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地理导言部分

中国历史地理导言部分
中国历史地理
导言部分
• 一、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 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来讲,历史地理学主要不是 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 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与人类 发展关系的问题。
• (3)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记载和描述,缺 乏现代统计计量科学意义上的规律探讨。
• (4)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手段上,主要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演绎,而对 考古材料、实地踏勘的材料运用不多,更谈不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 本书按照三大部分划分: • (1)历史自然地理 • (2)历史人文地理 • (3)历史地理理论和文献研究
点: • 第一,在人地关系的理论上有了深入的研究,对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 第二,学术界在一些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作了许多探讨,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Biblioteka 果。建设的借鉴十分具体和直接。 • 3.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一个是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环境起始因素研究,一个是复原过去的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演变
规律。
(二)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学术思维和观念的影响
• 1.尽全时空观念 • 2。人地互动观念 •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20多年间,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个特
• 中国历史地理从传统历史地理学走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经历 了五个时期:
• 第一个时期为先秦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发展的萌芽时期。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 理著作《管子·地员》,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中国历史地理学》ppt课件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章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章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
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 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 韶温暖期。
天津一带
在陕西西安一带
河南淅川县一带
在上海一带
江西南昌一带
青藏高原聂拉木一带
3、西周寒冷期
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
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寒冷
6、7至10世纪,我国气候转温暖
7世纪气候温暖:
8世纪气候温暖:
9世纪气候温暖:
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
8、13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
9、14世纪至清末气候寒冷
——明清小冰期
b、间接作用
2、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对气候变迁的影响
1、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第四纪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 布图
历代游牧部落南界纬度变化表
B、寒冷干燥的气候对应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 南迁,引起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波折发展
(3)气候对人类作用的方式
a、直接作用
(1)14世纪气候转冷
(2)15-16世纪持续寒冷
(3)17-19世纪气候更为寒冷 A、17世纪相对寒冷期
B、18世纪寒冷期 C、19世纪相对寒冷期
10、二十世纪以来,气候有增暖也有降温
今后气候变化的推测测:
(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规律
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讲绪论

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讲绪论

历史地理学的作用

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地理学的任务,就在研究不同时代社会发展所处的具体地理 条件,它阐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所处的地理场所赋予历史过程以 具体的空间位置,以明确这些历史事件底某些地理特征,才能做 到对历史多方面观念的具体化和深刻化。 我国传统的沿革地理学,长期以来一直隶属于史学的范围,成为 史学的重要辅助学科。对于许多重要历史事实的研究,如古今都 邑的兴废,人口的迁徙,交通路线的变迁,工农业生产的分布等, 都要借助于历史地理学。(王城岗、尸乡沟、管城区、平舆等等) 从特定的空间进行地理学的分析,属于历史经济地理的任务,也 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突破沿革地理学的主要方向。(早期城市分布、 明清时期人口爆炸、古代物产部门等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 历史地理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客体是共同 的,只有时间上的差异,地理学是研究 今天人类活动的地理,历史地理学则是 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地理,因此, 历史地理学应属于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 成部分,它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地理学的作用

研究历史地理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要。
历史地理学的一个根本论点,就是人类生活环境的诸因素是错综 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今天 的一切地理现象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是从以往不同时代的 地理中发展演变而来,植根于过去的地理之中,凭空而生或静止 不变的地理现象从来就不存在。 对于任何一个地理现象,只有了解它的过去,才能更好地了解它 的现在,那就首先要把过去时代的地理进行“复原”,并把已经 复原了的地理现象,按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以寻找其发展的原因和演变的规律,从而阐明当前地理现象的形 成和特点,这正是地理学的研究必须要借助于历史地理学的地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_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_李令福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_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_李令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3,2000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李令福提 要 本文总结了有关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方面的若干问题,认为历史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演变性、结构综合性与有用于世的目的性,前三点也与构成其研究内容的空间、时间、部门(专题)三大要素相对应,其理论体系中除了包括历史自然和历史人文地理诸分支外,还应包括区域综合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图学、应用历史地理学。

尽管历史地理学界已普遍认为历史地理学应该属于地理科学,但实际上其却多作为历史学的专门史而存在着。

本文分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状态的形成原因,并希望经过长期努力,把历史地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理论体系 学科属性一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1.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及其规律,为人类社会进一步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

应该指出,这里所谓历史时期是指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人类活213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程度上和范围上都空前扩大的时期。

