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直观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哲学是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创造。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思虑,甚至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依据,都是透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因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和基本精神的最有效途径便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入手。 从哲学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四大思想资源,即: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早在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原始儒学和原始道家之前,中华先民已经表现出很高的精神智慧,创立了关于宇宙和世界万物的三种思维模式,即远古时代的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到春秋战国时期,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开始走向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出现思维共生现象,即所谓“阴阳五行”、“阴阳八卦”之说。阴阳五行思想、阴阳八卦思想由于其直观性和整体性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极为广泛、深远。[1]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一种乐感文化、一种超越宗教的现世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思想资源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展示了以儒家文化为本,儒道互补,儒道佛合一的逻辑结构和发展图景。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结构模式势必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审美趣味,从而铸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涵盖四大主要方面。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价值系统,自强不息、豁达乐观的民族心理,观物取象、整体直觉的思维方式,超越宗教、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就价值系统而言,中国文化表现了突出的以人为本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观,有别于以神为本的西方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不是脱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脱离社会群体的个人中心主义,而是儒家“道德的人本主义”与道家“非道德的人本主义”的融合互补,是天人合一,群己和谐的人本主义。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心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又一个闪光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动力源。它表现在以无数志士仁人为代表的对崇高理想的正义追求和对事业前程的坚定信念;表现在人们对悲喜炎凉的人生采取乐处达观的态度,表现出豁达大度的胸襟情怀;同样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的和合特征及融合功能。 思维方式是文化精神和民族智慧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直觉体悟的直观性和观物取象的象征性。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法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在于直觉体悟而不是明晰的逻辑把握。儒道释三家都是如此,以对象为整体,或诉诸经验,或推崇直觉,或讲究顿悟;而且都把主客体当下的冥合体验推到极致。无论儒家的道德直觉,还是道家的艺术直觉,抑或佛家的宗教直觉,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的全体和真谛。观物取象的象征性思维是指用具体事物或直观表象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思想感情或意境的思维形式。这在古代居室文化、民俗文化中有着广泛而多样的表现。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和最高境界。它不仅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特征和精神,而且标示出相异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质的区别。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最基本问题。事实上,天人合一观念在儒道开始对此进行哲学论辩之前,就已经历了“合——分——合”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演化过程。天人合一为儒道共同推崇,但儒家注重的是群己和谐,即个
体对群体的适应,并将天人合一的重心落在道德主体的自我反省、自我实现的努力“践仁”的
夫之上。而道家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在道的基础上建立天人合一,即道人合一。合一的基是人对道的认同,人对自我的觉悟。
中国传统民居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透过中国传统民居,我们可以形象而深切地感受到中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和基本精神及其深广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哲理观、宗法观、环境观、思观,等等,从各个不同层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体大精深和高明智慧。 二、中国传统民居的哲理观 关于中国传统民居所反映的哲理观,首先要推阴阳、五行、八卦思想。阴阳、五行、八卦思想在远古时代就萌芽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形成以气本论为础的阴阳五行思想和阴阳八卦思想。有学者认为,“气”主要表达万物生化循环的思想。气、阳、五行这三者虽各有渊源,但一俟合流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宇宙观、世界观。气是宇宙的基实体,它的动因在于阴阳,而五行乃是阴阳之气的基本形态。于是五行的相生相克具体展示了阳之气循环迭至和聚散相荡的过程,成为宇宙生生不息的基本构象。[1]而八卦及其演化便成解释万象世界的基本模式。 这种以气本体为基础阴阳五行、阴阳八卦思想对中国传统民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四院(北方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其空间组织的核心——庭院和厅堂的组合就体现了阴阳互动思想观念。南方汉族民居中司空见惯的祖堂与天井,成为民居空间的核心,住宅总是以祖堂和井为中心展开布置。而祖堂和天井就是阳和阴的互动关系思想的很好体现。 近年来,随着传统民居学术研究的深化,传统民居表现的阴阳思想日渐引起学界研究兴趣。如的学者指出,“在四合院构成和空间组合上,阴阳法则倍受遵从。首先,院子在形态上是由四房舍相围合,外‘实’内‘虚’构成一对阴阳关系。其次,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主下次第排列门屋和正堂,再配以两厢,而‘门堂’这一主一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在等级上有格要求。东西厢的配置亦成第三对阴阳关系,以横轴线贯之。而在纵横线交织控制院落关系之中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关系。”[2]不仅如此,院落空间的“四正思维”也构成一阴阳关系,在整体上是一个序列布局完整的八卦空间。从内外空间层次演进上看同样体现阴阳合关系。从东南位置的宅大门→垂花门→中院正房→内院后房→后罩房,不仅反映出等级尊卑礼制观念,而且“每一级组合成为一个递进层次,形成一个层级的阴阳关系”。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基础以及“择中而居”、“居中为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阴阳五行阴阳八卦思想往往与之相揉合,进而影响到中国传统民居的单(阳)数开间,影响到传统民居落的规划布局。如浙东南永嘉的苍坡村、皖南被宋代大儒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徽州古村落呈坎。后者以八卦式的特殊格局和左祖右社的典型模式传达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前者之所以经过近两百年自然成长构成一个经规划而略带不正的形态,就是因为受到了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正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理学系主任R.G.Knapp(那仲良)教授经过对苍坡的实地调查后得知,“随着苍坡村的发展,五行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相生相克之说法在苍坡村西边的山本应是属金平二阔(疑为“平而阔”,引者注)的却成了属于火的尖锐山峰在北面属水的地方,其实没有足够的水来克制西面的火和南面的本来的火。为了化解过盛的火苍坡村东南方起了两个长方形池塘。而在村中纵横交叉的河水渠,相信是可以引水流过来克制的威胁。”[3] 与阴阳、五行、八卦相联系,同样深刻地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哲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合一思想和实用理性精神。天人合一和实用理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