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体特征

合集下载

震后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制分析

震后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制分析
3 2
圈 4 危 岩体 W3
作用 造成 危岩 体 的失稳 。
危 岩体 W3 ( 见图 4 ) 所 处斜 坡 坡顶 呈 陡 崖地 貌 ,
相 对 高差 4 0— 8 0 m, 出露 中生 界 三叠 系 上 统 西康 群 侏 倭组 板岩 、 变 质石英 砂 岩 , 表层 破 碎 。 陡崖 以下 为 崩 塌 堆积体 区 , 坡度约 3 0 。一4 0 。 , 坡表顺直 , 相对 高 差崩坡积层覆盖 , 推测崩坡 积层厚度 1 5~3 0 m 不 等 。植 被 以稀 疏 杂 草 为 主 , 分 布 大 量 落 石 。危 岩 体
3 . 2 暴 雨 对 危 岩 体 演 化 的 影 响
由于震裂 危岩 体 的产生 是 以原 有 裂 缝 的扩 展 错 动 为基 础 , 在 以后 的 演 化 过 程 中 , 其稳定性如何 , 是 十分 重要 的 问题 。暴 雨 后 , 危 岩 体 裂缝 会 短 时 间 内 聚积 大 量裂缝 水 , 若不 能及 时排 出 , 则 会 因静水 压 力
立面突出, 团块 状 , 宽约 2 m, 长约 7 m, 平 均 厚 度 约
震 裂危岩 体 , 在遭 受 暴 雨 后 , 在裂缝处充水 , 充 水对 裂 隙等 结 构 面 产 生 软 化作 用 , 特 别 是 泥 质 等 软 弱结 构 面 ,含 水 量 达 到饱 合 后 软 化 作 用 明显 , 抗 剪
若 裂缝 足够 深 并 满 足 下 式 条 件 , 则 裂 缝 开 始 扩
展: KH> K I c ( 4)
综上 , 有 充满 水裂 缝可 自动 扩展 的极 限深 度 :
, 、
的抬 升 , 促使结构面拉开, 是坡体结构疏松 , 横 波 是

丹巴县城沙子坝危岩崩塌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

丹巴县城沙子坝危岩崩塌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

丹巴县城沙子坝危岩崩塌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摘要]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形成大量地形地貌复杂、岩土结构破碎的高陡斜坡,斜坡上常分布有危岩崩塌地质灾害。

丹巴县城区沙子坝危岩变形破坏特征明显,对丹巴县城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运用了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查明了沙子坝危岩的分布范围、规模、破坏模式、破坏后的运动特征,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危岩崩塌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参考。

1 危岩崩塌基本特征沙子坝危岩崩塌位于丹巴县城南侧斜坡地段,斜坡坡向345°,坡度50-80°,主要表现为陡崖、陡坡,危岩区高50-100m,宽约700m。

危岩区出露基岩为志留系茂县群第四组黑云母斜长变粒岩,产状340°-20°∠5-10°,岩体构造裂隙、卸荷裂隙发育,切割危岩块体块径一般1-2m,在降雨等作用下,经常发生小型零星崩塌及落石,崩塌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斜坡及坡脚地带,斜坡坡度30-40°。

为了更好的分析和评价斜坡区以及各地质灾害点的情况,根据斜坡地质环境特点,将该斜坡自西向东划分为Ⅰ、Ⅱ、Ⅲ、Ⅳ 4个区(见照片1)。

根据分布范围、高度、微地貌等不同,将Ⅰ号危岩区分为4处危岩带,Ⅱ号危岩区可划为8处危岩带,Ⅲ号危岩区可划为2处危岩带,Ⅳ号危岩区可划为2处危岩带。

另外,危岩带中还发育大量危岩体,危岩体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式、其次为坠落式和滑移式。

照片1 沙子坝危岩全景图2 危岩崩塌区斜坡结构特征及斜坡岩体结构特征区内危岩体由志留系茂县群第四岩组灰黑色黑云母斜长变粒岩组成,质地较纯性脆,较坚硬,岩相稳定。

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发育四组裂隙,岩体被切割成块体,裂隙发育间距在2~3条/m,延伸长5~8m,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斜坡岩体主要发育四组裂隙,分别为①255°∠72°、②32°∠85°、③15°∠86°、④240°∠85°。