具体来说,其上限可从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农业革命时代开始,下限直至现代,与现代地理学相接。

这里所谓地理环境包括有自然与人文地理系统的各个要素,即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如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河湖海岸的消长、土壤布局与沙漠的盈缩、动植物分布的变化、历史上的火山地震带等等;而且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各种活动的地理表现及其发展变迁的规律,主要包括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与政区沿革、民族迁徙、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及其发展、城市兴衰、风俗文化的区域特点及其演变、地名渊源等。

就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有如下四个特点。

首先,是它的区域性。

我认为其区域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它以区域的角度选择论题而进行研究。

历史是一条长河,由遥远的过去奔流到现在,并不断地趋向未来。

区域性要求历史地理学截取这条历史长河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横断面进行空间区域差异的复原研究,历史地理学的每一部专著或论文都是以特定的区域为论述范围的。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The Basic Theory of Historical Geography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一门独立学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有区别的,认识论指的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一门学科的基础,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定性、定位。

方法论往往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认识论则相对稳定。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在不断地变化。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所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及其反馈作用在内,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规律的科学,这个地理环境既指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

所以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是一门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地理学在地理学内建立了一个详尽的以时空结构为中心的社会理论,从而使地理学成为一个整体的学科。

目前在中国教育或学术部门的学科分类法中,将历史地理学划入历史学科(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历史地理学教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了解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变迁及其规律,从时间的延展和空间的差异上,通过对比的方法,把握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的空间组织结构,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学者所关注或涉及的内容,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大致划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动物分布与植被变迁,湖泊水系演变,海岸变化,地貌(沙漠)景观的推移、人地关系与环境等。

历史人文地理:历史时期的国家疆域和行政区划沿革,人口分布与移民,民族的分布与迁移,工商业及其市场网络,水陆交通道路的开辟,城市的选址、形态和兴衰,各个地区的开发过程,文化区域的形成和演变。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聂立申著
2020/4/30
2020/4/30
2020/4/30
参考教材: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020/4/30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4学时) •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 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文献研究法 • 野外考察法 •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2020/4/30
一、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
• 1、定义: • (3)国内: • 侯仁之: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
变化的一门学科。 • 史念海、马正林: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
象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 • 本人;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
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2/30
赵州桥与桥梁建筑技术
河北省宁晋县境内著名的安济桥(原隶赵州,故又称赵
州桥),设计者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这座桥是单孔
石桥,全长50.82米,宽9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
桥洞。大桥洞跨度长37.45米,但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
桥身的坡度小,桥面平直,行人车马来往省力。桥洞的
跨度大,水上船只来往方便。四个小桥洞是一种独创,
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了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
在1300多年前能建成这种跨度大、弧度低的桥梁结构,
是非常可贵的创造。
今人塑造的隋代工
匠李春像
2020/4/30
河北赵州桥
南京隋代舍利塔
浙江天台建于隋代的国清寺
北洞京始2建02于0/4隋/3代0的云居寺藏经

1 中国历史地理绪论

1 中国历史地理绪论

一、历史地理的研究上溯到一万年前,即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期华北:蓝田、丁村、萨拉乌苏、山顶洞华南:元谋细石器文化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制作石器从打制到磨制)体现了人类本身的进步,出现农业(偶然发现采集过程中留下的种子还能生长,这是农业产生的基础,但农业产生是迫不得已的,最多的解释是气候变迁。

)新石器时期老官台、磁山、仰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人类的活动不是一个点,而是遍布全国各地,是日后文明的基础原有的采集阶段没有影响自然环境,但农业破坏大量原生态的天然植被,改变成人工栽培的农田,改变自然环境。

地理是人类最早的知识和学科:聚落,道路,采集渔猎地点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东部季风区(46%,大量降水,农业必要条件,农业为主),西北干旱区(畜牧业为主),青藏干旱区(畜牧业为主)二、“加上原则”与“层累说”加上原则:内藤湖南,传说所具有的形态中,今存古籍中给予最古老位置的,是最新的传说,而置于比较新的时代的,则是比较古老是传说。

层累说:顾颉刚,中国传说的古史系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由不同时代层累式的。

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时期愈长(周人心目中最古的圣贤是禹,孔子时代出现了尧舜,战国时代出现了黄帝、神农,秦代出现三皇,汉代以后出现盘古);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任务愈放愈大(孔子时代的舜只是无为而治的圣君,后来成为被推崇的圣君);我们对于古史,虽然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实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我们不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但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

