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的受众剖析

合集下载

第五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五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二、新闻受众有哪些权益
1、知的权利 即新闻受众按照法律规定,有权从新闻媒介获
得各种信息。这是受众最基本的权利,媒介有 义务提供受众需知、应知、欲知的重要信息。 2、言的权利 即按照法律规定,有权通过新闻媒介充分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开展自由讨论。媒介应是公众发 表意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交流的重要阵地。
化。 二、受众的分类(略)
第三节 受众需求和受众心理
一、新闻受众的需求 (一)物质功利需求 1、供给重要事物的消息及意见的需求 2、提供日常生活帮助的需求 3、扩大社会接触面进行社会交往的需求 4、文化教育的需求
(二)精神情感需求
此类需求可与受众传媒接触的动机相联系。美 国传播学者墨利尔和罗文斯坦在其合著的《人、 媒介与讯息》一书中,认为受众有三种基本动 机:寂寞、好奇心和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人 基本上是寂寞的,需要大众传媒做伴。传媒可 综合性地提供消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人们 渴望获得消息,目的在于获得他们偏见的佐证, 获得哲学与宗教的安全与指引,但他们最大的 目标是希望这些消息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就与快 乐。
2、受众个性差异论
受众个性差异论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传播 学者梅尔文·德佛勒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受众和媒介并非直接对接,还存 在“缓冲体”,即个性差异。受众存在着兴趣、 爱好、欲望、人格特征、心理结构等差异,对 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反应。个性差异论最重要 的发现是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这一观点的 提出,即受众会受他们预存立场的影响,只注 意与他们原有爱好、倾向相一致的新闻,并赋 予自己的解释。
二、如何进行受众定位 ——确定核心受众群
1、受众区域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感 谢
感 谢

浅谈新闻传播受众

浅谈新闻传播受众

摘要:新闻报道要重视受众,没有受众的新闻媒体既无法经营下去,又不能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而存在。

对新闻媒体来说,受众的存在是前提。

笔者阐述了新闻传播受众的重要性,并对新闻传播受众的差异性进行了细分。

关键词:新闻传播;受众;差异性1新闻传播受众的重要性1.1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地与新闻价值的实现者新闻作品都存在价值实现。

新闻道的价值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二是新闻工作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只有新闻报道进入受众的视野,经他们阅读、收看、收听,其价值才得以实现。

如果新闻报道不被受众接受,那么它的价值也无法实现。

因此,在新闻传播活动的传受双方紧密相联,受众是主要方面,又将最终决定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1.2受众是主动“寻觅者”。

对于新闻信息,受众是有选择地接收受众是具有独立性的主体。

他们对传播媒介和内容的选择,常常是进行接收和判断的。

而且,随着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信息传播的选择意识也越强。

对带有明显教化意味的信息都有一种强烈的抵触,只有当信息为他们所认同时,传播活动才能发挥其影响力。

1.3受众是信息传播的反馈源,决定着信息传播是继续、转向或中断受众对新闻信息会作出反应,这些反馈可以判断、了解受众的需要,为今后的传播行为提供参考。

同时,反馈信息也是受众自动参与传播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媒介受众意识是传播运作的重要环节。

1.4受众也是媒介自身生存发展的保障当前,新闻传播业已走向市场,成为不断地适应受众多样化的消费形态,大众传播是一种产业的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

当传播者的经济利益与受众有了直接联系以后,受众的地位也就从消极的教育对象变成被服务的主体。

不仅同一种类的媒体内部存在着近乎白热化的竞争,而且不同类型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都在争夺受众,在这种情况,谁不以受众为本位进行传播活动,谁就有可能失去受众,进而失去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2新闻传播受众的差异性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受众。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受众的特点 受众的分类(细分) 受众的权利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第一节 受众的特点
一、受众是谁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 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 众、听众。 不同的受众观(P206)——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教育、接受指挥)、消费者等
三、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P226 ①受众通过媒介对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 和各项活动依法行驶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②受众对新闻媒介的活动行使批评建议 和监督的权利。
传播服务保障权利:指受众依照法律享有进 行传播消费和一系列服务保障的权利。 这一权利有许多具体的细则,如受众享有自 由选择媒体、选择新闻信息消费方式以及要 求新闻媒介提供合格的、良好的服务的权利。 而这些权利在实际操作中常常被忽略或侵犯, 如强行摊派订阅、非正常停刊减张、广告侵 占新闻播出时间、新闻质量低劣、未按电视 节目预告播出节目、延期投递等,都是对受 众传播服务保障权利的侵犯。
2、混杂性 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 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 杂性特征。
3 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 变化(受众的新特点)
1、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第二节 受众的分类(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 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按照性别、 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 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 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一般受众 和特殊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 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 众和边缘受众。

