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word配套教案
【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8苏州园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苏州园林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2.把握文本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赏析本文语言。
一、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赏析苏州园林图片,概括其特征播放苏州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赏析图片,说说:苏州园林美吗?美在哪里?它具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特征?【教学提示】赏析园林,学生对苏州园林形成初步印象,有利于课文教学。
此外,学生在描述苏州园林的特征时,也会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教师宜予以关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标本。
“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1.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至六自然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说明详细。
3.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写得简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熟知苏州园林的代表性园林;•掌握描写古代建筑的常用语言技巧;•通过阅读和研究园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训练学生通过文字和图形的手段,形成直观、鲜明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文化和传统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懂得爱护自然和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熟悉苏州园林的代表性园林;•掌握描写古代建筑的常用语言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建筑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让学生对苏州园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视频播放中引导学生回忆他们自己与苏州园林有关的经历,如是否曾经游览过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有哪些印象等。
2.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重点阅读名词解释和短语。
3. 课文讲解3.1 苏州园林的特点•「雕」、「镂」、「刻」三种手法,创造了「有神有韵」的境界;•把各种自然景观、各种建筑、装饰和人造景观融会贯通,取得了一种鱼翔浅底的协调美;•重视意境,营造空灵、迥异、灵秀、俊逸、清高、窈窕的境界。
3.2 苏州园林的代表性园林•拙政园;•虎丘山庄;•留园;•退思堂。
3.3 描写古代建筑的常用语言技巧•使用高度形象、具鲜明感受的描绘方式;•细节描写,如色彩、形状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将人物融入描写之中。
4. 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将本课的理解题目,随机分配到学生手中,老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去考核学生们的课堂理解。
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代表性园林,以及古代建筑的描写技巧,并且在课堂上对其进行了阅读和讨论,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word文档
第18课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情境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
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3.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1.轩.榭(xuān)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嶙.峋(lín)相间.(jiàn)镂.空(lòu)蔷薇.(wēi)庸.俗(yōnɡ)斟.酌(zhēn)因地制宜.(yí)重峦叠嶂.(zhànɡ)2.苏州园林。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文章先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4.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doc
18苏州园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嶙峋”等词语。
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2.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五)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自学探究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图片,配以江南风格的音乐。
多媒体显示:叶圣陶2.苏州园林(三)展示质疑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1)辨明字间(2)辨明词义,并造句。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文章是从__________ 角度,抓住______ 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延伸拓展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五)难点研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①保护措施:加强对苏州园林的保护,禁止乱拆乱建,保持园林的原貌。
②传承意义:苏州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应传承下去。
③大众参与:鼓励大众参与苏州园林的保护与传承,提高人们对园林文化的认识。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苏州园林的特点、艺术价值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苏州园林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创新拓展(5分钟)
任务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设计一份关于苏州园林的导游手册。
学生展示: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导游手册。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本节课收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
改进措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8. 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苏州园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9. 情感态度: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苏州园林》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如苏州园林的历史演变、著名园林介绍等。
视频资源:关于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的纪录片、旅游节目等。
板书设计
①厅堂:苏州园林的厅堂宽敞明亮,装修豪华,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②亭台:苏州园林中的亭台造型多样,点缀于园林中,起到点缀景观的作用。
③楼阁:苏州园林的楼阁高耸入云,俯瞰整个园林,增加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
④园墙:苏州园林的园墙起到了分割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墙上的窗花图案精美。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举例解释:
-词语理解:如“匠心独运”,在课文中指园林设计者的巧妙构思,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出苏州园林的核心特点,这对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其次,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我也发现,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教学活动显得过于仓促。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需要更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热爱,提高艺术创造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苏州园林》,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过程:一、引入激趣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这人哪,自以为是很有个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们的眼里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告诉我好吗?请注意:特点就是我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
(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适当评点,真诚地肯定找出老师特点(包括缺点)的发言。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独特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老师不完美,也说不上漂亮,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
同学们能找出老师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一半。
因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生自己寻找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行说明1、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影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
引导学生抓苏州园林的特征。
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2、定格一个画面,让学生鉴赏品位,理解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的美,指导学生有层次的鉴赏和说明(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课文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准确1、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来介绍苏州园林,我们来读一读看他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指导学生理解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4、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特点,找出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准确性。
2017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word教案
18苏州园林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使学生体验美的形象,激发审美的情感,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
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难点1.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2.研讨式。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练读磁带。
2课时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关于桥的课文,今天,我们从桥下走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的园林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就让叶圣陶先生带着我们走进苏州,走进那里的园林。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叶圣陶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初,陈从周邀请叶圣陶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慨然允诺。
叶圣陶在序文中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后来这篇序文就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又删去了原文的第1自然段,篇名也改成了“苏州园林”。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共同特征来写?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教师提示,可从每段的中心句入手)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本文阐明事物特点得计种阐明方法。
2、认识阐明白话语精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阐明文和记序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阐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阐明白话语特点的学习。
教学想象:1、抓好预习,熟习课文。
2、捉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先生在捉住中国石拱桥次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
4、2课时第一课时一、设计思绪: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捉住事物特点,从全体到局部多方面阐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先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领会文章的言语美。
其中,调动先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先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朗读、重点词句赏析中,领会文章的言语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捉住事物特点,从全体到局部多方面阐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一、激趣以导入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经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味,导入新课学习。
二、披文以感悟1. 组织先生大声朗读课文,熟习课文内容。
2. 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成绩。
3. 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合作以探求1.请同学们以本人喜欢的方式仔细浏览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求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表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甚么阐明方法。
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经过反复朗读,调动先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先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领会文章的言语美。
2.叶圣陶先生曾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甚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在朗读这四段,考虑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播种、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方两个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顽耍过的一座园林,200字摆布。
