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营养治疗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饮食疗法

冠心病的饮食疗法

冠心病的饮食疗法冠心病患者平日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乳酪和黄油等;平日烧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要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

研究表明,饮食中加大水果和蔬菜的比重,特别是绿色蔬菜和维生素C含量充足的产品,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并且一些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些食物能够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试着每天至少吃4份水果、5份蔬菜以及6份全麦。

还要保证饮食中有坚果和籽,例如胡桃、杏仁和芝麻籽,这些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不要忘记下面的食物和营养,它们对心脏的健康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蒜、洋葱、辣椒、生姜、姜黄和苜蓿都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对心脏产生最大益处。

大蒜、洋葱和辣椒也有助于稀释血液,防止血凝块的形成。

已经表明由大豆制成的食物,例如豆腐和豆奶,也有助手降低胆固醇。

从冷水鱼如海豚、青鱼、鲑鱼和金枪鱼中提取的鱼油有助于降低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也可以防止血液凝块。

鱼油中对心脏大有好处的Ω-3脂肪酸含量丰富。

如果您不喜欢鱼或者鱼油补品的腥味,那您可以用亚麻仁油来代替。

它含有充足的亚麻酸。

摄入维生素对冠心病的治疗很有帮助。

β-胡萝卜素可以在颜色频谱处于红到黄末端的水果和蔬菜中找到。

β-胡萝卜素为这些食物提供了醒目的色调。

可以从任何水果或蔬菜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C,其中最好的来源是草莓、越橘、甜瓜、柑橘、芒果、番木瓜、胡椒粉、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番茄和马铃薯。

维生素E可以在蔬菜油、坚果、种子和麦芽中找到,另有少量的维生素E来自多叶蔬菜和全麦食品。

维生素B的食物来源包括多叶深绿蔬菜、全麦食品、柑橘、鳄梨、甜菜、香蕉、马铃薯、乳制品、坚果、豆类、鱼和鸡。

另外,冠心病患者需要摄入一些微量元素。

镁是对于心脏健康很重要的一种营养素,来自多叶绿色蔬菜,例如菠菜、欧芹、西兰花、甜菜、羽衣甘蓝和芥末等绿色食物,以及生杏仁、麦芽、马铃薯和豆腐。

硒的食物来源包括海产食品、鸡、全麦谷类食品和大蒜。

冠心病的营养医治1

冠心病的营养医治1

目录冠心病的营养医治.................................... - 2 -高血压营养膳食指南.................................. - 5 -如安在家里进行糖尿病的饮食医治?.................... - 7 -糖尿病营养膳食指南................................. - 10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营养医治原那么..................... -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医治........................... -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医治........................... - 19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营养医治........................... - 22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医治............................... - 25 -痛风症的营养医治(低嘌呤饮食) ....................... - 27 -胸腔手术后病人如何注意饮食?....................... - 32 -癌症病人膳食营养的要点是什么? ...................... - 34 -胆囊炎和胆石症的营养指南........................... - 35 -肝硬化饮食营养指南................................. - 36 -如何预防与医治单纯性肥胖症? ........................ - 38 -当血脂增高或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应................... - 41 -如何进行营养医治?................................. - 41 -膳食在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 - 43 -发生上有何作用? .................................... - 43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发作时......................... - 44 -应如何进行营养医治? ................................ - 44 -如何安排产妇(临盆期与产褥期)的膳食?............. - 45 -如何安排乳母的膳食?............................... - 47 -冠心病的营养医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常见疾病的营养(冠心病)

常见疾病的营养(冠心病)

常见疾病的营养二、冠心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其危险因子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膳食不平衡、吸烟等。

营养治疗目的是通过膳食中各营养素合理调整,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冠心病的病情恶化,对危险因子进行饮食干预治疗可防止疾病反复,减少死亡率,延长寿命。

(一)相关营养素1.能量能量的摄入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工作性质而定,从儿童期就应开始预防超重与肥胖,40岁以上更应注意预防肥胖。

