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使用正确的
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要弄清成语的来源,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文不加点”如果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就错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写成不用涂改,形容写文章写得很快;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二、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确运用。
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存心已久,费尽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还有如“趋之若骛”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用来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身、好为人师等。
三、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有些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轻重,意义侧重方面有所不同。
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义比前者重;再如“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都有反复无常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朝秦暮楚”多指大的原则方面的反复,比喻不讲原则,反复无常。
例“中国现代史上的军阀都要依靠一个外国势力,但他们朝秦暮楚,没有一个准后台。
”“朝三暮四”比喻经常改变主意,例“他研究学问朝三暮四。
”再如“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前者侧重徒有虚名而毫无实际,犹如镜花水月一般,虚幻而不能捉摸,后者指以物示人而不落实,望梅虽不真正解渴,但有梅可望总比虚幻不可捉摸实在一些。
成语的正确使用
成语的正确使用[知识网络]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
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
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
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
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
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
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
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
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
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
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
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不误用和乱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1、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若推辞则受道德上的、良心上的谴责。
2、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强调责任不能推脱,如果推诿了,会受到制度、法律的制裁。
3、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辞,不退让。
4、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侧重于祸患的预防。
5、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侧重于预防祸患的积累。
6、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侧重于早做准备。
7、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na8、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9、电光火石;闪电的光,燧石的火。
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
也形容速度非常快。
10、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11、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适用对象是人。
12、风姿绰约;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人。
13、分庭抗礼;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14、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神情。
15、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不能光用于修饰人的外貌。
16、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17、上下其手;表示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18、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19、步履维艰;指行走艰难,多用于比喻义。
20、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21、妙手偶得;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22、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一般用于好的方面。
23、汗牛充栋;牛运输书时累得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24、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
25、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情不多,缺少经验。
26、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27、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28、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29、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正确使用成语【精选】
⑸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 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 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 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 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C改动:“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声名狼藉;“臣食其肉 而寝其皮”——食肉寝皮 “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昭然若揭;“镂月为歌扇,裁 云为舞衣”——镂月裁云(比喻手艺精巧)
D来自群众的口头语。如不三不四、一干二净、不明不白、人 山人海、四平八稳、大惊小怪、十拿九稳、七手八脚、土生土 长、有气无力。
⑶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
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 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
如
: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
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 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 与语境相悖。
①成语书写的固定性与灵活性 不寒而栗(不能写成“慄”) 拨乱反正(不能写成“返”)
②成语保留了古义及古用法 大放厥词(厥,他) 赴汤蹈火(汤,滚开的水) (假,凭借、依靠) 苗而不秀(秀,开花) 狼奔豕突(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不耻下问(意动用法) 息事宁人(使动用法)
不假思索 怀瑾握瑜
③根据结构推断字义,以求理解 并列:披坚执锐 金科玉律(法律条文,现在多指不可变更 的条规了)
⑴色彩不明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 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 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 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的正确使用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 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 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 从根本上解决 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 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例3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5、少年时就到关外谋生的四爷,老大归来,还是 孤单的孑然一身。
6、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止滥砍滥伐,防止土地进 一步沙漠化。
错误四:
语 意 重 复
类五:
1、这则笑话,因为对某些办事推诿,漠不关 心人民疾苦的干部讽刺得很有力量,因此在民 间流传颇广。
2、历史上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 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有可原,罪不容诛。 6、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
志成城。
错误一:
误 解词义
类二
1、近日,竟出现了为区区二元五角钱, 游戏室的老板杀害三个小学生的震撼人心 的事件。
2、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 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 挠改革。
