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 总则1.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
特殊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
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合理使用,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3 基本原则1.3.1 安全性原则: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避免地基基础失稳或破坏。
1.3.2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成本。
1.3.3 合理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方案。
1.3.4 环保原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2.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2.1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特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
2.2 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变形控制要求。
2.3 地基基础设计应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基础尺寸等参数。
2.4 地基基础设计应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5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获取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基础资料。
2.6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质量。
3.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方法3.1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荷载特性,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极限平衡法、弹性理论法、极限变形法等。
3.2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如:承载能力计算、稳定性计算、变形计算等。
3.3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3.4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如: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桩基施工等。
3.5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防渗、降水、支护等。
4. 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类型4.2 深基础:适用于荷载较大、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物,如:桩基础、沉井基础等。
基础施工方法
基础施工方法
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
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基础施工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和步骤,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基础施工的一般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场地准备。
在进行基础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施工
场地进行准备。
这包括清理场地上的杂物和垃圾,确保场地平整,
并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围栏设置,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进行基础设计。
在进行基础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建筑物
的结构和荷载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设计师需要考虑土壤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情况等因素,设计出合适的基础结构和尺寸。
接下来是进行基础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需要在场地上进
行基础开挖工作。
在进行开挖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开挖深度
和尺寸,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支护和排水工作,确保开挖的安全和顺
利进行。
然后是进行基础浇筑。
在完成基础开挖后,我们需要进行混凝
土的浇筑工作。
在进行浇筑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工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同时要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和养护工作。
最后是进行基础验收。
在完成基础施工后,需要进行基础的验收工作。
这包括对基础的尺寸、平整度、强度等进行检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固。
在进行基础施工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希望大家在进行基础施工时能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固。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图解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图解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的地基和地基工程,是建筑物中负载的传递和荷载的分散传递过程中,地基所受到的作用。
基础工程的施工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第一节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1.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准备在进行钻孔灌注桩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施工前需对工地进行现场查勘,了解地层情况和地基承载能力等信息。
2)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桩点的位置和数量。
3)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钻孔灌注桩的直径和深度。
4) 确定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进行采购和准备。
5) 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2.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进行钻孔作业,即在桩位点进行钻孔作业,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孔深。
2) 进行孔内灌浆,即在孔内采用水泥浆灌注的方式来加固孔壁,提高孔的承载能力。
3) 填充钢筋笼,即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放入灌注桩孔内,将桩内部和钢筋笼连接在一起。
4) 浇筑混凝土,即在钢筋笼周围进行混凝土灌注,并使用振捣机进行振实。
5) 钻孔灌注桩完成验收,通过检查和测试,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孔壁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和加固,在潜水区、软土层和土层间水位调节带等特殊地质条件下,要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孔壁的稳固性。
2) 严格控制钻孔的偏差,尤其是在需要多孔并列的钻孔灌注桩工程中,需采取严密的控制措施,确保孔的位置和直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3) 在灌注混凝土时,需保证灌注速度和灌注方法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避免漏筋、错位和空隙等质量问题。
第二节沉桩的施工方法1. 沉桩的分类和选择沉桩是指在地基下部通过冲击或振动的力作用,将桩身沉入地基深处的一种桩基施工方法。
根据桩头的形式和材料的不同,沉桩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沉桩、钢管桩、木桩、和钢筋水泥桩等多种类型。
施工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施工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引言:施工方案设计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和技术经济分析,连接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具体的应用。
一、施工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1.1 施工组织理论施工组织理论研究施工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和原则,包括工作分解、作业管理、施工方式、计划与控制等。
良好的施工组织能够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协调和高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2 工程管理理论工程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需求管理、变更管理等,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协调、组织、策划、实施和控制,以达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一门学科。
1.3 工艺技术理论工艺技术理论是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工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这些工艺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因此,施工方案设计需要结合工艺技术的理论来选择合适的工程方案。
