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遗传学第五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遗传学第五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杨先泉制作 16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意义 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意义
• DNA双螺旋模型结构同时表明: DNA双螺旋模型结构同时表明: 双螺旋模型结构同时表明 –DNA复制的明显方式 DNA复制的明显方式 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明显方式——半保留复制。Waston 半保留复制 Crick在1953年就指出 DNA可以按碱基互补 年就指出: 和Crick在1953年就指出:DNA可以按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 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而在此之前对复制 方式人们一无所知。 方式人们一无所知。 –基因和多肽成线性对应的一个可能的理由: 基因和多肽成线性对应的一个可能的理由: 基因和多肽成线性对应的一个可能的理由 DNA核苷酸顺序规定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 DNA核苷酸顺序规定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 酸顺序;DNA中的遗传信息就是碱基序列 中的遗传信息就是碱基序列; 酸顺序;DNA中的遗传信息就是碱基序列;并 存在某种遗传密码(genetic code), 存在某种遗传密码(genetic code),将核苷酸 序列译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 序列译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 •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沿着这两条途径前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 探明了DNA复制、 DNA复制 杨先泉制作 进,探明了DNA复制、遗传信息表达与中心法则等 17 内容。 内容。
杨先泉制作 6
1)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a、脱氧核糖 腺嘌呤( )、胞嘧啶 胞嘧啶( )、鸟嘌呤 鸟嘌呤( )、胸腺 b、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胸腺 嘧 啶(T) 双链、 c、双链、长 RNA(核糖核酸) 2)RNA(核糖核酸) a、核糖 腺嘌呤( )、胞嘧啶 胞嘧啶( )、鸟嘌呤 鸟嘌呤( )、尿嘧啶 b、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尿嘧啶 (U) 单链、 c、单链、短 2、分布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细胞质的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核仁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核仁 少量存在于染色体上。 上,少量存在于染色体上。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FA的遗传能力失活,失活速率相同。 (3)用抗P22的菌株作亲本进行上述混合培养,FA丧失侵 染能力,不能出现重组体。 (4)P22和FA在大小和遗传质学第量五章上细菌相的遗同传分。析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A 细菌
进入裂解周期时, 由于噬菌体颗粒的 错误包装,将A菌 部分染色体片段 包装入噬菌体,形成 转导噬菌体。
以λ噬菌体为例: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 λ噬菌体简介 (1)形态及遗传物质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2)基因组
相关功能的基因聚集成簇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七、细菌同源重组的机制
(一)细菌同源重组的特点 (二)细菌同源重组的分子基础 1、重组热点
chi序列
5′ GCTGGTGG 3′ 3′ CGACCACC 5′ 2、重组相关的酶 RecBCD, RecA, RuvA, RuvB, RuvC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五、 中断杂交试验(interrupted mating experiment)和基因定位
1957,Wollman and Jacob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六、转化(transformation)和转导作图 (一)转化
概念:转化是指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 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细胞的DNA而 使受体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 象。
B 细菌
遗传学第五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遗传学 第五章 连锁遗传

遗传学 第五章 连锁遗传
2.交换的随机性,不可能所有的性母细胞都在同一染色体 的同一位点上发生交换
3.距离较远的两个基因间的双交换 4.邻近的两个交换位置具有干涉。
生命科学学院
怎样判断两个基因之间是连锁遗传还是独立遗传?
在F1的测交后代中,亲本性状组合大于50%,重新组 合型小于50%的为连锁遗传。
若亲本性状组合与重新组合型等于50%,测交后代 呈1:1:1:1的比例,则为独立遗传。
生命科学学院
连锁类型
一.完全连锁
同一连锁群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 随 染色体传递下去,而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的遗传现象。
果蝇:灰身B,黑身b,长翅V,残翅v
P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BBvv ↓ bbVV
F1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 bbvv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Bbvv bbVv
卡平方X2检测
①明确理论假说 ②求卡方值
χ2=
(O
E E
)
2
(O是实际数,E是理论数)
③求自由度 总项数-1=(n-1) ④据卡方和自由度查卡方表得P值 ⑤确定理论与实验的相符程度(P值标准)
P≥0.05 成立-----实际结果符合理论 P<0.05 理论不能解释实际实验的结果 ⑥结论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断裂融合学说:
1937年,英国细胞学家C.Darlinton提出。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相互缠绕,染色体内的扭力和 染色体间的扭力平衡。
当同源染色体分开时,染色单体受应力的作用而 断裂。
断头松开螺旋后,断头不与原来的染色单体相接,
而与其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的断面相接,造成了
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遗传学

