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
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主要由神经系统损害所致,对应脑区功能会逐渐恢复,提示神经元具有潜在的修复功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络能重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2]。大脑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对患者进行特殊训练,训练内容与大脑功能的改善程度有着直接关联[3]。运动再学习是一种利用生物力学及运动科学为理论知识,使得脑功能得以重组,使用科学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动作及功能的训练,通过反复运动再学习及再训练,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使得患者自身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患者能够体验运动动作及运动感觉,加强对运动的控制度,使得患者的肌群协调能力得以提高,促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4-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运动再学习治疗,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得以改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高。
1.3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包括面瘫、失语、意识、感觉、语言障碍、凝视及上下肢肌力等方面,总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反比;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塞尔指数(ADL)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疗法;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为临床多发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成为引发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研究得知,该种疾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性从事体力劳动较多,且精神压力大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运动再学习疗法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基础上,对运动功能损伤的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一种方式,是人体进行运动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1]。本文将80例脑卒中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运动再学习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呈现如下:
脑卒中的运动疗法

脑卒中的运动疗法
常见康复问题
运动 障碍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
一级 脑血管病病房 7天
二级 康复科 20天
三级 80%
2个月 社区康复
20%
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心
返回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
康复任务
一级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 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
关节松动术 软组织牵伸技术 水中运动 医疗体操 引导式教育 麦肯基疗法 ……
其他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 OT 言语与吞咽治疗ST 康复心理治疗 矫形、辅助器具治疗
确定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
如独立生活、部分 康复目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作修正,对 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每个病人每月举行一次评定会议,评定 独立部分介助、回 一个月要 三个月后 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则制定新的目 归社会、回归家庭 求达到的 应达到的 标及计划,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其原 等等。 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 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
康复治疗方案
②训练程序: a、床上训练。 b、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c、从坐到站起训练。 d、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e、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扶持步行式平等 水内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上下后 训练、复杂 步行练习) f、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肘关 节活动,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掌指、指间 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抓掌,释掌等, 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脑卒中康复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运动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运动疗法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身体的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来帮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1.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康复期间,从使用助行器到逐渐增加步行距离,患者可以逐步重建步行能力。
步行训练可以通过增加步行时间和步行速度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并改善平衡感。
2.动作训练动作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指和手臂的功能。
常见的动作训练包括弯曲和伸展手指,抓握和放松物体,以及手臂屈伸。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患者增加手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器械和重量,患者可以进行肌肉训练,如卧推、深蹲和举重等。
肌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并增加骨密度。
4.平衡训练脑卒中过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平衡问题,这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安全性。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例如,站立时闭上眼睛,通过锻炼神经系统来提高平衡感。
此外,使用平衡板和其他辅助设备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5.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包括上下楼梯、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活动。
患者可以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除了以上几种运动疗法,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康复方法,如助步器和矫形器等。
这些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期间保持平衡、减轻负担,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通常,康复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其康复需求。
总结起来,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步行训练、动作训练、肌肉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身体的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

81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4月上第21卷第10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作者简介:赵艳,康复治疗科,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赵艳(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康复治疗科,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作业疗法以及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例数均是30例。
对照组施予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疗法,以此作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加以施予作业疗法以及运动疗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情况(即SIAS)、运动功能情况(Fugl-Meyer 运动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即ADL)。
结果:观察组患者SIAS 各功能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肌张力、躯体控制、语言功能),Fugl-Meyer 运动评分和ADL 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联合实施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可获得显著效果,可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应用价值高,建议推荐使用。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康复治疗;作业疗法;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743.3……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10-0081-03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作为常见疾病类型,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造成机体脑部出现急性循环障碍,导致脑细胞以及脑组织坏死的一种脑血管急性病变[1]。
