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人物志之胡适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集
陈晓楠主持人:今天继续讲胡适的故事。

从1917到1919年,短短两年之间,胡适号召的“文学改良”引起了中国青年强烈的反应,他用新方法整理了中国哲学史,澄清了浮夸淫琐的文字障碍,创立了新式标点,印出了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南方,孙中山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也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还为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新文化运动”这“再造的文明”不仅将改变中国人的语言方式,还将给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以致命的一击。

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在北京,保守派们将胡适和陈独秀看成了眼中钉。

旁白:从民国6年秋天到民国8年3月,陈独秀和胡适这大小两只兔子,在北大同处了一年多,这一年多也使他们建立了终生的友谊,二人都喜欢吸烟,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有过戒烟的想法,终究没有办到,业余时间,胡适夫妻喜欢打麻将,陈独秀的妻子也经常参加,但陈独秀不打,他曾学过击剑和拳击,喜欢户外活动,民国8年3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胡适和陈独秀同时接到了一封恐吓信,(就是骂陈独秀“陈独秃”说胡适是“胡闹”说你两个人也闹得差不多了,现在有人啊,要你两个人的命,)当时也有人向北洋政府写匿名信,指责蔡元培纵容陈独秀和胡适胡闹,(北京政府当局说他们怎么样怎么样,这一点是蔡元培最反对的,就是你学者之间怎么争辩都可以,你不要把一个诠释者引入进去,写信告密),虽然心中不悦,但政府方面的压力,蔡元培也不能不重视,做为新文化圈子外面的旁观者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梁溯?溟后来回忆
说:胡先生为人和气平易,原不须蔡先生怎样费力支持,陈先生就不同了在校内得罪人不少,在校外引起的反对也很多,而且细行不检,予人口实,梁说的“细行不检,予人口实”是指民国8年,就是1919年3月,陈独秀在八大胡同,和一个学生争抢一妓,因争风吃醋,抓伤妓女下体,当时舆论大哗,蔡元培也不能袖手旁观了,(说陈独秀就跟这个妓女翻脸,就是对这个妓女实行暴力,这个事情就由传单,小报在这个社会上流传,这样对北大伤害太大了,必须让他离开北大),北大随后发布了陈独秀“请假南归”的消息,“请假南归”实际上是蔡元培善意的谎言,(但是这个东西,在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的时候,作为知识分子呢,它不算问题,就大多数都有三姨太,四姨太,那个时候娶过妻啊妾啊成群的,它不为过,它是根据这个伦理道德,它不反对,)(胡适始终认为,把陈独秀从文科学长拉下来这件事情,是蔡元培的一个败笔,对他自己当时没有能力尽力的,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他一直是耿耿于怀的),胡适对蔡元培没有保护住陈独秀,很有怨气,他认为,道德品行问题应该同学术问题分开,胡适说:那些老先生们,平时不也嫖娼狎妓嚒,但问题的关键是,陈独秀是参加了北大标榜“不嫖,不赌”进德会的,(陈独秀你们搞一个进德会,明确表示不嫖娼,不纳妾,不当官什么的,你表态了,你再去搞那些东西,你就没信用了,)陈独秀离开北大后,失去的不仅是文科学长的社会地位,更有每月三百大洋的薪水,激愤中的陈独秀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

主持人:1919年4月30日,胡适向北大请假,他要去上海迎接自己的美国老师杜威,杜威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包括胡适,蒋
梦麟和陶行知等等,胡适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概括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这有点像我们后来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适一生都是杜威的信徒,后来甚至给自己的次子起名胡思杜,思杜就是思念杜威的意思,胡适在上海陪同杜威讲学期间,住在好友蒋梦麟家里,这时候,千里之外的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旁白:胡适与学生们
民国8年的5月5日,胡适正在陪杜威在上海讲演,他住在老同学蒋梦麟家中,这天,蒋梦麟刚刚起床,就听到有人敲门,一个记者进来问:对昨天事件有何看法?蒋梦麟一脸茫然,他还不知道,胡适的学生罗家伦,傅斯年前一天领北大的学生们上街了。

