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历史-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线索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课件】 (共19张)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共18张PPT)初中教育精选共20页文档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共18张PPT)初中教育精选共20页文档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 图(共18张PPT)初中教育精选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1 7课思维导图课件共11张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1 7课思维导图课件共11张

殖 独 比亚共和国”
民 拉
立 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运
丁 美
动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857爆发

度 沦 为 英 国 的 殖
英 国
倾销棉纺织品,沉重打击 了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

土兵首先

阶 民 章西女王
紧 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层 族
掠 夺 与 压
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 厚待遇,不尊重他们的宗
强 烈 反 抗
大 起 义
打击了英 国殖民者 反映了印
民 迫 教信仰
度民族意

识的觉醒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农奴 制盛 行封 闭落 后发 展极 缓慢
中央集权沙皇专制
彼 创建新式常备军
得 一
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世 兴办手工工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 电的应用
1. 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
起的条 件和特 点。 从 政治、 经济、 自然科 学等方 面思考
提示: (1)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 经济上: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3) 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
研究同 工业生 产紧密 结合。
2. 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教学策略】
环节 中对传统程朱理学与明清新思想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优质PPT】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优质PPT】

2021/10/10
6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8世纪

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

国际工人运动


资产阶级的革
命和改革
2021/10/10
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 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
第一次 世界大
战 1914
1918


思想
伏尔泰、孟德斯鸠

科学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近 代
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
贝多芬、梵高

2021/10/10
8

俄国

探索




国际

关系




经济
危机
1929
列宁:1917十月革命、1921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1928两个五年计划、1936斯十五大199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 多民族国家 中 国 历史遗留问题
2021/10/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
促进祖国统一
4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钢铁长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外交成就
就业与社会保障
5
资本
步 入
制度 酝酿
主义 时代 曙光
近 代
制度

2023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之教材分册复习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023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之教材分册复习课件(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 2 开国大典 1、大典盛况: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天安门广场举 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 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03
第 3 课 土地改革
课程标准:知道土地改革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 权的意义。
知识点 2 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 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 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 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023届 中考历史总复习之分册复习课件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40页逻辑思维分析可视化图表
版权声明 中和与华 国 巩作感人 的 固者谢民 建的您共 立利下益载,平社的主的请台会建义探勿上主立建索义和设复提制社道制供度会路、的传PP播T中会作、国 主品销特 义,售色 道为,社 路了否您则和将以承民统外教及担族一交育原法团、成和结国就社创律防、、会建祖科生设国技活、
课程标准: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4)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 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 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 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 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抗争 (4)结束:1971 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 碎。1976 年 10 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5)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 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高中历史人教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一、本单元知识图谱二、本单元重难点解析(一)重难点分析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难点突破【难点突破1】“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②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③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④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练习巩固: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D)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难点突破2】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失误的原因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②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③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际环境的影响。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阶段特征线索导图(共十八张)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阶段特征线索导图(共十八张)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探索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胜利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
世界历史步入近代
世界近代的殖民侵略与人民抗争及国际共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近代科技文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二战爆发
二战后东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现代科技文化。

七年级下册(核心考点地图图片核心专题答题指导)-2024年中考历史分册复习核心知识一遍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核心考点地图图片核心专题答题指导)-2024年中考历史分册复习核心知识一遍过(部编版)

时期 影响
唐玄宗 目的 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期 唐太宗 目的 求取佛经精义
往 国

玄奘
到达
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
家 竺 西行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
贡献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新 罗唐
制度、医学、天文、历算 新罗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类型
药物学
影响 东方医学巨典
科 技
《天工开物》 作者 宋应星
类型 农业、手工业技术

地位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作者 徐光启
类型 农业生产经验、技术
朝 明长城 建

目的 影响
营建
防御蒙古贵族 起止点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加强了北部边防,为边疆地区提供了相对和平
地 行省制度 方
边 台湾 设置 澎湖巡检司

影响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

建立的行政机构
区 西域 北庭都元帅府
西藏 中央 宣政院 地方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影响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核心考点11-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 都市 市 生 市民 活 生活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杭州)、元朝大都(北京)
安定的环境。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明成祖
基础 元大都
北京城 构成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核心 宫城,也称紫禁城 特点 平面呈“凸”字形;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
影响 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世界古代史)复习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世界古代史)复习课件(共16张PPT)

