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的统一与变革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的统一与变革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国的统一与变革中国历史上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两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于中国的统一与变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合作意义、战争进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的中国,国家面临着积重难返的危机,列强侵略、内乱频发、经济困窘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面对这一危机,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和历史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决定进行合作以推动国家的变革和统一。
二、国共合作的意义1.民族大义: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与列强斗争,呼应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大义,凝聚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力量。
合作使得中国在抵御外敌入侵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备了更大的力量。
2.政治效果:国共合作为中国掀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
共产党借助此次合作,不仅得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还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国际影响:国共合作的成功令世界瞩目,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团结的决心和力量,为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的统一。
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次北伐:从1926年到1927年,以国共两党的武装力量为主导,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发起了对北洋政府的攻击。
在这次胜利中,国共两党达成了互相合作的协议,取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
然而,随后的反革命势力的镇压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第一次北伐未能实现全部目标。
2.第二次北伐:1927年后,中共对国共合作进行了重新评估与调整,形成了统一战线。
此后,第二次北伐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壮大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1928年,北伐军攻占南京,推翻了北洋政府,标志着战争的胜利结束。
四、对中国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的统一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国家统一: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此后,中国走上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轨迹,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第2课 国共合作北伐
A、许克祥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张作霖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
D )
A、国内各阶级的利益 B、工人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周恩来 孙中山 廖仲恺
叶挺
蒋介石
汪精卫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名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校领导
总理: 孙中山
党代表: 廖仲恺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这所学校的特点是什么?
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
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 政治人才。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形 势 图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孙 传 芳
汉口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武昌 ╳ 汉阳
╳ ╳
贺胜桥
黑 吉 辽
北京
汀泗桥
直隶
山东
河 郑县 南
武昌 湖北
长沙 湖南
安 安 安 南京 上海 苏 徽 徽 徽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福 西 福建 建
江
桂林 桂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 在上海发动“四· 一二” 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 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左派 公开叛变革命。
蒋介石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 制造反革命政变,提出
国共合作几次
国共合作几次引言:国共合作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特定时期内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势力,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现象。
国共合作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阶段,每一次合作都具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目标。
本文将分析国共合作的几次重要阶段,包括北伐战争时期的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合作,并探讨国共合作的影响。
一、北伐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指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武装斗争。
在这一阶段,国共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如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以及南京国共合作政府的成立等。
这次合作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和民主革命。
国共合作共同参与的北伐战争成功地推翻了北洋政权,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胜利。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在这一阶段,国共双方以抗日救亡、民族独立为共同目标,成立了抗日联军等抗日合作机构,实现了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团结统一了全国抗日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力,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而且对社会改革和民主进步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战争。
在这一阶段,国共双方再次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推进解放事业。
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群众工作和军事斗争,逐步解放了中国大部分领土,并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国共合作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阶段,每一次合作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从北伐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作,两党共同追求了国家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起因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前,中国军阀割据严重,形成割据割据局面,国家统一和发展受到阻碍。
2. 经济危机: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国民党内部矛盾:北伐战争前,国民党内部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形成困难。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的一场武装革命战争。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 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关系再度发展,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
3. 前进路线:北伐战争中,以苏区为根据地,采取坚持游击战争和歼灭战相结合的策略,逐渐向内地进军。
4. 打破长江防线: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最终击溃北洋政府军队,打破了长江防线。
三、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 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达到了国家统一的目标。
2. 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伐战争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现了政权的更替,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党的领导地位。
4.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北伐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起来,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伐战争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和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至1928年,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战争。
当时,中华民国的政权陷入了分裂和动荡之中,国共两党都迫切需要结束长期以来的内战局面,实现全国的统一与现代化。
因此,北伐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契机。
北伐战争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密切合作。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团结、进步、团结、进步”的方针,并提出了“以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主张。
国民党则秉持着“驱除列强,建设民主”的目标,追求国家独立与现代化。
这两个党派的共同理念和目标使得他们在北伐战争中找到了合作的机遇。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紧密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大批优秀干部参与国民革命军,共同抗击北洋军阀。
国共联合在军事行动上实现了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北伐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统一得以实现,国共两党也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声望。
战争胜利后,召开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共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在党内,共产党提议成立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研究,以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的成功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走向深化。