对有肥胖家族史其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的总能量摄入,力求使体重接近或达到标准体重。

2.脂肪过高的膳食脂肪对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有重要的影响。

主要致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LDL升高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这与高LDL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其机理主要是血中的LDL滤过动脉内膜进入内膜下间隙,在此发生了变化并促进斑块形成。

不论是高脂血症还是血脂正常,凡是年龄大于40岁者,每天要注意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因其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

要选用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因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增加胆酸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而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胆固醇摄入要限量,尽管肠道吸收率较低,膳食胆固醇对体内胆固醇合成的反馈抑制调节,但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仍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过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超过了生理需要量,将以糖原的形式储存,最终转变为脂肪,在脂肪组织中90%以上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

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可能会导致形成小的致密的LDL 颗粒,这些颗粒过多可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同时还可伴有较低的HDL水平,这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易导致血中的甘油三酯升高。

蔗糖和果糖有可能促使甘油三酯的增加,应注意限制摄入。

中老年胰岛功能对超负荷碳水化合物摄入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差,有可能会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冠心病不用慌,几种食物天天吃,不出一个月,疏通冠状动脉

冠心病不用慌,几种食物天天吃,不出一个月,疏通冠状动脉

冠心病不用慌,几种食物天天吃,不出一个月,疏通冠状动脉冠心病是很常见的心脏病,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导致患者心脏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出现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情况,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有可能是在短短的几秒钟就夺去生命。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会使得血脂含量异常,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而脂质代谢出现紊乱,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的堵塞。

有数据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升高1%,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将会增加2%-3%。

因此想要调理冠心病,必须要将低密度脂蛋白喝和总胆固醇降下来,恢复血脂正常,恢复冠状动脉通常,恢复心脏正常的供血供氧量。

这几种食物天天吃,不出一个月,血脂正常,冠状动脉通畅饮食对于调节血脂,疏通冠状动脉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日常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低油、低脂、低盐、低糖,主要以清淡为主,另外也要吃足够量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除了清淡饮食外,冠心病患者平时还可以适当增加能帮助降血脂通血管的饮食,比如下面这几种食物,对于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有很好的帮助。

1、荞麦:富含的槲皮素、芦丁、烟酸、芸香苷等物质,能有起到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调节血脂,防止血管出现堵塞硬化。

2、桑叶:含有桑叶多糖、γ-氨基丁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能明显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扩张血管,防止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管堵塞。

3、槐米:槐米对于冠状动脉的调理起主要作用的是芦丁成分,除了能降低血脂含量之外,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恢复血管柔韧通畅。

4、决明子:含有的植物固醇及蒽醌类物质,可抑制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帮助调节血脂。

5、菊花:含有挥发油类,可起到调节心肌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脂和冠心病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6、枸杞:含有的枸杞多糖等成分,可调节血管内的脂质含量,降低血脂,养血管。

冠心病长期管理之道

冠心病长期管理之道

冠心病长期管理之道作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我深知长期管理冠心病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和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冠心病。

我要强调的是,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遵循了医生的建议,努力改变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我的冠心病长期管理之道。

一、饮食调理饮食对于冠心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我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尽量不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每天都会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我还适量补充了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C、钙、镁等,以增强心脏功能。

二、适度运动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胆固醇,减轻体重,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我每周都会进行三次左右的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每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在运动过程中,我会注意心率的控制,避免运动过度。

同时,我还会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以保持心态平和。

三、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稳定病情。

我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降压药等。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我还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四、心理调适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这对于病情的控制非常不利。

因此,我努力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安慰和放松,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冠心病患者互助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共同面对疾病。

在我被诊断出冠心病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与病魔的斗争,更是一场对自我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和改变。

冠心病,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如今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长期管理自己的健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如何在心灵深处寻找力量。

冠心病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冠心病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冠心病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冠心病在医学上又被称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

