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自然体位MR
脊髓的曲线:从 C2-7椎体后缘画一直线,判 定 C3-6 椎体背侧与直线的关系,椎体后缘与 直线相交为异常。
脊髓内信号异常。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非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自然体位MR
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非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屈曲位 MR
严重者导致脊髓扭转及脊膜变形,不断地曲 颈动作引起脊髓的微损伤及脊髓前角的细胞 缺血最终导致脊髓萎缩。
PS
近来的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均存在颈椎节段 性不稳现象。而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和活动度 对颈椎的稳定性又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平山病与非平山病患者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差异(您看看是否需要 添加)
男,17岁,右手麻木、 无力伴肌肉萎缩1年余。
同前病例,术后1年复查有改善。

小结
20岁左右的青年人,单侧上肢肌萎缩,临床怀 疑为平山病的患者,MRI自然位颈髓检查+过 屈位颈髓MRI。 自然位MR评估: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曲线 异常,LOA,髓内异常信号。 屈颈位的 MR(平扫 + 增强):清楚的显示扩 大的硬膜外腔和异常扩张强化的血管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屈曲位
颈部垫楔形物 收下颌的屈颈位扫描能 最大限度的显示扩张的 硬膜外腔和流空的异常 血管。 收下颌:尽量内收贴近 胸骨柄,使颈后部尽量 拉伸,用棉垫固定患者 颈部两侧,防止移动, 并嘱其勿做吞咽动作。
屈曲位
硬膜囊后壁前移导致的后侧硬膜腔内负压可以 提高后内侧静脉丛的灌注; 硬膜囊前置导致前内侧的静脉丛受压故提高后 内侧静脉丛的负荷; 颈部前屈时可以减少颈静脉的充盈,导致静脉 回流入内侧静脉丛的增多。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目的:通过分析平山病患者MRI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MRI的高发表现。

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和病房确诊的平山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屈曲位和中立位MRI检查(共38例患者完成中立位横断面扫描),并进行影像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屈曲位硬膜囊前移;79.2%(38/48)的患者屈曲位硬膜外血管曲张蔓延到胸椎;89.6%(43/48)可观察到屈曲位横断面脊髓楔形变;仅33.3%(16/48)可观察到硬膜外血管流空信号;除此之外,94.7%(36/38)表现为中立位横断面下颈椎硬膜囊和椎板分离;83.3%(40/48)表现为中立位下颈椎脊髓萎缩;64.6%(31/48)表现为中立位颈椎间盘退变;95.8%(46/48)表现为中立位颈椎曲度异常。

结论:屈曲位颈椎MRI在诊断平山病上具有高度准确性,中立位颈椎MRI对于平山病诊断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标签:平山病;屈曲位MRI;中立位MRI;高发表现平山病也叫做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一种与颈椎屈曲活动相关的疾病。

在亚洲人群中报道较多,男性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掌、前臂肌肉进行性萎缩。

因为进展缓慢,一部分患者表现为病情进展停滞,平山病区别于其他运动神经元病。

随着屈曲位MRI发现平山病患者存在屈曲位硬膜囊前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MRI已成为平山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

本文针对平山病患者的各种MRI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和病房确诊的平山病患者48例,其中男47例,女1例;年龄15~29岁,平均19.81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23.8个月;其中41例表现为单侧症状(右侧23例,左侧18例),7例为双上肢不对称肌肉萎缩;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手内肌萎缩42例,握力下降32例,手指震颤26例;所有患者中,4例表现为上肢近端肌肉萎缩,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受累,前臂及远端手内肌萎缩不明显。

平山病讲课PPT课件

平山病讲课PPT课件

药物治疗期间, 患者需要定期进 行复查,以便医 生根据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调整 药物剂量和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手术方式:神经根松解术或神经根切断术 手术效果:疼痛和肌肉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 注意事项: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需注意
其他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使用神经 营养药物和抗炎药物 进行治疗,缓解疼痛 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 温热疗法、电刺激等,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 新陈代谢,缓解肌肉 疲劳和僵硬。
康复训练:进行有针对 性的康复训练,如关节 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 训练等,提高身体的协 调性和稳定性。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 平山病患者,可以考虑 手术治疗,如肌腱转移 、韧带重建等,改善关 节功能和稳定性。
病情恶化
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 持心情愉悦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和治疗潜在疾病
如有疑虑,及时就医,确 诊后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效果评估
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预防措施的持久性
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预防措施的推广价值
05
平山病的康复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有助于改 善平山病患者的肌 肉力量和关节活动 度
平山病的症状主 要包括肌肉无力、 萎缩和疼痛等
平山病通常在青 少年时期发病, 病程进展缓慢
平山病的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 平山病是一种可导致肌肉萎缩的疾病,通常在青春期发病。 平山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疼痛等症状。 平山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病程:5年
症状:双上肢肌肉萎缩、无力

