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探索

合集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

2021年2月总第355期ISSN1672-1438CN11-4994/T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实验室文化建设张玉芬徐冰朱璧如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验室文化涵盖实验室制度、行为规范、运行机制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实验室集体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从实验室管理理念、实验室规范培训及特色文化活动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方案,以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具体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规范培训;实验室行为与价值观;实验室特色文化作者简介:张玉芬,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徐冰,理学博士,实验师;朱璧如,理学博士,工程师。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在大型仪器设备采购[1-3]、仪器设备使用[4-5]、开放共享机制[2,5-6]、实验室安全管理[2,5,7-9]和人才队伍建设[1,6,10-13]等方面探索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值得推广借鉴的制度,如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论证招标制度、仪器设备预约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体系和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等。

这些经验和制度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很多关于实验室建设的研究针对实验室制度建设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建议,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仪器设备的管理层面,忽视了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与精神传承。

实验室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技术支撑平台,不仅要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管理体制,更要拥有优良的实验室文化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优秀的拔尖人才,产出一流的研究成果。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建设阶段,地方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学科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条件落后等问题;地方高校也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可以通过突破创新,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实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本文将围绕“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展开探讨。

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1. 学科薄弱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着学科薄弱的困境。

由于历史沿革和地域特点,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设置滞后、学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这些学科薄弱的现状制约着地方高校整体学科实力的提升。

2. 师资力量不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还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地方高校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研骨干。

这导致了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3. 科研条件落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还体现在科研条件落后。

相比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地方高校在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科研平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制约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校学科实力的提升。

1. 优化学科布局地方高校要突破学科建设困境,首先需要优化学科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主攻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实力,形成优势特色学科。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地方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教师、激励优秀教师等措施,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提升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3. 加大科研投入地方高校还需要加大科研投入。

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4. 强化产学研合作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科实力。

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双一流高校学术团队建设与评价研究

双一流高校学术团队建设与评价研究

双一流高校学术团队建设与评价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种高水平学术机构,双一流高校追求卓越,发展学术研究是其核心使命之一。

而学术团队的建设和评价是确保学校学术研究品质的关键。

本文将就双一流高校学术团队建设和评价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双一流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学术团队的建设是基于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需求而展开的。

在双一流高校,优秀的学术团队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术团队的构建主要依靠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

首先是人才引进,双一流高校应当对优秀学术人才保持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引进措施。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研究项目经费支持以及良好的研究平台等。

通过引进优秀学术人才,双一流高校能够充实自身的学术队伍,带来新鲜的研究思路和先进的科研技术。

其次是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的发展离不开年轻的学术后备力量。

双一流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术研究人才。

这包括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以及导师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培养机会,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有源源不断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学术团队才能不断壮大和发展。

二、双一流高校学术团队的评价指标学术团队的评价是学校对学术研究工作的总体考量。

评价指标要具体、全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1.学术成果。

学术团队的核心任务是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因此学术成果是评价团队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

包括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等。

2.团队规模与结构。

学术团队的规模是衡量团队实力的关键指标,规模越大,代表团队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越大。

此外,团队结构健全、职称结构合理也是评价学术团队的重要参考指标。

3.研究经费。

科研经费是开展学术研究的物质条件保障,也是学术团队发展的重要依据。

高水平学术团队在研究经费的获得上通常会更加得心应手。

4.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团队的发展除了内部成果的产出,还需要与内外其他学术团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团队成员的学术成长和学科发展。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的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2大庆市二十三中学生, 黑龙江省大庆市,163700摘要: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本文阐释和分析了“双一流”评选标准以及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情况,探索通过加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革新性方式和举措来更好的促进自身“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教育教育革新2015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新时期中共中央从战略高度推进国际和国内高水平高校和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必然要求。

本文论述了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双一流”重要支撑,分析了认定“双一流”重要可量化标准情况,并从黑龙江大学自身实际出发,探索研究生教育工作创新举措推动黑龙江大学“双一流”创建。

一、创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支撑世界范围内,从历史到现代看,国内外著名的一流高校都发展了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

在国家主导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和学科提升国际和国内排名,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

