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影响学习的因素

5.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场独立性

答:场独立性是指内部信息加工较少受外界参照物影响的认知方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在知觉研究中发现,可用棒框测验、镶嵌图形测验、倾斜小屋一倾斜椅子测验来鉴别。场独立型者倾向于以自我内部为参照进行认知,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场独立型者独立于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学习方面,场独立型者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性成分,能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在人际交往方面,场独立型者喜欢做与人无关的事,对他人不感兴趣,不善与人交往。

2.场依存性

答:场依存性指倾向于以外界的参照作为内部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相对,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在知觉研究中发现,可用棒框测验、镶嵌图形测验、倾斜小屋一倾斜椅子测验来鉴别。运用此种认知方式者一般独立性差,易受外界暗示,注重他人提供的社会信息,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强,喜与人交往,其行为是社会定向的。

3.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答:耶基斯—多得森法则是由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得森(Yerkes&Dodson)于1908年通

过动物实验发现的一条关于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法则。

如果就某次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说,学习动机的强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但最佳的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强度偏高的动机水平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强度偏低的动机水平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归因

答:归因是指人们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通常可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偏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归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

4.控制点

答:控制点是由社会学习理论家罗特提出的。它指的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心理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控制点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种类型。外部控制的人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机

会、运气、命运、权威人士等的外部力量控制的,自己的行为是无能为力,缺乏自我信念。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有强烈的自我信念,并认为自己所从事活动的结果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决定的。

5.习得性无助感

答: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一旦学生由于消极的归因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则表现为自尊心下降,有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做出努力。一般而言,那些在学校被教师视为能力低下,同时被其他同学看不起的学生通常具有习得性无助感的特点。心理学家们指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最好采用鼓励与引导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对他们给予帮助。只要消极归因得到改变,那么习得性无助感现象将会逐渐消失。

6.课堂气氛

答:课堂气氛是指班上各种心理的和社会的气氛,如拘谨的程度、灵活性、结构、焦虑、教师的控制、主动性以及激励作用等等。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课堂气氛,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也会存在不同的“气氛区”。如一位教师上课时气氛融洽、活跃;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却躁动、漠然。我国学者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记录,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课堂气氛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7.社会性别角色

答:社会性别角色是角色的一种类型,指在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自我认识,男性或女性社会成员所形成的一整套与性别相应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如,男性表现为讲实际、

精明、自信、支配、富于竞争性、挑剔、自制;女性表现为慈爱、热情、冲动、富于同情心、慷慨、对人际关系敏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动机?动机有哪些不同的分类?

答:(1)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它对人的活动能增添力量并使之具有方向性,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2)动机的分类

①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动机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动机。判断动机正误或高尚与低下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

②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③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指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动机。辅助动机指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的动机。

④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来自于主体的内在的因素而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

2.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1)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2)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①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当学生有了学习需要,获得了学习动机后,就会在学习前做好准备,集中精力在学习上,从而较易起动其学习行为。

②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由某种学习动机激起的学习行为出现后,学习动机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已被激起的行为始终朝着既定学习目标进行。

③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由之而激起的学习行为可能经常受到来自学生自身和外部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学习者排除来自内外因素的干扰,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直到目标的实现。

(3)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①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学生具有正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而言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学习效果是个体的智力、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此外,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还可以相互促进。

②如果就某次具体的学习任务来说,学习动机的强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但最佳的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强度偏高的动机水平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强度偏低的动机水平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