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忽 视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 工 作 问 题 和 诉 讼 赔 偿 问 题 如 等 引。
参考 文献
[ ] 郝伟 . 1 精神病学 [ , M]5版.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4: 20
1—62.
随着城市 的发展 和人们 生活水平 的提 高 , 交通 、 建
筑、 工矿 企业等所 造成 的颅脑外 伤较 为常见 , 虽然 医疗 服务 的迅 速发展 已大大 降低 了颅脑 外 伤 的死 亡 率 , 但
[ ] 许晶廷 , 4 程洋. 颅脑损 伤后并发精神症状 6 l例临床分 析 [ ] 现代医药卫生 ,0 8 2 (0 :49—17 . J. 2 0 ,4 1 ) 16 4 0
( 稿 日期 :0 80 —8 收 20 -91 )
和脑室扩 大 , 但这 不能成 为导致精 神障碍 的主要 因素 。
[ ] 江基尧 , 2 朱诚 , 罗其中. 现代颅脑损伤学[ . M] 2版. 上海 :
第二 军医大学 出版社 , 0 4 13—16 2 0 :2 2. [ ] 金传兵 , 经宏 . 3 方 颅脑 损伤后并 发精神 症状 的临床分 析
[ ]安徽医学 ,07 2 ( ) 4 4 . J. 20 ,8 1 :2— 4
8 8




院 学
会经济状 况 、 际关 系等 均 构成 影 响疾 病 的心 理 社会 人
健 康教育 , 让其 了解有关 症状 的基 本知 识 , 增加 了对 患 者的理解 和 心理 安 慰 【 。对 智 障 者应 首先 进 行 神 经 l J 心理测量 , 再根据 具体情 况订 出康 复训 练计划 ; 对性 格
外伤后精神障碍依然十分普遍。颅脑外伤损害了正常 脑组织 , 破坏 了神经 细胞 的结 构和功 能 , 伤血管造 成 损

平山病 ppt课件

平山病   ppt课件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为非对称性的肢
体远端的肌无力伴有肌萎缩,以上肢 为主,无感觉及括约肌障碍,无锥体 束征,与平山病相似,但多灶性运动 神经病多40岁以上发病,病程呈缓慢 进行性,肌电图特点是运动神经出现 特征性多灶性传导阻滞。
PPT课件 31
鉴别诊断
脊髓萎缩症:尤其是脊髓萎缩症Ⅲ
型即青少年型,表现为下运动神经 元损伤,肌萎缩无力,但多从四肢 近端开始,病程呈进展性,为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基因检测可以鉴别。
PPT课件
3
辅助检查: 颈椎MR: 自然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颈 髓稍变窄。屈颈位:C5-7颈髓变窄明显,硬 膜囊后壁拉紧,硬脊膜外腔增宽。诊断意见: C5-7颈髓改变,符合平山病改变。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双上肢有神经源性损害 肌电图。考虑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PPT课件
4
病例特点: 1.青年男性,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加重。 2.既往无特殊病史。பைடு நூலகம்3.以局限性双上肢远端无力、肌肉萎缩为表现, 无感觉异常。 4.查体见双上肢远端肌肉萎缩,以右侧明显, 双上肢肌张力降低,双上肢远端肌力减退,右侧 较重。双上肢腱反射消失。 5.颈椎MR提示C5-7颈髓改变,符合平山病改变。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双上肢有神经源性损害肌电 图。考虑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PPT课件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
3.神经电生理评价:从神经电 生理上发现平山病患者在颈部 过屈位时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 有变化。在过屈位时SEP的N13 的波幅有明显的下降。
PPT课件
1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运动神经元病学说
运动神经元病统称以脊髓前角及脑
干运动神经核变性合并(或无)皮质 脊髓束受损的一大类疾病。由于平 山病的病变部位局限于下颈段脊髓 前角的病变,有学者认为是运动神 经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平山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浅析

