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平山病的MRI诊断价值

平山病的MRI诊断价值

平山病的MRI诊断价值宁力;樊世富【摘要】目的探讨平山病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MR资料.5例患者均行颈椎自然位和过屈位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生化及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结果 5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均变直,自然体位5例均有低位脊髓萎缩变扁,萎缩的脊髓内有异常信号.屈颈髓位5例可见特征性的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膜外腔增宽,4例患者硬膜外腔可见血管流空信号,5例患者在硬脊膜外腔可见强化的静脉丛.结论自然位结合过屈位MR平扫+增强检查,对平山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25)005【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诊断【作者】宁力;樊世富【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德阳 618000;四川省德阳市第五医院放射科四川德阳 6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62日本学者平山惠造1959年首次报道平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青年男性多件,主要变现为手及前臂肌肉萎缩,呈斜坡样改变[1]。

我们搜集了2012年6月~2014年2月间经临床证实的5例平山病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该病的认识。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例平山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3~25岁,平均17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上肢肌萎缩、无力,查体呈斜坡样改变。

2例为双侧发病,以左、右为重各一例;3例为单侧症状,其中左手2例,右手1例。

3例行脑脊液及生化检查,无异常;5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1.2 方法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5例患者颈髓常规自然体位MR平扫及屈颈位平扫+增强扫描。

屈颈位患者仰卧,颈部垫高,使下颏部前收。

采用FSE序列扫描,矢状位采集T1WI及T2WI,横断位采集T2WI。

平山病的颈部MRI表现

平山病的颈部MRI表现

稍 变 细 ( 1 ;4例 患 者 中 ,8例 有 脊 髓 曲 线 异 常 ( 1 , 图 A) 3 1 图 A) L 2 ,5 可 见 受 累 节 段 髓 内小 片 状 长 T OA 2 例 1 例 2异 常信 号 , 所 有 病 例 硬 膜 外 腔 均 未 见 异 常信 号 影 。 22 过屈位平扫 +增强检 查 . 3 4例 患 者 均 有 低 位 颈 髓 萎 缩 、
中 国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C ieeJun l f eia I gn hns o ra o dcl ma ig M
。 61‘ 5
放射诊断学
Da n si Railg ig ot doo y c
平 山病 的颈部 MRI 现 表
陈小荣 李银 官 林 建华 王 柠。 曹仪 荣 张 文明
所 有 结 果 由 2名 有 经 验 的 M R诊 断 医师 独 立 判 定 , 合 临 结
床资料取得一致意见后 作出评价 。
本 学 者 平 山惠 造 于 1 5 9 9年 首 先 报 道 , 一 种 原 因不 明 , 要 导 是 主 致 上 肢 远 端 肌 萎 缩 的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本 病 少 见 , 发 于青 少 年 好
男性 , 国外 文献 报 道 较 多 l ] 近 年 来 , 内 亦 有 平 山 病 的 相 关 】 , 国
2 结 果
2 1 自然 位 MR 检 查 . I 所 有 患 者 有 不 同 程度 低 位 颈 髓 萎 缩 、
报 道 ]但 主 要 是 磁 共 振 平 扫 方 面 的研 究 。本 研 究 旨 在 通 过 , 颈 椎 自然 位 和 过 屈 位 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 结 平 山 病 的 主 要 总 MR 表 现 , 讨 平 山 病 的 MR I 探 I诊 断 价 值 及 其 可 能 的 发 病 机 制 , 深 对 平 山病 的认 识 。 加

平山病颈椎侧位X线及过屈位MRI表现

平山病颈椎侧位X线及过屈位MRI表现

o i ym d es a d om lcnrlsbet.L t a cri lpan im ee pr r e n ess o Hryma fH r a a i ae n 1 nr a ot u jc a s 2 o s a rl ev a l f s w r ef m d o l ae f i a e c i l o 8 a
die s . e umm a ie t i a ig e t r s f s a e W s rz d he m gn fa u e o Hia ma rya die s sa e