冠心病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一旦患上此类病症,对人体伤害极高。

因此,要做好防护,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控制日常饮食。

在饮食中,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与此同时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1.冠心病饮食禁忌1.1忌喝浓茶茶叶中含有茶碱和维生素C等元素,不仅如此,茶碱还有助于患者消化,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胆固醇,适量饮用清茶有利于提升患者体质,起到促进消化、利尿的作用。

但是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不利于冠心病护理,咖啡因会使患者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夜间无法入睡,降低患者睡眠质量。

1.2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冠心病患者消化系统的负担,促进消化道血液流通加强,心肌供血量就会收到影响,加大胃肠道的压力,出现血糖、血脂增高,严重还会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现象,危害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1.3忌食冷饮冠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严格控制,禁止使用冷饮、过凉的食物。

在气温较高时,血管处于扩张、放松状态,一旦使用冷饮或是其他冰凉食物,就会严重刺激到冠心病患者的肠道和胃部,使患者血管剧烈收缩,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绞痛、脑溢血。

1.4忌吸烟香烟中含有大量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能直接破坏冠心病患者的循环系统,使患者血管出现收缩情况,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变快,不管是不是在患病期间,应该禁止吸烟,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

1.5忌饮烈酒总的来说,烈酒的酒精浓度比一般酒要高,能损害冠心病患者的内脏器官,不仅如此,还会产生大量热能,增加患者心肺负担,一旦心脏负荷过大,就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

1.6其他动物脂肪高的食物是冠心病患者严厉禁止食用的,包括肥猪肉、肥羊肉以及其他肥肉剁成的肉馅;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也需要严格注意,包括猪蹄、动物内脏、蟹黄等;不仅如此,热量、能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也不能食用,比如各种蛋糕、点心、冰激凌、巧克力;刺激性食物也不可忽视,包括刺激性强的辣椒、芥末、浓咖啡、胡椒粉等,会对冠心病患者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指包括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高血压、心力衰竭和中风(stroke)在内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几乎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营养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

1.控制能量摄入:饮食中过量的能量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脂肪堆积,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控制食物的热量,避免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保持健康体重:合理控制体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

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体力活动来控制体重。

3.降低脂质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摄入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降低脂质摄入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尽量避免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4.控制钠盐摄入:高钠盐摄入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因素。

建议每天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一般成人每日摄入的钠盐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应该进一步限制至3克以下。

5.增加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对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它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糖控制、增加饱腹感。

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来自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豆类等。

7.补充必需脂肪酸:适量的必需脂肪酸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橄榄油)来获得必需脂肪酸。

8.增加抗氧化物摄入:抗氧化物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食物中富含的抗氧化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类黄酮等,可以通过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来增加抗氧化物的摄入。

9.控制饮酒: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冠心病三餐饮食疗法

冠心病三餐饮食疗法

冠心病三餐饮食疗法冠心病三餐饮食疗法正文:第一章:冠心病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甚至坏死。

饮食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三餐的饮食疗法。

第二章: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以下是冠心病早餐的饮食建议:1:均衡膳食:早餐应包括主食、蛋白质食物、蔬菜和水果,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2:低脂饮食:选择低脂乳制品、粗粮、苏打饼干等低脂食品作为早餐的主要成分。

3:控制盐摄入:避免在早餐中过多摄入盐分,以降低血压。

4:忌烟忌酒:冠心病患者应坚决戒烟戒酒,早餐时切忌喝咖啡和浓茶。

第三章:午餐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为了对心肌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以下是冠心病午餐的饮食建议:1:控制油脂摄入:选择低脂的肉类、禽类、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减少使用油炸食品。

2:多蔬菜摄入:在午餐时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可以选择绿叶蔬菜、豆类、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3:合理搭配主食:在午餐中适量摄入主食,例如米饭、面条、土豆等,控制食物的总热量。

4:忌辛辣食物:午餐时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第四章:晚餐晚餐是一天中离睡觉时间较近的一餐,以下是冠心病晚餐的饮食建议:1:轻食为主:晚餐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糖分。