早期历史有人为的添加。

但不否认时代的存在。

承认传说的古史并非自古皆然,而是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化而成,这既是伪造传说古史的过程,也是传说古史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错误观念:中华民族自三皇五帝来,世代相传,一直是统一的。

(顾颉刚:破除对皇帝的迷信,只是史前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其姓名和事迹未知)三皇五帝是后人创造的,有不同说法。

今存最早的盘古传说记录于南朝梁《述异记》,推测最早的传说记录在三国吴,来自南方长江流域。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
要求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者不仅只利用正史、会典、 会要、实录等史籍,还需要广泛地涉猎各种野史笔记、 诗文集、地理志和各类杂著,对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 理文献应尽可能涉猎到。
第四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覆盖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 科学的很多领域,对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应 用性,如对历史边界、中外关系、行政区划、地区 差异、经济开发、社会变迁、文化区域、旅游资源、 人口与移民、民族分布与迁移、城市规划、生态保 护、减灾防灾、国土整治等很多方面都能够提供决 策咨询。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献研究法
必须具备历史学的基础训练,熟悉并能够系 统收集、阅读、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 和文献,并能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对待历史文献要重视几点: (1)资料搜集要基本齐备。 了解古代地理文献可以先从熟悉《四库全书
总目》史部地理类入手。 (2)不要把传说认作真实史料。 (3)不要轻信前人对古代文献的解释。 (4)善于将文献记载放在地理空间上去解读。
二、野外考察法
是否重视野外考察是区别中国旧式传统的沿革地理 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标志。从事历史地理学问题的 研究必须走出书斋,通过田野观察,能够将文献所 记与今日的地理景观进行对比。
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达,很可能是用图 而不是文字。由于大部分地图都出自当时当 事人之手,所以是相当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无论用于研究历史,还是着眼当代的经建 设,弘扬民族文化,都能起到博古以通今的 作用。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由时间、空间和人类三大要素交织而 成,研究历史需要注意时间的延续性,但是 也不能忽视空间的延展和差异性。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第一节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发展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地理学著作。

尔后的历朝历代,不断地出现官修或民修的地理学著作。

这些地理学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地理学的内容。

从地理学的发展史上看,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尚书·禹贡》、《山海经》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地理学著作,这两部著作都是典型的区域地理学著作。

《尚书·禹贡》总1193字。

其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

○1自从战国两汉以来,一般都公认为禹本人或禹时代,在禹治水成功后的一份记录(约在公元前21世纪)。

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在禹时代,还不可能产生这样一篇内容复杂而条理井然的作品;○2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顾颉刚先生在《禹贡》(全文注释)一文中,主张《禹贡》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前期的作品,较秦始皇统一的时代(公元前221年)约早60年;○3辛树帜在《禹贡新解》中提出:《禹贡》的成书年代,当在西周的文、武、周公、成、康王全盛时代,下至穆王为止。

即,公元前1185年~公元前952年之间;○4王成祖在《中国地理学史》中认为:《禹贡》的编写,基本上是孔子依据春秋时代他所了解的地理范围和生产条件所写成的古文献,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禹贡》主要是以分区的方法描述了各区的自然地理现象以及治水的丰功伟绩。

把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应该是战国后期。

全书共18卷。

主要记载了山川的方向,河流的流向,动植物的分布,矿产的分布等(《山海经》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矿产分布的作品)。