新闻广告中的目标受众分析

新闻广告中的目标受众分析

新闻广告中的目标受众分析新闻广告是一种通过传播新闻消息的方式来宣传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形式。

在新闻广告的传播过程中,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新闻广告中的目标受众进行分析,以便更加精准地针对受众进行推广。

一、受众分类在新闻广告中,目标受众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类:1. 潜在消费者:这类受众对于产品或服务可能有一定兴趣,但尚未进行购买行为。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受众可能是那些尚未拥有汽车或者计划购买新车的人群。

2. 现有消费者:这类受众已经购买过特定产品或服务,广告的目的是维持他们的忠诚度并提醒他们购买更多。

例如,一家手机品牌可以通过新闻广告来吸引他们已有手机的用户购买新的配件或升级到最新型号。

3. 决策者:这类受众是购买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例如,一家企业的目标受众可能是企业主或高级管理人员,因为他们通常是决定采购行为的人。

二、目标受众特点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是进行精准推广的基础。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目标受众特点:1. 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受众对于新闻广告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

例如,一款化妆品品牌的目标受众可能是女性,特别是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女性。

2. 地域和文化背景:目标受众所在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例如,一款传统中药产品的目标受众可能是亚洲地区,特别是具有中医养生传统的地区。

3. 兴趣和需求: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可以更准确地满足他们的购买欲望。

例如,一家户外用品品牌的目标受众可能热衷于户外活动,他们对于野营、登山等产品更感兴趣。

4. 社会经济地位:目标受众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影响他们对于广告的反应和购买力。

例如,一家高端奢侈品牌的目标受众可能是高收入人群,他们有能力购买昂贵的产品。

三、目标受众分析方法在新闻广告中分析目标受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需求和购买行为等。

12第十二讲新闻媒介的受众

12第十二讲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七节 受众的权力
知情权
表达权 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台湾记者怒戴口罩 抗议当局钳制新闻自由
第七节 受众的权力
一、什么是知情权?
广义——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 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以及生活所 需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狭义(通常采用)——指的是公民对国家 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 所拥有的知情和知察的权利 。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一、受众定位的概念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 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 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版 面、频道、栏目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 内容。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二、受众定位的意义
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
支点。
功能定位主要是着眼于媒介性质; 受众定位是传播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 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 制约。受众定位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 成败得失。
广泛性造成了混杂性。
3、 隐蔽性
受众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 在。
第二节 受众心理
一、受众的接受心理
求真、求近、求短 同化性、排他性、纳新性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需求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第三节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内部审核定期做,系统维持不会错。2020年11月下午 12时52分20.11.1912: 52Nove mber 19, 2020
一、不同的受众观 1、受众是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3、受众是消费者 4、受众是公民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受众观
二、正确的受众观
1、对“受众中心论”(受众本位)的质疑: 媒介活动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而是为受众服务,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是指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接受和使用新媒体内容的人群。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体多样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人们可以方便地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社会群体的内容。

受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 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上,受众可以积极参与讨论、评论和分享内容。

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与内容创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形成一个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平台。

3. 自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媒体渠道,并且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受众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成为内容创作者,发布自己的创作和观点。

4. 分散性: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分散在不同的平台和渠道中。

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流动性,受众会通过多个平台来获取和分享内容。

这也导致受众的注意力更加分散,对于内容的接受和传播具有更高的挑战性。

5. 自我表达: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建立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受众通过发布内容、参与讨论和分享观点,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总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参与性和自主性,但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媒体和内容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行为,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的媒体环境。

新闻传播学受众分析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受众分析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受众分析知识点总结在新闻传播学的广袤领域中,受众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帮助我们理解信息是如何被接收、解读和回应的,对于新闻传播的效果评估和策略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受众的定义与分类受众,简单来说,就是接收信息的群体或个人。

他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按照不同的标准,受众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从规模上看,可分为大众受众和小众受众。

大众受众是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群体,如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的广大观众;小众受众则是相对较小、特定的群体,比如某些专业领域杂志的读者。

