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其防控策略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其防控策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导致多种感染,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到严重的深部组织感染。
该细菌的耐药性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以及相关的防控策略,为预防和控制该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获得性耐药和先天性耐药两种类型。
获得性耐药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自然选择等方式在临床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获得的抗药性。
这种类型的耐药机制由几个主要因素决定,包括基因突变、质粒转移、基因重组和突变累积等。
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携带编码有耐药相关基因的质粒或染色体突变来增强耐药性。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突变提高药物的外排和代谢,以及减少药物靶点的敏感性,从而逃避抗生素的作用。
先天性耐药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天生对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这种类型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特殊结构和表面蛋白的表达所决定。
细菌细胞壁含有降低抗生素渗透的脂多糖和肽聚糖,使得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和作用于细菌。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表面的粘附蛋白和胞外微囊也可以通过与抗生素结合来减轻其对该细菌的杀菌作用。
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加强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需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和处方抗生素,并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此外,完善病原菌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暴发。
其次,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咨询临床药师的意见。
同时,医生也要关注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此外,医院可以采取限制性配方和审查制度,限制医生开具特定种类的抗生素。
此外,开展抗生素管理和监测工作也是关键举措。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院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院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院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科室均有检出,但以ICU和呼吸内科居多;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以呼吸道标本居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敏感的抗菌药物,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但是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30%~60%以上,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更可达100%。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耐药性呈上升趋势,ICU及呼吸内科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
标签: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临床分布;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多,且具有多药耐药性[1]。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中7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度从我院的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共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7~78岁。
医院感染病例入选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
1.2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及鉴定由我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完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美国德灵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MRSA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操作、结果判断和质量控制[2]。
质控菌株为江西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2-201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
结果:3年内共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336株,样本分布比例以痰液最高(36.6%),其次是脓液(16.9%),主要科室分布为呼吸内科和ICU。
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可高达99%以上。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医院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drug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isolated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in our hospital,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to rationally choose the antibiotics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The S.aureus isolated from various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and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were performed,the basic information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s well.Result:Totally of 336 strains of S.aureus were isolated in the three years,mainly from the sputum(36.6%)and pus(16.9%),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ICU.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all the S.aureus strains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but had a high resistance rate(>99%)for many antibiotics such as Penicillin、Ampicillin、Erythromycin and Ciprofloxacin.Conclusion:Medical staffs should enhance the resistance detection of S.aureus because of the severity resistance phenomenon,and reasonable choose the antibiotics based on 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to postponement the resistance phenomenon.[Key words] Staphylococcus aureus;Distributed character;Drug resistance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中的常见致病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及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及临床治疗对策孙宏莉徐英春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目前MRSA已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MRSA几乎对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对策答1.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是吗?A.是B.不是2. 根据NCCLS 判定标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的MIC≤4ug/ml 时为敏感。
对吗?A.不对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
在第一个耐青霉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甲氧西林用于临床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不久,1961 年在英国发现了世界首例MRSA 。
从此,MRSA 逐渐成为全世界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目前在许多国家仍在增长,MRSA 几乎对所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到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
1996年在日本首次发现了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即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
VISA的出现预示着万古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下降,随之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株是否会分离到,成为人们监测和关注的热点。
如果葡萄球菌一旦对万古霉素耐药,临床将如何治疗?所以连续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了解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我院细菌室从1988~2003 年连续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结果见表1 。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研究
摘 要
目的: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受多种抗生素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相继出现,并且呈快速增多趋势,按照耐受抗生 素的类型,主要包含B内酰胺类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四 环素类耐药。本文主要探讨了2005年1月~2006年10月分 离自河北省第四医院住院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 表型耐药状况,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 测,通过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河北 省第四医院近两年来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lO月分离自河北省肿 瘤医院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采用抗生素纸片扩散 法(K-B)测定抑菌环直径,用抗生素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上述74株细菌对阿莫西林/棒酸、 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庆大霉素、苯唑青霉素、 青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 根据从genebank检索到的耐药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 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该金黄色葡萄球菌抗 生素的耐药基因,对上述部分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1.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呈多重耐药。对所有上述 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MRSA多重耐药菌株占64% 以上。MSSA的表型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检出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IqlRSA);聚合酶链式反应
英文摘要 The study of antibiotic resistence genotype in staphylococcus phenotype and
aureus
ABS’I‘RAC’r
Objective:To