3、《动物世界》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非 常受欢迎的节目,其始作俑者是赵忠祥。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地救 火,火烧了头发,烧灼了皮肉,他们忘乎 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B、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到 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对岸。
C、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太大, 问题一发生,当然就尾大不掉,很难应付 用户需求。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
《正确运用成语》课件
05
06
形容非常喜欢,爱不释手:__________( 爱不释手)
改错题
改错题1: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察颜观色 -> 察言观色
相形见拙 -> 相形见绌 唇枪舌箭 -> 唇枪舌战
THANK YOU
02
正确运用成语的方法
理解成语的含义
总结词:准确把握
详细描述:在运用成语之前,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它的字面意义和深层 含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成语词典来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
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
总结词
情感色彩辨析
详细描述
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其情感色彩,避免使用不当造成 误解。
03
常见成语误用示例及 纠正
望文生义
总结词
指对成语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 义上,没有深入理解其真正的含
义。
详细描述
例如,成语“首当其冲”常被误解 为“首先接受任务,首先行动”的 意思,实际上它是指首先受到攻击 或遭遇灾难。
纠正方法
深入了解成语的出处、背景和含义 ,正确理解并运用。
语义混淆
总结词
纠正方法
音韵优美
成语的音韵搭配和谐,读起来 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来源
成语的来源十分广泛,有的来自古代文献、有的来自民间谚语、有的来自宗教 经典,还有的来自外来文化。
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在不断地演变。一些古老 的成语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一些新产生的成语则不断涌现,成为现 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他人的语言表达,尤其是正式场 合和文学作品中,注意成语的使用是 否得当,积累正确的用法。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凝练了丰富的寓意和情感,能够生动地形容事物和表达观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广泛运用和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有时会误用或滥用成语,造成误解或让人感到突兀。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要正确使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
成语通常具有含蓄和隐晦的特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只有真正理解了成语的实际含义,才能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误用或滥用成语。
二、注意成语的语境成语的使用要结合语境进行,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才能发挥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成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要注意成语的时态和语气,适当调整它们的用法和形式。
三、避免滥用成语虽然成语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表达作用,但滥用成语可能会造成矫揉造作、过于庞大或煞风景的感觉。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频繁使用成语。
四、注重成语的形象表达正确使用成语需要注重其形象表达的效果。
成语通常采取了一种隐喻或象征的方式,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事物。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明确形象的成语,并且在表达时要尽量贴近成语的意义和形象。
五、积累丰富的成语搭配正确使用成语需要积累丰富的成语搭配,掌握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
通过广泛阅读和实际运用中积累搭配,能够更好地把握成语的使用方法,避免误用或滥用成语。
六、注意成语的变化和演变成语是语言的产物,它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有些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可能与原来的含义有所出入,因此要注意对成语的了解和掌握,以避免发生因过时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误用。
七、避免直译成语有些成语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直译成语可能会造成语义上的歧义或不通顺的表达。
因此,要避免在跨文化交流或翻译中直译成语,而是选择合适的翻译或替换。
八、注重成语的适用性虽然成语已经成为中文表达中常用的固定搭配,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我们要小心音、形、义相近的成语。
由于成语以文言文为主,常有生僻字,加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近,容易写错。
例如:准确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要准确理解成语意义,首先表现在感情色彩(褒贬)上。
有时基本意义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褒贬。
例如: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留意褒贬倾向,褒贬倾向不太明显,则特别留心。
例如:不刊之论:多误解为贬义,指不值得刊登的言论。
其实,“刊”是删除修改之意,全句是褒义,指不可删除的正确言论。
趋之若骛:多误解为褒义,指一群鸭子争着赶过去,实含有讽刺的贬义。
切忌望文生义,成语大多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经典名言概括而来,故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容易误解。
我们必须了解成语的来源或典故,方能理解真正含义。
例如:“四面楚歌”字面意思指:“四面都是楚国的歌曲”。
其实道出秦末汉王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把他困于垓下,项羽夜间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国已被刘邦占领,军心动摇。
其真正含义是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助的困境。
要熟悉成语意义的发展变化,不要望文生义。
例如:“不求甚解”出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即喜欢读书,只追求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拘泥一字一句的解释,显然是褒义。
但现今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解释,属贬义。
成语的直用成语多含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实际意义的使用率很高,但有时成语用的是其直接意义,更显生动有趣。
例如:他走进理发店,打算“改头换面”。
青菜豆腐汤,可真是“一青二白”啊!成语的仿用有些成语可仿照临时造出一些新成语,亦具同等效果。
例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望路兴叹、望肉兴叹、望车兴叹等。
鬼迷心窍:色迷心窍、钱迷心窍、官迷心窍、车迷心窍等。
成语的反用有些成语可利用其中的反义词,创造一个新的反义成语。
例如:无的放矢──有的放矢;以怨报德──以德报怨;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大材小用──小材大用;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表达中,成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表达方式。
正确使用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添文章的文采和韵味。
然而,由于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多样,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使用不当或者理解错误。
本文将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正确使用成语要准确理解其含义。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因此,在使用成语之前,要确保自己对其含义有准确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成语词典、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真正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够在恰当的时候选用合适的成语来进行表达。
其次,正确使用成语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
就像其他词语一样,成语的使用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同一个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引申含义。
因此,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仔细考虑所处语境,并选择最符合表达意图的解释。
只有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成语,才能达到准确表达的效果。
此外,正确使用成语要注重语法和修辞的搭配。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其语法和修辞的搭配也需要我们注意。
在句子结构上,要注意成语的位置和搭配,使得句子结构完整、通顺。
在修辞手法上,要注意成语的运用是否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搭配,能够让成语的使用更加得体和生动。
最后,正确使用成语需要适度,不要“画蛇添足”。
成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过多地堆砌在文章中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甚至会让文章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和整体风格,适度地运用成语。
有时候,用简洁的表达甚至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总之,正确使用成语是一项需要细心和技巧的任务。
