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
幼儿园孩子如何预防龋齿

幼儿园孩子如何预防龋齿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预防龋齿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获得正确的口腔护理指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以预防龋齿的发生。
以下是幼儿园孩子预防龋齿的一些建议:1.定期刷牙:幼儿园孩子应该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
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软毛牙刷和少量无氟牙膏,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
家长和老师应该监督和指导孩子正确的刷牙技巧。
2.饮食控制:孩子们应该避免高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蛋糕和碳酸饮料。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乳制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
3.合理零食:如果孩子需要吃零食,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如坚果、花生酱、无糖酸奶或水果。
避免长时间咀嚼糖果或粘性食物,以减少牙齿暴露在含糖食物中的时间。
4.口腔清洁:幼儿园孩子在吃完食物后,应该及时漱口或用牙签清理牙齿间的碎屑,预防细菌滋生。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清洁检查,防止牙齿上的菌斑累积。
5.定期牙齿检查:家长应该安排孩子定期去牙医那里进行牙齿检查。
牙医可以检查孩子的牙齿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龋齿或其他口腔问题。
6.牙齿保护:幼儿园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时,可以戴上牙套或口罩,保护牙齿免受到碰撞和损伤。
7.口腔健康教育:幼儿园应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让孩子们了解正确的口腔护理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绘本和互动活动等方式,向孩子们传授正确的刷牙技巧和饮食习惯。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和锻炼身体,以维护整体健康。
9.携带水瓶:饮食过程中,孩子可以携带水瓶,经常喝水可以稀释口腔中的细菌和酸性物质,保持口腔的健康。
以上是幼儿园孩子预防龋齿的一些建议。
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关注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的发生。
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

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儿童口腔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口腔是儿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口腔护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儿童口腔保健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处理常见的口腔问题,特制定以下临床诊疗指南。
一、正确认识儿童口腔问题的重要性1.儿童口腔问题常见且容易被忽视。
儿童期是口腔疾病发生的高发期,如龋齿、牙周炎等问题容易在儿童口腔中发生。
2.儿童口腔问题对全身健康有影响。
口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饮食、发育和学习能力,甚至对全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及早预防和治疗口腔问题非常重要。
在儿童期就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早发现和治疗口腔问题,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口腔健康。
二、儿童口腔保健和预防方法1.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建议儿童从3岁起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2.合理饮食。
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含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
尽量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
3.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父母应帮助儿童正确刷牙,建立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
儿童3岁后可以尝试自己刷牙,但仍需父母监督和指导。
4.使用适龄适合的牙膏和牙刷。
儿童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牙刷应选择软毛,并根据年龄选择适合的牙刷大小。
5.补充氟化物。
低氟区的儿童需要从口服或涂抹氟化物等方式进行补充。
高氟区的儿童通过口腔保健可以获得足够的氟化物。
6.鼓励饮用水含氟。
儿童饮水应选择有氟水源,或通过水龙头安装过滤器来补充氟化物。
7.建议6个月龄至12岁的儿童使用氟化风化钙。
三、儿童口腔常见问题及对应治疗方法2.牙周炎:牙周炎可导致牙齿脱落和牙龈出血等问题。
治疗方法包括定期洁治、口腔抗菌药物的使用等。
3.口臭:常见原因有口腔卫生不良、龋齿、牙周炎等。
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习惯、治疗口腔疾病等来缓解。
4.先天牙齿畸形:先天性牙齿畸形可能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正常咀嚼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矫正、修补等。
