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海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基本概念-湘教版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

基本概念-湘教版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

湘教版选修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3.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2 教学难点1.理解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2.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三、教学内容3.1 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区域,包括五大洋和海湾、海峡、海角、海岬、海台等地理单元。

根据其面积大小,可将海洋划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五大洋。

3.2 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海底地形:海洋底部形态复杂多样,有海岭、海沟、海台、海山、海谷和海底平原等特殊地形。

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质作用和海洋生物作用等因素。

洋流:洋流是指海洋表层和深层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洋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球自转、风力、重力、潮汐等因素。

洋流可以分为西风漂流、赤道逆流、极地水团、海岸洋流和涡旋等类型,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和环流有关。

3.3 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海洋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动维护、恢复和改善海洋环境的工作。

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内容包括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展海洋资源保护和回复、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参与感。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采用到海洋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5.1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本课教材P1-10页,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课堂讲解(30分钟)教师针对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3 知识检测(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

5.4 实践教学(1小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到海洋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大海》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大海》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大海》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和生物。

•通过图片、文字和音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大海》这节课主要围绕“海洋”这一主题展开,包括以下内容: - 海洋的基本概念 - 海洋生物:鲸、海豚、海星、海龟、海螺等等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常用的基础词汇和句子3. 教学过程3.1 情境营造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主题——“大海”,让孩子们先想一想,大海有哪些生物和特征。

可以通过画海洋、听海洋声音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和神秘。

3.2 正式教学3.2.1 介绍海洋生物首先向幼儿介绍一些海洋生物,如鲸、海豚、海星、海龟、海螺等等。

介绍时可以用图片或文字辅助理解。

为了让孩子们更生动地感受到海洋生物的模样和特征,还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比如海豚跃出水面、海星缓缓爬行等。

通过多种媒介形式,让孩子们具体地了解海洋动物的外表和行动方式。

3.2.2 学习语言表达在介绍完基本的海洋生物后,进入语言表达的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涉及掌握一些基础的词汇和句子,例如“海豚跳起来了”、“海星在缓慢地爬行”等等。

在语言教学中,需要通过多次的展示和操练,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这些表达方式。

4. 教学评估为了检测孩子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以及评估教学的效果,需要进行一些简要的评估。

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语音与表达评估:要求每位孩子展示出自己掌握的海洋生物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估。

- 视频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海洋生物的视频,评估其对于海洋生态的了解与关注。

- 班级游戏:根据海洋生物和语言表达知识设计群体游戏,评估孩子们对于语言表达和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教学反思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不断地反思和优化,以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

我们可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和优化: -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是否能够更好地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 -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是否能够更好地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 教学效果:在教学反馈和评估上,是否能够更精准地评估孩子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化方向?6. 总结本节课《大海》以海洋为主题,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海洋生态和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海洋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幼儿园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幼儿园海洋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认知海洋的基本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2. 学生能够掌握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3. 学生能够描述海洋中的简单自然现象,如潮汐、海浪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达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认识;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海洋生物和自然环境产生兴趣,培养关爱海洋生物和环境的情感;2. 学生在探索海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3.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主题课程,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海洋主题,设计富有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学生特点:幼儿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善于运用多种感官学习,但在注意力、合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基本生物,介绍它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结合教材插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海洋环境保护:讲解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学习简单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等。

3. 海洋自然现象:介绍潮汐、海浪等基本自然现象,让学生了解海洋的神秘与变化。

4. 艺术表达: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创作与海洋生物和环境相关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5. 小组合作活动: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任务,如制作海洋生物模型、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认识海洋生物(鱼类、贝类、海藻)第二周:海洋环境保护第三周:海洋自然现象(潮汐、海浪)第四周:艺术表达(绘画、手工)第五周:小组合作活动(制作模型、环境调查)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幼儿园教学大纲,结合教材中关于海洋生物、环境保护、自然现象等章节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大班海洋科学课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海洋科学课教案设计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自然景象奇妙多彩,海洋中的大自然有着无尽的奥秘,引人入胜。

