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跨距规定

合集下载

管道支吊架跨距

管道支吊架跨距

1.5
2
2.2
2.5
2.8
3
3.5
4.5
5
5
5
6
铜管
水平管 立管
1.2
1.8
1.8
2.4
2.4
2.4
3
3
3
3
3.5
3.5
1.8
2.4
2.4
3
3
3
3.5
3.5
3.5
3.5
4
4
薄壁不锈钢管
水平管 立管
1
1.5
1.5
2
2
2.5
2.5
3
3
3
3.5
3.5
1.5
2
2
2.5
2.5
3
3
3.5
3.5
3.5
4
4
孔网钢带聚乙 烯(PE)复合
不大于3m
电缆桥架
水平 垂直
1.5-3 2
壁厚>2mm刚性钢导管
1.5
2
2.5
2.5
3.5
电管 壁厚≤2mm刚性钢导管
1
1.5
2
刚性绝缘导管
1
1.5
1.5
2
2
6
6.5
3
3.5
4
4.2
4.5
4.8
5
5.4
5.7
6
耐热 聚乙
冷水管 水平管
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5
1.55
烯管
立管
0.7 0.85
0.98
1.1
1.3

frp管道跨距

frp管道跨距

frp管道跨距Frp管道跨距Frp管道跨距是指在建设管道时,两个管道之间的距离。

管道跨距的大小对于管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管道布局时,需要合理确定管道跨距,以保证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管道跨距的确定需要考虑管道的材料和直径。

不同材料和直径的管道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受力特点,因此其跨距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材料和直径的管道,跨距越大,管道的受力也会增大。

因此,在设计管道布局时,需要根据管道的材料和直径,合理确定管道跨距,以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管道跨距还需要考虑管道的支撑方式。

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如支架、吊挂等。

不同的支撑方式对管道跨距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采用支架支撑的管道可以承受较大的跨距,而采用吊挂支撑的管道则需要较小的跨距。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道的承载能力和支撑方式,合理确定管道跨距,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管道跨距还需要考虑管道的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

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荷载作用,如压力、温度、震动等。

这些荷载会对管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管道跨距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管道所处的环境因素,如地震、风力等也会对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确定管道跨距时,需要综合考虑管道的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管道跨距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管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而较大的跨距会增加维护和检修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管道布局时,需要考虑到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合理确定管道跨距,以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管道跨距是设计和施工管道工程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合理确定管道跨距,可以保证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管道运行中的故障和事故发生。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道的材料和直径、支撑方式、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维护和检修等因素,以确保管道跨距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只有在合理确定管道跨距的基础上,才能建设出安全可靠的管道系统。

第二章管道穿跨越工程使用说明.

第二章管道穿跨越工程使用说明.

第⼆章管道穿跨越⼯程使⽤说明.第⼆章管道穿跨越⼯程使⽤说明⼀、本章适⽤于长距离输送管道⼯程穿跨越公路、铁路、河流、管道、电缆、光缆及其它穿跨越⼯程。

⼆、本章包括:穿跨越直管段安装⼯程(通⽤)、公路穿越、河流穿越(开挖)、管道跨越、地下建、构筑物穿越、定向钻穿越等⼯程。

三、穿跨越⼯程的场地平整、⼟⽯⽅⼯程套⽤本册相应⼦⽬;⽔⼯保护、便道、便桥等项⽬可执⾏⼯程所在地建筑、市政⼯程定额。

四、穿跨越管道安装1、隧道内管道安装⑴、⼭体隧道内管道安装a、本定额是按隧道坡度⼩于10°、隧道主体施⼯完成、隧道内墙、底板的平直度、坡度达到管道施⼯条件情况下考虑的,坡度⼤于10°的⼭体隧道安装,按施⼯⽅案另计。