(一)一流研究生教育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霍普金斯大学从1876年创办开始,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宗旨,开展了在特定制度下的大规模研究生教育,这样促使其科学研究获得快速发展,短期内成为了美国大学中顶级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影响力一度超过哈佛大学、耶鲁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得益于卓有成效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一直稳居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生教育的成就正是世界一流大学保持科研创新能力的源泉,也是保持世界一流大学水准的重要支撑。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指国家高等教育分类与评估结果中列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高校。

这一建设目标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科研面临着诸多现状与问题。

高校科研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平衡的现状。

一些高水平大学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质的科研资源,可以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资金投入,而相对较弱的高校则面临着科研资源较为匮乏的问题。

这使得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导致科研成果的产出不均衡。

高校科研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

由于科研成果的产出周期长、风险高,科研经费的投入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现实中,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往往受到政策的影响。

这使得高校科研无法形成长期规划和持续创新,难以培养稳定的科研团队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高校科研在评价体系上存在着单一指标的问题。

当前,科研评价主要依靠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这导致一些高校科研只重视论文产出,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转化。

在科研人员晋升和职称评定上,也主要以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为主要依据,这使得一些科研人员只重视论文发表,而忽视了科研的实际贡献。

高校科研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不足。

科研的国际化是提升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的国际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限制,高校科研合作的国际交流还不够紧密和深入。

一些高校在国际科研合作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权和话语权。

面对上述现状与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高校科研的状况。

要加强高校科研资源的公平配置,提高科研资源的集中度和利用效率。

要建立科研经费的稳定支持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稳定投入,促进高校科研的长期发展。

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多元化科研评价指标,全面考量科研成果的贡献和影响。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高校应主动开展国际科研项目和交流活动,积极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模式探索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模式探索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模式探索与运行机制研究科研合作是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对于提高科研实力和产出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合作模式探索和运行机制研究两个方面,探讨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的相关问题。

一、合作模式探索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两个方面。

横向合作指的是不同学科之间、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

在跨学科的科研合作中,各学科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形成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纵向合作指的是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合作。

在纵向合作中,团队成员之间可以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和专长,开展合作研究。

例如,可以将科研项目分为不同的子课题,由团队成员负责不同的子课题研究,最后进行整合和交流。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二、运行机制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合作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运行机制,以确保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研究能够有效进行。

1.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分工。

在合作研究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应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确定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分工。

这有助于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合作研究的方向,并保证每个成员按照任务完成自己的研究。

2.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科研合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

为此,高校科研团队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定期的会议、在线平台和其他交流方式。

通过经常性的交流和讨论,团队成员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分享思想和意见,并对合作研究进行调整和改进。

3.确保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需要共享和利用各自的资源。

团队成员应充分利用自己所在高校的实验设备、数据库和研究成果,以提高合作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团队成员还可以通过合作申请科研项目、拓宽科研合作渠道等方式,扩大团队的资源和影响力。

4.建立诚信与奖励机制。

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

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5卷第4期2019年2月Vol.35 No.4Feb. 2019对高校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思考梁丽(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采编部,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针对高校在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临时“拼凑”、交叉重叠、平台数量少等问题,从培养团队意 识、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改革学术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学术评价中图分类号:G2511高校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的科研管理包括科研人员(团队)管理、科研项目(平台)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科研评价管理、科研机构管理、学术交流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

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科研团队,重点学科、研 究中心、基地平台等作为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也 离不开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因此,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

目前,随着国家 “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启动,高校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 的争夺愈演愈烈,如南昌大学为打造铁电领域的创 新平台,斥资8000万元引进了熊仁根教授团队等。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由技能互补、 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工作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的群体。

科研团队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组 织方式和工作方式。

一般来说,科研团队的组建需要一定的平台,平台可以是项目、重点学科、创新基地、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等。

由于依托的平台不同, 科研团队的组建方式也会有差异。

目前,高校科研 团队的组建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是在长期的合作研究中经过磨合自然形成的团队;另一种是为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人为组建的团队。

主要模式有:“师生模式”,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领导 下属模式,领导拥有行政资源,可以将下属团结在 自己的周围以形成科研团队;朋友模式:年轻教师申报课题时往往会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本单位同 事或外单位朋友作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展研究。

浅谈“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浅谈“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浅谈“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建设一流的高校实验室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更是备受关注。

