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营养,生物拮抗,免疫作用

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胆汁溶菌实验、optochin敏感实验、荚膜肿胀实验、动物毒力实验、菊糖发酵实验阳性甲型链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培养特点:汹涌发酵现象、双层溶血环、Nagler反应

立刻次特不能用磺胺类药物

衣原体感染性:原体繁殖能力:始体(网状体)

螺旋体包括:钩端(唯一人工培养的致病螺旋体)、密、疏

包膜上的两种刺突: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汉坦病毒(HFRS)临床经过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典型病例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三红:颈红面红胸部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骶神经节

VZV潜伏部位: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巴士消毒法:61.1--62.8度,30分。 71.7 度,15--30秒。

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kpa ,121.3度,维持15--20秒。

细菌的遗传物质:①染色体②质粒③转座因子④整合子⑤噬菌体基因组

外毒素又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内毒素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麻风分枝杆菌是至今唯一仍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

MMR:即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维持菌体固有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使其能在相对低渗的环境中生存.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④具有抗原性,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荚膜: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性菌毛:传递细菌的毒力,耐药性等性状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答: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最终将细菌分为两大类: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采用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过程分几期?各期细菌有什么特点?迟缓期:是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最初的一段时间,也是细菌为适应新环境,并为持续不断的增殖作准备所需的时间.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对数期:细菌生长迅速,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敏感研究细菌的性状时应选用该期;稳定期:细菌形态生理改变,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产生;衰退期:细菌形态显着改变,难以辨认.

试述质粒DNA的特征.质粒DNA的特征有:①质粒有自我复制的能力.②质粒DNA编码的基因产物可决定细菌的某些性状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但细菌仍存活.④具有转移性,可通过接合、转导和转化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⑤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

.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几种方式.①转化: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②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去,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③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④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的噬菌体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①普遍性转导发生在裂解期,转导的遗传物质是供体菌染色体DNA的任何部位或质粒,为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转导频率为受体菌的10ˉ?.②局限性转导发生在溶原期,转导的遗传物质是供体菌DNA的特定部位,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转导频率为受体菌的10ˉ?.

试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不同.外毒素来源于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大部分从活菌中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部分外毒素60-80℃、30min即可被破坏,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的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来源于革兰阴性菌,存在于细胞壁组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性强,加热106℃,2-4h才被破坏,毒性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弱,甲醛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产生金黄色色素、血平板上有溶血环、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

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有:

①胞壁成分,如:LTA、FBP、M蛋白;②外毒素:有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③侵袭性酶:有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

致泻大肠杆菌的分类

主要有五种类型,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肠产毒型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肠集聚型大肠杆菌EAEC.

肉毒杆菌与其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否一样,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不一样.肉毒毒素阻碍胆碱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麻痹,患者很少有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麻痹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心肌麻痹而死亡.

简述炭疽杆菌感染人体的途径及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感染途径有皮肤小伤口、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和炭疽毒素,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炭疽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所致疾病有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极少数并发败血症、脑膜炎,临床以皮肤炭疽最多见.

梅毒:1期硬性下疳,多见部位是外生殖器; 2期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周身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其它器官;3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出现慢性肉芽肿病变

简述病毒的基本特点.

个体微小,以nm计量.②结构简单,是只含单一类型核酸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

③严格易感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④抵抗力特殊,大多耐冷不耐热,对抗生素不敏感.⑤能产生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具有遗传变异等.

脊髓灰质炎两种疫苗的比较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接种方法肌肉注射|口服糖丸;2抗体产生血清抗体|血清抗体或分泌抗体;3细胞免疫无|有;4间接免疫无|能通过接种者粪便排毒免疫;5稳定性易保存|不易保存;6副作用无独立回复,无引起VAPP危险性|独立回复,有----;6免疫效果好|更好

人若被疯狗咬伤,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一般性防治为主要措施,即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犬用疫苗.而人被动物咬伤后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①伤口处理.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或清水冲洗伤口,乙醇及碘酒涂擦.②被动免疫高价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浸润注射及肌注.③疫苗接种.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被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可以预防发病.特异性预防对于一些病毒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如兽医、动物管理人员和野外工作者,应用疫苗进行预防.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①热原质: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②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

③色素:细菌的色素有两类:a水溶性色素,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b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使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⑥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毒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复制周期的不同: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彷徨实验意义: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突变在接触噬菌体之前已经发生,噬菌体对突变仅起筛选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影印实验意义: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突变是细菌在接触抗生素之前已经发生,抗生素仅起筛选突变植株的作用。

