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完美版1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ppt全文课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ppt全文课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共同为小组一名同学打造“青春盾牌”, 今天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 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的更好? 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 小组对他(她)的期望?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__________ 之心,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能力。
4、“行己有耻”需要我在行动之前, _________;在行动之中,_______; 在行动之后,_______。
5、“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A树立______________, B触碰_______________的事情不做, C违反___________事情_________。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也是一 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这做人、做事的 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 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是我们要 学习的榜样?请举一例,并说明学习他 什么?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畅谈收获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青春有格》上课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优秀版1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优秀版1

1、你有底线吗? 2、你的底线是什么? 3、为什么要有底线?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 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 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 -优秀 版1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 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 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
阅读教材P31下方内容,思考: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 什么品质?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 -优秀 版1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 -优秀 版1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观点一比较片面,观点二是正确的。
我们需要独善其身,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但是,我们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每个 人都独善其身,都只做好自己,就没有人 去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而努力, 所以我们也要“兼济天下”。
《孟子·公孙丑章句》: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如何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行动之中,监督调解, 行动之后,了 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 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白岩松《幸福了吗》
基本意思是最低的限度。事情 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
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 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 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 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 -优秀 版1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 -优秀 版1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 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 力。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完美版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完美版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二)止于至善
结论: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积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 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 独,端正自身行为。
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活动一:无人超市 有人管
少年受到法律制裁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又该怎样做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探原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二)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 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励 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 习,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步则国进步。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明德天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我明白了哪些道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 完美版 1
活动二:社会规则 大家谈
中学生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精讲课件 -部编版1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精讲课件 -部编版1
有气节,不向权势 和富贵低头
2.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行己有耻,有所为,有所 不为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 1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 1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 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 1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2.我们的行为证明并创造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 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3.“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榜样的作用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 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 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 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 老人用脚写的字比他用手写的还好。从此,他 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 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 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4.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 “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 青春最好的证明。
青春 有格
本课小结
有耻行家?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3.2青春有格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框青春有格1.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1)要知,懂荣辱;有,有所不为。

(2)要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

(4)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3.什么是“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

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1)从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

(3)要养成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以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微拓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提示:原文是“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微点拨】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①不说谎、不欺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说谎与欺骗无论是否被发现,都是错误的。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合作探究1.行己有耻【关键词】校园暴力道德底线2016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完美版1

(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完美版1
(P28中间一段第4-5行)
Part
2
止于至善
1、什么是“止于至善”?
(理解)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 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 “至善”追求。(P29第三段4-5行)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 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 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P29最后一段1-2行)
他们的行为对吗?
知耻之心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 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 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 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情境设置】
•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方式考数学,考完后 排名。老师发完卷子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 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 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 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在纠结“这 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 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 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 又得唠叨我”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呢?
帮助同学
陪伴和分享
让座
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1)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榜样的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 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4、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 于
5、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至 善
Part

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第二框青春有格【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青春并不意味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6.“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教材P28 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见教材P28),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青春有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青春有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4.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1)增强“__我__不__要____”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 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2)增强“__我__想__要____”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 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3)加强__自__我__监__控__。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 关注的事。
二、止于至善 1. 止于至善的内涵。 (1)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 的德行,在于__关__爱__他__人__,在于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的__实__践__过__程__,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_精__神__状__态___。
9.苏轼少年聪慧,读了一些书就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 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 位老人拿着一部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 人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 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苏轼改对联体现 了他( A ) A.自尊知耻,勇于改正错误 B.学问高深,没有人能超越他 C.没有自信,缺乏独立思考 D.不耻下问,服从他人的要求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 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 :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 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
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 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 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道理?你会怎样践行这一道 理?(8分) 行己有耻。(2分) 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磨砺意志,拒绝不 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每点2分)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推荐1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件-推荐1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p30 (3)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 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 (4)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 长中收获。p32
板块一:行己有耻
活动一:时事解读
2016年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 牛奖”,明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 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 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蜗牛奖” 虽不算处分,但比处分尖刻得多,足以刺痛 任何获奖者的神经,从而唤醒羞耻心,让官 员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活动小结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 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 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止于至善”。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 件-推荐 1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 件-推荐 1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 件-推荐 1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课 件-推荐 1
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 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是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 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C )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
活动三:身边的榜样
小强参加了微公益志愿者团队,每周都抽空 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 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一敬老院给学校发 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强学习。对此, 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
“的止社会于、至我善们的”国要家在才会生变活得中更好寻。找 “贤”,将他 们作为榜样。
柳公权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 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 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 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 人用脚写的字比他用手写的还好。从 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 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 法大家。
要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省察,积极 调整自己,做到“止于至善”。
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 不仅把桌面刨得十分平滑,而 且连抽屉的背面、底板都刨得 十分光滑。有人劝他说:“抽 屉背面和底板别人看不见,何 必刨得那么光滑?”他说: “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 ”
慎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 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 种方式、一种境界,是 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 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止于至善”是发自内心的实 践过程,能自觉严守道德准则
归纳: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熟读)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P29最后一段2-4行)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P30最后一段1-2行)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 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复习回顾
1、青春的探索为什么需要自信? 2、青春期我们为什么要自强? 3、怎样培养自强品质?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 你会联想到什么?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 事情都不能出格。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行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己 有
2、为什么要做到“行己有耻”?
耻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 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 (P28最后一段第3行)
? ④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 增强自控力。 (P29第二段)
3.怎样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熟读)
①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P28中间一段第3行)
②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 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P31第二段1-3行)
误区警示: “止于至善”就是要行大善,我们要做
大事才能行大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 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呢?
帮助同学
陪伴和分享
让座
我பைடு நூலகம்能做的还有很多
(1)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榜样的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 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青 春 有 格
他们的行为对吗?
知耻之心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 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道德底线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
法律底线——“ 违反法律的事情 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 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 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情境设置】
?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方式考数学,考完后 排名。老师发完卷子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 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 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 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在纠结“这 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 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 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 又得唠叨我”
? 问题:“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有羞恶之心的同时,更
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自控力。
2.怎样才能做到“行己有耻”? (熟读)
?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 (P28第一段第5行)
?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 高辨别“耻”的能力。 (P28第二段第1-2行)
(P28中间一段第4-5行)
Part
2
止于至善
1、什么是“止于至善”?
(理解)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 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 “至善”追求。 (P29第三段4-5行)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 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 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P29最后一段 1-2行)
4、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 于
5、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至 善
Part
1
行己有耻
孔子曰:行己有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理解)(P28第一段第3-4行)
意思是:一个人行事,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怎样才能做到“行己有耻”呢?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要知廉耻,懂荣辱; 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