车交付后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及处理;4.1.4负责从原材料、外购外协件、产品制造过程到成品入库前的不合格品的控制;4.1.5授权检验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和处置(不包括重大、批量的不合格品)及返工后重检;4.1.6负责对让步接收申请的审核和生产过程中重大或批量不合格的评审;4.2产品技术部4.2.1 负责对产品技术部设计错误导致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让步接收申请及生产过程中重大或批量不合格的技术支持;4.3试制部4.3.1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隔离,返工、报废等处理工作;4.3.2负责不合格外购外协件的退货,申请让步接收等处理工作。
5 工作程序5.1 不合格品的判定5.1.1 授权检验人员在各阶段检验中,发现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应做出不合格品的判定,并按规定做出标识;5.1.2 操作员工在自检、互检及操作过程中发现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产品,应先标记或隔离,后提交相关检验员判定;5.1.3 若生产中发现不合格的外协外购件,由过程检验员先进行一次判定,后提交进货检验员做二次判定。
5.1.4 外协件入库检验和监督抽查不满足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要进行标识,并进行批次追溯。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或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与产品质量标准、规格要求或客户需求不符的产品。
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减少损失,并且预防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的例子,供参考: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产品的质量、规格、外观、功能等方面与产品标准、规格、技术要求、合同约定以及客户需求不相符的产品。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1.临时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审核,但经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2.成品不合格品:指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外来不合格品:指从供应商收到的物料、零部件、半成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处理的程序1.不合格品的发现:包括内部检测、生产线上抽查、外部检测等多种方式。
2.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问题分类,如规格不符、性能不达标、外观不良等。
3.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暂时隔离、返工修复、报废处理等多种方式。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要在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
4.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原因统计报告,以便后期加强纠正和预防。
1.不合格品责任分工制度: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2.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制度:规定不合格品从发现到最终处理的流程,包括通知报告、隔离、处理、记录、汇总等环节,确保流程的顺畅和有效性。
3.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制度: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流程,以便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不合格品统计与分析制度:建立不合格品的统计与分析制度,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纠正和预防提供依据。
五、不合格品处理效果的评估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不合格品处理数量的统计、处理时间的评估、返工率的分析等。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处置方案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处置方案一、背景介绍供货服务是指供应商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其需求的一种业务模式。
然而,在供货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格品的情况,即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客户的要求或标准。
为了保证供货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供应商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置方案。
二、不合格品处置的重要性不合格品的存在对供货服务的质量和形象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不及时处置不合格品,可能导致客户的投诉和退货,甚至影响到供应商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不合格品处置方案是供应商必须要做的。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观不良:产品外观存在瑕疵、划痕等问题;2. 功能故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功能失效或无法正常运作的问题;3. 规格不符:产品的尺寸、重量、材质等规格与要求不符;4. 安全隐患: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相关法规标准;5. 包装破损:产品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被损坏导致产品受损。
四、不合格品处置方案的制定1. 及时发现和记录不合格品:供应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质检、抽检等方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种类、原因等信息。
2. 评估不合格品的影响程度:根据不合格品的种类和数量,评估其对供货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合理的处置措施和优先级。
3. 制定处置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例如,对于外观不良的产品,可以进行翻新、更换外壳等处理;对于功能故障的产品,可以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处理;对于规格不符的产品,可以进行返工或重新生产等处理。
4. 客户沟通和协商:如果不合格品已经交付给客户,供应商应及时与客户沟通,解释不合格品的原因和处理方案,并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客户的权益和满意度。
5. 收集处置结果和反馈:供应商应对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改进供货服务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处置方案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处置方案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供货服务的普及,供货服务方案已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供货服务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合格品的情况,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案来保证供货服务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的处置需要明确责任和流程。
在供货服务中,不合格品的出现可能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供应商、物流配送、仓储等。
因此,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不合格品。