二、施工方案设计的实践应用2.1 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方案的编制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和工艺要求,制定实施施工任务的详细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材料、人工、机械、工期等因素,明确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方法。
2.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对施工作业的组织和管理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工作任务的分工、工人和机械设备的配置、工期计划和进度控制等。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2.3 施工技术经济分析施工技术经济分析是指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时间、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施工技术经济分析,可以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最佳的投资效益。
2.4 实施与控制施工方案设计的实践应用最终要落实到实施和控制阶段。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实施,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基础工程第五版知识点总结
基础工程第五版知识点总结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的基础设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建筑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对基础工程有着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基础工程第五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础工程的类型、设计与施工流程、相关规范和标准、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等方面。
一、基础工程的类型基础工程按照其形式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浅基础是指埋置在地面以上一定深度内的基础,包括桩基础、筏基础、扩展基础等。
深基础是指埋置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以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基础,包括桩基础、嵌岩基础、复合土工格栅等。
二、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流程1. 设计流程: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包括勘察、地质分析、基础类型选择、计算和分析、施工工艺等。
勘察是基础工程设计的第一步,需要对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地表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和分析。
地质分析则是针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土质、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确定基础尺寸、承载力和变形控制要求。
最后,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确保基础能够安全、合理地施工。
2. 施工流程: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包括开挖、材料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开挖阶段,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开挖和基础坑的开挖。
材料搅拌是指将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制成混凝土。
浇筑是指将混凝土进行浇灌到基础坑中,根据需要进行振捣、夯实等工艺。
养护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对其进行养护,保证其充分硬化和强度发挥。
三、相关规范和标准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
其中包括《建筑基础规范》、《建筑基础设计规范》、《地基与地基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包括了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对基础工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进行设计和施工。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案与施工过程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案与施工过程钢筋混凝土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它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施工。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案与施工过程的一般步骤。
一、施工前准备1.方案设计: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基础形式、尺寸、布置及施工顺序等内容。
2.场地准备:清理基础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障碍物,并进行临时围护。
二、模板安装1.制作模板:根据工程图纸要求,制作木模板,并进行尺寸检查。
2.模板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顺序,安装模板,并进行水平检查和固定。
三、钢筋安装1.制定钢筋图纸: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绘制钢筋图纸,并进行审核。
2.加工钢筋:根据钢筋图纸,将钢筋进行剪切、弯曲等加工处理。
3.钢筋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顺序,将钢筋安装入模板,并进行加固和焊接。
四、配筋混凝土1.准备混凝土: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准备混凝土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查。
2.浇筑混凝土:确定浇筑顺序和方法,将混凝土倒入模板内,并进行振捣以排除气泡。
3.养护混凝土: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湿润并避免快速干燥。
五、验收与保护1.验收:对刚浇筑完成的基础进行验收,检查尺寸、平整度、质量等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保护:对已验收合格的基础进行保护,避免外力损害和不正常荷载。
六、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基础的安全稳定。
2.施工过程中严禁乱堆乱放材料,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
3.施工过程中需与其他施工步骤协调配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总结: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案与过程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依照规范要求进行,保证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准备工作、模板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配筋、验收与保护等环节都需要认真把握。
只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规范的施工过程,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基础稳固可靠,为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建筑基础施工流程
建筑基础施工流程建筑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建筑基础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基础施工的流程。
首先,进行场地准备。
在进行建筑基础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场地上的杂物和垃圾,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和平整。
同时,还需要进行场地测量和标志,确定建筑基础的位置和尺寸,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接下来,进行基础设计和布置。
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进行基础的设计和布置,确定基础的形式和尺寸,同时进行基础的定位和标志,确保基础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
然后,进行基础开挖。
在确定好基础的位置和尺寸后,需要进行基础的开挖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基础的开挖,确保基础的开挖尺寸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同时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接着,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
在基础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安装和检查,确保模板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要求。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最后,进行基础验收和整理。
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的验收和整理工作。
