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
一、“滚雪球”认识新朋友
采取“滚雪球”的游戏,(分组,选组长)让每个学生认识周围的人,使大家认识到更多的朋友,也就是新学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的一种方法。

指导语:(几分钟后)刚才同学们都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下面,哪个组的组长愿意将自己的组员介绍给大家认识?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相信大家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可能就在前几分钟,您们之间就是那么的陌生,大家都互不相识,瞧上去,谁也不愿主动打理谁,可就是,游戏结束后,我们瞧,原来认识大家竟就是如此的容易,只要我们愿意融入这个环境,主动去认识周围的人与事,我们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不再陌生,周围的人都可能成为朋友。

二、换位置练习
目的:体会环境适应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接纳与理解环境变化的不适应。

指导语:问其中的一名学生:您能将您左右2个同学介绍给我认识不?在那一边的那个同学您认识不?现在请您先离开您的座位,坐到那边那位同学的旁边去。

现在,能告诉我,现在坐在这的感觉,与您之前坐的那个位置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不?
操作:请几位同学离开自己原来的座位,换到离这个座位较远的位置上,体会一下换座位后的感受,全班进行分享。

体会换座位这样一个小的环境变化带给人的不适应感受。

指导语:刚才有几位同学换了位置,结果就会有一些不自在,不舒适的感觉,仅仅只就是换了一个座位,大家的体会就如此之深,那我们想想,我们远离家乡与亲人,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的就是新的学习,新的人际关系,难免会产生孤独,焦虑等不适感。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都会有些进入大学的感受,下面(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就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其中有哪些经验。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一下几个问题:进入大学后,最满意的就是什么?最高兴的就是什么?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最担心的就是什么?最想做的就是什么?然后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谈谈这些问题。

让学生交流入学以来的感想,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梳理的过程。

三、大学生生活的新变化
大家都一起探讨了进入大学后的感想,也谈到了产生的一些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瞧瞧,大学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1、生活环境的变化
生活方式:居家生活——集体生活(自主安排,吃,穿) 例1
生活习惯:南北差异
生活范围:窄——宽(课余时间) 例2
案例1:同在屋檐下的烦恼
对那些从未住过宿舍的同学来说,处理好与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

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

建议: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

比如打水的时候主动代别人打;许多同学都愿意为宿舍、为别人做点什么,关键就是谁先主动,谁先开好一个头。

此外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属正常,每个人在多些宽容的同时更要学会体谅、照顾别人。

案例2:突然多了那么多时间,怎么安排
有些同学习惯了高中时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宽裕很多,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每天上完课之后如何处理大段的空余时间成了她们最头痛的问题。

建议: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

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就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瞧瞧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

2、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习任务:基础教育,升学——高级,专门的应用技术教育,掌握技能。

学习内容:基础——宽、深、新
学习方式:授课——自学,课外活动,实践,实习等例1 、2
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

但就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

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建议:高中学习基本上就是被动式的。

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就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

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就是否自觉了。

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案例2:我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安排
新生小王就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可如今瞧了课程表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她想的不太一样。

比如她认为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该怎么办?
建议:入学的第一、二年,学校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往往安排得比较靠后。

大学的课程安排就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与育人目标来制定的,本来就不可能适合每个人。

如果您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先向学长学姐要一张课程表,瞧瞧感兴趣的课程就是不就是与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

3、人际关系的变化
对象:熟悉——陌生
范围:单一——扩大(生活,娱乐,社团,扩大视野)
要求:更为迫切
四、适应中的问题与改善
(一)目标缺乏而迷茫——建立目标唤起自己内心积极的动力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没有目标的航船,任何方向的风对她来说都就是逆风。

生活中,一条不变的定律就是:制订目标未必能使您一定获得成功,但必定能增加您成功的机会!大学生对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一定先要有个清楚的范围才行。

也就就是说,您必须要有一个理想,一个关于未来的理想。

大学新生一定要通过建立新目标来带动自己内心积极的动力。

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读大学就是为今后的生涯做准备的。

“将来的成功就是因为现在准备”,这就是目前大学生们普遍缺乏认识的问题之一,也就是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涯规划意识的最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可以反复询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①我未来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②我将来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③我今后到底想从事什么职业,从而确立自己的生涯目标。

(二)生活问题的调适
●1)积极适应校内外的环境
●2)学会自我管理
●3)学会“理财”
(三)学习问题的调适
●1)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2)改变学习方法
●3)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四)交往问题的调适
●1)同学间注意交往原则
●2)积极的交往,做到“三主动”(打招呼,帮助同学,认识)
●3)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4)主动于老师交流
大森林的早上,狮子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奔跑,只有奔跑得快,才能抓到小鹿,才能保持
生命的延续;小鹿醒来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奔跑,只有奔跑得快才能生存,才不致于被狮子吃
掉。

大学生朋友,不管您就是狮子还就是小鹿,都必须奔跑,将您的人生挥洒出来,奔跑起来,
奔跑出成功的生涯!
五、心理学常识
接下来呢,我带大家了解下心理学常识。

在讲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们觉得心理活动受到我们身体上哪个器官的支配?
那么认为就是大脑的就是正确的,这就就是我们要讲到的人类心理实质的第一点,
脑就是心理的器官,心理就是脑的机能。

我们从三个观点来证明。

首先从物种发展的角
度来瞧,心理就是物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到了高等脊椎动物,特别
就是灵长类动物,脑的外形、细微结构与机能已接近于人脑。

她们也有心理,也具有认识事物
之间关系的能力。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位名叫苛勒的心理学家做的一项关于猩猩解决问题的
行为的研究中可以瞧出来。

