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视频课讲稿

《将进酒》视频课讲稿
《将进酒》视频课讲稿

《将进酒》讲稿

亲爱的同学,你好!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那满溢酒香的佳句在中国诗史上俯拾皆是。

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凉州词二首》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杜甫《赠李白》中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李白那传唱至今、脍炙人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篇——《将进酒》。

我们将从“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置身诗境,翻译诗句”和“吟咏诗韵,感悟情感”三个环节逐步深入诗人的内心,最终与诗人达成情感的共鸣。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让我们先来欣赏名家范读,从整体来感悟诗歌的感情基调。

范读中表现出来的丰沛饱满而跌宕起伏的情感极为动人,那么,这种

情感从何而来呢,让我们梦回盛唐,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yún)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离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sōng)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yǐng)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满腔不平之气借酒兴诗情,得以抒发。这首《将进酒》就是他饮酒抒情的佳作。

二、置身诗境,翻译诗句

接下来,让我们融入诗歌的情境中去,看一看这首《将进酒》写了什么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听过了范读,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以后,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悲壮,狂放,激动,自信,愁苦,欢乐,愤慨?也许,我们稍作品味会发现,这些更为外显的情感中,有一种情感作为底色,那就是激愤。

而这压抑已久的激愤借酒喷薄而出,也许会自然地让我们想象得到,宴饮后的李白,一定会因为酒喝得太多而大醉,醉卧不起。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为什么在欢宴之中,违背常情,不喜反愁呢?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又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呢?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吟咏诗韵,感悟情感”来走近李白的内心,在体悟中达成与诗情的共鸣。

三、吟咏诗韵,感悟情感

我们先来看诗歌的前四句,你可以在融入诗歌感情基调的前提下,借鉴老师标注的停顿、重读和声调,在高声朗读中,细细品味诗句的细微情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字的重读,让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扑面而来,那么,看到这样的黄河,诗人一定会由衷地激动并赞叹。而在激动与赞叹之后,通过“不”字的重读,试想,李白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想到了什么呢?他想到了

人生,想到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为什么要由黄河水想到人生呢?在李白狂歌《将进酒》的约1800年前,孔子站在山上,看着脚下奔涌的黄河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表达了韶华难再的感叹,李白同样如此,由涛涛的黄河水,想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对“暮”字的重读和语调的下降,不仅最能让我们感到这种感慨,而且,能够让我们捕捉到诗人此时情感的变化,以及为何会有此种变化。此时的诗人,感到倏忽间老之将至,顿感悲伤,但因为黄河背景的映衬,倒显得悲而不伤、悲而愈壮了。

因此,诗歌的前四句流露出了诗人第一次情感变化,即由激动而转为悲伤,具体而言,表达出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老大无成的深沉悲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到这六句诗中,诗人的情感又发生了变化,由前面的悲而转变为“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的欢乐了。

我们不禁会想原本正独自伤感的诗人,为何会突然转悲为喜呢?首先,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呢?其次,虽然此时失意,悲愁又有何用,就应该去另寻寄托,况且朋友相聚,正是开怀畅饮、及时行乐的好时候啊!因此,“须”和“空”字一定要重读,读出诗人此时情感的转变。但是,若我们仔细一想,诗人“得意”与“尽欢”的,是真正能让他“得意”与“尽欢”的吗?显然不是。“得意”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建立不朽功

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己千里相聚。“尽欢”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

既然空有才能得不到任用,那么是否诗人重又落入悲愁的情绪之中了呢?显然不是。因为,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诗人的高度自信,这种高度自信看似消极,却流露出了李白深藏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所以,诗歌的这六句表现了诗人从悲壮到欢快的第二次情感变化,这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暂时的欢乐。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承接着前面欢快情绪而来的,是一系列劝酒的辞令,要在前面节奏铺垫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旋律,展现诗人此时越加激动的心情。因此,表现出了诗人第三次的感情变化,由欢快转变为狂放。这种情绪狂放的具体展现,就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读这两句诗要通过对两个“不”字的重读,充分表达诗人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和怀才不遇的满腔悲情。由此可见,这两句诗便是全诗明志的主旨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作为对狂放情绪的进一步抒发,便是对往圣先贤的贬抑和对古今饮者的褒扬,这要通过对“皆”字和“留”字进行重读来进行展现,还要通过