对基础的尺寸、平整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基础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和清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总之,建筑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建筑基础施工流程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谢谢!(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施工流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4基础施工方案
14基础施工方案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按照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基础施工的基本方案,供参考:1.基础设计:在进行基础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基础设计,包括确定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设计阶段需与结构设计单位充分沟通,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2.场地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场地整理和平整,清除杂物和草坪,确保施工场地干净、平整。
同时需要保证场地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对施工的影响。
3.测量定位:在进行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测量和定位工作,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标高,保证基础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地基处理工作,如挖土、填土、加固处理等。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强地基承载力,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5.基础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基础模板的搭建、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工作。
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保温隔离: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保温隔离处理,避免基础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确保基础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
7.检验验收: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和验收工作,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如有不合格的地方要及时整改。
8.施工安全: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9.施工技术: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10.环境保护: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过程的绿色环保。
11.质量控制: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做好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12.进度管理: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按照施工计划和进度表安排施工工作,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确保施工进度的计划和调度。
期末总结地基基础
期末总结地基基础一、引言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基础课程学习的一学期里,我系统地学习了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地基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总结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梳理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
二、理论学习1.基本理论在学习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方面,我通过课本、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掌握了地基基础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我了解了地基基础的分类、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地下水和土壤力学的相关知识。
这些理论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2.设计方法在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方面,我学习了常见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包括平面布置的确定、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地基基础的尺寸计算等。
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案例分析和计算实例的练习,进一步掌握了设计方法的应用技巧。
三、实践操作1.实验学习在地基基础的实验学习中,我参与了地基基础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通过操作和观察,我深入理解了地基基础的实际施工过程和相关技术要点。
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我熟练掌握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现场参观在地基基础的现场参观活动中,我实地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工程,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特殊地基工程。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了解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与理论知识进行了对应和补充。
四、收获和不足1.收获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地基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各种不同类型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并且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习地基基础也让我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我的责任意识和工程素养。
2.不足在地基基础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不足之处。
有时候对于一些复杂的设计问题,我的解答还不够全面和准确。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基础施工方案:1.地质勘探: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层情况,判断地基稳定性,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2.基础设计:根据地质勘探结果,结合建筑设计需求,确定基础类型和尺寸,以及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
3.基坑开挖:根据基础设计要求,统筹安排基坑开挖工作,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4.护坡工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坡体坍塌或滑动。
5.地基处理:对于地基不均匀或不稳定的区域,进行地基处理,如回填、加固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6.基础施工方法:根据基础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如浇筑、振捣、预制等,确保基础的质量和强度。
7.基础施工时间安排:根据施工进度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基础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8.监测与检测: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二、技术措施:1.地基加固:对于地基不稳定或承载力不足的区域,可以采用灌浆、排水和加固等技术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土方处理:对于土方开挖和回填,采取合理的土方处理方法,如分类堆放、夯实和翻浆等,以保证土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基坑支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土方侧壁支撑、钢管支撑和梁柱支撑等,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4.桩基施工:对于需要采用桩基的建筑物,采取适当的桩基施工技术,如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保证桩基的质量和强度。
5.地基灌浆: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采用灌浆技术,注入适量的浆液,填充土壤孔隙,提高地基的一体性和稳定性。
6.基础防水: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如基础涂料、防水卷材等,确保基础的防水性能。
7.施工机械与设备: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如挖掘机、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站等。
8.安全措施: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结起来,基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基础施工方法范文
基础施工方法范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基础稳定和承载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勘察,确定地下水位高度。
然后利用挖掘机挖掘地基坑,将坑内杂物清理干净。
