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三代共建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人教版高二高中物理3-5PPT课件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人教版高二高中物理3-5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d7de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6.png)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所有原子都是三种粒子构成原子吗?有没有例外?) H原子例外,它没有中子。看表3-1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 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 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粒子散射实验是获取微观世界信息的重要方法。
1903年勒纳德电子束实验:
卢瑟福生平简介
杰出贡献: 1899年命名 α 射线、β 射线; 1902年提出原子自然衰变理论; 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919年发现质子,预言中子; 实现人工核反应。 直接培养了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
卢瑟福 (1871~1937)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 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了 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特性: (1)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 (2)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卢瑟福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介绍
真空
放射源
金箔
可转动的带有荧光 屏的放大镜
质子数 1 6 8 11 17
1、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4、质子数≥1,中子数≥0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构成中的规律:
1、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的中子数为0。 3、不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9285b1ec3a87c24028c4d1.png)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
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
上运动
答案:C
3、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 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答案:BC
电子的发现之旅
阴极射线
伦琴发现X射线
汤姆孙发现电子
原子可以分割。 无论哪种材料作为阴极产生的粒子质量 电荷相同,说明它们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粒子质量小于氢原子的千分之一。
A
K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 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枣糕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英国物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 • 部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原子
体育场
原子核
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粒子散射的实验 数据,可以推算出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 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
• (1)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半径约是 10-14米,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 之一。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7年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流
•X射线使气体电离
都从物体中击出电子来
•光电效应
•设想? •原子
(中性)
电子(一)
正电荷?
汤姆生原子模型
电子的发现
19世纪是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到七、八十年 代电气工业开始有了发展, 发电机、变压器和 高压输电线路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然而, 漏电和放电损耗非常严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 题。同时,电气照明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 意。这些问题都涉及低压气体放电现象,于是 ,人们竞相研究与低压气体发电现象有关的问 题。阴极射线是低压气体放电过程中出现的一 种奇特现象,对其本性的研究导致了英国学派 的微粒说和德国学派的以太论。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 5精品课件: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可以编辑)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 5精品课件: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可以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2aeda9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d.png)
06
教学资源与工具
课件中使用的工具和软件介绍
工具:PPT、Phoshop、 Flsh
软件: Office、dobe Reder、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课件中使用的素材和资源来源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和教材配套资源 视频素材:自制或来自专业网站和教育机构 音频素材:自制或来自音乐库和教育资源平台 课件模板:自制或购买的专业课件模板
课件制作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课件制作应遵循高中物 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 3-5的课程要求确保内 容准确无误。
课件应采用适合学生 的教学方法如动画、 视频、实验演示等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程内容。
课件应注重交互性提供 丰富的互动环节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件应注重美观大方排 版整齐色彩搭配合理给 学生以良好的视觉感受。
支持。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 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中心 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 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电子则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添加 标题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确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推 导证实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正确性。
添加 标题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意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为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 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如放射性探测、医学影像技术等。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对于人们认识自然界、 探索宇宙奥秘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物理学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 法、演示法、实 验法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db26fc33d4b14e85246887.png)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中宋竺《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
案例的动画模型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动画与单纯用语言描述相比,教学效果较好。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为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第3节第一课时,本节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对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完善。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道路去构建原子模型,同时渗透模型的构建方法。
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本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多,如原子结构的概念,这些内容抽象,肉眼不可见,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或模拟结构,使之形象化,便于直观认识。