危岩体治理报告

危岩体治理报告

xx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2007年1月xx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单位: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设计证书:项目负责:设计人员: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提交时间:2007年1月第一章前言1.1任务由来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开展对xx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1.2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2.1主要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代初步设计)。

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2.2主要任务1、论证xx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2、根据《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出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3编制依据及标准(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2001)。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9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2002)。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2001)。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危岩体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或岩体,在地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

下面列举常见的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
1. 地质构造影响: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活动性对危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地震和构造活动经常会导致岩体断裂、滑动和倾覆,从而形成危岩体。

一般来说,地震带、断裂带和褶皱带等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容易发育危岩体。

2. 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地貌特征也影响危岩体的发育。

在高山地区、峡谷、崖壁等陡峭地势的地方,由于物理风化和侵蚀作用,岩石会形成裂隙、滑坡和崩塌等,从而形成危岩体。

3. 气候影响:气候条件对危岩体的发育也至关重要。

在湿润地区,水分渗透岩层内部会导致岩体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其变得不稳定。

而在干旱地区,长期的干燥和热胀冷缩作用也能破坏岩石结构,形成危岩体。

4. 岩性影响:不同的岩性对危岩体的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具有裂缝和节理的岩石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贫砂质的岩石容易受侵蚀作用,增加形成危岩体的可能性。

危岩体发育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危岩崩塌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措施

危岩崩塌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措施

危岩崩塌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措施摘要: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是指出现在岩石裸露的陡峻边坡上一些较大的土体或岩块骤然与其母体发生脱离,进而发生倾倒、崩落以及相应的滚动地质现象。

通过对危岩体发育特征的研究,并构建相应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危岩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有关治理,对后续相关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危岩发育特征进行综述,构建合理的崩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以地质灾害为研究方向,分析了危岩体发育特征,提出相应的有效防控崩塌地质灾害的措施。

关键词:危岩崩塌;发育特征;成因机制;监测1危岩发育特征危岩具有稳定性差、多组结构面切割分离等特点,为可能出现倾倒、滑移或坠落等形式崩塌的岩体。

根据相应危岩体所在位置的相对高度,可以大致划分为低位危岩(其高度h<15 m)、中位危岩(相应高度15 m<h<50 m)、高位危岩(其高度h>50 m),h表示从危岩体顶部距其陡崖坡脚处的垂直高度落差[2]。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危岩体的发育程度受危岩体的主控结构面、地势地貌、地形坡度以及受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

当危岩处在地形坡度小于35°时,危岩体上部充满填土,整体结构面直立,并没有发育的新裂隙,人类的特定工程活动(如钻孔爆破、开挖扰动等)对危岩稳定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若存在以上现象,则认为该类危岩处于弱发育,危岩的现状稳定性良好。

如若危岩所处地形坡度介于35°~55°之间时,其主控结构面呈现直立特征,相应的结构裂隙面贯通性也较好,此外裂隙中含有某些杂土并在此基础上会形成细小的新裂隙,使危岩体整个裂隙面呈现上宽下窄状,人类的一些工程活动对危岩稳定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当出现上述迹象,由此可以判断出此危岩体处于中等发育,其相应的现状稳定性较差。

随着危岩所在地的地形坡度大于55°后,就会出现危岩体主控裂隙结构面连续贯通,伴随发生裂隙有掉块以及碎石土流出现象,呈现出整个危岩底部向外倾,大量岩土被压碎或者压裂后掉块,当有钻孔爆破开挖扰动等一系列人类工程活动出现就会大大影响其稳定性,一旦出现以上迹象,则判断出此类危岩处于强发育阶段,认定该危岩的现状稳定性差。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摘要:崩塌是斜坡灾害的一种形式,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在地震、降雨的影响下产生变形破坏,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千家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千家岩崩塌的变形机制及变形趋势,通过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为崩塌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崩塌;基本特征;变形机制;稳定性分析一、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基本特征千家岩崩塌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龙池镇栗坪社区,崩塌体发育于龙溪河左岸斜坡上,位于不稳定斜坡下部基岩出露处。