R sl : ) o h nls h r w r df rne i o 1 eut F rte a g ,te ee ieec n tt s e e a
a o h.@2 ae 10 n te pt n gop hd l ai d l e ev a cr a eig tpy r 3 css(0 %Ji h a et ru a o l e o rcri l od f tnn .@T e l e ti lvd cri 1 i c z w c lt h e l 0 n oe e c vs ’ v v a
I a ng e t e o iay m gi f a ur s f H r am a die e n uly le d s as o f l f xe po ii c r c l M RI ston e via and at a c r i a pl n il l er l e v c l ai f m L U , Yf I Li N Bo ,LI Yu n,T N u—mi a A Ho n
cm ai nF 1.2 < . ) C - a h ag s ② 2 ae(0 %)i tep t n gop hd lcl e a e i l(r o p ro (= 2 .P O 5.A 5 6 w stelret s 1 O . 3c ss10 n h a et ru a o・i ( w r( c d i a z {l a o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目的:通过分析平山病患者MRI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MRI的高发表现。

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和病房确诊的平山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屈曲位和中立位MRI检查(共38例患者完成中立位横断面扫描),并进行影像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屈曲位硬膜囊前移;79.2%(38/48)的患者屈曲位硬膜外血管曲张蔓延到胸椎;89.6%(43/48)可观察到屈曲位横断面脊髓楔形变;仅33.3%(16/48)可观察到硬膜外血管流空信号;除此之外,94.7%(36/38)表现为中立位横断面下颈椎硬膜囊和椎板分离;83.3%(40/48)表现为中立位下颈椎脊髓萎缩;64.6%(31/48)表现为中立位颈椎间盘退变;95.8%(46/48)表现为中立位颈椎曲度异常。

结论:屈曲位颈椎MRI在诊断平山病上具有高度准确性,中立位颈椎MRI对于平山病诊断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标签:平山病;屈曲位MRI;中立位MRI;高发表现平山病也叫做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一种与颈椎屈曲活动相关的疾病。

在亚洲人群中报道较多,男性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掌、前臂肌肉进行性萎缩。

因为进展缓慢,一部分患者表现为病情进展停滞,平山病区别于其他运动神经元病。

随着屈曲位MRI发现平山病患者存在屈曲位硬膜囊前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MRI已成为平山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

本文针对平山病患者的各种MRI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和病房确诊的平山病患者48例,其中男47例,女1例;年龄15~29岁,平均19.81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23.8个月;其中41例表现为单侧症状(右侧23例,左侧18例),7例为双上肢不对称肌肉萎缩;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手内肌萎缩42例,握力下降32例,手指震颤26例;所有患者中,4例表现为上肢近端肌肉萎缩,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受累,前臂及远端手内肌萎缩不明显。

平山病颈椎MRI影像学分析

平山病颈椎MRI影像学分析

平山病颈椎MRI影像学分析翟少智1,代海洋1,刘国荣1,肖叶玉2,洪璧楷2,吴仁华2*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名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由日本的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良性自限性下颈段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疾病[1]。

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少年,男女比例约为20:1,以隐袭起病的单侧或双侧不对称的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双手厥冷无力为临床特征。

一般起病后3~5年内病情稳定,仅极少数患者的肌萎缩缓慢进展。

此病发病率低,易被误诊为运动神经元性疾病。

常规X线检查对该病诊断率低,MRI对平山病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中,笔者探讨平山病自然位及过屈位MRI表现及过屈位脊膜后间隙大小对平山病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9例2009年4月至2012年11月来本院就诊、符合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临床诊断标准[2-3]:(1)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男性多见;(2)局限于上肢远端、手指及腕关节无力,伴手和前臂远端肌群萎缩;(3)手部厥冷和手指伸展时出现震颤,前臂伸展时出现束颤;(4)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以一侧明显;(5)无感觉异常、锥体束征,下肢和小脑无异常,无颅神经损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6)发病3~5年后不再进展或者病情出现缓解。

本组病例中9例均为男性,年龄16~22岁,平均(18.6±2.8)岁。

其中8例为右侧发病,主要表现为手和前臂肌肉无力及萎缩,伸手时会出现震颤,有季节性规律,冬季加重。

1例主诉双上肢无力,双手及前臂肌肉出现萎缩。

对照组为10名相相应年龄段的健康男性志愿者,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技术方法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Philips 1.5 T (Achieva)超导MR成像系统,行颈椎MRI自然位和过屈位的矢状面和横断面扫描。

采用颈部线圈,自然位扫描时患者自然仰卧于扫描床上,过屈位扫描时患者头部下方利用泡沫板垫高,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部。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Disease)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Disease)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Disease)【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

因“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不能1年余”于2009年8月24日来北门诊。

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用筷子不灵活,逐渐出现右手中指上抬困难,写字慢,未就诊。