遗传学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 名词解释: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4.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7.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8.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9.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10.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同配性别11.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3.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14.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二) 是非题:1.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

这仅指X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

因为它的X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2.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3.基因型+ C/Sh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和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 Sh C 将各占3%。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 基因突变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 基因突变
★对后代群体在特殊环境中生存而言: 作物矮秆突变型在多风与高肥环境下; 果蝇残翅突变型在多风海鸟环境下。
★对人类需求与利用而言: 作物矮秆突变型的利用; 作物雄性不育突变型的利用。
3 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指突变型的性状变异对生物 个体生活力与繁殖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在 自然条件下不具有选择差异的基因突变。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
◆突变体: 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 胞或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突变型(mutant)。 ➢显性突变: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对原来的基因 表现为显性。 ➢隐性突变: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对原来的基因 表现为隐性。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基因突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特征: 一、突变的重演性 二、突变的可逆性 三、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四、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五、突变的平行性
➢ 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主 要依据生物在竞争条件下生活力与繁殖力的 差异。生活力与繁殖力相对较高的类型被保 存下来;反之则淘汰。
➢ 没有生活力与繁殖力差异的类型则是随机 地保留下来——遗传漂变或随机遗传漂变。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一、突变的重演性 二、突变的可逆性 三、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四、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五、突变的平行性
➢ 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间及相关代谢过 程的协调关系被破坏。
生物个体:性状变异、个体发育异常、生存 竞争与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致死突 变。
Duckling With Rare Gene Mutation Born With 4 Legs.
Can it fly? Can it walk?
致死突变
一 突变的重演性
◆突变的重演性:同一突变可以在生物的不同 个体上多次发生。

《遗传学》第五章基因突变: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

《遗传学》第五章基因突变: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
诱变剂及其种类:
◆碱基类似物: ◆碱基修饰物: ◆DNA插入剂:
47
(一)碱基类似物
◆5–溴尿嘧啶(5BU),5—溴去氧尿核苷、2—氨 基嘌呤等 在DNA复制时引起碱基配对上的差错 ☆转换(transition) : ☆颠换(transversion:
48
49
5–溴尿嘧啶
◆ 5–溴尿嘧啶类似胸腺嘧啶
玉米籽粒胚乳:非甜(Su)甜(su)
P:
甜粒亲本(susu)×非甜粒亲本(SuSu)
诱变处理
G:
su
Susu
F1:
Susu(非甜)
susu(甜粒)
正常花粉粒后代 突变花粉粒后代
亲本配置:具有花粉直感特征;性状显隐性差异明显; 亲本具有相对性
13
1个分蘖A-a突变 (5)其他未突变穗
AA Aa
AA
(1)突变穗 (2)2个穗行
9
(2)突变显隐性的鉴定 隐性突变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 例如: 高杆——矮杆:隐性? 杂交 F1 显性?
10
(三)突变率的测定
体细胞突变频率一般是根据M2出现的突 变体比例估算。例如,在M2群体的10万 个个体数中出现5个突变体,突变频率为 5×10-5。
11
2. 斯特得勒花粉直感
12
花粉直感法测定突变(诱变)率
碱基烷基化 ◆烷化剂? 去烷基化(dealkylation)

