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国家标准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修订

国家标准《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修订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钢铁研究总院于2005年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上报了国家标准《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制(修)订推荐国家标准项目任务书。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有色标委(2006)第13号文,确定了国家标准GB/T 4309-1984《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由钢铁研究总院负责修订,项目要求2008年度完成。
2、主要工作过程2.1 GB/T 4309-1984《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标准已发布有二十多年之久,该标准主要适用于粉末冶金材料的分类和牌号的表示方法。
虽然该标准在制定之初对粉末冶金材料作了全面的调研和考虑,但近年来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材料,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2.2组建了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国标修订小组。
首先对国内外粉末冶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进行了调研和学习。
粉末冶金材料牌号表示方法与材料的分类两者有着密切关系。
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是在材料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材料的分类只能将有共同特征的材料划分为同一类,它不能将每一种材料的特征全面地反映出来,所以还必须采用材料的牌号将材料的特征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材料的牌号是作为人们了解材料的一种共同语言,它广泛地联接着生产、设计、供销、科研、教学、出版以及外贸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计算机广泛运用的时代,它还应成为计算机易于识别和使用的语言。
目前世界各国的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综合起来,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三种表示方法:1)用表示化学元素或材料名称的字母(本国文字或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表示出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牌号,例如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2)用拉丁字母(表示用途、种类或主要化学成分)及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牌号,例如日本、英国等国家。
3)用固定位数的阿拉伯数字(或中间和前缀带有一个表示类型的字母)表示牌号,例如美国、德国、捷克、瑞典等国家。
工信部公示《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强制性国家标准

稀土信息·4·2019年第7期稀土信息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19.No.7要闻News 工信部公示《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强制性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完成《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在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工信部对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19年6月14日~ 2019年7月15日。
我国自建国后就已经开始稀土的规模化生产,并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期建立了首个国家部颁标准,但是,一直未曾建立针对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统一技术规范。
稀土产业链比较长,产品种类繁多。
标准规定的重点内容在于稀土精矿与稀土分离和冶炼产品。
稀土分离和冶炼产品主要包括:单一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氧化物、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各种稀土盐类等。
考虑到部分稀土精矿,如独居石精矿,由于钍的含量较高,具有放射性危害;大多数稀土金属不稳定,存在爆炸可能,需要采取防氧化措施密封包装;稀土氧化物为粉末状,存在粉尘影响,标准用于规范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等初级稀土产品的包装、运输等技术要求,对于减少环境危害、保证运输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针对目前国内稀土矿存在非法开采且屡禁不止的现象,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中,增加原料溯源性的标志要求,即要求稀土矿产品、单一稀土化合物、混合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的标准化内注明原料矿产品生产企业名称,以便直观地确认相关稀土产品的矿产品来源的合法性。
编制说明中特别强调,由于稀土产品的交易有时通过许多中间贸易公司转手,对于稀土产品所使用稀土原料的溯源性具有一定困难,许多稀土企业专家建议取消稀土产品的溯源性。
但针对目前国内稀土矿存在非法开采且屡禁不止的现象,国家主管部门强烈要求在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中,增加原料溯源性的标志。
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

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1 中国(GB)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1.1 国标(GB)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我国现有两个推荐性国家标准,即GB/T221—2000《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和GB/T17616—1998《钢铁及合金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前者仍采用汉语拼音、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原则命名钢铁牌号,后者要求凡列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钢铁产品,应同时列入产品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相互对照并列使用。
1)标准中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见表1-1。
2)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元素规定含量界限值(摘自GB/G/T13304-1991)见表1-2。
注:系元素含量,也可为混合稀土含量总量。
2.当Cr、Cu、Mo、Ni(Nb、Ti、V、Zr)四种元素,其中有两种、三种或四种元素同时被定在钢中时,对于低合金钢,应同时考虑这些元素中每种元素的规定含量,所有这些元素的规定含量总和,应不大于规定两种、三种或四种元素周期律中每种最高界限值总和的70%。