平山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浅析

平 山病 ( i ymadsae D) 是一 种原 因不 明 的 良性 自限 H r a i s,H a e 性 运 动神 经元 疾病 ,又称 为青 少年 上 肢远 端肌 萎缩 症 ,是 日本 学者
硬脊 膜外 间隙异常信号 :颈椎磁 共振检查 可 以避免 放射线 的辐射 ,随 着磁 共振 的临床应用 逐渐深入 ,磁共振检 查 已被 大家公认为 是平 山病
查 时 ,如 出现 下段 颈髓 源自 缩 、 其硬 膜外 间 隙 的血 管流 空和 强化 的静 脉 丛 的影像 表 现 ,应 首先 考 虑 有平 山病 的 可 能。再 结合 患者 临床 症状 ,
如手 及 前臂 不对 称 的肌 无 力和萎 缩 而 无感 觉障碍 或 寒冷 麻 痹等 ,基 本就 可 以诊 断 了。 【 关键 词 】平 山病 ;磁 共振 成 像 ;颈髓 下段 萎缩 ;血 管 流 空 中 图分类 号 :R4 . 45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 14 (0 2 0 0 3- 2 6 1 8 9 2 1 )1- 12 0
1 ・临 床 研 究 ・ 3 2
[] 梁 晓峰 , 园生 , 晓 军, . 3 陈 王 等 中国 3 以上 人群 乙型肝 炎 血清 流 行 岁
Ap i2 1 , o .0 No 1 r 0 2 V 1 , .0 l 1
[] 刘 香 荣 .1例 乙 型肝 炎疫 苗接 种 后免 疫 效 果分 析 [ . 临 床 5 69 J 实用 】
的首选检查 技术 ,和C 、X线先 比,可 以明确显 示脊髓及硬 膜 内外 的 T 病 变 ,在平 山病 的诊 断和鉴别 诊断方 面有 明显优 势。文 献报道平 山病
的常 规仰卧位磁共振表 现 ,主要是低位 颈髓 萎缩多 以主要 位于C~ . T水 平 ,均累及 C水平 颈髓 ,硬 膜外均 出现条 形等T长T信 号 ,内可见条

平山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平山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t i o n:a n o v e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f o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黄于 朗,陈少源 ,苏 又苏.白细胞介素 一3 7与动脉粥样硬 化 的关 系[ J ] .广东医学 , 2 0 1 3 , 3 4 ( 2 4) : 3 8 1 2— 3 8 1 4 .
L i f e S c i , 2 0 1 0, 6 7 ( 2) : 1 7 1—1 7 7 .
f u n d a m e n t a l i n h i b i t o r o f i n n m e i m mu n i t y[ J] .N a t I mm u n o l , 2 0 1 0 ,1 1 ( 1 1 ) :1 0 1 4—1 0 2 2 .
潜在问题 [ J ] . 中国 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 0 0 9 , 6 ( 2 ) : 1 7 0— 1 7 3 . [ 1 O ]郑辉 , 郭 富强 . R h o / R h o 激酶 信号通 路与支 架 内再狭窄 的研
究[ J ] .介入放射学杂志 , 2 0 1 2 , 2 1 ( 2 ) :1 7 2—1 7 5 .
学 综 述 ,2 0 1 2, 1 8 ( 1 ) :l 9— 2 l
B UL AU A M ,F I NK M ,MAUC KS CH C,e t a 1 .I n v i v o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i n t e r l e u k i n— - 3 7 r e d u c e s l o c a l a n d s y s t e mi c i n l f a mma t i o n i n c o n —