烷基转移酶 (alkyltransferase) 甲基转移酶 (methyltranferase)。
34
3. 单链断裂修复
DNA单链断裂
单链的的化学键?
DNA 连 接 酶 催 化 双 螺
旋结构中单链断裂处
形成磷酸二酯键

遗传学第5章第1节单基因遗传课件

遗传学第5章第1节单基因遗传课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
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
19:46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A基因—正常等位基因 基因型 表现型 AA 正常
a基因—致病基因 Aa aa 患者
表型正常 (携带者)
带有隐性致病基因而不发病的个体
白化病患者
19:46
19:46
白化病
19:46
白化病
19:46
两个杂合子携带者(Aa)婚配,所生子女发
a基因—正常等位基因 Aa aa 正常
基因型
AA
表现型 患者
患者
19:46
短指症: 较常见的手(足)部畸形。由于 指骨短或缺如,或掌骨变短致使 手指或足趾变短。
19:46
常见婚配方式:杂合子患者(Aa)与正常人
(aa)婚配。
亲代 短指症 × 正常人
Aa
配子
aa
A
a
a
Aa 子代 短指症 1/2
aa 正常 1/2
19:46
(四) 不规则显性
不规则显性:杂合子(Aa)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可 以表现为显性,即表达出相应的表型,而且表现
为显性的程度也可不同,也可以不表达出相应的
表型,导致显性遗传的规律出现不规则,这种遗
传方式称为不规则显性遗传,或称为外显不全。
19:46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A基因—致病基因 a基因—正常等位基因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
19:46
性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 制的遗传病。
19:46

遗传学(第3版)第5章核外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3版)第5章核外遗传分析

sm-r mt + sm-s mt - 全部后代(99%)表现为sm-r sm-s mt + sm-r mt - 全部后代(99%)表现为sm-s
以上结果表明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衣藻对链霉素的抗性或 敏感是由非孟德尔遗传因子所控制(图5-3)
研究表明:该性状由衣藻中叶绿体基
因组DNA上的基因所控制。交配型mt+ 和mt–细胞质中都含有叶绿体基因组 DNA,当发生交配时,两个亲本对合 子贡献的细胞质是相等的,而后代总 是保留mt+亲本与叶绿体基因组上控 制的性状有关的表型。一种分子解释
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 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则称为 母体影响。 母体影响有两种: 一种是短暂的,只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
5.1.3衣藻抗生素抗性的遗传
衣藻通常行无性生殖,有时通过两种形态相同但交配型
不同的配子进行融合,行有性生殖。同型配子间不能融合,
仅相反交配型的配子能够融合产生二倍体的合子。衣藻的交 配型是由细胞核内一对等位基因mt +和mt -所决定的。配子
融合给合子提供了相等的细胞内含物,合子萌发时,通常立
即发生减数分裂,四个减数分裂的产物作为非顺序四分子在 一个子囊中,其中有两个mt +细胞和两个mt -细胞,即核基
②自体受精(Autogamy): 同一个体的两个小核经减数分裂,留下一个小核, 该小核分裂一次又相互合并,随后再分裂发育成小核和大核。 (Fig--45 ) 3).草履虫放毒型和敏感型的接合 若 某些草履虫 草履虫素 杀死其它的草履虫但对自己无害。 能产生草履虫素的个体叫做放毒型 而受害的个体就称为敏感型 根据遗传学实验,草履虫的放毒型必需有两种因子同时存在: ① 细胞质因子,叫做卡巴粒(Kappa particle , κ)

