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PPT课件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1页/共56页
【概 述】
一、定义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 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 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 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 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 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痰 火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 舌红,苔黄
扰心
作,胸闷烦躁,失眠多 腻,脉弦滑 梦,口干苦,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清热化痰 黄连温胆汤 宁心安神
第24页/共56页
谢谢大家!
第25页/共56页
【概 述】
临床表现:
1、《素问·痹论》: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 心
下鼓。” 2、《素问·三部九候论》:“参伍不调者病。” 3、《素问·平人气象论》:“脉绝不至曰死,
第16页/共56页
心悸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17页/共56页
【预防调护 】
1.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情志为害,减少发病。 2.饮食有节。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低脂低盐饮食,忌过饱、过饥,戒烟酒、
浓茶。 3.生活规律。注意寒暑变化,注意劳逸结合。 4. 坚持长期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证。
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舌脉
治法 方药
苔薄白,脉细 镇惊定志 安神定志丸 略数或细弦 养心安神
心血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 不足 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
乏力,纳呆食少
舌淡红,脉细 补血养心 归脾汤
弱
益气安神
阴虚 火旺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 心烦热,口干,盗汗,思 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 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 易怒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心悸心悸的概念心悸: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心悸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二)病机基本病机一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一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一一虚一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一痰火扰心、水饮上凌、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
病理因素一一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心悸一心虚胆怯心血不足-虚心阳不振r明虚火旺一水位凌心-瘀阻心脉-实L痰火扰心.4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诊断依据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4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4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5.心电图的改变。
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一病证鉴别1.惊悸与怔忡2.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鉴别要点一一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胃肠、游走)。
病证鉴别心悸与怔忡怔忡心悸病因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诱因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诱发无精神性因素亦可发生发作情况阵发性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势病情发病急、病情轻病理性质实证居多发病缓,病情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心悸的辨证论治一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脉象变化虚证一脏腑气、血、阴、阳一何者偏虚,实证—痰、饮、瘀、火—何邪为主。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一气虚;心悸头晕,面色不华一血虚;心悸盗汗,潮热口干一阴虚;心悸肢冷,畏寒气喘一阳虚。
最新心系病证的辨证银川中医医院教学讲义ppt课件

一、心系病证的认识
2、心系病证的源流
最早
“心病”一词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汉代
张仲景《伤寒论》奠定辨证论治的基础
魏晋 隋唐
典型医案2
治法:清解毒热、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愈冠清心化瘀方加减:
金银花30g 山慈菇30g 三七粉(冲)2g 丹 参 30g 赤芍15g 瓜蒌12g 茯苓20g 焦 楂30g 元胡 20g 葛根20g 川芎20g 黄芪30g 太子参30g 广藿香10g 白豆蔻10g 4剂,凉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典型医案1
辩证分析:患者老年女性,脏腑气血亏虚,形体偏胖,喜 食肥甘厚味,易生痰浊,加之外邪入侵,邪气由气及血, 致使津停血滞,蕴而化浊而生毒热,久病入络为瘀,毒热 痰瘀互结痹阻络脉而发为胸痹。
中医诊断:胸痹(毒热痰瘀、心络痹阻证) 治法:清解毒热、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愈冠清心化瘀方加减:
气血津液紊乱 脏腑功能失调
瘀血、痰饮既是病理 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长期蕴结体内 日久蕴结生毒
毒热痰瘀
胸痹心痛
人体正气虚弱 感受外邪
日久耗气伤阴 导致气血阴阳不足
心血亏损
心悸
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 上亢,病久而致气滞、 痰浊、水饮、瘀血 等病理产物阻滞脉络
阳亢阻络
眩晕
二、心系病证的辨证
1、辨病与辨证 2、辨证要点 3、多维思辨法
治疗心病方剂的累积
金元
归经理论与病机组方理论的确定
明清
心病学说与治法大量出现
中医内科学--心衰 ppt课件

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 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程文囿《医述·卷一》引《医参》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的 记载。
