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
[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生活中的博弈论举例
[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生活中的博弈论举例“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建模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环境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
可以说,“博弈论”已经变化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
从对“博弈论”简要、通俗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或者说,我们身边的许多这些行为、现象都可用博弈来概括。
“博弈论”不仅属于经济学,也理应属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这些学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论”那旖旎的学术风光和精细的分析技巧。
一、博弈及其分类“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已于前不久为“博弈论”研究专家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所获得,1994年度和1996年度的诺贝尔,也分别由纳什、泽尔滕、海萨尼、戈登和维克瑞等“博弈论”专家分享。
如此众多的“博弈论”研究专家的频频获奖,凸现了“博弈论”主导地位在主流经济学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
可以说,“博弈论”已经改变轮廓线了逻辑学的传统轮廓线。
“博弈论”的英语原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
譬如在足球比赛中,双方都想用在努力巩固防守的同时,应积极进攻以置对方于“死地”。
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博弈。
“弈”在汉语中是下棋的本意,下棋中的双方行为特征也如同足球比赛中双方的行为。
当然,扩展开来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角力等等,都是“游戏”,只是格斗游戏的内容不同而已。
我国古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齐威王与大将田忌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
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让马最出色的马去与齐威王最快的马比,而让最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次优的马,让次优的马去赢齐威王鲁庄公最差的和马,这样便以2:1取胜。
两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学科年级历史9年级课题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主备人贾美燕复备人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及其中的重大事件。
3.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4.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观念。
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难点知识点庞大杂乱想一节课全部掌握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初备复备一、牢记历史基础梳理一战二战时间双方性质矛盾原因经过战场战役战后组织战后格局二、感悟历史反思历史一战历时4年零3个月,参战的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2100万人受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占全球的80%)人口卷入了战争,范围遍及欧亚非及大洋洲,因战争死亡的人超过1亿,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伤。
双方共支出军费2084亿美元。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占全球的80%)人口卷入了战争,范围遍及欧亚非及大洋洲,因战争死亡的人超过1亿,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通过阅读材料1、我想说;战争就是------------------------------,战争带来了--------------------------------,我们应该牢固树立----------------------------------------------2、人类能否有效的避免战争?请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究拓展提升1、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试举这些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各一例。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欧洲外交革命:18世纪50年代,英法普奥为各自的霸权利益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战争,对欧洲国际力量的分配和国家关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法同盟瓦解,法国与世仇奥地利修好;英国背弃了奥地利,与其对头普鲁士结盟。
欧洲出现了以英普为主和以法奥俄为主的两大对立集团。
两大集团形成后,“七年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1867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名邦的统一。
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四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
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法军的战败投降,激怒了法国人民。
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路易·波拿巴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新政府,资产阶共和派取得了政权。
1871年2月与普鲁士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草案,答应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
通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法国则最终导致了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这次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权利法案》: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利,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
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标志着漫长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俄国原出于协约国一方而继续作战,为了退出战争,巩固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谈判,最终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的停战协议。
这个合约对于苏俄来说是屈辱的,他是苏俄丧失了大量领土和自然、经济资源。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课件】(共20张PPT)
成你 联会 如 盟主 果 ?张 你 与是 哪德 个国 国大 家臣 结,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的 形 成
意
三 国 同 盟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德
奥
世界市场、殖民地问题
英 俄
1879 争夺巴尔干
1907
三 国 协 约
剑拔弩张
①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 另一国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② 如果其中一国遭到除俄国以外的另一国家进 攻,双方应互守善意的中立;③如果进攻的 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则应共同作战, 直到双方议和为止。 ——1879年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
C
)
A
B
C
D
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 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 即发 C.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的帝国 三国协约 , 方 主 义 集 团 是 ____________ 三国同盟 。 格部分表示_________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3)这两个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 (4)为什么说两大集团形成后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帝国主义军事对抗(侵略)集团 ( 4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 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
巴尔干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 20世纪初的 “巴尔干半岛 就像一个存满 了炸药的火药 桶 ,只要一 粒火星,就足 以引爆整个欧 洲。”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战争与和平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诸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实力变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1)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3)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4)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1)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爆发(1)引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西线是决定性战场3.阶段4.评价(1)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历史: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步综合(岳麓版七年级上)
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世界的争斗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战争危机加剧。
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国发展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国相对发展比较缓慢。
(2)直接原因:列强瓜分世界的矛盾。
20世纪初,世界瓜分完毕,世界______________体系最终形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纷纷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
(3)矛盾表现:形成三对基本矛盾:______________矛盾、______________矛盾和______________矛盾,其中______________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表现(1)三国同盟形成:①1879年,德国与______________结成军事同盟。
②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同盟。
(2)三国协约形成:①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②1904年,英法缔结军事协定。
③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疑难突破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剖析: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态度不同,拉大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例如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在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也能获得高额利润,资本家不愿更新设备和技术,而是把大量资本投到国外,这就使英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延缓下来。
冀教版初三历史下册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单元重点讲解
冀教版初三历史下册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单元重点讲解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为帝国主义的产物。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单元重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走向战争的深渊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包括美、德、英、法、日、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二、残酷的世界大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知道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在萨拉热窝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秘密组织成员普林西普枪击而亡,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战胜国协约国:英国(包括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它一些殖民地)、法国、美国、俄国、意大利、比利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希腊、日本、中国。
战争的结果统计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
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流行感冒。
一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单元重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一一事件.