平山病的MRI检查及诊断

平山病的MRI检查及诊断

用 ,对显性预激综合征伴心动过速患者一应慎用
导临床观察 ,如 I a类和 I c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
3护理体会
竭等患者中最 易引起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
3 l了解心律 失常 的相关知识点 ,掌握心律失常 发生机制 ,强化对抗 速与心室颤动 ; I b类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少;Ⅲ类胺碘酮比 I a类和 I
副束 (旁道 ) ,预先激动部 分心室肌的一 种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 · 失常 药物 ,可 以有 的放 矢观察相 关疾病的病情 反应 ,有效地进行 医
速 :是多形性室速的一种 ,其特点为发作时室性QRS波群振 幅和方向 护 、护患沟通 ,提升 医师 、患者对 护士信任度 ,提高护理质量 ,完善
每隔3-10个心搏转至相反方向 ,似乎在环绕等电位线扭转 ;QRS频率 护理职业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
160-280/次 。
参考文献
3.2归纳各类药物的治疗特点及禁忌证 ,进行高质量的监测和反馈
【l】 王吉耀 内科 学【M】.北京:人 民卫 生出版社,2005:212.
平 山病 的MRI检 查及诊 断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671-8194 (2010)30-0193-03
M R ] Inspection and D iagnosis of H irayam a D isease
ZHANG die,DAIM in-fang (Department ofMRI,The Flrsl People’S Hospital ofYunnan.Kunming 650032.China) IAbstractl Objective To anab ze the M R1 method and diagnosis of Hirayama disease.improve disease 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平山病的磁共振诊断

平山病的磁共振诊断

5、所有患者均无感觉、锥体束、下肢或小脑异常, 无颅神经损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6、病史中无脊髓灰质炎、毒物暴露或周期麻痹病 史。(数年间呈进行性,85% 患者1-5年停止进展)
六、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电生理:
常规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辅助检查影像学:
自然位MRI表现+屈颈位MRI表现
六、诊断标准
• 肯定: 具备“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各项
屈颈位MRI表现:
1.自然体位的MRI表现
2.低位颈髓前移,萎缩、扁平更显著 3.后硬膜外腔增宽,内新月形或梭形异常信号 影(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结 节状及索条状流空血管 4.增强扫描,后硬膜外腔内异常信号明显强化
增强扫描,后硬膜外腔内异常信号明显强化
血管流空
原因:
三、临床特征
• 多为单侧损害,部分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损害;
Pradhan等发现少数患者双侧上肢均受累,提出双侧 受累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亚型
• 多有寒冷麻痹: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无力症状明 显加重,手指伸展时常发生震颤 • 腱反射一般正常,偶下降,无疼痛 • 血常规、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右前臂斜坡样肌萎缩
①硬膜囊后壁前移,导致硬膜后腔 负压,后内侧静脉丛灌注提高; ②硬膜囊前置,导致前内侧静脉丛 受压,后内侧静脉丛负荷提高; ③颈部前屈,导致颈静脉充盈减少, 而静脉回流入内侧静脉丛增多。
扩张的静脉丛
• MRI自然位和屈颈位可显示出平山病的影像学 特征性表现,能敏感地发现低位颈髓的萎缩、 变扁及背侧硬膜外间隙的增宽、静脉丛的扩 张,两种体位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平山病的 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平山病
(Hirayama disease,HD)

医影讲座平山病MRI表现及相关《指南》解读

医影讲座平山病MRI表现及相关《指南》解读

医影讲座平山病MRI表现及相关《指南》解读作者:***指导:温志波教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科本期课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1.临床概述2.影像表现3.鉴别诊断4.治疗预后基于一项系统综述,由多个国家,多位专家一起讨论总结出24条关于HD诊断、治疗及随访意见的《指南》临床概述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青少年时期起病的远端上肢肌萎缩性疾病;呈区域性发病,90%以上来自于日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起病隐匿,常造成临床漏诊及误诊;致病机制1.运动神经元病学说2.生长发育学说3.脊髓动力学说4.免疫、遗传因素学说1.主要发生在亚洲男性青少年(20岁以下)。