从地域角度,有本地受众、国内受众和国际受众。

本地受众更关注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而国际受众则对全球性的议题更感兴趣。

按照信息接收的主动性,可分为主动受众和被动受众。

主动受众积极寻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通过网络搜索特定新闻;被动受众则是在无意中接触到信息,例如在公共场合听到广播。

二、受众的特征1、个体差异每个受众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兴趣爱好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他们对新闻的需求、理解和反应。

例如,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老年人可能更依赖传统的电视和报纸。

2、社会背景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阶层也会塑造他们的新闻接受习惯和价值观。

不同社会阶层的受众对经济、政治等新闻的关注度和解读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3、心理需求受众的心理需求包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社交互动、自我认同等。

有的人看新闻是为了了解世界动态,有的人则是为了在与他人交流时有话题可聊。

三、受众的信息接收行为1、选择性注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不可能关注所有的信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当时的情境,有选择地注意某些信息。

比如,在浏览网页时,人们往往会快速跳过不感兴趣的标题,而点击吸引自己的内容。

2、选择性理解受众对所接收的信息并非完全按照传播者的意图来理解,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进行解读。

同样一则新闻,不同的受众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的受众
之源
新闻媒介中受众的权利
• [1] 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等,是指公民获取 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 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例如: 在我国,公民享有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知情权,公民就可以通过网络去 监督政府廉洁从政,从而行使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6.按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
受众。
其实受众群体的细致划分还有很多方法,这不仅说明了 受众组合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这种为 媒介的受众定位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体系。
受众在新闻媒介中的作用
• 1)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
• 2)决定着新闻媒介定位风格 • 3)决定新闻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
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
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 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 同的身份——新闻媒介的受众。
•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的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
•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
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成 不同的次属群体。
• 3.按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
稳定受众。有固定习惯接触媒介的受众称为固定 受众,相反,偶尔接触媒介的受众称为不稳定受 众。
• 4按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 [3]批评建议权与监督权 • 批评建议权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作为一个公民有权向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一 些建议性意见。

第十二讲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十二讲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七节 受众的权力
知情权
表达权 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台湾记者怒戴口罩 抗议当局钳制新闻自由
第七节 受众的权力
一、什么是知情权?
广义——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 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以及生活所 需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狭义(通常采用)——指的是公民对国家 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 所拥有的知情和知察的权利 。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三、影响受众定位的因素
1、媒介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总体 指导原则下确定核心受众群。
2、确定核心受众的主要因素: 地域、职 业、身份、年龄、文化程度。
案例:《南方日报》 ——高度决定影响力
《南方日报》的定位 :各级领导者、决策者
,各层面的管理者、投 资者、经营者和研究者 ,是公务员、商人和专 业人士。简言之,就是 那些主流读者。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一、受众定位的概念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 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 。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 版面、频道、栏目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 分内容。
第六节 受众定位
二、受众定位的意义
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
支点。
功能定位主要是着眼于媒介性质; 受众定位是传播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 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 制约。受众定位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 成败得失。
第五节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 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 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
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水平等再划 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 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 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 重点争取对象。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受众概述
•新闻媒介受众类型
•新闻媒介受众心理与行为分析目
•新闻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录
受众定义与特点
信息接收者
反馈提供者
市场决定者
03
02
01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提高传播效果
受众研究能够揭示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和趋势,推动新闻媒介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

促进新闻创新
维护公众利益
受众研究的重要性
按照人口统计学特征分类
年龄
01
性别
02
教育水平
03
价值观
受众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新闻的关注和态度。

例如,一些重视环境保护的受众可能更关注环保新闻,并对环保政策的变化产生
强烈反应。

政治立场
受众的政治立场会影响他们对新闻的选择和解读。

不同政治立场的受众可能关注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对同一则新闻产生不同的观点
和反应。

情感需求
受众的情感需求也是影响他们选择新闻的重要因素。

一些人可能
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引发强烈情
感反应的新闻,如悲剧、冲突等。

按照心理特征分类
社交媒体用户
传统媒体受众
跨平台用户
按照媒介使用行为分类
求知心理娱乐心理认同心理
批判心理
受众心理特征
新闻选择行为
新闻参与行为
新闻反馈行为
新闻接收行为
受众行为分析
深度解读
客观公正
真实性保障
提高新闻品质
1 2 3跨平台传播多媒体呈现互动性增强
创新传播方式
03社群运营
01
个性化推荐
02深度报道
增强受众粘性。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引言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点1. 多样性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具有极大的多样性。

