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三、对人才规划纲要24字指导方针的理解 • 南宋刘克庄在一首词里写道:未必世间无 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并不是人间没有 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则放 宽一些)。当然,在没有使用之前,也不 用过于悲观。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别 人不用自己用。
三、对人才规划纲要24字指导方针的理解
• 在强调“以用为本”时,我们要避免以下误区: • 1、只是把人才作为工具来使用,使人才产生被利 用感。唐大宗李世民讲:“用人如器”,既有积 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应该引起注意。 • 2、对人才只知使用,不知培养提升。以致才能日 益下降。 • 3、“有才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信”,以致埋 没人才的情况。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没有 一个国家,不论多么富裕,可以承受对人力资源 的浪费。
• 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正式对外颁布。 它不仅总结了我国人才队伍的现状,而且 确定了我国面向2020年人才发展的战略目 标、指导方针、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我国昂首迈进世 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
一、我国人才资源现状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主体内容
三、对人才规划纲要24字指导方针的理解 • 怎样理解“以用为本”? 科学发展以用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 为本,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需要 区别开来,人才以用为本强调的是,中 国已经不缺人才,缺的是把人才使用好, 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只有好好使 用才能成长起来。
三、对人才规划纲要24字指导方针的理解 • 1、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进都不是目的, 用好人才,使人才产生最终效益才是目的: 产生效益,使用处在转化的关键环节 。 • 2、人才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成长的。邓小 平说: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成长起来。 才能发展的规律是用进废退。 • 3、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学习用人的科学艺 术:用当其才,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 当其酬。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人才发展的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精简篇)
人才发展的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人才发展的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扣东阳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努力探索具有试验区特色的人才工作新路子,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多渠道开发利用区内外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016年至2020年,我区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立足区情、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完善机制、整合资源。
立足区情、服务发展。
紧扣东阳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三江省东阳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6 2020)》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服务试验区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推动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要求,制定一个有试验区特色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试验区人才工作全面快速推进的政策制度,落实一批加快试验区人才发展的项目,营造重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工作真正成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和推动力。
人才优先、以用为本。
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素质、人才环境的关系,在试验区发展战略中体现人才优先发展,力求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积累人才资本、优先创新人才制度,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使试验区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完善机制、整合资源。
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充满活力的人才配置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推动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范文最新推荐------------------------------------------------------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文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本战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
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
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世界、1 / 33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
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方针(二)战略目标(三)总体部署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体制机制创新(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四、重大政策(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五、重大人才工程(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五)文化名家工程(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六、组织实施(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序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育问题-申论
教育问题【华图教育阅读提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因此教育问题历来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直接或间接考查的主题之一。
在本文中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重点阐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五大主要任务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
□新闻链接2009年1月7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办公室文件组组长、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兵介绍,中央对《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纲要。
为此,在《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当中,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通过充分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目标,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据孙霄兵介绍,《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有五项:第一,制定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
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
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制定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思路。
同时研究制定城乡、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以及主要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叙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辟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辟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辟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辟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辟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辟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哺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辟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创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创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造节能与绿色建造(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谨防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份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创造技术(12)极端创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辟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结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创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繁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合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材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材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材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材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材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及主要目标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及主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关于发展环境,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纲要草案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
年度安全生产方针及总体目标
年度安全生产方针及总体目标年度安全生产方针及总体目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年度安全生产方针及总体目标。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们的方针和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二、安全生产方针我们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综合管理,预防为主”。
这一方针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宗旨,体现了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并倡导在生产经营中综合治理和主动预防的理念。