如果这些元素的规定含量总和大于规定元素中每种元素最高界限值总和的70%,即使这些元素每种元素规定量低于规定的最高界限值,也应划入合金钢。
牌号采用的汉字及汉语拼音符号见表1-3①采用符号为英文字母。
∙国标(GB)钢的牌号表示方法示例说明∙碳素结构钢牌号表示方法按GB/T700—1988标准牌号表示方法如下: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最低屈服点值(MPa),质量等级符号A、B、C、D 和脱氧方法符号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牌号Q235—D示例说明:Q—钢的屈服点“屈”字汉语拼音字头;235—最低屈服点值235Mpa;D—表示质量等级为D 级。
有时牌号后面还要分别附加下列符号:F—沸腾钢;b —半镇静钢;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
由于D级质量钢均为特殊镇静钢,故“TZ”符号可以省略。
如Q235—D—TZ可写为Q235-D。
符号“Z”有时亦可省略。
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1 中国(GB)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1.1 国际(GB)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我国现有两个推荐性国家标准,即GB/T221—2000《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和GB/T17616—1998《钢铁及合金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前者仍采用汉语拼音、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原则命名钢铁牌号,后者要求凡列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钢铁产品,应同时列入产品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相互对照并列使用。
1)标准中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见表1-1。
表1-1 常用化学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化学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化学元素符号铁Fe 铋Bi锰Mn 铯Cs铬Cr 钡Ba镍Ni 镧La钴Co 铈Ce铜Cu 钐Sm钨W 锕Ac钼Mo 硼 B钒V 碳 C钛Ti 硅Si铝Al 硒Se铌Nb 碲Te钽Ta 砷As锂Li 硫S铍Be 磷P镁Mg 氮N钙Ca 氧O锆Zr 氢H锡Sn混合稀土RE铅Pb2)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元素规定含量界限值(摘自GB/G/T13304-1991)见表1-2。
表1-2 合金元素规定含量界限值合金元素规定含量界限值(质量分数)(%)序号合金元素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1 Al 0.10 -0.102 B 0.0005-0.00053 Bi 0.10 -0.104 Cr 0.30 0.30~<0.50 0.505 Co 0.10 -0.106 Cu 0.10 0.10~<0.50 0.507 Mn 1.00 1.00~<1.40 1.408 Mo 0.05 0.05~<0.10 0.109 Ni 0.30 0.30~<0.50 0.5010 Nb 0.02 0.02~<0.06 0.6011 Pb 0.04 - 0.4012 Se 0.10 - 0.1013 Si 0.50 0.50~<0.90 0.9014 Te 0.10 - 0.1015 Ti 0.05 0.05~<0.13 0.1316 W 0.10 - 0.1017 V 0.04 0.04~<0.12 0.1218 Zr 0.02 0.05~<0.12 0.1219 La系(每种元素)0.02 .05~<0.12 0.0520 其他规定元素(P、S、C、N)0.05 - 0.05 注:系元素含量,也可为混合稀土含量总量。
中国有色金属牌号和状态

中国有色金属牌号和状态牌号是对产品的命名,是用来识别产品的名称、符号、代号或它们的组合,一般应尽可能直观地显示产品的类别、品种、状能或性能等。
状态表明金属或合金经受各种方式的加工和热处理之后具有物理和(或)力学性能的特征状况。
有色金属材料或牌号和状态的表示方法有其一定的规律。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渐广泛,涉及有色金属牌号和状态的情况日益增多,现将中国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和状态的表示方法说明如下。
中国有色金属料材牌号表示方法1. 总则在编制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牌号、代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编写产品技术标准时,所涉及的产品牌号、合金代号等必须按国家标准GB340-76『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规定表示和编写。
GB340-76未规定的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牌号、代号,应根据该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则编制,并报标准主管部门审核。
2.产品牌号的命名,以代号字头或元素符号后的成分数字或顺序号结合产品类别或组别名称表示。
3.产品代号,采用GB340-76规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见表1、表2)、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采用的汉语拼音字母,原则上只取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
若这个字母与另一个符号重复时,则取第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二个字母(或第三个字母),或者同时取前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4.产品的统称(如铝材、铜材)、类别(如黄铜、青铜)以及产品标记中的品种(如板、管、棒、线、带、箔等),均用汉字表示。
表1: 常用金属、合金名称及其汉语拼音字母的代号铜铜tong T 大写铝铝lu L 大写镁镁mei M 大写镍镍nie N 大写黄铜黄huang H 大写青铜青qing Q 大写白铜白bai B 大写钛及钛合金钛tai T 大写表2: 专用金属、合金名称及其汉语拼音字母的代号名称采用的汉字及汉语拼音采用代号字体汉字汉语拼音防锈铝铝、防lu fang LF 大写锻铝铝、锻lu duan LD 大写硬铝铝、硬lu ying LY 大写超硬铝铝、超lu chao LC 大写特殊铝铝、特lu te LT 大写硬焊焊铝铝、lu qian LQ 大写无氧铜铜、无tong wu TU 大写金属粉末粉fen F 大写喷铝粉粉、铝、喷fen lu pen FLP 大写涂料铝粉粉、铝、涂fen lu tu FLU 大写细铝粉粉、铝、细fen lu xi FLX 大写特细铝粉粉、铝、特fen lu te FLT 大写炼铜、化工用铝粉粉、铝、钢fen lu gang FLG 大写镁粉粉、镁fen mei FM 大写铝镁粉粉、铝、镁fen lu mei FLM 大写镁合金(变形加工用) 镁、变mei bian MB 大写焊料合金焊、料han liao Hi H大写i小写阳极镍镍、阳nie yang NY 大写电池锌板锌、电xin dian XD 大写印刷合金印yin I 大写印刷锌板锌、印xin yin XI 大写稀土稀土xitu Xt1 X大写t小写钨钴硬质合金硬、钴ying gu YG 大写钨钛钴硬质合金硬、钛ying tai YT 大写铸造碳化钨硬、铸ying zhu YZ 大写碳化钛(铁)镍钼硬质合金硬、镍ying nie YN 大写多用途(万能)硬质合金硬、万ying wan YW 大写铜结硬质合金硬、结ying jie YE 大写注:1稀土代号X1于1987年6月1日起正式改用RE表示。
钕铁硼标准

钕铁硼标准本标准是以GB/T 1.3 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 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为原则,对GB/T 13560 一199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修订。