5.错位恒牙:儿童恒牙错位常见,应及早到正畸科就诊,进行矫正治疗。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一、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二、学龄前儿童口腔如何护理三、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
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1、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乳牙外伤、牙龈炎
1.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的范围和种类也增多,容易因为跌倒导致牙齿折断,甚至脱位,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会影响发音,影响面容,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
同时乳牙外伤有可能伤及恒牙胚,造成恒牙胚发育异常。
1.2、有一些儿童在刷牙和咬苹果的时候刷牙出血,家长非常紧张。
牙龈出血提示家长,您的孩子可能有牙龈炎,出血是牙龈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病因是由于不断累积的牙菌斑刺激牙龈产生炎症。
2、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溃疡性口炎、坏死性龈炎2.1、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假膜、流涎、口臭。
多由链球菌引起。
2.1、又称奋森氏口腔炎。
口腔溃烂、坏死,严重的可穿骨落齿,颊粘膜大片坏死,出现古称的“走马牙疳”。
由梭形杆菌、奋森氏螺旋体引起。
3、学龄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疱症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逐渐形成溃疡,周围红肿、疼痛、拒食。
学龄前儿童口腔如何护理1、清洁口腔:每天让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自己用牙刷及一粒青豆大小含氟化物儿童牙膏刷牙。
家长切记每晚替孩子补刷牙齿一次,这样可以保证清洁的彻底。
2、饮食习惯:每天让孩子定时进食早、午、晚3次分量足够的正餐。
幼儿园预防龋齿矫正措施

幼儿园预防龋齿矫正措施龋齿是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预防和控制龋齿的发生,幼儿园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预防龋齿的常见措施。
1.食物控制:幼儿园应提供健康均衡的膳食,减少糖分和酸性食物的摄入。
给孩子们提供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食物,限制糖果、饼干、巧克力等高糖食物的食用。
2.口腔卫生教育:幼儿园应开展口腔卫生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导他们正确刷牙的方法和频率,鼓励他们使用适合年龄的牙刷和牙膏。
3.刷牙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养成刷牙的习惯。
可以设置固定的刷牙时间,让孩子们共同刷牙,形成刷牙的良好习惯。
同时,幼儿园可以在洗手间设置洗手台,并准备幼儿专用的牙刷和牙膏。
4.饮水习惯:幼儿园应鼓励孩子们多喝水,并提供安全干净的饮用水。
适量的饮水可以稀释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并促进唾液的分泌,有利于牙齿的健康。
5.牙科检查:幼儿园应定期组织牙科检查,早发现龋齿问题,并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可以邀请专业的牙医到幼儿园进行免费的牙科检查,为家长提供龋齿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6.父母参与: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进行龋齿预防教育。
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龋齿的预防知识并提供相关资料。
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刷牙,并注意家庭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善。
7.爱牙宣传: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爱牙宣传活动。
可以邀请牙医、护士或其他专业人员到幼儿园进行讲座,向孩子们介绍口腔卫生知识和正确的饮食习惯。
还可以组织绘画比赛、剧场表演等活动,增加孩子们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兴趣。
8.合理安排课程:幼儿园应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过多的糖分和酸性食物。
可以适度增加水果和蔬菜的供应,减少糖果和甜点的食用频率。
9.定期清洁牙具:幼儿园应定期清洁和更换幼儿们的牙具,确保使用卫生、安全的牙刷和牙膏。
同时,幼儿园应提供储存牙具的卫生环境,避免细菌滋生。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措施要点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措施要点在幼儿园,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为了保障幼儿们的健康,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要点: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
幼儿园应定期开展手部卫生教育,教导孩子们勤洗手、避免口鼻接触、保持环境清洁等。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孩子们在密集场所停留的时间,有利于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2. 感冒感冒是孩子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幼儿园应鼓励家长在孩子出现感冒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医,减少传染风险。