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从知识水平来看,本节内容抽象,肉眼又不可见,远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原子结构的模型,有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
从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看,初中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微观的结构表象和概念,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本节的丰富内容,精美的图片,与生活、科技紧密接合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网络教室学生上课时可以直接查找网络或到自主学习网站学习,方便快捷,课堂容量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f6368a32cc58bd63186bd74.png)
核外电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2、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和电子数之间有何关系? 相等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三代 师生前赴后继精心雕塑原子结构模型,曾 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英国 汤姆逊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 他借助于天才的想象力,于1940年提出 了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电子是 一层层的镶嵌在带正电的球体之中,就 好象是葡萄干分布与布丁之中。这个模 型称“葡萄干—布丁无核模型”
三: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 电子数决定。
失去2个电子
+12 2 8 2
+12 2 8 阳离子
镁原子(Mg)
镁离子(Mg2+ )
+16 2 8 6 得到2个电子 +16 2 8 8 阴离子
硫原子(S)
硫离子( S2- )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1
+11 2 8 阳离子
钠原子(Na)
钠离子( Na+ )
卢瑟福的“太阳系模型” 或“原子行星模 型”。
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丹麦哥本哈 根学派的创始人玻尔在原子有核模型的基 础上,指出核外电子只能在限定的稳定的 “轨道”内绕核运转,按能量高低而距核 远近不同。1913年他提出电子分层运动的 原子模型。这个模型被称电子壳模型。 1922年玻尔由于在原子结构理论方面的重 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热爱祖 国,婉言拒绝外来高薪聘请,使哥本哈根 成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朝拜的胜地”。
• A.它们都是原子 • 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 C.它们都是离子 • D.它们表示的不是同一种元素
汤姆逊枣糕式原子模型
![汤姆逊枣糕式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ca8bdf7e009581b6ad9eb08.png)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 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 的行星式有核模型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 度偏转几乎被弹回 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偏转 大多数α粒子没偏转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 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 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 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 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 一样。
1897年,英国 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 子”:电子带负电荷,是 所有物质原子共有的组 成部分。
汤姆逊1906年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 不可再分”的观念,打开了通往 原子世界的大门,科学家们纷纷 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 型......
汤姆逊认为: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均匀地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人称枣糕式无核模型:
动画播放
氧原子模型
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假说与模型方法
提出假说、建立模型 实验论证 解释现象、检验理论 形成理论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 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 是假说。
---------------恩格斯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三代师生
汤姆逊
卢瑟福 玻尔
在哲学原子论、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 律获得发展的的基础上,1803年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道尔顿也 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体,那么原 子是否真的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呢?
原子虽小,却还 有原子核,那么, 原子的结构到底 怎样?
原我 子国 弹成 的功 图爆 片炸 第 一 颗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式有核模型大多数粒子没偏转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几乎被弹回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bc5de1a69dc5022aaea00ec.png)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快速运动的 粒子.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通过 测量α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的偏向,确定α粒子 的比荷约为氢离子比荷的1/2.
利用闪烁镜和卢瑟福与盖革(H.Geiger 1882-1945)共同发明的计数管,卢瑟福于 1908年测量出α粒子的电荷约为氢离子电荷 的2倍.α粒子是氦原子两次电离的离子He2+.
卢瑟福的提示指引盖革和马斯顿发现α粒 子的大角度散射.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10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1908年,盖革对α粒子散射开展更多地研究。
发现用金箔代替铝箔可以使α粒子的散射现象更为
明显,决定系统地研究不同物质地散射作用,希
望“对这些物质在散射能力和遏止能力之间建立
某种联系.”
闪烁法计数要求实
验者实验过程中呆在暗室
中,通过显微镜,眼睛全
身贯注地盯着硫化锌屏, 一个一个地计闪烁数.
闪烁法观察α射线
14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粗略估算单次散射α粒子偏转角度
粒子动量 p=mv
作用时间 t =R/v
动量变化量 ∆p =Ft
p kZe2
v
p Ek R
Z=79,Ek~5MeV R~1Å 得 ϕ ≈2.27×10-4rad≈0.013° ϕ
4.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课件)-高二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4.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课件)-高二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b4db08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f.png)
2.电子的发现
(1).J.J.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和偏转情况 断定,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阴极射线的 比荷。
(2).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数值都是相同的。 这说明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构成各种物质的 共有成分
(3).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的比荷是氢离子(质子)比荷的 近两千倍, J.J.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粒子电荷量大小与氢离 子一样,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电子数与原子序数 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
科学家们注意到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电子数, 非常接近它们的原子序数。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原子 中的电子数排列的。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元素在周期表 内的原子序数
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 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 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4.原子核式模型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①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时离核很远,受到的斥力很小, 它们的运动几乎不受影响.