一般认为,《尚书·禹贡》、《山海经》是先秦时期最好的地理学著作。

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地理学著作。

主要有:《尔雅·释地》、《管子·地员》(地数篇,度地篇)、《吕氏春秋·有始览》、《周礼·考工记》(天官篇,地官篇)、《周礼·职方》等。

历史地理导论讲义资料

历史地理导论讲义资料
◆ 3月1日,《禹贡》半月刊创刊,当时的英文名称 是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稍后改为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亦即“中国历史 地理学”之意。从1934年到1937年,《禹贡》总共 办了7卷82期,为时虽短,最初每期的文字今2~3万 字,但影响却极大。
1、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历史地理学的文献资料
研究方法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法与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地理学方法与技术手段
文献资料
1、以《禹贡》为代表的先秦地理文献 2、正史《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3、关于自然地理方面的文献资料 4、方志与总志 5、其他文献资料(如诗文等) 6、考古资料 7、今人研究论著
中北 心京 主大 办学 《历 九史 州地 》理 杂研 志究
西北地区历史地理学
沙漠与绿洲——自然地理 都护与州道省区——政区地理 民族与文化——民族地理 丝绸之路——交通地理
徐松《西域水道记》 黄文弼《西北史地论丛》 王北辰《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 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研究》 张广达《西域史地丛稿》 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 许序雅《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 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瓜沙史地研究》 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 李正宇《敦煌历史地理》《敦煌史地新论》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 金钰铭主编《兰州历史地理研究》
黄盛璋《论历史地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载《地理集刊》第7号,1964年)
也承认在学科分类上是属于地理学,但他又 指出,就其学科性质说,历史地理学是介乎 于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又是自 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历史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讲解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讲解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讲解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变化的一门历史学科,包括中国境内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渊源、形成、演变、变化及其文化历史的地方特征和风貌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是中国境内古代和近现代地理环境及其文化演变的一种系统的描述和解释方法,它并不是一种死板的分类科学,而是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交织的综合性地理学科。

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左传》、《史记》等文献时代。

隋唐时期的地理学著作主要有《陆地通》、《水经注》、《伊吾地理志》等。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地理学、地理命名学和区域研究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大明一统志》、《明一统志》、《清一统志》等地方志。

20世纪以后,中国历史地理学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

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地理环境的渊源和演变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起源和演变。

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形、气候、地质等方面影响,而人文地理环境则因为生产方式、交通、贸易、文化等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地理环境转化的原因。

2、地方历史文化的演变和重要事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各地文化历史的演变和重要事件。

各地区文化的实质、性质、特征、发展历程都体现地域性和历史性。

历史地理学主要通过考古、文献和地方志等方法,描绘各地区文化的演变、影响和作用。

3、地方特色和风貌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各地区的地方特色和风貌。

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交织,从而形成各自的地方特色和地方风貌。

4、地理区域的分类和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区域的分类和研究,包括各区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简介。

地理区域在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又具备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三、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有以下五个研究方法和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当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讲义李新贵宁夏大学历史系2009年8月14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提纲一、绪论1、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二、上篇历史自然地理1、气候2、水系湖泊3、海岸线4、沙漠的变迁三、下篇历史人文地理篇5、疆域与民族的分布;6、行政区划的演变;7、人口与移民的分布;8、交通道路的变迁;9、都城与地方城市的发展。

四、参考书目与相关网站1、《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3、《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4、《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5、《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靳生禾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中国历代的地理学和要籍》萧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李孝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修订版)邹逸麟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10、《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1900-1980)》朱玲玲、杜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华林甫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12、《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13、历史地理专业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历史地理》(不定刊)、《九州》、《环境变迁研究》等。

14、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

15、曾昭璇、曾宪珊著:《历史地貌学浅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

相关网站:北京大学史学网、河山网(陕西师范大学)、禹贡论坛网(复旦大学)、舆地网(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天圆地方”网站。

五、课程考查要求一、平时成绩(一)平时课堂提问、讨论占10%;(二)试卷自拟,占20%;要求:所拟试卷类型不限,内容均为课堂上所讲,并覆盖所讲内容的90%。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

绪论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定义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定义,历来是有争论的。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都是这样认为的。

史念海先生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是探索中国历史时期各种地理现象的演变及其和人们的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这样的演变和影响的规律,使其有利于人们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当然对于这一学科的定义也有不同的声音。

在我国,由于这一学科以及从事该学科的学者大都来自历史学界,所以“旧时代把历史地理学看成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初,仍被认为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

还有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和地理学的边缘学科。

地理现象随着人类的作用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历史地理学实质上正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

人地关系即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

人们对人地关系有种种认识,即使在古代对人地关系也有种种认识,但没有作系统的理论总结,只是到了近代,人地关系理论才形成一种科学理论。

目前国内外上关于人地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理论:1.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亚里斯多德(前382 —前325 年)认为:“寒冷地区的民族勇敢无畏,但缺乏智慧和技术;亚洲人聪明,但缺乏勇敢精神。

居住在两者间的希腊人则具两者的优点,所以能自立、能统治其它民族。

很明显,他认为希腊民族之所以兼有两者的优良性,是由于希腊处于寒冷和炎热之间的这种气候决定的。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也持这种观点。