另外,幼儿园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3.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传播。
幼儿园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
另外,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4.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幼儿园应及时对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力。
一旦有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应立即隔离患儿,避免传播给其他幼儿。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主要通过眼部分泌物传播。
幼儿园应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另外,提醒孩子们不要随意触摸眼睛,勤洗手,避免疾病传播。
综上所述,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意识,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每位家长和老师都能重视预防疾病的工作,共同努力,为幼儿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研究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研究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不仅会影响口腔健康,还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预防儿童龋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口腔综合保健是一种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它包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指导、定期口腔检查和补充氟化物等措施。
本文将探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之一、儿童应该每天刷牙两次,每次刷牙应该持续2-3分钟,使用适量的牙膏,并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
此外,使用牙线或牙线棒清洁牙缝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在儿童刷牙时进行示范,教会他们正确的刷牙技巧,并每天监督他们的刷牙行为,形成定期刷牙的习惯。
其次,饮食指导也是预防儿童龋齿的关键。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牙齿尚未完全发育,对饮食的依赖性较高。
家长应该控制儿童的甜食摄入量,尽量减少孩子经常食用高糖食物,特别是夜间进食高糖甜食,应当避免。
另外,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等,有助于儿童牙齿的发育和预防龋齿的发生。
再次,定期口腔检查也是口腔综合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患龋齿等口腔疾病,及时治疗。
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补充氟化物是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途径之一、氟化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牙釉质的酸抗性,减少酸性的侵蚀,从而减少牙齿龋坏的发生。
家长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儿童适量补充氟化物,其中包括饮用含氟水、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等方式。
综上所述,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指导、定期口腔检查和补充氟化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龋齿的发生,保护儿童的口腔健康。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制定科学的口腔健康方案,共同为儿童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儿童龋齿,牙齿护理很重要

预防儿童龋齿,牙齿护理很重要文/薛展英 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多由不良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导致。
儿童属龋齿的好发人群,但部分家长不清楚这种口腔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危害,也不知该如何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
下面介绍一下儿童龋齿相关知识。
什么是龋齿龋齿在临床中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牙齿硬组织结构在颜色、形态及质地方面的变化。
在龋齿发病的初期阶段,牙齿病变部位的硬组织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脱矿现象,牙齿硬结构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牙齿透明度明显下降、牙釉质呈现出白垩色症状。
在病变症状的后期,牙齿硬组织结构的病变部位开始出现色素的沉积,病变部位局部的颜色特征呈现出棕色或褐色性状,无机物结构脱矿现象越来越严重,有机质逐渐发生分解。
随着牙釉质的不断受损,最终导致了牙齿受损,牙齿上出现龋洞。
龋齿发病相关因素细菌:致龋菌是引起龋齿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这类细菌能极大地损害牙齿中的有机物,长期存在就会形成龋洞。
另一种是产酸细菌,这种细菌能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许多酸性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牙齿中的无机物产生脱钙作用。