2:限制红肉摄入:减少摄入红肉,如猪肉、牛肉等,可以选择鸡肉、鱼肉等低脂肉类。

3:多吃蔬菜水果:晚餐时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增加饱腹感,控制食量。

4:避免夜宵:晚餐后避免过多进食,不吃夜宵,以减轻消化负担。

第五章:饮品和零食冠心病患者在饮品和零食的选择上也需注意,以下是饮品和零食的饮食建议:1:健康饮品:饮水是最佳选择,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和酒精类饮品。

2:低盐零食:选择低盐和低脂的零食,如坚果、水果干等,避免食用过咸和高热量的零食。

附件:1:冠心病饮食食谱推荐。

2:冠心病饮食常见问题解答。

冠心病的营养病因及饮食调理

冠心病的营养病因及饮食调理

冠心病的营养病因及饮食调理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饮食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营养病因以及相应的饮食调理。

一、冠心病的营养病因1.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和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2.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压,使心脏承受过多的负荷,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还可能直接造成心脏肌肉损伤。

3.高糖饮食:长期高糖饮食容易导致肥胖、高血糖,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心血管疾病。

4.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这些营养素是保持心血管健康必不可少的成分,缺乏则可能诱发冠心病。

5.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适量饮酒可以增加HDL(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但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冠心病患者尤其不利。

二、饮食调理1.低脂饮食:合理控制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建议从植物油、深海鱼类、坚果等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中获取脂肪。

2.高纤维饮食: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促进肠道蠕动,维护健康的消化系统。

3.控制盐摄入:每天的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如咸菜、腌制品和方便面等。

4.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A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和胡萝卜等;同时,要确保摄入足够的钙、镁、钾等微量元素,可通过多食用豆类、海带、菠菜等食物来实现。

5.适度控制饮酒:非冠心病患者建议适量饮酒,男性不超过每天20克纯酒精,女性不超过每天10克纯酒精。

冠心病患者应戒酒或限制饮酒。

6.控制糖的摄入:减少食用糖果、甜点和碳酸饮料等高糖食物,选用低糖或无糖的食品替代。

7.经常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控制体重。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和危害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和危害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和危害冠心病的饮食治疗1、控制总热量。

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

单糖及双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2、限制脂肪。

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

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

3、适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

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

有学者观察,过多的摄入动物蛋白,反而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所以蛋白质应适量。

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应选用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4、饮食宜清淡、低盐。

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

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

例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

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冠心病的危害1、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之为猝死)。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

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2、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

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

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

冠心病得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一、冠心病得概念、病因、及分类1、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指种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甚至堵塞或因伴随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得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冠心病得病因(亦称危险因素):A、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过低、目前已证实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得降低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主要危险因素、B、高血压。

高血压损伤动脉内皮引发动脉硬化,并加速硬化过程。

C、吸烟者。

冠心病得发病率及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2-6倍。

D、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2倍,多伴有高脂血症,且伴有血/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力增强,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血拴形成与引起动脉堵塞。

E、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得20%且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动脉粥样硬化得发病率明显增高。

F、年龄。

多见于40岁以后,通常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

G、性别。

通常男多于女,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

H、饮食。

经常摄入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糖、盐等食物,易患本病。

I、遗传因素及其她。

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动脉粥样硬化得发生率明显增高,可5倍于无前述情况者。

近年来发现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体内铁贮存过多与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过度表达、微量元素铬、锰、锌、钒、硒摄入量不足,铅、镉、钴摄入量过多等亦就是易患因素。

3、冠心病得分类:①、隐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

②、心绞痛型。

③、心肌梗死型、④、心肌硬化型(缺血性心肌病)。

⑤、猝死型。

二、冠心病得饮食治疗1、控制总热量。

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供给总能量得60—70%,少用蔗糖、果糖及纯糖制品。

膳食热量得控制就是第一位得。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40岁以上应注意预防肥胖,尤其就是对有肥胖症家族史者,超过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天得总能量得摄入,力求使体重达到或接近理想体重。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建议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建议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建议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外,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营养摄入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低盐饮食高盐饮食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