2009年6月,患者右手用力后出现震颤,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不能。

发病以来无其他肢体无力,无肢体麻木疼痛,无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

病前无发热、无外伤史。

既往史:无特殊。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

脑神经未见异常,未见舌肌萎缩。

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不能,右腕部背伸轻度力弱,无明显的肌肉萎缩,右上肢近端肌力正常,左上肢和双下肢肌力正常,右侧肱三头肌反射低于左侧,其余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右手背桡侧痛觉稍减退,深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血生化、血常规未见异常。

颈椎MRI(外院)矢状位示:颈椎曲度较直,脊髓在C3~5水平明显变细,轴位示:脊髓变扁,髓内有异常信号。

【门诊诊断】平山病可能?【蒋景文教授初次会诊】(2009年8月24日)病史特点:①青年男性,隐袭起病,病情缓慢进展;②病前无外伤史,无家族史;③主要症状局限在右上肢远端,表现为右手中指、无名指背伸无力,查体还发现右腕部背伸轻度力弱,右侧肱三头肌反射低,右手背桡侧痛觉稍减退;④颈椎MRI:颈椎曲度变直,颈段脊髓萎缩、变细,髓内有异常信号。

定位诊断:颈段脊髓,以前角损害为主。

定性诊断:平山病(单肢肌萎缩)可能。

病情分析:目前平山病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特别是过屈位颈椎MRI。

此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病情演变等方面都符合平山病的特点,颈段脊髓萎缩、变细,髓内有异常信号都提示有平山病的可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做过屈过伸位颈椎MRI来肯定诊断,同时行肌电图检查以排除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如桡神经病变,运动神经元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等。

【进一步检查】过屈过伸位颈椎MRI:颈椎顺列规则,生理曲度存在,各椎间隙无变窄,椎间盘无突出,C4~7脊髓内见斑片状及条状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影;过屈位显示C4~7水平硬脊膜后壁前移,硬脊膜后壁与椎管后壁间隙增宽,其内有迂曲走行血管影;轴位显示颈髓变扁。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23页
参考文件
• Hirayama K.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Hirayama Disease.Imtern Med,,39(4)
• Hirayama K.Tokumaru Y.Cervical dural sac and spinal cord in 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Neurology,,54(10)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9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0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1页
病例二
• 患者: 男
年纪: 22岁
• 病史: 左侧手掌鱼际肌萎缩两年余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2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3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4页
病例三
• 患者: 男 年纪: 31岁 • 病史: 手肌萎缩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5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6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17页
诊疗标准
– 上肢远端慢性肌无力与肌萎缩; – 青少年隐匿性起病, 发病后数年呈进展性; – 无感觉障碍、反射异常、颅神经损害、椎体束
征及下肢、括约肌、脑干损害; – 排出脊髓灰质炎、中毒、周期性麻痹、运动轴
索型周围神经病; – 经典MRI表现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24页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第6页
– 过屈位MRI – 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 梨形等 – 背侧硬脊膜及对应脊髓向前移位 – 脊髓后方硬膜外腔增宽, 月牙形 – 异常扩张血管流空信号, 显著强化

平山病的磁共振诊断

平山病的磁共振诊断

5、所有患者均无感觉、锥体束、下肢或小脑异常, 无颅神经损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6、病史中无脊髓灰质炎、毒物暴露或周期麻痹病 史。(数年间呈进行性,85% 患者1-5年停止进展)
六、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电生理:
常规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辅助检查影像学:
自然位MRI表现+屈颈位MRI表现
六、诊断标准
• 肯定: 具备“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各项
屈颈位MRI表现:
1.自然体位的MRI表现
2.低位颈髓前移,萎缩、扁平更显著 3.后硬膜外腔增宽,内新月形或梭形异常信号 影(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结 节状及索条状流空血管 4.增强扫描,后硬膜外腔内异常信号明显强化
增强扫描,后硬膜外腔内异常信号明显强化
血管流空
原因:
三、临床特征
• 多为单侧损害,部分表现为双侧不对称损害;
Pradhan等发现少数患者双侧上肢均受累,提出双侧 受累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亚型
• 多有寒冷麻痹: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无力症状明 显加重,手指伸展时常发生震颤 • 腱反射一般正常,偶下降,无疼痛 • 血常规、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右前臂斜坡样肌萎缩
①硬膜囊后壁前移,导致硬膜后腔 负压,后内侧静脉丛灌注提高; ②硬膜囊前置,导致前内侧静脉丛 受压,后内侧静脉丛负荷提高; ③颈部前屈,导致颈静脉充盈减少, 而静脉回流入内侧静脉丛增多。
扩张的静脉丛
• MRI自然位和屈颈位可显示出平山病的影像学 特征性表现,能敏感地发现低位颈髓的萎缩、 变扁及背侧硬膜外间隙的增宽、静脉丛的扩 张,两种体位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平山病的 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平山病
(Hirayama disease,HD)