美国学者亨丁顿(1876 —1847 )在他的《气候与文明》一书中认为一个民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若无气候促进因素,就不能达到文化的顶峰”,他又在1907 年出版的《亚洲的脉动》中指出:“中国历史上气候变迁与外患内乱有关,例如东晋五胡乱华,北宋契丹女真寇边,明末流寇和满清人入关,都是因为满蒙、中原和中亚气候转早,乃不得已铤而走险,四处劫掠”。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ppt课件
• 从地理学的发展史上看,我国古代传统地理 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时期、秦汉 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一、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 《尚书·禹贡》、《山海经》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地理学著作,
这两部著作都是典型的区域地理学著作。
• (一)《尚书·禹贡》
• 除此之外,《通志·地理略》考证了历代 疆域沿革,《都邑略》则叙述了都邑兴衰。 《历代疆域志》、《春秋地谱》、《通鉴地 理考释》等都属于沿革地理专著。《历代地 理指掌图》则是沿革地图。
• 在地图绘制方面,唐代贾耽的《海内华 夷图》、宋代的《淳化天下图》、《天下州 县图》、《华夷图》、《禹道图》、《地理 图》、《九城守令图》、元代的《舆地图》 (朱思本)等都成为对后代有较大影响的著 作。
四、明清时期
•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鼎盛时期。
• 明代徐霞客坚持30多年野外考察,写出了力作《徐霞客游 记》。清代顾炎武“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致力为社会服 务,耗费了毕生精力,形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本书是 顾炎武生前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主要是志书和实地考察,经后 人整理而形成的)。
•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地图编制理论。
三、隋唐宋元时期
• 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传统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 在这一时期内,地理学著作的突出特点,是全国
地理总志的编纂和沿革地理的发展。 • 例如,唐代李吉甫著的《元和郡县图志》(我国
第一部全国地理总志)、宋代乐史著的《太平寰宇 记》、欧阳忞著的《舆地广记》、王象之著的《舆 地纪胜》等著作,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地理著作, 这些地理著作的特点都是由今溯古,重视地理学的 沿革。 • 在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当时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民族大融合的需要,一些记录边疆地理和域外地理 的著作也大量地出现。如:唐代的《大唐西域记》、 宋代赵汝适的《诸藩志》均属这方面的专著。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公元1850年
43000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
唐宋时期中国人口分布重心的变化: 此前,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此后,中国人口的重心转移到将江南地区,江苏、江西、 浙江和福建占据中国人口前四把交椅。近代,苏州 成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腾冲—漠河线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 趋南----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南北朝、唐末、两宋之际的汉族人口南迁; 趋边----汉族人口由中原地区向边疆地区迁移: 闯关东,走西口,移民台湾; 趋洋----中国人迁移海外。
中国经济总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 力和延续力。 2、经济的多元化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和发达与中国文化的保守性。
一、宗族制度的发达
1、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宗法制度的渊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村公社的解体不充分。 宗法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其标志主要有三: 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分封制; 宗庙祭祀制度。
社会 地理 环境
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 (古代)
逐渐开放的大陆-海洋型 (近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
中国地形-----三级台阶
中国人口分布图
一、
中 国 降 水 量 分 布 与 农 牧 业 分 界 图
都江堰的鱼嘴 灵渠铧嘴
桔槔和水车
对中国古代经济方式的经典描述:自给自足的采用手工工具;分散性。 小农经济体制下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发育水平。
2、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达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牛耕与铁农具的使用推广 轮作复种制度
灌溉业的发达 灌溉设施:都江堰、郑国渠、灵渠 灌溉工具:水车

1-1历史地学理论-沿革地理学及文献

1-1历史地学理论-沿革地理学及文献

•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 年)雕版墨印 该图主要表现我国古地理名 著《禹贡》中所述的禹贡九州的分布及山 川大势,图中各要素采用中国古代地图传 统形象画法,并用虚线绘出“南北西域” 和“三条四列”反映了我国山川地脉分布 形势,是研究中国古代自然地理区域分布 及汉唐地理学思想史的重要参考文献。现 藏于北京图书馆。
– –