共产党以建立统一战线政府为目标,提供政治及组织上的支持。
国民党则以整编军队和推行地方自治为目标,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这种合作使得两党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并且在政策制定和领导机构中实现了权力的共享。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形成对未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合作经验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国共合作的成功表明,通过团结起来,中国人民能够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蒋介石像
• 周恩来(1898-1976 年)字翔宇,笔名
恩来。生于江苏淮 安。1913年在天津 南开中学就读。 1917年毕业后东渡 日本留学。1919年 五四运动时回到天
津,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参加共产党。 1924年11月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像
从1924年5月至 1927年7月,黄埔 军校招收了六期 学生共2万多人。 为国共两党培养 了一批著名将领 和军事人才。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
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
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
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
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
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
略》、《建国大纲》、《三民主
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
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
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
中共三大 1923年/广州
主要内容:
1.正式决定合作 2. 合作方针:个人加入,保持独立,帮助改组。 3.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局限性: 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广州)
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内容
1.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1924年广州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形成旧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924年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党校长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 争的历史进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它们不仅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革命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20 世纪初,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列强的侵略、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使得国家满目疮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这一决策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这次会议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国共合作后,建立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6 年,国共两党决定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即先集中兵力进攻吴佩孚,再挥师东进,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北伐战争初期,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迅速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北伐战争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7 月 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也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北伐战争半途而废。
尽管北伐战争最终没有完成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目标,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张作霖也退往东北。
同时,北伐战争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保障。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兴起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兴起一、背景介绍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北洋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人民急需改革和革命。
此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动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独立和民主。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共产党的支持。
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积极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担起了重要任务,组织农民军队,加强群众工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伐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民政府,中国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然而,战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国共合作。
三、国共合作的初期北伐战争胜利后,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会议,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的方针。
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特科”,加强两党的联系和合作。
国共两党开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四、合作的重要成果1. 军事合作: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领导人建立了红军,与国民党军队配合作战,共同消灭了不少敌人。
这些战斗的胜利不仅帮助孙中山取得胜利,也为国共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思想合作:国共两党在思想理论上进行了广泛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点,形成了许多融合思想。
这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充实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的未来道路指明了方向。
3. 经济合作:在北伐战争后的重建阶段,国共两党共同致力于经济的重建与发展。
共产党在农村组织农民,推动农业的发展;国民党在城市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两党的合作为中国经济的起步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合作的挑战国共合作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合作过程中,两党之间存在了一些分歧和矛盾。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忠诚一度存在怀疑,而共产党则对国民党的统治方式有所保留。
但是,两党的领导人深知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因此他们努力化解分歧,推动国共合作迈向新的阶段。
六、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两党的合作逐渐加深,互相信任得到了增强。
第二讲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
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 和经验教训
• 一方面是因为敌人的强大,国际帝国主 义和国内反动地主、军闯、买办以及资 产阶级右翼集团的力量联合在一起,大 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特别是蒋介石和 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 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 叛了孙中山所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 帝反封建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叛变了 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 另一面是因为共产党还处于比较幼稚的时期,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缺 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后期,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 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 突然袭击面前,遭到了惨重失败。
3、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
• 1.大会的主要内容 • (1)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
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 了三民主义,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 (2)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员、社会主义育年团员以个人身 份参加团民党的决定。大会选举有李大钊、谭平山、 毛泽东、林伯渠、翟秋白等十名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接着又改组了国民党中央党部, 共产党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农民部的部长, 工人部实际上也由共产党领导。随后,全国大部分地 区以共产党员利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 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 第二,指出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 近的朋友。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有三种 不同的部分,即有余钱剩米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大体上可以自给的,是小资 产阶级的中派,对于革命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对 不反对革命;“生活下降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这三部分在平时对革命 态度不同,但在革命高潮时可以参加和附和革命。半 天产阶级中, “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 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 题”他们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生活困苦,需要一个变革现状的革命。特别是贫农, 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所以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国共两党达成了临时的合作,共同抗击外敌,并试图实现民主与现代化的目标。