医影讲座平山病MRI表现及相关《指南》解读

医影讲座平山病MRI表现及相关《指南》解读

医影讲座平山病MRI表现及相关《指南》解读作者:***指导:温志波教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科本期课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1.临床概述2.影像表现3.鉴别诊断4.治疗预后基于一项系统综述,由多个国家,多位专家一起讨论总结出24条关于HD诊断、治疗及随访意见的《指南》临床概述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青少年时期起病的远端上肢肌萎缩性疾病;呈区域性发病,90%以上来自于日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起病隐匿,常造成临床漏诊及误诊;致病机制1.运动神经元病学说2.生长发育学说3.脊髓动力学说4.免疫、遗传因素学说1.主要发生在亚洲男性青少年(20岁以下)。

2.在发病2-5年后,HD症状会逐渐减轻并自我恢复。

3.部分患者可能经历反复的疾病进展,中间可有稳定期。

4.某些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超过5年。

5.HD患者的肌肉萎缩局限于上肢,主要累及手和前臂肌群的固有肌肉。

6.手部肌肉的萎缩主要发生在尺侧,即反向分裂手综合征。

7.萎缩引起的斜肌肌萎缩累及前臂内侧、掌侧和背侧表面,保留肱桡肌,即“斜坡征”,是HD的典型临床表现。

8.其他临床症状,包括寒冷麻痹、手指伸展震颤和肌肉束颤。

9.大多数HD患者的症状(包括萎缩、虚弱和去神经)通常是不对称的。

10.少数HD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上肢主观感觉异常。

11.在大多数HD患者中,锥体束体征不存在。

如果发现锥体束征象,建议定期随访,排除运动神经元病的可能。

临床表现“斜坡征”,双侧上肢不对称性肌肉萎缩,右手常见约3:1,多见于手部及前臂尺侧,肱桡肌保留;“分裂手综合征”,以小鱼际肌萎缩为主;“寒冷麻痹”,指症状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出现明显加重现象;平山病患者一般不存在感觉异常;影像诊断平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诊断价值有限;CT:平扫一般无异常发现;脊髓造影:可见脊髓萎缩,创伤较大,并发症多;MR:1.中立位,常可见低位颈脊髓轻度萎缩,部分可见颈脊髓变直、脊髓高信号,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2.屈颈位,以前为诊断平山病的“金标准”,现在为最重要的证据之一;12.颈前屈磁共振成像中硬脊膜后壁前移位和硬脊膜后的新月形异常高信号是诊断HD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平山病诊断与治疗PPT

平山病诊断与治疗PPT
添加项标题
病理学检查:进行肌肉活检,观察肌肉组织是否有病变
添加项标题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关节 疼痛等症状
添加项标题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等检查,观察骨骼和 肌肉的变化
添加项标题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平山病。
保持水分平衡,适量饮水
运动管理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以减轻关节负担 运动类型: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 运动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支持
建立良好的医患 关系,给予患者 充分的理解和支 持
平山病的科学研究
05
研究进展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 环境因素有关
平山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 统疾病,主要发生在日本山 区
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行走困 难、语言障碍等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 要通过药物、康复训练等手
段缓解症状
研究方向
病因研究:探讨 平山病的发病机 制和病因
病理研究:研究 平山病的病理变 化和病理生理机 制
研究伦理与法规
研究伦理:保护受试者权益, 确保研究符合伦理规范
法规遵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研究合法合规
知情同意:受试者需了解研究 目的、风险和收益,自愿参与
数据保护:保护受试者隐私, 确保数据安全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病因: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
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 复训练等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平山病

平山病

经典病例分享----双手渐进性无力、萎缩患者,男,17岁,主因“右手小指、无名指进行性无力8月,左手小指、无名指无力2月”入院。

1.青年男性,慢性起病,进展性加重。

2.既往史:体健。

否认外伤、手术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3.临床表现: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小指无力,无肌肉疼痛,之后右手无名指出现无力,肌肉萎缩,进行性加重;6个月前出现左手小指、无名指无力;在我院行肌电图检查示:双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4.查体:BP115/70mmHg,神清语利,颅神经检查正常;双手握力差,并指分指肌力差,右侧为甚,大、小鱼际及骨间肌萎缩,余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浅感觉、深感觉和共济运动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5.辅助检查:肌电图(2008-08-28 外院):双侧尺神经病损。