2、战争的影响
⑴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⑵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
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战国家的直接 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元.
危害
⑶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民族矛盾, ⑷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 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⑸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国 际格局
九.一一事件
知识回顾:
1、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两大军事侵略团形成后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 ①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 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②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③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 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 知识抢答: 3、此事件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是? 斐迪南夫妇、普林西波
奥匈帝国为了征服赛尔维亚。 1、此事件爆发的原因? 2、此事件爆发的时间、地点? 1914年,巴尔干半岛上
3、此事件有何影响? 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讨论: 1、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分小组讨论, 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1907年
1882年
导入新课
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 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 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 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 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原因与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接受所有 条件,否则将宣战。
塞尔维亚拒绝了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奥匈帝国随即向塞尔维亚宣战,这 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8月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随后又向法国宣战,因为 法国是俄国的盟友。
04
参战国家及其角色定位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协约国集团成员及贡献
01
02
03
04
英国
提供大量兵力和物资,扮演重 要军事和战略角色,是协约国
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法国
承受德国主要攻势,为保卫国 家付出巨大牺牲,是协约国在
欧洲大陆的主要力量。
俄国
初期提供大量兵力对抗德国和 奥匈帝国,但后期因国内动荡
1914年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加入了协约国一方,这标 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战争全面爆发及双方战略部署
01
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进行军事动员,制定战略计划并 部署军队。
02
协约国方面,法国和俄国是主要参战国,它们分别在西线和 东线与德国及其盟友作战。英国则主要负责海上封锁和提供 后勤支援。
同盟国
在战略和战术上存在一定失误, 导致战争形势不利。同时,内部 矛盾和分歧也加剧了战争的失败 。
中立国家
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立场,为交战 双方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和支 持。但也受到战争的影响和冲击 ,经济和政治稳定受到一定威胁 。
05
战争影响与后果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2024-2025【全新北师大】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总结表格提纲
特点
涉及范围特殊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殊大
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都是国家干预,但详细措施不一样:美国采纳新政和改革的方法;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法。)
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人类命
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时间
地点
参与国家
内容
意义
华盛顿会议
1942年
1月
美国的
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标记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加,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苏联、中国等)
规模扩大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斗争爆发,标记着二
战扩大。苏联军民坚韧反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
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规模最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爆发,
标记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缘由
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的爆发,促使遭遇法西斯侵略的各
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斗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
和
会
召开时间
1919年1月
操纵者
美、英、法
《凡尔赛和约》
签订时间
1919年6月
内容
领土
法国收回普法斗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一战背景
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
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巴尔干为什么成为欧洲火药桶?
