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判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
2、重婚: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 结婚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一种是重婚? A.李小青与王刚相恋多年,举行了正式的订婚仪式,并已接受 了王刚家的许多彩礼,但后来李小青撕毁婚约与一外地男人结 婚。 B.黄某因受其夫虐待,遂与本厂一同事相好,两人有时一起偷 偷外出旅行,其夫知道后,向法院起诉,状告黄某与其同事重 婚。但黄某则说,她心目中真正的丈夫就是那位同事。 C.阿雪家住江西一偏远乡村,已婚且有一子。在一次外出途中, 被一同乡拐骗至安徽一偏远山村,卖给了该村的邱某,未经登 记就做了邱某的妻子。 D.孙某与周某结婚一年,因性格不合决定离婚,周某的父母也 立即把女儿接回家。半年后,在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孙 某又与另一外地女子结婚,周某也嫁给了邻村一男子。 解析 D
题型: (一)定义判断
(二)类比推理(事件排序)
(三)演绎推理(逻辑判断) (四)图形推理 (五)机械推理
(一)定义判断
【题型介绍】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定义, 然后再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者严格依据定 义选择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考查考生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推断或判断的能力。 必须注意,不能去怀疑题目中给出定义的正确性, 也就是必须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
解题方法
解答定义判断题的基本方法是“排除
法”,当然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直接 选择的方法。
具体方法及应用
1.
从定义项的“属” “种差”入手,如果选 项中的案例不属于该定义项中“属”的范畴, 就可以判定该选项不符合定义。
例:“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 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 A.原、被告之间发生纠纷的1000元的借款 B.原、被告之间发生的名誉受到诽谤的伤害 C.原、被告之间发生的起诉与被起诉的关系 D.原、被告之间发生的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 解析:B选项中的“伤害”就不属于“属”“法律关系 或权利”的范畴,因为“伤害”是“事实”,而不是 “法律关系或权利”。可以首先排除。一般情况下可以 把“属”当作定义项的关键词,以便和以下的方法统一 起来。正确答案 A
例:公关礼仪:是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在公共关系 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貌礼节和行为规范,公关礼仪 与礼仪密切相关,有着共同的原则:尊重、友好、 谦虚、真诚,追求的都是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广 交朋友,减少摩擦,增进友谊。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属于公关礼仪的范畴? A.某公关小姐为了取悦客户,故意穿着奇装异服, 结果把客户吓了一跳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
【大纲解读与考点分析】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判断能
力。其测验题型主要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逻辑判断、图形推理、机械推理等。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对判断推理的考查
目标的规定阐述则更为详尽:“主要测查应 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 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 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从测验目标看,判断推理旨在考察能力要素 中最核心的部分——思维能力。
2. 分解被定义项中的“种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这是解答定义判断题中最重要的方法。如上例中只 要抓住关键词“民事”,就可以排除C、D两项,因 为C项中原告与被告之间是诉讼法律关系,D项中原 告与被告是刑事法律关系,均不是“民事”的法律 关系。 本题中还有两个关键词:“当事人争议的”,“人 民法院通过审判”,但是并没有作为考核点而出干 扰项。而四个选项都有“原、被告之间发生”,隐 含了以上两个关键词的内容。因为只有在人民法院 审判中才会有原告和被告,也只有当事人有争议才 会诉讼至法院,成为原告和被告。
B.一位客户在和王经理的会面中迟到了,但
王经理没有责怪他,仍然以礼相待,敬为上 宾 C.某公司因为一名记者对其公司作了负面报 道,对该记者进行报复 D.王民为了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私下里 贿赂主考官
【解题指导】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形
式,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 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
二、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恰当运用自己
的背景知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快速准确的 解答定义判断题必须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 知识,尤其是关于定义本身的一些知识。
【解题方法】
1.紧扣定义,定义本身不容置疑; 2、抽丝剥茧,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3、只取最优
1、从众行为:个人因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 动作等方面做出的与众人趋于一致的行为。下列哪 一例不属于从众行为? A.演讲并不精彩,但别人都鼓掌,我也鼓掌 B.我打心眼里认为这首歌好,没想到这歌确实很流 行 C.今年流行皮大衣,虽然我不宽裕,但还是咬牙买 了件皮大衣 D.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也没有什么说的,我同意大 家的意见 解析:B
考试中某些关键词不作为考核点的情况也比
较常见,所以只要抓住与选项相关的关键词 即可,不必面面俱到,甚至不需要对概念完 全理解。 定义中常见的关键词有这样几类:“主体” 即“概念的承受者”,“内容”“时间”、 “地点”、“对象”等。
3.
对选项进行归纳和抽象,这是应用以上两 种方法的前提。 如上例应该能归纳出:B为“事实”,C为 “诉讼法律关系”,D为“刑事法律关系”, 所以,排除B(定义为“法律关系或权利”而 非“事实”)、C、D,选择A答案。 可见,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抓住对关键 词的分析至关重要。 综上,应试者应熟练掌握上述三种方法,并 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不分先后同时使用, 这才是应对定义判断题型的关键之法。
3.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行政争议的当事人和与行 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复议 的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是行政复议参加人的 是: A.行政复议的第三人 B.行政复议的鉴定人 C.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D.行政复议第三人委托的律师 解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