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第三章-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生态及应用之园林生态系统

园林景观生态及应用之园林生态系统

3
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调控
3.1 园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原则 ➢ 森林群落优先建设原则 ➢ 地带性原则 ➢ 充分利用生态演替理论 ➢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 整体性能发挥原则
3.2 园林环境的生态 调查
2 园林植物种类的 选择与群落设计
① 地形与土壤调查
园林景观生态及应用
园林生态系统
1
园林生态系统组成
园林生态系统由园林生态环境和园林生物群落两部分组成。 1.1 园林生态环境
① 园林自然环境
自然气候 自然物质
园林生态环境
② 园林半自然环 境
③ 园林人工环境
公园绿地环境、 生产绿地环境等
温室、大棚及室 内园林环境等
1.2 园林生物群落
园林生物群落
1 园林植物
② 小气候调查
③ 人工设施状况调 查
① 园林植物的选择
② 园林植物群落的 设计
3.3 园林生态系统的调控
环境调控
合理的生态 配置
适当的人工 管理
大力宣传, 增加人们 的生态意 识
生物调 控
4
园林生态规划
4.1 园林生态规划的布局形式
END
2 园林动物
3 园林微生物
2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2.1 物种结构 生物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
2.2 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 单层结构 ➢ 灌草结构 ➢ 乔草结构 ➢ 乔灌结构 ➢ 乔灌草结构 ➢ 多层结构
(2) 水平结构
➢ 自然式结构 ➢ 规则式结构 ➢ 混合式结构
2.3 时 间 结 构
➢ 季相变化 ➢ 长期变化

园林生态学课件:园林生态实践

园林生态学课件:园林生态实践
区等)
⑤ 生产型园林:果、药、木、花、草与苗圃基地等; ⑥ 文化环境型园林: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宗教寺庙等
12.1生态园林概念与发展
12.1.4 生态园林的发展
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 Jaques P.Thijsse和园艺师 C.Sipkes, 2hm2的土地上创造了一座自然景观的园林,向教师和孩子们普及自然 知识。 1937年,美国 Jensen和 Wright一道,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城建 造了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 1940年,Broerse 在阿姆斯特丹建造一座2hm2的生态公园。 „„ 1986年,中国园林学会在温州会议上提出,把“生态园林”作为 中 国现代园林的方向。
“蓝”即水。在绿地设计中,水 始终贯穿于整个绿地,以此告诫人 们水师上海的命脉,是绿地的依赖 , 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 植 物生长空间的环境意识。蓝与绿 再 此进行生态的立体交融,创造出 可 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这里原是上海的 旧房危房密度最高的 地区之一,也是上海 热岛效应最严重的地 区。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 听觉园、味觉园。
PS:在感觉园里,这5种感觉被划分为5个区域,让 人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而最终形成第六感觉——直觉。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12.3.3 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具有3个方面的突出
特点。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植物特点1: 植物种类丰富, 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 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图片
图片
12.3 生态园林案例分析
----上海延中绿地分析
项目地点:上海市延安路 设计起始时间:1999年——至今 规模:28hm2 曾获奖项: 2001年,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 2002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2002年,度加拿大国家景观设计大奖 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市建设优秀成果金奖 合作设计:加拿大WAA景观设计事务所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要求PPT课件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要求PPT课件

于日本、我国东北南部、安徽黄山、
浙江昌化。
第36页/共48页
第九节 城市环境概述
一、城市气候: (一)城市的下垫面:软铺装和硬铺装;直射光少,反射光、漫射光较丰富。
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
第37页/共48页
(二)微尘与细菌 1、微尘:空气中一切漂浮的和污染空气的微粒。(半径:10-8 cm~10-2
cm)影响能见度和空气质量。 2、细菌:据测定,城乡差别,城市空气中细菌含量是乡村的数十倍;冬天细
43%。 城市太阳辐射强度一般比农村减弱10%~30%,紫外线减弱10%~
25%。紫外线照射不足会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同时由于杀菌作用的减弱, 使某些疾病发生传染和流行。
第42页/共48页
二、城市的水和土壤 城市生活中有四种最基本的污染,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
噪音污染,而这些污染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水体污染源: 工矿废水、生活废水、农药;滨海地区超量开发地下水,会引起海
第2页/共48页
1、广温植物:桑树。 2、狭温植物:橡胶树。
第3页/共48页
1、寒温带:最冷月平均温度﹤-30℃。落叶松、樟子松、西伯 利2、中亚温红带:松最冷、月雪平均岭温度云-3杉0℃~、-1白0 ℃桦。。红松、胡桃楸、黄柏、花曲柳、蒙古栎。
3、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 。斛栎、辽东栎、核桃、枣树、毛白杨、苹果、白梨、油松、侧柏、 白榆。
引种,在新地区栽植而形成的分布区。桉树、刺槐。
第34页/共48页
(3)水平分布区:树种在地球表面所占有的分布范围。马尾松 (4)垂直分布区:树木在山地由低自高所占有的分布范围。马尾松、黄山松
第35页/共48页
(5)连续分布区:某一树种以大量 个体较普遍地分布于产区。杉木、 马尾松、毛竹。