接下来进行土方作业,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挖填平衡或者回填土料。
然后进行填土夯实,用夯实机对填土进行反复夯实,加强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地基基准线检查,确保地基的质量。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地基处理后的下一步工作,也是保证建筑物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进行基础模板搭设,即将木板按照地基平面示意图进行拼装,确保基础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然后进行砼浇筑,即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并利用振捣器进行夯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最后进行柱钢筋布置,即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并穿过模板固定。
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是基础施工的最后一步,即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
首先进行模板搭设,将木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拼装,确保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砼浇筑,即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并利用振捣器进行夯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接下来进行钢筋布置,即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并穿过模板固定。
最后进行结构节点施工,即将构件进行连接,如梁柱连接、梁板连接等。
以上是基础施工的基本过程,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工程质量: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施工工艺的规范和把握,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安全生产:施工现场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需要尤为注重安全生产。
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并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和警示,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3.施工周期:施工周期是指工程从开始到完工所需要的时间。
在进行施工计划制定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复杂程度、施工条件和资源供应等因素,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周期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4.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是指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费用。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和控制施工资源的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第一部分、施工方案第二节、基坑降水方案:一、基坑降水1.降水井布置本工程地下室基础面积较大,为保证基础开挖顺利进行,在基坑内设置大口井进行降水,根据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给出的设计图纸,本基坑采用大口井坑内降水,采用Ø500mm 无砂混凝土井管降水井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降水井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无砂混凝土井管滤料采用 6~8mm 等粒径中粗砂或无粉碎石屑。
要求至少提前 20 天开始降水,并将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不小于 0.5m。
基坑开挖后,坑底采用盲沟排水,坑底做盲沟,随挖随填,与降水井相连形成坑底明排水系统。
盲沟做法:用编织袋或土工布包等粒径碎石,宽 300mm,深 300~500mm,盲沟至围护结构距离不得小于 5m。
在基坑外围设置截水沟,随时排除地表积水,以防雨季施工时雨水进入坑内。
沿排水沟每隔 30.0m 设置一口集水井,以作集水点用。
2.成井施工流程3.施工工艺3.1 测定井位根据基坑设计图纸并结合建筑基础结构图施测井位,井位可适当调整,但偏差不得超过 50cm。
3.2 埋设护筒人工开挖井位处杂填土,以挖至原土为宜,一般挖深在 2 米左右,由于本场地内-2米标高以下分布大量不均匀杂填土及淤泥质土,淤泥土易发生坍塌现象,需将淤泥土全部挖出,增长护筒长度至无淤泥土部位,避免发生塌孔现象。
然后埋设护筒,护筒埋设要周正,其中心位置偏离既定井位不超过 10cm。
3.3 井机就位冲击钻机就位要平整,导向架立起时稍有偏离,并保证冲击钻头下落时在护筒中心,同时井机支腿要落在实处,并保证其牢固。
3.4 开钻,冲击成孔开钻初始,向孔内注水,清洗孔内泥浆。
利用现场已有泥浆池存放,泥浆随时清运出场。
开钻过程中,要人工扶持钻头钢丝绳,防止钻头偏移,并限制落距,待钻头进深 2 米左右后加大落距,以利钻进。
泥浆比重控制在 1.05 以下,防止井孔塌陷。
3.5 选管、下管、回填过滤层成孔后马上下管,防止井孔塌陷。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本文将就主要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施工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施工方案
1.1 基础施工方案
基础是工程的支撑,其施工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施工方
案包括基础设计、材料准备、施工工艺等内容,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基础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1.2 结构施工方案
结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结构构件的安装顺序、吊装方法、焊接工艺等内容。
在
结构施工时,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焊缝的质量以及结构构件的准确安装,以确保整个工程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二、施工方法
2.1 机械施工方法
机械施工方法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施工的方法。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机械施工已经成为主流,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施工质量。
2.2 人工施工方法
人工施工方法是指利用人工劳动进行施工的方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工施
工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狭小空间、复杂结构等情况下,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施工。
结语
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
质量和安全。
建议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相关领域的施工工作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一、基础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挖土加固、灌注桩等,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混凝土浇筑:按照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如传统浇筑、模板工艺等,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密实度。
3.基坑支护:对于深基坑施工,采取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法,如钢支撑、预制板桩等,以防止基坑坍塌和周围土体滑移。
二、主体结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钢筋工程:在主体结构中合理配置和安装钢筋,采用正确的加工、弯曲和焊接工艺,以保证钢筋的强度和连接质量。
2.砌筑工程:在墙体和柱、梁等构件的砌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砌筑方法和砂浆配比,进行修补、清洗等工艺措施,以保证砌筑质量和尺寸精度。
3.预应力工程:对于需要采用预应力技术的结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筋的制作、安装和张拉,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三、建筑安装工程方法与技术措施:1.建筑电气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电气线路的走向布置、电线的敷设和穿管,以及灯具、插座等电器设备的安装,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给排水工程:合理设置管道走向和坡度,使用符合要求的管材和管件,保证排水畅通和防水性能,同时进行水表抄表、检修孔的设置等工艺措施。
3.暖通空调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风管的敷设和连接,安装和调试空调设备,保证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要求。
四、装饰工程方法与技术措施:1.瓦工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瓷砖、地板砖等的贴设工作,选择适合的瓷砖胶和勾缝材料,保证瓷砖的平整度和粘贴牢固度。
2.油漆涂料工程: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油漆和涂料,进行底漆、面漆的刷涂、滚涂和喷涂等工艺,保证涂层的光洁度、色彩和附着力。