三、总体目标1. 技术安全目标:提升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实现零伤害的目标。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2. 人员培训目标: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养。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3. 管理体系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4. 应急管理目标:健全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通过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和演习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实施措施1. 加强安全培训: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3.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加强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演练和演习,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加强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安全监管,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准确把握人才工作 新形势
直和 巾央在川单位有关 负责人 . 四川省军 区转业办 、 四川 总 武警
队 、 公安 厅 现役 移 交办 的 负 责 同志参 加 了 主会 场会 议 。 省
四川劳动保障 / 民生 0 7
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 会议精神专题辅 导报告会 .特邀上海市公共行政 与人力资 源研究所名誉所 长、 研究员沈荣华作辅导报告 沈荣华从多 个侧面和角度深入解 读了党 和国家关 于人 才工作一 系列新理念 、 新思路 、 新政策 , 面分析 和讲 解了 全
《 家 中 长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 0 2 2 国 2 1 — 00年 ) 确 定 的 人 》
军转 干部 的T作 职 务 等 问题提 出T 作要 求
21 . 0 0年 中央下达我省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 12 名 . 7 8 其中
计 划 分 配 10 名 . 3 8 自主择 业 4 0名 2 各 市 、 分管 军 转 安置 T 作 的领 导 同 志 和有 关 部 门负 责 人 在 州 各 分 会 场 参加 会议 省 军 转安 置 工 作小 组 成 员单 位 负 责 同志 . 省
处。
准确 把 握 人 才 工作 新 形 势 新 任 务
朱新民在讲话 时指 出。 要更加 自觉地用 中央 的决策 、 指示统
一
思想和行动. 进一 步提 高认 识 , 清 形 势 , 定 信 心 , 高度 的 认 坚 以
政 治 责任 感抓 好 军转 安 置 _作 这件 大事 要 进一 步 密 切军 地协 调 T
展 、 学 发 展 、 好 又快 发 展 作 出 新 的 更大 1 度全 省军 队转 业 干部 安 置 l 电 视电 话 会 议 近 E在 0 0年 T作 l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建设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
建设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不久前,中央刚刚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又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人才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
《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
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制定实施《人才规划》,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部署,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人才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提出的到2020年“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战略目标,是在对我国人才队伍实力和现状认真分析、科学预测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切实可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是在全面总结我国人才开发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的,对于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点
201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24字指导方针明确战略目标《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八项措施确保目标实现《人才规划纲要》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八个方面对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
一是实现人才投资优先,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提高人才投资效益;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六是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海外人才并举,积极利用国(境)外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七是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建设,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创新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体制机制创新的长远目标和近中期任务:一是在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上,重点要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工作法规建设。
二是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上,将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调整为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五大机制。
2023年15字指导方针
2023年15字指导方针
2023年的指导方针应该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方面,指导方针应该着重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加强创新和科技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其次,社会稳定方面,指导方针应该关注民生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再者,环境保护方面,指导方针应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综上所述,2023年的指导方针应该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制定出符合国家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全面可持续发展。
人才发展规划范文
人才发展规划范文人才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人才规划的原因: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
二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三是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取得更多主动。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解决好人才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规划人才发展,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人才规划的定位及其主要内容: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这个人才规划是在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与科技、教育等国家若干领域发展规划相并列的专项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提出了24字指导方针,明确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从八个方面对人才发展进行了部署。
第二部分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提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部分是体制机制创新,提出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五大机制。
第四部分是重大政策,提出解决人才工作突出问题的10项重大政策。
第五部分是重大人才工程,设计了12项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人才工程。
第六部分是组织实施,提出了落实人才规划的保障措施。
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才规划提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规划提出的指导方针的内涵:人才规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这24字方针主要体现了人才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服务发展。
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人才优先。
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
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用为本。
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创新机制。
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
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整体开发。
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
行出状元。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
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
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
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单位 2008年 2015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11385 15625 18025
每万劳动力中
研发人员人年/万人 24.8 33 43
高技能人才占技
能劳动者比例 % 24.4 27 28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
高等教育的比例 % 9.2 15 20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例 % 10.75 13 15
人才贡献率 % 18.9 32 35
注: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08年数据为1978—2008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08—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08—2020年的平均值。
(三)总体部署
一是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提高人才投资效益。
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
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造就宏大
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五是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
六是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海外人才并举,积极利用国(境)外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
七是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保护人才合法权益。
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推进人才发展,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
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