例如,可以建立供货服务方案的不合格品报告制度,要求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在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上报,并按照事先制定的流程进行处理。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的处置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可能包括退货、更换、修复等。
在制定处理措施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影响程度等。
例如,对于数量较少、影响较小的不合格品,可以要求供应商进行退货并重新提供合格品;对于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不合格品,可以要求供应商进行更换或修复。
此外,还可以考虑与供应商协商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以弥补由于不合格品带来的损失。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的处置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
记录和分析不合格品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可以建立不合格品的台账,记录每次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原因等信息,并进行定期分析。
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情况,可以找出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供货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的处置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控。
供货服务方案不合格品的发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客户投诉、损失赔偿等。
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例如,可以建立供货服务方案的风险评估制度,对供货服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还可以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和解决客户的投诉,以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客户关系。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是识别、区分、评估和重新处理不合格品,以防止它们被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从而维持品质系统的正常运作。
该管理范围包括来料、在制品和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被定义为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而返工是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其符合需求规格,修理则是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是对不合格品加以区别等级,而报废则是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是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则是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则是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1.质量部: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要求紧急处理方式。
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执行不合格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3.工艺部:拟定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定义修理、返工作业方式。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1.进料品质异常控制:质量部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
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如果需要退货,采购部门会联系供应商并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措施1.不合格品整理首先,需要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整理和归类。
将不合格品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如材料不合格、加工不合格、装配不合格等。
同时,需要详细记录每个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出现的原因,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不合格品分析针对整理出来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原因追溯。
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影响范围。
同时,还需要查找相关的技术文件和操作规程,以确认是否存在操作不规范、工艺参数不合理等问题。
3.不合格品退回、报废或返工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退回供应商或报废处理;对于加工过程中不合格的部件,可以考虑进行返工修复;对于装配不合格的成品,可以报废或返工处理。
4.纠正和改进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出现,需要针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纠正和改进。
可以通过制定新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优化工艺参数等方式来纠正和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
除了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1.加强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培训制定全面、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
确保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2.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设施根据经验总结和不合格品分析结果,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设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计划、质量记录等。
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加强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控。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
5.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员工培训和改进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一、问题描述:我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合格品,主要问题如下:1.原料不合格:经过检测,我们发现其中一批原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存在杂质、含水量超标等问题。
这些不合格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2.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产品的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主要是外观有瑕疵、尺寸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的满意度。