在修订本标准时,依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参考了IEC404-8-1(1986)及其补充2(1992)《磁性材料第8部分:特殊材料规范第一节硬磁材料标准规范》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标准。
对原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参考了IEC 标准的永磁材料分类,钕铁硼合金的小类分类代号为R7。
本标准与GB/T 13560 一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在“引用标准”项中增加了标准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和GB/T 17803一1999《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2.对原标准中“术语、符号、单位”修改为“术语与定义”。
由于引用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来的磁学术语定义。
采用了IEC 404-8-l(1986)对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划分为主要磁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的方法,并对这两个术语分别进行了定义。
3.修改并增加了材料的牌号。
4.对附录A 的机械物理性能范围值修订为典型值。
5.新增加了附录C“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及应用”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3560一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征、马婕、王标、李泽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同时给出了主要机械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能的典型值。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强制性国家标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doc

强制性国家标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尤其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宝贵的、有限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和放射性低等特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
鉴于其储量十分有限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离子型稀土资源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与此同时,以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基础,已经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离子型稀土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和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深加工与应用产品的新兴生产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填补了稀土元素和稀土产品的多项空白,在国际稀土产业界占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离子型稀土于1969年在赣州龙南首次被发现,并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命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后在我国南方诸省探出了较为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
通过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首的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先后发明了离子型稀土矿池浸、堆浸及原地浸矿工艺。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为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稀土矿浸采工艺,但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含量较高,初期投入相对较大,部分小型开采企业在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稀土资源过程中往往还是单凭经验进行开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根据矿区本身的地质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等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采工程布设,只知照抄照搬,使矿山注、收液工程布设不合理,矿山工程质量不到位,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操作失误等,导致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下,原材料极大的浪费,矿区安全得不到保障,矿区环境也受到较大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技术的推广。
由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有限,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其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但现有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因缺少相应规范的约束和指导,稀土矿山缺乏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各矿山管理者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进行开采,矿山的资源收率、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等存在着较多问题,矿山开采过程及相关操作极不规范。
现行稀土国标列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
标准名称 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 独居石精矿 氧化钬 氧化镱 氧化镥 镨钕氧化物富集物 镨钕氧化物 重稀土氧化物富集物 氟化稀土 氟化稀土 钐铕钆富集物 金属钆 金属铽 氟化钕 氟化镝 金属铈 金属钇 硝酸铈 铈铽氧化物 硝酸铈铵 氢氧化铈 氟化镧 铝钪中间合金 六硼化镧 六硼化镧 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 柠檬酸稀土络合物饲料添加剂 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载体 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载体 柴油车排气净化氧化催化剂 2:17型钐钴永磁材料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硼量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铁、钙、镁、铬、锰、铜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碳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测定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酸溶硅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稀土产品化学分析方法 