每日的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3克以下。

要注意的是,食盐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调味品中,还存在于很多加工食品中,如方便面、火腿肠等。

因此,冠心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过多加工食品,并注意选择低钠食品。

二、低脂饮食冠心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高脂肪饮食,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这些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水平,加重冠状动脉的阻塞情况。

相反,多吃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高纤维饮食纤维素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非常有益。

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的摄入来获得足够的纤维素。

此外,坚果和种子也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选择。

四、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抗氧化剂是帮助减少自由基对心脏健康的伤害的重要营养素。

冠心病患者应该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和水果(如红蓝莓、胡萝卜、西兰花等)、绿茶和黑巧克力等。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抵抗心脏疾病的风险,并提供足够的营养。

五、控制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量适量的饮酒可以对心脏健康有益,但过量的饮酒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该适度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

此外,过多的咖啡因摄入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也不利于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量。

六、合理分餐和适量进食冠心病患者应该合理分餐,每天进食5-6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此外,进食的时候应该慢慢咀嚼食物,避免吃得太快和吃得太多。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一、冠心病的概念、病因、及分类1、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种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甚至堵塞或因伴随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2、冠心病的病因亦称危险因素:A、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过低;目前已证实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B、高血压;高血压损伤动脉内皮引发动脉硬化,并加速硬化过程;C、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2-6倍;D、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2倍,多伴有高脂血症,且伴有血/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力增强,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血拴形成和引起动脉堵塞;E、肥胖;体重超过正常的20%且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F、年龄;多见于40岁以后,通常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G、性别;通常男多于女,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H、饮食;经常摄入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糖、盐等食物,易患本病;I、遗传因素及其他;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5倍于无前述情况者;近年来发现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体内铁贮存过多和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过度表达、微量元素铬、锰、锌、钒、硒摄入量不足,铅、镉、钴摄入量过多等亦是易患因素;3、冠心病的分类:①、隐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②、心绞痛型;③、心肌梗死型;④、心肌硬化型缺血性心肌病;⑤、猝死型;二、冠心病的饮食治疗1、控制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供给总能量的60-70%,少用蔗糖、果糖及纯糖制品;膳食热量的控制是第一位的;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40岁以上应注意预防肥胖,尤其是对有肥胖症家族史者,超过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天的总能量的摄入,力求使体重达到或接近理想体重;但年龄偏大患者减肥时应遵照医嘱执行,不可盲目效仿,更不可急于求成;膳食纤维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应适量增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如豆类、木耳、银耳、魔芋等;2、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5%以下为宜;控制膳食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是防止血清胆固醇升高,预防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措施;不管对高血脂症病人还是血脂正常者,或是年龄大于40岁者,每天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以内;其中动物脂肪供给量应小于每日总能量的10%,植物性脂肪供给量占总能量的10-12%;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mg以下,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动脉粥地样硬化的形成,每日摄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值应大于1,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3、蛋白质;应控制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的每日供给量应达总能量的10%,蛋白质的供给要注意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的合理搭配;动物性蛋白质摄入