(1)地理位置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 三大洲的汇合处,即控制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 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资源丰富 . (2)巴尔干半岛的几组矛盾:①巴尔干与奥斯曼土耳其 的矛盾②巴尔干内部矛盾③巴尔干半岛各国与欧洲列强之 间的矛盾④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争夺的矛盾
总结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激烈,矛盾 复杂。 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 成。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其他原因:1.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 于军事领域,使战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 世界性大战。 2.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 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监狱中。
分裂与统一
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 已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 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 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 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因此, 奥匈加紧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而主持制定侵略塞 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正是斐迪南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冯.赫特岑多夫。当 时,在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1908年成立了 “国防会”,1911年成立了“黑衣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 这两个组织受到欧洲以巴古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的影响。
第6单元第2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学案一、三国同盟的建立1.背景〔1〕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后进的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加剧,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产生了锋利的矛盾。
2.三国同盟成立〔1〕为了孤立法国、对付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于1879年订立军事同盟条约,后来德国又拉拢意大利参加同盟,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2〕在三国同盟中,德国是核心,奥匈帝国是追随者,意大利是动摇者。
二、三国协约的形成1.形成雏形: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协约国雏形的出现。
2.正式成立:1904年,英国为对付德国,放弃了一贯奉行的“荣耀孤立〞政策,与法国签订协约。
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协约,至此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三、军备竞赛的开展1.欧洲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同时,列强之间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其剧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问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探究:三国同盟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缺乏,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
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三国协约是1907年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对抗三国同盟而结成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在?俄法协约?和?英法协约?的根底上,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
【问题2】为什么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探究:①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
它伸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三大洲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②这个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问题十分复杂。
③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紧盯着巴尔干半岛,两大军事集团也都想在这里寻找支持者和盟友,巴尔干半岛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随时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巴尔干半岛就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冷战与两大阵营
美苏冷战与两大阵营关系简析冷战是美苏及其为首的两大阵营集团在二战后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段时期,采取的除直接军事对抗外的一切对抗手段的斗争。
它是与热战相对应、贯穿于1947年至1991年的一种国际体系,时而形势严峻、两国激烈对抗,时而表现为长时间的缓和。
冷战的出现是各方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主导了战后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美苏两国在二战后逐渐由合作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立。
这一结果其实在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显露端倪(美苏双方在战后不同的利益要求——苏联要求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势力范围、确保战后优势地位,而美国则构想实施全球扩张战略)。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法西斯国家的相继投降,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便不复存在。
但由于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足以毁灭整个地球数次,因而尽管双方有时形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甚至在局部地区导致“热战”,但最终都未演化成直接的军事对抗。
美苏冷战更多的表现为双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为工具、在维护各自价值观的外衣下、争夺各自的战略利益。
也就是说,美苏冷战并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国利益相悖。
虽然冷战一直表现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不过是一个美苏追逐国家利益的外在“幌子”罢了。
冷战的开始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为标志。
“杜鲁门主义”第一次把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美国基本国策公诸于世,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美苏同盟正式破裂, 冷战正式开始, 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 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世界中心地位丧失,美国在二战中国际地位迅速崛起,苏联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是国际秩序重新洗牌、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表现。
美苏两国在大战后期,维系其合作关系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崩溃,各自的战后战略意图被提上日程,国家利益冲突日益凸显。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既是近代欧洲条约体制发展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体现。
随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欧洲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德国首相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了第一次三皇同盟(1873),1879年德奥同盟,以及1881年第二次三皇同盟,德国得以保持对俄奥关系的牵制及在两者之间的调停地位。
然而俄国由于在东方问题上同德国有重大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因此德俄同盟关系迅速崩溃,俄国转而同法国结盟。
1881年,意大利在与法国争夺北非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被德国拉拢以共同对付法国。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在德奥同盟条约中规定,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进攻,缔约国之间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互相援助;如缔约国一方遭到另一方地攻,缔约国另一方应以其盟国保持善意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双方应共同作战直到共同议和为止。
而三国同盟条约则规定,法国如进攻意大利,德奥给意大利以军事援助;法国如进攻德国,意大利负有同样义务;缔约国一主受两大国军事进攻,缔约国各方应给予军事援助。
这样,一个以德国为核心,旨在遏制法,俄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面对德国的崛起与遏制,法国也在加紧行动,从19世纪80年代起改善同俄国的关系,双方于1892年8月17日在圣彼得堡签订军事协定,规定了双方在应对三国同盟中的义务。
这样,欧洲大陆就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
英国传统上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但是,在欧洲大陆均势被打破,其海外霸权地位不断受到德国威胁的情况下,英国也改变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大陆事务。
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20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两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等地的矛盾。
冷战美苏两强对峙的全球博弈
冷战美苏两强对峙的全球博弈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冷战时期美苏两强的对峙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篇章。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影响深远且广泛,不仅重塑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并肩作战对抗法西斯的美苏两国,由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分歧,迅速走向了对抗。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致力于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保障自身及盟友的安全。
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
从核武器到常规武器,从战略导弹到航空母舰,两国不断追求军事技术的领先地位。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消耗了巨大的资源,也让世界处于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美苏对抗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在这场危机中,美苏双方几乎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最终通过外交手段才得以化解。
经济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国家的重建,旨在加强对欧洲经济的控制,并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苏联则通过经互会来整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资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过度重视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而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方面展现出了更大的优势。