水分的测定(适用于氟化稀土中含水分0.2%以上的试样) 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 钐、钴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钙、铁量的测定 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氧量的测定 草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灼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 钕铁硼废料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钕铁硼废料化学分析方法 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钐钴1:5型永磁合金粉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平均粒度的测定 费氏法 稀土冶炼产口能耗 稀土冶炼产品能耗 H205稀土矿物捕收剂 H316稀土矿物捕收剂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表面电镀层
稀土国家标准《铈铝合金》(送审稿)编制说明

稀土国家标准《铈铝合金》(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铈铝合金最主要的作用是做中间合金使用,在不同的有色金属合金中作为改性添加剂用,如用Ce作为铝合金的净化剂和变质剂,就需要用Ce-Al合金进行添加;铈铝合金也是代替铜材制造电线电缆的理想材料,可以节省大量生产成本;铈铝合金在铸造铝合金中应用也取得同样良好的效果。
在用量最多的铝硅系铸造合金中,加上千分之几的铈,就能明显改善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已有多种牌号的产品用于飞机、船舶、汽车、柴油机、摩托车和装甲车等方面的活塞、齿轮箱、汽缸和仪器仪表等器部件上。
同时,铈铝合金还用于建筑铝材和民用铝制品上,可以提高材料的冲压性能、耐腐蚀性能、机械强度和表面光洁度,既能改善产品质量,又能提高成品率。
稀土建筑铝型材经久耐用不变形,质感好。
稀土铝合金用于高压锅和普通铝锅等制品方面,由于强度大和冲压性能好,可以减簿制品的壁厚,既节省材料又精巧耐用。
我国在研究开发铈铝合金过程中,发明了在铝电解槽中直接电解制备铈铝合金的新工艺,配合对掺法和铝热还原法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和用途的铈铝合金。
我国的铈铝合金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Ce-Al合金具有使用工艺简便、无污染、易储存、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克服了当前变质剂的缺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品标准,因此制定铈铝合金产品标准很有必要。
标准的制定可为铈铝产品贸易提供更合理的仲裁依据;为铈铝产品的指标控制提供新的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铈铝合金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
制定的铈铝合金标准将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各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便于生产,宜于应用。
新制定的标准可为铈铝合金产品贸易提供仲裁的依据;为铈铝合金产品的指标控制提供指导意义。
《铈铝合金》国家标准计划编号为:20161880-469;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7年4月27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2017年度第一次稀土标准工作会议》上完成了《铈铝合金》国家标准的任务进度、具体的时间节点安排及参与单位等具体问题的落实。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本标准是以GB/T 1.3 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 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为原则,对GB/T 13560 一199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修订。
在修订本标准时,依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参考了IEC404-8-1(1986)及其补充2(1992)《磁性材料第8部分:特殊材料规范第一节硬磁材料标准规范》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标准。
对原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参考了IEC 标准的永磁材料分类,钕铁硼合金的小类分类代号为R7。
本标准与GB/T 13560 一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在“引用标准”项中增加了标准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T 9637-1988 《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和GB/T 17803一1999《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2.对原标准中“术语、符号、单位”修改为“术语与定义”。
由于引用GB/T 9637—1988 《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来的磁学术语定义。
采用了IEC 404-8-l(1986)对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划分为主要磁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的方法,并对这两个术语分别进行了定义。
3.修改并增加了材料的牌号。
4.对附录A 的机械物理性能范围值修订为典型值。
5.新增加了附录C“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及应用”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3560一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征、马婕、王标、李泽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同时给出了主要机械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能的典型值。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1)ICS 77高纯金属镝

ICS 77.120.99H 65XB 中华人民共和国稀土行业标准XB/T ×××-201×高纯金属镝High purity dysprosium(送审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栾文洲、陈德宏、李宗安、庞思明、***、……….高纯金属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纯金属镝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还原法、中间合金法及真空蒸馏法制得的高纯金属镝,主要用于高性能镝灯、高性能超磁致伸缩合金铽镝铁、光磁记录材料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269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GB/T 18115.9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镝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3 要求3.1 化学成分3.1.1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为:例如:1040H35表示为绝对纯度为99.95%的高纯金属镝。