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量也相应增加,故提倡减少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大豆制品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提倡食用;4、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冠心病病人往往合并高血压,尤其是在并发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肾血管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一般钠盐每天摄入5克以下,中度以上心功能不全病人每天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水的摄入量也应适当控制,特别是对心功能不全病人,每天水供应量应控制在800ML毫升左右;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绿叶、根茎类疏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素,建议每天摄入量400-500克;水果能量低、含丰富维生素C和大量的果胶,建议每天摄入量100-200克;维生素C:维生素C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国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还有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血管末捎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的作用;叶酸、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6有降低血中半胱氨酸的作用,亦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进而预防急性死亡事件的发生;钙:最新研究发现高钙具有降肪作用;镁: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脂质代谢和凝血机制,防止动脉壁损伤等功能;钠:高血压发病率与钠盐摄入量正相关,应严格限制;铬: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锰:锰缺乏可也致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紊乱;锌: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增进食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铜:是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如血浆铜蓝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过氧化酶等,缺乏可出现相应物质代谢障碍;冠心病饮食治疗中相关营养素含量较高食物一览表说明:以上所列营养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是充分考虑到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殊情况,对某些营养素含量较高但不利于疾病治疗的食物,本表中没有选择在内,患者日常生活中可根据当地的食物供给情况及自身经济情况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物一览表中选择合适的食物;三、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宜忌1、宜食: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肥胖患者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宜食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如麦坯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及莴笋叶、奶类等;宜食含镁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大麦、豆类及肉类等食物;蛋白质摄入宜动物性、植物性蛋白质各半,或植物性蛋白可略多于动物性蛋白,并且要适当控制进食量;可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2、忌食:不宜食动物脂肪、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油、内脏心、肝、肾、脑髓、肥肉、卵黄及水产品中的螺、贝类、鱿鱼、乌贼鱼等;不食用含盐量较高的食物,不宜用兴奋神经系统和促发血管痉挛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烈性酒、强烈调味品芥末、洋葱、大蒜、蘑菇等,饮食中应适当控制食盐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物一览表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说明:本表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项目中“18C—1”表示18个碳组成的脂肪酸中有一个双键,项目中“18C—2”表示18个碳组成的脂肪酸中有2个双键,“18C—3”表示18个碳组成的脂肪酸中有3个双键;四、冠心病患者的每日食谱为方便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辅助治疗,笔者编制了冠心病患者每日食谱建议,其食物的选择有利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饮食治疗,该食谱食物供给量总热能适中,各营养素供能占总热能的比值适当,各种食物等量替换便于掌握和操作;冠心病患者每日食谱建议冠心病每日早餐食谱及可等量替换的食物冠心病每日午餐食谱及可等量替换食物冠心病每日晚餐食谱及可等量替换食物冠心病每日食谱中营养素总量、热能及占总热能比值统计表食谱说明:1、该食谱总热量2285千卡,等量替换食物后,对总热能的变化和影响不大;本食谱每月食用天数应达到10天;2、萍果可在下午4点30分至5点之间感觉饥饿时食用;萍果的果胶不被人体吸收,通过促进排便可降低血中胆固醇;3、小虾米皮含钙较高,也可作为辅助补钙食品;4、鸡蛋是完全蛋白质,虽然蛋黄中含有大量胆固醇,但蛋黄中卵磷脂有防止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的作用,应每隔一天吃一个鸡蛋,不宜多吃;5、菠菜、芹菜、荠菜、海菜、荞麦面、燕麦面等具有降压作用,应经常吃;6、豆类食物膳食纤维素含量较高,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可经常食用;7、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患者应不断更换食物品种,以达到膳食平衡和营养平衡;8、保证每隔一天吃一次鱼,鱼类是优质蛋白质,且鱼吃的多,冠心病发病率低;。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及每日食谱一、冠心病的概念、病因、及分类1、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种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甚至堵塞或因伴随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冠心病的病因(亦称危险因素):A、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过低。