园林生态学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PPT课件

1、生态学的定义
• (1)原初定义:是由德国学者海克尔1866 年提出的,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 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2)现代定义 •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
科学。
一品红
• (1)理论生态学: • 研究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索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环境间的基本规律,为人类应用生 态学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分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 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各组成要 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转移、物质循 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通而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 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风格
中国的写意 山水式园林
风格
3、园林的演进
• 古代园林多数属于统治阶级私有,主要类 型为帝王的宫苑,地主、官僚、贵族修建 的宅院。
春秋(吴王夫差)消夏湾和馆娃宫→秦汉 (阿房宫、上林苑)
魏晋南北朝园林走向民间,如西晋石崇的金 谷园、北魏张伦宅园。还有寺观园林成为 居民娱乐的中心。
唐宋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造园思想更丰 富,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三、园林生态学的内容与学习、研 究方法
• • 1、研究方法有: • 野外考察 • 实验分析 • 生态模型
• • • •
第一章园林生态系统
结四 三 二 一 构、 、 、 、
园园生系 林林态统 生生系 态态统 系系 统统 的
第一节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 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所有的组分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

园林生态学(全套381页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全套381页PPT课件)

6.2 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调控系统,加强对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生态 系统自调控阀值的研究,以维持其正常运行机制; ➢研究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引起局部和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 效应; ➢研究生物多样性、群落和生态系统与外部限制因素间的作用效应及其 机制。
6.3 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模型及其修复
5 生态学发展现状
1. 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 2. 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 3. 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 4. 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 5. 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
5.1 生态学的崭新定位
当代生态学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 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定,愈
泛义生态学,运用基础生态学原理、规律及 哲学思想来指导其他工业、企业以及社会管理 和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它是生态学向周围的扩 展与延伸。
4 生态学的形成
➢1866年,E.Haeckel(德国动物学)提出“生态学”,标志 着近代生态学的诞生。
➢1935年,A.G.Tansley(英国生态学家)提出“生态系统” 概念。
来 愈注意走近大众,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并成
为政府决策与行动的基础。 如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鄱阳湖探湖工程
生态学的新定位
“生态学是科学与社会的桥梁”---
H.T.Odum(美国) ; 1997。 现已经成为在解决当前社会和环境问题时广泛应用
的名词和象征。
生态学的新定位
人类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生态伦理学
污染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保育生态学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ppt课件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ppt课件
13
(四)营养结构
• 园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园林生态系统 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为纽带所形成的特殊营 养关系。其主要表现为由各种食物链所形成的 食物网。
• 园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于人为干扰严重 而趋向简单,特别在城市环境中表现尤为明显。 园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的标志是园林动 物、微生物的稀少,缺少分解者。这主要是由 于园林植物群落简单、土壤表面的各种动植物 残体,特别是各种枯枝落叶被及时清理造成的。 园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简单化,迫使既为园 林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又为控制者和协调者的 人类不得不消耗更多的能量以维持系统的正常 运行。
• 园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各 种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组合关系。
• 园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多种多样,不同的 系统类型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草坪 类型物种结构简单,仅由一个或几个生物种类 构成;大型绿地如公园、植物园、城市森林等, 是由众多的园林植物园林动物和园林微生物所 构成的物种结构多样、功能健全的生态单元。
落,特别是园林植物群落在一定范围内植 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它取 决于物种的生态学特性、种间关系及环境 条件的综合作用,在构成群落的形态、动 态结构和发挥群落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8
• (三)时间结构 • 园林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指由于时间的变
化而产生的园林生他系统的结构变化。其 主要变现为季相变化和长期变化。 • (1)季相变化 是指园林生物群落的结构 和外貌随季节的更迭依次出现的改变。植 物的物候现象是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的 基础。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植物景观 出现,如传统的春花、夏叶、秋果、冬态 等等。
4
5
(二)空间结构
• 园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指系统中各种生 物的空间配置状况。通常包括垂直结构和 水平结构。