3.1.2产品牌号及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如需方如对产品有特殊要求,供需双方可另行协商。
钕铁硼标准

钕铁硼标准本标准是以GB/T 1.3 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 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为原则,对GB/T 13560 一199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修订。
在修订本标准时,依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参考了IEC404-8-1(1986)及其补充2(1992)《磁性材料第8部分:特殊材料规范第一节硬磁材料标准规范》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标准。
对原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参考了IEC 标准的永磁材料分类,钕铁硼合金的小类分类代号为R7。
本标准与GB/T 13560 一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在“引用标准”项中增加了标准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和GB/T 17803一1999《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2.对原标准中“术语、符号、单位”修改为“术语与定义”。
由于引用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来的磁学术语定义。
采用了IEC 404-8-l(1986)对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划分为主要磁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的方法,并对这两个术语分别进行了定义。
3.修改并增加了材料的牌号。
4.对附录A 的机械物理性能范围值修订为典型值。
5.新增加了附录C“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及应用”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3560一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征、马婕、王标、李泽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同时给出了主要机械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能的典型值。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稀土环境障涂层材料-硅酸镱粉末-最新国标

稀土环境障涂层材料—硅酸镱粉末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硅酸镱粉末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以氧化镱、氧化硅等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得的,供内燃机、航空发动机叶片环境障涂层等领域用的硅酸镱粉末。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GB/T12690.2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269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GB/T17803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T20170.1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稀土化合物粒度分布的测定GB/T31057.1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1部分松装密度的测量GB/T31057.2颗粒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第2部分振实密度的测量GB39176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粒度分布系数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用来衡量产品粒度分布情况的参数,按式(1)计算分布系数(q):501090 D DDq-=---------------------------------------(1)式中:D90——粒径的体积累积分布中对应于90%的粉体的粒径,单位为微米(μm);D50——粒径的体积累积分布中对应于50%的粉体的粒径,单位为微米(μm);D10——粒径的体积累积分布中对应于10%的粉体的粒径,单位为微米(μm)。
4技术要求4.1产品分类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Yb2SiO5和Yb2Si2O7两个牌号,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应符合GB/T17803的规定。
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

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中国(GB)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1 中国(GB)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1.1 国标(GB)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我国现有两个推荐性国家标准,即GB/T221—2000《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和GB/T17616—1998《钢铁及合金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前者仍采用汉语拼音、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原则命名钢铁牌号,后者要求凡列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钢铁产品,应同时列入产品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相互对照并列使用。
1)标准中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见表1-1。
2)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元素规定含量界限值(摘自GB/G/T13304-1991)见表1-2。
注:系元素含量,也可为混合稀土含量总量。
2.当Cr、Cu、Mo、Ni(Nb、Ti、V、Zr)四种元素,其中有两种、三种或四种元素同时被定在钢中时,对于低合金钢,应同时考虑这些元素中每种元素的规定含量,所有这些元素的规定含量总和,应不大于规定两种、三种或四种元素周期律中每种最高界限值总和的70%。
如果这些元素的规定含量总和大于规定元素中每种元素最高界限值总和的70%,即使这些元素每种元素规定量低于规定的最高界限值,也应划入合金钢。
牌号采用的汉字及汉语拼音符号见表1-3①采用符号为英文字母。
国标(GB)钢的牌号表示方法示例说明碳素结构钢牌号表示方法按GB/T700—1988标准牌号表示方法如下: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最低屈服点值(MPa),质量等级符号A、B、C、D 和脱氧方法符号等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牌号Q235—D示例说明:Q—钢的屈服点“屈”字汉语拼音字头;235—最低屈服点值235Mpa;D—表示质量等级为D 级。
有时牌号后面还要分别附加下列符号:F—沸腾钢;b —半镇静钢;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
由于D级质量钢均为特殊镇静钢,故“TZ”符号可以省略。
如Q235—D—TZ可写为Q235-D。
钕铁硼标准.