相比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受众更加个性化,也使得传播者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

2. 参与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

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和论坛等平台,受众可以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行讨论和互动。

受众的参与性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也使得受众更加活跃和有声音。

3. 分散性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有限,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媒体机构。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门槛降低,受众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公众号等方式发布和传播信息。

这种分散性导致信息源的多样性,也使得受众需要更多的筛选和判断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变化1. 用户习惯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受众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渠道获取信息,而现在,更多的人通过方式、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上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获取信息。

这种变化使得受众更加便利和迅速地获取信息,也使得他们对信息的要求更高。

2. 对信息真实性的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虚假信息和谣言层出不穷,受众需要更加警惕和辨别。

受众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更加倾向于获取经过权威认证和可靠来源的信息。

3. 社交化传播的影响新媒体的社交化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并且容易产生网络般的传播效应。

受众在接受信息的也会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通过转发、点赞和评论等行为来推广信息。

这种社交化传播的影响使得受众更加容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和塑造。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具有多样性、参与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受众的习惯、对信息真实性的关注和社交化传播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

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将有助于传播者更准确地定位受众,并制定更有效的传播策略。

分析一条新闻的受众群体以及原因结合新闻价值

分析一条新闻的受众群体以及原因结合新闻价值

分析一条新闻的受众群体以及原因结合新闻价值
一、新闻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二、受众群众以及原因
1、涉农产业者。

主要是指农民、农业生产组织者、农产品经销商以及主管农业的基层党政干部。

其中,农民是该群体的核心和主要成分。

因为,农民的生计与农产品息息相关。

2、农业类院校和高校涉农专业的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涉农企业领导者以及投资者。

这个群体掌握或直接运作着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是农业新闻最高层次的受众之一。

引起,该群体主要对农产品进行研究,需要掌握有关农产品的最新动态。

3、普通城市居民。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厌倦了城市的都市人群会越来越从内心里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所以,会格外关注此类新闻。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新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布、传播、交流信息的媒体形式。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点1. 广泛性新媒体的受众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其信息传播范围更为广泛。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受众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与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进行交流和互动。

2. 个性化新媒体为每个受众提供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通过分析受众行为和兴趣,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偏好,推送相关的内容和广告。

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了受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3. 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具互动性。

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

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发表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了参与感和社交性。

4. 定制性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定制服务。

通过关注特定的主题或订阅特定的频道,受众可以获取到感兴趣的内容,避免接收到无关的信息干扰。

5. 多样性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信息表达和传播方式。

除了文字和图片,受众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获取信息。

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丰富了受众的阅读体验,提高了信息的传达效果。

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具有一定主动性和参与性的信息消费者。

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源,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对信息进行评论和反馈,甚至成为自媒体人,创建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

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具有广泛性、个性化、互动性、定制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除了接收信息外,受众还能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消费者和创造者。

第八章新闻媒介受众46

第八章新闻媒介受众46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audience)指的是一对多的传
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包括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 视的观众、网络的网民等 港台地区称为阅听人
受众是谁
关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有如下几种看法: 受众是学生
被教育对象,媒介更多地 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如同士兵, 完全接受与服从指令性信息 受众是消费者 商业性媒介最容易也最信 奉的受众观。娱乐为主要内容 受众是公民 满足其知晓信息的权利等

1、解疑释惑类信息 新闻媒介的三解功能: 解闷、解气、解惑 解闷——晚会热、综艺热、周末热(报纸在80年代 末) 解气——焦点热、曝光热、新闻热 解惑——深度报道、新闻周刊、解读 2、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 3、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解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给事实更多的理解” 社会变化: 决策主体多元 降息、加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社会联系广泛 不仅和国内,甚至于国外有关联 利益的分化 社会出现一些新的阶层,如经理 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等
受众职业与身份地位; 受众年龄定位; 定位于受众定位是筹划新
闻媒介的两个最重要的工作。
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
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 务的问题。
受众定位的背景:媒介的多样、竞争的激 烈以及受众需求的分化。
受众定位
关键是确定核心受众群。 可以从
受众区域定位:方言节目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1、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试论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