吟咏营造曹植宴饮的氛围,来真切表现出李白对曹植惋惜、抱不平,以其自况抒发怀才不遇,愤慨之情。

因此,这十二句诗表现了李白的第四次情感变化,由狂放转变为激愤,表达了李白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歌的最后几句,诗人的情感再次呈现跌宕起伏之势,由前面通过以曹植自况表达激愤之情,转变为在宴饮中表达不醉不归之意的狂放之情,由让主人换美酒反客为主的狂放,转变为“同销万古愁”的悲怆。这悲怆,是由个人之悲到万世之悲的升华,但同时,其中更包含着李白对千古怀才不遇之悲的睥睨,这睥睨是诗人人格价值的自信,是豪放胸怀的张扬。因此,在朗读时,以“万古”划开时间长河之后,再以轻蔑的语气读出一个“愁”字,才能真正将诗人的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至此,《将进酒》全诗的情感脉络我们便可以梳理如下:由激动,而悲伤,而欢快,而狂放,而激愤,再转为狂放,最后落为悲怆。

在梳理了情感脉络后,李白借此诗表达的情感便可以概括出来了:诗人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表达诗人感叹人生易老,实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的情感。

最后,布置三个课后作业。1.录制配乐朗诵音频,分享至班级QQ群

或微信群,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朗诵作品;2.背诵并能够默写全诗;3.搜集并积累两首李白其他关于酒的诗歌,试着比较一下,它们蕴含的情感和《将进酒》有何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非常感谢你和老师一起学习,同学,再见!

《将进酒》优秀教案讲课稿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将进酒》练习及答案

《将进酒》练习 一、基础知识: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会须 ..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 ..馔玉何足贵: ④径须沽取 ....对君酌: ⑤呼儿将出 ..换美酒: 二、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题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抒发感情。这种表现方法,在古诗中叫: ^ (2)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叫: (3)如果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写什么呢 答: (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诗句悲叹什么(回答不超过5个字) 答:囗囗囗囗囗 (5)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 答:囗囗囗囗囗囗 (6)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后者的角度是: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答: 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钟鼓馔玉何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A、无奈 B、悲哀 C、愤激 D、欢乐 (2)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作者与他有什么相似之处答: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完整版)《将进酒》之情感脉络(微课讲稿)

《将进酒》之情感脉络微课讲稿 新疆实验中学张华 2015年6月16日同学们好!(亲切微笑)今天我们这堂微课要解决的问题是“探寻《将进酒》的情感脉络”。(板书:将进酒李白)这首诗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也正是《将进酒》被视为李白无数诗篇当中最能体现他“豪放飘逸”诗风的作品之原因。 很多同学都会喜欢李白的诗,喜欢他自信洒脱、豪放不羁的个性。我们都是背诵李白的诗歌长大的,可以说,李白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熟悉李白,知道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自信乐观,热情豪放,洒脱不羁(板书:豪放洒脱);也知道他是盛唐骄子,有济世情怀,却因蔑视权贵,终被放还山水,逍遥江湖,诗酒天涯……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赏读《将进酒》,透过他豪饮的欢乐与狂放,去探寻他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好诗须得用情来读,用心去悟——“我来吟诵《将进酒》,你来找出关键词”——请同学们用心听我诵读,用心领悟诗句的节奏、情感的变化,并找出或提炼出诗句中透出诗人情感的关键词,理出情感脉络。 (声情并茂地朗诵《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透出诗人情感的关键词,理出诗歌的情感脉络。 诗的开篇气势宏阔,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一去不回的又岂止是黄河之水?想来岁月、青春、人生莫不如此!然而人的生命与“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河水相比,又是何等的脆弱与渺小!难怪诗人感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何其悲哉!(板书:悲)然而自信乐观、傲岸不羁的李白即便已年逾半百,飘零天涯,也仍然善于自我开解。即便遭权贵排挤,被年迈昏庸的玄宗“赐金放还”,也仍然珍惜与好友相聚宴饮的时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苦短,必当及时行乐!有满腹忧愁,先放一边,把酒言欢,不负明月!(板书:欢) 他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放达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但他从未真正悲观消沉过,在他心底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说此材“有用”且“必有用”,何其乐观自信的李白啊!如此精彩夺目,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既是李白愈挫愈勇的性格写照,更是他对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宣言与呐喊,也是他怀才而不遇的无奈与自宽。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3.1+将进酒+Word版含答案