根据本次地面调查,崩塌体后缘有裂缝,根据崩塌体的相对位置、结构组成及崩落方向,将整个区域分为崩塌区以及堆积区。

图1 崩塌BT1全貌照片(1)崩塌区崩塌堆积区地形坡度约38-54°,危岩体岩层产状136°∠68°,与坡面倾向相反,为一反向坡,岩性主要为石炭系(C)灰岩,泥质灰岩,风化、卸荷裂隙发育。

崩塌区长约40m,宽约50m,厚约2-3m,体积6000m3,为一小型岩质崩塌,主崩方向为332°。

(2)堆积区崩塌堆积体长约26m,宽约40m,厚约2-5m,体积3800m3。

崩塌堆积物沿斜坡分布,北东部基岩崩落的大块石分散于斜坡中下部,部分块石滚落至下部机耕道外部,堆积区坡度在20°-35°之间。

崩塌堆积体顺坡堆积形成倒石锥,堆积体结构松散。

由于堆积体位斜坡平台后缘,未见滚落和滑动现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二、崩塌(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经野外实地调查,该崩塌最早出现于5.12地震。

2010年8月,该崩塌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局部垮塌,崩塌方量约260m3,2013年7月9日,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垮塌,方量约320m3。

本次崩塌发生于2017年8月28日强降雨条件下,崩塌体顶部基岩崩落,沿斜坡堆积在斜坡中下部。

岩层产状与坡面倾向相反,崩塌堆积体目前处于整体基本稳定状态。

崩塌后缘右侧为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裂缝一般宽约2-5cm。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概况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概况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概况摘录自《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稳定分析》(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李萍硕士论文)第四章链子崖危岩体的发育特征4.1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发育概况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发育。

经历年调查,在1380km长的干流库岸和31条主要支流约1651km长的库岸,发现残体大于10×104m3的崩塌滑坡及危岩变形体共428个,总体积达276576.19×104m3;支流126个,体积145024×104m3。

今后,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三峡工程的蓄水和移民迁建地质工作的深入,崩塌滑坡的数量和体积还将增加。

长江三峡崩塌坡发育,崩、滑、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崩塌、滑坡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谷地貌和岸坡结构类型的控制。

地质构造对崩塌,滑坡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多个构造体系交接复合部位、褶皱和断裂发育部位、紧密褶皱轴部及其转折部位、背斜倾伏端和向斜杨起端崩塌、滑坡较多。

崩塌、滑坡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河谷段的顺向岸坡段,滑坡密集,如奉节的李家坝至故陵、云阳的大河沟至兴隆滩等段。

当河流横穿背斜峡谷时,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背斜两翼,即峡谷的进、出口段,如兵书宝剑峡出口的新滩至庙河、巫峡出口的官渡口至作揖沱等段。

位于秭归县新滩滑坡对岸的链子崖危岩体(体积约314×104m3),近年变形活动持续不断。

逐年有加剧发展势头,存在发生大规模崩塌滑波的危险征兆。

若任其发展,一旦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灾害事件,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将有可能严重碍航,甚至断航,危及附近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三峡工程建设和沿江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预报防灾重点首推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

4.2链子崖危岩体链子崖危体位于长江西陵峡的兵书定剑峡出口处南岸,与北岸新滩滑坡隔江对峙,紧扼川江航道咽喉;下距正在兴建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6.5km,上距秭归县城15.5km,地处西陵峡新滩崩塌、滑坡频发区。

浅析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发育特征

浅析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发育特征

《浅析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发育特征》摘要:本文笔者基于四川雅江县县城后山斜坡危岩体发育特征进行浅析,对治理危岩提供依据,危岩发育结构面大多较为平直,倾角或陡立或平缓,由于节理构造面切割作用,危岩形态多呈近长方体状或呈楔体状,危岩块体大小不均,块径一般高0.5~1.2m,宽0.8~1.5m,厚0.3~1.0m,岩体结构面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朱剑谢鹏程摘要:川西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质作用下斜坡裸露岩体变形明显易形成危岩块体。

