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主题单元《细心观察》设计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细心观察》设计及思维导图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细心观察
作者姓名德胜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三年级
所需时间12-1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就有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而本组教材的专题就是“细心观察”。

本组课文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

本组课文都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

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

“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

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

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组教学中采取自读感悟、小组。

小学语文《爱大自然》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及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爱大自然》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及思维导图

爱大自然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5、培养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美景。

6、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7、.以五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景色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8、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9、体会景色的美丽迷人,感受作者对自然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激起热爱自然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景色的兴趣。

11、通过组内活动,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初中语文《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书写自然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书写自然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3.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和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4.两篇文章带给我们写作上带来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
其他
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朗读美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学会抓住季节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四季美景。⑷体会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与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6.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7.能与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小结:学生互谈感受,注意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
活动二:回顾读过写景类文章,交流讨论搜集到的写景作品。
1.回顾《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比较其写作特点。
2.展示搜集到的其他写景类文章,并分析其写作特点。

数学思维导图+主题单元

数学思维导图+主题单元

校本研修作业: 单位:嘎达苏学校 姓名:谭淑琴 成绩主题单元标题主题单元标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学科领域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 + 表示相关学科)表示相关学科)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音乐音乐 化学化学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语文美术美术生物生物科学科学√数学数学 外语外语 历史历史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体育体育 物理物理 地理地理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所需时间所需时间 7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小学三年级人教版0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这三个方面,在整个教材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在一二年级一直在学习一位数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为分数的加减法做铺垫,起到过渡的作用。

在本单元中,我把加法和减法以及验算设置成了单独的个体,也就是三个专题,进而组织教学活动的。

专题一:万以内的加法。

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两位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专题二:万以内的减法。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有0的连续减位方法及退位的方法。

专题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加强估算意识。

这三个专题源于教材一,又不拘泥于教材,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初中数学《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圆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圆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7课时,课外2课时主题单元研究概述“圆”是在小学学过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圆的概念、性质、圆中有关的角、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圆和正多边形之间的位置、数量关系。

本章共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是圆,主要是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圆的概念和性质是进一步研究圆与其他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包括三部分内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多边形,它有一些类似于圆的性质。

接下来的主要内容是一些与圆有关的计算,包括两部分“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些计算不仅是几何中基本的计算,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运用这些知识也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将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易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图形很多是圆和直线形的组合,而且题目也相对复杂,应以新代旧、新旧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已知与未知、简单与复杂、特殊与一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化为特殊问题的思考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研究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相识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并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特征。

2.相识切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会过一点画圆的切线。

3.相识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探索若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4.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用等分圆周画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生态系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3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特性。

可见这四部分的内容实质上依次是:概念——组成——结构——特性,其解决的问题依次是:为什么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它如何维持这种整体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从呈现方式上说,本主题主要采取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类活动来建构知识的写法。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与思考”等多种形式来建构知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对应课标明确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怎样书写?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划分专题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 课时)专题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时)专题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1课时)其中,专题三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专题问题设计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3、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多媒体、ppt课件、运用课本中插图( “想一想,议一议”"资料分析”等),自制生态瓶、学生角色扮演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是一堂综合·探索领域的课,以校园模型制作为主线,通 过查找资料、绘制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美化装饰、修改整 理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掌握模型设计制作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理 解环境艺术设计,深刻体验团体协作的优势,强化学生的三维立体想 像力,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时)
其中,专题 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印象 ? 校园
所需课 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 1 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的作用是带领学生认识整个校园环境,可利用观察图片、 摄像或实地参观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和判断,分辨让自己 感到美的地方,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下一专题的环境设计打基础。 同时选择一种较易掌握的淡彩画方式进行校园风景的速写练习,将自 己最喜欢的景色表现出来,注意画面的透视现象和简单的明暗关系, 能表现出基本的色彩关系。透视现象会有专门的一课去学习,所以本 课只做一般了解,让学生观察到近大远小的特点即可,不做具体原理 的讲授。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 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建筑模型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练习,完成一件美观的校园微缩景观模型。 3、培养团体协作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1、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专 题 问 2、模型制作的步骤是什么? 题设计 3、平面制作图应该怎样绘制?
评 价 要 1、能积极认真的观察校园环境,避免走马观花。

2、是否掌握相机的基本拍摄方法,记录自己喜欢的景色。
3、是否掌握了淡彩画的绘画步骤和要点。 4、作品构图是否合理,透视是否正确,有无基本的色彩 明暗关系。 5、评价作品时,是否有理有据,慎重思考。