②少数α粒子从核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飞过,明显受到原子核的库伦斥 力而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图中的A、B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
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B.在图中的B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 C.卢瑟福选用不同重金属箔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 D.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变式 [2022·北京四中月考]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2.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x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原子结构 2.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教科版选修3-5.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c34e5bb561252d381eb6eab.png)
16
3.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 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有极少数α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有
的甚至被原路弹回,α 粒子被反射回来的概率竟然有
1 8 000
.
4
二、卢瑟福原子模型 1.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 全部正电荷以 及几乎全部的质量 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运 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被称为行星 模型. 2.原子的大小: (1)原子直径数量级: 10-10 m. (2)原子核直径数量级: 10-15 m.
5
一、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 1.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2所示.
图2
6
2.现象:(1)绝大多数的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 α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 90°,有的几乎达到 180°.
3.注意事项:(1)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 (2)α 粒子是氦原子核,体积很小,金箔需要做得很薄,α 粒子 才能穿过.
的,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由于受到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库仑引力
而绕核旋转,所以本题应选D.
15
针对训练 2 在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只有少数 α 粒子发生
了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
里
B.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的质量在原子核内是均匀分布的 答案 A 解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正是建立在 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基础上 的,C、D 的说法没有错,但与题意不符.
12
(3)如果α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 种机会极小,如图5所示.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f699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2.png)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在初中物理和化学课中已经学过原子的核式结构,但并不了解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针对这一特点,介绍人类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认识原子的结构;2.在我们日常所处的宏观世界中,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物体的结构,但在微观世界里,已经不能靠眼睛来获取信息了。
针对这一问题,了解最常用的获取微观世界的信息的方法;3.前一节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割,在此基础上,汤姆孙建立了原子“枣糕模型”。
卢瑟福用发现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4.科学假说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科学家们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模型或假说,这些模型或假说又在实验中经受检验,正确的被肯定,经不起检验的被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学说。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生动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这种过程。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整体素质及物理基础一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因此根据现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案、一步步设计难度梯度,进行有效性教学。
2.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3.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
4.估计学生利用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出卢瑟福的原子的结构模型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提出的3个问题,前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问题3采用先让学生猜想,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出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方法。
2019-2020年鲁科版选修3:1.1 原子结构模型课件(58张)
![2019-2020年鲁科版选修3:1.1 原子结构模型课件(58张)](https://img.taocdn.com/s3/m/625ba23b31b765ce05081489.png)
符号 4s
数目 符号 1
4
N
p 4px、4py、4pz 3
↑或↓
d
4d
5
f
4f
7
2.不同电子层中各能级之间能量大小关系 (1)不同电子层中,同一能级,电子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 例如,1s<2s<3s……,2p<3p<4p……。 (2)同一电子层中,各能级之间的能量大小关系是s<p< d<f……例如,第四电子层中4s<4p<4d<4f。 (3)电子层和能级都相同的各原子轨道能量相等。例 如,2px=2py=2pz。
(2)2s________3d
(3)2px________2py
(4)3p________3s
提示:(1)< (2)< (3)= (4)>
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3.电子云 (1)电子运动的特点:电子质量非常小、运动速度极快, 故不能确定某一时刻原子中的电子的精确位置,只能统 计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
【易错提醒】对能级与电子层关系的认识误区 并不是每个电子层上都有s、p、d、f能级。由于电子 层数等于该电子层上的能级数目,如K层只有s能级,因 此并不是所有的电子层上都有s、p、d、f能级。
【思考·讨论】 1.当量子数为n时,能级、原子轨道数、电子总数和n有 怎样的关系? 提示:能级数=n,原子轨道数=n2,电子总数=2n2。
第1章 原 子 结 构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 (1)光谱 ①含义:利用仪器将物质_吸__收__的__光__或_发__射__的__光__的波长 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_跃__迁__时,会辐射或吸收 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_线__状__光谱。
第三课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共51张PPT) 高二物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三课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共51张PPT) 高二物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993d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6.png)
第三课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共51张PPT) 高二物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51张PPT)§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每种化学元素都有它对应的原子…原子是最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道尔顿世间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德谟克利特科学家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阴极就发出一种射线。
它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呢?新课导入这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cathode ray)。
对这种射线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种电磁辐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带电微粒。