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注重语法和修辞的搭配,以及适度地运用成语,都是成语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成语的相关知识1、成语概念成语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
大多由四字组成,也主要考查四字成语。
2、成语来源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成才之路》P48)3、成语特点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成才之路》P48)4、成语的语法结构(二)了解成语使用错误类型在文章中,成语误用现象较多,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增强辨析能力是有益的。
以下是常见的八种成语误用类型:1、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②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此对象错用于自然物)③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革面”是指“彻底改悔”,往往用于犯有过失或罪行的人)④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⑤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忪,对象错)2、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正确使用成语
从1992年到2005年连续十三年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不可不予以重视。
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又感到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要学好成语,不能“硬攻”,只能“巧取”。
要积累经验,归纳方法,找出规律。
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归纳,为成语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
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
再如“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像以下这些成语:“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正确使用成语技巧
正确使用成语技巧正确使用成语是写作中的一项重要技巧,能够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魅力。
下面是一些使用成语的技巧:1.熟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使用成语之前,先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寓意和表达方式,只有理解了它们,才能够正确地运用。
2.根据上下文选择成语。
成语的运用应该符合文章的整体语境。
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语气,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运用,避免与文章内容不符或者产生歧义。
3.注意成语的音韵和韵律。
成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内容,也涉及到声音的美感。
如果成语的音韵和韵律与文章的整体语调相符,可以让文章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4.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
尽管成语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但是滥用和重复成语会让文章显得呆板和缺乏创意。
适量地使用成语,让它们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而不是占据过多的篇幅。
5.灵活运用成语。
成语的运用不仅仅是固定的词组,也可以进行改编和延伸。
有时候,对成语进行一些变换和创新,能够让文章更有新意和个性。
6.注意成语的准确性。
成语本身是对事物的一种概括和总结,所以要确保成语的使用准确无误。
如果不确定成语的用法或者意义,最好进行查询和确认,避免用错。
7.不要过于依赖成语。
虽然成语能够增加文章的表达力,但是完全依赖成语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好的写作方式。
写作应该以清晰明了的语言为主,成语只是其辅助手段。
总之,正确使用成语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理解,也需要灵活的运用和创新。
只有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才能够达到文思泉涌、表达准确的效果。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语意完整、形式简洁、字数固定、表现力强的固定词组。
成语的正确使用,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文采飞扬,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生动。
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喜欢使用成语,然而却经常有用错成语的现象。
成语用错可不是小事,轻则不知所云,重则谬以千里。
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课中,如何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成语、避免用错是很有必要的。
1 学生用错成语面面观1.1 错误一:以今释古相当多的成语是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的,因此,许多成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词义,不能用现代汉语词义去解释,这样就会误解误用。
例如对“不刊之论”的误解。
有一篇学生习作这样写道:“我的好朋友赵明亮平时爱看一些玄幻小说,所以他有时说的话我总觉得是不刊之论、不实之词。
”“刊”在古汉语中指消除错字,“不刊”就是不可消除不可修改,“不刊之论”引申为言论正确不可改动。
而本例中学生把“不刊”按现代语“不可以刊登”来理解了,当然属于误用了。
1.2 错误二:望文生义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古代诗歌,有些具有深层次的含义,绝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对“三人成虎”的误解。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星期天我们去郊游。
我们把郊游所需的物品都一一罗列写在纸上,以防把什么东西落下了。
当然对于郊游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我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一定会三人成虎,克服各种困难。
”显然把“三人成虎”理解成立众人人团结起来可以顶个老虎。
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原意是城里没有老虎,三个人谎报集市有老虎,听者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多次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3 错误三:任意曲解:有一个学生在她的作文《观灯展》中写道:“春节城墙灯会灯火通明,灯火辉煌、灯火阑珊,我和妈妈兴致盎然的欣赏着……”她想表达灯光明亮,但显然是随意曲解“阑珊”一词。
正确使用成语
常见的褒义词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蔚然成风 雨后春笋
不刊之论 耳提面命 方兴未艾
常见的贬义词: 八面玲珑 半斤八两 飞扬跋扈 评头品足 抱残守缺 别有用心 粉墨登场 趋之若鹜 闭门造车 处心积虑 沽名钓誉 弹冠相庆 捕风捉影 翻云覆雨 好高骛远
褒贬两用的成语 灯红酒绿 想入非非 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
四、重复累赘
③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 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 到位的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 位”来修饰它,有重复之嫌,“到位”应去掉。 ④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 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 “习以为常”是经常做某件事,就会习惯 地把它当作最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觉得”多 余
⑥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
“当之无愧”指当得到某种光荣称号或荣誉, 毫无愧色。“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 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这两个词都是敬 词,表示对人的赞扬,只能用于对方。 ⑦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 畅所欲言吧。
“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 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谦词, 只能用于己方。
小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造句
小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造句引言: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并正确使用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成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小学生在使用成语造句时常常出现错误。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造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使用成语之前,小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而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字面意思不同。
小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成语的解释和例句,以及与老师和家长的讨论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只有真正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在造句时正确运用。
例如,小学生学习到了成语“井井有条”,他们应该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事物有条理、有秩序。
在造句时,他们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整洁有序的场景,如:“他整理书桌的样子井井有条,一本本书按照大小排列得整整齐齐。