钕铁硼标准本标准是以GB/T 1.3 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 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为原则,对GB/T 13560 一199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修订。
在修订本标准时,依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参考了IEC404-8-1(1986)及其补充2(1992)《磁性材料第8部分:特殊材料规范第一节硬磁材料标准规范》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标准。
对原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参考了IEC 标准的永磁材料分类,钕铁硼合金的小类分类代号为R7。
本标准与GB/T 13560 一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在“引用标准”项中增加了标准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和GB/T 17803一1999《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2.对原标准中“术语、符号、单位”修改为“术语与定义”。
由于引用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来的磁学术语定义。
采用了IEC 404-8-l(1986)对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划分为主要磁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的方法,并对这两个术语分别进行了定义。
3.修改并增加了材料的牌号。
4.对附录A 的机械物理性能范围值修订为典型值。
5.新增加了附录C“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及应用”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3560一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征、马婕、王标、李泽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同时给出了主要机械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能的典型值。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钕铁硼标准

钕铁硼标准本标准是以GB/T 1.3 一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 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 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为原则,对GB/T 13560 一199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修订。
在修订本标准时,依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产品情况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参考了IEC404-8-1(1986)及其补充2(1992)《磁性材料第8部分:特殊材料规范第一节硬磁材料标准规范》和国内外有关企业标准。
对原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本标准参考了IEC 标准的永磁材料分类,钕铁硼合金的小类分类代号为R7。
本标准与GB/T 13560 一1992 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在“引用标准”项中增加了标准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和GB/T 17803一1999《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2.对原标准中“术语、符号、单位”修改为“术语与定义”。
由于引用GB/T 9637—19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来的磁学术语定义。
采用了IEC 404-8-l(1986)对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划分为主要磁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的方法,并对这两个术语分别进行了定义。
3.修改并增加了材料的牌号。
4.对附录A 的机械物理性能范围值修订为典型值。
5.新增加了附录C“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及应用”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3560一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征、马婕、王标、李泽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同时给出了主要机械性能和辅助磁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能的典型值。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稀土材料相关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编制说明前言原标准发布实施时间为1999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稀土产业,不论是产品种类,还是产品规格,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中国稀土在国际上是倍受“关照”,稀土价值被贬低,稀土贸易争端时有发生。
产品牌号在贸易中是重要的信息,是保证贸易标准化的基础,而现今该基础标准不被重视,甚至是大部分没有被采用的原因,实质就是反映了该标准的滞后和不具可操作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该标准中所规定的表示方法可能与现贸易中的使用习惯不一致,所显示的信息不直观,二是十多年来陆续研发成功的新产品没有被纳入,导致起草产品标准时牌号的表示方法无据可依,因此出现重复的,混淆的牌号。
所以修订本标准是势在必行的。