第一篇 第三章 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课件

第一篇  第三章  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课件

• (3)、中性植物:一般需光度在阳性植物 和阴性植物之间的植物叫中性植物。这类 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幅度较宽。在全光照 下能良好生长,但在蔽荫的环境下也能正 常生长。大多数植物都属于此类,比如: 罗汉松、珍珠梅、竹类等。
• 不同类的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差别, 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工程设计时,要做 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以及不 同的植物应该进行合理的选择设计。
• 2、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
• 不同植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植物生长的温度 在4—36oC。热带植物要求日平均温度在18 oC以上的才 能开花,亚热带植物要求在15 oC时开始生长,暖温带植 物要求10 oC左右,温带树种在5 oC时就开始生长。所以 我们在园林植物造景工程中要注意合理选择植物,不能盲 目地追求外来树种,特别是南方树种在北方的应用一定要 注意。
• (1)阳性植物: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 生长的植物。这类植物只有光线充足才能发育正 常,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观赏价值;而当光线不 足时,则会发育不良,不但不能发挥其观赏价值, 甚至会死亡。这类植物包括大部分的观花植物。 如:石榴、月季、紫薇、碧桃、连翘、樱花、丁 香、玉兰、梅花等。也包括多数的观果植物,如: 柑桔、枇柏、桃、杏、葡萄、柿树、山楂等。大 多数的高大乔木及少数观叶植物,比如:银杏、 毛白杨、悬铃木、白皮松、油松、黑松、垂柳、 栾树、女贞、 阳木、棕榈树等。这类植物由于本
• (二)、园林植物要求的温度因子。
• 温度是园林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存因 子,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影 响。它同时又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
• 1、温度三基点
• 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命活动, 而每种植物的生长都有最低、最适、最 高温度,这就称之为温度三基点。低于 最低和高于最高温度,都会引起植物生 理活动的停止,从而导致植物的伤害, 甚至死亡。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课件

共生类型
共生根、共生叶、共生气 生生物
共生实例
豆科植物与固氮菌的共生 、地衣共生体
他感作用
定义
一个物种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另一个物种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他感物质
植物次生代谢物、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
他感作用机制
抑制生长、降低繁殖力、增加死亡率
他感作用实例
某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杂草的生长
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平衡的基础,它有助于维持园林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 到多个生物和化学环节。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 存在植物体内。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营养 物质,并通过排泄和死亡回归到环境中。微生物则通过 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这些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园林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动物与微生物
引入有益的动物和微生物,促进生态平衡和 自然演替。
生态设计实践案例
某城市公园
通过地形改造、水体净化、植被 恢复等措施,将该公园打造成一 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优美的
城市绿肺。
某别墅庭院
根据别墅风格和业主需求,设计了 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庭院,提供 休闲、观赏、娱乐等功能。
某校园绿化
结合校园文化和教学需求,对校园 进行生态化改造,营造宜人的学习 环境。
人休闲空间 。
生态设计要素
地形设计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功能需求,进行地 形改造,营造丰富的空间变化。
植被设计
选择乡土植物,构建乔木、灌木、地被等多 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效益。

园林生态学 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 ppt课件
❖ 5、大气飘尘和尘降等颗粒物
❖ 堵塞气孔,减弱光和、呼吸、蒸腾作用;重金属污染物, 对植物产生毒害。
2020/11/13
12 21
Company Logo
❖ ㈢园林植物的抗性
❖ 定义:指在污染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受害,或受害后能很 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 抗性强弱取决于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城市物质环境
1 第一节 城市水文、城市水污染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2 第二节 城市土壤、土壤污染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3 第三节城市大气环境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2020/11/13
1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城市大气环境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1大气圈: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
❖ 柠檬、茴香、桉树、云杉、冷杉、刺柏和石竹, 能有效预防水痘和麻疹。
❖ 冷杉属、臭椿、桦、栎等的挥发物质能杀死白喉、 伤寒、痢疾杆菌等。
2020/11/13
27
Company Logo
松科、柏科、木兰科等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丁 香花香能使牙痛好转。
❖ 鸡血藤的挥发物质,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 促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人体放松。
❖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 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 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 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 空气的有效手段。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导致细 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 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 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绪论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生态学概念的形成及其研究对象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就是研究植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最早由德国学者E. Haeckel于1866年提出Ecology一词。

1935年英国学者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

标志着现代生态学科的形成。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规律。

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圈各个水平的生态关系。

3、生态学的任务A、揭示生物个体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规律;B、揭示环境对生物种群、群落的影响,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阐明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系统稳定性与效率。

(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古生态学思想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中叶到生态学概念提出。

包括法国昆虫学家Reaumur、瑞典生物学家Linneur、英国生物学达尔文、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丹麦生态学家Warming 等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