如何用实验判断哪一种观点正确呢?1876年,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那么阴极射线到底是什么呢?阴极射线19世纪,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是电磁辐射代表人物赫兹另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代表人物汤姆孙赫兹德国汤姆孙英国阴极射线的本质如果是你,你将设计怎样的实验,来探究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还是带电粒子流?让阴极射线沿垂直场的方向通过电场或磁场,观察它是否偏转①如果阴极射线发生了偏转,那么阴极射线就是在电场力或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偏转的,说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电粒子流。
②如果阴极射线没有发生偏转,表示阴极射线不带电,说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阴极射线的本质阴极射线的本质J.J.汤姆孙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他确认阴极射线是带电的粒子。
自1890年起开始研究。
小孔AB:使由C发出的粒子形成一束细细的射线带有标尺的荧光屏平行的金属板之间夹有电场阴极C:发出带电粒子通过射线产生的荧光的位置,可以研究射线的径迹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示意图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一、阴极射线1.实验装置:真空玻璃管、阴极、阳极和感应圈.在金属板D1D2之间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射在P1点。
物理选修3-5人教版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共12张PPT)(1)(完美版下载)
![物理选修3-5人教版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共12张PPT)(1)(完美版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96ebdd04be1e650e53ea992b.png)
D. 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3. 当 α 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
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 BC )
原子和原子核 D
核
C
B
A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 满了魔鬼,学会控制他。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 气,免百日之忧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 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 要看他有谁相伴。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10、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者往往有个计划,而失败者往往有个托辞。成功者会说:“我 说:那不是我的事。成功三个条件:机会;自己渴望改变并非常努力;贵人相助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观念却能让你赚到亿万财富。一个讯息从地球这 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不成功。成功 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两个字——恐惧。一个会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一个要成功的人。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 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对时间的慷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 约,而败于奢靡。企业家收获着梦想,又在播种着希望;原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空白。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 为何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蝼蚁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那有什么成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罢了。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 人。微笑不用本钱,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气力。分享不用过度,但能倍增快乐。微笑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等于没发生,我们 存在。我们渴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我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得虚伪了。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 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一个细节 都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永远不要嘲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 胜过多言;坦率胜过伪装,自然胜过狡辩;心静何来多梦,苦索不如随缘。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 你更努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快乐和幸 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 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该是你的终会得到。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 者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每天精力充沛的努力工作,不虚掷光阴。从未跌倒算不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战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追求才是愈合 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当你知道你不在是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人生多一份感恩, 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成功六机握机当你握着两手沙子时,一定就拿不到地上那颗珍珠了。快乐在满足中求,烦恼多从欲中来。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在茫茫沙漠,唯有前进时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 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而得的,首先承认自己的平凡,然后用千百倍的努 者,其厉害之处不在于能指挥多少君子,而在于能驾驭多少小人。追逐着鹿的猎人看不到脚下的高山。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19f7d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6.png)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指描述原子的核心组成和电子分布的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早期的原子模型是由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的,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球体结构,电子均匀地分布在球体中。
这个模型被称为"西瓜模型",因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布就像西瓜的果肉和瓤。
然而,这个模型无法解释一些实验结果,比如阴极射线管实验中电子被偏转的轨迹和阴极射线管中正离子被偏转的轨迹不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根据卢瑟福散射实验的结果,卢瑟福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模型,即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很大,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称为原子序数,记作Z,代表了元素的特性。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总和称为质量数,记作A。
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这些轨道称为能级,具有不同的能量值。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按照一定规则填充。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量不能超过2个,而且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原子核的尺寸远远小于整个原子的尺寸,大约为10^-13厘米量级,而整个原子的尺寸约为10^-8厘米量级。
这意味着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由电子所占据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通过核力相互吸引,使得原子核能够稳定存在。
核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使得质子和中子能够克服它们之间的电相互作用力的斥力,并保持在原子核内。
总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所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按一定规则填充不同能级。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PPT(鲁科版)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PPT(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013b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5.png)
时 分
层
攻 偏转.