目前已证实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B、高血压。

高血压损伤动脉内皮引发动脉硬化,并加速硬化过程。

C、吸烟者。

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2-6 倍。

D、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2 倍,多伴有高脂血症,且伴有血/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力增强,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血拴形成和引起动脉堵塞。

E、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的20%且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F、年龄。

多见于40 岁以后,通常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

G、性别。

通常男多于女,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

H、饮食。

经常摄入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糖、盐等食物,易患本病。

I、遗传因素及其他。

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家族史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 5 倍于无前述情况者。

近年来发现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体内铁贮存过多和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过度表达、微量元素铬、锰、锌、钒、硒摄入量不足,铅、镉、钴摄入量过多等亦是易患因素。

3、冠心病的分类:①、隐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

②、心绞痛型。

③、心肌梗死型。

④、心肌硬化型(缺血性心肌病)。

⑤、猝死型。

二、冠心病的饮食治疗1、控制总热量。

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供给总能量的60-70%,少用蔗糖、果糖及纯糖制品。

膳食热量的控制是第一位的。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40 岁以上应注意预防肥胖,尤其是对有肥胖症家族史者,超过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天的总能量的摄入,力求使体重达到或接近理想体重。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降低心肌氧耗、预防心肌梗死或心衰等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治疗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治疗等。

改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运动以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等。

在饮食方面,应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和多样化,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戒烟和戒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理压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心血管事件。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血栓的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等。

抗血栓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稳定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血运重建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另一种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中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外科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切除冠状动脉的狭窄部分,再重新连接血管,以达到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目的。

血运重建治疗适用于冠脉狭窄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性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发展,预防严重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冠心病营养治疗原则冠心病的营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运动、低饱和脂肪和低反式脂肪饮食、增加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保持素淡的饮食、保持电解质平衡、适当进食蔬菜和水果。

具体来说:1、减少总能量摄入,少吃精制谷物(白米、白面),增加全谷、粗粮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例,不吃甜食、点心,不喝含糖饮料,低脂饮食,减少总脂肪摄入量,每天烹调用油量控制在20~30克,增加体力活动,如每天累计步行1万步(计步器),也可慢跑、跳舞、骑车、游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病理基础冠心病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流减慢、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有三种基本的病理改变:①脂肪条纹形成;②纤维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变形、血流缓慢,是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病变和各种临床症状的最主要原因;③进展性斑块形成,大量的脂质聚集、逐渐坏死、崩解,并引起结缔组织的增生和炎症,发生钙化,使冠脉管腔严重狭窄或完全性闭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理过程见图16-2-1。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病人从青少年起即开始有血管壁的脂肪条纹形成,至40岁左右病变的血管逐渐明显变窄,冠脉供血减少,并可能发生出血、溃疡、血栓等改变,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猝死等。

图16-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理过程(三)流行病学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工业化国家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左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已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表明,每年死亡的4000多万例(发达国家1200万,发展中国家2800万)中有1000多万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1/2。

1995年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心脑血管疾病都居死因的首位,分别占总死因的37.49%和36.33%。

近10年来我国冠心病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增长,如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血脂水平、吸烟、膳食变迁、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增加、精神压力等,是促使我国冠心病发病增加的病因基础。

(四)分类和临床表现1. 隐匿性冠心病病人无症状,静息时或负荷后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病理检查无改变。

2. 心绞痛型冠心病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病理检查无改变。

3.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4.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

5. 猝死型冠心病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二、营养代谢特点Dietary fa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nutritional determinan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evidence for the principal role of saturated fat is discussed in depth.Epidemiological studies reveal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intake of saturated fat, plasma cholesterol levels and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animals and in humans show that consumption of saturated fats leads to increased plasma cholesterol level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Clinical trials show that lowering cholesterol levels by a diet low in saturated fat and/or by drugs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events.Other dietary factors include antioxidants, fiber, soy protein, alcohol, plant sterols and stanols, tea, garlic, fish, et al.随着各种研究资料的积累,大量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被确定,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sedentary lifestyl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载脂蛋白(a)水平增加等。

其中许多因素都可以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控,膳食营养因素无论是对冠心病的发病还是防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脂类1. 总脂肪目前尚未发现总脂肪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膳食中脂肪的种类比总脂肪摄入量的影响更大。

一般认为总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

2. 饱和脂肪酸作为总脂肪和总能量组成成分的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已经受到了重视,因为这些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危险性密切相关。

SFA可以显著升高血浆HDL-C和LDL-C的水平,但是不同长度碳链的SFA对血脂的作用不同。

碳原子少于12、大于或等于18的饱和脂肪酸对血清总胆固醇无影响,而含12~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如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软脂酸(即棕榈酸,C16:0)可明显升高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含18个碳的硬脂酸(C18:0)不升高血清总胆固醇、LDL-C。

最近美国膳食推荐量建议,SFA应占总能量的7%~8%。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SFA低于总能量的10%。