本文笔者基于四川雅江县县城后山斜坡危岩体发育特征进行浅析,对治理危岩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岩;变形破坏模式;形成因素1、危岩体概况雅江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距省会成都475km,国道318线贯穿全境。

雅江县县城后山危岩所在斜坡该斜坡为一单向斜坡,斜坡南北向展布,整体剖面形态为陡-缓-陡地形,整体坡度30°~70°,斜坡中上部坡表植被发育较好,下部受居民区人类活动影响植被发育一般,局部地段基岩裸露明显;岩体为三叠系雅江组中段砂板岩,岩层产状陡倾倾向坡内,表层风化较为严重,常见掉块现象[1]。

2、危岩发育特征(1)危岩体岩性结构特征危岩体主要由三叠系雅江组中段(T3y2)砂板岩构成,灰黑色,板状构造,隐晶质结构,岩质较软,薄层-中厚层状。

受地质构造影响,岩体节理发育,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

(2)形态及规模特征危岩发育结构面大多较为平直,倾角或陡立或平缓,由于节理构造面切割作用,危岩形态多呈近长方体状或呈楔体状,危岩块体大小不均,块径一般高0.5~1.2m,宽0.8~1.5m,厚0.3~1.0m。

(3)危岩分布特征危岩体主要分布于基岩出露的陡崖上。

经过详细调查,可分为2个条带。

(4)危岩体结构面特征①结构面特征岩体结构面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

原生结构面:岩层单层厚度0.10~1.5m,岩层产状为190°∠77°,岩层总体倾向与斜坡走向近平行。

3地质灾害及防治-崩塌、危岩灾害2013

3地质灾害及防治-崩塌、危岩灾害2013

荷载类型及其组合
W 1 / 2(a b) LHγ P μW
W—为危岩自重(kN); —为危岩体容重(kN/m3)
P—为作用在危岩体上的
地震力(kN) —地震系数。 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时,
需考虑地震力,水平地震系数 取0.05,竖向地震系数取0.03.
荷载类型及其组合
2、裂隙水压力
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多,坡体后缘壁草木少,则
该崩塌不稳定。
3、建筑物标志
崩滑体上建筑物有开裂、倾斜、下座等受破坏现象,则该崩塌滑坡 活动迹象明显,不稳定;反之则较稳定。
4、位移标志
崩塌体上出现裂缝,崩滑体绝对位移(相对崩滑区外围稳定地段) 越大,速率越快,裂缝相对位移越大,则该崩塌越不稳定,反之, 则较稳定。
崩塌具有地域性
西南地区
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崩塌
西藏、青海、黑龙江的冻融地区
秦岭-大巴山地区,宝成铁路沿线
滑坡和崩塌
发育环境比较接近,都是发育在坡地上的一种块体运动现象 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
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
区,常常相伴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滑坡与崩塌常常被互相混淆,统称为塌方、 坍塌、岩崩、山崩等
2
诱发崩塌的因素
自然原因
1.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 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
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
(山体)的边界条件。 3.地形地貌: 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 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 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 的高陡斜坡、孤