b、卷扬机牵引有轨⾃制⼩车运布管按隧道长度500m取定,隧道长度每增减100m时,⼈、机增减1.1系数。

c、牵引车牵引⽆轨⾃制⼩车运布管的牵引设备已综合考虑,使⽤时不再调整。

d、牵引车牵引⽆轨⾃制⼩车运布管按隧道长度1000m取定,从隧道⼀侧往另⼀侧全线布管考虑的,隧道长度每增减100m时,⼈、机增减1.04系数。

e、⼭体隧道内的管道布管按单线施⼯取定,设计为双线施⼯时,第⼆条管线的⼈、机调增系数见下表:f、⼭体隧道内的管道安装按单线施⼯取定,设计为双线施⼯时,第⼆条管线的⼈、机调增系数见下表:g、隧道内的吊管龙门架、焊接⾏⾛⼩车、牵引车带的⽆轨⾃制⼩车已在定额型钢⽀架⽤量中摊销计⼊。

h、⼭体隧道内管道安装不包括的内容:(a)、⼭体隧道外的临时堆管场平整、卷扬机安装及基础施⼯固定等。

(b)、坡度⼤于10°的隧道运布管、焊接施⼯措施费。

(c)、⼭体隧道内的轨道安拆、通风、照明等安装施⼯措施。

(d)、⼭体隧道内的管道⽀墩上的管道⽀架的制作安装。

(2)、盾构隧道管道安装a、隧道运布管(a)、运布管是按单线施⼯编制的,双线施⼯时,第⼆条管线按第⼀条管线⼈⼯机械乘1.7倍系数。

(b)、隧道内吊管⽀架、临时管⽀敦已在型钢⽀架消耗量中摊销计⼊。

配管工程规范-管道跨距规定

配管工程规范-管道跨距规定
可按图中的壁厚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但壁厚变化对不保温管道的基本跨距值影响不大,故一般情况下(减
薄量不超过管壁厚度的 30%)可不作壁厚修正。 例题:一装置外不保温气体管道,公称管径为 DN100(Ф114×4),设计温度 100℃,管壁腐蚀裕量
取 1.5mm(0.15cm),试确定其基本跨距。 1. 由图 2.2.1-1 中的装置外气体管道曲线查出不考虑管壁减薄影响的基本跨距为 L0*=11.7m; 2. 计算腐蚀裕量的壁厚修正系数
C1 4 t' / t 4 (0.4 0.15) / 0.4 0.89
制成用于各种保温和不保温管道的基本跨距曲线。这些曲线对常用管道规格(t/D≤0.1)的基本跨距值, 误差不超过±10%。 2.2.1 装置内及装置外的不保温管道
不保温管道的基本跨距一般均受刚度条件控制,对设计温度≤350℃的碳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管 道可按图 2.2.1-1 查取基本跨距值。图中曲线按装置外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及装置内的气体管道和液 体管道分别绘出。基本跨距按管子公称壁厚确定,若由于管壁需考虑较大的腐蚀裕量或其他减薄量时,
[σ]t—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额定允许应力,N/cm2; qo—每米管道的重力(包括管子、隔热层、物料重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载荷),N/m。
2.1.3 在刚度和强度条件计算的跨距值中,取较小者为该管道之基本跨距(L0 或 L0*)。 2.2 图表法
根据本规定基本跨距所需满足的最低刚度条件和强度条件,对计算公式作必要的工程简化处理,绘
2.1.2 强度条件 根据不降低管道承受内压能力的原则,规定装置内外的管道一律取其重量载荷(包括其他持续载荷)
在管壁中引起的一次轴向应力不超过额定允许应力的二分之一,管道跨距应为:
L02 (L02* ) 0.2

管道跨距规定

管道跨距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管道跨距规定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总则2.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3.管道允许最大跨距的确定4.管道最大导向间距的确定5.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及其允许最大跨距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实施日期:2001-01-151 总则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及其附属装置中温度不超过400℃的各种保温及不保温液体和气体管道的跨距及支承系统设计。

1.2 本规定规定了管道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16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供设计参考。