“五四运动”爆发了,5月4日下午1点,北大的学生们,拿着连夜准备的旗子在天安门会齐,他们的目标是美国大使馆,本来,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对战后的巴黎和会期望很高,但这期望很快落空了,(巴黎和会之前呢,这个美国总统威尔逊呢发布了十点声明,要求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所以中国人很高兴啊,大国之中有人主持公道了,威尔逊是个大学校长,是个学者型的总统,所以比较有理想主义的劲头,但一到开会的时候,那人家就不干了,就是要抢东西,就是要分,要分赃,所有的东西都是战利品,)一战时,日本袭击了中国山东沿海的德国海军,实际上占领了青岛,在巴黎和会上,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5月4日那天,学生们本来是要去美国大使馆申冤的,因为大家觉得,只有美国肯真心帮助中国,可惜,毫不知情的美国大使,那天正在西山打猎,(不让进,不让进特别让他们反感,没见到,本来
想找人倾诉一下,咱们冤,冤啊,中国人挺冤的,这一股火发不出去),失落的学生们,随即将怒火转向了“汉奸”这是我们中国人一贯的思路,就我们在外面失败了,我们就找内因,内因就是家鬼,当时,曾办过对日借款的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家赵家楼离美国大使馆很近,赵家楼离天安门很近,到那里一些学生就有过激的行为了,就烧人家的房子,打人家的人,于是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痛打在曹家做客的前驻日公使章宗祥,陈独秀他们在那个≤每周评论≥上,提供的说法是头盖骨都打烂了。

学生领袖罗家伦后来回忆,当时张宗祥的病还没有脱离危险期,时时有死耗之传闻,刚巧,北大有个同学叫郭钦光,在这个时间死了,他本来是有肺病的,(北大有个学生有病,跟着去游行,回去就死掉了,北大学生就造了一个谣,我们这个同学在赵家楼的时候,被他们家的家人打了),5月5日4点胡适受到了陈独秀从北京写来的信,京中舆论颇袒护学生,但说起官话来,总觉得聚众打人防火,事件发生后,有32名同学被捕,“五四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上海也开始罢课罢市。

(这个亲日派,亲英派的矛盾,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北方和南方的矛盾,这些问题全都爆发了,从一个爱国的,从一个民族主义的口子,“啪”的出来了,)5月6日,胡适去上海公共体育场参见国民大会,他想看看上海的街头的演说家们,天气非常热,周围的人都是单衣衬衫,胡适还穿着里子是绒布料的夹袍,他脱掉夹袍外面的马褂,挂在小臂上,听完演说后,又跟着游行队伍游街,不一会,身上就湿透了。

5月9日,胡适得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辞职的消息,表面上蔡是抗议政府抓捕学生,另一方面却是觉得北大已经失
控,他说,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北大的教授和新青年的人,没有一个人上街去游行,因为那个时候,蔡元培到北大以后,有一个规矩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教育独立,政教分开离,你当教授的人,不能带着学生去搞政治,是有这么一个底线的,他的态度就是,你们爱国,我是同意的,但是,你们是学生,你们还得读书,这个胡适基本上也是接近蔡元培的观点,)胡适对“五四学生运动”最初是抱着“同情之理解”但他也有和蔡元培同样的担心,(胡适实际上对街头运动,始终保持着距离,而且他也是不赞同学生上街的,但是他抱有同情之理解,就胡适认为学生主要的工作是学习,他的这种想法也和他的留学背景有关系,你在美国你就要青年担负起中国青年这个事,他才不干呢,他去玩,这不是他的事,为什么,他有议会嚒,他不是有议员嚒,那是一个政治正常化的时代,不需要青年承担这样的责任,对吧,因为有这样的职业政治家啊),(这个成年人不起来承担社会的责任,这个时候就要未成年的学生来承担,中国的学生运动都这样,胡适经常这么说,在变态的这种国家和社会里头,没有议会制度,国家没人管,谁都不来负责任的时候,这个时候只好是青年出来了。

你要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哪怕时代再危机,就是你该干嘛还是应该干嘛,)(他觉得在文化建设中,青年学生起的作用更大,他们将会比在政治中,起的作用还要大,从一个民族长远来看,理性在胡适的价值天平上是非常重要的,胡适不认为,我们目的就是一切,目的对了,就可以不择手段,目的对,也要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解决,)5月29
日,胡适从上海回到北京。

