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当叙例点材成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当叙例点材成金
——考场议论文写作高分策略
建阳二中林庆莲
【摘要】:事例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选用恰当的论据,并加以精当的阐述,才能使议论更有针对性,才能为深刻的剖析论点提供事实依据,并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取得高分。
【关键词】:考场议论文论据叙例
【正文】:
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文是首选。考场议论文必须选用真实、典型、新颖的论据,并能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叙述出来,这就是“叙例”部分。然而,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我们发现,学生写议论文使用举例论证时问题颇多。一是叙述的语言过于繁冗,以叙代议,给人堆砌事例之感,没有说服力;二是叙述的角度不够明确,无侧重点,扣题意识不强,;三是叙述的事例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感,使得文章前后像议论文,中间像记叙文,成了“四不象”的文章。
事例是议论的骨肉,只有选用恰当的论据,并加以精当的阐述,为议例(紧扣论点对事例论据进行分析议论)铺平道路,才能使议论更有针对性,才能为深刻的剖析论点提供事实依据,从而为取得高分提供保障。
议论文叙述事例点材成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定向叙述,真实有力。
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多个道理。“定向叙述”法,指准确地把握好侧重点,选取正确的叙述角度来证明论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力,使事例准确有力地为论点服务。运用这种方法,必须突出强调事实论据与论点一致的地方,准确把握材料与观点意义上的一致性,并能把材料中与论点相关的部分扩展开来,或者将蕴含在材料中并不显露的地方加以挖掘、补充,使材料能成为论点的有力论据,同时,叙述材料时,应剔除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突出或增补一些与论点相同或相近的词句。
例文一: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吗?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吗?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出“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高考满分作文《那阵风吹过》)例文二: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波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茫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眸,他仍固执地向远方眺望。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就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苏子不断地扣问自己,然后奋起抗争,于是才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迈,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志向,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东坡的心灵时而像大海一样汹涌,时而像湖泊一样宁静。
东坡扣问,问出了对待挫折时的不懈,对待沉沦时的崛起,对待苦难时的恬静。
(高考满分作文《生命因问而精彩》)两卷不同话题的作文,同样都用“苏轼”来诠释,例文一话题是“忘记与铭记”,所以作者围绕“苏轼在遭受挫折与磨难时,忘却了所有的失意,铭记着世间之美”来组织材料,例文二话题是“问”,所以作者扣住苏轼面对挫折时“对生命的发问”阐述。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定向叙述”的方法,在准确地把握论点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突出强调苏轼的事例与论点一致的地方,将蕴含在材料中并不显露的地方加以挖掘增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二、同类互补,充实深刻。
有时我们手中不只有两个论据,那就可以将几个论据组合起来,相互补充。但要对事例进行选择,所迭加的论据最好能纵横古今,驰骋中外。此外,还必须对事例的共同作用进行剖析,才能更有力地突出主题。
例文三:受尽凌辱的司马迁,没有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倒下,而是继续着梦想完成前人所不能、后人为之称道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赞词便是司马迁勇攀人生高峰的见证。
力排众议的哥白尼,没有被“地球是方的、平的”的学说束缚,而是靠着自信,经过长期的实验,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的正确观点,后来一举成名。
恶症缠身的霍金,没有将思想束缚在残疾的躯体内,而是放飞思维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创下了黑洞理论,继承并发扬着爱因斯坦的精髓,美名远扬。
以上的事例足以证明:只有靠勇气、毅力、自信,才能挺起“我能”的臂膀,走向人生的辉煌。
(考场佳作《我能》)在这个文段中,作者凭借其丰厚的素材积累,运用“同类互补”的方法,列举了司马迁、哥白尼、霍金的事例,从古到今,从中国
到外国,使文章内容丰富,材料充实,可信度大,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正反对比,增强力度。
对于同一个话题,我们在叙例时如果能用对比的手法将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深入的比较,这样,正反鲜明,美丑毕现,能有力地突出主题,增强论证的力度。
例文四:我国明代的张溥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考场佳作《勤能补拙》)这一文段材料之间对比鲜明: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因此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出了名扬天下的作品;而仲永虽然天赋异禀,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后沦为庸人。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论证有力,令人折服。
四、层层铺排,彰显文采。
一篇议论文里若能将所举的事例用排比的形式表达,不仅会使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会使文章气势酣畅淋漓,能更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意所选的事例要典型,叙例要简明扼要,尽量做到段与段、句与句的结构相似,写完排比句之后,要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化论点。
例文五: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有力呐喊,终于成为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残疾,史铁生泰然处之,发出“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的昂扬曲调,终于从苦难提取幸福……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