1.3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规定中规定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种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以此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1.4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规定所规定之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4.1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1.4.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或要求为零的位置上;1.4.3 支吊架应尽可能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要对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载荷作用引起连接面泄露,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1.4.4 导向架不宜过分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系统的载荷;1.4.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1.5 本规定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问题的管道,应按设计规定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1.6 为使管道支承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对比较复杂的管系宜按以下步骤配置管架:第一步根据配管要求和初步应力分析划分管段,并确定端部固定架和必不可少的导向架位置;第二步分析管段的载荷条件及支承要求,对各集中载荷点及支承连接点等重要部位配置管架;第三步按本规定中所规定的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配置其余各中间管架;第四步对需要进行热应力和动态分析的管段,应按相应规定作必要的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管架位置作适当的调整;第五步校对有关构筑物的位置及其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已有建筑构件来支承管道或作管架生根点用,以便尽量减少附加支承构件的数量,并按此要求在允许最大跨距范围内调整管架的位置;第六步检查与相邻管道及其支承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碰撞的情况,及有无可合并使用的管架,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管架位置作出调整。

管道跨距

管道跨距

1 总则1.0.1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的管道设计。

1.0.2 执行标准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1.0.3 本标准中所列的管道跨距是按照我院工程设计标准《装置内管道跨距的计算方法》(B C3-5-1-96)编制的。

1.0.4 本标准所列的管道跨距只供连续跨均布载荷下的水平直管使用。

对于带末端跨的水平直管、水平弯管、水平Ⅱ型管、带垂直管段的Z型管和有集中载荷的水平直管的允许跨距,应按《装置内管道跨距的计算方法》(B C3-5-1-96)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1.0.5 本标准代替《管线的跨距(B A3-3-10-90)和《装置内管线的基本跨距》(BA3-7-2-84)。

2 编制的原始数据2.0.1 本标准所列管道的跨距,按下列基本数据计算确定。

操作温度:T=250℃管材:20号钢]=110MP a(壁厚≤16m m)许用应力:[σ250℃]=104M Pa(壁厚=17~40mm)[σ250℃=1.864×105MPa弹性模数:E250℃3 管道的跨距3.0.1 无缝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1。

3.0.2 L G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2。

3.0.3 S TD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3。

3.0.4 X S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4。

3.0.5 S CH2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5。

3.0.6 S CH4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6。

3.0.7 S CH8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7。

3.0.8 L G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8。

3.0.9 S TD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9。

3.0.10XS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3.0.10。

表3.0.1无缝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表3.0.2L G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表3.0.3ST D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表3.0.4X S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表3.0.5S CH2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距表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续表3.0.5表3.0.6sch4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续表3.0.6表3.0.7 SC H8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3.0.7 SC H80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续表3.0.7表3.0.8 LG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续表3.0.8续表3.0.8续表3.0.8表3.0.9 STD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表续表3.0.9续表3.0.9。