对幼儿来说,海洋科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探索机会。

本篇文章将围绕“幼儿园大班海洋科学课教案设计”这一主题,为大家详细介绍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让幼儿在探索海洋奥秘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一、教学目标本次海洋科学课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幼儿:1、认识海洋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了解海洋生物的形态、颜色、习性等特点;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在探索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认识海洋:通过图片、卡通动画等形式,介绍海洋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海洋面积、深度、水温等。

同时,着重介绍海洋中的生物世界,如海星、海龟等。

2、认识色彩的美丽:以颜色为切入点,教授幼儿海洋生物的颜色知识。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形态奇特、颜色鲜艳的海洋生物照片,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记忆海洋生物的颜色和形态。

3、了解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授幼儿每种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让他们感受和触摸海洋生物的外貌。

4、学习海洋生物繁殖与生存方式:通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生产和生存方式,加深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实物、图片、卡通动画等直观方式快速学习海洋生物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在授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问题、让幼儿提问等方式,让幼儿自己探索和寻找答案,在探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中,老师应该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话语和语言的交流,让幼儿获得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和卡通动画,让幼儿在视觉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2、实地教学:在课堂外实施海洋生物观察和探究等教学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了解海洋世界。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海底世界》是一部经典的科学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之处。

这部纪录片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科学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和海底生态系统。

下面是针对《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探索海洋世界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习性,培养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帮助学生认识海底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了解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促使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强调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海洋生物的种类和习性2.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3.海洋环保问题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播放《海底世界》片段,让学生观看海底生物的奇妙景象,激发学生对海洋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习内容呈现(30分钟)(1)海洋生物的种类和习性通过观看《海底世界》片段,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例如鱼类、海龟、海豚等,并了解它们的生存习性和生态环境。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2)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如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3.课堂互动(30分钟)(1)讨论海洋环保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目前存在的海洋环保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生态破坏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2)探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途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限制捕捞、减少塑料污染、建立海洋保护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4.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海洋保护事业,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了解海洋生物——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了解海洋生物——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

在教授《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了解海洋生物”这一课时,我力求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环绕我们的神秘世界。

一、情境营造,引导思考
在开头,我会播放一段海洋生物的短片,让孩子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海洋生物的神秘和独特。

我会引导孩子们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自由呼吸水,你会有什么感受?在拓展思考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二、生活实践,增加体验
学生们得跨过桌子,把自己“投入海洋”,齐心协力,划起了一艘“海洋冰山”,其中有着一些属于海洋生物的知识。

通过小游戏,孩子们不仅能身体力行地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及动态,还能锻炼协作、沟通和智力等多种能力。

三、文化延伸,丰富知识
我通过幻灯片等形式,为孩子们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形态等知识,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及典型代表,也打造了一个类海洋生物科技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可以用视频、展板等多种形式呈现他们的海洋生物知识观察成果,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科技应用技能。

四、助力表达,提升语言能力
在活动结束前,我会邀请部分学生前来“表演”他们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它的特点及优点,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和自我表达,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次“了解海洋生物”教案,我在课堂中巧妙地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素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也为他们的成长做出了贡献。

海洋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海洋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海洋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导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和资源。

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科学素养,海洋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设计海洋教育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套综合性的海洋教育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与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海洋基础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海洋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

3. 实验设计与操作:引导学生设计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海洋实验,例如测量海水的盐度、测量潮汐的变化等,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

4. 社区服务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如海滩清理、海底漂浮垃圾的收集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项目制作:组织学生完成海洋相关的项目制作,例如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海洋生态展板的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选择1. 问题导向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协作。

3. 实践探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海洋的奥秘。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 评价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四、教学资源准备1. 电子教具: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如电脑、投影仪等;2.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海洋实验器材,如盐度计、温度计等;3. 实地考察场地:选择附近的海洋环境作为实地考察的场地;4. 社区合作伙伴:与当地的海洋保护组织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五、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社区服务学习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海洋》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海洋》教学设计