3、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巩固时期)——19世纪未期到20世纪中期。

以生物种群研究与生态系统概念确立为主要标志,以美国生态学家Elton(1927年提出食物链)、Hopkins、Clements,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4、现代生态学发展时期——现代技术与学科相互渗透有力促进生态学的发展,理论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为主的时期。

前瑞典首相克来门松夫人首先提出全球首脑级环境论坛,世界科协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UNISCO于70年代提出MAB计划。

在这些大的生态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为前提,迅速兴起了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生态旅游等生态边缘学科的发展。

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一)城市化与生态城市1、城市化进程(T0-1)2、生态城市的特点:A、城市环境现状: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环境受严重污染破坏;人与建筑的高度密集,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热岛与温室效应,致使城市人居条件越来越恶劣。

园林生态学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时间结构
季相(春花、夏叶、秋果、冬枝) 长期变化(演替)
营养结构:人为干预较大,关系简单
10.5 园林生态系统
10.5.2 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② 维持土壤自然特性 ③ 减缓自然灾害 ④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 供给人类休闲娱乐、教育 ⑥ 保护水土、减弱噪音 ⑦ 维持碳氧平衡
10.5 园林生态系统
课后作业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以校园为例,说明园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 3. 当前城市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0.4 生态系统基本类型
10.4.5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① 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② 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③ 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 ④ 用水短缺与水污染 ⑤ 人口密集与绿地不足 ⑥ 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10.5 园林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system):
能量流动
10.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1)能量流动
Lindemen 定律: 只有1/10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
级 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由高到低排列而成的塔形图。
10.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2)物质生产
初级生产: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总初级生产量(GP):初级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 净初级生产量(NPP):除去呼吸消耗剩余的净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净初级生产量(t·hm-2a-1)
10.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10.2.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食物链 (food chain)
2 食物网 (food web)
➢生物富集作用 (bioenrichment)

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ppt课件

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ppt课件

(四)贯穿联系手法 一湾绿水可将各景观主体联系起来,使之紧密相连。 另外,水还可将景观与其周围环境联系起来,成为 景观内外空间的直接媒介,可使环境富有层次变化 而呈现序列化。 (五)藏引手法 水体处理讲究藏引得法。藏源即是将水的源头作隐 蔽处理,或藏于石隙洞穴,或隐于泉石溪瀑。在设 计水源时,切忌一览无余。藏源可引起人们循流溯 源的探寻和兴趣,成为展开水景序列空间的一条线 索,达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趣。引流就是引 导水体在空间中逐步展开,引流宜曲忌直。
(二)土壤的密度对植物的影响
正确利用土壤密度,或改善土壤密度
(三)对一些土壤的改良措施
粘土:混合砂砾
砂砾土:加黏土 盐碱土:加生石灰、排水、提高土层厚度等
(四)土壤的特性
详见课本表3-1
二、土的空间构成
(一)自然界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土的几种形态与景观特征(详见表3-2) 注:详细了解土的形态及其景观特征,为园林景观设计打下良好的基 础
水从石隙中湍湍流出称为湍泉,湍泉常以山石环抱。湍泉适合于布置在 景点一隅,给人带来清雅宜人的感觉。
3、盂泉
从壁隙中渗流而出的泉流成为盂泉。盂泉常以毛竹连接叠接,流入水盂 水钵,再从盂、钵中溢入泉潭。
4、壁泉 从建筑物墙面上垂直下落的泉流称为壁泉。此类形式的泉流西方运用较 为普遍,与园林、雕塑等结合运用。也与现代水幕较为接近。 5、涌泉
4、喷水-涌泉、喷泉、壁泉、旱喷泉等(图3-16)
(三)水与其他因子的组合
水岸-水的设计重在岸的设计(图3-17、18、19)
堤-强调堤的分割作用(图3-20) 岛-划分及丰富水面的作用(山岛、平岛、半岛、岛群、礁)
桥-分割及联系水面(图3-21、22)
建筑-视觉焦点(图3-23) 水生植物-丰富水面景观(图3-24、25)