管道跨距计算

管道跨距计算

公称直径DN (mm)外径DW(mm)壁厚T(mm)内径DI(mm)管子截面惯性矩(cm4)253232611888.7936 323833220830.7098 404533935915.2497 5057 3.55086533.3961 6573 3.566189374.7565 8089481395801.1699 1001084100724438.6140 12513351231688346.9517 15015961473460130.8877 200219720510734416.9820 250273725921195477.8829 300325731136206737.8033 350377736357024073.5949 400426841093967460.6633 4504788462133570015.7235 5005298513181930348.4211 6006308614309551267.7745 7007208704464284731.5722 8008209802771894883.6209 90092099021094056206.8337 100010201010001656556687.3600 120012201012002848297717.7600 140014201014004506909020.1600 160016201016006709559234.5600 180018201018009533417000.9600 2000202010200013055650959.3600 2200222010220017353429749.7600 2400242010240022503922012.1600 2600262010260028584296386.56002800282010280035671721512.9600 3000302010300043843366031.3600公称直径DN (mm)外径DW(mm)壁厚T(mm)内径DI(mm)管子截面抗弯矩(cm3)25323261857.6240 32383322740.8829 40453393990.5833 5057 3.5507590.6488 6573 3.56612970.8737 808948122236.0208 100108410033538.8247 125133512363471.6899 1501596147108809.1474 2002197205245078.0133 2502737259388195.5656 3003257311557026.7354 3503777363756287.4482 40042684101102904.4679 45047884621397175.8967 50052985131719568.5106 60063086142456756.0934 70072087043224199.5248 80082098024706676.1196 90092099025945957.6458 100010201010008120375.9184 1200122010120011673351.3023 1400142010140015869397.9583 1600162010160020708516.15601800182010180026190706.0466 2000202010200032315967.7212 2200222010220039084301.2382 2400242010240046495706.6367 2600262010260054550183.9438 2800282010280063247733.1790 3000302010300072588354.3566管子单位长度荷载(KN/m)管子单位长度自重(KN/m)管子单位长度内容积(m3)26.221521.015740.0005306633.249525.363820.0008038442.149630.436590.0011939964.484345.232150.0019625092.304458.759520.00341946132.655782.130470.00515039 177.4975100.489040.00785000 271.1047154.598530.01187627 388.1599221.752260.01696307 682.1036358.475340.03298963 966.3658449.785090.05265859 1282.5469537.713010.07592599 1640.3742625.640920.10343867 2102.2902807.777310.13195850 2551.9666908.266350.16755354 3033.44791006.822910.20658767 4105.19321202.003560.29594186 5192.59141375.926900.38905856 6716.36541763.147900.50491514 8245.99441980.552080.63867914 10140.60802439.758020.78500000 14012.10242922.87842 1.13040000 18499.66483405.99882 1.53860000 23603.29523889.11922 2.00960000 29322.99364372.23962 2.54340000 35658.76004855.36002 3.14000000 42610.59445338.48042 3.79940000 50178.49685821.60082 4.52160000 58362.46726304.72122 5.30660000刚度条件下的直管跨距67162.50566787.84162 6.15440000 76578.61207270.962027.06500000管子单位长度荷载(KN/m)管子单位长度自重(KN/m)管子单位长度内容积(m3)26.221521.015740.0005306633.249525.363820.0008038442.149630.436590.0011939964.484345.232150.0019625092.304458.759520.00341946132.655782.130470.00515039 177.4975100.489040.00785000 271.1047154.598530.01187627 388.1599221.752260.01696307 682.1036358.475340.03298963 966.3658449.785090.05265859 1282.5469537.713010.07592599 1640.3742625.640920.10343867 2102.2902807.777310.13195850 2551.9666908.266350.16755354 3033.44791006.822910.20658767 4105.19321202.003560.29594186 5192.59141375.926900.38905856 6716.36541763.147900.50491514 8245.99441980.552080.63867914 10140.60802439.758020.78500000 14012.10242922.87842 1.13040000 18499.66483405.99882 1.53860000 23603.29523889.11922 2.00960000强度条件下的直管跨距29322.99364372.23962 2.54340000 35658.76004855.36002 3.14000000 42610.59445338.48042 3.79940000 50178.49685821.60082 4.52160000 58362.46726304.72122 5.30660000 67162.50566787.84162 6.15440000 76578.61207270.962027.06500000管子内介质重量(KN/m)管子内介质密度(KG/m3)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KN/mm2)管子刚度条件下的跨距Lmax(m)5.205774601000.00200.00 3.6757.885670401000.00200.00 3.98511.712992851000.00200.00 4.30319.252125001000.00200.00 4.82133.544902601000.00200.00 5.36150.525276851000.00200.00 5.88777.008500001000.00200.00 6.366116.506159651000.00200.007.076 166.407667651000.00200.007.739 323.628221251000.00200.008.921 516.580718851000.00200.009.693 744.833912851000.00200.0010.324 1014.733303651000.00200.0010.876 1294.512885001000.00200.0011.581 1643.700227401000.00200.0012.047 2026.624993651000.00200.0012.465 2903.189646601000.00200.0013.199 3816.664473601000.00200.0013.773 4953.217523401000.00200.0014.665 6265.442363401000.00200.0015.201 7700.850000001000.00200.0016.013 11089.224000001000.00200.0016.912 15093.666000001000.00200.0017.695 19714.176000001000.00200.0018.391 24950.754000001000.00200.0019.019 30803.400000001000.00200.0019.593 37272.114000001000.00200.0020.121 44356.896000001000.00200.0020.612 52057.746000001000.00200.0021.07160374.664000001000.00200.0021.502 69307.650000001000.00200.0021.910管子内介质重量(KN/m)管子内介质密度(KG/m3)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KN/mm2)管子刚度条件下的跨距Lmax(m)5.205774601000200 3.6507.885670401000200 3.93711.712992851000200 4.21919.252125001000200 4.70433.544902601000200 5.14050.525276851000200 5.61477.008500001000200 5.960116.506159651000200 6.635 166.4076676510002007.260 323.6282212510002008.219 516.5807188510002008.690 744.8339128510002009.036 1014.7333036510002009.310 1294.5128850010002009.931 1643.70022740100020010.146 2026.62499365100020010.324 2903.18964660100020010.607 3816.66447360100020010.805 4953.21752340100020011.478 6265.44236340100020011.643 7700.85000000100020012.270 11089.22400000100020012.515 15093.66600000100020012.700 19714.17600000100020012.84324950.75400000100020012.959 30803.40000000100020013.053 37272.11400000100020013.132 44356.89600000100020013.199 52057.74600000100020013.256 60374.66400000100020013.306 69307.65000000100020013.350设计跨距(m)3.6503.9374.2194.7045.1405.6145.9606.6357.2608.2198.6909.0369.3109.93110.14610.32410.60710.80511.47811.64312.27012.51512.70012.84312.95913.05313.13213.19913.25613.306 13.350。