他被任命为维持北大校务的三人小组成员,在一次演讲中,胡适对学生们说,有人告诉你,牺牲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在他的思想价值天平上,人是最宝贵的,这个人,不是被虚化掉的“人民”是每一个人,)6月3日,全国的罢课终于结束了,在巨大民意的压力下,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集体退出了和会,“五四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群众运动,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成了中国的新兴的政治力量,青年学生们赤手空拳竟能使政府妥协,于是,很多政治团体提出了“谁有青年,谁就有将来”的这个口号,。

主持人:“五四”之后,新青年阵营也发生了分化,李大钊等知识人对西方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及其失望,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主张激进的社会变革。

旁白:(胡适与同仁们)胡适与李大钊结识与北大,李大钊是在民国7年6月进的北大,比胡适晚了近一年,李大钊曾是老革命党人,章士钊的家庭教师,章南下广州从政后,将北大图书馆主任的职位让给了李,(他从小父母死了,爷爷把他养大,然后十多岁就娶了个太太,比他大七岁,他是他的太太把他养大的,)李大钊是新青年圈子中唯一的北方人,但和胡适,陈独秀的关系都非常好,当时,在北大哲学系任教的张京京生,这样形容李大钊,他缓慢的一句一句北京口腔,那温和热情的声音,使人永远印入脑底,化为灵魂,在新青年的圈子中,李大钊最关心政治,(五四运动后第二年,苏俄宣布
放弃沙俄时代这个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知识阶层和一般的社会人,对苏俄都有个好的印象,那么李大钊宣布这个布尔什维克主义胜利啊,庶民的胜利啊这个,一般的知识青年也都能够接受得了。

)五四之后,各种思潮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工团主义,青年学生们眼花缭乱,对这些新名词着迷不已,仿佛,它们都是“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良药,这时,李大钊也在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专刊,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个所有主义的政治,都是试图寻找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他基于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是,这个中国已经彻底坏了,从上到下,从军阀到官僚,到商业的精英到小市民,一直到农民,你依靠谁都不行了,那这个时候就得靠一个主义,来解决问题,)(五四的先驱,思想的先驱,他们都是具有理想的,包括他们追求这个走左的道路,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同的理想可供选择,只不过这种主义更符合中国的实用心里,胡适他是个渐进主义者,改良主义者,他不寄希望于社会整体主义的变化,他不寄希望于社会的激变,所以他看到当时中国有坠入这个激进主义泥沼这种可能,)胡适随即在每周评论上发表著名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他说,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主义,主义只是浪漫的设想,美妙的词汇,它最大的危险,就是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可以不用费力研究那些具体问题了,(里面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说,不承认“主义”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其实是一个非常多元的一个姿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选择,要急
于找到一个最快捷的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一种道路,而不愿走一条缓慢的就是改革的道路,)李大钊反驳胡适道,恐怕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问题都解决的希望,胡适回答,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难题,每个问题必须分而攻坚,分而解决,两人尽管观点不同,但却心平气和,(非常平息静气,而且根本不影响他们朋友之间的感情。

摆一道,各自把自己的观点,大伙都来听,这种时候是有的,这跟那个“大批判”不同。

)胡适那时常到石驸马大街,文昌胡同的李大钊家做客,李大钊爱吃馒头,客人来了,素菜之外加上一碗蛋汤,他不喝酒,主客都是边聊边以茶解渴,(胡适和李大钊之间,胡适和陈独秀之间,五四的那些人,走的不同的政治道路,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但是他们之间的私人交情,一直都没有受影响,关系一直很好,)五四运动后的一个月,6月10日,干燥的北京,下起了久违的雨,胡适这个南方人很高兴,晚上,他便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陈独秀这一天在北京城南新世界,散发传单被捕了,陈独秀散发的传单是《北京市民宣言》上面说,我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改造。