实验室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核心载体,它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探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双一流”背景下的重要性和挑战,势在必行。

一、实验室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性实验室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核心基础设施,是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在“双一流”建设中,一流的实验室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培养一流人才的基础条件。

一流的实验室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条件和平台,有利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一流的实验室能够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和平台,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实验室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管理复杂,融资渠道、资金管理、工程承建等方面存在不少难题。

实验室建设需要与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等相互衔接,需要考虑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定位。

实验室管理需要解决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科研人员和教师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成为了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拓展融资渠道,解决实验室建设的资金问题。

高校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强化资源整合和管理集约化,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加强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监管和维护,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双一流”背景下关于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思考

“双一流”背景下关于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思考

“双一流”背景下关于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思考近年来,“双一流”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西部高校在学科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双一流”背景下关于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思考展开讨论,分析当前西部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当前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现状1.学科结构亟待优化目前,西部高校的学科结构大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特色学科建设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聚焦地方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相对薄弱,而一些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上缺乏较强的学科竞争力。

这样的学科结构不仅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也限制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2.科研投入不足在西部一些高校中,科研投入相对较低,科研团队和科研实力相对薄弱。

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高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实力都要强于西部高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间的学科发展不平衡。

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学校的整体科研影响力不足。

3.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西部高校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长空间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校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

1.树立特色学科,优化学科布局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可以侧重于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社会需求,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学科专业。

也要重视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建设,在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发展的能力方面下功夫,实现学科的整体优化和协同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实力西部高校应当增加对重要学科和战略性新兴学科的科研投入,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向经济社会领域转化,提高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西部高校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双一流”背景下学院层面科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例

“双一流”背景下学院层面科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例

“双一流”背景下学院层面科教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为例王甫;章军锋;张晓红;王德珲【摘要】“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进军号角,这再一次让我们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来审视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功能实现.客观地说,大学科教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科教融合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中不断得到探索和实践.学院作为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如何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一级学科的建设为例,从学院层面对践行科教融合思想,培养地学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探索和评估.【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8(027)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双一流”;科教融合;创新人才【作者】王甫;章军锋;张晓红;王德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42所大学进入了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6所大学的地质学一级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和核心职责,也是“双一流”五大重要建设任务之一。

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地学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思考:科教融合的逻辑1. 问题:科教的二元分离回顾大学的历史看,大学最初的功能是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的演进,逐步拓展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

鉴今知来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探路

鉴今知来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探路

2021年第5017鉴今知来: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探路*周林兴 徐承来(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上海 200444)〔摘 要〕 学科建设不仅应遵循自身客观规律,还须服务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设需要。

立足“双一流”国家战略,从组织模式、核心概念和空间范围归纳我国图情档学科发展趋势,分析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学科定位存在疑虑、学科特质略显淡化、学科地位相对降低、学科认同陷入爬坡等现实阻碍,以整合、重塑、创新、合作与扩展为支点探索我国图情档学科加速迈向世界一流水准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双一流 图情档学科 发展趋势 建设路径〔中图法分类号〕 G203〔引用本文格式〕 周林兴,徐承来.鉴今知来: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图情档学科建设探路[J].图书馆,2021(5):17—24,33.*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9ZDA3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997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结为一级学科,至今已20余载。

但因转型速度滞后于时代需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简称“图情档”)学科生存面临不少挑战。

尤其是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四所国内知名高校图情档一级学科点被撤销[1],2019年教育部批准11所高校申请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给图情档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图情档学界正在积极地探索学科转型之路,如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情档39位青年学者沙龙联合举办以“守正拓新、开放融合”为主题的“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通过坚守特色、开拓创新以及深度融合来加速学科成功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的一级学科平台,寻找图情档学科发展的突破点。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根据2018年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即“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部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部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部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作者:张丽虹徐宁杨建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24期[摘要] 学科体系建设既是地方高校建设的基础工作,又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总结“双一流”背景下宁夏四所高校在内部学科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举措和成效、剖析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宁夏高校内部学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宁夏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一流”;地方高校;学科体系[基金项目] 2020年度宁夏医科大学党委统战部调研课题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宁夏高校内部学科体系建设研究”;2019年度宁夏医科大学教学专项改革项目“基于BOPPPS模型的《卫生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简介] 张丽虹(1987—),女,宁夏银川人,硕士,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徐宁(1993—),男,宁夏银川人,硕士,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杨建军(1969—),男,宁夏银川人,博士,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8-10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1.“双一流”建设对地方高校建设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是在“211工程”“985工程”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既继承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又对不足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试图通过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避免重复交叉等举措,为地方高校尤其是不具备“211工程”“985工程”身份的地方高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1]。