ppt课件
23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药:生脉散。
常用人参益气强心,麦冬、五味子滋阴养心安神; 红花、川芎、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偏于心阴亏虚、 虚烦不寐,加酸枣仁、夜交藤、西洋参;面白无华、 唇甲色淡,气血两虚,合用当归补血汤。外感之后, 邪毒侵心,损及气阴,合五味消毒饮,加黄芪;心动 悸、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
(三)分证论治 1.气虚血瘀 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尤甚,甚则
喘咳,面白或黯红,唇甲青紫,甚者颈脉青筋暴露, 胁下积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或结代。 病机析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见心 悸;心肺气虚,则气短,神疲乏力,甚则喘咳;气虚 血瘀,血滞于脉,则见口唇青紫,颈脉青筋暴露,胁 下积块。
ppt课件
25
治法:温阳活血利水。 方药:真武汤。 常用熟附子、生姜、桂枝温通心肾;茯苓、白术健
脾利水;泽泻、猪苓利水消肿;丹参、川芎、牛膝活 血利水。 血瘀明显,水肿不退,加毛冬青、泽兰、益母草; 喘促、尿少肢肿,心肾阳虚重者,用参附汤合五苓散 。
ppt课件
26
4.痰饮阻肺
症状:心悸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痰多色白如泡, 甚则泡沫状血痰,烦渴不欲饮,胸闷脘痞,肢肿,腹 胀,甚则脐突,面唇青紫。舌质紫黯,舌苔白厚腻, 脉弦滑或滑数。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第二章第二章心系病症心系病症第一节第一节心悸心悸第二节第二节胸痹心痛胸痹心痛第三节第三节心衰心衰第四节第四节不寐不寐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ppt课件

.
6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
7
胸 痹
病因
➢ 寒邪内侵
➢ 饮食失调
病
➢ 情志失节
因
➢ 劳倦内伤
病
机
➢ 年迈体虚
.
8
胸
痹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侵袭
病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因
病
机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
9
胸
饮食失调
痹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病
痰浊久留
因 病
痰瘀交阻
上犯心胸
★治 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
辨 ★代 表 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
证 ★常 用 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
论 治 ★加
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减:川芎、郁金;茯苓、白术、白蔻仁;茯苓
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
.
42
胸
痹
★证
心肾阴虚证
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病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血脉不畅 。
★治 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
辨 ★代 表 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
证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论 治
★加
炙甘草、茯苓;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减:酸枣仁汤;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
证
➢ 气阴两虚证
论
治
➢ 心肾阴虚证
➢ 心肾阳虚证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病 因 病 机
胸 痹
胸胸
概 述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诊 查 要 点
饮暴食、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胸胸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胸 痹
病
因
寒邪内侵 饮食失调
病 因 病 机
情志失节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胸 痹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侵袭
病 因 病 机
血行不畅、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寒凝气滞、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胸 痹
标 痰浊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 寒凝心脉 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加剧,伴畏寒肢冷, 实 舌淡苔白, 舌淡苔白,脉细
分型
气滞
症状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脉弦
辨 证 论 治
本
心脉瘀滞 心气不足
痹 悬 肺 饮
病症鉴别 胸 痹
悬 饮
脾胃系疾病——以 以 脾胃系疾病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诊 查 要 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心痛
胸 痹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胸 心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诊 查 要 点
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证

心系病证第一节心悸1.心虚胆怯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
证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
常用药龙齿、琥珀镇惊安神;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人参、茯苓、山药益气宁心;天冬、生地黄、熟地黄滋养心血;配伍少许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五味子收敛心气。
若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动则为甚,静则悸缓,为心气虚损明显,重用人参,加黄芪;心阳不振,加炮附子;心血不足,加阿胶、制何首乌、龙眼肉;心气郁结,心悸烦闷,精神抑郁,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气虚夹瘀,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
