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解答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歧义和病句强化训练题(含答案)

歧义和病句强化训练题(含答案)第一篇:歧义和病句强化训练题(含答案)试题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我看见他笑了B: 研究钱钟书的著作C: 看病的医生是他们班长的父亲D: 离别了多年的同学试题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B: 他那件新的确凉衬衫丢失了 C: 这本书他没有一次看完D: 撞伤了他的解放牌汽车试题3: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他好不容易做完了全部试题B: 热爱祖国的战士 C: 我和他的朋友D: 纵队司令派支队长和他的儿子领兵出发试题4: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你为什么批评他?B: 今天天气好不凉爽 C: 他差点儿叫车撞倒D: 他的小说读不完试题5: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B: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C: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D: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试题6: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A: 他盼望那封信早点送到收信人手中B: 关于那部电视剧的评论已经很多C: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D: 我国矿泉水的主要消费者是前来旅游的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外国人试题7: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A: 我们到该厂参观的时候,工人们正在做工间操B: 他的书包装满了东西,有文艺书、有历史书、有哲学书、有画报、有照片 C: 他的书包装满了书,有文艺书、有历史书、有哲学书D: 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搞好工作试题8: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A: 经过这次高原强化训练,队员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B: 通过一系列热身赛,我们锻炼了队伍C: 这次高原强化训练,全体队员的身体素质都有提高D: 世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试题9: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几个工厂的工人。
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他要粉蒸肉。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 l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n时,表示“看守”;读k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一、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
例2:这个人好说话二、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例1: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三、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四、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五、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歧义的病句及答案

歧义的病句及答案【篇一:歧义和病句强化训练题(含答案)】ass=txt>试题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我看见他笑了b: 研究钱钟书的著作c: 看病的医生是他们班长的父亲d: 离别了多年的同学试题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b: 他那件新的确凉衬衫丢失了c: 这本书他没有一次看完d: 撞伤了他的解放牌汽车试题3: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他好不容易做完了全部试题b: 热爱祖国的战士c: 我和他的朋友d: 纵队司令派支队长和他的儿子领兵出发试题4)。
a: 你为什么批评他?b: 今天天气好不凉爽c: 他差点儿叫车撞倒d: 他的小说读不完试题5: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有歧义的一个句子:()。
a: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b: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c: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d: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试题6: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a: 他盼望那封信早点送到收信人手中b: 关于那部电视剧的评论已经很多c: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qzzn公考指南之行测篇 by 田老鼠d: 我国矿泉水的主要消费者是前来旅游的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外国人试题7: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a: 我们到该厂参观的时候,工人们正在做工间操b: 他的书包装满了东西,有文艺书、有历史书、有哲学书、有画报、有照片c: 他的书包装满了书,有文艺书、有历史书、有哲学书d: 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搞好工作试题8: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
a: 经过这次高原强化训练,队员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b: 通过一系列热身赛,我们锻炼了队伍c: 这次高原强化训练,全体队员的身体素质都有提高d: 世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试题9: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语病的句子来:(a: 听了英模报告团的报告,使我们受到很大的教育b: 昨天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c:d:试题10)。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1)到2011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月5日前去报到。
以致造成疑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高考真题练习及辨析1996年全国卷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C 项有歧义,作者想表达的应是,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感到气愤,现在由于少了一个“的”,将应是偏正式的短语,变成了一个动宾式的短语,于是,意思变成了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造成了歧义.2004全国一卷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常见问题解答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很多人还不理解。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实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个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病句是指句子结构、用词或语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句子。
有歧义的病句则是指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理解的句子。
在写作中,避免有歧义的病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容易导致读者产生混淆和误解。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并提供相应的修改答案来纠正这些问题。
1. 病句:他喜欢在晚上看电视。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说他在晚上的时候喜欢看电视,也可能是说他喜欢看晚上播出的电视节目。
修改答案:他喜欢在晚上看晚间电视节目。
2. 病句:我只吃了两个苹果。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具体是指我只吃了两个苹果,还是说只有两个苹果是我吃的。
修改答案:我吃了仅仅两个苹果。
3. 病句:她说我是两面人。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一个两面人,也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两个人。
修改答案:她说我是虚伪的人。
4. 病句:他们去了公园玩足球。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指他们去公园并在那里玩足球,也可能是指他们去了公园,但并不是去玩足球。
修改答案:他们去公园,为了玩足球。
5. 病句:我只有十五岁。
这个句子也有歧义,是指我只有十五岁,还是说只有十五岁的人可以做某事。
修改答案:我仅有十五岁。
6. 病句:我的狗喜欢吃骨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多。
这个句子在比较上存在歧义,是说我的狗喜欢吃比其他东西多的骨头,还是说我的狗比其他东西都多喜欢吃骨头。
修改答案:我的狗比喜欢吃骨头多于喜欢吃其他东西。
7. 病句:他认罚退出这次比赛。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是说他承认自己输了并退出比赛,还是说他认为退出比赛是一种惩罚。
修改答案:他在输了比赛后退出了。
总结: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及相应的修改答案。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澄清句子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适当修改语序以及准确选择词语都是排除歧义的有效方法。
通过练习,并借鉴一些好的写作范例,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写出更准确、流畅的文章。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之语句歧义