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国家高度重视地方高校建设的重要表现。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及核心竞争力。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其中科研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存在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现状是高校科研资源不足。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的科研资金和科研设施等资源配备存在着不足的情况。

由于科研资金的不足,高校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限制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质量。

科研设施的不足也导致了高校在科研实验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科研团队建设不够完善等。

由于缺乏科研管理的规范和制度保障,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难以得到有效推动,导致了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不够突出。

高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研人才结构不合理、科研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等。

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支持,高校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高校科研实力的持续增强。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存在瓶颈。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存在着一些瓶颈,如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缓慢、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等。

由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存在瓶颈,高校的科研成果难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影响了高校在科研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大对高校科研资源的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高校科研条件和设施的完善程度,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要加强对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科研管理的规范和制度保障,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高校的科研效益和社会效益。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国大学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为了满足高校科研需要,提升科研水平,推动高校科研设施的共享和开放,我国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这为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

1.1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现状及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传统的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科研单位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面临着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部分高校在技术装备上投入不足,缺乏完备的大型仪器设备,严重制约了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学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2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建设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的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具体包括收集、购置、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设施共享的服务机制,搭建信息管理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应用。

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建设资金来源问题、设备管理、共享制度的落实、共享平台的服务体系构建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模式可采取由高校自行组织管理,设立相关管理机构或者部门,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选购、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也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由第三方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开放和推广。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实施需要流程独立、制度规范、管理透明。

需要建立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创建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是指建设在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中的一种为众多科研人员提供相关设备与技术支持的共享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有效弥补各个学科之间技术仪器设备的短板,提高科研实验的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本文将就“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1.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资金、政策、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包括建设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平台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借助于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的实验室基础,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

平台的建设应当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以满足科研实验的需求。

平台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更新换代、管理运营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

3.设备购置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购置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购置需要具备先进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多样化的科研需求。

购置的设备需要具备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以适应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4.管理与运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与运营是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调度、科研服务、费用收费等方面的工作。

平台的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平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科研服务的高效进行。

1.平台管理机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机构应当是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包括平台主管、设备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等,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科研服务的组织与调度等工作。

管理团队应当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与服务意识,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

科技论坛论点ARGUMENT109“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 文/ 杨莉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决策。

对此,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场所,高校应积极落实科技发展战略,加强高层次科研平台的建设,为“双一流”战略的全面实施储备更多的科研人才,进一步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

“双一流”战略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

在此背景下,高校建设大科研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不仅是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还是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大科研平台作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了高校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当前,如何完善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大科研平台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大科研平台概述(一)高校大科研平台的概念高校大科研平台是指高校在特定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建设的集成化、高度开放、高效率的科研基础设施和研究资源平台。

高校大科研平台通常集合了一系列的科研设备、仪器、实验室,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专家学者,拥有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及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大科研平台的支持下,高校能够更好地支持和推进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及影响力。

由于作用和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建设高水平的大科研平台当前仍是高校提升科研实力和提高学术声誉的必要手段。

[1](二)“双一流”背景下建设高校大科研平台的意义1.打造高科研能力的人才队伍大科研平台是高校实现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关键。

在大科研平台的支持下,高校可以整合各种学术资源,有效提高自身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打造高效的科研队伍。

同时,高校大科研平台还具有吸引优秀人才的作用。

依托科研团队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科研团队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科研团队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作者:乔明锋戢得蓉袁灿范文教肖猛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07期摘要:在國家双一流、新工科高等教育改革框架下,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利用学校创建的科研创新团队在人才、项目、平台方面的优势,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设置科研项目子课题,培育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科竞赛等,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地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达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地结合,促进协同发展。

