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
鄱阳湖位于我省北部,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汇于长江。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养育了江西4400万民众,也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尚未遭受严重污染的大型湖泊。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无序的产能建设对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个以生态为基础的以鄱阳湖为连接纽带的城市经济发展圈正在有序的规划中。
今年“两会”期间,我省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开全面研究,尤其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促进环鄱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生态经济区成为循环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较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对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初步的理解:
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构想
(一)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环鄱湖生
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瑶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禁止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
在五河沿岸2-3公里和鄱阳湖湖岸3公里滨湖12县(区)范围内组成的限制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优化开发区,南昌作为特大城市,应强化工业、金融、商业、物流、旅游功能,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要定位于大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汽车、石化、造船、有色金属、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旅游等产业。
上述之外的其他地区为重点开发区,要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及与农业产业化结合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二)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1.要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
产业用地规模和产业选择必须有所限制,应以不损害区域整体形象,以不破坏人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产业布局形成必须符合区域发展目标,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2.要体现生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重视产业布局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体现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构筑高效、合理的产业发展链、技术扩散链、市场分工链,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3.要确保能够可持续发展。
用发展的思路进行产业的布局规划,应体现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在优化原有产业布局的同时,要充分顾及到是否为新兴产业和外来产业留下了进入的空间。
把目前无力解决或没有理想解决方案的问题留给后人完成,对目前没有理想规划方案的地区宁可保护起来,留给后人开发。
4.要与区域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配套能力相协调。
在考虑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上,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控制好发展节奏。
努力把产业的空间布局范围控制在财力和基础设施足以支持、生态环境足以承载的地区。
5.要契合外部产业转移趋势。
充分考虑到国际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类型和特点,以及长珠闽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出现的产业转移类型,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做好对接准备,以促进环鄱生态经济区承接更多的外来资本和外溢产业。
(三)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重点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重点是:做大一个中心,打造五条产业带。
做大一个中心,即做大做强南昌这一中心城市,通过提升中心城市产业带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打造五条产业带,即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
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
(一)生态效益型工业
1.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按照清洁生产要求改造传统
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食品、石化、冶金、建材、轻纺、有色冶金六大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提高二氧化硫、粉煤灰、废水等治理技术,降低产品综合能耗、物耗。
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和企业。
2.先进制造业。
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突出发展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航空仪器仪表等产业,通过大投入、大引进、大合作,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向大集团、大配套、大产业方向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3.高新技术产业。
以电子信息为重点,大力扶持电子信息应用、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上述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其迅速成为环鄱生态经济区的主导型产业、带动型产业。
4.环保产业。
研究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大力发展废水和废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重点发展燃煤电厂烟火脱硫除尘、城市污水处理、医疗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垃圾处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等技术和装备。
组织实施一批环保产业化示范工程,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环保产业园区及企业、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使环保产业成为环鄱生态经济区新兴的产业集群。
(二)生态农业
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推广以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以农田为重点的粮经作物轮作模式、
以减少面源污染为核心的农药、化肥、地膜科学使用模式。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点和网络建设,重点推广精准育种和播种、平衡施肥和科学灌溉。
规范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农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突出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生态农产品基地。
生态渔业。
科学布局湖区渔业生产,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
加强渔药饲料和养殖环境监管,提高水产品品质。
鄱阳湖及生态经济区内的水库、湖泊和江河要按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严禁化肥养鱼,控制网箱养鱼,维护水环境生态安全。
生态经济区范围内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渔产品养殖基地。
生态林业。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把改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家园作为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推进以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林、生态经济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林建设,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建成生态林产品基地。
特色副食品。
对鄱阳湖特产的藜蒿、银鱼、石耳等特色形象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品的集约化发展。
(三)生态旅游业
以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原生性为基础,在环境承载范围内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构建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四)生态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信息服务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先进、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整合网络运营商、物流配送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不同服务领域,培育商誉较高、品牌名优、技术独特的大型连锁企业。
发展特许经营,实现名优服务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建立规范的特许经营网络系统。
改造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提高商贸流通业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限期淘汰高耗能和高耗水设备;降低商贸流通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量,普及推广节水、节能设备和可再生包装材料;加强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商业垃圾的处理,提高商用“三废”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水平;杜绝高污染、高噪音商贸流通和娱乐服务业在稠密区布局。
控制高耗水、高耗能的洗浴业、洗车业、洗染业等增长速度,建立与水资源供给能力相适应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生产经营体系。
(五)生态文化产业
充分挖掘和保护江西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人文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充分挖掘以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绳金塔、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八一起义、上饶集中营、闽浙赣、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加
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基层文化阵地,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态文化服务。
出版发行有关生态知识的音像、图片与书籍,创作演出能表现生态文化内涵的精品剧目,开展“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江西”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理念,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创作一批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
(六)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经过多年来的观测,有关部门获取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证实鄱阳湖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且达到了全国风力资源丰富区的标准,与同纬度的浙江沿海相当,这在中国内陆地区是不多见的。
据江西省气象科研所统计,鄱阳湖风力可利用面积有19245平方公里,湖区风能理论蕴藏量为260亿千瓦时,实际可开发量为113亿千瓦时。
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正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鲜明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