一、语基落实 W i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饯别(ji rt) 馔玉(zhu a n) 铁栅栏(zh a) 浑身解数(xi 0 B.金樽(z 口n 吱声(z) 和稀泥(h e) 烹羊宰牛(p e n g C. 畜养(xu) 寒噤(jri) 露马脚(I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J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斗酒十千恣欢谑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9题。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1) 起兴手法 诗句:_ 特色:— (2) 夸张手法 诗句:_ 特色:— 参考答案|(1)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从天上而来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之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 (2)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又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展现开阔而旷达的胸襟做了很好的铺垫。

将进酒讲稿

将进酒 一、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作月光,余下三分啸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大家都知道,余光中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李白,余光中写出了李白的哪些特点?爱喝酒、练剑、写诗。今天我们就从李白的《将进酒》入手,从李白的饮酒诗中探寻李白的精神内涵。 1.“将进酒”是乐府古题,即劝酒歌,诗中哪些语句提到了酒?李白对酒是什么态度? 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倒酒、喝酒、醉酒、劝酒、换酒爱酒、嗜酒 2.结合全诗和书下注释,谈谈李白为何爱喝酒? ①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②借酒消愁→人生不得志,壮志难酬“赐金放还”八年之久 ③寂寞,留名→李白渴望青史留名古来圣贤皆寂寞 3.李白为什么要以饮酒的方式留名?结合全诗谈谈李白这种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①圣贤太寂寞,“圣贤”是有极高道德修养和非凡才能的人。这样的人是极少数,而且经常不被人理解,当思想超越于时代,必然曲高和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滋味并不好受。 李白不甘寂寞。对于圣贤,他的态度是嘲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

名山游。比起圣贤,李白更愿意寻仙访道。李白并不想通过成为“圣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颠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狂傲不羁,离经叛道。 ②不做圣贤,留名的方式还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通过饮酒留名?方式有很多,但是对于李白来说都行不通。考科举,“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李白不愿意皓首穷经;通过名人引荐入朝做官,玄宗皇帝连下三道诏书,召李白进京,李白在长安三年,做了翰林待诏,在唐朝凡是有一才一艺就可以供奉内庭的从官,最后赐金放还。李白期望做个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姓与名。”但是太平盛世,这是不可能实现。现实不如意,饮酒留名是李白的愤激之词、无奈之举。 积极:自信、乐观、豁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 消极:鄙视权贵、逃避现实“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4.李白甘做饮者留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读一首《将进酒》是远远不够的。李白一生写诗约一千零五十首,直接写酒的有170多首,间接与酒相关的大概300多首,我们不可能一一阅读,所以我们选取李白人生不同阶段,不同情境下的饮酒诗。 请大家阅读一下材料上李白的六首饮酒诗,通过这些饮酒诗,你觉得李白是个怎样的人?或者说你觉得李白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月下独酌》孤独苦闷 天真浪漫、特立独行 《行路难》自信乐观有理想有抱负、壮志难酬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豪情壮志自信率性 《南陵别儿童入京》自信、自负、狂傲不羁 《山中与幽人对酌》率性、不拘小节、随心所欲 《把酒问月》浪漫、潇洒、及时行乐、豁达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组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张建勋 【文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赏析文章内容,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不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五粮液》广告视频,以其酒香酒美引出课题。 五粮美酒夜光杯,诗仙长醉却不归。 他日豪气凌云志,愤愤寂寞壮壮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将进酒》,体验诗仙李白的酒仙风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乐、寂寞、销愁。

(完整版)《将进酒》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

《将进酒》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赏析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参考答案】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AB 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9.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10.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11.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12.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 13.一,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二,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三,倒宾为主,

《将进酒》获奖说课稿讲课稿

《将进酒》获奖说课 稿

《将进酒》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将进酒》,《新课标》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开篇课。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习并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它。《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设计理念】 1、发挥选修课的特质,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获得审美体验。 2、营造一个开放性、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

3、善于设疑,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4、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培养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及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蕴含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难点】 在质疑释疑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学法】 1、诵读法——把握语言特色,感受美 2、导读法——感悟作者情感,体味美 3、点拨法——还原诗歌意境,鉴赏美

唐诗宋词之最(整理最全)讲课稿

唐诗宋词之最(整理最 全)