颈椎MR(2008-08-28 外院):颈椎MRI退行性改变:生理性曲度变直;椎间盘变性;颈髓及颈段椎管未见明显异常;小脑扁桃体下移,其下缘至枕骨大孔约10mm。

头MR(2008-08-28 外院):脑部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2008-09-23):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C7,C8水平);胸锁乳突肌未见神经源性损害;胸段棘旁肌未见失神经电位。

入院后颈MR如下1、平山病2、小脑扁桃体下疝平山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或良性单肢肌萎缩症,与运动神经元病(MN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及脊肌萎缩症(SMA)表现相似,但预后截然不同。

文献报道的大部分病例来自日本及印度,意大利、中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亦见散发报道[1~3]。

2.1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隐匿,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7~20:1,15~25岁为发病高峰。

主要临床特征是单侧上肢远端的肌肉萎缩、无力,寒冷可诱发或加重无力症状,称为寒冷麻痹。

桡侧肌肉一般不受影响,手的骨间肌、大小鱼际肌、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使上肢呈斜坡样。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平山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M R I f i n d i n g i n H i r a y a m a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 4 8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i r a y a m a d i s e a s e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J u n 2 0 0 6 t o Ma y 2 0 1 3 . T h e le f x e d a n d n e u t r a l p o s i t i o n c e r v i c a l MRI i m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1 0 0 % c a s e s s h o we d a n t e r i o r
[ 6 ] 王莎 莎,李 叶阔 ,程琪 ,等 . 经 阴道三维超声造 影重建技术评价 输卵管通畅性的初步探讨 [ J ]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 0 1 0 , 2 6( 1 0 ) :
9 3 2 - 9 3 4.
[ 7 ] 彭晶 . 妊 娠合并子 宫肌瘤 4 8 例 治疗体会 [ J 1 - 航空航天 医学杂志 ,
病房确诊 的平 山病患者 4 8 例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 患者均行颈椎屈 曲位和 中立位 M R I 检查 ( 共3 8 例患者完成 中立位横断 面扫描 ) ,并进行影 像学分析 。结果 :所有 患者均表现为屈 曲位硬膜囊前移 ; 7 9 . 2 %( 3 8 / 4 8 )的患 者屈曲位硬膜外 血管曲张蔓延到胸椎 ; 8 9 . 6 %( 4 3 / 4 8 )可观察 到屈 曲位横断面脊髓楔形变 ;仅 3 3 . 3 %( 1 6 / 4 8 ) 可观察到硬膜外血管流空信号 ;除此之外 ,9 4 . 7 %( 3 6 / 3 8 ) 表现为中立位横 断面下颈椎硬膜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显示骨骼的细微结 构和病变程度,有助于发现脊柱
侧弯和椎体旋转等异常改变。
CT检查还可以观察到椎间盘和 韧带等软组织的形态和异常改变, 有助于全面了解平山病的病变情
况。
CT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对软组织 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不如MRI检
查清晰。
平扫与增强扫描
平扫是指不使用造影剂的扫描, 主要用于初步观察病变部位和范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关节镜手术、滑膜切除术、关节 置换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而定。
对于严重的平山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后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 和肌肉力量。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平山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包 括物理治疗、按摩、运动疗法等,旨在 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病例三:晚期平山病影像诊断
总结词
晚期平山病影像表现为颈椎严重畸形、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等,可能导致瘫痪。
详细描述
在平山病的晚期,影像学表现极为严重。X光检查可能显示颈椎严重畸形,如颈椎反曲、侧弯等。椎 间隙可能极度变窄,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患者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时, 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等积极干预措施,以缓解病情。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上肢 肌肉逐渐萎缩,影响日常 生活。
肌肉功能丧失
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完 全丧失肌肉功能,需要依 靠轮椅或呼吸机等辅助设 备。
02 平山病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平山病影像诊断的 初步筛查方法,可以观察骨骼 形态和结构,发现骨骼异常。
X线检查可以显示颈椎和胸椎 的异常改变,如脊柱侧弯、椎 体旋转等,有助于诊断平山病。