遗传学第五章 基因组

遗传学第五章 基因组

S.S. DNA
复性过程依赖于单链分子间的随机碰撞
( Depends on the collision of complementary S.S. DNA )
影响复性的因素:
• 温度
• 时间 • 离子强度 • DNA片段大小 • DNA序列复杂性
• DNA分子浓度
真核生物:
•第1组分(25%),快,高度重复序列; •第2组分(30%),中,中度重复序列;
序列能或不能被某一酶酶切,实际上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异。
• 如一对同源染色体二个 DNA分子,一个具有某种 酶的酶切位点,另一个无此 位点������ 酶切后形成的DNA片段长 度就会有差异,即多态性 (RFLP) ������ 根据该等位基因的遗传,将 RFLP作为标记定位在基因 组的某一位置上。
散在重复序列
散在重复序列:散在的方式分布于基因组内的重复序列。
短散在重复序列(SINEs),500bp
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s),1000bp
Alu序列家族:人类50-70万拷贝;
人和灵长类基因标志。 多聚(dT-dG)家族:10万拷贝
第二节 基因组研究
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 各种元件的序列特征 基因作图和基因定位 不同序列结构具有不同功能 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2)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s,SSLP) •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又称为VNT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数 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指重复单位相对较小,由重复单位的序列差异和 数目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多态性。 包括:小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 。

遗传学第五章 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第五章  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学分析

(六) 跳跃基因和断裂基因的发现 基因组:对于一个二倍体高等生物而言,能 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 套染色体就称为一个基因组。 B.McClintock最早提出可跳动基因的观点. 转座子:可以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的DNA片段. 断裂基因:基因中DNA序列不连续,其中被一 些不编码序列所隔开.
近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是一个
遗传功能单位,其内部存在有许多的重组子和突变子。 突变子:指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型表型的最小单位。 重组子: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五)操纵子模型:1961年F Jacob和Monod提出,这一学说阐明了 因调控在乳糖利用中所起的作用。
遗传学GENETICS
s + + 30 + co1 mi 32 s co1 + 61 + + mi 51
√ √ √
s + mi + co1 +
合计
5 13
18
2091
0.86

3.76

6.16 8.2
作图: 3.76 s
6.16
co1 8.2 + 2 x 0.86=9.92 mi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1928年 Griffith 的实验
遗传学GENETICS
• 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表型不同的现象称 为顺反位置效应. • 拟等位基因:将紧密连锁基因的功能性等 位基因,但不是结构性的等位基因称为拟 等位基因.
遗传学GENETICS 二 噬菌体突变型 1噬菌体形态变型 2 宿主范围突变型: 3 条件致死突变型: 表4-1 类 型 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 不同大肠杆菌平板上噬菌斑表型 S K() B 野生型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rI 大噬菌斑 小噬菌斑 rII 大噬菌斑 无噬菌斑(致死)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rIII 大噬菌斑 小噬菌斑

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 ) 温度:
扬子鳄卵 < 30ºC 雌体
> 34ºC
雄体
乌龟卵 23ºC ~ 27ºC 性
32ºC ~ 33ºC
雌性
激素: 后螠(Bonellia) 双胎牛

#2022
性反转的现象
01
3、性别决定的畸变
由于性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两者正常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而引致性别
二.传的特点: 三.大多数受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少数受性染色体基
因控制。 四.大多数是多基因控制性状(如泌乳力、产仔数
等),少数是单基因控制(如单睾、隐睾)。 五.限性性状虽在某一性别具有,但另一性别也有控
制该形状的基因。 六.无固定的遗传方式。 七.其遗传不能单用孟德尔 八.如人类的耳道长毛症: 九.Y连锁遗传(限雄遗传)
XCXC, XC Xc , XC Y 不色盲
○ XcXc 才色盲 ○ XcY 也色盲 所以 男性比较容易患色盲
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患者中男多于女;2、双亲无病时,儿子 可能发病女儿正常;3、患者同胞兄弟、外祖父、姨表兄弟可能是患者
01
添加标题
Queen Victoria
03
02
添加标题
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 2X对2A,X:A=2:2=1
异常情况下: 1X对 2A, X:A=1:2=0.5→雄性
02 X : A = 3 : 2 = 1 . 5 → 超 雌 性
高度不育
03 X : A = 0 . 3 3 → 超 雄 性
总是不育
X:A=0.07 →间性(inter sex)
人类中也有 性别畸形的 现象。
第五章 性别决 定与性连锁遗传