单斜灰岩山体危岩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单斜灰岩山体危岩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 彭红 明. 贵州省开阳磷 矿洋水矿 区崩塌形成机 理研 究[ D] . [ 2 ] 李清 山. 群发 性崩 塌 的压缩特 性 实验 研 究 [ D] . 重庆: 重庆 [ 3 ] 唐红梅. 群发性 崩塌 灾害形 成机 制与减 灾技 术[ D ] . 重庆 :
向 与地 层 产 状 的关 系 , 大佛 岩 危 岩 带 可 分 为 三 段 , 结 合 现 场 调 查 综
合分析认 为 目前三段危岩带总体处于稳 定状态 。
①裂缝 L 1 1 4 5 。 L7 8 。 ②裂缝 L 2 2 3 5 。 L8 0 。 ③卸荷裂 隙 2 4 0 。 8 5 。 ④ 陡崖 2 4 0 。 / - . 9 0 。 ⑤层面 3 5 9 。 1 9 。
分析如下 :
发育 。平行于 陡崖面 的节理 发展成为 卸荷裂 隙, 裂 隙的切割 为陡
第 一 段 危 岩 带 与 岩 层 面 的关 系 属 切 向 内倾 ( 见图 3 ) , 裂隙 L 2 崖 岩 体 形 成 独 立 块 体 提 供 了初 始 边 界 条 件 。
3 ) 降雨 。陡崖带地势高 陡 , 单斜倾 向北 , 接受大气 降水补 给 , 与卸荷 裂隙为危 岩带 外倾结构 面。根据 图 4分 析 , 第 二段危 岩带 与岩 层 面 的关 系属 反 向 内倾 , 裂隙 L 1与 卸荷 裂 隙 为危 岩 带 外 倾 结 为 大气 降水 排 泄 区 , 因 此 地 表 水 及 地 下 水 活 动 强 烈 。 水 一 方 面 促
爹 孝 l 3
王 福 军 等 : 单 斜 灰 岩 山 体 危 岩 带 变 形 特 征 及 形 成 机 制
・ 7 7 ・
较陡, 顺层方 向地形坡度小 于岩层倾 角 , 临 空条件 差 , 发育危 岩体

天门山景区危岩体地质特征及崩塌模式研究

天门山景区危岩体地质特征及崩塌模式研究

福建建筑Fujian Architecture&Construction No12-2020 Voi-2702020年第12期总第270期天门山景区危岩体地质特征及崩塌模式研究林伟雄(福建省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00)摘要:以福建永泰天门山景区门口拟建人防疏散基地场地为研究对象性,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分析、评价研究区危岩体稳定性,并采用图解法探讨危岩体崩塌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危岩体WY-01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危岩体虽处于稳定状态,但后期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图解法发现,该危岩体存在坠落式、倾倒式和滑移式以及受多组结构面影响产生的楔形体破坏等4种主要潜在崩塌模式。

针对以上研究成果,向研究区域有关部门提出景点开发和拟建工程选址应尽量避开危岩灾害高风险区域,或对危岩体进行治理等建议&关键词:危岩体;地质特征;崩塌模式;天门山景区中图分类号:TU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35(2020)12-0136-05Study on geological characteUsUcs and collapse mode of dangerous rock mas s m Tianmee mountainLIN Weixiong(Fujian jianya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Fuzhou350100)Abstract:Taking the proposed civii air defense evacuation base site at the entrance of Tianmen Mountain Scenic Area,Yongtai,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ewoawphic projection method is used te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tabilitu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in the study area,and graphic method is used te explore the collapse mode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eenesoeuaeoon ooehedangeeouseock ma s WY-01on eheseudyaeeaoson an unseabeeseaee.Aeehough eheeemaonongdangeeouseock ma s es aeeon astabeestate,thepo s oboeotyooco e apseon theeateepeeood osgeeatee.Accoedongtothegeaphocmethod,otosoound thattheeeaeeooue main potentiai collapse modes of the dangerous rock mass:falling,tipping and slipping,and wedge failure caused by multiple structurai planes.In response te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it is proposed te the relerant departeents of the study area that the scenic spot develop­ment and the site selection of the proposed project should to to aveig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dangerous rock disasters,or to manaye danger-ouseock bodos.KeyworUs:Dangerous rock mass;Formation mechanism;Stability;Tianmen mountain scenic0引言工程概况危岩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评判过程较为复杂,因为涉及因素较多,影响因素的多元组合导致崩塌形态各异、模式不同&近几年盛行山地旅游开发,然而与之并存的地质灾害风险,使得开发过程中危险性增大,经济投入加大[1-3]&对于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变形破坏模式,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的研究[4-8],但危岩体所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破坏模式模糊难分&基此,本文以天门山景区危岩体为工程背景,研究该危岩体地质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对地质灾害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为后续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必要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作者简介:林伟雄(1988-),男,工程师。