1 修订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1.1任务来源《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首次发布是1964年9月,1999版的《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取代GB 340-1976《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1999版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起草修订,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跃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甘肃稀土公司、包钢稀土集团办公室、包头稀土研究院、广州珠江冶炼厂。
主要起草人有杨锐、朱玉华、亢锦文、罗建平、刘长沂、姜关祥、辛模良、马婕、李文英、陈自斌、路云岩。
2011年4月湖南长沙标准工作会议,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提出立项申请,2011年11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2012年4月广西桂林稀标委组织任务落实,《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由江阴加华和包钢稀土共同负责起草修订,江阴加华为第一负责单位,19家单位报名参加该项工作。
任务计划完成时间为2013年。
1.2起草单位情况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及共沉物产品的企业,其中高纯氧化镧、高纯氧化钇、高纯氧化钇铕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公司产品销售立足于国际市场,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各地,在国际上设立多家销售公司,形成自己独特的销售网络。
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稀土标准化工作,起草或参与起草过各类标准达几十项,为稀土标准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3 主要工作思路根据相关会议精神,我公司组建了标准制修订小组,主要有质管办、总工办、技术科组成,同时邀请销售、采购处人员参加。
主要工作思路如下:1.3.1 确立《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国家标准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1.3.2 申报《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国家标准修订计划;1.3.3 对生产、使用厂家、各企业和研究院所进行调研、收集资料;1.3.4 通过因特网查阅相关《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标准;1.3.5 参照原标准,确定《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修订思路;1.3.6 组织会议讨论,听取专家、代表意见和建议;1.3.7 设立各领域牵头单位,汇编各领域内牌号表示方法;1.3.8 各领域牵头征求意见;1.3.9 起草单位收集和处理各领域牵头单位反馈的信息,编制出征求意见稿;1.3.10 参加预审会,进一步完善,送审。
2 制定原则本标准在修定时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同时遵循标准起草四大原则(一)充分满足市场要求;(二)经济合理;(三)有利于创新发展;(四)满足GB/T1.1及相关标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
3 标准情况介绍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江阴加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选择性的进行了企业调研,结合包院《术语》标准起草情况和相关信息,基本掌握了解稀土加工行业近几年的产品发展动态。
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和会议讨论,期间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使之更贴近现有企业实际使用习惯,现已形成目前标准预审稿。
3,1 四次讨论会情况介绍第一次会议:2012年4月广西桂林标准会议,在完成任务落实后,在稀标委的组织下,与会单位一起进行了第一次专题讨论会,起草单位江阴加华向与会代表简单介绍了修订该标准的背景情况,修订思路,项目进度,协作信息和工作要求,讨论会最后形成以下内容:1、会议认为,尽管现有标准《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T 17803-1999在目前被采用的程度有限,但作为稀土大国,基础标准是行业规范化的一种手段,要求通过本次修订提高本标准的水平,提高其适用性。
2、会议要求《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起草修订项目组,认真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在以GB/T 17803-1999为蓝本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对重点企业,科研部门进行必要的走访或函访,以便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为更科学、更合理地完成本标准的修订提供保证。
3、会议要求参加本标准修订的所有单位按照江阴加华下发的信息征询表要求,尽可能全面的提供产品信息,提出对牌号的要求和各自相关方的要求。
4、会议最后确定,2012年第二次标准会议将进行实质性讨论,2012年年底前将完成意见征求稿, 2013年第一次标准会议将进行预审,本项目最终完成时间为2013.11月份最后一次标准会议。
第二次会议:2012年11月广州深圳标准会议,起草单位结合前期收集到的信息,向与会代表再次介绍了《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起草修订思路与建议,与会专家积极响应,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
会议认为:1、该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大家都很少采用,为此还需要稀标委多做些推广传工作,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它。
2、牌号是为了方便大家工作,所以还需要尽可能地与企业实际相衔接,但完全推翻原标准也不现实,因为这将涉及到其他标准都要做相应的修改,这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再说原标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为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完全推翻数字牌号不合适,还是在原数字牌号标准的基础上再完善即可,主要是增加新增加的产品,同时对新增的产品重新进行代码分配,必要时可以在特殊产品方面增加附录以便查询。