4.四环素类耐药,四环素表型耐药率为74.32%,TETM
细菌耐药实验报告

为了研究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本实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实验探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并分析其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2. 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4. 仪器设备: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微量稀释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离心机等三、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恒温培养18-24小时,待菌液浓度达到1×10^8 CFU/mL时,用于后续实验。
2. MB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
3. MI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4. 耐药性分析: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步体外诱导试验,观察其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用下耐药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MBC和MIC测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MBC为16μg/mL,MIC为8μg/mL。
2. 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34天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明显增强,MBC值是标准菌株MBC值的32倍。
1.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这可能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导致药物失活,从而产生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概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也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范围广泛,可导致轻微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也可引起严重的系统性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和肺炎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对于控制感染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至关重要。
临床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以在人体的皮肤、鼻腔、口腔、肛门和生殖器上找到。
在健康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不会引起感染,但在一些风险较高的人群中,如医院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手术后患者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引起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类型多样,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中耳和眼科感染等。
在不同类型的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耐药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治疗和控制感染的主要难点。
其主要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和降解酶,使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随地区、时间和种群的不同而变化。
目前,青霉素、甲氧西林、氨苄西林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基本失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泰能等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特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指对甲氧西林类抗生素呈现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多见于医院内患者,并易发生交叉感染。
MRSA感染的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
MRSA的流行主要与其内源污染和横向传播有关。
MRSA感染患者和携带者的筛查和隔离是控制MRSA大规模暴发的有效手段。
预防与控制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消毒医院、社区和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非常关键。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耐药机制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研究方面,已经有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研究 者们已经成功研发出针对肠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和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金黄 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疾病。此外,还发现了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肠毒素的 产生或作用,为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成果
三、耐甲氧西林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综上所述,奶牛乳腺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检测、分子分型和耐甲氧 西林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对于奶牛乳腺炎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运用这些 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原菌的特性和演化过程,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 从而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挑战
3、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当前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治疗方法和 策略主要包括窄谱抗生素、抗生素联合治疗、生物制剂等,但这些方法的效果仍 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因此,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 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
耐药基因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有效延缓耐药性 的产生。已经发现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如耐甲氧西林基因 mecA、耐万古霉素基因vanA等。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 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耐药基因。
二、奶牛乳腺炎性金黄色葡萄球 菌分子分型
三、耐甲氧西林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此外,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也需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和管理,开展耐药 性的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要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寻找更加有效的抗 菌药物,以应对耐药性的挑战。
三、耐甲氧西林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及培养
称取10g土样,在无菌条件下,放入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90ml的蒸馏水,再加入0.2mg复方磺胺甲恶唑振荡10min,使土样充分混合,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的特性,杀死其他细菌。
从三角瓶中取1ml上清液放入一支无菌试管(15*150mm)中按10倍梯度稀释成10-5的土壤稀释液后,分别取200μ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恒温培养24h。
利用高盐培养基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1.菌落形态:菌落较小,圆形,直径1-2mm,较湿,较透明,边缘整齐,隆起,略带淡绿色。
2.染色观察:从平板上挑取可疑性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显微镜下呈单个或葡萄状排列,无芽孢、荚膜,单个菌体直径为0.5-1μm。
革兰氏染色:
1.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μ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步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烧枯而变形。
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得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为1min。
5.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媒染:用100-1000μL移液枪吸取300μ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7.水洗:重复步骤5。
8.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的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显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9.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沙黄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10.水洗:重复步骤5。
11.干燥、观察:用吸水纸吸掉水分,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三、实验中所需培养基配方及制法
(1)科玛嘉金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琼脂15.0g/L 蛋白胨及盐分65g/L 色素2.5g/L PH 6.9+0.2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科玛嘉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紫红色、粉色或粉红色。
(2)广东环凯显色培养基:蛋白胨大豆胨和酵母粉氯化钠琼脂显色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广东环凯显色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粉红——紫红色。
(3)13%NaC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5g 蛋白胨10g 氯化钠130g 琼脂15g 水1000ml PH 7.4-7.6
(4)MH肉汤培养基:乳糖5g 胰蛋白胨20g SDS 0.5g 氯化钠5g 磷酸氢二钠(无水)5.74 磷酸二氢钾(无水)1g 微量元素溶液0.5mL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上述各固体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溶解,pH为7.0±1冷却后再加微量元素溶液0.5mL,边加边摇匀,分装入有童汉氏小管的试管各5mL.双料成分均加倍,即将上述LTSE肉汤液浓缩二倍配制,分装入内有童汉氏小管的试管各10mL (仅分装30mL的供酱油及酱类检验用),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灭菌20~30min,贮存于4℃冰箱或阴凉处备用。
四、耐药性分析
(1)抗菌药物及试剂:红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泰立霉素等
(2)药敏试验方法:
药液的制备:将受试药物配制成浓度为1280μg/ml的药液,置-20℃保存备用。
试验时用灭菌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菌液的制备:将分离到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种,接种于新鲜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5℃恒温培养箱培养18-20h。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至106个/ml后置于4℃冰箱保存待用。
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分离的金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进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