在政治上,美苏双方通过建立军事同盟和势力范围来争夺世界的主导权。
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苏联则组建了华约。
这两个军事集团在欧洲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使得欧洲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此外,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美苏也通过支持各自的代理人或者直接干预他国内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例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深陷泥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未能实现其政治目标。
文化方面,美苏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的交战双方各是哪些国家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
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酝酿着新的大变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其中,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英法矛盾。
英国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70年代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荷兰,它同剩下的唯一强大对手法国的矛盾迅速上升,两强决战势所难免。
其次是普奥矛盾。
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它们都想成为德意志诸侯国中的霸主,同时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领地西里西亚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两国的斗争日益尖锐化。
再次是俄普矛盾。
沙皇俄国在8世纪初叶打败瑞典而成为欧洲强国之后,继续推行西进和南下扩张政策,并把目标首先指向东普鲁士。
普鲁士的日益强大和对外扩张,构成了俄国西进的阻力、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在上述背景下,各国都积极争取盟国,孤立对手,纵横捭阖,朝秦暮楚,展开尖锐而复杂的外交斗争。
1756年1月16日,英普首先缔结《白厅条约》,规定双方负责在德意志境内维持和平,并以武力“对付侵犯德意志领土完整的任何国家”,矛头直指奥、俄、法三国。
鉴于此,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政府决心放弃原先签订的《俄英条约》,于1756年3月25日转向同奥地利结成攻守同盟。
稍后,法王路易十五政府于5月1日毅然与宿敌奥地利签订相互保证的第一次《凡尔赛条约》,双方保证各自提供军队,援助另一方反击任何敌人。
随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都进一步争取同盟者。
结果,汉诺威(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上的世袭领地)、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等德意志诸侯国以及葡萄牙先后参加英普同盟;瑞典、撒克逊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以及西班牙则先后参加法奥俄同盟。
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 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教学目标】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用讨论法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通过地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巴尔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其历史背景说一说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
认识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根据自身利益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重点: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难点: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当今的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那时高速发展,城市进一步繁荣,百姓生活普遍富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战争的阴霾却正在一步步靠近,1914年一场战争在欧洲爆发,并由最初的两国交战,升级为30多个国家之间的群战,这场战争的规模史无前例、空前惨烈,被后人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将第一次、连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几乎毁于一旦,数千万鲜活的生命从世间消失或变为残废,整个社会急剧倒退,这让所有挑起这场战争的人和国家不曾料想。
这场战争到底因何而起呢?本节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来了解其中的一些缘由吧!【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世纪之交的世界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史料研读(2)具体解读: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70年代以前,在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一直遥遥领先,法国次之。
19世纪末,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装备比较陈旧和资本大量输出,工业发展缓慢。
而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较早、广泛地使用电力、内燃机等最新技术成就,采用大规模的垄断组织形式,跳跃式地赶上或超过英、法等国。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1)史料研读材料一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表(单位%)材料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情况(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发展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对下列表格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国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
C.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为了重分世界,后起之秀美、德两国结盟,发动一战 2.《西欧文明》写道:“为了搜取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资本输出市场和战略要地,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疯狂角逐……终于将欧洲和整个世界拖入了两次世界大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为争夺市场与资源而形成的对立集团是(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集团 C. 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3.1941年丘吉尔在广播中说:“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
”他说的:“若干年前”英俄两国曾经共同抗击国的“敌人”是( )
A.法国和德国
B.德国和日本
C. 德国和奥匈帝国
D.美国和法国 4.右图反映的是( )
A.普法战争的对抗双方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抗
C. 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对抗
D.北约与华约的对抗
5.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①1879年10月,德、奥两国缔结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德奥同盟条约》
②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③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④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同盟》 ⑤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6.1885年6月20日,美国著名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在《Harper ’s Weekly 》刊登了一幅名为“THE WORLD ’S PLUNDERERS (瓜分世界)”的漫画(如图),并配文“It ’s English ,you know (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
”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A. 崛起后的德俄挑战英国的殖民霸权
B. 德俄在亚非争夺殖民地得到英国的默认
C.英德俄三国主导重新瓜分世界
D.英国对德俄的殖民争端进行调停
7.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
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
项目
国别
英 法 德 美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为帝国主义者。
”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A 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 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 英国经济依赖于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 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8.英国首相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
”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 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 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 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9.1882年5月20日,德意奥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国同盟建立在德意奥三国互相妥协的基础之上
B 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C 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矛盾
D 同盟促进了法俄的接近
二、材料题
材料一:如图1911年欧洲形势
表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材料二:“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里格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三: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依偎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材料四: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
德国党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请回答:1.如图反映了一战前,欧洲哪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抗的根本原因是?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是两大集团的主要矛盾?两大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到材料四,英国对德政策和对法政策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用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卑微地位”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衣服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A
6.A
7.D
8.B(A是工业革命后各国争夺的核心问题
C和D两项属于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因此,一展前夕各国围绕着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矛盾重重,错综复杂。
)9.C
二、材料题
1.(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英德矛盾。
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2)对德:从勾结到遏制;对法:从反对到支持
(3)重新分割世界;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