修改病句专项训练之语句歧义一、概述歧义指句子意思失去了确定性,变得模棱两可。
多音字、多义词、指代不明、主语不明等均容易造成句子语意歧义。
【例1】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
(06年重庆卷第4题C项)简析:句中的“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表意不明,既可以理解为“加快”,也可理解为“减慢”,根据后文应在“化学反应速度”前补上“加快”。
二、语句歧义的常见类型①由结构划分不同引起的歧义【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05年天津卷4C)简析:“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来的人”呢,还是“晚上/来的人”?②由层次划分不同引起的歧义【例1】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05年全国卷Ⅱ4C)简析:“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不清楚。
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③由词类不同造成歧义【例1】自行车没有锁。
简析:“没有”既可以是动词,表示对“领有、具有”的否定(自行车还没有配锁),也可以是副词,表示对“已然”的否定(自行车还没有上锁)。
④由语义不明引起的【例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05年全国卷Ⅰ4C)简析:“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根据前文应该为“……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例2】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05年全国卷Ⅱ4D)简析:“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
可改为“患病住院的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有到场领奖”。
三、巩固练习。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考题解析:答案A。
上述备选项句子中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语病。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https://img.taocdn.com/s3/m/4df20fd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e.png)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病句练习题 歧义含答案

病句练习题(歧义)一,改错: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句中一个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6、他谁都瞧不起。
(可以是“他”瞧不起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都瞧不起“他”。
7、这苹果不大好吃。
(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8、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9、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改:人民的军队要爱护;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改:可加“一支”)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改:加“医生”;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加“病人”)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改:校门的两边各站着一位同学;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改:校门的一边站着一位同学。
)14、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充分的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对敌人的袭击,游击队已作好充分的准备“)15、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病句之表意不明(歧义)

全国卷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
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 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全国卷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 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 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 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 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限定模糊引起歧义
(12)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由于“前”字在此处限定模糊,以致造成疑 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 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承接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
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高考真题练习及辨析
全国卷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 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
攻是早有准备的。
结构切分不确引起歧义
(8)咬死了猎人的狗。
指代不清引起歧义
(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
笑了笑。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 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 解决。
江西卷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
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山东卷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 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 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安徽卷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 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
病句是指在语法或语义上出现错误的句子,有时候可以产生歧义,使读者产生困惑。
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使用病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句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逻辑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进行纠正。
1. 例子:她穿着一条蓝色的裙子,在公园里和朋友见面。
答案:她穿着一条蓝色的裙子在公园里和朋友见面。
2. 例子:今天早上起床后,头疼依然。
答案:今天早上起床后,头依然疼。
3. 例子:我去了超市和杂货店并买了一些食物。
答案:我去了超市和杂货店买了一些食物。
4. 例子:他照片上看起来很年轻。
答案:从照片上看,他看起来很年轻。
5. 例子:我昨天买了一条裤子只花了50元。
答案:昨天我只花了50元买了一条裤子。
6. 例子:在电视上播放的那部电影真有趣。
答案:那部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真有趣。
7. 例子:听了整个故事,她非常感动。
答案:她听了整个故事后,非常感动。
8. 例子:我喜欢在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饭。
答案: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在晚上去吃饭。
这些例子展示了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并给出了相应的答案进行改正。
纠正病句有助于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产生歧义。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语法和语义的正确性,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通过避免使用病句,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思,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观点。
病句复习-歧义句