2.心血不足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息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或结代,为气阴两虚,用炙甘草汤加减;阳虚而汗出肢冷,加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阴虚,重用地黄、阿胶、加北沙参、玉竹、石斛;纳呆腹胀,加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生脉散加减。
3.阴虚火旺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前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后方清心降火,重镇安神。
常用药: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人参、炙甘草补益心气;黄连清热泻火;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安养心神;五味子收敛耗散之心气;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pptPowerPoint演示

方药:栝楼薤白散化裁 方解:薤白:辛温通阳,开痹散寒;加入 白酒助其温阳作用,
栝楼:化痰散结,泻满降逆。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痰浊壅塞证:
原因:胸阳不振,水湿失运,故见 痰浊盘踞,痰阻致气滞血瘀,血行不畅, 故见胸痛、气短。
临床表现:胸痛气短+痰湿证。 治法: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方解: 生地、玄参、天麦冬养阴清热, 当归、丹参、人参补血养心; 朱砂、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养
心安神。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5心血瘀阻:
以上四型均可导致心血的瘀阻,阳气 不足,血运无力,阴虚内热,心血不足,均
可导致心血瘀阻,因此临床上在活血化瘀
的同时,积极寻求病因,力求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心悸+血瘀证, 血瘀证:痛有定处,肌肤甲错,口唇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2.心血虚:
原因:①失血过多;②贫血;③久病体 虚;④情志因素,过思伤脾,耗伤心血,脾 胃运化功能障碍,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 全身气血不足,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血虚证 血虚证:头晕眼花,面色不改,倦怠 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痰热内扰证 临床表现: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治法:补气活血 方药:生脉散化裁 方解:以人参补益元气,消除气虚症状,
以五味子养心安神。
心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pptPowerPoint演示
2心血虚:
病因前节所述 临床表现:胸痛气短+血虚证 治法:补血活血 方药:归脾汤化裁 方解同前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心悸心悸的概念心悸: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心悸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二)病机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虚—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痰火扰心、水饮上凌、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5.心电图的改变。
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惊悸与怔忡2.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鉴别要点——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胃肠、游走)。
病证鉴别心悸与怔忡心悸怔忡病因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诱因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诱发无精神性因素亦可发生发作情况阵发性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势病情发病急、病情轻发病缓,病情重病理性质实证居多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心悸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脉象变化虚证—脏腑气、血、阴、阳—何者偏虚,实证—痰、饮、瘀、火—何邪为主。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气虚;心悸头晕,面色不华—血虚;心悸盗汗,潮热口干—阴虚;心悸肢冷,畏寒气喘—阳虚。
心悸面浮,尿少肢肿—水饮;心悸心痛,唇暗舌紫—瘀血;心悸烦躁,口苦便秘—痰火。
虚实夹杂者还要分清孰虚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胸
特点
痹
主症:胸痛、胸闷
放射感 诱因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向左肩 劳累、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背、左 饱餐、
概
中 重------明心显痛胸彻痛背;、背痛彻心。上 侧臂 放内 射
受寒、 激动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述
.
4
胸
文献摘要
痹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第二节
胸痹
.
1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
2
胸
定义
痹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概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真心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
述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微 <15min 药后可缓 自汗心悸 ST- T段变化;
诊
痹 真 剧烈 持续;
解
心肌酶正常
难以缓解 面色苍白,ECG:多为心
查 心 伴压 >30min
汗出肢冷,肌梗死图型;
要 痛 榨感
唇甲青紫 心肌酶异常
点
.
28
胸 病变脏腑 痹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诊 诱发因素 查 要 兼夹症状 点
饮悬
痛
真 心
胸痹
痛
胃 脘
查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症-咳
要饮
重
嗽咯痰
点
.
24
病症鉴别
胸 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诊
查
要
真心痛
点
.
25
胸痹与胃脘痛
胸
痹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脏腑
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痹
机
.
10
胸
情志失节
痹
忧思伤脾
郁怒伤肝
脾虚气结
肝郁气滞
运化失司
郁久化火
病
津聚成痰
灼津成痰
因
病
痰瘀交阻
气滞痰阻
机
心脉痹阻
.