《海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对海洋的已有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区别海洋与其他水体的不同。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找到海水发苦发咸的真正原因。

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制作海水淡化装置,将不可直接使用的海水经过装置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

第四分部是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海洋的认识都非常直观和浅显,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和探究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海水为什么是苦的,咸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点的难度和深度。

三、学习目标●明确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

●知道海水发苦发咸的主要原因●会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了解到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宝贵性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海洋这一水体的特点难点:制作海水淡化装置五、教学准备海洋照片或视频,滴管、小铁勺子、酒精灯、火柴、烧杯、海水(盐水)、淡水、石块、保鲜膜、塑料盆等。

六、教学过程(一)海洋的特点1、提供海洋和照片或视频,请学生观看。

2、请学生讨论并汇报海洋不同于湖泊之处。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海洋这一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之前学过的河流/湖泊相比较,找出各自水体的特点。

(二)海水为什么这么咸?1、组织学生猜测海水咸的原因。

2、提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

3、发放材料,动手实验,教师加强指导4、讨论和汇报【意图解析】: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去发现和探寻海水苦咸的原因,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并透过现象找寻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三)制作海水淡化装置1、既然淡水资源非常有限,那该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2、利用这些材料,你能制作一个海水淡化装置吗?小组讨论和交流制作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3、分发材料,制作海水淡水装置4、汇报与交流(1)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分享小组内制作的成功经验【意图解析】:淡水资源非常紧缺,而海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因此海水淡化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让学生围绕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思考、设计、制作、讨论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未来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发展趋势。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到海底世界是一个神秘的、未被完全探测的领域;2. 能够掌握海底世界中常见的海洋动物和植物;3. 能够了解海底环境的特点及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4. 能够进行简单的海底科学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和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2. 了解和掌握海底环境的特点和特殊生物的适应性;3. 认识和认识海底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了解海底世界1.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海底世界的宣传片,让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学习目标:(1)了解海底世界的奥秘;(2)学习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

3. 学习内容:(1)海底世界的特点和未知;(2)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4. 活动设计:(1)学生分组设计互动游戏,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态和种类;(2)学生可自行收集一些有趣的海洋生物图片,分享给同桌。

第二课时了解海底生物1. 课堂导入:教师以幻灯片等形式展示一些奇特、鲜为人知的海底生物,让学生了解海底生态的多样性。

2. 学习目标:(1)了解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学习海洋生物的特殊适应性。

3. 学习内容:(1)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海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特殊适应性。

4. 活动设计:(1)学生自行搜索某一种海底生物信息,展示给全班;(2)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海绵、海星、海蜘蛛等海洋生物的现场。

第三课时海底生态保护1. 课堂导入:教师以PPT、视频等展示当前海洋环境的现状和各类生物面临的挑战。

2. 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影响;(2)了解海洋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3. 学习内容:(1)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及保护的重要性;(2)全球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活动设计:(1)学生分小组展开“海洋环境保护”话题辩论;(2)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整理制作一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第四课时实验探究1.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海底世界的了解。

海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海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洋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海洋意识、海洋素养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海洋综合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为我国海洋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海洋基本知识,了解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熟悉海洋调查、监测、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激发学生对海洋事业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海洋基本知识(1)海洋概述:海洋的形成、分布、类型、特点等。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3)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污染、海洋保护等。

2. 海洋调查与监测(1)海洋调查方法:海洋水文调查、海洋生物调查、海洋化学调查等。

(2)海洋监测技术:卫星遥感、声学监测、水质监测等。

3. 海洋保护与治理(1)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物来源、治理方法、案例分析等。

(2)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修复等。

4. 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1)海洋科技发展趋势: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等。

(2)海洋科技创新实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等。

四、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海洋基本知识、调查方法、监测技术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法:开展海洋调查、监测、保护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观察海洋生物:公开课教案

观察海洋生物:公开课教案

观察海洋生物:公开课教案海洋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美妙的地方,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得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些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掌握科学知识,我们设计了一堂关于观察海洋生物的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2.学习如何观察海洋生物的方法和技巧;3.加深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其的爱与保护。