唐诗宋词之最 最开心的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最难寻找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最差的眼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离家最久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最痴心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眼泪最多的人——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谑苏东坡句)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 最美的笑(女人)——回媚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耐不住寂寞的树——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不吃醋的女人——为君挑鸾做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最穷的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 最辛苦的劳作——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最忙碌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清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不幸的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鲁迅) 最重情的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最温柔的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 最有抱负的人——斯世清浊异品,全赖我辈激扬。 最风骚的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其二》)最孝顺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最寂寞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最孤独的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最孤独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 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演讲稿)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大概是得益于唐太宗对他的合理安排吧!在生活中,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有用和无用,人们来到这世上,不就是来展示风采,发挥作用的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与所生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要拿自己的缺陷同别人的长处相提并论,不要自卑,不要自怨自艾,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 贝多芬失去听力,却毅然用感觉来感受,从而成为一代音乐巨人,开启了浪漫主义之先河。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的一个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在其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达人”:有这样一个人,我对他印象尤其深刻,他是一个曾经拥有上千万资产的企业家,因破产现在穷困潦倒,但他不畏挫折,坚强地生活,现在是一家快餐店的老板。他上“中国达人秀”是以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态来参加的。他让我获益匪浅。 苏轼,一个清淡而飘逸的灵魂词人。世人独爱苏轼词,最爱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经历了“乌台诗案”,偕爱妻隐居,夏日观荷,依旧是欢欣的。没有一丝一豪的低落,仍是以词当歌,以酒为伴。一袭青衫随风舞动,一纸行书随心舒展。这是一种怎样的开明与乐观,纵观历史,苏轼的傲骨,有谁能比得了他? 贾平凹,中国式的文人,他有着独特的风格,他以新颖的视角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他在创作的高峰期由于人的思想仍然保守,遭受了各种冷嘲热讽。面对大众的叫骂声,面对大众的质疑声,他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坚定挺过来的,他只是在心中默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低着头,做一个文人应该做的。 一个落寞的身影倒下了,身后留下一群飞舞着的乌鸦,支离破碎,仿佛在诉说着无人听懂的柔肠。他,就是凡高,在一种黑得看不到一点光的社会里,画出了著名的《向日葵》,鲜明而充满活力的色彩表现了他自信。他和毕加索不同,他在尘世间彷徨了三十六年才凭借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拿起了画笔。一只残缺的左耳,一支被赋予灵性的画笔,调色盘里大片大片的颜色如同春天里灿若太阳的凤凰花,这就是一位自信的伟大画象。 朋友们,但你面临困难时,想想那些在困难时毅然成名的人。朋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尺;海伦·凯特也说过,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相信你永远是最棒的。

《将进酒》视频课讲稿

《将进酒》讲稿 亲爱的同学,你好!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那满溢酒香的佳句在中国诗史上俯拾皆是。 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凉州词二首》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杜甫《赠李白》中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李白那传唱至今、脍炙人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篇——《将进酒》。 我们将从“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置身诗境,翻译诗句”和“吟咏诗韵,感悟情感”三个环节逐步深入诗人的内心,最终与诗人达成情感的共鸣。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让我们先来欣赏名家范读,从整体来感悟诗歌的感情基调。 范读中表现出来的丰沛饱满而跌宕起伏的情感极为动人,那么,这种

情感从何而来呢,让我们梦回盛唐,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yún)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离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sōng)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yǐng)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满腔不平之气借酒兴诗情,得以抒发。这首《将进酒》就是他饮酒抒情的佳作。 二、置身诗境,翻译诗句 接下来,让我们融入诗歌的情境中去,看一看这首《将进酒》写了什么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教案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将进酒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一遍的,我来给大家范读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大家尝试来自由读一读。我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除此之外,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③这两句都运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3、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4、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诗歌的含义以 及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及艺术特点。 2.情感目标:从诵读中体会诗人政治上怀才不遇的悲伤和乐观自信 的精神交织在一起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李白的一篇作品——《将进酒》。这个字“将”读什么什么意思劝你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人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例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浅斟慢酌。(《同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是快意痛饮。那么,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中,作者又是如何喝酒的呢? 二.背景简介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具体点说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诵读指导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将进酒

将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研究李白的一篇作品——《将进酒》。(板书课题)这个字“将”读什么?什么意思?劝你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人不同人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例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浅斟慢酌。(《同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是快意痛饮。那么,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中,作者又是如何喝酒的呢 导入语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素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图伟志,26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被朝廷征召时,他激情满怀,踌躇满志,他狂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诗酒无双,文苑第一,他豪迈飘逸,不畏权贵,他蔑视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傲岸独立,痛恨阿谀奉迎,因而备受排挤,郁郁失意,他痛苦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他屡受打击,却能乐观面对。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现在同学们可以大声地告诉我,他就是——李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我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就让我们透过他和朋友们一起喝酒时写的劝酒歌《将进酒》来一睹李白的风采。(多媒体展示诗句及课题)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高校教师面试试讲讲稿:将进酒【讲义】