D、没有财政拨款,这工程怎样继续进行?
3、表达不够明确的一句是( A )
A、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 也不认识。 B、耐心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也许可以得到 一些结果。 C、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 行动物那样密切。 D、身穿轻裘大氅的淑女绅士在寒冷的空气里 兴高采烈地走动。
歧义句练习
1、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 是:( D )
A、远离家乡的亲人,能不望月感怀?
B、学校终于接纳了两个同学的建议。
C、张老师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要紧。 D、这件事能够说清楚,又何必写呢?
2、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D )
A、这家伙,追得我满头是汗.
B、他正在看病,没有空,请你稍等片刻。
1、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 2、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 1、几家饭店的服务员。 2、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四、改变句子结构。 ①围剿土匪的部队。 1、土匪的部队被围剿。 2、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 学生。
1、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 个学生。 2、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 博。
A、其他东西尚不清楚。
B、这点你们尽可放心。 C、从未出现被盗现象。
D、这向来是有口碑的。
② “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 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 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 B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③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 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 解决。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 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 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 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 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 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 息里闪过了。
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

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第一篇:言语理解之病句歧义训练题(答案版)病句的类型和解题技巧一、搭配不当1、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前三个月有很大增加。
(比率和增加搭配不当,数量可以增加,但比率只能升降)2、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提高生活不对,应该是提高生活水平)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西湖不是季节,春天是季节)【例1】(江西2013三支一扶)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语病的一句是() A孔乙己刚走进店里,许多店里的人都看着他笑。
B在群众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从此,他又多了一家“穷亲戚”,隔三岔五就上门探望。
D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解析】首先提问是不存在语病的一项,所以有三句都是错的,找各句的主谓宾。
B句“使他”。
C探望的主语没有,是他探望还是“穷亲戚”探望。
D句“首支”与高峰不搭配,是首支队伍。
所以选A。
二、成分多余或残缺1、本厂生产的牛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宾语缺失,解决了……的问题)2、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进行相应地改善所致。
(多余,“……的原因”和“所致”重复)【例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A 中方呼吁乌克兰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途径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B 怎样才能使改变风气的一时成效转为常态化、长效化,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C 凯恩斯说,市场的非理性比理性的寿命还长。
D 红嘴鸥被授予“春城”昆明的“荣誉市民”,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来到昆明越冬,与昆明市民人鸥同乐,其乐融融。
【解析】D.“昆明市民”和“人”重复,“与昆明市民同乐”或者“人鸥同乐三、句式杂糅1、听了张三等三位同志的发言,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高三语文: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 / 高三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w.5y k j.co m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歧义句练习