震裂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震裂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日汶 川 8 . 0级地震发生于此 , 触发 了大量 的崩塌 、 滑坡 。新增了 缝 没有贯通 , 并未发生移 动。
如危岩 体 W2( 图2 )位 于坡体 的下部 ,所处坡 面产状为 3 0 0 。 / _ 6 0 。 一 8 5 o ,斜体 岩体澄江 一晋宁期花 岗岩 ,节 理裂隙发 鼍 育, 岩体破 碎危岩 体高 约 7 m , 厚约 2 . 6 m, 宽约 l O m, 总体 积约 土 1 8 2 m , ,岩体 为块 状花 岗岩 。 主要发 育 三组结 构 面 :① 3 1 0 。
根据危岩体裂缝变形特 征, 分为以下两类 。
1 . 1裂 开 错 动 型
该类危 岩体 是在地震 时岩体在原 有裂 隙的基础上进 一步 拉 开并产生错 动 , 但并未形成崩塌。 此类 危岩体常 由缓倾 、 陡倾 两组结构面切 割 , 危岩体沿缓倾结构面产生了位移 。
使裂缝贯通 , 如震裂未动 型危 岩 , 则此类危岩未崩塌 ; 或变形量
别、 录政 ( 安 徽 省 地 矿 局3 2 7 地 质队 安 徽 工 程 勘 察 院,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0 0 )
摘 要 : 汶川地震新增 了大量的震后 松动 山体 , 震裂 山体 潜在 危害性
极大, 孕 育着 大量的崩塌。文章主要 阐述 了震裂山体存在的危岩 体的
分布特征 , 在此基础 上总结 出危岩体 的几种 类型和演化机理 。根据 裂 缝的 变形特征将震裂山体危岩体分为 : 裂开错动型、 震裂未动型。地震 荷 栽和暴雨对震裂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很 大。




2 0 1 3年第 6期 ( 总 1 9 4期 )
震裂 山体危岩发育特征及变形机剑
An a l y s i s o f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F a i l u r e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e r i l o u s o f Sh a t t e r Sl o p e s

危岩体处理方案

危岩体处理方案

目录一、危岩体的地质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文、气象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危岩体可能造成滑坡、坍塌等形成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处理危岩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危岩体的基本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危岩体的处理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危岩体处理方案的施工工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童子沟特大桥46#墩~48#墩右幅右侧危岩体处理技术方案一、危岩体的地质特征童子沟特大桥所在地隶属卢氏县双槐树乡和五里川镇的交界地段。

桥址区域内有一条S331省道可以通往,交通条件较便利。

该桥位于河滩漫滩地形及河谷陡坡地形,桥梁整体沿五里川河纵向展布,多穿插于陡峭山坡坡脚,所处地形变化较大。

特别是K27+970~K28+080段呈陡崖状,岩体较破碎,上部外凸形成反坡,且岩石节理裂隙很发育,施工过程中对山体的扰动极易造成岩石坍塌,对桥梁施工过程及后期运营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桥址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冲洪积成因的砾石,缓坡处的残坡积的角砾,碎石、粉土;基岩为中元古界峡河群界牌组的变粒岩及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大理岩,桥址区钻探揭示自上而下详细叙述如下:⑴人工填土。

⑵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变粒岩,中、粗砂充填,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12.8m,主要分布于五里川。

⑶角砾成份为石英岩、大理岩、变粒岩,局部含少量碎石,间隙较多粘性土填充,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13.5m,其主要分布于山体缓坡处。

⑷强风化大理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多为软岩-较软岩。

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0.5m,仅分布于卢氏台附近。

⑸强风化变粒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以软岩为主,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5.4m,分布于桥区内大多数地方。

基于RocPro3D_的特高位危岩体灾变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

基于RocPro3D_的特高位危岩体灾变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

总第321期交 通 科 技SerialNo.321 2023第6期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No.6Dec.2023DOI10.3963/j.issn.1671 7570.2023.06.017收稿日期:2023 07 13第一作者:张玉广(198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

基于RocPro3D的特高位危岩体灾变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张玉广 杨远翔 彭小勇 张国发 吁 燃(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 550081)摘 要 危岩崩塌已成为我国山区三大地质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难度大及冲击破坏性大等特点。