黄代疆域形势图
唐僧西行图
• •
4.明清时期――沿革地理学的繁荣时期 明清两朝出现了大量的地方志,据记载明清共 出现地方志8400种,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 了基础。明清提倡经世致用,出现了一批有关 国计民生的经世的地理学著作,如历史军事地 理《读史方舆纪要》、历史经济地理方面的 《天下郡国利病书》、海防地理著作《海国图 志》、山区开发 与控制方面的《三省边防备览》 等,旅游地理方面的《徐霞客游记》、王士性 的《五岳游草》,现代经纬测量的全国性地图 开始出现,传统地图业发展到顶峰,如杨守敬 《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
• 地图学上也出现了地形图,如长沙马王堆 的地形图、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提出“制图 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 道里(距离)、高下(地势)、方斜(方 向)、迂直(曲正),并绘有《禹贡地域 图》。
12 之 鎮 江 版 的 复 原 圖 跡 圖 》 《禹 石 刻 幅 三 世 紀
.j
• 南宋《华夷图》南 宗绍兴六年 (1136年)石刻 现藏于陕西省碑林 博物馆 较详细表示了中国 东部的主要山川、 州、府。突出地绘 制了黄河、长江、 珠江、辽河、红河 以及太湖、洞庭湖、 鄱阳湖、巢湖、青 海湖、居延海等水 系要素,表示了四 百多个州府居民地 及注记,长城以城 墙象形符号绘出。 本图内容表示全面、 详细,是我国唐宋 地图的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讲义李新贵宁夏大学历史系2009年8月14日中国历史地理通论提纲一、绪论1、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二、上篇历史自然地理1、气候2、水系湖泊3、海岸线4、沙漠的变迁三、下篇历史人文地理篇5、疆域与民族的分布;6、行政区划的演变;7、人口与移民的分布;8、交通道路的变迁;9、都城与地方城市的发展。

四、参考书目与相关网站1、《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3、《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4、《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5、《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靳生禾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中国历代的地理学和要籍》萧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李孝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修订版)邹逸麟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10、《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1900-1980)》朱玲玲、杜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华林甫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12、《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13、历史地理专业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历史地理》(不定刊)、《九州》、《环境变迁研究》等。

14、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

15、曾昭璇、曾宪珊著:《历史地貌学浅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

相关网站:北京大学史学网、河山网(陕西师范大学)、禹贡论坛网(复旦大学)、舆地网(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天圆地方”网站。

五、课程考查要求一、平时成绩(一)平时课堂提问、讨论占10%;(二)试卷自拟,占20%;要求:所拟试卷类型不限,内容均为课堂上所讲,并覆盖所讲内容的90%。

而且,所拟的所有试卷,若有两份内容相同超过30%以上者,两份试卷得分均为〇。

课堂结束前一周须全部交齐。

(三)小论文(20%)写出自己家乡(市、县、乡或村)的历史地理变迁情况,内容可以选择:A、政区;B、人口;C、城市建设;D、工商业;E、交通;F、地方风俗;G、名胜古迹。

以上任选两三个作为重点。

附考察图片或历史变迁示意图者尤佳。

不少于3000字。

引文请注明出处,并附资料长编。

课堂结束前一周须全部交齐。

主要参考书:A、各省、县(市)地方志;B、各省、县(市)旧地方志;C、《读史方舆纪要》、嘉庆《大清一统志》;D、各省、县(市)文史资料;E、各省地图集;F、走访调查资料二、期末闭卷考试占50%。

第一章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与性质一、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一)历史地理学定义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规律的科学,这个地理环境既指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1。

1、历史时期指全新世以来至民国这段历史时期。

全新世,是地质年代的名称。

第四纪最新的一个世,具体就是从12000以来以至现在。

之所以以全新世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开端,因为“若干现代的地形、水文网的变化和动植物的分布,都与最近地质历史年代——全新世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最为重要的是人类社会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形成的。

”2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繁荣、富强都根植于全新世。

譬如以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中国。

此前,则属于“古地理学”研究的范围。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附表:地质年代简表2、地理环境指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的。

3、人文环境指人类作用于地表所形成的各种景观,如城市、道路、建筑、渠道等等。

1史念海对中国历史地理学是这样下定义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时探讨中国历史时期各种地理现象及其和人们的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这样的演变和影响的规律,使其有利于人们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科学”,见氏著《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第一章绪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周昆叔:《对北京市附近两个埋藏泥炭沼的调查及其孢粉分析》,《中国第四纪研究》,1965年第4卷第14、变迁与规律指地理表层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作用于地表所形成各种景观的变迁,而历史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尽量“复原”或“再现”那时的各种变化,然后把不同时代已经复原了的事物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今天这些事物的形成和特点。