3. 单不饱和脂肪酸用MUFA代替SFA可降低血浆LDL-C和甘油三酯,并且不会降低HDL-C。

MUFA 可使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因而有助于降低LDL对氧化修饰的敏感性。

最近美国在膳食推荐量中建议,MUFA应增加到总能量的13%~15%,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量为总能量的8%~10%。

4. 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亚油酸和亚麻酸替代膳食中的SFA,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升高甘油三酯。

膳食亚油酸和α-亚麻酸在体内可分别转化为n-6 PUFA(如花生四烯酸)和n-3 PUFA(如EPA、DHA),它们都可转化为二十碳烷酸,但两个系列脂肪酸分别转化生成的二十碳烷酸的生物学作用相反,因此摄入比例平衡的n-6、n-3 PUFA非常重要,亚油酸/α-亚麻酸的比值应当<10。

我国营养学会提出n-6:n-3 PUFA为(4~6)︰1。

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中海洋鱼类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

鱼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n-3 PUFA(EPA,DHA)介导的。

n-3 PUFA的生物学作用相当广泛,涉及对血脂和脂蛋白、血压、心脏功能、动脉的依从性、内皮功能、血管的反应性、心脏电生理学的作用,还有强烈的抗血小板凝集和抗炎作用,包括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生成。

5. 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增加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可使LDL-C水平升高、HDL-C降低,使胆固醇与HDL-C的比值增高,LDL-C/HDL-C比值增加,以及载脂蛋白(a)升高,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反式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比SFA更强。

膳食中反式脂肪酸大多数来自于氢化的植物油。

目前认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

6. 膳食胆固醇摄入高胆固醇膳食是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人体中胆固醇30%~40%为外源性,即直接来源于食物,其余在肝脏内源性合成。

由于高胆固醇动物性食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因此限制膳食胆固醇有利于防止高胆固醇血症。

综上所述,降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MUFA和PUFA摄入量,控制总脂肪和总能量,将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

研究发现,用PUFA替代部分SFA对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作用最好,其次为MUFA和碳水化合物。

用反式脂肪酸替代SFA会使冠心病危险性明显增加。

(二)碳水化合物1. 碳水化合物总量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能量密度高、缺乏纤维素的双糖或单糖类,使糖代谢增强,细胞内ATP增加,脂肪合成增加。

我国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较为常见。

2. 血糖指数高GI(GI>70)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而低GI(GI<50)的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慢、峰值低。

低GI的膳食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浆胆固醇和LDL-C。

因此在判断碳水化合物对血脂和冠心病的影响时,不能只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其种类更为重要。

目前可以推荐的低GI食物有大豆和其他的杂豆类。

3.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LDLD-C水平,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更强,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燕麦、豆类、水果中。

4. 低聚糖低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天然食品中,也可通过酶解发酵等工艺制成。

近年来有人认为低聚糖应属于膳食纤维的范畴,它不能在上消化道被消化酶分解,也不能被小肠吸收,而是以原形进入大肠被细菌发酵,并产生H2、CO2和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

低聚糖发酵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提供1~2kcal/g的能量,远低于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4kcal/g)。

目前常见的品种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低聚糖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促进益生菌生长、调节血脂和脂蛋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等。

但大多数人对低聚果糖的耐受量低于30g/d,超过此剂量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

(三)膳食蛋白质1. 动物蛋白一些人体试验发现,当用低脂肪的动物蛋白,如瘦牛肉、鱼肉、禽肉、脱脂奶等,替代碳水化合物时,血脂发生一系列有利的变化,包括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VLDL降低,HDL-C 升高,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虽然有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量增加至总能量的20%~25%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推荐这种膳食需谨慎。

因为通过动物性食物增加蛋白质时,如果不是选择瘦肉和脱脂奶,将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会减弱或抵消高蛋白膳食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

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高蛋白质膳食的长期安全性。

2. 大豆蛋白摄入大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与基础胆固醇水平有关,血胆固醇水平越高其作用越明显,可以潜在性地使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2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