管道跨距

管道跨距

立管导向支架间的允许间距 气体管道/m 液体管道/m 隔热 光管 隔热 3.4 4 3.4 4 4.6 3.7 4.6 4.9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6.1 6.1 5.5 7 6.7 6.1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9.8 11.3 12.5 13.7 14.6 15.5 16.5 17.4 19.2
立管导向支架间的允许间距
气体管道/m 公称直径/mm
光管 隔热 光管 隔热
液体管道/m
600
19.2
18
13.4
13.4
装置内平管管道基本跨距
气体管道/m 公称直径/mm 光管 隔热 光管 隔热 液体管道/m
40
4.99
3.12-4.07
4.7
3.02-3.89
表1 公称直径/mm 25 40 50 80 100 光管 4.3 5.2 5.8 7 7.9
表2
说明:以上数据均选自《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下册)》,表2中数据 选取的是原表中最小的数值,隔热水平管道跨距与隔热层厚度有关。
装置内平管管道基本跨距 气体管道/m 液体管道/m 光管 隔热 光管 隔热 3.06 无数据 3 无数据 3.62 无数据 3.55 无数据 4.17 2.3-3.11 3.99 2.28-3.01 4.57 2.67-3.39 4.31 2.6-3.27 4.99 3.12-4.07 4.7 3.02-3.89 5.63 3.95-5.04 5.26 3.78-4.76 6.48 4.81-6.01 5.97 4.53-5.57 7.02 5.33-6.78 6.41 4.98-6.19 7.73 6.02-7.46 6.95 5.59-6.7 8.54 6.7-8.46 7.54 6.11-7.38 9.32 7.46-9.65 8.18 6.83-8.26 10.92 9.16-12.04 9.56 8.5-10.1 12.09 10.28-13.47 10.36 9.33-10.87 13.07 11.16-14.44 11.02 9.82-11.36 13.96 12.03-15.48 11.59 10.29-11.83 14.71 12.69-16.35 12.07 10.58-12.2 15.48 13.45-17.21 12.55 10.95-12.54 16.13 14.1-17.94 12.76 11.2-12.81 17.31 15.2-19.01 13.03 11.59-13.18 18.26 16.16-20 13.23 11.91-13.5 19.21 17.12-20.97 13.4 12.2-13.78 20.08 18.01-21.82 13.54 12.44-14.01 21.59 19-23.51 13.65 12.51-14.15 23.13 20.56-25.02 13.83 12.84-14.45 25.36 23.01-28.71 15.82 14.86-16.66 26.67 24.34-29.79 15.96 15.01-16.89