遗传机制:①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亦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②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

生化机制: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③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④主动外排机制⑤细菌自身代谢状态的改变

抗生素机制:1.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3.影响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4.影响核酸合成。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①凝固酶②葡萄球菌溶素③杀白细胞素④肠毒素⑤表皮剥脱毒素⑥TSST-1

致病性葡萄球菌所致疾病:①侵袭性疾病:a.皮肤化脓性感染b.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c.全身感染②毒素性疾病:a.食物中毒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c.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感染特点:1浓汁金黄而粘稠2.化脓性病灶多局限3.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

A群链球菌化脓感染特点:1浓汁稀薄而带血性2.有明显扩散倾向3.与正常组织间界限不清

肥达试验的原理及判断

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氏菌O抗原及H 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沙门氏菌H抗原与待检血清作凝集试验,测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判断:①O抗体(IgM), H抗体(IgG)②O 、H抗体均升高,患伤寒的可能性大③O 、H抗体不升高,患伤寒的可能性小④只有H升高,则可能是预防接种过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⑤只有O升高而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的交叉反应

霍乱弧菌

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2.传播途径:经口传播

3. 临床表现:剧烈吐泻、米泔水样,每日数十次,持续2-3天,失水12000ml,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肾衰、循环衰竭、休克、死亡,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大大降低死亡率。

4. 防治原则:①加强国境检疫,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及时检出病人,隔离封锁疫区;②疫苗接种;③对症治疗,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大量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及时抗菌治疗。

5. 致病物质:①霍乱肠毒素:最强烈的致泻毒素;②鞭毛:鞭毛运动有利于细菌穿过黏膜表面黏液;③菌毛:使细菌定植于小肠。

6.抗原分型:根据0抗原的不同,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可引起霍乱,其余不致病或仅引起胃肠炎等, O1群包括两个血清型:古典生物型和埃托生物型。

副溶血性弧菌:神奈川现象(往往是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感染条件:①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及异物;②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③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破伤风梭菌致病物质:①破伤风溶血毒素;②破伤风痉挛毒素

破伤风的致病机制:多肽链 < 轻链(毒性中心)选择性封闭,抑制性突触重链(结合中心)与神经细胞膜受体结合

试述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及实际应用。

结果分析:①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5毫米。表明机体已感染结合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合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②强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15毫米。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应进一步查病灶。③阴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小于5毫米。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合分枝杆菌。

实际应用:①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②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合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③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④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立克次体共同特点:①多数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②以节肢动物为媒介或储存宿主③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④G-有细胞壁,多形性,⑤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二分裂繁殖⑥对抗生素敏感。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自然界广泛存在,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独立的微生物),生长需要胆固醇,等渗培养。

L型:细菌受理化因素诱导形成,在遗传上与细菌有关(可回复),生长不需胆固醇,

高渗培养。

病毒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①核心:成分为核酸,病毒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性状。②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具有抗原性;可保护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病毒的复制周期:是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增殖,最后产生并释放子代病毒的过程。包括:①吸附②传入③脱壳④生物合成及组装⑤成熟⑥释放

抗病毒(干扰素)特点:1.光谱抗病毒2.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病毒3.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诱生剂:病毒,细菌内毒素,原虫,PolyLCx。

甲流病毒分型及分亚型的依据:根据NP和MP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乙、丙三型。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主要的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积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而容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肠道病毒共同特征:①RNA病毒,20-30nm,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单正链RNA,是感染性核酸②多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产生CPE③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乙醚,耐酸,pH3-5稳定,56℃30min灭活,对uv、干燥敏感,在污水、粪便中存活数月④粪—口途径传播,对人类致病以隐性感染多见,肠道内增殖,却引起多种肠外疾病。

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6和新肠道病毒71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新肠道病毒70型

急性结膜炎:柯萨奇病毒A24

秋季腹泻: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因多发生于深秋初冬季节,故称为秋季腹泻。(A组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成人)

脊髓灰质炎疫苗两个月龄开始连服三次,OPV每次间隔一个月,四岁加强一次,可保持持久免疫力。

乙肝大三阳:急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

乙肝小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乙肝五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学检查的俗称,主要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临床上主要用于乙肝的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等

EBV的靶细胞及所致疾病

靶细胞:容纳性B细胞、上皮细胞

所致疾病: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②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③鼻咽癌④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