园林与环境三

园林与环境三
园林与环境(三)
李新贵 2012年3月8日
第二节 生态因子的分类
▪ 复习旧课: ▪ ▪ 环境 园林
生态学
环境分类
第二节 生态因子的分类及变化
▪ 一、生态因子 ▪ 1、生态因子: 是指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以及群落的形成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环境因 子。 ▪ 各种生态环境都是由许多不同的生态因子 相互作用而成的,配合的状况不同即可产 生不同的生态环境。
▪ 2、生态因子类别
▪ (1)气象因子:包括光能、温度、水分、 雷电、风等。
▪ (2)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有机和无机 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
▪ (3)地形因子:包括地表面的起伏、山 岳、高原、平原、洼地、坡向、坡度与坡 位等。间接作用,很重要。
▪ (4)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 物等。
▪ 三、主导因子
在一定条件下起综合作用的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 或几个对生物起决定性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 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例如,光 合作用时,光强是主导因子,温度和CO2为次要因子; 春化作用时,温度为主导因子,湿度和通气程度是次要 因子。又如,以土壤为主导因子,可以把植物分为多种 生态类型,有嫌钙植物、喜钙植物、盐生植物、沙生植 物;以生物为主导因子,表现在动物食性方面可分为草 食动物、肉食动物、腐食动物、杂食动物等。
▪ 一、综合性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引 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因此在进行生态 分析时,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 子。例如,一个地区湿润程度,不只决定于降水量一个因 素,而是诸气象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湿润程度既决 定于水分收入(降水),又决定于水分支出(蒸发、蒸腾、 径流和渗漏等)。可以认为,蒸散是太阳辐射、温度、大 气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地表覆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蒸散不便于取得可靠的观测资料,而温度与蒸散的关 系极为密切,所以许多气象学家、生态学家常用干燥度来 表示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四) 生态幅 3、多生态因子的作用:某一物种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 宽,对另一生态因子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受后一生态因子 所限制。
生物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态幅受临界期耐性影响。生物间相 互作用对生态幅产生影响。
地球表面的非均质性:三向性(纬度,经度,海拔)、土 壤等每一个生物种有自己的分布区,并且没有完全重叠。 4、生态幅与分布区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生物与环境 协同进化”。寻求调节生物适应的途径。
2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些植物的发芽需要光照,如桦树; 有些需要荫蔽条件,如百合科植物。光强影响植物茎干和根 系的生长,通过影响光合强度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而影响生 长。影响植物的开花和品质。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1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 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称为生物的 生存条件。
3 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环境。 4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 5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与联系:范围大小。
.
3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生态因子彼此联系、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 2、主导因子作用:众多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作用 的生态因子为主导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等)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
4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一)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3、耐性定律要考虑的要素:(1)生物的耐性会因发育时期、 季节、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2) 耐性限度的实际范围 几乎都比潜在范围狭窄;(3)生物耐性限度可以改变,生物 的调整与适应能力;(4)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
7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四) 生态幅 1、定义: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 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熊猫、大 象,红松等等) 2、生态学中使用一系列名词来表示生态幅的相对宽度,如 窄食性、广食性
.
11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2、耐性限度的驯化 除内稳态机制可调整生物的耐性限度外,人为驯化的方 法可以改变生物的耐性范围。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引种驯化)
.
12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4、生态位
生态位(niche)与栖息地(habitat)
主 讲:廖飞勇
E-mail: xylfy@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园林教研室 2006.9
.
1
第三章 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第二节 光因子 第二节 大气因子 第三节 温度因子 第四节 水分因子 第五节 土壤因子 第用分析
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
.
13
第二节 光因子
五 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一)光辐射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1 影响园林植物的分布 不同植物的根据其对光照需求的不同 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在光辐射强度不同 的地方,影响不同植物的分布。这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过 程中,是首先要考虑的,如果强阳性植物置于阴蔽条件下, 植物生长不好,可能死亡;相反如果阴性植物置于强光下, 植物生长也不好,也可能死亡。
内稳态机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只能扩大自己的生 态幅度与适应范围,成为一个广适种。
.
10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1、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
根据生物体内状态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区分为内稳态 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区别在于控制其耐性限度的机制不同, 非内稳态生物酶系统起作用,内稳态生物酶系统作用外,还 有内稳态机制
.
6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三) Shelford耐性定律 1、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与某中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 只要其中一个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的耐 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称为耐性定律。
2、特点:将最低因子和最高因子相提并论,将任何接近或超 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都成为限制定律。
.
9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1、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
定义: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 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机制:通过生理过程或行为的调整而实现的。(如恒温动 物,蜥蜴,向日葵,等)
.
5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木桶效应) Liebig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Mitsherlich:报酬递减规律,因子交叉作用。 E.P.Odum: (1)Liebig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 处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 (2)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
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超体积生态位(hypovolume)
生态位的每一个环境变量称一维,生态位空间的环境变
量可以是多个,超过3个维度的生态位空间称超体积生
态位。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和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
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称基础生态位;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 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概念的主要价值是使生态学家掌握了一把 研究生物与环境复杂关系的钥匙
(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在《有机化学及其在农业和生理 学中的应用》中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认为每一种 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并阐明在植物 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