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质疑”而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因“质疑”而美丽

摘要: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们一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提问的心理准备,消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二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敢问好问会问善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2.226

“疑,惑也。”疑是人们一种最直接的反映状态,即面对不知所表现出来的困惑、迷茫、不解。“生疑”:顾名思义,产生疑问。“质疑”:就是提出疑问以求解答。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好奇和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所在。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好问是知识的窗户、创新的动机。北宋哲学家张载主张“学则须疑”;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当代教学论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 认清现状,推动学生“质疑”

1.1 师问生答

我们的语文教学淘汰了“满堂灌”,迎来了语文课堂改革的春风。今天的提问教学方式是教学的一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如果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权利,学生只需被动地去回答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几乎没有主动提问的机会,那么从实质上,其实和以往被淘汰掉的“填鸭子”教学没什么区别。

1.2 学生质疑无方法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受益无穷。”正是说明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有的课上,学生质疑十分热烈,但水平停留在“我不懂”或者“我不明白”这样浅显的问法上面。这就说明学生质疑水平还是很不够的,作为老师,应教给学生们质疑的方法。提问要准而精。对课文中的词句,要做到“真正”有疑而问,通常对经过查字典和认真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提问,而对一些查阅资料也未能解决的,要鼓励学生提问。

2 调查研究,获得认识的提高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老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50%的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动提问的品质慢慢退化,他们很少向老师提问、很少质疑问难。为什么学生不愿说了呢?

2.1 心理方面问题

很多学生会因考虑问题日渐成熟或者怕被别人笑话等而不敢提问,说明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提问题的勇气。作为老师,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

2.2 个性方面问题

有的同学生性比较胆怯,不敢在多人面前说话,也有同学不太爱说话。作为老师应该激励学生,勇于突破个性弱点。

2.3 方法方面问题

多数老师都偏爱于那些回答正确的学生,而对错误回答或荒谬问题的学生予以冷落。因为学生的一个意外问题会打断教师原本流畅的教学顺序,导致不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更有老师因为学生的提问使他陷于尴尬。因此,就导致了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

3 自我调整,形成了有效的策略

3.1 通过名人成才故事,培养提问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乐问的好习惯

中外名人有许多是因为对前人的学说提出挑战,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比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对华罗庚的学术就提出了质疑。有很多的发明创造就是从问“为什么”开始的,如牛顿的地心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开始的,这些故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只有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人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提出

问题。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在心理上有“自由”和感到“安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大部分的学生还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主要存有“三怕”的心理:一怕问题太浮浅,会爱到同学们的嘲笑;二怕问题偏,会受到老师的责怪;三怕问题问多了,老师有可能会嫌烦。

3.3 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使学生会问

3.3.1 找题眼

课题也就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捕捉文章中心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珍珠鸟长什么样?珍珠鸟怎么捕食?为什么叫“珍珠鸟”,而不叫别的名字?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的?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可能是教学重点,也可能是难点,有的在写法上提出了疑问,当然也会有学生想探求的课本外知识。

3.3.2 抓重点

小学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品味和借鉴,对这些词句的学习可以通过质疑的方式加以确切的领会。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学生由此会提出质疑: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呢?

3.3.3 比较好与坏

如《荷花》一文中有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不用‘长’字而用‘冒’字呢?”对学生提出来的质疑,通过师生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用“冒”字的妙处所在。

3.3.4 理解矛盾

如《海底世界》一文中“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一句,“澎湃”与“宁静”的矛盾?从而让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动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误解走向正确理解,从浅薄走向深刻。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美丽风景吧。

作者简介:刘牡蓉,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中心小学,江苏淮安 223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