口腔环境:食品中所含的糖类物质是菌斑基质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细菌在菌斑中繁殖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牙床内的细菌能够吸收足够的糖类能量,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生成许多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可以促进耐酸性菌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引起牙齿硬组织的脱矿。
牙菌斑中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可促进口腔细菌的粘黏附、聚集,并为口腔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
宿主:由于儿童睡觉的时间比较长,口腔内的环境比较安静,所以口腔内分泌的唾液就比较少。
儿童在口腔卫生方面缺乏自我清洗的意识,只能依靠监护人的协助,如果父母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可能会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表面,慢慢生成牙菌斑。
时间:龋齿是一种慢性的疾病,通常要经过2年左右才能形成龋洞。
短期内,患龋齿的各种条件都得到满足,也不会立即导致龋齿。
龋齿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小学生如何预防龋齿

小学生如何预防龋齿预防龋齿是小学生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会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困扰。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如何预防龋齿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1. 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小学生应该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注意刷牙时使用正确的刷牙姿势,将牙刷头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轻柔地刷洗每一颗牙齿的内外表面和咀嚼面。
此外,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牙齿间的清洁。
2. 合理饮食习惯小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汽水等。
这些食物容易滋生细菌,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的牙釉质。
建议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作为零食,它们不仅有助于牙齿的清洁,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3. 定期口腔检查小学生应该定期去口腔医生那里进行口腔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口腔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牙齿问题,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定期洗牙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去除牙齿上的牙垢和牙石。
4. 增加口腔保护措施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或参加一些高风险活动时,应该佩戴口腔保护器,如牙套或牙盔。
这些口腔保护器可以有效保护牙齿免受到碰撞或损伤。
5. 家庭教育和示范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实践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牙刷和牙膏,并教导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
此外,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的摄入。
家长还应该带领孩子定期去口腔医生那里进行检查和治疗。
6. 口腔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口腔健康讲座、组织刷牙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
学校还可以邀请口腔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为学生提供口腔保健服务。
7. 建立口腔保健档案学校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口腔保健档案,记录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和治疗情况。
通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口腔保健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团结湖第一幼儿园福怡苑分园添加日期:2012-12-24 10:48:17 来源:本站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和预防方法——病从口入:不吃糖为啥牙齿也会烂,我国最近一次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组儿童乳牙的患龋率高达90%左右。
龋齿,俗称烂牙,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很多家长觉得很费解:儿童患龋率怎么会这么高?自己挺重视孩子口腔卫生的,为什么孩子还是难逃一“劫”?提问:少吃糖就能预防龋齿吗?NO,龋齿的发生与食物尤其是糖关系密切,这点没错。
问题是,很多家长只想到了限制孩子吃糖、巧克力、甜食,却忘记了防范儿童食物中其他种类丰富的“糖”。
我们知道,儿童饮食多为软质食物,如奶粉、蛋糕、饼干以及某些膨化类食品。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黏稠性强、含糖量高,容易滞留在牙齿表面发酵产酸,成为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家长得留意防止各类糖分在孩子口中的滞留。
对人工喂养的婴儿,家长应当在每次喂完奶后,给孩子喂点清水,以清洁一下口腔。