2.在发病2-5年后,HD症状会逐渐减轻并自我恢复。

3.部分患者可能经历反复的疾病进展,中间可有稳定期。

4.某些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超过5年。

5.HD患者的肌肉萎缩局限于上肢,主要累及手和前臂肌群的固有肌肉。

6.手部肌肉的萎缩主要发生在尺侧,即反向分裂手综合征。

7.萎缩引起的斜肌肌萎缩累及前臂内侧、掌侧和背侧表面,保留肱桡肌,即“斜坡征”,是HD的典型临床表现。

8.其他临床症状,包括寒冷麻痹、手指伸展震颤和肌肉束颤。

9.大多数HD患者的症状(包括萎缩、虚弱和去神经)通常是不对称的。

10.少数HD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上肢主观感觉异常。

11.在大多数HD患者中,锥体束体征不存在。

如果发现锥体束征象,建议定期随访,排除运动神经元病的可能。

临床表现“斜坡征”,双侧上肢不对称性肌肉萎缩,右手常见约3:1,多见于手部及前臂尺侧,肱桡肌保留;“分裂手综合征”,以小鱼际肌萎缩为主;“寒冷麻痹”,指症状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出现明显加重现象;平山病患者一般不存在感觉异常;影像诊断平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诊断价值有限;CT:平扫一般无异常发现;脊髓造影:可见脊髓萎缩,创伤较大,并发症多;MR:1.中立位,常可见低位颈脊髓轻度萎缩,部分可见颈脊髓变直、脊髓高信号,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2.屈颈位,以前为诊断平山病的“金标准”,现在为最重要的证据之一;12.颈前屈磁共振成像中硬脊膜后壁前移位和硬脊膜后的新月形异常高信号是诊断HD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平山病诊断与治疗PPT

平山病诊断与治疗PPT
添加项标题
病理学检查:进行肌肉活检,观察肌肉组织是否有病变
添加项标题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关节 疼痛等症状
添加项标题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等检查,观察骨骼和 肌肉的变化
添加项标题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平山病。
保持水分平衡,适量饮水
运动管理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以减轻关节负担 运动类型: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 运动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支持
建立良好的医患 关系,给予患者 充分的理解和支 持
平山病的科学研究
05
研究进展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 环境因素有关
平山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 统疾病,主要发生在日本山 区
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行走困 难、语言障碍等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 要通过药物、康复训练等手
段缓解症状
研究方向
病因研究:探讨 平山病的发病机 制和病因
病理研究:研究 平山病的病理变 化和病理生理机 制
研究伦理与法规
研究伦理:保护受试者权益, 确保研究符合伦理规范
法规遵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研究合法合规
知情同意:受试者需了解研究 目的、风险和收益,自愿参与
数据保护:保护受试者隐私, 确保数据安全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病因: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
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 复训练等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平山病PPT课件

平山病PPT课件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的可能机制 ➢ 直立位时硬脊膜囊的解剖结构的异常和前
屈位时动力学的改变是平山病异常改变的 主要原因。 ➢ 正常情况下,前屈位时硬脊膜可以代偿这 种体位变化,虽然硬脊膜后壁可能与脊髓 后壁靠近,不会因前移造成对脊髓的压迫。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的可能机制 ➢ 当颈髓硬脊膜结构存在异常时,当颈部直
➢ 屈颈位MR检查在平山病诊断中的价值:其中曲颈 位最大的优点是能特征性地清楚显示普通X线, C的T异及常自高然信体号位和M增R检强查的不异能常显静示脉的血T管2丛W。I硬而膜扩外张腔 的硬膜外腔是否出现流空血管影,取决于血管的 扩张程度和局部的血流速度。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 平山病属临床少见病,诊断困难。神经电 生理检查对于此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 颈椎的普通X线检查,可见生理曲度变直, 无其它异常发现。
➢ 普通CT检查,一般亦无异常发现。 ➢ 脊髓造影可见脊髓萎缩。文献 报道,在自
然位置状态下,脊髓造影发现65%的患者 存在下段颈髓轻至中度萎缩;CT脊髓造影 发现可达88% 。但脊髓造影由于存在创伤 和较多的并发症,并不能被医生和患者接 受和采纳。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颈髓异常的判断标准
➢ 低位颈髓萎缩的标准:低位颈髓C 4-7 与上节段颈髓相比, 受损水平前后径变小,矢状面提示萎缩需要在横断面进一 步证实;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 F波缺如或出现率减少、潜伏期延迟 ➢ 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极少数平山病患者主
诉有肢体麻木,但客观查体及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检测中却无感 觉障碍。 ➢ 左右侧正中、尺神经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未见传导阻滞现象。有研究发现尺神经肘管区的传 导速度稍减慢。可能与肘管区存在嵌压有关。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M R I f i n d i n g i n H i r a y a m a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 4 8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i r a y a m a d i s e a s e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J u n 2 0 0 6 t o Ma y 2 0 1 3 . T h e le f x e d a n d n e u t r a l p o s i t i o n c e r v i c a l MRI i m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1 0 0 % c a s e s s h o we d a n t e r i o r
[ 6 ] 王莎 莎,李 叶阔 ,程琪 ,等 . 经 阴道三维超声造 影重建技术评价 输卵管通畅性的初步探讨 [ J ]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 0 1 0 , 2 6( 1 0 ) :
9 3 2 - 9 3 4.
[ 7 ] 彭晶 . 妊 娠合并子 宫肌瘤 4 8 例 治疗体会 [ J 1 - 航空航天 医学杂志 ,
病房确诊 的平 山病患者 4 8 例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 患者均行颈椎屈 曲位和 中立位 M R I 检查 ( 共3 8 例患者完成 中立位横断 面扫描 ) ,并进行影 像学分析 。结果 :所有 患者均表现为屈 曲位硬膜囊前移 ; 7 9 . 2 %( 3 8 / 4 8 )的患 者屈曲位硬膜外 血管曲张蔓延到胸椎 ; 8 9 . 6 %( 4 3 / 4 8 )可观察 到屈 曲位横断面脊髓楔形变 ;仅 3 3 . 3 %( 1 6 / 4 8 ) 可观察到硬膜外血管流空信号 ;除此之外 ,9 4 . 7 %( 3 6 / 3 8 ) 表现为中立位横 断面下颈椎硬膜