北伐战争作为合作的重要阶段,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是在中国面临由外敌侵略引起的危机情况下形成的。
192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同时也受到列强的欺凌。
国共两党在对外侵略及国内混乱的威胁面前,决定临时放下分歧,共同抵抗外侮。
二、合作的初衷国共两党在合作初期的倡导目标是民主和现代化。
虽然两党的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他们共同关心国家民生,都希望通过改革和革命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合作的历程国共合作经历了多次的合作与瓦解。
最初的合作是由于共同的敌人而形成,后来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解散,但在整体形势对合作的需求下,很快又重建合作关系。
特别是北伐战争前后,两党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混乱时,达成了最广泛、最深入的合作。
四、北伐战争的背景北伐战争起因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发动的反对北洋政府的武装行动。
北伐战争的背景是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衰退,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呼唤着民主与现代化的需求。
五、北伐战争的过程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战争,经历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
中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与国民党一起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六、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成功,并且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战争,国共两党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铸就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同时,国共两党在战争中所展示出来的领导能力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国共合作结束的原因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双方对于政权问题产生了分歧,加之国民党内部的右倾势力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党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
党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总的线索:时间,一九二三年二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大革命时期。
推动和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从而促进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大发展。
推动和支持广东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二七”惨案后,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党采取了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与其他民主力量的革命联盟。
1中共中央在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五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首次提出,首次提出关于同其他民主党派合作的问题。
2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定中国无产阶级要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赞助中国国民党,提出了“民主的联合战线和推翻帝国主义、军阀”的口号。
3一九二二年八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了特别会议,讨论了同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
会上,马林—共产国际---共产党员—个人身份—国民党—民主联合战线。
会后,陈独秀、李大钊、马林—上海—孙中山-党的主张,孙中山欣然表示同意。
4一九二三年一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关于国共合作决议。
5通过党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帮助,孙中山认识不断提高,表示接受建议,要我党帮助改组。
一九二三年二月他回到广州,组织称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政府,继续进行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
6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二日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代表三十多人,代表党员四百二十人。
第一次修改了党章,陈独秀为委员长。
大会分析了国民党,估计了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决议,作出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大会批评了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观点,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认为必须坚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 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标致国民革命失 败。 (二)失败含义: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三)失败原因 (1)客观:帝国主义干涉破坏,寻找新的 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敌人力量强 大。 (2)主观(根本原因):年幼的中国共产 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首 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 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3)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本课主要内容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标志、合作方式、政 治基础、意义(中共二大、三大的主要条内 容) 二、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三、第一次国民革命运动的条件、目的、对 象、结果 四、第一次国民运动失败的标志、含义、原 因、意义、教训
一、国共合作
(1)合作原因 ①必要性:中共认识合作必要性(中共二大 提出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中共三 大提出联合国民党) ②可能性:孙中山伟大转变,接受共产国际 和共产党的帮助 ③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一)条件 (1)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2)整编国民革命军 (3)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4)苏联的帮助 (二)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统一全国
二、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三)斗争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四)结果: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 阀,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统治。
一、国共合作
(2)国共合作的标志——1924年1月召开 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 三民主义”和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的方案)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 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内容,在实际上确定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的崛起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的崛起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其中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共合作背后的原因,北伐战争的发展与结果,并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崛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国共合作的背景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民不聊生的困境。
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民族受侮辱的历史,导致了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升温。
同时,大约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激起了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崛起。
共产党号召工人和农民起来反抗压迫,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然而,由于共产党自身力量的不足,他们意识到需要以统一战线的形式与国民党合作,为中国的崛起提供更强大的力量。
二、北伐战争的发展与结果国共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是北伐战争。
该战争于1926年开始,是由国民党领导下的联合军队发起的一场反对北方军阀统治的战争。
共产党与国民党一起组成了联合政府,以共同消灭军阀,统一全国。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927年,南京成为临时首都,国共两党一度在此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
共产党人从军队组织领导层渗透到民族政府中,为中国的政治及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然而,北伐战争后期,由于国共矛盾的不断加深,合作关系逐渐破裂。
1927年,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结束,开始了国共两党长达数十年的敌对状态。
共产党转向农村根据地,开展农民革命斗争,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建立。
三、国共合作与中国的崛起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共两党的联合为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统一局势的创造,为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北伐战争的胜利打破了北方军阀的统治,使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奠定了国内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合法性。
这为之后抵抗日本侵略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最后,北伐战争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与国民党平起平坐的合法政治力量的重要性。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北伐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国共两党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国共合作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国共合作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形成不能忽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的背景。