1、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A、小萌哥哥和姐姐的朋友来单位看他B、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C、张让走了两个多时辰了D、这是一个工人工资表2、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A、热爱人民军队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B、难道我老得连你都认不出了吗C、校长对任课老师说,他应该做的事太多了D、老张告诉何伯,他的孩子考上大学了3、找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句()A、他就是这么跟领导汇报的B、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C、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D、保护环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4、找出表达有歧义的一句()A、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载誉归来的国家乒乓球队队员B、明天和后天上午,全样师生搞大扫除C、卖火柴的小女孩老缩在柴草堆里D、清澈的漓江水5、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A、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B、刚建成的S大学教学楼非常漂亮C、张校长的女儿说他不来了D、扮演的是一个著名演员6.2003年高考第6题: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_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_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_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_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8."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__A.请做好准备.B.请把电视机关上._C.小说不要带来.D.请你告诉小王.9,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远离家乡的亲人,能不望月感怀B,学校终于接纳了两个同学的建议.C,张老师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要紧.D,这件事能够说清楚,又何必写呢10,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我不是,他也不是,难道就你才是B,他正在看病,没有空,请你稍等片刻.C,他背了很重的包袱,你可得帮帮他呦.D,没有财政拨款,这工程怎样继续进行11,表达不够明确的一句是()A,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也不认识.B,耐心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C,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密切.D,身穿轻裘大氅的淑女绅士在寒冷的空气里兴高采烈地走动.1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13,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市教委决定对造成这次考题泄密的校长和保密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和刑事拘留的处理. B,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烛光照着纸人,便在布幕上投下了一个黑影.C,几天以后,在工作地点的休息室里,一见面,他就一连声地说:"了不起!真了不起!"D,那幅画上画着一位健壮,美丽,深思,坚毅的农村中年妇女,充满着无限光明的力量.14.下列句子中每个句子都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一组是()A .a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很多人还不理解。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实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lǎ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个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
(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准确)例如:他爬过山没有?(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3)多义词产生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
(“要”能够是:A.将要;B.需要)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
)(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
(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
(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对大家的批评。
(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②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
(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
(A.主要的领导和记者;B.主要的领导和记者)(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能够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所以易产生歧义。
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
(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红烧牛肉(A.一种厨事活动;B.菜名)(6)“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
(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六、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
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A.***同学;B.王玲的同学)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 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
例如:看到你那年才8岁。
(A.我8岁;B.你8 岁)(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
例如:这个人连老张都不理解。
(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理解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理解这个人。
)(5)数量词和相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
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例题评析:例题:下面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A. 2加4乘6等于多少?B. 丁老师正在照相。
C. 冯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
D. 张云和赵虎在商场买东西。
如前例,A中“2加4乘6”属于多义短语。
B中的“照相”和C中的“看病”都属于动词的施事受事方向不确定类型的。
只有D句没有歧义。
(3)消除歧义的方法①添加词语。
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语句的适当位置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意固定下来。
如例①可在“理解”后面加上“他”,变成“他才来,很多人还不理解他。
”②改换词语。
当数量短语作定语造成歧义时,只要适当改换数量词,即可消除歧义。
如例②将“个”改为“所”即可消除歧义。
③调整词序。
对那些因为递加定语修饰关系不明而造成的歧义,能够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来消除歧义。
如例③可调整为“工厂的几个工人”。
例②可调整为“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座谈”。
④变换句式。
根据语意将原来的一般句式变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使语意唯一。
如例④可变为“学生的天职是把书读好。
”⑤设置语境。
当一个语意环境不“一定”时,应继续设置语境,使其达到“一定”,从而消除句子的歧义。
如例⑤可加上“把粉递给他”,全句的意思即为“他要用粉来蒸肉”。
⑥添加标点。
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在书面上添加适当的标点即可消除歧义。
如例⑥可在“告”或“写”后添上标点,变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或“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读出停顿。
对于那些因逻辑停顿而造成的歧义,如是口语,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读出停顿,如例⑦可读为“我/哥哥姐姐的同学”,或“我哥哥/姐姐的同学”等。
⑧读出重音。
在口语中,为了强调某一意义,能够读出句中的逻辑重音,以消除歧义,准确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义。
如例⑧可根据需要重音“打”或“他”。
二、跟踪训练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⒅他来了没几天,很多人还不认得。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参考答案:⑴“走”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⑵“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⑶“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⑷“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告”。
⑸“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给我”。
⑹“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为“负责修车的人”。
⑺“长”可多作cháng,相对于“短”来说;也可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⑻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⑼可理解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山西、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
⑽可理解为“头长加一半的尾长”也可理解为“头长加尾长的和的一半”。
⑾“三个”可修饰“报社”,即“三个报社”;也可修饰“记者”,即“三个记者”。
⑿“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王大伯”。
⒀“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⒁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⒂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⒃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管教不当的批评”。
⒄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导参加。
⒅“他”不理解其他人,“很多人”还不认得他。
⒆“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⒇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