试论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

试论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的迅速传播,新闻媒体的传播受众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范围、速度和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新的传播媒介和交互方式也使新闻报道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并对媒体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传统的通讯方式,比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等。

这些媒体传播方式的受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 纸质媒体受众:这是最早的新闻媒体受众,主要是通过购买报纸或杂志等纸质媒介来了解新闻。

这一受众人群通常是中老年人群,他们习惯于在早晨或晚上读报纸来获取信息。

2. 广播受众:广播是一种古老的新闻传媒方式,通常播放在汽车、家庭收音机和电视等场所。

这种传播方式的受众人群更为广泛,包括了从年幼的孩子到年长的老人。

3. 电视受众:电视是一种更为现代的新闻传媒方式,它通常是通过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等渠道来播放。

这种传播方式的受众人群更为广泛,包括了从年幼的儿童到年长的老人。

总之,传统的新闻媒体主要依靠报纸、广播和电视等通讯媒介进行传播,受众相对单一且固定。

受众的接触频率不高,同时也难以实现交互式沟通。

这些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普遍缺乏及时性、响应性和互动性。

二、互联网媒体的受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新闻媒体开始向在线平台转移。

在互联网媒体下,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受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互联网媒体的受众。

1. 网络媒体受众:网络媒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型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微博、微信、app和短信服务等方式。

在这些媒体上,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受众更为广泛,包括了年轻群体、教育人群、职业人士和老年人等各类人群。

2. 社交媒体受众:社交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如微信、微博、facebook和Twitter等。

社交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量的用户在互联网上交流和分享信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介绍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介绍
进程 ●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 力之源
第二节 受众的特征
●(一)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2、混杂性 3、隐藏性
●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
变化 1、求新,求变心理强烈,信息需求旺盛
2、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
1、按接触的媒介类别分:读者、 听众、观众,彼此交叉,并非截然 分开。 2、按性别,年龄,职业,地域, 教育水平等划分不同的层次群体。 3、按接触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 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他们的基本条件为:
●1、年龄:25-45岁。 ●2、学历:大专以上。 ●3、身份:企业职员(含主管、经理 等经营管理人员及自由职业者)。
●4、职业取向:从事经营或管理(大 公司经理、小公司老板)。 ●5、读报需求:对经济形势和经营环 境的了解;对从业行业的认识;对经营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受众的权利
1、知情权
又称知晓权,知悉权,是指公民获取有 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 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 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知 情权。 在新闻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 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2、表达权
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 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 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
“北青报”前社长崔恩卿提出,所谓
“地域影响力”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压 强原理”来解释,即在等量外力的作用 下,受力面越小,压力越大;受力面越 大,压力越小。 “小市场,大影响”。 “地域影响力”或称“新闻本土性”的 深层次要义还在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对本地受众在长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二、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 者
一、受众是谁

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
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
消费者,又是对信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
验者。
事实-报道-新闻-受众

受众是新闻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 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 的反馈信息。
受众与大众

大众-乌合之众-贬义 魔弹/皮下注射理论 1938年, 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火星人入侵 地球 受众-中立的概念

受众是谁
1、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宣传对象&启蒙对象
受众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受众是谁

2、受众是消费者。
商业媒介受众观,媒体等同于企业,追求利
益最大化。
受众是市场,专注有购买力的人群
受众与大众

大众的概念 20世纪初人类进入大众社会。 “大众”: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 一的价值体系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 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分散、均 质的、原子式的存在。
受众与大众

孤独的大众 天涯若比邻 比邻若天涯 乌合之众 布卢默 受 众—mess 多 -央视覆盖率90% 超过11亿的受众和潜在受 众 杂-不同年龄、性别、种族……. 散-互不相识、互不联系,无组织的群体 匿-可以了解受众整体主要特征,无法了解单 个
男性用品的广告-新闻时段;儿童食品,卡通
片时段。分众化、窄播
受众是谁

3、受众是公民 国营或者公营媒体的受众观,把维护公民 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 媒介应该完善受众作为公民应有的素质, 互联网媒体开辟的虚拟公共空间使更多的 网民参与到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培养了一 种公共精神。 受众是公民—权利 受众即市场– 消费