文中通过对四平隧道上方危岩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现场调查,结合精测地形和RocPro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3个危岩带崩塌块石的堆积位置、落石运动轨迹及影响范围,得出合理的拦挡措施设置位置。

结果表明,研究区特高位危岩体主要以悬臂拉裂倾倒式、错断坠落式及压裂倾倒式3种失稳模式发生崩塌破坏;在雨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危岩带底部岩体压裂或岩腔内侧扩展,卸荷裂隙竖向延伸扩展,逐渐形成独立塔柱状危岩和壁挂式危岩;危岩拦挡设置可根据落石轨迹与弹跳高度、运动速度、冲击能量关系进行设置。

关键词 特高位危岩体 RocPro3D 灾变特征 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 U457 危岩体是指斜坡上受多组结构面切割,临空条件好,在重力、振动等作用下与母岩逐渐脱离,发生倾倒式、滑移式和错断式崩塌的岩体。

危岩崩塌已然成为我国山区三大地质灾害之一[1]。

危岩体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及冲击破坏性大等特点,对居民、过往人员及车辆、建筑物等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3]。

现阶段危岩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危岩形成机制、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与评价体系、危岩稳定性监测,以及危岩治理设计[4]。

周俊等[5]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基于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的三维崩塌模型,通过RocPro3D软件实现崩塌落石运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危岩分布及崩落轨迹。

玉龙县危岩体结构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玉龙县危岩体结构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玉龙县危岩体结构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建设高速发展,市政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日益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呈现上升的明显态势,而崩塌灾害因发生时间不确定、崩落速度极快、主要沿垂直方向坠落的特点,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巨大的危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单体崩塌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危岩体;结构特征;稳定性分析1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1.1交通位置玉龙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中部。

东隔金沙江与宁蒗县及永胜县相望,南与鹤庆、剑川两县相连,西与维西、兰坪两县接壤,北隔金沙江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及四川省木里县毗邻,境内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1.2地形地貌研究区位于金沙江右岸斜坡上,坡脚受金沙江水流侵蚀,坡体出现下移滑动,最终稳定于谷底,形成了该区向河道突出的锥形地貌特征。

区内斜坡呈北西高南东低,坡体前缘为平台阶地。

研究区海拔在2255~2144m,相对高差111m,中上部坡度40~50°,局部基岩裸露,呈陡立状,坡体上仅有少量的植被覆盖。

1.3气象水文1.3.1气象玉龙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

由于高差大,地形复杂,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

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降雨地域差异明显。

1.3.2水文县域河流主要属金沙江水系,仅少量属澜沧江水系。

研究区属金沙江水系。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水理性质、水力特征及岩性组合关系,玉龙县地下水可划分为3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

1.4地层岩性玉龙县地层发育较完整,从元古界石鼓岩群(Pt1S)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区内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二叠系组冰峰组(P1b)和三叠系北衙组(T2b)。

危岩体的分类

危岩体的分类

危岩体的分类
1. 倾倒式危岩体!就像一个醉汉摇摇晃晃随时要倒一样。

比如那山上那块突出的大石头,感觉稍有点风吹草动它就会轰然倒下。

2. 滑移式危岩体呀!这不就像是在滑梯上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滑下来嘛。

像那种表面比较光滑,和山体有明显裂缝的石头就是啦。

3. 拉裂式危岩体呢,就如同被人使劲拉扯要裂开似的。

有些悬崖边出现裂缝的岩石就是这种,让人看着好担心啊!
4. 错断式危岩体哦,就好像是好好的一个东西被硬生生错开了。

比如那陡峭山坡上断开错位的石块,可危险了哟!
5. 坠落式危岩体,哎呀,那不就是随时可能坠落的“定时炸弹”嘛!像那种孤零零挂在崖壁上的小石头就是典型呀!
6. 鼓胀式危岩体,像个充气的气球似的鼓起来啦。

你看那山体上凸出来一块的,不就是吗?
7. 崩塌式危岩体,这简直就是随时要引发崩塌的“源头”啊!那种一大块摇摇欲坠的岩石,真吓人!
8. 塑流拉裂式危岩体,这就跟泥巴慢慢流动还被拉裂了一样。