11
胸
劳倦内伤
痹
劳倦伤脾
积劳伤阳
脾失转输
心肾阳微 胸阳不展
病
气血乏源
阴寒内侵
因
病
心脉失养
血行滞涩
机
心脉痹阻
.
12
胸
年迈体虚
痹
肾阳虚鼓动无力
肾阴虚不能滋养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心阴亏虚
.
22
病症鉴别
胸 痹
悬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诊
查
要
真心痛
点
.
23
胸痹与悬饮
胸
痹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脏腑
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痹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诊悬
胀痛;持续不解;无明显诱 肺系病
病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因
病
相兼为病。
机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
15
胸
痹
轻 胸中气塞,短气。
重 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轻 缓 渐进而为,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
重
心痹痛作,发作日频 。
病 缓 急 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遇诱因
因急
猝然而发心痛。
病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病 血脉鼓动无力 因
灼聚成痰
病
机
心脉痹阻
.
13
胸 痹
病因小结
➢ 寒邪内侵
➢ 饮食失调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病
➢ 情志失节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因
➢ 劳倦内伤
病
机
➢ 年迈体虚
.
14
胸 痹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因 病 机
.
6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
7
胸 痹
病因
➢ 寒邪内侵
➢ 饮食失调
病
➢ 情志失节
因
➢ 劳倦内伤
病
机
➢ 年迈体虚
.
8
胸
痹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侵袭
病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因
病
机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
9
胸
饮食失调
痹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病
痰浊久留
因 病
痰瘀交阻
上犯心胸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诊胃
胀痛为主,局部 与饮食相 胃部病
查 脘 胃 胃脘部 有压痛;持续时 关
症-泛
要痛
间较长
酸嘈杂
点
.
26
病症鉴别
胸
痹
悬饮
胃脘痛
诊
查 要
真心痛
胸痹进一步发展的 危重病症。
点
.
27
胸痹与真心痛
胸
痹
疼痛 持续时 缓解情况 兼证
相关检查
程度 间
胸 较轻 短暂; 休息或服 气短乏力,ECG:缺血性
机
死。(真心痛)
.
16
胸
痹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
机 实 气不足 阴阳并损 转 致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化虚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 心阳不振
病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因 病 机
虚 致 心肾阴虚,水亏火炎 实 心阳虚衰,阳虚外寒
炼液为痰 寒痰凝络
.
17
胸
证
病要论调
备
论
机点治护
要
治
.
31
胸
痹
辨证要点
★ 辨标本虚实
标实:气滞、痰浊、血瘀、寒凝
辨 证
本虚:阴、阳、气、血亏虚。
论
★辨病情轻重
治
.
32
胸Leabharlann 痹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
机 实 气不足 阴阳并损 转 致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化虚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 心阳不振
病
痹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概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述
.
18
诊断依据
胸
痹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诊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查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要
点
.
19
主要症状
胸
痹 部 位: 膻中及心前区,并向左肩臂放射
性 质: 闷痛、隐痛、刺痛、窒息感
诊
持续时间: 阵发性、时间短、反复发作
.
疼痛程度 持续时间 缓解情况 兼夹症状 相关检查
29
小结
胸 痹 诊断依据:主症——胸部疼痛;诱因——操劳
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感受
寒冷等;发病年龄——中年以上。
诊 相关检查:ECG、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 查 要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点
.
30
胸
痹
胸痹
概病诊辨预结临
辨 述因查证防语证
查
要
兼 症: 心悸、气短、自汗,甚喘促
点
.
20
诊断依据
胸
痹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诊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查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要
点
.
21
相关检查
胸
痹 心电图(ECG)
诊 心 脏 超声
查 心脏 X 线 要 点 冠 脉 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ECG、发作ECG、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
概 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
述 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心
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
5
胸
范围
痹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心绞痛、 心肌梗死);
★ 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
概
心肌炎、心肌病;
述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