平山病PPT课件

平山病PPT课件
53
鉴别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颈椎病 脊髓炎、变性性疾病 硬膜外肿瘤
54
小结
年轻患者,临床有明显的手和、或前臂的肌 萎缩、无力,结合MRI屈曲位表现,可以诊 断 Hirayama disease.
55
谢谢大家!
56
非前屈位 MR Imaging
Case 1:男,25岁,左手无力、麻一年.
.
1
前屈位 MR imaging
Case 1:男,25岁,左手无力、麻一年.
.
2
Nonflexion MR Imaging
Case2 :25-year-old man ,右手肌萎缩2-3年.
3
Flexion MR imaging
17岁,男,进行性左手及前臂肌肉萎缩无力
46
屈曲位不只是显示硬膜囊前移,还显示硬脊 膜外后间隙增粗迂曲血管影
47
16岁,男,进行性双手及前臂肌 肉萎缩无力, 以左手为重
48
17岁,男,进行性左手 及前臂肌肉萎缩无力
49
这异常长T1短T2信号,不会考虑是肿瘤等其它组 织,因为当颈椎变成正常位置时,其征象消失。
族史。
20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年轻男性,15岁到25岁之间,一般 小于30岁。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缓慢进程, 呈不对称性前臂以下肌肉萎缩无力,数年后
可自行停止。可有寒冷麻痹及伸展时震颤。 无感觉及锥体速受累表现。
21
影像学表现
Hirayama disease患者, X线无 特异性,一般表现颈椎生理曲 度变直。
31
MR 特征 --下段颈髓萎缩
32
脊髓萎缩变细是与邻近上下层面相比较

平山病的影像

平山病的影像

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 在平山病的发病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平山病患者的神经肌肉接 头存在病变,导致神经信 号传递受阻,进而引发肌 肉萎缩。
诊断技术优化与创新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手段,可 以检测神经肌肉系统的电活动,帮助 医生判断病情。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平山病的诊断 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预防。
胸部X线片
部分平山病患者可伴有肺部改变 ,如肺部纹理增粗、紊乱等,但 无特异性。
CT检查
颈椎CT
平山病患者颈椎CT可显示颈椎椎管 矢状径增大,脊髓受压变扁,多节段 椎间盘突出等改变。
肌肉CT
平山病患者受累肌肉的CT值较正常肌 肉减低,且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变 薄。
MRI检查
颈椎MRI
平山病患者颈椎MRI可显示脊髓萎缩,脊髓前角高信号,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后壁受压前移等 改变。此外,MRI还可以显示脊髓内异常信号,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等。
平山病患者往往因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弱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
长期随访
平山病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医生应制定合适的随访计划 ,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PART 06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平山病可能与遗 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的 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肌肉MRI
平山病患者受累肌肉的MRI可显示肌肉萎缩、脂肪浸润等改变,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其他影像学检查
肌电图
平山病患者肌电图检查呈神经源性损 害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 幅降低,远端潜伏期延长等。