医学遗传学 第五章 单基因遗传病 知识点

医学遗传学 第五章 单基因遗传病 知识点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主基因)影响而发生的疾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所以也称孟德尔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的方式:1)常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x连锁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

3)y连锁遗传。

先证者:指一个家族中最早被发现或被确诊患有某遗传病的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如果一种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到22号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为显性,这种疾病就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杂合子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特征:患者双亲中常常有一方为患者。

系谱中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

双亲无病史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

患者的同胞后代患有同种疾病的概率,为二分之一。

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类型:1.完全显性遗传:纯合子和杂合子患者在表型上无差别,例如并指1型。

2.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正常隐性纯合子之间,也称半显性,例如软骨发育不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3.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者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

例如MN血型,ABO血型(复等位基因)。

4.不规则显性遗传:在某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杂合子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其显性基因的作用没能表达出来,或者表达的程度有差异,使显性性状的传递不规则,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显性遗传。

例如多指外显率: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显示预期表型的百分率。

包括完全外显,不完全外显和未外显个体。

例如多指。

表现度:是指致病基因的表达程度。

表现度不一致:是指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相应的表型。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遗传背景或(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Marfan综合症。

外显率不完全和表现度不一致都属于不规则显性遗传。

5.延迟显性遗传:杂合子在生命早期,致病基因并不表达,达到一定年龄以后,其作用才表达出来。

遗传学05-动态突变

遗传学05-动态突变

4、突变的特点:
正常人(正常型) CGG扩增 携带者(前突变型) CGG扩增
N进一步变大
母传子 n 母传女 n 父传女 n
患者(突变型)
携带者或患者 携带者或正常人
遗传教研室
所以 患者 男性>女性
5
四、动态突变与遗传标记的异同
同: 都是串联重复序列
异:动态突变有表型效应
可能随着世代的传递进一步扩大或减小,所以称为
动态突变
遗传教研室
2
二、动态突变的意义
改变和丰富了经典遗传学有关突变的概念
1、动态突变使子代染色体不同于亲代染色体
2 、认识到突变并非只有碱基的置换、插入,基因的 缺失、融合,重复序列的拷贝增加也叫突变
3、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重复序列的拷贝数成正相关
4、动态突变使遗传病的“早现”现象得到合理解释, 即子代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病情逐代加重,是重复序 列拷贝数在传代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结果
5、许多动态突变所致的遗传病都有“基因印迹”现象, 包括父亲印迹和母亲印迹。父亲印迹指父源传递的突 变引起,母亲印迹指母源传递的突变引起。
6、动态突变也发生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因此亦是导
致嵌合体的另一重要机理
遗传教研室
3
三、动态突变与遗传性疾病
脆性X综合征、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肌 强直性营养不良、遗传性舞蹈病(Hungtington 舞蹈病)、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等。
脆性X综合征: 1、重复单位(CGG)n
2、重复次数 (CGG)n
正常人n=7-55次 携带者n=55-170次
患者n=170-1200次
遗传教研室
4
3、突变的结果:
(1)使与之紧密连锁的FMR-1基因功能改变,导致叶 酸缺乏,表现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医学遗传学课件:05 第五章 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医学遗传学课件:05 第五章 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4、表型:基因型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所 表达的、能够显示出遗传性状。
5、纯合子:一个基因座上由两个相同的 等位基因组成的基因型。
6、杂合子:一个基因座上由两个不相同 的等位基因组成的基因型。
7、显性:一个等位基因在杂合状况下可以 决定性状,则由这一等位基因所决定的、在杂 合子中表现出的形状为显性。(大写英文字母 代表显性基因)
系谱分析( Pedigree Analysis ) :通过对 性状在家系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推断基因 的性质和该性状向某些家系成员传递的概率。
常用系谱符号
正常男性
先证者
正常女性
死亡
性别不详
死产
4 2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
流产
患者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 ]
] 收养者 [ 被收养者
常用系谱符号
配偶关系
6 7 8 9 10 11 12
一例短指(症)家系
图5-4 一个短指(趾)症家族的系谱
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
1、患者的双亲中常常有一方是患者。由于治病基 因是稀有的,频率约为 0.01~0.001,所以患者 常常为杂合体。
2、患者同胞中约有 ½ 患病,而且机会均等。
3、患者子女中约有 ½ 的个体将患病,也可以说, 每一个子女都有 ½ 的发病风险。所以系谱中可 以看到几代中连续遗传。
2 、不完全显性遗传
一些单基因性状或疾病,杂合体( Aa ) 的 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 ( AA ) 和纯合体隐性 ( aa ) 之间。说明正常的隐形基因对显性性状 的表达起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遗传方式称为 不完全显性遗传 ( Incomplete Dominance ) 半显性 (Semi-dominance )。
杂合子患者病情比显性纯合子患者轻。