作
重
业
难
(3)α 粒子的大角度偏转,否定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返 首 页
·
17
·
自
3.大角度偏转的实验现象分析
当
主
堂
预 习
(1)由于电子质量远小于 α 粒子质量,所以电子不可能使 α 粒子
达 标
·
探
固
新 发生大角度偏转.
双
知
基
(2)使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只能是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按
难
返 首 页
·
30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少数靠近原子核的 α 粒子受 标
·
探 新 知
α 粒子在原子内部时,受到
受力
到的库仑力大,而大多数离核
固 双 基
的库仑斥力相互抵消,几乎
合 情况
作 探
为零
究
攻 重 难
较远的 α 粒子受到的库仑力 课
时
较小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
31
·
自 主
绝大多数 α 粒子运动方向不
)
双 基
合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
20
·
自
A.在图中的 A、B 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 当
主
堂
预 习
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达 标
·
探
固
新
B.在图中的 B 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三代共建原子结构模型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第二高级中学李勇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X射线、电子、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在物理学领域内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革命。
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新理论风起云涌,新实验层出不穷,一位科学巨匠应运而生。
在这批科学巨人所创建的科学大厦中,汤姆生、卢瑟福、波尔师生三代精心雕塑起来的院子结构模型,至今依然光芒闪耀。
1897年,刚刚40岁的汤姆生证明了电子的存在,轰动了科学界,一举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佼佼者。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步不前,仍一如既往,兢兢业业,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1904年,汤姆生提出,原子就好象一个带正电的球,这个球承担了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电子作为点电荷镶嵌在球中间。
这种“葡萄干蛋糕”式的无核模型是汤姆生企图解释元素化学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而反复思考提出的。
汤姆生既是一位理论物理学界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他在担任英国卡文帝什实验物理学教授及实验室主任的34年间,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在的弟子中,有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卢瑟福就是其中之一。
在1906年,英国人卢瑟福做了一次极为著名的实验,他用α粒子作“炮弹”去轰击金属箔片制得靶子,他发现α粒子穿过箔片后,大多数没有改变方向,如无人之境,畅通无阻,这说明原子内部是很“空”的。
同时他也发现竟有少数α粒子在偏离原方向相当大的角度散射出来,有极少数甚至被反弹回来,这是汤姆生原子模型无法解释的,由此卢瑟福证明了正电荷不是分散分布在一个较大的球体内,而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这个核心被他称做原子核。
原子核的发
现使卢瑟福感到惊讶。
而科学家的敏感和追根问底的性格使他经过周密的思考后于1911年大胆地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
他设想原子可以和一个小行星系统比拟,原子模型的中心是一个带正电的质量很大的核,原子核的半径在10-14~10-15m之间,是整个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带负电的电子散布在核的外面,围绕原子核旋转。
这种模型被后人称为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虽比汤姆生前进了一步,但仍没摆脱宏观物体运动的框架,所以在解释原子内的稳定性和光谱规律上同样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
而提出解决这一困难的是丹麦物理学家波尔。
于1913年,波尔受卢的影响,提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原子模型学说,使原子结构理论为之一新,在整个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性效应”波尔原子结构模型仍是当今大学、中学物理、化学教科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另一位学生查威克在原子核里发现了质子,1932年查又在原子核里发现了中子,至此,“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彻底瓦解。
汤姆生、卢瑟福、波尔师生三代创建的原子结构模型虽已被后人“科学演变”,但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在科学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