如灵州城的变迁,宁夏川区的变迁(不同时期的舆图)。

(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从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来看,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又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因此,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可区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

它们的研究对象又包括哪些呢?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可通过上个世纪编撰《历史自然地理》3目录知其大概。

前言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讲)第一节历史时期的温度变迁第二节历史时期湿润状况的变迁第三章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第一节历史时期的天然植被概况第二节植被类型的变迁第三节结束语第四章历史时期的水系变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黄河(讲)第三节长江第四节海河第五节珠江第六节辽河第七节塔里木河第八节运河第五章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第一节下辽河海河的历史变迁第二节渤海湾海岸的历史变迁第三节苏北海岸的历史变迁第四节长江口岸和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讲)第五节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的历史变迁第六节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第七节基石海岸的历史变迁第六章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历史时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沙漠化的发生第三节历史时期荒漠地带沙漠的发展附录历史度量衡换算简表由此看来,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水系、海岸、沙漠等的演变。

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可通过邹逸林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4目录得以管窥。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二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三章历代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结构、职能的变迁第四章历代政治中心都城的分布、转移和都城内部布局的变化第五章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第六章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特征第七章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兴衰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第八章城市兴起发展的地理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变迁第九章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演变第十章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据此可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时期的国家疆域形成和行政区划的变迁,人口、民族的分布与迁移,工商农矿诸业的发展与演变,城市的选址、形态和兴衰,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等。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通过以上对历史地理学对象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学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从研究时段的上,历史地理学介于“古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之间。

古地理学侧于人类历史时期以前的地理现象的变化,由于古地理时期的人类活动很弱,所以人为地理的内容很少。

现代地理学是研究最近一个时代的地理现象,由于涉及时间历程比较短,所以其变化的过程往往忽略不计,现代地理学的目光更注意区域空间的差异。

2、从研究对象上,历史地理学注重是对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或人文地理现象的复原研究和规律的探索总结。

同时,历史地理学更要探究历史时期人类群体为生活如何组织空间这一现象,也就是“人地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的作用和影响。

人地关系是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课题。

历史地理学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提供直接的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由此看来,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介于古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之间,是地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有了历史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才显得完整而富有整体性。

但是在目前中国学术部门的学科分类法中,却将历史地理学划入历史学科(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这与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有关。

中国历史地理学,脱胎于沿革地理。

如二十四史中都有地理志一项。

从这些地理志记载的内容来看,它不能归属于历史地理学。

如: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

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有蒲昌海。

莽曰敦德。

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

县六:敦煌。

中部都尉治步广候官。

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

莽曰敦德。

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

效穀,渊泉,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

莽曰广桓。

龙勒。

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

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5。

这里主要记载和讲述了敦煌郡的设置、属县、人口等,并没有涉及我们所讲历史地理学基本内容。

但是目前现存的这些地理志却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最为基本的史料。

三、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1、历史地理学有助于从空间上把握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性;历史是由时间、空间和人类三大要素交织而成,就是说,历史是人类在前后时间上与空间中的活动。

研究历史需要注意时间的延续性,但是也不能忽视空间的延展和差异性。

如:北宋熙宁时期的王韶开边,为什么没有越过黄河?中国从比较早的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国度广大的国家,在广袤的疆域内,无论地貌形态还是气候环境,各个地区之间的地理差异比较大。

中国又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度,独处与杂居,反目与融合,固定与迁移,从未间断。

所以,研究中国历史,就地理空间而言,不能忽略中国境内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譬如:某些学者只讲中原或京畿核心地区的社会发展,忽视周边偏远社会的状况;比较多地研究中央政权的历史,少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运作;重视大城市里知识精英的活动,疏于了解乡野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主体民族的发展为历史主线,将非主体民族的成长当作主线的注脚。

倘若人们这样研习中国历史,那是无法全面地掌握中国历史的整体。

造成这种偏向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历史研究中忽视地理空间问题,不仅没有对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影响的分析,而且也缺少人文景观的区域性比较。

历史地理学有助于从空间上把握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2、历史地理学有助于对历史学具体问题的理解与判断历史地理脱胎于沿革地理,而沿革地理又是史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沿革地理所涉及历代疆域的消长、行政区划的变迁、古今地名的更易、城关都邑的兴衰、地方民族的移动等内容,都是王朝统治者及史学家所注重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