平山病课件-PPT精选文档

平山病课件-PPT精选文档
11


屈曲位颈椎 MRI(C、D)提示下颈段脊髓前移、明显变 扁(以左侧为重),硬脊膜后有“新月”形异常信号影。
12
13
14
15

动态 MRI 扫描在平山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16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17
1、脊髓动力学说
依据:“颈椎屈曲性脊髓病” Hirayama 等认为平山病是重复或持续的颈部前屈,导致颈椎硬膜囊 后壁前移,并与椎体的后缘相对从而压迫两者之间的脊髓,在压迫部 位髓内压力增加造成脊髓前角微循环障碍。 Pradhan 等研究平山病患者动态 MRI 的特点发现在屈曲位时硬脊膜 后壁前移挤压蛛网膜及脊髓,留下的大的硬膜外腔由扩张的静脉填充, 这种屈曲颈部出现的颈髓动态改变支持动力学说。 Tokumaru 等报道了采用颈围制动治疗平山病,经治疗后发现患者病 情进展时间显著缩短,肌力有所恢复,且肌萎缩得以改善。
平山病
( Hirayama disease)
1
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 端肌萎缩症,由日本学者 Hirayama 等于 1959年首次 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的神 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青少年 缓慢起病,呈不对称性前臂 以下肌肉萎缩无力,无感觉 及锥体束受累,可有寒冷麻 痹及伸展时震颤,大部分患 者病情缓慢进展数年后可自 然静止。在临床上与运动神 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 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 愈后截然不同。
10
磁共振检查的表现和价值

屈颈位的MR表现: 屈颈为能受累颈髓硬脊膜囊后壁拉紧,硬脊膜向前 移位并压迫脊髓,颈髓受压前移、颈髓前角的非对 称性变扁。 硬脊膜外腔增宽呈“新月形”异常信号,在 T1 加 权像与脊髓同信号,在 T2 加权像呈高信号,注射 增强剂后有明显的均一增强效应,回到自然位置状 态时该信 号即迅速消失,手术获取此部位标本后 行病理检查提示为扩张的硬膜外静脉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平山病与非平山病患者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差异(您看看是否需要 添加)
36
男,17岁,右手麻木、 无力伴肌肉萎缩1年余。
37
同前病例,术后1年复查有改善。
38