配套课件 医学遗传学 遗传学第五章

配套课件 医学遗传学 遗传学第五章

不完全显性
例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杂合子(Aa):发病率1/500;血清中胆固醇为300400mg/dl,手、肘、膝、踝可有黄瘤,并有角膜弓, 40-60岁可发生冠心病。
纯合子(AA):发病率1/1,000,000(百万分之一) ,血清中胆固醇严重升高,约600mg/dl以上,幼年时 即可出现黄瘤和角膜弓,20岁前可发生冠心病。
第五章 单基因遗传病
Monogenic disease
单基因遗传病
由于单个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称单 基因病(monogenic disease, single gene disorder)。
单基因病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OMIM Statistics for 12.16 ,20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utosomal
完全显性
例:并指Ⅰ型(MIM 185900 )
完全显性
例:并指Ⅰ型(MIM 185900 )
• 家族史调查: 该患者的父亲也患并指;3 个同胞中,姐姐也患并指, 而妹妹正常;其姐的4个 子女中,一男一女有并指; 先证者的3个子女中,一 女有并指,另2个正常。
2q34-2q36:同源框D4 (HOXD4)
疾病名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van Willebrand病) Marfan综合征
Huntington舞蹈病 血色素沉着症 遗传性巨血小板病,兼发肾炎和耳聋 神经纤维瘤Ⅰ型(Van Recklinghausen病)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肠息肉Ⅰ型)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特 点:杂合子即可发病
(一)常见婚配形式:Aa×aa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系谱特征
系谱(pedigree):调查某种遗传病患者家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8, 88
QuickTime?and a decompressor are needed to see this picture.
28, 0, 5
人和酵母的基因组比较
2.2 在核基因组中基因是如何组织的
C. 其他真核生物中的基因编排 • 可以建立一个假设:越是复杂的真核生物,它们的 基因组越不紧凑。
根据基因编 码的蛋白质 的结构域推 测的功能, 对基因进行 分类:
p216
酵母、拟南芥、线虫、果蝇和人基因种类的比较
2.3 基因组中有多少基因,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
C. 基因家族 • 具有相同或相似序列的基因家族是许多基因组的共 同特征。
• rRNA 基因属于最经典的多基因家族的例子,这些 家族是基因扩增产生的。
• 串联重复DNA也叫卫星DNA ,因为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基因组 DNA时,含有串 联重复序列的 DNA片段会形 成“卫星”带。
由重复序列组成
由单拷贝序列组成
• 如将人 DNA 截断成 50-100kb 的片段,离心后会形成一个 主带和三个卫星带。
人类基因组卫星DNA
2.4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DNA序列
• 假基因是一种进化遗迹,表明基因组处于持续性变 化的过程中。
2.3 基因组中有多少基因,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
D. 假基因和其他进化遗迹 主要存在两种假基因: • (1)常规假基因: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因为突变而发 生改变,导致基因失活。如珠蛋白假基因。 • (2) 已加工的假基因:以某个基因的 mRNA 合成的 cDNA 拷贝再次插入到基因组后,由于缺少上游调 控序列不能转录而引起的基因失活。
A. 人类基因目录
• 在 人 的 3-4 万 个 基 因 中 , 约半数基因的功能是已知 的,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 质编码基因,只有不到 2500个基因是编码不同类 其他多种活性 型的功能性 RNA。 复合物出入细胞的转运、蛋白质
基因组的表达、 复制和维持
的正确折叠、免疫应答、细胞骨 细胞的总体生理生 • 对于这些功能已知的基因 化功能(酶类) 架和肌肉中结构蛋白的合成等。 按功能分类如下: 人类基因的分类
已加工假基因 的来源

