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第3单元 第10课 同步课时训练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鞭笞.(chī)膏腴
..(gāo yú)
召.滑(shào) 瓮牖.绳枢(yǒu)
B.藩.篱(fán) 逡.巡(qūn)
锋镝.(dí) 度长挈.大(xié)
C.谪.戍(zhé) 崤.函(yáo)
乐.毅(yuè) 亡矢遗镞.(zú)
D.氓.隶(méng) 窥.视(kuī)
隳.名城(tuī) 一夫作难.(nàn)
解析:B项,“藩”应读fān;C项,“崤”应读xiáo;D项,“隳”应读huī。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的解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爱:喜爱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制:控制
追亡逐北.北:溃败(的军队)
C.铸以为
..金人十二以为:把……制成……
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抵抗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解析:A项,爱,吝惜;B项,制,统率;D项,抗,匹敌,相当。

答案:C
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秦⑤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 .①⑦⑧/②③④⑤/⑥
D .①⑦/②③⑥⑧/④/⑤
解析:①⑦为名词作状语;②③⑥⑧为使动用法;④为名词作动词;⑤为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 B.⎩⎪⎨⎪⎧ 奋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
士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以.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叩关而.攻秦 解析:A 项中前者是动词,沿袭;后者是介词,凭借。

B 项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 项中前者是连词,来;后者是介词,凭借。

D 项中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承接。

答案:B
5.下列各句没有介词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解析:C 项,省略代词“之”,以(之)为桂林、象郡;其他省略介词“于”。

A 项,身死(于)人手,为天下笑;B 项,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D 项,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答案:C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南来侵扰,士人不敢用武力造反报仇。

(2)(又派)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弓守卫着战略要地,忠诚可靠的大臣、精壮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二、阅读鉴赏(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过秦论(中)
贾谊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过也。

7.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养:养育
B.强凌弱,众暴.寡暴:暴利
C.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冀:希望
D.建国立君以礼.天下礼:礼待
解析:B项,“暴”,欺凌。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
B.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C.亲处穷苦之.实是二世之.过也
D.使各反其.乡里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
解析:A项“于”,都是介词,在。

B项“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

C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其”,都是代词,他的,他们的。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B.秦离战国而亡天下
C.其政不改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解析:A项,乡—向;B项,离—历;D项,罢—疲。

答案:C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意。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解析:A项,“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有误。

答案:A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2)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3)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

参考译文:
秦朝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驯服地慕风向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

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现在秦皇面南称帝统一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

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

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秦国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
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现在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

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

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的凭借。

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

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

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

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

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

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的境地,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

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

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

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
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

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三、表达交流(8分)
12.《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二选一)(5分)
(1)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斩木揭竿将百人以亡秦族陈涉不亦雄哉
(2)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
13.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

(3分)
《过秦论》述写了秦很多罪过原因,但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该措施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

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

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和谐文化历史教训繁荣昌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