支架跨距计算(依据DLT-5054)20200508

支架跨距计算(依据DLT-5054)20200508

序号名称符号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数值一1.1设计温度T 2501.2设计压力Pd 1.21.3管道外径Dw 3771.4管道壁厚δ091.5拟设计管道跨距L 101.6管道弹性模量Et 1880001.7管道内径Do3591.8管材密度7850.01.9管材重量800.451.10保温厚度1501.11保温材料密度801.12保温重量194.701.13介质密度蒸汽5.01.14介质重量 4.961.15保护层厚度彩钢板0.501.16保护层密度7850.01.17保护层重量81.871.18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荷载q 10821.19跨中集中荷载P 01.20管道截面惯性矩I 17624.01.21最大弯曲挠度δmax 4.2521.22最大允许间距L max8.755说明:按刚度计算管道跨距计算1、本表参照DLT5054-2016计算,数据取值参考DLT5366-2006;2、水平布置的管道应控制一定的支吊架间距,以保证管道不产生过大的挠度、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

3、刚度条件应按单跨管道简支梁计算,其最大挠度值不应大于2.5mm;4、管道跨距计算结果取刚度、强度结果较小值。

单位序号名称符号计算公式或数据来源一℃ 1.1设计温度T Mpa.g 1.2设计压力Pd mm 1.3管道外径Dw mm 1.4管道壁厚δ0m 1.5管道弹性模量Et Mpa 1.6管道内径Do mm 1.7管材密度kg/m3 1.8管材重量N/m 1.9保温厚度mm 1.10保温材料密度kg/m3 1.11保温重量N/m 1.12介质密度蒸汽kg/m 1.13介质重量N/m 1.14保护层厚度彩钢板mm 1.15保护层密度kg/m3 1.16保护层重量N/m 1.17跨中集中荷载P N/m 1.18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荷载q N 1.19管道截面系数W cm4 1.20管道允许最大弯曲应力σmax mm 1.21计算最大跨距Lm说明:1、本表参照按强度计算管道跨距计算2、刚度条件应按单跨管道简支梁计算,管道自重引起的最大弯曲应力不应大于16MPa;挠度、弯曲应力和剪切3、管道跨距计算结果取刚度、强度结果较小值。

钢骨架pe管管道跨距

钢骨架pe管管道跨距

钢骨架pe管管道跨距
钢骨架PE管管道的跨距需要根据管道的直径、工作压力、管道支撑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直径为100mm以下的管道,跨距在2.5m左右;直径为100mm-200mm 的管道,跨距在3.0m左右;直径为200mm以上的管道,跨距在3.5m左右。

此外,对于工作压力较高的管道,应适当减小跨距,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同时,管道的支撑和地质条件也会对跨距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在选择钢骨架PE管管道的跨距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虎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

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第 2 页 共 25 页 04B226 – 19973.1 计算法 3.1.1 刚度条件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

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 ,装置外为3.8cm. L 01=0.2124qoIE t (1-a) L 01*=0.2654qoI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长输蒸汽管网管道壁厚、跨距及保温计算

长输蒸汽管网管道壁厚、跨距及保温计算

计算书编号:(JS)2014190S-100-101-1 专业:外管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工程号:主项号: 100主项名:设计阶段:施工图共页计算:年月日校对: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审定:年月日目录一、DN200管道..................................................1.管道壁厚计算.......................................................................................................................................2.管道厚度计算.......................................................................................................................................3.荷重计算...............................................................................................................................................4.跨距计算...............................................................................................................................................一、DN250管道1.管道壁厚计算1. 已知条件(1) 蒸汽参数操作参数:P=1.6MPa (表压),t=300℃(2) 外径 D0=φ273材质20#2. 壁厚计算(1) 设计参数:按P=1.8MPa (表压),t=320℃(2) 计算公式采用动力管道手册P557计算公式:1)对于i0D D ≤1.7(或直管计算壁厚小于管子外径的1/6时)。

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次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