3.室内装饰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吊顶、木工和家具的安装,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装饰辅料,保证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基础工程施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施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一个良好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则是保障一个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前,需要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
首先,施工方案应包括基础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
设计图纸是确定基础工程的形状和尺寸的依据,而施工图纸则是根据设计图纸制定的具体施工方案。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土壤条件、地下水情况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其次,施工方案应包括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于整个施工过程都非常重要。
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法需要根据基础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浇筑混凝土的工艺、打桩的方法等。
在确定施工工艺和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和效率。
最后,施工方案还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
施工进度计划是确定施工期限和工期的重要依据,而质量控制方案则是保障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可控因素,并做好应对措施。
而在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时,需要确定相关的检测和监管措施,以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个良好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案,不仅可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减少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因此,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认真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
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法
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法一、概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通过在工厂预制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二、基础设计1. 地基评估:在选择合适的地块之前,需要进行地基的评估和勘探。
这包括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等因素的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地基条件是否适合装配式建筑。
2.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情况和结构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见的地基处理包括土体加固、挖孔灌注桩等技术手段,以确保地基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3. 基础结构设计:根据设计参数和荷载要求,确定适当的基础结构类型。
常用的基础结构包括承台、连续墙、桩帽等形式,在选择时需考虑到土壤性质、荷载传递等因素。
4. 环境保护考虑:在装配式建筑中,应考虑基础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适当的隔音和防水措施,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三、施工方法1. 基础施工准备:在进行基础施工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合适的标志和围栏,确保安全。
2. 基础浇筑:按照设计要求,在现场搭建好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为了保证浇筑质量,请确保混凝土配比合理、坍落度符合要求,并及时进行养护措施。
3. 装配结构安装:在基础完成后,开始进行装配结构的安装。
首先需要预先制造好构件,在现场将其组装起来。
在组装过程中,注意检查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固可靠。
4. 结构加固与调整:在装配完成后,需对结构进行加固与调整。
通过增加衔接材料、承台等手段提高整体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解决因偏差而造成的问题。
5. 电气与管道布置:在装配式建筑中,电气和管道系统的布置需要提前考虑,并与结构的安装相衔接。
在安装过程中,确保电气和管道规划的合理性,并注意各种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
6. 室内装饰与设备安装:在结构完成后,进行室内的装饰和设备安装。
这包括墙壁涂料、地板材料、门窗安装以及空调、灯具等设备的接入。
建筑物地基施工工法
建筑物地基施工工法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地基的施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基施工工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施工工法,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桩基施工工法桩基是指通过在地下打入钢筋混凝土桩或者预制桩来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下的一种地基施工工法。
桩基施工工法适用于土层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区,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桩基施工工法中,常见的有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桩。
钻孔灌注桩是通过在地下先钻孔,然后将钢筋及混凝土灌注到孔内形成桩体;钢筋混凝土桩则是将预制好的桩体直接打入地下。
二、悬浇框架施工工法悬浇框架施工工法是指在地下预埋钢筋骨架,然后悬挂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地基的一种工法。
这种工法适用于地基需要较高强度和刚度的情况,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悬浇框架施工工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控制好等优点,适用于建筑物基础较大、结构复杂的情况。
三、泥浆平衡法施工工法泥浆平衡法施工工法是指在土壤中注入泥浆,以控制土层的稳定性和水分含量的一种地基施工工法。
通过注入泥浆,可以有效支护土壤,防止土体坍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泥浆平衡法施工工法适用于土层较深、较松软、容易坍塌的地区,可以有效地控制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四、冲击法施工工法冲击法施工工法是指通过冲击或振动的方式将钢筋混凝土桩体直接打入地下,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地基施工工法。
冲击法施工工法适用于土层较硬、承载力较高的地区,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冲击法施工工法中,常见的有静压法和动力法。
静压法是通过施加持续的调压力,将桩身插入地下;动力法则是通过施加冲击力或振动力,将桩体直接打入地下。
总结地基施工工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进行综合考虑。
无论是桩基施工工法、悬浇框架施工工法、泥浆平衡法施工工法还是冲击法施工工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实施,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土壤条件、建筑物的负荷以及周围环境等。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的规范要求,并探讨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一、地基与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承受着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一个良好设计的地基与基础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如果地基与基础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的不稳定、下沉或倾斜,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础设计规范要求1. 土壤勘察与测试:在进行地基与基础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土壤勘察和测试,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并确定土壤承载力、变形性和稳定性等参数。
2. 地基类型选择: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承载力,选择适合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层基础(如盖梁基础、扩展基础)和深层基础(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同时,还需考虑到地基的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和气候等因素。
3. 基础尺寸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负荷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尺寸,包括底面积、厚度和悬挑长度等,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抗震设计: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基础设计中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确定地震水平、考虑地震荷载、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等。
5. 施工质量: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和验收,如地基沉降观测、桩基静载试验等。