3、基于包头稀土研究院在《术语》方面完成了大量的产品信息收集、汇总工作,给《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修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会议建议《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和《术语》尽可能在产品排序方面一致起来,以便能对照使用。
为了进一步做好本标准的后续工作,要求参加本标准的起草单位根据术语中所列产品名称,根据本单位产品实际情况整理出每一个产品的具体规格,以便起草单位能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确定牌号分类每一层适用的代码。
征询意见的收集与汇总工作在2013年2月底前完成。
会议确定了各领域牵头单位和具体负责项目:1、江阴加华负责稀土矿产品、富集物、单一稀土氧化物及其化合物;2、有研稀土负责稀土合金;3、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稀土新材料、稀土应用产品;4、厦门通士达负责稀土发光材料;甘肃稀土公司稀土抛光粉由负责;5、江西虔东负责稀土金属及混合稀土金属。
4、会议决定,结合本标准修订进度,原计划(2012年年底前完成意见征求稿, 2013年4月标准会议进行预审, 2013.11月份标准会议进行终审)将相应往后延续一期。
第三次会议:2013年4月北京标准会议,与会代表第三次对《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进行讨论,本次讨论会起草单位提供了标准文本,各企业单位代表根据标准文本编制的产品表示方法,结合现有产品结构情况,例举了一些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存在的困难,会议最终决定,面对所存在的困难(特殊产品用纯数字表示方式无法执行,表达的意思不清、编号混乱等),需要以事实关注点,尊重客观事实,与会代表一致要求,解禁原数字表示方式,建议采用字母、文字、数字组合方式来表示,具体工作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在本领域内设计出最佳的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会议建议牵头单位首先编制出具体方案,然后在领域内广泛征求意见,取得一致后反馈给起草单位汇总,会议要求本工作严格按照进度开展工作,具体时间计划是5月底前牵头单位完成表示方式方案设计,6月中旬完成领域内意见征求,7月上旬汇总给起草单位,7月中旬起草单位汇总参加标准会议讨论。
第四次会议:2013年7月山东烟台标准会议,由于部分牵头单位生产任务繁重,负责标准工作的人员业务繁忙,至会议召开前起草单位未能全部收集到由牵头单位完成的文稿,因此此次会议讨论模式是由各牵头单位分别报告工作情况,介绍各自领域内产品表示方法方案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会议最后认为:从所交流的具体情况来看,各牵头单位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总体上各领域展示的方案是可行的,会议要求牵头单位仍需进一步完善各方面工作,特别是一些新产品的表示方法,需要继续斟酌,会议要求8月份前各牵头单位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9月份起草单位完成汇总,编制出意见征求稿并发送,10月份意见收集处理形成预审稿,11月份参加会议审定。
3.2 标准修订情况3.2.1 范围调整了原标准所述“本标准规定了稀土产品数据号牌表示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稀土矿、稀土元素和钍元素的冶炼、加工及其他稀土产品的六位数阿拉伯数字(以下简称数字)牌号表示方法。
”,调整为“本标准规定了稀土矿产品、单一稀土化合物、混合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磁性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抛光粉、铽镝铁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希特发热材料及其他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稀土矿产品、单一稀土化合物、混合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磁性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抛光粉、铽镝铁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希特发热材料及其他稀土产品的牌号表示方法。
”3.2.2 术语与定义删除原“数字牌号”定义;调整“产品牌号”定义;新增“牌号的组成、单一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稀土功能材料”定义。
3.2.3 术语与定义调整了产品分类内容,新增了磁性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抛光粉、铽镝铁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热材料等产品类别。
3.2.4 牌号表示方法总体:取消原六位数字表示方法,改用元素符号、或字母加数字组合式表示方法稀土矿产品:稀土矿产品的牌号由稀土矿产品英文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单一稀土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和盐类):单一稀土化合物的牌号由单一稀土化合物分子式、阿拉伯数字和特定字母组成。
混合稀土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和盐类):混合稀土化合物产品牌号由构成混合稀土化合物的分子式、阿拉伯数字和特定元素符号组成。
单一稀土金属:单一稀土金属的牌号由的单一稀土金属元素符号、阿拉伯数字和特定字母组成。
混合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的牌号由构成混合稀土金属的元素符号、阿拉伯数字和特定元素符号组成。
稀土合金:稀土合金的牌号由构成合金的元素符号、阿拉伯数字和特定元素符号组成。
钕铁硼磁性材料烧结钕铁硼磁体: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牌号由构成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粘结钕铁硼磁体:粘结钕铁硼磁体的牌号由构成粘结钕铁硼磁体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