”二、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成语的搭配和语境是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在造句时应该考虑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是否合适,以及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来学习成语的典型用法和搭配。
例如,小学生学习到了成语“画蛇添足”,他们应该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弄巧成拙。
在造句时,他们应该注意成语的搭配,如:“他已经解决了问题,却又画蛇添足地继续加入了其他无关的步骤,结果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三、灵活运用成语小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应该培养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成语接龙游戏或者编写故事来提高自己的成语运用能力。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尝试将成语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造出有趣的成语造句。
例如,小学生学习到了成语“一箭双雕”,他们可以在造句时发挥想象力,如:“他的计划真是一箭双雕,既赚了钱,又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误用小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应该避免滥用和误用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多文言成分。如:“有志者,事竟成”是 格言,而“笨鸟展翅飞,总有飞到时”是谚语。
4、惯用语:“打个比方”
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 语。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 处广。 特点: 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 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如:“踢皮球” 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互相不负责任的推来 推去。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 如:“碰钉子”“鬼画符”“挂羊头,卖狗肉”“戴 高帽”。也有其他形式,如:“纸老虎”“墙头 草”“马后炮”“耳旁风”。有的中间能插入成分, 如:“敲(别人的)竹杠”“泼(他的)冷水”“吹
熟语的种类 1、成语 定义: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 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在语 言运用中常常作为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形式:一般是四个字,如“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呆若木鸡、弄巧成拙”等; 也有个别不止四个字,如“醉翁之意不 在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 穴,焉得虎子”、“既来之,则安之”、“鹬 蚌相争,渔翁得利”等。
开动脑筋:写出和下列成语或俗语意思相近 的俗语或成语 瞻前顾后-- 前怕狼后怕虎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 直言不讳-- 打开天窗说亮话 一丘之貉-- 天下乌鸦一般黑 饮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 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吹毛求疵-- 鸡蛋里挑骨头 欲盖弥彰-- 此地无银三百两
独眼龙看书--
【胼手胝足】胼、胝:老茧。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 勤劳动。 【遇人不淑】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规律总结:
1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 【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 现的成语除个别 ( 如美轮美奂、 薪尽火传、 识已久,还同刚认识的一样,形容感情不深。 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 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 慕。 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 【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峥嵘:卓越, 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 非凡。形容年轻有为,气概不凡。 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 【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 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 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熟语语)、歇后语等。这里只 谈成语。
二、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
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 语,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 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 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 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因此,对成语,首先要了解 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买椟还珠", 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 本逐末,取舍失当"。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以下 为成语误用的类型。
语文基础知识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考查重点: 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 语; 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成语,几 乎未出现过于陌生的成语; 日常生活、报纸杂志容易出错的成语出现频 率较高。
考查难点:
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 情色彩的与使用范围的成语等。
2、既要理解成语意义,更要注意 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 容)。否则,即使知道成语或熟语 的含义,也会判断错误。 3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 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 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 在成语。
4、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 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 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 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5、成语或熟语试题整体难度较低,容易得 分,所以这个考点应从容对待,扎实复习。 6、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 有帮助。 7、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 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和种含义导致判 断失误。
一目了然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痴心妄想
灯芯织布--
枉费心机 东拼西凑 迫在眉睫 贪得无厌 越俎代庖 一曝十寒
老和尚的百衲衣--
眉毛上挂炮仗--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 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 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 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 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 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
2、谚语:“说句俗话”
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深广的固 定短语 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 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打肿脸充胖子”“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纸包不住火”“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情人眼里出西 施”“天下乌鸦一般黑” 3、格言 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 的短语。
来源:书面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 书面记载的见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代诗 文等,口头流传的包括一些俗语和人们按照成语的 结构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鹬蚌相争 名言名句: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 满招损谦受益 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 流行用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 来自外语:火中取栗(法国寓言)、天方夜谭 (阿拉伯故事)
5、歇后语:“猜个谜语”
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 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部分用事物、 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喻体”,后部 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虎拉车--没人赶(敢)”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