2.3 基因组中有多少基因,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
D. 假基因和其他进化遗迹
• 除假基因外,基因组还包括截短基因和基因片段 等进化遗迹。 • 截短基因:与完整基因相比,或多或少缺失了部 分序列的基因。 • 基因片段:指从某个基因内部分割出来的短的区 域。
2.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 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1.1 DNA包装成染色体 • 染色体远比它们所包含的DNA分子要短得多,因此 需要一种高度组织性的包装系统将一个DNA分子装 入到相应的染色体中。 • 核DNA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核酸酶保护实验揭示 了组蛋白沿着DNA排列的间隔是有规律的。
核酸酶适当处理 -限制条件
• 为此,我们将人、酵母、果蝇和玉米的基因组进行 了比较。
4, 2-8, 88
酿酒酵母
28, 0, 5
黑腹果蝇
11, 7 (1)
海洋
小岛
1, LTR
酵母、果蝇和人全基因组紧凑性统计
全基因组范围的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比例
2.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2.3 基因组中有多少基因,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
2.4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DNA序列
• 测序结果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约62%的部分为基因间 隔区(intergenic region),即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区域 ,不存在已知功能的基因组成分,以前将这部分DNA 称为垃圾DNA(junk DNA)。 • 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这部分DNA可能存在潜在的功能 ,人们渐渐舍弃了junk DNA这一术语。
核酸酶完全消化 -非限制条件
蛋白质复合物以均匀间隔沿 DNA 排列, 将 pr降解,用凝胶电 每个间隔 为 200bp , 其 中 有 146bp 的 泳对DNA进行分析 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紧密结合。
对人细胞核进行的染色质核酸酶保护分析
1. 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1.1 DNA包装成染色体 • 核酸酶保护实验揭示的规则性间隔表现为线性DNA 上的核小体。 “串珠样”结构
拟南芥1号染色体上基因密度的分布
2.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2.2 在核基因组中基因是如何组织的
A. 基因只构成了人类基因组中的一部分 • 以人的第12号染色体上一个50 kb的片段为例,该片段 包含如下几个遗传学特征: • (1)包含4个基因:PKP2、 SYB1、 FLJ10143、CD27。 这4个基因都不是连续的,内含子数目从SYB1的2个到 PKP2的8个不等。
人类核型图(G-分带结果)
1. 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1.2 中期染色体的特征
着丝粒
• 全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并不唯一,沿着染色体存 在多个着丝粒结构。秀丽隐杆线虫就含有全着丝粒 染色体。 •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着丝粒DNA完全由重复序列组 成,是遗传学上的无活性区域。随着对拟南芥着丝 粒序列测定之后,人们发现拟南芥着丝粒DNA中含 有少量基因(7-9 genes/100 kb)。(25)
Chapter 5 Eukaryotic Nuclear Genomes
内 容
1. 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2.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 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 核基因组被分成一套线性DNA分子,各自包含于一 条染色体中。 • 不同的真核生物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数目,但染色体 数目似乎与生物体的生物学特征没有关系(如酵母 的染色体数目是果蝇的4倍),与基因组大小也没有 直接关系(如蝾螈基因组大小是人类的30倍,但染 色体数目只有人类的一半)。
在上述基因组片段中, 4 种类型的重复序列都存在, 大多数位于基因间区域,个别位于内含子中。
2.2 在核基因组中基因是如何组织的
A. 基因只构成了人类基因组中的一部分