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3.1 计算法3.1.1 刚度条件第 2 页 共 25 页 04B226 – 1997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

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 ,装置外为3.8cm. L 01=0.2124qoIE t (1-a) L 01*=0.2654qoI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
kg/m kg/m
kg/m
m
kg/m
m
kg/m
m
50 60.3 3.2 4.51 2.28 6.79 6.25 4.0 5.55 2.15 7.70 6.34 5.6 7.55 1.89 9.45 6.42
(65) 76.1 4.5 7.95 3.54 11.48 7.07 5.0 8.77 3.43 12.20 7.11 7.1 12.08 3.01 15.09 7.21
P &Lo
图 2.2.5 有集中载荷的水平直管的最大允许跨距
SESA 0201-2002
第 9 页 共 66 页
2.3 管道的基本跨距 2.3.1 编制的原始数据
本标准所列管道的基本跨距,按下列数据计算确定: a) 操作温度 T,一般取 250 ℃; b) 管材,一般为 20 号钢; c) 许用应力[σ250 ℃],在壁厚不大于 16 mm 时,一般取 110 MPa;在壁厚为 17 mm~40 mm 时,[σ250 ℃]一般取 104 MPa; d) 弹性模数 E250 ℃,一般取 1.864×105 MPa。 2.3.2 管道的基本跨距 2.3.2.1 无缝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1。 2.3.2.2 LG 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2。 2.3.2.3 STD 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3。 2.3.2.4 XS 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不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4。 2.3.2.5 SCH20 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5。 2.3.2.6 SCH40 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6。 2.3.2.7 SCH80 无缝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7。 2.3.2.8 LG 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8。 2.3.2.9 STD 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9。 2.3.2.10 XS 级大直径焊接钢管保温管道允许跨距见表 2.3.2.10。
SESA 0201-2002
第 8 页 共 66 页
0.5Lo 0.45Lo 0.4Lo 0.35Lo 0.3Lo 0.25Lo 0.2Lo 0.15Lo 0.1Lo 0.05Lo
0
A P(kg)
&(kg/m)
L′o
0.75Lo
0.7Lo
0.55Lo 0.6Lo
0.65Lo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480.0 11.0 127.23 164.75 291.88 16.11 15.0 172.01 159.04 331.06 16.76 24.0 269.90 146.57 416.47 17.55
500 508.0 10.0 122.81 187.04 309.85 16.21 16.0 194.14 177.95 372.09 17.26 28.0 331.45 160.46 491.91 18.18
壁厚
管自重
水重
总重
DN
mm
mm
kg/m
kg/m
kg/m
400
406.4
8
78.60
119.70 198.31
450
457.0
8
88.58
152.75 241.33
500
503.0
8
98.65
190.12 288.76
600
610.0
8
118.77 277.12 395.89
200 219.1 6.3 33.06 33.49 66.55 11.21 8.0 41.65 32.40 74.05 11.52 12.5 63.68 29.59 93.28 11.97
250 273.0 6.3 41.43 53.26 94.69 12.16 8.8 57.33 51.23 108.57 12.69 16.0 101.40 45.62 147.02 13.38
L1——按刚度条件计算的基本跨距,m; Et——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数,MPa;
I——管子扣除腐蚀裕度及负偏差后的断面惯性距,cm4;
D0——管子外径,cm; Di——扣除腐蚀裕度及负偏差后的管子内径,cm; q— — 每 米 管 道 的 重 量( 包 括 按 选 用 壁 厚 计 算 的 管 子 重 量 、隔 热 层 重 量 、管 内 物
第 7 页 共 66 页
B
A
0.05Lo 0.00Lo
0.2Lo 0.1Lo
0.8Lo 0.6Lo 0.4Lo 0.3Lo
1.4Lo 1.0Lo
1.2Lo
1.00Lo B
0.8Lo C
0.6Lo
0.4Lo 0.2Lo
0
0.2Lo
0.4Lo
0.6Lo
A
0.8Lo
B
0.00Lo 0.05Lo 0.1Lo 0.2Lo 0.3Lo 0.4Lo
530.0 12.0 153.30 201.39 354.39 16.90 16.0 202.82 194.78 397.60 17.45
SESA 0201-20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11 页 共 66 页
表 2.3.2.2 LG 级 大 直 径 焊 接 钢 管 不 保 温 管 道 允 许 跨 距 表
公称直径 外径
SESA 0201-2002
第 10 页 共 66 页
公称 外径
表 2.3.2.1 无 缝 钢 管 不 保 温 管 道 允 许 跨 距 表
sch20
sch40
sch80
管自
允许
管自
允许
管自
允许
直径
壁厚
水重 总重
壁厚
水重 总重
壁厚
水重 总重
mm