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

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

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定位: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新闻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信息、媒介及传播效果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授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因素。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活动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的收听率和电视台的收视率受传者的特征:1、受传者是无定向的、模糊的2、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对各个媒体进行比较分析3、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新闻信息的传播接受不具有强制性4、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受众对信息的心理反应和行动5、在新闻信息的传授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的来源6、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的一员,其行为受群体制约7、受众在接收到信息以后,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会向他人转述特征新趋势: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编辑”,既是受传者,优势传者;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既具有受者的角色特征,又具有传者的角色特征受众的特点(荣):1、广泛性成员组合和地域范围的广泛性2、混杂性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的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度3、隐蔽性受众对于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隐蔽的存在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1、政治经济期待传播者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见能为受众所接受,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呢过为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所在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所期待的各种经济、政治的或者其他的功利收益2、文化规范的角色期待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有选择的信息传递,为受众接手之后能成为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者体会和感觉到社会认同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并去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3、组织期待或团体期待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的传播活动,把受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受众成为自己指挥或指导下的团体的一员受众的分类1、按照媒介类别分类: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2、按照接触的新闻媒介分类:稳定受众、不稳定受众3、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分类:一般受众、特殊受众4、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潜在受众5、按照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边缘受众核心受众的确立:受众的区域定位、受众的职业和身份定位、受众的年龄定位、受众文化定位受众对媒介的影响1、受众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任何媒介的发布都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求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根据不同地域受众的心理定势和媒介接触习惯的实际出发;受众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媒介的风格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新闻媒介不断的追逐满足受众新的需求4、受众的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之源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旨和终极目标,传媒将受众卖给广告上获得收入;媒体背后庞大的受众是舆论强大的影响力受众获取新闻事实的途径:1、新闻机构——大众传播2、别人告诉——群体传播和和亲身传播3、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接受:是对一种事物和观念的容纳,又指接触信息传播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目的:获知、警戒、认同、做伴、报酬影响受众对新闻传播接受的因素1、明确的接受目的明确的接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接收新闻信息的动力2、传播环境:○1媒介自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和新闻报道体制○2媒介运作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经济发达水平、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素质状况3、受众的认知能力:○1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及时正确的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2新闻文本的分析——了解新闻内涵○3新闻根据的分析——5W受众接受过程的选择的心理反应:1、选择性接触: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影响因素:○1功能因素——信息内容(短期、长期)○2结构因素——信息形式(对比、强度等)2、选择性理解: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理解,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非冲突影响因素:文化背景、经验;性格;主观加入行为3、选择性记忆:由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受众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含义: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意志信息取舍与信息理解影响因素:知觉情景(清晰度);群体力度(人数、趋向性);人格特征(自信心)好处:尽快的是受众的态度定型,传播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沟通信息、统一舆论的目的缺陷:抑制了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理解的创造精神,伤害了少数受众探讨真理的积极性方法:传播者既要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扫清新闻传播的障碍,整合社会舆论;又要尽量避免和减少有探索精神的受众伤害,坚持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注意社会舆论的平衡新闻传播的心理机制1、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求知心理、求新心理、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趣心理、求美心理2、传授双方的心理调和:通过对传授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的心理状况方法:了解研究受众,针对他们的需要、心理状况进行协调;运用心理机制,巧妙地进行协调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在法定范围内享有作为公民应当的一切权利1、知情权定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内涵:知情权不是媒介的特权,它是人民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化和加强2、表达权(表达自由)定义: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内涵:○1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2(媒介接近权)包括针对媒介批评自己的意见提出反驳的权利;参与媒介上的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意见的权利○3公民的表达权是在一定的法律限制范围之内的○4媒介表达自由与受众表达自由之间的矛盾——媒介资源的相对有限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内涵:○1受众借助媒介行使舆论监督权○2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我媒介带有一定的“公共性”是其力量的源泉,所以其建议权、监督权是受众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自然权利)4、名誉权:受众对自己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5、隐私权:受众拥有对个人的身体或日常生活不愿公开的情况的权利6、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机关媒体受众的成员权利、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受众对信息的反馈来源:新闻机构无法完全垄断新闻传播,所以其行为是受到制约的,这种制约来至于事实和受众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形式为受众对传者的信息反馈反馈的对象:传播者——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传播者反馈的内容:(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价标准)1、新闻机构对他们的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2、新闻报道事物真实性程度3、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即宣传观点正确与否反馈的客观性:反馈是客观存在的,不易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传播者可以控制的,反过来传播者受到反馈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节 受众的特征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 第四节 受众的定位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第一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 与者