在临床中,根据疾病类型,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即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压上升、肢体不遂、压疮、语言功能障碍、癫痫、肺水肿或者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由于该病发生急骤,且大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可在疾病发生后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发展至高峰,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2]。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脑卒中,即中风,是指大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缺血和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从而引起各种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治疗脑卒中的方案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其中,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其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方法理疗理疗是指通过物理手段进行治疗,包括传统的按摩、针灸等手段和现代的电磁波、光疗、磁疗及热疗等手段。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减少水肿等,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理疗可以缓解肢体瘫痪、肌肉僵硬、运动障碍等症状。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指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康复,包括物理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认知训练等。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善肌肉力量、肌肉协调、平衡性、步态、语言、认知等基本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言语治疗是指通过语言和语言学相关知识训练来恢复对语言的理解、表达、产生能力,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沟通能力。
包括表达技巧训练、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记忆训练、逻辑思考等。
情感支持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情感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情感支持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心理治疗、精神治疗、家庭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流程脑卒中康复治疗需要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具体的治疗流程可能会因人而异。
但是,一般的治疗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初始阶段在脑卒中的初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措施,以保证其生命安全。
此时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
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
形成阶段形成阶段是指进行肌肉运动、康复理疗、足底电刺激、步态训练等康复治疗,通过加强肢体力量、塑造肢体形态、提高肢体感觉、恢复功能等措施,降低残疾率、提高生活质量。
在形成阶段之后,应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
它是导致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也在增加。
因此,研究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对于减少患者的残疾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1. 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的核心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运动能力,改善肌力和协调性,并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表明,在早期阶段开始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功能恢复。
2. 言语和语言治疗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语言和沟通障碍。
言语和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改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语音识别系统等创新方法,可以提高言语和语言治疗的效果,加速恢复进程。
3. 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中。
其中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电脑辅助运动疗法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改善运动和感觉功能。
研究表明,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药物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对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5. 心理治疗和支持脑卒中患者除了身体上的康复,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
心理治疗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的研究表明,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效果。
总结而言,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机制解析脑卒中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
影响:1. 运动疗法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运动疗法通过恰当的运动模式和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和协调性,这对于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疗法改善认知功能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认知功能的受损,如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减退等。
而运动疗法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3. 运动疗法促进心理健康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诸多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患者身心的放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机制解析:1. 神经再生和重塑运动疗法通过刺激运动皮层和大脑皮层,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和增强,加速大脑的重塑。
2. 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运动疗法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脑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清除,有助于恢复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
3. 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保护运动可以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此外,运动还可以激活神经保护机制,减少脑卒中引起的细胞损伤。
4. 改善心理状态和社交支持运动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愉悦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
此外,参与运动疗法的群体活动还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疗法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有专业的指导和监督。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运动疗法的最佳实施方式和持续时间,以及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PPT课件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等
标准
级
0
肌张力不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轻微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阻力。
1+
肌 张 力 轻 度 增 高 , 被 动 活 动 患 侧 肢 体 时 在 前 1/2ROM 中 有 轻 微 的 “ 卡 住 ” 感 , 后
1/2ROM中有轻微阻力。
本身血压过高,而运动后可能会发生体位 性低血压。
视网膜病变者,运动后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 增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 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肾脏病变。
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 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运动会使血 糖上升,出现尿酮体,甚至酮症酸中毒。
可有勾状抓握,但 在坐和站立位上,有
不能伸指
髋、膝、踝协同性屈曲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 在坐位上,可屈膝900
手指有半随意的小 以上,足可向后滑
范围伸展
动。在足根不离地
的情况下踝能背屈
Ⅴ 肌张力逐渐恢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
有分离精
运动的活动:肘伸直
细运动
时肩可外展900;
肘伸直,肩前屈30~
90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
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者有可能停 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展。
Fugl-Meyer评定法
•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各项最高分2分,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总分1 00分。
• 评出分值后,再根据FMA运动积分评定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FMA运动积分的临床意义
(二)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运动疗法分为哪几类?