在整个研究中发现,猩猩一开始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就是没有
达到目的;它不再跳了,而就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仿佛在观察房间里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
猩猩突然走到箱子前面,站着不动,过一会儿,它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跳到箱子上,取香蕉,如果
一只箱子不够高,它跳下木箱,对周围的木箱与高处的香蕉进行可“良久”的观察,突然,大猩猩
象就是理解了什么,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在了一起。

苛勒把这种学习叫做顿悟,也就就是参照
场的整个形势,一种完善解决的出现。

到了人类,神经系统获得了相当完善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具备了抽
象思维的能力,带上了自觉性、意识性等特点。

其次,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瞧,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连。

从大脑的结构瞧,新生
儿出生后的第9个月、7岁、12岁,脑重分别达到成人脑重的1/2、2/3、9/10,接近成人。

与此相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从最初的感觉阶段发展到初、高中生的抽象
思维阶段。

所以,个体的心理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连,也表明了心理就是脑的机能。

再次,现代的科学成就证明了心理就是脑的机能。

当人脑由于外伤或疾病而遭受破坏时,
人的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失调。

如人的头脑受到剧烈震荡,便会产生幻觉、遗忘。

脑的
某一部分受到损害,与之相应的某种心理活动就受到阻碍。

例如,大脑的额叶损坏就会引起智
力的降低与性格的破坏,使一个本来温良宁静、有理智的人变成粗野急躁、不能自制的人。

从以上这三点我们就可以瞧出心理就是脑的机能。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教育影响、她人言行等,这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在接触社会生活实践、与人交往中产生与发展的。

离开了生活实践,要么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要么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这里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小城,人们常见到某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的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这两个“怪物”,她们原来就是两个小女孩。

大的年约八岁,小的约两岁。

而小的不久就死了,大的被孤儿院的辛格牧师抚养。

据辛格日记记载,这个狼孩刚到孤儿院就是,她用四肢行走,用双手与膝盖着地歇息,她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从不吃人手里的东西,她怕强光,夜间到处游荡并像狼似的嚎叫。

经过辛格的悉心照料与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走,七年学会了45个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

而她到十七岁临死时只具有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事实证明,客观现实与社会生活实践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的源泉。

对人来说,没有人类社会,即使脑的发育已经成熟,也不会有正常的心理。

我们刚刚说到心理就是受到脑的支配,那也就就是它就是瞧不见,摸不着的,那怎么知道我们心理在想什么。

古人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与语言中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情绪低落,她就会表现的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行动迟缓,积极性不高。

而一个人心情愉悦,她就会情绪高涨,充满热情。

这就说明心理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从以上三点对人类心理实质的探讨,我们就可以明确的知道,心理就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刚才我们初步的认识了下人类心理的实质,那个体心理又就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我们瞧着屏幕上的结构图(出示心理现象结构图),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与个性两部分构成。

心理过程就是指人们共有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三个方面,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我们对客观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人的一种认识,以及我们如何储存、提取信息,这就就是认知过程。

而当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或人的时候,我们总会对这个人或对这个事做出一定的评价,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比如说,您通过认识一个人,您就是喜欢她还就是不喜欢她,如果您喜欢她,您就会对她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或情绪,反之,您就会对她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或情绪。

这个过程就称为情感过程。

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或者对一个人有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情感、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有驱动、趋进或回避的一种行为意向,这指的就就是意志过程。

再瞧到个性,包括两个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指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
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气质就是受到高级神经活动决定的,就是一种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如:有的人活泼,有的人沉稳,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

而性格就是后天形成的,对现实的态度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如: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有的人谦虚,有的人骄傲。

另一部分就就是个性的心理倾向,简单的说也就就是一些需要,兴趣,信念,抱负等方面。

刚才大家一起认识了个体心理构成,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下心理学。

那在我的生活中就遇到过一些人,一知道我就是学心理学的,马上会问:“您就是学心理学的,那您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不?”或就是说:“那我要与您少说点话,保持点距离才行。

”好象学了心理学,就应该会瞧穿别人的心思,否则就就是没有水平。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学心理学的对人类天性一定有着特殊的眼光,她们专门对付有毛病的人。

而当您读了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东西,您就一定会纠正这些错误想法。

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就是认识自己。

解读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不单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就是心灵探险。

那现在我们就追寻心理学发展的足迹。

心理学它就是研究心理活动极其规律的学科。

它就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这句话很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心理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心理学的英文拼写就是由希腊文的psyche与logos两个字源组成,合起来为“灵魂之学”。

几千年来,心理学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就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成为哲学的一部分。

现代心理学就是在1879年建立的。

这一年,W、冯特(放头像)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冯特就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她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就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她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冯特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

问题出现在“心理学就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

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

但就是,这不就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J、B、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认为意识就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瞧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她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
东西上面,行为才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就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德国维特海默、克勒等
心理不就是部分的相加,不单一的就是意识或者行为,从整体上研究。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

代表任务就是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放头像),利用催眠术与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

她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就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

她认为“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

(放冰山图)她认为人的心理就象大海中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就是能够被人瞧到的就就是意识,也就就是指为当事人所觉察到的心理现象,但却只就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而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则为冰山的大部分。

她把它称为无意识,即当事人所没有觉察到的心理现象,比如一个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做某种事,而当您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却回答不出来。

在弗洛伊德瞧来,无意识就象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近几十年来,心理科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当代心理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跨学科与多学科性质。

心理学与一些邻近学科的重叠,已使它们的某些部分难于区别。

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其次大学生要明白自己读大学的不同动机会影响自己在大学的追求状况,有必要检查自己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什么,以便清楚自己的现状与目标定位:
①我对大学的任务明确不?
②我对目标重建的必要性如何认识?
③我读大学的动机就是什么?同学各有怎样的打算?
④我的追求与今后的职业需求有什么关系?
⑤我在同学群体中的状态如何?
⑥我想在大学做好哪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