初中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适用年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三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共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978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光辉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 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 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 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 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艺术、体育事业日益聚荣,社会生 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单元承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与巩固”与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概述了二十世纪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三个单元密切联系,发展脉络清晰,时序性 强。 本单元共分三个专题,专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专题二,欣欣向荣的 科教文体事业;专题三,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专题四, 迈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 本单元的重点: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
教师:前后的巨大反差和粮食的丰收说明了生产力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生产力的提高有是因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又是因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其实反映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可以 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并且这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 结论。 活动三:走进经济特区 教师: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学生:深圳经济特区。 教师:“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一句军事术语,承载了老人多么急切的 期盼,也预示着前方的道路是多么的艰难。禁区突破,国门打开。深圳 人民放胆一博,特区的生命力很快就迸发出来。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高 楼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幻灯片显示图片) 课堂讨论: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设计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 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 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 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专题 问题 设计
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有哪些?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被称为最 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评价 分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测试评价
要点
专题 二
最可爱的人
所需 课时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 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 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 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 实分析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 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
对应课标
(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3)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4)总体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 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常规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2011版新课程标准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松花江上》的插曲,学生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九一八事变
(一)播放《二战全纪录03:九一八事变》片断,讨论:
1、日本为什么要制作柳条湖事件?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2、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哪个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
3、东北三省为什么迅速沦亡?
(二)播放《步入辉煌》、《赵一曼》电影片段,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
1、阅读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材料。

2、了解“嫩江大桥之战”和“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将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的顽强奋战。

3、总结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活动三:西安事变
播放电视《西安事变》片段,学生讨论:
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2、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释放蒋介石?。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张国廷)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与思维导图(张国廷)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
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 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 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难点是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体会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万面的作用。
评价要点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表达流利、准确。
2、能够知道课文中出现的爱国人士是詹天佑、季羡林、海岛战士、 中华少年。
3、知道他们的故事,明白他们的爱国情怀。
4、能够立足文本,根据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5、通过他们的事迹,感受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专题二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够立足文本,依据资料及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阐明自己的观点。
专题二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写一篇演讲稿。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与作用。
2、培养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3、学生在写作中围绕主题,以演讲稿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7、学生畅所欲言,受到爱国影响。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集中讨论:本单元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文中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细节来进行描写的?
(2)各篇课文在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3、组间汇报。
4、归纳写法,提升情感。
评价要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找出有关爱国语句,加以体会。

初中美术《我国的传统艺术——风筝》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我国的传统艺术——风筝》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其中,专题 一 中的课外活动“风筝和我”作为探究性
学习
专题 二 中的课外活动“放风筝”作为活动实践性学习
专题一
潍坊风筝节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1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共用当周的周六周 日学生自行活动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2.学会欣赏风筝;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资料,班级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我国的传统艺术——风筝 适用年级 七年级下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1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是以《潍坊风筝节》一文引发出来的,以问题为 导向的,关于“风筝”的主题探究活动。活动从问题出发,以搜集资 料解除疑惑为径,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风筝艺术, 感受风筝的传统文化底蕴。并且了解学会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达到 感悟、了解想去学习进而自发保护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通过学生 交流展示 小组内交流 组间交流 师生交流 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中 评价要点 本身因为学生课前资料、材料的搜集,已经引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课上我要做的就是怎么引发学生的表现和交 流、讨论的欲望,让他们想自己去钻研。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2.学会欣赏风筝; 3.了解制作风筝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资料,班级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风筝的故乡——潍坊;
2.学会欣赏风筝; 3.了解制作风筝的步骤。
2.学会欣赏风筝;
专 题 问 题 1.关于风筝的故乡——潍坊你了解多少
设计
2.通过欣赏你见过哪些种风筝?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让亲情之花绽放课堂》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让亲情之花绽放课堂》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让亲情之花绽放课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学过的课文,从多方面谈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2、品味文章重点语句,把握文中写作特色。

3、探究亲情美文的写作特色。

4、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合作,学会分工协作。

2.寻觅亲情,感受亲情,表达亲情。

3.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应课标
评价要点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思维导图展示重点把握情况、讲解准确、流畅程度;
2.学生单位时间内阅读速度、质量。

3、对以前学过的知识领悟情况。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单位时间内速度课文完成情况;
2、学生朗诵情况,朗诵好的有感情的推出朗诵之星。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黄土高原”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 小组合作: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收集图片、查阅资料说说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点、并分析原因。

2 .研究性学习:黄土高原的形成。

学习成果:1. 知道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 知道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4. 举例说出“风成说”科学证据。

5. 演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专题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 通过图片和为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 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4.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说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专题问题设计一、地理位置1. 黄土高原在哪里?2. 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二、自然环境3. 说说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表景观,它们是如何形成的?4.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有力的科学证据?5. 你能解释这些科学证据说明了什么吗?6. 你能否为“风成说”再找些科学证据吗?7. 我谈黄土风情知多少。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源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学支撑网络教室环境其他相关教学资料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位置范围1.创设情境刚才看到的视频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在那里吗?2. 小组合作(一):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学生查阅课本得到答案。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2). 小组合作学习“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在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轮廓,并指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的地理位置。

(4).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小组内评价学习结果。

活动二:地表景观3.小组合作(二):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及原因。

(1).通过图片和为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春天》主题单元设计及思维导图

《春天》主题单元设计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标题春天作者姓名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一年级所需时间13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这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一主题,编排的课文有儿童诗《柳树醒了》,课文《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古诗两首《春晓》《村居》和语文园地一。