跨距

跨距

跨距
DN
mm
kg/m kg/m
mm
kg/m kg/m
0.6Lo 1.0Lo 1.4Lo
0.8Lo 1.2Lo
1.0Lo
图 2.2.4 带垂直管段的 Z 形管段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 2.2.5 有集中载荷的水平直管的最大允许跨距
有集中载荷的水平直管的最大允许跨距按图 2.2.5 选用。确定基本跨距 L0 后,根 据集中荷载荷 P 的大小及其与支承距离 A,由图 2.2.5 求出最大允许跨距 L’0。
图 2.2.1 带末端跨的水平直管段的最大允许跨距 2.2.2 水平弯管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
水平弯管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按图 2.2.2 选用。确定管道的基本跨距 L0 后,按 支架配置情况定出弯管一边 A 或 B 的尺寸,再由图 2.2.2 求另一边的最大允许尺寸。
SESA 0201-2002
第 4 页 共 66 页
能力各不相同,应根据情况按照管道的基本跨距 L0(取 L1 和 L2 中的较小值)及管段 的形状,确定不同管段的最大允许跨距。 2.2.1 带末端跨的水平直管段的最大允许跨距
带末端跨的水平直管段的最大允许跨距按图 2.2.1 选用。确定基本跨距 L0 后,根 据支架配置情况定出端部悬伸长度,然后按图 2.2.1 中的数据配置其余支架。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管道跨距规定
设计标准
SESA 0201-2002
实施日期 2002 年 10 月 18 日
第1页
共 66 页
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2 设计要求
2.1 管道跨距的计算方法 2.2 管道的最大允许跨距 2.3 管道的基本跨距
SESA 0201-2002
第 5 页 共 66 页
图 2.2.2 水平弯管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
2.2.3 水平Π形管段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 水平Π形管段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按图 2.2.3 选用。确定管道的基本跨距 L0 后,
定出 A 或 B 任一边的尺寸,再由图 2.2.3 求另一边的尺寸。
SESA 0201-2002
377.0 9.0 81.68 101.22 182.90 14.36 12.0 108.02 97.87 205.89 14.89 20.0 176.08 89.20 265.28 15.62
400 406.4 8.0 78.60 119.70 198.31 14.50 12.5 121.42 114.25 235.68 15.39 22.2 210.33 102.92 313.27 16.25
SESA 0201-2002 [σ]=0.5[σ1]
第 3 页 共 66 页
(2.1.3-3)
式(2.1.3-1)变为:
L2 = 0.707
w[s t ] q
(2.1.3-4)
式中: [σ1]——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2.2 管道的最大允许跨距 一个管系通常包括各种形式和不同载荷条件的管段,由于他们承受重量载荷的
(125) 139.7 5.0 16.61 13.21 29.82 9.18 6.3 20.72 12.09 33.41 9.39 10.0 31.98 11.25 43.24 9.68
150 168.3 5.6 22.47 19.38 41.85 10.00 7.1 28.22 18.65 46.88 10.24 11.0 42.67 16.81 59.48 10.58
第 6 页 共 66 页
图 2.2.3 水平Π形管段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 2.2.4 带垂直管段的 Z 形管段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
带垂直管段的 Z 形管段的最大允许外伸尺寸按图 2.2.4 选用。确定基本跨距 L0 后,依据已知的尺寸 B,再按 A、C 段中任一段尺寸求另一段尺寸。
SESA 0201-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