二、教学内容1.分类探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如鲸鱼、海豚、鲨鱼、海龟、珊瑚、海星、海螺等。

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2.生活习性解析:通过模拟情境和图片,介绍不同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进食习惯和繁殖方式等。

3.观察方法和技巧:介绍观察海洋生物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寻找、如何拍摄和如何记录。

4.环保教育:在介绍不同海洋生物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灌输爱护海洋的意识,介绍现在海洋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把相关资料和文章提前放到学生的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可以组织小组,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和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3.亲自观察在学校附近的海洋公园等地,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亲身感受和观察海洋生物。

4.互动式教学可以利用现今流行的线上教学工具,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活跃,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我们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写日记和拍照等方式进行评价。

更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更为深入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针对海洋生物的,这个课程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海洋生物,更好的爱护海洋。

不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许多教育机构也应该在其中加强对海洋生物的教育和宣传,推动全民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学会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2)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海洋的基本概念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2. 海洋的分布与分类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3.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 海洋资源的开发技术3.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海洋环境的保护1. 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2.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3. 青少年如何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第五章:海洋意识与人类发展1. 海洋意识的重要性2.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3. 我国海洋事业的现状与展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问题;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5. 融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2. 学生作业、小测验的成绩;3. 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表现;4. 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蓝色家园——海洋知识普及读本》;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报告、新闻报道等;3. 互联网资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多媒体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5. 实践活动材料:调查问卷、实验器材等。

《了解海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了解海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了解海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基本观点、特点和重要性,认识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珍爱海洋的重要性。

一、导入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对海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多少?海洋中有多少种生物?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有什么影响?二、进修海洋的基本观点1. 海洋的定义:海洋是地球上覆盖着70%以上的盐水水域,包括大洋和海湾。

2. 海洋的特点:海洋面积辽阔、深度深遥、水量巨大、气候影响显著。

3. 海洋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库,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了解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种类: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等。

2.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水的高盐度、低温度和高压力等特殊环境。

3. 海洋生物的生态链:海洋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维持着海洋生态平衡。

四、探讨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 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食物、能源、矿产等。

2.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举世的气候变化。

3. 海洋污染问题:人类活动导致了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重视海洋珍爱1. 珍爱海洋生物:减少捕捞、减少污染、建立海洋珍爱区等措施可以珍爱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珍爱海洋环境:减少废弃物排放、限制海洋开发等措施可以减少海洋污染,珍爱海洋生态系统。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海洋的基本观点、特点和重要性,认识到了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珍爱海洋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海洋资源,珍爱海洋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蓝色地球。

拓展阅读:1. 《海洋世界》: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知识。

2. 《海洋珍爱手册》:进修如何参与海洋珍爱,珍爱我们共同的海洋故里。

注:本导学案适用于初中生物课程,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了解海洋生物——海底世界教案

了解海洋生物——海底世界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份教案,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探索迷人的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种类和生态系统;2. 认识海底环境的特点、地形、水文气象条件等;3. 培养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3. 描述海底地形、水文气象条件和生境。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进行分类;2. 学生理解海洋生态系统运作原理;3. 学生了解海底生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课程内容:第一课:海洋生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1. 介绍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类等;2. 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特点,如它们的生活环境、特殊器官和行为习惯等。

第二课:海洋生态系统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探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角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 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第三课:海底环境1. 描述海底地形、水文气象条件等;2. 了解海底生境的特点和变化;3. 探索海底生物和海底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海洋生物和海底环境的真实情况;2.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3. 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设计“海洋生物大博物馆”、“海洋生态系统拼图”等小游戏,增加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

总结:海洋生物和海底环境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领域,通过这份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和生态系统,还能够认识海底环境的特点、地形、水文气象条件等,探索迷人的海底世界,培养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学习海底常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习海底常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习海底常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探索如何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应该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且应该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学习海底常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常识,又是科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本人整理出一份学习海底常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了解海底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能够认识和描述海底生物的形态特点。