⑵阐明一幅画。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3.另外,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自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表达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借景生情”、“曲径通幽”等成语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园林设计中的审美原则。
-分析课文结构与表达手法:理解课文的总分总结构,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苏州园林之美。
-举例: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总结性句子,以及中间段落中对不同园林景观的具体描绘。
-体会作者情感与园林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举例:作者通过对园林的描写所表达出的对自然和谐、人文关怀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体会苏州园林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结构、表达手法,学会运用恰当的词汇、句式进行有效表达。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成果。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精致的设计、和谐的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它是我国园林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语文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4、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5、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背景资料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
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
后来图册因故未能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知识链接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xún) 蔷薇..(qiángwēi) 镂.空(lòu) 斟酌..(zhēnzhuó) 重峦叠嶂.(zhàng) 屈曲..(qūqū) 鉴.赏(jiàn) 栏.杆(lán) 相间.(jiàn) 依傍.(bàng) 单调.(diào) 蔓⎩⎪⎨⎪⎧m àn 蔓延w àn 藤蔓m án 蔓菁 模⎩⎪⎨⎪⎧m ó模范m ú模样(2)词语释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苏州园林》教案6.docx
《苏州园林》教案一、设计理念《苏州园林》是有关园林说明兼鉴赏的一篇美文,课文以合理而又严谨的说明顺序向读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让读者领略苏州园林在建筑、设计、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非凡成就。
然而对没到过苏州看过园林的学生来说,要从文字的描述上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就很困难,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溶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于是,多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而开放的资源环境(图片或视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牛带入情境,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单一的文字教学、内容的欣赏在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面前,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了,既易于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克服了传统教学屮学生不能全员参与的弊端,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学生,增强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牛的信息资源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口标1、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2、理解木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牛的艺术鉴赏力;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分析与突破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突破:(1)、阅读课文,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来阐述的,从中了解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
(2)、从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中,想一想哪些是最显著的,哪些是一般的,分清主次, 进一步了解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
2、教学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8苏州园林》教案1
课题《苏州园林》课型教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明文大体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但欠缺的解析文章的事理逻辑的水平。
而《苏州园林》作为一篇事理性说明文,环绕苏学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有条理地推行介绍。
学习本文,能够激发学生热忱爱祖国绚烂文化的感情。
但由于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缺少直观感觉,分因此教师应先展现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神往,让他们赏识美、概括析美、解析美、研究美、交流美以致创建美。
●知识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教说明序次。
学●水平目标:目1、掌握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培育说明文的阅读水平标2、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领会说明中糅合记述、谈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紧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这其中心来安排本单元的教课。
教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
理清作者学思路,认识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联合,是教课要点和难点。
内2、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画意美,教课时应尽可能将相关文字还容原成画面。
3、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谈论、描述等多样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教课时应合适解析。
4、本文的说明语言很有特点,教课时要指引学生认真领悟,认真辨析。
1、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序次。
教2、推断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重点教学难1、搞清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点教课过程设计步骤设计企图预设时间第一课时(说明对象、说明序次)一、导入【直观感觉苏州园林5min1、学生展现自己的画(课前部署)2、PPT展现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之美】留园)图片。
(请同学谈谈对苏州园林的第一印象。
追问引出作者,并让学生对叶圣陶推行简单的介绍)二、检查预习状况(见PPT)【检查预习状况:次序1、《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叶圣陶_,我国现代___作家____,有名___教育家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苏州园林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准确性。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研讨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叶圣陶先生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二、简介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重峦叠嶂(luán zhàng )丘壑(hè)嶙峋(lín xún )镂空(l òu )蔷薇(qiáng wēi )池沼(zhǎo )斟酌zhēnzhuó相间(jiàn )着眼(zhuó)解释下列词语。
⑴鉴赏:鉴别和欣赏。
⑵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因,依照、根据。
宜,适当、适宜。
⑶映衬:互相映照和衬托。
⑷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⑸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⑹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⑺景致: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⑻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匠心,巧妙的心思。
⑼斟酌:考虑是否适当(10)败笔:写得或画得不好的一笔,这里用来比喻设计布局不称心的地方。
四、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如何体现“图画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镂刻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⑴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⑵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⑶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⑷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⑸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⑹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⑺园内建筑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分项说明从七个方面紧扣总说的“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3)到(6)呼应第2段的“四个讲究”;(7)到(9)则补充说明苏州园林的各个点上的图画美。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4、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⑴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整⑵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⑶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⑷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体⑸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局⑹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⑺园内建筑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部5、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
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
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
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2段)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段)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10段)尾声,回味无穷。
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⒈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四⒉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个分说⒊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讲⒋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究⒌每个角落——图画美捎⒍门和窗——图案美带⒎园内建筑(极少用彩绘)——色彩美说明第二课时五、体会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性(研讨与练习二)⒈文中的“标本”是指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活生生的样板,有典范、样本的意思。
作用:形象地表明了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高度评价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作用:本文强调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说明它具有独创性和美感特征。
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隔:有墙壁隔着。
不隔: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界:有廊子界着。
不界: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六、学习说明方法(研讨与练习三)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用: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打比方:相当于比喻,但在说明文里叫“打比方”例如: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列数字:(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作用: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
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引用:(1)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方法还有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或“×××叫×××”。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准确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如:《看云识天气》中云的类型和云彩的类型。
作用: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四、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七、品味语言从课文中找出语言准确简明的例子⑴动词的运用。
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用了“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⑵副词的运用。
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⑶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
如“重峦叠嶂”写出了假I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这样,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⑴记叙、描写: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