关键词:科研团队;科研反哺教学;四川旅游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81-04Abstrac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double first-class and new engineering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scientific research feedback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Taking Sichuan Tourism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advantage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am created by the school in talents, projects and platform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of students. By setting up sub-top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jects,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industry competitions, etc.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was time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al courses and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cientific research nurtures teaching;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mode双一流、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专业建设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1-2]。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高校科研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旨在通过优质教学和科研,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高校科研作为其重要的支撑力量,也面临着一些现状与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一、现状1.科研投入逐渐增加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实施,高校对科研的投入逐渐增加。

不少“双一流”大学通过设立专项科研项目、引进优秀科研团队、购置先进科研设备等方式,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条件和环境,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双一流”大学建设加大了对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海外优秀科研人才、加强对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和激励等措施,逐步增强了高校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科研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层次逐渐得到优化,为高水平科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双一流”大学积极鼓励教师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和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些“双一流”大学在领域内的科研水平和声誉逐渐提升,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问题1.科研投入效益不高尽管“双一流”大学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一些高校的科研投入效益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不当,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一些重要科研成果难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2.科研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在一些“双一流”大学中,科研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制约了科研工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科研项目的审批流程繁琐,项目经费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一些科研人员在开展创新性探索时受到了一定的束缚。

科研管理体制亟待改革,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科研环境。

3.科研工作与教学任务脱节一些“双一流”大学存在科研工作与教学任务脱节的问题。

“双一流”背景下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摘要: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基于科教融合构建了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式,通过改革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授课教师队伍、建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学院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科教融合”、构建科研交流平台、开展科教协同创新科研训练以及打造新型特色平台构建科教融合育人体系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基于科教融合培养生命科学学科领域“创新人才”的有利模式,同时探索多种基于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路径,从宏观到微观研究科教融合的理念以及功能,进而提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多种科教融合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学院整体育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前,科教融合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内容”[1]。

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科教融合构建了生命科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式,通过改革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授课教师队伍、建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学院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科教融合”、构建科研交流平台、开展科教协同创新科研训练以及打造新型特色平台构建科教融合育人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基于科教融合培养生命科学学科领域“创新人才”的有利模式,同时探索多种基于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路径,从而提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学院整体育人水平不断提高[2]。

一、基于科教融合理念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对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根据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生命科学学院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及突围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兴起了一股“双一流”的建设热潮,各地高校纷纷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以提升自身的学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股浪潮中,地方高校所面临的学科建设困境也逐渐浮出水面。

面对“双一流”背景下的挑战,地方高校该如何突围呢?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目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诸多困境,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支持不足。

地方高校相对于985、211高校来说,拥有的资金支持远远不足,这导致了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投入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学科实力。

2.人才队伍不足。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面临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缺少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研究骨干,难以形成科研合力。

3.学科交叉融合不足。

地方高校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足,长期以来形成了学科壁垒,难以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

4.科研平台薄弱。

地方高校科研平台整体薄弱,设备设施不足,科研条件差,难以支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

二、突围之路针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寻求突围之路:1.多渠道筹集资金。

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争取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学科建设的投入。

2.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扩大引进高水平人才的规模,加强对本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培养,积极建设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科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5.加强产学研结合。

地方高校可以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充分发挥科研成果转化的潜力,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探索作者:张红伟来源:《高教学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已经成为高校一流学科的关键因素。

文章通过从高校科研平台具有打造高效科研团队的能力、协助科研团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从理论上探索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

通过材料学院实例说明科研平台能更好地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加强彼此间的相互协同,能更好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05-03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first-clas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have become the key factor of the top-class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explores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based on the study that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has the ability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o help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scientific research view, and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nd so on. The example of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ows that the platform can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rengthen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nd better serve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Keywords: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一、概述“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简称。

一流大学建设要以一流学科建设做抓手,一流学科建设要以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以及其产生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

陈彪(2017)通过对学科评估的分析认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平台已经成为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要素,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

张茂林(2011)认为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取得了大量标志性创新成果,甚至能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2]。

鉴于高校科研平台和团队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以便更好地服务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显得异常重要。

研究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不仅对科研管理有实践价值,还对创新科研管理理论有借鉴意义。