在一些特殊地形上我们能看到这种呢!
9. 座滑式危岩体,不就像是稳稳坐在那但又可能突然滑走的东西嘛。

像是有些看着稳固但底部有潜在滑动迹象的岩石就是啦!
总之啊,危岩体的分类还真不少,这些不同类型的危岩体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潜在危害,我们可得小心对待呀!。

喀什危岩群体特征研究—布伦口山区为例

喀什危岩群体特征研究—布伦口山区为例

喀什危岩群体特征研究—布伦口山区为例摘要:从喀什地区选取了在中巴公路还有未来的中巴铁路中起关键节点的布伦口山区,通过对该研究区域的实地考察总结了整个区域的主要地质特征、地貌特性;主要岩层为古生代青灰色、灰绿色千枚岩,侏罗纪的灰色、灰绿色砂岩、泥岩,白垩纪的红褐色、砖红色砾岩、砂岩;同时总结出了主要关键性的崩塌影响因素,即岩体块度(破碎程度)、岩体高度和节理倾角;结合危岩体力学特征分析总结了该区域主要的危岩群体崩塌模式,即倾倒式、鼓胀式、拉裂式、滑移式和错断式。

关键词:危岩群体;块度;崩塌模式前言喀什地区危岩体崩塌具有模式多种多样、次数比较频繁、灾害范围较大的特征。

危岩崩塌是岩石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前该区内高速公路和铁路快速发展,再结合未来即将开工的中巴铁路,大范围的穿越陡崖边坡,而陡崖危岩不时的发生群体崩塌往往造成巨大的灾害[1~5]。

本文通过对中巴公路布伦口山区段实际观察,重点探讨喀什危岩群体的主要崩塌特征,以给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预告标志。

1 地质特征1.1 地形及地貌条件布伦口山区位于东经74°36′~75°37′、北纬38°10′~38°58′之间,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昆仑山腹地,边境线长达84千米,有8处边境山口。

研究区域属高寒气候,年均气温0.7℃,一月平均温度-12.1℃,七月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150~200毫米,谷地无霜期90天~100天。

境内高山与谷地交错,海拔在3000米~4500米之间,最高点公格尔九别峰峰顶为7719米;公格尔山与慕士塔格山群峰叠连,沟壑纵横,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大面积冰川。

因此该区域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再加阳光、风、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也呈现了比较清楚的分带性。

盖孜河从南到北穿越着整个山区,南部更陡以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强烈,沟谷很深,多以“V”型为主;北部即盖孜河下游,主要以“U”型宽敞河床沟谷地貌为主,因此堆积作用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
崩塌
方向
210-230
破坏方式
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
照片(方向:90°)
编号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切割深度
张开度
充填物
裂面形态
裂面粗糙度
裂隙间距
地下水情况
1
后壁
320º
330º
50
2.6m
5-10cm
粘性土、岩屑半充填
弯曲
粗糙
1.2m-3m

2
底面
235º
89º
15º
1.7m
闭合

弯曲
粗糙

3
侧壁
危害性预测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果园和XX沟
治理措施建议
局部清除、封闭
106
38º
47º
2-3m
2-6cm

弯曲
粗糙
1m

4
侧壁
36º
213º
62º
1-6m
3-5cm

弯曲
粗糙
2.3m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大致呈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受后壁、侧壁裂隙切割及底部泥岩岩层产状控制,危岩为薄层块状砂岩构成。
危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后壁1号裂隙和侧壁3号裂隙的控制,由后壁岩体抗拉强度控制,加之底部临空,危岩易产生下滑,定性判断危岩处于基本稳定。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26,为基本稳定。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基本稳定状态。但局部存在不稳定块体。
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
野外编号
W1
坐标
X:3506170.24
危岩顶标高
945.21
岩层产状
330º∠45º
斜坡倾向
265º
危岩前缘倾角
69º
斜坡结构类型
切向坡
室内编号
W1
Y:431799.20
危岩底标高
938.18
顶宽
(m)
6.85
底宽
(m)
19.57

(m)
7.2

(m)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体积(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