3、掌握一些常见的海底生物知识,如:螃蟹、章鱼、海星等。

4、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掌握保护海洋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活常见的海洋生物。

2、探究海洋生物形态特点。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海洋?引导学生想象:你曾经去过海边吗?海是一片什么样的大地?它由什么构成的?引入海洋的定义。

2、海洋中有哪些生物?引导学生先谈论一些海洋中的生物:比如海鱼、海马、海龟、海豹、海星、海藻、海葵等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1)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海洋食物链与海洋生态循环。

3、常见的海底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海底生物的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海底生物,调查有关该生物的一些信息,如:名称、特征、生长环境等,并准备图片和模型,向全班展示。

教师可以给予提示:(1) 海洋生物的名称、特征、习性。

(2) 了解一些生态学知识,如食物链、环境污染、保护等。

四、教学方法1、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海洋和海底生物的情况。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知识。

五、教学评价标准1、能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认识和描述海底生物的形态特点。

2、掌握一些常见的海底生物知识,如螃蟹、章鱼、海星等。

3、明白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知道保护海洋的意义。

教学设计3:3.2 海水的性质

教学设计3:3.2 海水的性质

第二节海水性质一、教学目标1.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了解海洋对大气、陆地海岸带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

2.海洋表层海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水盐度的概念、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空间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海水的性质存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理解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坏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坏境。

中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

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关于该艇的失事原因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海中断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

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新课教学]:提问: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储量的比重是多少?学生回答: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师:回答正确,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板书)一、海水的温度1.根据图一,海洋总体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平衡?不同纬度的热量分布情况如何?该热量分布是否与图的温度变化相吻合?由此能得出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世界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2.根据我国夏季和冬季海洋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图),能够得出什么结论?3.对比纬度相当的不同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分别与其附近地区作比较,能得出什么样的分布规律?4.太平洋170°W附近纬度由高到低垂直方向上的水温有什么共同点?5.总结以上规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例图得出影像海水温度的其他因素:为什么南北半球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幅度不同?根据分析得出结论:一、对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水温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高中海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海洋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海洋的分布、组成、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海洋资源分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树立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海洋的组成及分布。

2. 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1. 学生用书、地图、课件等。

2. 海洋资源分布图、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册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洋吗?请简要介绍海洋的特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海洋的分布与组成a. 教师展示世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

b. 介绍海洋的组成,包括海水、海底、海洋生物等。

2. 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a. 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b. 通过地图展示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资源分布特点。

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a. 介绍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能源、交通等。

b. 讨论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海洋资源分布图。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课堂练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的分布、组成及资源,那么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哪些关系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a. 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石油开采、渔业捕捞等。

b. 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海洋环境保护a. 介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

海洋意识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海洋意识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2. 多媒体设备:提供展示海洋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设备。
3. 实验设备:提供进行实际观察和实践的实验设备。
六、预期效果
通过海洋意识教育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 学生对海洋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得到激发。
2. 学生具有较高的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愿意主动参与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提高,能够通过项目活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具体的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八、结语
海洋意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海洋的紧迫性。通过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的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为未来保护海洋的行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学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参与度。
b.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意识的认识和行动计划。
c.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水质检测等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d.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海洋博物馆、海洋保护区等地,亲身感受海洋的魅力和问题。
四、评估方式
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海洋意识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一、背景介绍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库。然而,在现代社会,海洋意识在大众中尚未得到有效的普及和提高。为了增强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本文将提出一套海洋意识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1. 目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紧迫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性质本节是有关海洋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人说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海洋是人类扩大生存空间的理想场所。

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存空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需要认识海洋。

海洋水体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从海洋对陆地的作用这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影响;因此,研究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特征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在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日益重要的“海洋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有关,其中海水温度和盐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不同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解释原因。

4.地理实践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走近海洋,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重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难点: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原因分析。

多媒体自制教具(一)引入课题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

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海洋环境。

中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今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内容。