• (3)包含7个微卫星,其中有4个位于内含子中。 • (4)在观察的50kb人的基因组片段中,约30%的部分 由功能未知或不明确的非基因、非重复序列或单拷 贝DNA组成。外显子的总长度为4745bp,相当于总 长度的9.5%。 • 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外显子加起来只有 48Mb , 仅占总长度的1.5%。相比之下,全基因组范围内的 重复序列却占基因组的44%。
A. 串联重复DNA可见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着丝粒 及其他位置
• 虽然一部分卫星DNA散布于整个基因组,但大多位 于着丝粒,它们可能作为一种或多种特殊的着丝粒 蛋白的结合位点而发挥结构性作用。
• 有些多基因家族的成员虽然序列相似,但基因产物 的特征却明显不同,如哺乳动物的珠蛋白基因。
16#
11#
胚胎基因
成年基因
胎儿期基因
假基因
人的和珠蛋白基因簇
2.3 基因组中有多少基因,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
D. 假基因和其他进化遗迹 • 假基因:指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不能翻 译有功能蛋白质的无功能基因。它往往存在于真核 生物的多基因家族中。
• 为此,我们将刚才分析的人类基因组的一个 50kb 片 段和酵母的一个 50kb 片段进行了比较,酵母的 50kb 片段具有如下特点:
• (1) 酵母片段包含的基因数目比人的片段多。28/4
• (2)酵母中不连续的基因数目相对较少(0)。在整个 酵母基因组中只有239个内含子,而在整个人类基因 组中有30万个以上。
2.3 基因组中有多少基因,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
B. 基因目录揭示了不同生物体的各自特征 •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分类的方法: • (1)按照基因的功能进行分类。优点:可进行更具体 的基因功能描述;缺点:有些基因功能未知,用这 种方法进行分类会遗漏部分基因。 • (2)按照提示基因功能的结构域进行分类。优点:可 以应用于功能未知的基因,因此可以扩大基因组中 每种基因类别的份额。按此方法分类,越复杂的生 物,其每一类基因的数目应该越多。
• 在大多数生物中,这些基因间隔区由重复DNA组成。
2.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2.4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DNA序列
• 重复 DNA 可分为两大类:串联重复序列和散布重复 序列(全基因组范围内重复序列)。
2.4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DNA序列
A. 串联重复DNA可见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着丝粒 及其他位置
1.2 中期染色体的特征
端粒
•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要标志。
• 人类端粒DNA由数百拷贝的重复基序5’-TTAGGG-3’ 组成,并在双链分子3’端有一短的延伸序列。
2.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2.1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位于何处
• 基因在整个染色体上并不是均匀发布的。在一条染色 体的不同位置,基因密度会有许多变化。 • 在拟南芥中,平均基因密度为25 genes/100 kb,但即 使在着丝粒和端粒以外的区域,基因密度也可在每 100 kb有1-38个基因间变化。 • 在人类染色体中也是如此,基因密度变化可在每 100 kb有0-64个基因。常染色质区域基因密度较高。
真核生物基因组 的大小
C值:通常是指一种
真菌 原虫 无脊椎动物
生物单倍体基因组 DNA的总量。
脊椎动物
植物
p211
真菌 藻类
原虫 昆虫 软体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类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有花植物
不同的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基因组大小的范围
2.2 在核基因组中基因是如何组织的
B. 酵母基因组是相当紧凑的
人基因组的一个50 kb片段
2.2 在核基因组中基因是如何组织的
A. 基因只构成了人类基因组中的一部分 • (2)包含88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重复序列。
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重复序列 (散布重复序列):在基 因组中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的重复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