平山病的影像

平山病的影像

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 在平山病的发病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平山病患者的神经肌肉接 头存在病变,导致神经信 号传递受阻,进而引发肌 肉萎缩。
诊断技术优化与创新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手段,可 以检测神经肌肉系统的电活动,帮助 医生判断病情。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平山病的诊断 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预防。
胸部X线片
部分平山病患者可伴有肺部改变 ,如肺部纹理增粗、紊乱等,但 无特异性。
CT检查
颈椎CT
平山病患者颈椎CT可显示颈椎椎管 矢状径增大,脊髓受压变扁,多节段 椎间盘突出等改变。
肌肉CT
平山病患者受累肌肉的CT值较正常肌 肉减低,且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变 薄。
MRI检查
颈椎MRI
平山病患者颈椎MRI可显示脊髓萎缩,脊髓前角高信号,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后壁受压前移等 改变。此外,MRI还可以显示脊髓内异常信号,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等。
平山病患者往往因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弱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
长期随访
平山病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医生应制定合适的随访计划 ,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PART 06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平山病可能与遗 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的 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肌肉MRI
平山病患者受累肌肉的MRI可显示肌肉萎缩、脂肪浸润等改变,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其他影像学检查
肌电图
平山病患者肌电图检查呈神经源性损 害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 幅降低,远端潜伏期延长等。

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关键词】平山病 MRI表现临床诊断平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1],1959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先报道[2],它多好发于青春期男性,主要临床表现是前臂尺侧肌萎缩,病侧上肢呈斜坡样改变,临床上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本病较为罕见,但近年国内亦可见报道,对本病认识逐渐深入。

MRI屈颈位检查已被影像及临床医师公认为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本文2例病例报道经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诊断后又经MRI屈颈位检查符合平山病MRI表现,并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一步明确平山病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1 临床资料例1,男,17岁,右手小指、无名指无力8个月,左手小指、无名指无力2个月,查体见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尺侧萎缩明显,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桡侧肌肉不受影响,上肢呈斜坡样改变,左侧不显著。

MRI屈颈位检查显示:C4下缘至扫描野内可见脊髓后方索条状等T1等T2信号,C5上缘至C7下缘范围病灶较粗,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流空信号影,脊髓受压,椎管前后径最窄为6mm。

MRI屈颈位增强检查显示:脊髓后方索条状等T1等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

MRI 诊断:符合平山病MRI表现。

例2,男,20岁,右手肌萎缩2年余,颅神经检查(-),右上肢萎缩,右上下肢肌力Ⅴ-,左侧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见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尺侧萎缩明显,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桡侧肌肉不受影响,上肢呈斜坡样改变。

MRI屈颈位平扫检查显示:C5-T1水平脊髓变细,其前后径约为4mm、4.5mm、6mm;并可见C5-T1水平相应部位脊髓后方硬膜外脂肪间隙增宽,其内可见不规则异常混杂信号(似伴血管流空信号影)致脊髓受压前移及脊髓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亦可见上胸段硬膜外脂肪间隙增宽,其内可见不规则异常混杂信号。

MRI 屈颈位增强检查显示:C5-T1水平脊髓后方可见不规则欠均匀强化。

MRI诊断:C5-T1水平硬膜外静脉丛扩张,符合平山病MRI表现。

平山病的MRI诊断

平山病的MRI诊断

平山病的MRI诊断图释图1.T2WI示,低位颈髓正常椭圆形形态消失,明显不对称萎缩,右侧明显变扁(箭),呈梨形改变。

图2.T2WI示,上椎管后硬脊膜(线状等信号)与后方骨性椎板分离,其内为异常高信号填充(箭)。

图3.T2WI示,低位颈髓明显萎缩、变细、变扁,后硬脊膜外间隙见高信号(长箭),其间可见低信号(短箭)。

图4.T2WI示,低位颈髓向前移位,相应后硬脊膜外间隙明显增宽,间隙内见弧形、条状高信号(箭)。

图5.T1WI示,低位颈髓萎缩,后硬脊膜外间隙见弧形高信号(箭)。

简述平山病是1959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先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常见于青春期男性,亚洲患者相对多见。

男女之比约20∶1,以一侧手、前臂肌肉萎缩,厥冷无力为临床特征,一般在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病情在3~5年内又趋于稳定,停止发展,但有少数患者肌萎缩情况可缓慢发展。

病变表现为一侧上肢远端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的肌群萎缩,前侧尺侧肌肉形成斜坡样改变,受累肌群肌张力下降,握力减退,夹纸力弱或不能,指腕关节屈伸及萎缩侧旋转无力。