二、不合格品处理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处理:2.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我们立即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强制性检验,并将问题产品进行销毁处理。
对因此产生的损失,我们与供应商进行了协商,最终由供应商承担了全部责任。
三、纠正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我们制定了以下纠正预防措施:1.供应商管理改进:我们将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评估,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只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生产过程控制改进:我们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我们还将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我们还将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抽检等。
4.加强客户反馈机制: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
根据客户的反馈,我们将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不合格品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并能够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将始终以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不合格品预防控制及处理措施
不合格品预防控制及处理措施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预定需求或规格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不合格品的出现可能对生产、销售和客户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一、不合格品预防措施:1.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和责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有效。
2.加强供应商质量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质量要求并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
3.健全产品设计评审:在产品设计阶段开展评审,包括设计要求、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防止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不合格品。
4.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质量要求、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保证员工技能和知识的提升。
5.强化原料和零部件的检验:建立完善的原料和零部件的检验程序,对进货的原料和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二、不合格品控制措施:1.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根据产品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将检验和检测作为关键的控制点,确保产品的合格率。
2.强化过程控制: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及时纠正异常情况,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
3.实施严格的产品追溯:通过合理的追溯系统,能够迅速查找到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快速定位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4.加强不合格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流入下一个工序或市场,防止扩大影响。
三、不合格品处理措施:1.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的标准程序,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2.强化问题分析和解决: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3.实施合格品再制造或修复: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再制造或修复,使其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并确保再制造或修复的产品与原始产品的质量相同或更好。
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所承担的责任及处理措施
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所承担的责任及处理措施产品出现不合格,那真是让人头疼。
你想象一下,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结果被发现不合格,顾客一脸不满意,问题一下子就变得好大。
这时候,作为生产方,责任自然得自己担着。
毕竟,你卖的是产品,不是说说而已的空话,是吧?大家都知道,不合格的产品就像是坏苹果,掉进了整个筐,不但影响口碑,还会让自己吃个大亏。
这个时候,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负责,就是大有文章可做了。
说到责任,首先你得清楚,不是所有不合格的产品都能推得一干二净的。
比如说,有些问题是设计本身的缺陷,那这责任你可推不掉。
就像你自己种了个果树,结果果子长得歪七扭八的,责任可不能怪天气。
再比如,生产过程中的疏忽,原料不合格,或者设备出了问题,这些都得找出原因,并且做出补救。
更别说,合格的产品才是公司的门面,这一摊事儿你得亲自来,不能只说“不是我干的”。
万一真出了问题,怎么处理呢?第一个反应就是尽量控制损失。
别的先不说,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再流入市场是首要任务。
这就像是房子漏水了,先把水管堵住,至于墙面什么时候能修好,咱们再慢慢考虑。
处理不合格产品,得有一个清晰的回收计划。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产品已经进入了顾客手里,那就得立马启动召回程序。
召回嘛,顾客肯定不会高兴,可是至少你能证明自己在为质量负责,心里也能稍微安慰一下自己。
然后,咱们也不能只停留在召回上。
比如说,出现不合格产品后,售后服务也得跟上。
顾客的问题处理起来不能拖,不能像是丢了个钥匙就告诉人家“找不到了”。
不管是退款还是换货,都要尽量做到迅速,态度要诚恳。
你看,就像是吃了不合格的饭菜,厨师跑过来道个歉,还给你打包带走,那种感觉就是“哎,这还算是个负责任的商家”。
事后你得好好检查每个环节,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找准根源。
毕竟,不是每次出问题都是偶然,很多时候,一环出问题,可能是整条链条出了毛病。
面对不合格产品,还得有个长远的方案。
这事儿不能只做“临时工”,要从根本上改进。
供应商不合格品处理办法
供应商不合格品处理办法一、目的:为了有效督促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开展质量改进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对外索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范围:适用于来料检验、制程发现及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即市场三包件)的管理。
三、权责单位:1.品质部: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最终判定,并督促责任部门或供应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2.售后部:负责客户退回不合格品的初步判定。
3.PMC部:负责与供应商联络和通传,并督促供应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财务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财务核算。
四、作业流程:附件一五、作业说明:1.对于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评审后需特采处理时,应由品质部按照附件二规定在“特采申请单”上注明特采降价比率,对供应商进行索赔处理。
1.1对于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评审后不能特采时,由仓库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