因为孩子小,不能刷牙,家长可以用纱布或棉签对孩子刚长出的牙进行清洁保护。
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坏习惯。
婴幼儿含着奶嘴时,奶嘴贴附于其上颌乳前牙(俗称门牙),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砂糖、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食物,门牙将很快被龋坏,且很快发展成大面积龋或残根。
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门牙基本全烂光了的孩子,大多是这类“奶瓶宝宝”。
当孩子可以进食米饭时,家长应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把饭含在口中、边吃饭边玩的习惯。
因为米饭中同样含有糖分,长时间滞留在口腔中也会产酸发酵,产生蛀牙。
提问:限制孩子吃糖是防止龋齿的必要措施吗?NO,临床出诊时,经常会有家长要求我以医生的身份,告诉孩子不能吃糖。
想来这些家长平时的“限糖令”,遭到了孩子的种种抵抗。
我说: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 爱吃糖是孩子的天性,家长没有必要去强行扼杀。
关键是要让孩子少吃,而且吃起糖来要讲点“技巧”。
少吃油腻的甜食,少吃饼干,这些食物易滞留于牙面,增加糖分侵蚀的机会。
研究发现,餐间食糖比就餐时食糖更易引起蛀牙。
因此两餐之间少吃甜的零食。
吃完糖或甜食后,要记得漱口、刷牙。
教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
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纤维成分能帮助清洁牙面、减少蛀牙,同时又能增强孩子的咀嚼功能,有利于孩子颌骨的发育。
提问:孩子每天刷牙,牙齿就不会蛀了吗,NO,很多生蛀牙的孩子都每天刷牙,但他们刷牙的质量有问题。
是不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有些家长只督促孩子晨起刷牙,晚上临睡前的“功课”却由于种种原因省略了。
其实,保持长时间睡眠状态下的口腔清洁,对防龋病来说更重要。
孩子是否做到每个牙、每个牙面都认认真真地刷到了?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监督孩子刷牙的时间(约3分钟),不能由着孩子随便刷两下就完事。
较小的儿童缺乏自制力,家长要参与孩子的刷牙活动,必要时帮他完成刷牙,保证质量。
提问:烂了乳牙的孩子不肯治的话,是否可以等他自然换掉呢?NO,家长一定要说服这些孩子去医院看牙,不能等待观望。
那种“乳牙反正要替换的,因此不治也不要紧”的想法是错误、过时的,一定要彻底纠正过来。
乳牙烂了,可不光会影响孩子的容貌,更重要的是龋齿产生的疼痛、肿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恒牙的替换。
同时,乳牙患龋,咀嚼功能必然降低,会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儿童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现在的牙科治疗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在儿童蛀牙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基本能保证孩子没有疼痛的感觉(当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医院、所有的牙医都能做到这一点)。
尤其是在专业的口腔医院、拥有儿童口腔医师资格和懂得幼儿心理的牙医那里,孩子的治牙过程会很顺利。
如果蛀牙早期不积极治疗,而等到孩子牙齿基本全烂光了才来治,这时大多要进行较复杂的根管治疗(俗称抽牙神经治疗),更有的因无法保留而只能拔除,孩子的痛苦必然会增加。
希望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每3,6个月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去检查,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及早的龋病治疗。
伤牙坏习惯在生活中一些小习惯不加以纠正,就可能酿成大错,给宝宝带来痛苦。
妈妈们要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
吮指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安全和温暖是婴儿所要求的。
因此在婴儿刚出生时,当脑与其他感觉器官的通道尚未发育成熟日寸,婴儿常吸吮手指。
所以认为在婴儿的一定发育阶段,吮指是完全正常的,一般在2岁末会自动消失,1岁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习惯。
3岁前有吮指习惯的儿童,其错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暂时的,只要不再继续吮指,畸形会自动消失。
吮指习惯超过3岁半,牙颌畸形的恒久性将明显增加。
如果习惯延长到混合牙列时期(6,12岁),则可能发生永久性畸形。
因此必须及时干预矫治。
矫正方法:1、父母应培养儿童积极参与正当游戏,转移儿童注意力。
2、要给予儿童较多的爱护及关怀,减少其不安与孤独感。
3、对于那些发生时间不久、持续时间不长的不良习惯,对儿童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再加上父母的引导和提醒,既可很快奏效。
4、运用提醒方法,如用布带包扎吸吮的手指,或在吸吮的手指上戴手套等。
5、长期而又比较顽固的习惯,愿意接受治疗者,可以用口腔内佩戴矫治器的办法协助破除。
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最好不使患儿遭受痛苦,不干扰咬合,也不可戴过久,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但注意此种矫治器只有“提醒”的作用,其本身并不能破除不良习惯。
舔舌舌习惯包括玩舌,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间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龋齿牙等。
舌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舌系带短等原因限制了舌的活动范围在口腔前牙区;或因腭扁桃体长大,为了加大呼吸通道而舌体前伸等都是舌习惯形成的原因。
矫正方法:1、舌习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必要时可以戴固定或活动的矫治器进行矫治。