三、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和技术1. 经验法:基于过去的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条件相对简单的建筑物。
例如,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和尺寸。
2. 理论法:基于土力学理论和结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求解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问题。
常用的方法包括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
3. 数值模拟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和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基与基础的力学行为和响应。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工程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作出几条主轴线的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提出测量报验单,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一)测量依据1、国家现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按设计的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3、业主方及其有关单位组织的施工现场有关测量控制点的交接和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施工测量的组织一)测量人员的素质该工程的测量工作,关系到建筑物定位及功能问的布局要求,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能否满足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要求。
我们将组织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测量人员来承担此项目的测量作。
二)施工测量的组织以项目经理部牵头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专业测量组。
测量控制网由我单位测量大队测设,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验收确认后,交给项目部测量组使用,项目部测量组在使用前应予以检查及复测。
(三)建立施工控制网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城市水准点或设计图纸上指定的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2、测量先按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进行。
3、先在整个建筑场地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作为各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的依据。
4、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各建筑物定位测设。
5、使用经纬仪测设施工控制网点时,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测为一个测回)。
6、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量度时,应将钢尺两端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后方可进行量尺。
7、统一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构)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保护,重点的标志和环境保护需要,可加栏围护。
(四)高程控制1、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国家水准点标志或勘测设计图纸上指定的水准点相对参照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2、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Ⅱ等的n值(n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将从地基处理、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
一、地基处理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的性质和承载力,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2.地基的处理方式:根据地层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如挖土换基、灌注桩、土石方加固等。
3.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根据地基处理方式确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包括土方开挖、土方运输、土方填筑等。
二、基础形式1.浅基础:适用于土质较好、不深厚的地层,可以采用扩展基础、板基础等形式。
2.深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土层较软的地区,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形式。
三、施工方法1.基础定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定位,采用坐标放线或者传统放线方式,确保基础位置准确。
2.基础开挖:根据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进行基础开挖,包括边界开挖、底部清理等。
3.基础加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加固,包括钢筋绑扎、防水处理等。
4.基础浇筑:在基础加固完毕后,进行基础浇筑,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浇筑,并严格控制浇筑质量。
5.基础验收:基础浇筑完毕后,进行基础的质量验收,包括强度检测、尺寸偏差检查等,确保基础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地基和基础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与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总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的关键部分,对于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根据地层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式和基础形式,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基础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主导工程之一,也是建筑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分部工程。
它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安危和寿命,以及施工成本和工程整体顺利进行。
下面仅以我个人学习成果为基础,分享我对建筑基础认识。
地基和基础概念: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承重构件,它作用是把建筑上部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地基不属于建筑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是地球一部分。
承受建筑物基础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土层(或岩层)。
地基就其受力情况而言,在建筑物基础荷载作用影响范围内部分,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以下部分,称为下卧层。
基础发展方向:(一)基础形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由于计算机应用日趋广泛,许多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特征线法等在基础工程形状分析中得到应用;土工离心机模型实验,已成为验证计算方法和解决包括基础工程在内土工问题有理手段。
土本构模型也是基础工程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和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发展为了改善取样实验质量或者进行现场施工监测,原位测试技术和方法有很大发展。
如旁压实验、动静触探、测斜仪、压力传感器和空隙水压力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和手段已被广泛应用。
测试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自动化、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标准化以及广泛采用新技术已成为发展方向。
(三)高层建筑深基础继续受到重视随着高层建筑物数量增多,各类高层建筑深基础大量修建,尤其是大直径桩墩基础、筏板带桩、箱基带桩等基础类型更受重视。
由于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需要,如地下连续墙、挡土灌注桩、深层搅拌挡土结构、锚杆支护、钢板桩、铅丝网水泥护坡和沉井等地下支护结构设计、施工方法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四)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建设中,有许多建筑物不得不建造在比较松软不良地基上。
这类地基如不加特殊处理就很难满足上不建筑物对控制变形、保证稳定和抗震要求。
因此,各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新技术因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成为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专题。
地基处理目在于改善地基土工程性质,例如提高土强度、改善变形模量或提高抗液化性能等。
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加固原理和适用条件,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根据地基上特点选用最适宜方法。
今后随着建筑物层高和荷载不断增大,软弱地基概念和范围也有新变化,各种新处理方法会不断出现,地基处理技术必然会进一步发展。