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内容来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朗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要重视识字教学,继续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及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会表达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文中的生字,书写端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图文结合,以读为主,从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引导想象,参与角色,练习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春景图,看图说话。

二、阅读课文,自主识字1.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1)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①提示易读错的字并正音.注意韵母发音.②“冰、丁、争、鸣” (注意后鼻韵母发音,注意声母读音).③“苏、争” (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④教师小结。

(3)游戏巩固:“送字宝宝回家"(把字贴在黑板上与音节相对应的位置)。

(4)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初中地理《日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日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反方:日本不依靠世界,照样发展很好; 3、讨论,我们向日本学习什么?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日本的资源条件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 对照资料获取信息,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先自评, 最后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能说出日本资源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 2. 日本的贸易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组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 对照资料获取信息,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先自评, 最后教师点评。) 评价工具:量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结合日本图 3—7 图,能够总结出日本经济紧紧依赖 国际市场特点。初步树立发展经济结合本国实际,因 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的“因地制宜”意识。
“日本”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初一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选择了国家地理部分的《日本》,把知识重点放在了解这个东 亚岛国的自然条件和通过分析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理解日本发展经济 的“因地制宜”之处上。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 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其自然条件特点 理解日本发展经济的“因地制宜”之处。使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宣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 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意识。 本单元教材设置了 6 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 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本单 元设计把这 6 个内容整合、拓展为三个专题:专题一:日本的自然环 境与防灾减灾;专题二:日本的人口、文化与经济发展;专题三:日 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对我国的启示。专题一 ——“从自然条件看, 日本国穷不穷?”以问题为学习载体,学生地图册、PPT 软件等多种 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说明日本 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和多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专 题二——“从经济发展看,日本人“能”不“能”?”,通过讨论分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的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的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摆在第一位。而主张抽象的画家,则把主观认识摆在第一位。而更多 的画家则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诉说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于是便有了水 墨画的意境,西洋画的写实等等。自然和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造就出 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因此,才会有“艺无止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
4、教师小结: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把握于
手中,使我们清醒地自觉地去学习、辨别、借鉴、扬弃。
1、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感受和自主学习情况。
评 价 要 2、主动交流、合作探究及欣赏评述情况。

3、资源利用及学习成果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专题二 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
所需课 时
1 课时
中国画作品《渔庄秋雾图》同样是山水风景画的杰作,却各具不 同的风貌。一个是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一个是固定一点的焦点 透视;一个崇尚气韵生动,一个追求光色变化;一个讲究笔墨情趣,一 个遵循自然真实;一个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一个忠实现实。中 国山水画大师,他们善于把客观的再现与主观的表现对立统一起来。 因为绘画不应是物象的单纯写生,而应当渗透着画家的情感。欣赏中 国绘画我们既要留心画家对物的形象的刻画,又要注意画家对人的情 感的抒发。我们不能用欣赏西方绘画的眼光去欣赏中国画,也不能用 欣赏中国画的眼光欣赏西洋画。两者都各自有着自己的传统和流派, 各成体系,别具一格。西洋画的时间和空间性是鲜明的,而中国画却 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如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从 时间上包含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从空间上,既有江南景物,也有北 国风光,东边日出西边“雪”。而西方绘画若照此办理就会失真了。
4、如何把握中国山水画的章法之美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主题单元设计与思维导图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5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平行四边形”主题单元结构包括“相关概念”、“探究性质”、“探究判定”三部分,这与课本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

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判定”、“矩形定义、性质、判定”、“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顺次展开,是先学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再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而新的结构是一种专题式设计,更多考虑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打破教材的原有安排,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关的概念放在一起作为专题一集中处理,把具有探究性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作为专题二集中处理,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为专题三集中处理,这是考虑到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等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判定与判定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识规律。

比如学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后,学生自然会想到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因此,将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展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2.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3.体会并掌握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平行四边形等概念的学习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2.通过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3.通过研究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中的“对称美”.对应课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3.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具备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4.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等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3.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具备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4.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等专题划分专题一: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1课时)专题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2课时)专题三:探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2课时).......其中,专题(或专题二中的活动1 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2.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专题问题设计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室2.几何画板3.画图工具及一些细木条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活动1.说说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的例子?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比较熟悉,小学里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活动主要在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

由于英国最先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与近代化因素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产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

使得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头号工业
强国。

由于机器大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倾销,而本国原料也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的需求。

因此,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

从而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做好铺垫。

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可
以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

在最早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花和毛织品,中国则输出茶丝瓷器等。

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而英国的产品却在中国滞销。

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利的鸦片。

问:你知道英国产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吗?
(中国的闭关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决定的。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

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

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

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

);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未引起朝廷重视。

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问: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

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措施有力: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

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

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

时间:1939年6月3—26日;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对于原因可以说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
门。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②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0年8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英舰队北上天津
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问:英军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侵略据点、满足侵略要求、扩大侵略)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并订立《广州和约》;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
条约》。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条款主要内容影响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完整糟破坏;成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中国社会开始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
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指出: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

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关税)
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以及屈辱和约的签定,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
破。

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作用有一个深层认识。

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