2.对于制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发现单位填写“不合格品处理通告单”交品质部处理。
2.1经判定为不合格品由品质部贴“制程不合格品”黄色标签;按附件二规定签发“质量索赔通知单”对供应商进行索赔处理。
3.对于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先由售后服务部进行初步判定统计并填写“奔马公司配件接收明细表”随附带“故障实物卡”交品质部作最终判定,必要时对不合格品填写“质量整改及处理单”。
3.1对于经品质部判定不属三包范围或非本厂的不合格品由售后服务部退回销售商。
3.2经判定为索赔的不合格品应由品质部贴“市场不合格品”红色标签;按照附件二规定签发“质量索赔通知单”,对供应商进行索赔处理。
4.PMC部根据“特采申请单”、“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质量索赔通知单”的处理结论及时通传供应商,并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
5.财务部根据“特采申请单”、“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质量索赔通知单”进行财务核算,所列赔偿款从供应商货款中冲销。
六、参考文件:(无)七、引用表单:1.特采申请单……………………………………………………………FM-1492.故障实物卡……………………………………………………………FM-1013.配件退货单……………………………………………………………FM-0124.市场不合格品…………………………………………………………FM-2275.制程不合格品…………………………………………………………FM-2296.配件接收明细表………………………………………………………FM-2287.质量索赔通知单………………………………………………………FM-3188.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FM-3199.质量整改及处理单……………………………………………………FM-320八、附件:附件一:作业流程图附件二:供应商不合格品索赔处理规定附件三:制程/客户退回不合格品索赔处理清单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下载即可编辑!!附件一:作业流程图附件二:供应商不合格品索赔处理规定附件三:制程/客户退回不合格品索赔处理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版本版次:A/0 页码 1 of 4
目录
1、目的------------------------------------------------------------2-2
2、适用范围------------------------------------------------------------2-2
3、定义------------------------------------------------------------2-2
4、职责------------------------------------------------------------2-2
5、工作程序------------------------------------------------------------2-5
文件编号:版本版次:A/0 页码 2 of 4 1. Objective目的
为了有效督促外购/外协件供应商积极开展质量改进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2. Scope适用范围
适用于来料检验、制造过程中及客户退货涉及的进料不合格品的管理。
3. Terms and Definition定义
无
4. Responsibilities职责
4.1.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品的申报,不合格品实物的管理。
4.2.品管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最终判定,并督促供应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3.采购部负责将品管部判定、确认的外协/外购件不合格品退货给供应商,并及时通知供应商办理相关手续。
4.4.仓储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管理。
4.5.财务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账目结算。
5. Procedure工作程序
5.1进料不合格管理流程:
5.1.1材料及物资的接收;
5.1.1.1供方送货时按指定位置进行卸货,在堆放材料时,应堆放整齐;
5.1.1.2仓管员依据公司采购计划(或采购合同)、供方《送货单》核对供方产品数量及检验/材质报告,清点物料的名称、型号、数量、标识及包装;
5.1.1.3卸货完毕,仓管员根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对待检物料进行《物资待验卡》标识或放置于《待检区》,并根据《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要求,填写《物料检验申请单》送检验员进行进货检验工作;
5.1.1.4仓管员在供方《送货单》上签字时注意事项:
5.1.1.4.1当实际交货日期在计划日期前后3天范围内,或送货数量超出计划数量的3%时,仓管员必须报告仓储部主管决定;
文件编号:版本版次:A/0 页码 3 of 4
5.1.1.4.2当实际交货日期在计划日期超出3天时,或送货数量超出计划采购数量的5%或少于计划采购数量时,仓管员必须报告仓储部主管及采购人员决定;
5.1.1.5如有下列情形者,仓管员则予拒绝收料:
5.1.1.5.1与采购计划内容不符。
5.1.1.5.2未按规定的基本包装规定来包装的,未标识的如:品名、规格、数量。
5.1.1.5.3破损、变形、损坏及其他严重瑕疵的。
5.1.2材料及物资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与标识:
5.1.2.1材料及物资经检验员检验判定不合格时,由品管部出具《品质异常联络单》,检验员在物品上挂上《不合格标识卡》同时通知仓储部进行标识隔离。
如有必要可召集生产部、技术部及采购部共同讨论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
5.1.2.2让步接收:因紧急而后道工序能够克服其不合格,并且所生产的半成品、部品不影响产品的性能要求;
5.1.2.3挑选使用:若为紧急待用料时,供应商须于当日内派员至本公司全检选别、加工修理或更换新产品供本公司使用;如供应商来不及全检时,可由公司内生产部代为全数选别或代加工、修理所需要的用量,挑选产生的费用由财务部进行核算并同时通知供方。
5.1.2.4不合格品判定让步使用后,品管部及仓储部做好使用标识记录。
5.1.2.5对于让步接收物料所生产产品必须加严控制,在转下工序的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各车间及品管部做好批次管理工作。
5.1.2.6各工序检验员对不合格品加工完成后的状态进行检验确认。
5.1.3材料及物资不良信息反馈:
5.1.3.1评估结果为不合格退货处理时,品管部填写《退货通知单》,经采购部与供应商协调解决退货事宜。
5.1.4材料及物资不良品处置:
5.1.4.1采购部接到《退货通知单》后,立即作退货处理或通知供方进行现场挑选及采取其它措施,品管部对供方采取措施后的采购产品要重新检验确认。
5.1.4.2当生产急需时,由采购部根据供方挑选的结果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品管部组织进行评审处置。
文件编号:版本版次:A/0 页码 4 of 4
5.1.4.2.1如果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或在后续加工中能消除质量缺陷的产品,由副总经理进行批准,品管部作明显的“让步”标识;仓库分区放置;生产部在产品的《在制品流转卡》上标识清楚。
5.1.4.3经过评审后决定进行退货处理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部对此批产品进行标识并按5.1.3.1条款进行,仓储部负责存放于“退货区”。
5.1.4.4仓储部负责供方退货产品交付,出门时开具《物品出门证》。
5.1.4.5保安根据仓储部开出的《物品出门证》对退货产品出厂进行核对并放行。
5.1.5供方改进:
5.1.5.1当采购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或重复出现同一质量问题时,品管部应下发《供方质量整改通知单》,由采购部通知供方进行改进。
5.1.5.2采购部必须将供方相应的改进计划在一周内反馈给品管部,品管部根据供方分析、库存品的处理情况,改进措施和计划及采取的临时措施,决定是否继续供货及是否进行现场审核。
5.1.5.3品管部对供方的改进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5.1.6供方绩效:
5.1.
6.1品管部每月对供方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
5.1.
6.2采购部负责对供方交货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
5.1.6记录保存:
5.1.
6.1记录保存按《记录管理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