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亚历山大帝国(欧亚非)
腊 扩张: 亚历山大东征
给东方带来灾难
影响
促进东西交流
文化 建筑:帕特农神庙 哲学: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发源地:意大利半岛 成果:《十二铜表法》(欧洲法学的渊源)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古 代
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
罗 扩张 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帝国建立 马
地点
教义
佛教 乔达摩 悉达多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基督教 耶稣
1世纪 巴勒斯坦 耶稣是“救世主 ”,忍受苦难, 死后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初 麦加
独尊安拉
知识点六: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1935年)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0年——1258年) 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
世界古代史复习专题
时间起止:人类出现——约15世纪
知识点一:古代亚非欧文明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典型文明
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文明、中国文明
古希腊、罗马
地理环境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经济特征
农耕经济
商品贸易

位置: 尼罗河流域(北非)
古 发展: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达到极盛
自由和自 治的城市
10世纪初,城市复兴。 手段: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中领取“特许状” 城市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早期的资产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特点。
台儿庄战役:抵御日军进攻,保卫徐州;作战区域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打破日军“囚笼政策”;主动进攻,作战区域辽阔,规 模大。
(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图
内容解读: 1.地域分布特点: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内地工业基础薄 弱 2.行业分布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
(三)秦长城示意图和明长城示意图
秦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示意图(P28)
内容解读: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修缮和增 补燕、赵、秦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 体,西起 B (临洮),东到 A (辽 东),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
内容解读:明长城东起A(鸭绿江),西 至 B (嘉峪关)
根据示意图,指出长城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作用? 秦朝的长城东部跨过鸭绿江,比明朝的长城靠东;明朝的长城西部到嘉峪关,比秦朝 的靠西。 作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保障北方的安全等。
(六)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与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P53)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P53)
读图填图:台儿庄位于图中A处 内容解读: 时间:1938年
内容解读: 时间:1940~1941年 主要涉及省份:山西、河北
战役结果: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战役概况: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 地区破坏了敌人大量交通线和军事据点,是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战役
(四)鸦片战争形势图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鸦片战争形势图(P34)
内容解读:
1.交战双方:清政府、英国
2.侵略路线:1840年英军入侵路线(虚线):广东海面→ E (厦门 )→浙江定海→ A (天津)
1841~1842年入侵路线(实线):广州→厦门→定海→吴淞→
镇江→ D (江宁:南京) 3.开放通商口岸: C (广州)、 E (厦门)、福州、宁波、 B
内容解读:
战国七雄分布特点:最西边:秦国;最东边:齐国;最 北边:燕国;最南边:楚国
联系所学,比较分析春秋争霸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 情况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政治: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宋、鲁、吴、越 等国消失,形成战国七雄。说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崛起 ,夺取了政权,统一趋势增强。 (2)经济:各国出现了不少新兴城市。说明:当时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封建经济 发展起来。 (3)民族关系:北方出现了长城。说明:少数民族开始南下骚扰中原,导致民族关 系渐趋紧张。
战国形势图(P6)
读图填图:位于图中 B 处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强
大起来,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公元前354年,魏国攻赵
。次年,齐国在 C 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公元前 341年,孙膑使用减灶计在 D 处打败魏军(马陵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 A 处进行的长平之战,
使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抗秦
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
(一)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P5)
读图填图:位于图 A 处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 相,在 C 处发起葵丘会盟,成为春秋首霸; 晋楚两国在 D 处大战(城濮之战),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
内容解读: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 闾、越王勾践(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 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五)《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与《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读图填图:图中A处为厦门; B 处为上海 读图填图:图中 A 处为重庆;B 处为苏州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及其所说明的问题。
《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东南沿海,而《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 通商口岸由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上海)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内容解读: 1.交战双方:清政府、英法联军
2.列强进军路线:沿 D (广州)海面一路北上
,经台湾海峡、黄海、绕山东半岛,进入渤海 ,直达京津地区
3.开放的通商口岸:牛庄(后改为营口)、 C
烟台)、台湾、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P65)
(二)西汉丝绸之路形势图与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P10)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内容解读:
1.总路线: B (长安,今陕西西安)— C (河 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 A(大秦,古罗马

(1)南道: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阳关—昆仑山 —葱岭—中亚、西亚、地中海 (2)北道: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天山 南麓—葱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亚北部 2. 经过我国境内的省份:陕西、甘肃、新疆
内容解读:
路线:陆路:长安——敦煌——波斯——欧洲;
长安——敦煌—— C (天竺) 海路:扬州—— B (广州)——东南亚—— 南亚——波斯湾;扬州—— A (日本)
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较西汉丝绸之路路线有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 因。 (1)变化:起点多样化(有扬州、广州、长安等,通往不同方向);终点 延伸,并向四周辐射;汉朝重陆路,轻海路;唐朝海陆并举。 (2)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强盛;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等
江、 B 南京)、 A (镇江)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鸦片战争中由英国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 英法联军说明了什么? 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说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使法 国看到了清政府的落后,法国也加入到侵略阵营中。 (2)从地域分布看,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区域。说明:列强侵略由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