39
小结
20岁左右的青年人,单侧上肢肌萎缩,临床怀 疑为平山病的患者,MRI自然位颈髓检查+过 屈位颈髓MRI。
自然位MR评估: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曲线 异常,LOA,髓内异常信号。
3
1、血液循环受阻或慢性外伤学说(公认)
由于反复的屈颈动作或长期维持屈颈姿势导致 脊髓的循环受阻所致,并且前脚灰质在慢性缺 血过程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白质的阻抗力相对 更强。
临床试用颈圈限制屈颈治疗本病有效。
4
2、生长发育不平衡学说
多见于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青春期脊髓与硬脊 膜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Hirayama disease)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曹代荣
1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症。
日本学者平山惠造等 在1959年首次报道。
青年男性多见。 一种发生于青少年时
期、原因不明的自限 性神经系统疾病。
2
发病机制
血液循环受阻或慢性外伤学说 生长发育不平衡学说 特殊运动神经元病学说
颈部前屈时可以减少颈静脉的充盈,导致静脉 回流入内侧静脉丛的增多。
27
屈曲位 MR
硬脊膜向前移位并压迫脊髓,颈髓前移、变平、 硬脊膜外腔增宽且可见的异常血管流空信号, 与血管搏动一致,增强扫描硬膜外异常信号明 显强化的静脉丛。
28
男,17岁,左上肢肌肉 萎缩麻木1年余。
29
男,16岁,右上肢萎缩、无 力1年余,屈曲位增强扫描。
25
屈曲位
颈部垫楔形物 收下颌的屈颈位扫描能
最大限度的显示扩张的 硬膜外腔和流空的异常 血管。 收下颌:尽量内收贴近 胸骨柄,使颈后部尽量 拉伸,用棉垫固定患者 颈部两侧,防止移动, 并嘱其勿做吞咽动作。
26
屈曲位
硬膜囊后壁前移导致的后侧硬膜腔内负压可以 提高后内侧静脉丛的灌注;
硬膜囊前置导致前内侧的静脉丛受压故提高后 内侧静脉丛的负荷;
现 65% 患者存在下段颈髓轻至中度萎缩。但 脊髓造影并发症多,现已不用。
9
10
自然体位MR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低位颈髓萎缩:低位颈髓C4-7,与上节段颈髓
比,受损水平前后径变小,或在怀疑萎缩的颈 髓下面又有颈髓变大。 矢状位提示萎缩的需在T2加权横断位证实。 变扁平(椭圆形脊髓是正常)。 不对称变扁平:鸡蛋形或梨形。 对称变扁平:三角形。
曲线异常灵敏性差,特异性不高。
24
自然位---屈曲位
直立位时硬脊膜囊的解剖结构的异常和前屈位 时动力学的改变是平山病异常改变的主要原因。
脊髓的硬脊膜是一层松弛的外衣包在骨间隙里, 通过脊神经根与骨膜附着在枕大孔及尾骨上, 过伸位时颈髓的硬膜松弛,屈曲位时,硬脊膜 变紧,硬脊膜腔的前后径缩短。
30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31
非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32
33
34
屈曲位 MR
严重者导致脊髓扭转及脊膜变形,不断地曲 颈动作引起脊髓的微损伤及脊髓前角的细胞 缺血最终导致脊髓萎缩。
35
PS
近来的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均存在颈椎节段 性不稳现象。而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和活动度 对颈椎的稳定性又有重要影响。
11
男,16岁,右上肢萎缩、 无力1年余,自然位。
正常颈髓
12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13
男,16岁,右上肢萎缩、无力1年余, 屈曲位平扫。
14
男,16岁,右上肢萎缩、无力1年余, 屈曲位增强扫描。
15
女,54岁,右上肢无力。 非平山病颈椎屈曲位。
16
无平山病征象
17
自然体位MR
6
临床表现
(1) 14~24岁的男青年,病史2~4年,皆在 青少年期发病 。
(2) 一侧性或双侧前臂不对称性前臂以下肌无 力、肌萎缩。肌萎缩始于手部,而后缓慢发展 至前臂。以手部小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 显著,肱桡肌萎缩相对轻。
(3) 肌纤维束震颤。 (4) 寒冷时出现手指麻凉,但无感觉障碍。
后脊膜和临近的椎弓存 在失连接现象(loss of attachment,LOA )
LOA:C4-6横断面的椎弓 根水平,通过后硬脊膜和 临近的椎弓分离的程度范 围判断:从椎突关节至椎 弓的联合处,分离少于1/ 3表示正常,分离超过1/ 3为LOA。
18
19
自然体位MR
脊髓的曲线:从 C2-7椎体后缘画一直线,判 定 C3-6 椎体背侧与直线的关系,椎体后缘与 直线相交为异常。
正常:颈部从过伸位变成过屈位时,椎管长度 增加,松散的脊膜可代偿过屈时增加的长度。
平山病,过伸时脊膜管不再松懈,过屈时后面 的脊膜壁前移,压迫脊髓。
5
3、特殊运动神经元病学说
电生理检查:患者受累上肢肌肉呈神经源性损 害的现象,用运动神经元病来解释更为合理。 但随着时间推移,此观点目前受到越来越多学 者的质疑。
脊髓内信号异常。
20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21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23
自然体位MR
LOA对诊断平山病最有效,敏感性和特异性最 高。
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髓内异常信号,虽有 一定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多因素调整后,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屈颈位的 MR(平扫 + 增强):清楚的显示扩 大的硬膜外腔和异常扩张强化的血管丛。
40
41
7
相关检查
血常规、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肌电图:神经源性肌萎缩、变性,仅在前臂肌
萎缩的部位出现,肱桡肌及上臂肌则无变化。 肌肉活检:神经性肌纤维萎缩。
8
X线-CT
颈椎的普通 X 线检查,可见生理曲度变直,无 其它异常发现。
普通 CT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脊髓造影可见脊髓萎缩。自然位,脊髓造影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