一、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 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即良肢位的摆放。
2. 体位转换:偏瘫患者急性期的体位转换非常重要,无论处于何种体位,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体位转换,就会在该姿势下出现软组织挛缩。
3. 适当的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保持关节的活动度。
(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早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防止康复进程的合并症的发生,可以尽早促进功能恢复,可以预防异常的身体姿势,预防关节活动的受限、疼痛和挛缩,预防压创,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1. 改善组织挛缩:可进行关节伸张训练和摆动训练等。
2. 缓解肌痉挛:可进行收缩 - 松弛训练和维持 - 松弛训练等。
三、良肢位摆放
( 1 ) 保持床上卧位正确姿势的意义
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这时的床上卧位姿势格外重要。
不良姿势会加重痉挛程度,甚至会造成关节挛缩的严重后果,可以说,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 康
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
( 2 )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右图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
可以看到:患者的上肢常表现为肩
关节的内收、内旋;肘关节的屈曲;前臂的旋前;腕关节的屈曲,以及掌指关节
的屈曲。
下肢,髋关节主要表现为一个外展、外旋;膝关节是伸展的姿势;踝关
节则是下垂、内翻。
良肢位的根本目的在于 “ 预防 ” ,也就是在早期痉挛没有出现的时候,
把患者摆成一种 “ 抗痉挛 ” 体位。
良肢位的摆放原则就是对抗偏瘫的异常运
动模式。
如果患者要进行患侧卧位,也就是患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
则患者头
部应该保持在自然的舒适位。
患侧的上肢应该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
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应该取屈曲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
健
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较长的软垫。
健侧卧位,也就是健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
首先应该在患者的躯干前方及
后方各置一软枕,以保持躯干完全侧卧而不是半俯卧位。
患侧的上肢应充分前
伸,肩关节应该是屈曲 100 °左右,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
患侧上肢的下
方应该垫一高枕。
患侧的下肢,髋、膝关节屈曲,下方要垫一软枕。
健侧上肢
取自然舒适位。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略微屈曲,自然放置。
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应该在患侧肩关节以及上臂下方垫一长枕,以保持肩
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
用一长枕垫在患侧臀以及大腿的下
方,目的在于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腘窝处垫一小软枕或毛巾团,使膝关节
略屈曲。
床上坐位,要保持患侧下肢自然屈曲,上肢肘关节要有适当的支撑,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被动的关节活动,肩关节应该做屈曲、外展,以及内旋和外旋的运动。
前臂应该做旋转的运动;掌、指关节的伸展、屈曲,拇指的外展、被动运动等,这些都是为了维持和扩大关节的活动度。
脑卒中的患者肌力常减退,临床中应如何进行肌力增强及耐力的训练?
四、 肌力增强及耐力训练
肌力增强及耐力训练,3级以上肌力可进行()
五、 肌痉挛的治疗
提高平衡能力训练的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六、 提高平衡能力训练
在靠背椅结束之后,可以在治疗床上给患者进行前、后、左、右、旋转、上、下各方面动态平衡的训练。
立位平衡训练,可以在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立位平衡的前、后、左、右,先静态,后动态的一个训练过程。
七、 步态训练
根据步态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步态分析,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肉眼观察患者的步行姿势。
另一个是通过专门的步态分析仪器,进行更加精确的步态分析。
根据这些步态以及走路情况的障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站立位伸髋训练、膝关节屈伸控制训练、膝关节屈伸控制训练、踏步、迈步及行走训练、减重步行训练,以及躯干及骨盆协调性训练等。
上图(左)是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
在治疗师辅助下,进行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双腿重心转移以及单腿的负重训练。
上图(右)是立位重心转移的训练。
如是一个左侧偏瘫的患者,要尽量使其重心移到患侧。
因为很多患者患侧的负重是比较差的。
患者站起来后习惯性的就把重心移到健侧。
所以对其进行训练,一定要使患者的重心慢慢的转到患侧,提高下肢的负重能力。
做好这些基本功后,可以进行行走的训练。
上图是行走方面的训练。
辅助下行走,由治疗师进行原地行走的一个迈步训练。
这时治疗师一定要注意防止患者异常的姿势。
有些病人一旦走起来,马上就会出现肩关节的上提,肘的屈曲,下肢画圈的动作。
所以在辅助下行走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异常姿势的矫正。
也可以进行侧方的辅助行走以及后方的辅助行走等。
八、感觉障碍的训练
渐进,持之以恒地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脑卒中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