过渡:介绍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事故,过渡到海水的性质一、海洋基本情况介绍(一)海洋是地球的水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海洋面积辽阔,水深巨大。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海洋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海洋教学设计

14.海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2.知道海水苦、咸是因为流入大海的江、河、地下水溶解的盐类物质。

3. 认识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过程与方法:1.观察地球平面图或地球仪,能初步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海水苦咸的原因。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淡水净化装置。

3. 了解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教学重点】知道海水的组成及成因【教学难点】设计淡化海水的装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模拟海水,蜡烛,勺子,木夹,打火机,石块,保鲜膜【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河和长江最终流到哪里去了呢?生:大海。

2.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水资源——海洋。

3.师:说说你对海洋的了解。

猜一猜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张地图,用格子纸附在上面数一数,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多少?[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或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河流与湖泊的存在,引出课题]二、海水的组成1.师: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资源,为什么我们还总说要节约用水呢?我们直接用海水不可以吗?2.师:海水可以直接饮用吗?海水是什么味道的呀?关于海水你有没有想问的。

3.生:海水为什么又苦又咸呢?海水里面有什么呢?4.学生猜测:海水中含有盐.......5.师: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啦,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蒸干水分。

接下来让我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6.实验一:蒸干海水和淡水,对比剩余物质7.师:留在勺子上的白白的物质是什么?可以尝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海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明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海洋生物资源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水的特点。

难点: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海洋景色,绚丽多彩;海洋生物,千姿百态;海洋资源,蕴藏丰富、品种繁多,用途广泛。

二、讲授新课
1.海水的特点
教师展示世界各地海水的图片,并让学生知道死海的特点。

师:海水中盐类含量与海水总量的百分比称为盐度(salinity)。

海水的盐度平均为3.5%(即100千克海水中约含有3.5千克盐类),但盐度会随地域、季节的变化稍有不同。

师:死海为什么会如此出名?
生:死海是世界著名的内陆咸水湖,含盐量髙达25%。

不会游泳的人在高盐度的死海中也可以很轻松地浮在水面上。

人们据此“克隆”了类似于死海的海水浴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教师简述液体的中压强的存在。

师:液体内部存在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同的。

师:自由潜水的最深世界纪录已超过100米,戴水肺(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潜水的最深世界纪录已超过300米,载人潜艇潜水的最深世界纪录已超过7000米。

2.海洋生物资源
教师展示海洋各种生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关于海洋的知识。

师: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一切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生命演变而成的。

一般认为,生命起源于36亿年前原始地球的海洋中。

师:有同学知道关于海洋的知识吗?
生:海洋的表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平均深度约3700米。

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存在于海洋之中。

生:海洋生物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师:所以如果过分发展海洋捕捞业,就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重视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建立海洋人工牧场。

三、新知拓展
市面上出售的“海水晶”和“海水素”等产品,是工业盐的提炼产品,含有类似于海水的各种盐类。

在自来水中放入一定量的“海水晶”或“海水素”,自来水就变成了人工海水,其组成和海水相同。

这种自制的人工海水,可用于“海底世界”、“水族馆”,或作为酒店、海鲜市场养殖所用,也可用千人工海水浴。

但绝对不能供人食用。

海水增养殖业是海水增殖业和海水养殖业的合称。

海水增殖则是指先用人工的办法孵化、育苗,进行中间培养,当幼苗(如鱼、虾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再把它们放入天然的海域中,让其自然生长,最后进行捕捞的过程。

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增加自然海区的资源量。

海水养殖是指在浅海、滩涂的某一限定水域中用人工孵化、饲养以及人工管理的方法,把鱼、虾、贝、藻类培养成熟以供食用的过程。

四、思考与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海水的特点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现在让我们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思索:1.为什么海水又咸又苦呢?
2.人类想要潜入海水更深处需要借助哪些工具?
3.海洋中除了生活着鱼类之外,还生活着植物和其他类群的动物,请举例说明。

4.发展海水养殖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