患者有寒冷麻痹(寒冷环境中无力症状加重)、震颤现象,发病过程可有肌跳,受累侧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正常,无锥体束征、括约肌障碍;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

影像表现目前认为,MRI检查平山病具有较大优势,其在MRI异常高信号及异常血管信号的出现,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自然位MRI 表现:作者观察的11例患者中,9例颈椎、颈髓曲度异常,根据两连线相交、相遇情况;11例均见低位颈髓的不同程度萎缩、变细,以C6最为明显;低位颈髓内可见小斑片状T2WI高信号。

屈曲位MRI表现:患者在矢状面均见低位颈髓局限性萎缩,比自然位显示更明显,其前后径对比上下段脊髓呈不同程度变细、狭窄,受累颈髓横轴面示正常椭圆形形态消失,呈三角形、梨形变扁,或不规则缩扁,其中以C6最为明显;均可见相应硬脊膜、颈髓向前移位,C4~C6前方蛛网膜下腔前间隙变浅,部分紧贴前硬脊膜,后脊膜外间隙均见明显增宽,并见异常信号,T2WI呈弧形、梭形高信号,T1WI部分呈等、稍高信号;可见后脊膜外间隙流空信号。

平山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平山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平山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对平山病的临床及MRI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证实的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

结果:本组6例,男5例,女1例,表现上肢远端肌无力和萎缩,双侧受累1例,单侧受累5例,颈椎过曲位MRI 均见硬膜囊后壁前移,后硬膜外间隙增宽,其内见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男性多见。

平山病颈椎过曲位MRI有一定特征性,颈椎过曲位MRI可协助早期诊断。

标签:平山病;颈椎;磁共振成像【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RI diagnostic value of hirayama disease.Method:Analyse the clinical and MRI feature of hirayama disease in 6 cases proved by clinical.Result:5 males and 1 female in 6 cases,with muscle weakness and atrophy on uooer limbs,5 cases showed unilateral and 1 case showed bilateral but asymmetric involvement.In the flexion position MRI scan,the forwords movement of lower cervical cord and the abnormal lunular signal with posterior epidural space in all cases.Conclusion:Hirayama disease occurs mainly in young males.The hirayama disease shows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ons on the flexion position MRI appearance,which can help the doctor make diagnosis in the early stage.【Key words】Hirayama disease;Cervical vertebrae;MRI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本病临床上少见,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尚存在不足,影像诊断易漏诊误诊,临床上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混淆,搜集近年来临床证实的6例平山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MRI诊断价值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脊髓内信号异常。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非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自然体位MR
o LOA对诊断平山病最有效,敏感性和特异性最 高。
o 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髓内异常信号,虽有 一定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多因素调整后,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o 参考文献:平山病与非平山病患者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差异(您看看是否需要 添加)
男,17岁,右手麻木、 无力伴肌肉萎缩1年余。
同前病例,术后1年复查有改善。