五四以后,陈独秀认为中国的政治太坏,已经等不及思想改造,自己非要直接行动起来不可,胡适虽然不同意陈的激进的主张,但出于朋友之谊,他对陈独秀有求必应(我们知道1916年6月11号,陈独秀亲自到新世界散传单,传单上的中文是陈独秀写的,下面的英文是胡适翻译的,当然散传单的这样一个行为,胡适是不是特别赞同,是另外一码事,最起码胡适是帮助陈独秀的,英文是胡适给他翻译的,北京大学印的那种,讲义的那
种小印刷所,却印了一大堆,陈独秀再扛回来,)胡适和李大钊等人,次日,便开始四处活动,营救陈独秀,警察厅长是胡适的安徽同乡,胡适写信给他说,陈独秀所著言论,或不无予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我们与陈君咸系同乡,知之最媣。

很多饱受新文化阵营攻击的所谓保守派人物,也出面给陈说情,。

(很多年以后,还让胡适感动,我们这批,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把他们挤得靠边站了,但是你被捕的时候,他们还在声援你,希望把你放出来,想想都让人感到温暖,最后实际上,两个人走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有私人的友谊,在关键时刻,像胡适,蔡元培,这些人该伸援手还是伸援手了,)胡适又给时事新报写信,披露陈独秀在狱中遭受重病却得不到医治,消息公开,舆论大哗,北洋军阀政府最后迫于压力,释放了陈独秀,陈独秀出来后躲进了胡适家,(你想一个逃,第一站,投靠的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胡适是他最好的朋友,几天以后,有特务上门,陈独秀又躲进李大钊家,然后李大钊送他到了天津,并且打电话到上海帮他找房子,与陈独秀一同到上海的,还有他自己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胡适在后来自述中说,在上海,陈氏又碰到了一批搞政治的朋友,因而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可以发表个文章了,(他在坐牢前后,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坐牢之前对马克思主义认为“十月革命”是平民欺压贵族,坐牢以后,他就说,“十月革命”代表了新世界曙光,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它本身对他很有一种刺激,反现实的这种思想倾向肯定会大大增长,他有一篇文章,1920年嚒,他说,要谈政
治嚒,题目就是“谈政治”就是陈独秀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新青年,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了。

所以这一点胡适有感觉,也就不给他写稿子了,像钱玄同,刘半农啊,鲁迅还好一点,他们都有个性的,那么从我们客观的,我们抛开党见,抛开什么主义,来客观的看,应该说胡适有他的道理,这新青年原来就是个一个思想啊,这个文艺方面的杂志,你把它完全变成一个党派的杂志,完全谈政治的杂志,这北京原来的撰稿人接受不了啊,包括鲁迅,他也不赞成新青年变成一个政治刊物,)
(20年不谈政治是一个大家当初的一个设想,形式把大家都拉进去了,那就开始谈了,但是胡适要谈呢,还是在学理上来谈,从文字上来谈,陈独秀要谈呢,就是,不光写了,还要行动了),这是胡适在1958年,五四纪念日的演讲原声,-----从我们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的观点来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上世纪第一个十年,确实应该算是两个文化运动,一个是叫新文化运动,像陈独秀也好,胡适也好,他们刚开始,包括鲁迅,确实是想救人的,利人的,想给中国引进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新文化运动”确实是以5月4号为标志终结了它,一时的一个政治运动,把一个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那种长远的文化建设就中断了,像陈独秀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知识分子,应该说他看问题有相当的判断力,经历过辛亥革命,经过
反思才找到“德先生“了嚒,才要去办新青年嚒,但新青年办了几年后,他就转向了,这说明,他定力不够,陈独秀,胡适他们做的可能也太快了点,他们过早的可能把那种文化保守者他们已经拼出在外了,等于他们是一帮新锐,在做这个文化建设,力量很单一的,必然会被更激进的力量所代替,)目睹挚友和新青年渐行渐远,胡适心情复杂,1920年2月6日,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究竟不深怪你,因为你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好朋友。

主持人;日后,胡适将1919年5月4号,那一天后的学生运动,称为狭义的五四运动,而将1917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定义为广义的五四运动,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启蒙,而五四学生运动呢,却使它走上了救亡的道路,李泽厚先生后来也说,五四运动其实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尽管日后各派对五四运动定义不一,但在一点上却有共识,那就是,五四运动创造性的为中国引进现代西方的观念和体制,不管是沿着进化的道路,还是沿着革命的道路,他的目的都是一个,创造一个完全现代化的新中国,来拯救整个中华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