(五)既有房屋增层和基础加固与托换对于房屋需求量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都会很大,目前国家资金困难,基本建设投资不会很多,为了满足当前急需,对现有房屋改建增层工程会日趋增多,为此必须对已有建筑物地基进行正确评价,提出合理承载力值,重视地基加固与托换技术探讨与应用。
地基种类: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可以支承建筑物基础天然土(岩)层。
凡能保证地基稳定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都可作为天然地基。
设计时要充分掌握地基土(岩)层压缩和沉降、抗剪和滑坡、土中含水量等因素,以保证地基安全可靠。
人工地基不具有充分承载能力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软弱土层经过人工加固处理而成建筑物地基。
设计时既要注意分析和合理利用基土持力层,又要正确选择加固处理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密实法、换土法和加固法三类:(1)密实法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
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
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
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压实以及杂填土地基处理。
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
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含水量和压实机械能量。
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8~12吨平碾或13~16吨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
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
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振动力、被振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
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强夯法:利用重量为8~40吨重锤从6~40米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处理方法。
经过强夯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影响深度在10米以上。
此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砂、黄土、杂填土和含粉砂粘性土等。
施工时噪声与振动较大。
⑥堆载预压法:在堆积荷载作用下,使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稳定性。
⑦砂井堆载预压法: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此外,还有挤密砂桩法和振动水冲桩法等。
(2)换土法当地基持力层软弱,密集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时,可采用换土垫层办法处理土层。
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垫层。
(3)加固法用加固法处理地基可分为:①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
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浆液。
目前应用较多是水泥浆液;纸浆液虽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会污染地下水。
②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
目前多使用水泥浆液。
为防止浆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钙等速凝剂。
此法还可用于建筑物地基补强。
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渗透性较强土层,利用一定压力,把浆液通过下端带孔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胶结起来。
其加固效果同所用化学溶液浓度、土壤渗透性和注液压力有关。
对于渗透系数每分钟小于10-6米粘性土,压力注入硅酸钠溶液要依靠电渗作用,才能进入土层空隙,这种方法称为电硅化法。
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还可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于加固已建工程。
建筑地基处理:人工地基处理在建筑学中十分重要,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是有无可替代作用。
建筑物地基不够好,上层建筑很可能倒塌,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而地基处理主要目是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条件。
地基处理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中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中明确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地基”。
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地基改善措施:对于地基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 改善剪切特性:地基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
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抗剪强度措施。
2. 改善压缩特性:地基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压缩模量。
3. 改善透水特性:地基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
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措施。
4. 改善动力特性:地基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
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措施。
5. 改善特殊土不良地基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湿陷性和膨胀土胀缩性等地基处理措施。
建筑基础类型: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构造方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 受刚性角限制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所用材料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
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刚性角相一致,目: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
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要求。
常用有:砖基础。
灰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
毛石基础。
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础。
1)大放脚为保证基础外挑部分在基底反力作用下不至发生破坏。
2)灰土基础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地区,并与其他材料基础共用,充当基础垫层。
3)三合土基础三合土基础一般多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四层和四层以下民用建筑工程中。
4) 毛石基础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
5)混凝土基础常用于地下水位高,受冰冻影响建筑物。
6)在上述混凝土基础中加入一定体积毛石,称为毛石混凝土基础。
2)柔性基础。
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也就不受刚性角限制。
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为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垫层,厚度lOO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2.按构造分类(1)独立基础(单独基础)。
1)柱下单独基础。
单独基础是柱子基础主要类型。
2)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是当上层土质松软,而在不深处有较好土层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土方量而采用一种基础形式。
(2)条形基础。
1)墙下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承重墙基础主要形式。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肋式;肋式条形基础条件: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2)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当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时为增强基础整体性并节约造价,可做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荷载较大高层建筑,如土质较弱,可做成十字交叉基础。
(4)片筏基础。
如地基基础软弱而荷载又很大,采用十字基础仍不能满足要求或相邻基槽距离很小时,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整块片筏基础。
按构造不同它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类。
(5)箱形基础。
它主要特点是刚性大,减少了基础底面附加应力,因而适用于地基软弱土层厚、荷载大和建筑面积不太大一些重要建筑物,目前高层建筑中多采用箱形基础。
基础选择: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基础型式。
[3]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l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