小结
o 20岁左右的青年人,单侧上肢肌萎缩,临床怀 疑为平山病的患者,MRI自然位颈髓检查+过 屈位颈髓MRI。
o 自然位MR评估: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曲线 异常,LOA,髓内异常信号。
在失连接现象(loss of attachment,LOA ) o LOA:C4-6横断面的椎弓 根水平,通过后硬脊膜和 临近的椎弓分离的程度范 围判断:从椎突关节至椎 弓的联合处,分离少于1/ 3表示正常,分离超过1/ 3为LOA。
自然体位MR
o 脊髓的曲线:从 C2-7椎体后缘画一直线,判 定 C3-6 椎体背侧与直线的关系,椎体后缘与 直线相交为异常。
现 65% 患者存在下段颈髓轻至中度萎缩。但 脊髓造影并发症多,现已不用。
自然体位MR
o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o 低位颈髓萎缩:低位颈髓C4-7,与上节段颈髓
比,受损水平前后径变小,或在怀疑萎缩的颈 髓下面又有颈髓变大。 o 矢状位提示萎缩的需在T2加权横断位证实。 o 变扁平(椭圆形脊髓是正常)。 o 不对称变扁平:鸡蛋形或梨形。 o 对称变扁平:三角形。
平山病的影像诊断 (Hirayama disease)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曹代荣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
o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症。
o 日本学者平山惠造等 在1959年首次报道。
o 青年男性多见。 o 一种发生于青少年时
期、原因不明的自限 性神经系统疾病。
发病机制
血液循环受阻或慢性外伤学说 生长发育不平衡学说 特殊运动神经元病学说
1、血液循环受阻或慢性外伤学说(公认)
o 由于反复的屈颈动作或长期维持屈姿势导致 脊髓的循环受阻所致,并且前脚灰质在慢性缺 血过程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白质的阻抗力相对 更强。
o 临床试用颈圈限制屈颈治疗本病有效。
2、生长发育不平衡学说
o 多见于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青春期脊髓与硬脊 膜的生长发育不平衡。
o 颈部前屈时可以减少颈静脉的充盈,导致静脉 回流入内侧静脉丛的增多。
屈曲位 MR
o 硬脊膜向前移位并压迫脊髓,颈髓前移、变平、 硬脊膜外腔增宽且可见的异常血管流空信号, 与血管搏动一致,增强扫描硬膜外异常信号明 显强化的静脉丛。
男,17岁,左上肢肌肉 萎缩麻木1年余。
男,16岁,右上肢萎缩、无 力1年余,屈曲位增强扫描。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非平山病的下颈髓萎缩和信号异常。
屈曲位 MR
o 严重者导致脊髓扭转及脊膜变形,不断地曲 颈动作引起脊髓的微损伤及脊髓前角的细胞 缺血最终导致脊髓萎缩。
PS
o 近来的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均存在颈椎节段 性不稳现象。而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和活动度 对颈椎的稳定性又有重要影响。
临床表现
o (1) 14~24岁的男青年,病史2~4年,皆在 青少年期发病 。
o (2) 一侧性或双侧前臂不对称性前臂以下肌无 力、肌萎缩。肌萎缩始于手部,而后缓慢发展 至前臂。以手部小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 显著,肱桡肌萎缩相对轻。
o (3) 肌纤维束震颤。 o (4) 寒冷时出现手指麻凉,但无感觉障碍。
o 屈颈位的 MR(平扫 + 增强):清楚的显示扩 大的硬膜外腔和异常扩张强化的血管丛。
屈曲位
o 颈部垫楔形物 o 收下颌的屈颈位扫描能
最大限度的显示扩张的 硬膜外腔和流空的异常 血管。 o 收下颌:尽量内收贴近 胸骨柄,使颈后部尽量 拉伸,用棉垫固定患者 颈部两侧,防止移动, 并嘱其勿做吞咽动作。
屈曲位
o 硬膜囊后壁前移导致的后侧硬膜腔内负压可以 提高后内侧静脉丛的灌注;
o 硬膜囊前置导致前内侧的静脉丛受压故提高后 内侧静脉丛的负荷;
相关检查
o 血常规、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o 肌电图:神经源性肌萎缩、变性,仅在前臂肌
萎缩的部位出现,肱桡肌及上臂肌则无变化。 o 肌肉活检:神经性肌纤维萎缩。
X线-CT
o 颈椎的普通 X 线检查,可见生理曲度变直,无 其它异常发现。
o 普通 CT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o 脊髓造影可见脊髓萎缩。自然位,脊髓造影发
男,16岁,右上肢萎缩、 无力1年余,自然位。
正常颈髓
男,28岁,双手麻木伴双上肢无力8年。
男,16岁,右上肢萎缩、无力1年余, 屈曲位平扫。
男,16岁,右上肢萎缩、无力1年余, 屈曲位增强扫描。
女,54岁,右上肢无力。 非平山病颈椎屈曲位。
无平山病征象
自然体位MR
o 后脊膜和临近的椎弓存
o 曲线异常灵敏性差,特异性不高。
自然位---屈曲位
o 直立位时硬脊膜囊的解剖结构的异常和前屈位 时动力学的改变是平山病异常改变的主要原因。
o 脊髓的硬脊膜是一层松弛的外衣包在骨间隙里, 通过脊神经根与骨膜附着在枕大孔及尾骨上, 过伸位时颈髓的硬膜松弛,屈曲位时,硬脊膜 变紧,硬脊膜腔的前后径缩短。
o 正常:颈部从过伸位变成过屈位时,椎管长度 增加,松散的脊膜可代偿过屈时增加的长度。
o 平山病,过伸时脊膜管不再松懈,过屈时后面 的脊膜壁前移,压迫脊髓。
3、特殊运动神经元病学说
o 电生理检查:患者受累上肢肌肉呈神经源性损 害的现象,用运动神经元病来解释更为合理。 但随着时间推移,此观点目前受到越来越多学 者的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