一、受众是谁
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 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 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媒介以 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 受众是新闻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 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息。
受众的权利远不仅上述几方面,诸如受 众选择权、传播服务保障权等都在其列, 但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任何时候 都是媒介受众权利的核心。
第六节 受众和媒体认知
媒体认知:受众自身如何认识媒体,如何 定位自己与媒体的关系。5项内容: 1.能够认识到媒介产生的影响,正面、负 面。 2.能够理解媒体,从而合理选所需媒体。 3.能够识别媒体内容,辨其价值取向。 4.能够识别媒体真伪、好坏,独立判断。 5.能够裂解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
广告创利与“强力人群”的关系十分密
请思考讨论:媒介热衷于追捧“强力人 群”,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什么?
3三、受众的年龄定位
●不同年龄的人对信息的需要不尽相 同, 年龄定位也是核心受众定位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还是影响收 视率、发行量、甚至广告收入的重 要因素。
四、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一般而言,报纸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 比电视观众的受教育程度高。 大型综合性日报的受众比晚报、都市报 的受众的文化水平高,时政类节目的受 众比游戏类节目的受众文化素养高。 主流媒体通常把自己的受众定位为受过 大专以上教育的人 。
遵循宽窄适度,范围适中的原则。
一、受众区域定位
新华社一则《地区性报纸占据中国报业 市场主导地位》的消息报道:“一项覆 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表 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三 位的报纸几乎都是当地报纸。” “新闻本土化”现象在国外早就被不少 媒体认识。 ●
●新闻本土化”90年代中后期为我国 报纸认同
地域、职业、年龄、文化这四个方面的 因素是影响核心受众定位的决定性要素。 《中国经营报》是在受众定位方面做的 比较成功的媒体。 《中国经营报》的核心读者:“市场竞 争有序化的寻求者”。
他们的基本条件为: ●1、年龄:25-45岁。 ●2、学历:大专以上。
●3、身份:企业职员(含主管、经理 等经营管理人员及自由职业者)。 ●4、职业取向:从事经营或管理(大公 司经理、小公司老板)。 ●5、读报需求:对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 的了解;对从业行业的认识;对经营思
●个案一:《羊城晚报》,“地方新 闻,羊城特色”。
●个案二:《北京青年报》“固守北 京”。
●个案三:《广州日报》在广州市和 珠江三角洲这个半径200公里的区
பைடு நூலகம்
“北青报”前社长崔恩卿提出,所谓 “地域影响力”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压 强原理”来解释,即在等量外力的作用 下,受力面越小,压力越大;受力面越 大,压力越小。 “小市场,大影响”。
1、受众是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3、受众是消费者。 4、受众是公民
二、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
●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
进程 ●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
力之源
第二节 受众的特征
●(一)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2、混杂性 3、隐藏性
●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 化 1、求新,求变心理强烈,信息需求旺盛 2、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
1、按接触的媒介类别分:读者、 听众、观众,彼此交叉,并非截然 分开。
2、按性别,年龄,职业,地域, 教育水平等划分不同的层次群体。
3、按接触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 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受众的权利
1、知情权
又称知晓权,知悉权,是指公民获取有 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 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 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知 情权。
在新闻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 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2、表达权
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 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 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 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指媒介的表达自 由和受众通过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和自由。受众享有使用媒介,在媒介上 按照法律规定发表意见的自由权。 美国学者1967年提出“接近权”概念。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公共领域。 第一,是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 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 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 权。这部分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 权是重合的,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
第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 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我国宪法 中明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公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 对我国新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 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衬会公共 利益。
受众媒体认知的影响:
1.事关国民素养。 2.关系到媒体的改革发展。 3.影响着国家新闻政策。
4、按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 受众和特殊受众(你是哪类特殊受 众?)
5、按接触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 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 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第四节 受众的定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赢得了受 众。谁就赢得了市场。所以,确定 媒介的传播对象,尤其是确定核心 受众,是媒介定位的最重要一环。
“地域影响力”或称“新闻本土性”的 深层次要义还在于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对本地受众在长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二、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近年来,颇受媒体青睐的受众群体被称 为“新四有人群”,即“有点权,有点 钱,有点品位,有点闲(善于休闲)”。 这些受众由政府机关、教科文卫单位或 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专业人士或“白 领人士”组成,可称之为 “强力人群”, 或“强势群体”、“主流群体”、“重 量群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