二、高校科研平台和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高校科研平台就是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舞台,一般是以科学问题为牵引,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科研基地,依托高校建设的科研平台按级别可分为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校级科研平台,一般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机构为代表。

科研平台是高校学科发展和培育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科研平台为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办学实力提供着重要支撑和保障[3]。

高校科研团队是以社会经济需求为驱动,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为内容,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由一定数目知识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愿意为共同的科研愿景、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组成的群体。

高校科研團队是高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而在科研管理队伍中推行的一种人才管理模式,它在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以及产出有标志性的成果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已成为高校科研创新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三、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一)高校科研平台具有打造高效科研团队的能力拥有先进仪器设备和良好学术环境的科研平台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平台提供的各类项目特别是国家级重大项目经费的支持下,科研团队应运而生。

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不仅使得科研团队在知识结构和科研技能上互补,而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工作者,会带来国外科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对团队科研的整体水平提升会起到带动作用。

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最佳的空间。

高校科研平台不仅是科研工作者工作的舞台,也能提高团队成员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整个科研平台的整体实力。

利用高校科研平台的优势条件,可以全方位的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关工作技能培训,使团队成员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并且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创新意识,这些技能为科研团队人员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研平台为科研团队人员建立学术信息交流渠道,能主动营造开放的科研氛围,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派出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等。

与国内外专家或科研平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合作,能使团队成员了解相关领域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给团队成员提供了近距离了解科学前沿发展的最佳途径,使团队成员的科研思维和方法得到启迪和培养。

科研平台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术观点无阻碍的进行交流,可以减少学术偏见,消除团队成员之间的成见,增加信任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使团队成员在科研方向、思路、手段等方面达成共识,培养共同科研兴趣,形成团队的共同目标,并能集体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整个科研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外依托平台积极联合国际科研优势资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以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可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科技创新,增加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高校科研平台能激励人才。

奖励机制的激励作用是鼓励团队成员共同合作,而不是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良竞争。

科研平台充分健全根据人才的创新能力、成果质量、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按知识分配”取代“按劳分配”的科技獎励制度,以系统的观点评价个人和团队,综合考虑个人贡献以及为团队做出的无私贡献,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优劳优得,让优秀的团队成员得到合理的报酬,以便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层次上的责任心,增加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平台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为高绩效科研团队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科研平台能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为培养一批在学科方向上具有引领地位且有国际视野的科研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校科研平台帮助科研团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科研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促使科研工作者逐渐认识到科学研究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科研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彼此也在相互渗透和综合,科学研究从“小科学”时代进入到“大科学”时代,新的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进展将很难通过单兵作战来实现,合作研究和团队攻关已是现代科研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个体知识创造越来越被团队式的合作所取代,特别在攻关科研平台的重大项目时,团队成员会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

和谐的科研氛围、先进的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等软硬件科研环境和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唯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产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成果。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的科研团队对科研目标有长远的规划,他们是以满足国家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科建设需要为目的,团队成员有共同的担当和责任,为团队的整体目标而做科研,在科研道路上少了自私自利的思想。

科研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科研观念和奉献精神。

(三)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科研平台给科研团队成员提供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创造了和谐的科研氛围,进而能吸引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共同承担大项目的研制开发,取得关键性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社会进步,科学发展。

高校科研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又要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根据科研任务和目标,在适当的时机补充优秀科研人员进入,在团队目标完成以后,要欣然接受完成历史使命的事实,还要保存原团队的精髓。

科研团队主动及时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国家、地方经济的最新战略需求,以便依托科研平台,汇聚力量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

大项目能带动高校基础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还能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项目的能力。

高校科研团队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为目的,寻求新的科研目标,在国家和学校的各种支持下,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四、材料学院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利用学校和国家的各种支持,自主研发和购置的一系列先进设备,逐步建立起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平台。

面向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方面的重大需求,围绕轻合金材料发展和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科研平台积极整合校内优势人力和设备资源,引进轻合金领域国外知名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

在各类项目的持续支持下,科研团队应运而生。

科研平台在打造科研团队时,注意团队成员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情况、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

同时也注意团队的国际化特征,构建和谐进取的团队文化。

明确和强化行为标准,建立和谐的内部运行秩序。

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人格、意愿,提高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

既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我独创能力,又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