3、如果是仅仅因为好玩舔牙,就要经常提醒宝宝不要舔牙齿,并做些游戏分散宝宝注意力。
咬东西咬下唇或咬笔、咬被角的孩子比较多见。
一般发生在学龄期儿童。
此种习惯可造成上牙前突,上下嘴唇闭不上,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唇露齿。
矫正方法:1、大些的孩子可学习吹箫、笛等乐器,在加强了唇肌的张力后,此种习惯较易破除。
2、当宝宝咬其他物品时妈妈要及时制止。
3、对学龄前儿童可以在下唇上涂不良味觉的食物,必要时可戴矫治器破除。
偏侧咀嚼宝宝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
如果时间长了父母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
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矫正方法:1、看宝宝不爱咀嚼食物的一侧是否有问题,比如有溃疡,有牙洞要及时治疗。
2、提醒宝宝两边的牙齿都要用。
食物太软硬食可以健脑、固齿、保护视力。
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适时地给一点具有一定硬度的食品,增强其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牙科专家们认为,牙齿也会“用进废退”。
儿童期正是恒牙孕育形成的重要阶段,经常给孩子咀嚼的机会可以促进颌骨发育。
如果总是吃太软太精的食物,从来不需用力咀嚼,则恒牙质量受到影响。
专家认为:“咀嚼能力强的孩子都很聪明。
”因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动增强,进而加快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使脑细获得更充分的氧气和养分。
矫正方法:1、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吃水果,如梨、苹果、桃等,既营养又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
2、干果类如核桃、杏仁可当做零食,主要是锻炼孩子要吃硬一点的东西。
3、对于大宝宝,各种水果要宝宝咬着吃,而不要每次都削成小块或榨成汁给宝宝。
常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表面产生菌斑,进而严重的会引起龋损,破坏牙组织。
在我们的口腔中,存在着300多种细菌,这些细菌中,有的是有益的,也有对我们不利的。
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会在一种平衡的环境下相安无事。
但软饮料中的碳酸、柠檬酸等成分,会改变口腔的环境,进而导致病变的发生一,我们称之为“脱矿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牙釉质表面最开始会出现白色斑,进而演变为褐色斑,然后就是严重的病变,即龋损。
矫正方法:1、宝宝要是喝水,就递给白开水,而非饮料。
2、妈妈尽量不买碳酸饮料回家,家中没有。
3、偶尔因为过节、过生日要喝时,给宝宝控制量,一天不要超过2杯。
出牙期与换牙期需特殊护理宝宝的出牙期与换牙期,是牙齿的多事之秋。
在这两个时期,妈妈们可要学会细细观察,看看小牙牙是否正常生长,安然无恙。
出牙期牙齿萌出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一般在一年左右都属于正常生理范围。
正常宝宝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中切牙萌出,以后按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萌出。
2岁半时,全部乳牙都萌出,此时口腔内应有2。
颗乳牙。
下颌牙比上颌同名牙萌出时间早,当家长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看医生。
乳牙早萌有的新生儿生后不久就有牙齿萌出,医学上称为“乳牙早萌”。
据统计,在一千个正常的新生儿中,有一个会有“乳牙早萌”。
早萌的乳牙多为下门牙,这种牙可能是正常的乳牙,由于牙胚离开龈黏膜过近而早长出,也可能是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
这种牙因为发育不全,牙根没有发育好,或根本没有牙根,常是极易松动的,有脱落被吸入气管的危险。
应对方法:不论过早长出牙齿是否为正常牙齿,只要有松动或自行脱落的可能性,就应及早请医生拔除。
以免脱落后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如无松动但影响吸吮动作,妨碍吃奶,或咬伤口腔黏膜而形成溃疡时,也应拔除,若无任何妨碍,可予以保留。
如果新生儿嘴里有多颗乳牙过早萌出,则有可能与内分泌或遗传等有关,应请医生检查。
乳牙晚萌如果小孩超过1周岁以上不长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
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
个别孩子患有先天性无牙畸形。
应对方法:牙齿晚萌应去医院照×线片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萌牙血肿有的宝宝萌牙时期,接近萌出牙齿的局部牙龈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包,表面蓝紫色,肿胀范围大小不等,但局限在即将萌出牙的切缘或耠面处。
肿胀是由于在牙萌出过程中,牙齿穿破牙囊在龈下聚积血液所致,外表似一小血肿,称萌牙血肿。
应对方法:一般无自觉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以自行吸收。
奶瓶龋宝宝刚长出不久的小牙齿,为何会变成黑色龋坏呢?专业的名词叫奶瓶龋,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婴幼儿在吸吮奶液的过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顶在上颌牙,使所有的上门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腐蚀,牙表面结构不成熟,非常容易受酸的作用而导致脱矿,形成龋齿,这就是奶瓶龋。
有的乳牙由于患奶瓶龋甚至刚长出来就烂掉。
应对方法: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
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因此对于奶瓶龋来说预防是最重要的。
父母要注意不可让宝宝含着奶嘴睡觉;每次吃过食物后,要让宝宝喝白开水清洁口腔;早晚为宝宝清洁牙齿。
特别提示:1、出牙期吃磨牙食物出牙期宝宝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