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历史-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线索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课件】 (共19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解读:
战国七雄分布特点:最西边:秦国;最东边:齐国;最 北边:燕国;最南边:楚国
联系所学,比较分析春秋争霸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 情况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政治: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宋、鲁、吴、越 等国消失,形成战国七雄。说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崛起 ,夺取了政权,统一趋势增强。 (2)经济:各国出现了不少新兴城市。说明:当时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封建经济 发展起来。 (3)民族关系:北方出现了长城。说明:少数民族开始南下骚扰中原,导致民族关 系渐趋紧张。
(四)鸦片战争形势图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鸦片战争形势图(P34)
内容解读:
1.交战双方:清政府、英国
2.侵略路线:1840年英军入侵路线(虚线):广东海面→ E (厦门 )→浙江定海→ A (天津)
1841~1842年入侵路线(实线):广州→厦门→定海→吴淞→
镇江→ D (江宁:南京) 3.开放通商口岸: C (广州)、 E (厦门)、福州、宁波、 B
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
(一)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P5)
读图填图:位于图 A 处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 相,在 C 处发起葵丘会盟,成为春秋首霸; 晋楚两国在 D 处大战(城濮之战),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
内容解读: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 闾、越王勾践(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 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江、 B 南京)、 A (镇江)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鸦片战争中由英国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 英法联军说明了什么? 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说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使法 国看到了清政府的落后,法国也加入到侵略阵营中。 (2)从地域分布看,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区域。说明:列强侵略由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六)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与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P53)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P53)
Biblioteka Baidu
读图填图:台儿庄位于图中A处 内容解读: 时间:1938年
内容解读: 时间:1940~1941年 主要涉及省份:山西、河北
战役结果: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战役概况: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 地区破坏了敌人大量交通线和军事据点,是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战役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P65)
(五)《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与《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
读图填图:图中A处为厦门; B 处为上海 读图填图:图中 A 处为重庆;B 处为苏州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及其所说明的问题。
《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东南沿海,而《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 通商口岸由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特点。
台儿庄战役:抵御日军进攻,保卫徐州;作战区域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打破日军“囚笼政策”;主动进攻,作战区域辽阔,规 模大。
(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图
内容解读: 1.地域分布特点: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内地工业基础薄 弱 2.行业分布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
(上海)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内容解读: 1.交战双方:清政府、英法联军
2.列强进军路线:沿 D (广州)海面一路北上
,经台湾海峡、黄海、绕山东半岛,进入渤海 ,直达京津地区
3.开放的通商口岸:牛庄(后改为营口)、 C
烟台)、台湾、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
(二)西汉丝绸之路形势图与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P10)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内容解读:
1.总路线: B (长安,今陕西西安)— C (河 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 A(大秦,古罗马

(1)南道: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阳关—昆仑山 —葱岭—中亚、西亚、地中海 (2)北道: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天山 南麓—葱岭—中亚北部 2. 经过我国境内的省份:陕西、甘肃、新疆
内容解读:
路线:陆路:长安——敦煌——波斯——欧洲;
长安——敦煌—— C (天竺) 海路:扬州—— B (广州)——东南亚—— 南亚——波斯湾;扬州—— A (日本)
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较西汉丝绸之路路线有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 因。 (1)变化:起点多样化(有扬州、广州、长安等,通往不同方向);终点 延伸,并向四周辐射;汉朝重陆路,轻海路;唐朝海陆并举。 (2)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强盛;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等
战国形势图(P6)
读图填图:位于图中 B 处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强
大起来,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公元前354年,魏国攻赵
。次年,齐国在 C 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公元前 341年,孙膑使用减灶计在 D 处打败魏军(马陵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 A 处进行的长平之战,
使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抗秦
(三)秦长城示意图和明长城示意图
秦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示意图(P28)
内容解读: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修缮和增 补燕、赵、秦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 体,西起 B (临洮),东到 A (辽 东),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
内容解读:明长城东起A(鸭绿江),西 至 B (嘉峪关)
根据示意图,指出长城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作用? 秦朝的长城东部跨过鸭绿江,比明朝的长城靠东;明朝的长城西部到嘉峪关,比秦朝 的靠西。 作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保障北方的安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