将进酒 纵酒狂歌——李白的自我勉慰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看看诗仙李白是怎样进行自我勉慰的。(朗诵《将进酒》) 《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就是“劝”的意思,李白写作乐府古题时一般要顾及此题古义及题材传统,此诗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写“饮酒放歌”的,但其中熔铸了李白自己的感情,成为十分鲜明地表现诗人个性特点的著名诗篇,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传诵。 那么这首《将进酒》到底涌动着诗人那些情愫呢? 一、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慨叹 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孔子就曾站在浩荡的江水边,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汉乐府诗《长歌行》也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将进酒》开篇一组排比句,以“君不见”开端,仿佛天风海雨迎面扑来,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激情喷薄而出,用以抒发他因飞光流驰,时不我与所引起的无穷悲慨。诗人以奔腾咆哮的黄河起兴。“黄河之水天上来”,似乎黄河还不够宏伟,而须想象它从天而下,极言河水落差之大,用以形容黄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挡的气势,并令人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间。这奔流不回的黄河水带走的是李白的青春年华,陨去的是他去青丝黑发,所以诗人很容易就由黄河水引出了“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喟叹,看来“明镜”亦有情,它以青春为喜,以迟暮为悲。“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的短暂如白驹过隙,满头青丝已然如雪斑白,人生之悲莫大于焉。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种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悲哀是强烈而深沉的。那么豪气干云的李白为何会如此感喟于青春不再呢?又是什么激发了他对于岁月流逝的慨叹呢?我想,这就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激吧。 二、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激 应该看到从初唐到盛唐,是比较开放的时代,经济上繁荣,政治上稳定,用人制度也比前朝合理,为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道路。因此唐朝开国以来知识分子十分活跃,大多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李白则更是如此,他称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将进酒》word【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仕途失意,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背景介绍、解题 1、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论世: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 2、作品背景 《将(qiāng请、劝)进酒》意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到元丹丘家里做客,三人登高饮

将进酒讲稿

将进酒讲稿 背景:2分钟思想内容——写作背景 3 李白诗歌现存900多首,基本上都是精品。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李白的代表作压缩到两篇的话,其中一篇肯定是《蜀道难》,另一篇就是《将进酒》。 通过对《将进酒》的学习,可以理解李白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追求。 李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所谓三部曲,第一步是风云际会,委以重任;李白不走寻常路,他不参加科举,不想从基层官员做起,只想出将入相,姜太公、诸葛亮才是他的偶像;第二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第三步是浪迹江湖,无拘无束,功成名就,但不留恋权势。可是李白连第一步都没有完全做到。 公元742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征召,李白有两句诗形容当时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认为自己很快就会受到重用,但到长安后只做了个无足轻重的翰林待诏。 可是仅过了两年,李白就被“赐金放还”,就是唐玄宗给李白一点赏赐,然后让李白哪里来哪里去,这对李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这首诗就写于赐金放还后不久,写于李白情绪最低落、人生最失意的时候。 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属于乐府诗,主要用来写宴会上纵酒放歌,李白正是需要纵酒放歌,来发泄他心中的不满,表达对现实的抗议。 。 将进酒全诗分为五节,前四句为第一节 开篇起兴4分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我们知道黄河之水是从青藏高原上来,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啊,可是李白仍然嫌他不够高,偏偏要说它从天上来。李白这样说是为了,突出黄河的落差之大,水流之速,气势之壮; 奔流到海不復回是说黄河气势宏伟,一泻千里。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奔流不息的江河往往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乐府诗长歌行就是如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两句给全诗布置了一个宏大而又壮阔的背景,也为后面写人生的短暂伏笔。 高堂明鏡悲白髮挂在高堂上明镜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明镜似乎也有了感情,懂得人性,以青春为喜,以迟暮为悲。 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就是黑发,雪就是白发,李白把长达几十年的人生压缩到一天,通过极度的夸张,说明人生之短暂,人生之可悲。 这四句作用就是起兴 善于起兴,善于开篇可以说是李白的独门绝技,李白往往不经任何铺垫,在读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把要表现的对象推到我们的面前。这是李白天赋的重要表现,历史上学习和模仿李白的人多得很,但套用当今的一句俗话,叫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中华经典诗词-100讲课稿

中华经典诗词100篇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