当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这也正是国共两党寻求合作的契机。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国民党,号召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主。
而同年,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它的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出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国共两党开始展开合作。
二、国共合作的意义国共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更在于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全国范围内的抗日团结得以实现。
其次,在政治上,国共两党的合作打破了派系之间的隔阂,形成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此外,国共合作促进了两党的思想交流,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1.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至1927年之间进行的,双方建立了联合政府,并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合作的矛盾和阻力也逐渐浮出水面,在1927年,合作因为北方军阀的背叛而破裂。
2.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进行的,两党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而再次走到了一起。
这次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创建了抗日根据地,这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北伐战争的胜利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由于双方的配合与努力,北伐军最终于1928年攻占南京,标志着北伐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不仅推翻了北方军阀统治,也奠定了国共两党在国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四、国共合作的影响国共合作不仅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材解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材分析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教材分析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认知提示: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解读:1924年至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从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时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是革命高潮之一,它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但国民革命运动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中共自身的不足而失败。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即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则揭示了国民革命失败这一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学习本课,应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把握其内在联系。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兴起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国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共两党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两党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上海,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进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在抗战初期,由于政治上的分歧和军事战略的差异,国共两党之间出现了一些摩擦和矛盾。
而直到1924年,才经过多次商议和协商,国共两党才达成了北伐战争的合作共识。
北伐战争可谓是国共合作的鼻祖。
1926年,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政权,恢复国家统一。
而国共两党在这场战争中紧密合作,国共军队共同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抗日力量,逐渐掌握了整个南方地区。
而这场战争也奠定了国共两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政治的崭新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伐战争之后,国共两党的合作进一步升级。
无论是在军事行动上还是政治斗争中,国共两党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奋勇作战,迅速推进了革命进程。
而国共两党之间的联合政府更是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提供了重要平台。
然而,国共两党合作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
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分歧和冲突。
这些分歧主要集中于领导权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差异。
尽管如此,国共两党依然坚守着共同的目标,勇往直前。
正是因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才使得北伐战争能够在中国政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合作不仅仅是两党之间的事情,更是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的关键。
正是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兴起不仅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正是在这一合作中,国家得到了解放,人民获得了权利。
国共两党的合作精神也那样深深地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总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页。
第2课 国共合作北伐
9.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 ②是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中国国 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 ③孙中山任校长。 ④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A.①②④ B. ①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7、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历史事件是: (C) A、孙中山逝世 B、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C、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 D、吴佩孚主力被消灭
8、1927年4月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谁的利益? ( )C 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汉奸、卖国贼
蒋介石
合作探究
说一说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胜 利进军?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军队正确的作战方针; ③各方面配合; ④人民群众的支援等方面。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失败)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军校的创办及性质
2、军校的特点 3、军校的贡献
孙中山
周恩来 蒋介石
办学宗旨: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贪 生 畏 死 勿 入 此 门
黄埔军校最大特点
政治和军事结合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三、北伐战争(高潮)
1、北伐的主体及对象 2、北伐的战略方针和叶挺独立团 的作战
3、北伐的胜利进军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汪精卫制造“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 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 号。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 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
【初中历史】国共合作北伐ppt 中图版
3、在反映西安事变的影片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 校长”、“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B A、北京大学 B、黄埔军校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 同文馆 4、对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B、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 C、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 D、彻底消灭了封建军 阀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 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 同 志 仍 需 努 力
动脑筋
黄埔军校的意义是?
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吴佩孚
张作霖
孙传芳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黑 吉 辽
北京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的政府,
增加了 反对帝 国主义
主义
节制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批 评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特别强调了右 倾是当时党内曲主要危险。大会分析了国民党 自改组后分化成左、中、右三滋购情况,确定 了我党在国民党中的土作,必颓条取帮助和扩 大左配、批评和团结中派、反对右派的策略。 • (4)大会还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 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大 发展的需要。(5)大会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推 选陈独秃为总书记。
• 2.大会的历史意义 •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以前 党的历次大会所没有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和 农民同盟军问题,为即将到来的革命新高潮作 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大会主要缺点是对 资产阶级争夺领导帜的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明 确提出农民的土地问题。大会对政权和武装问 题仍缺乏明确的认识。
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 和经验教训
• 一方面是因为敌人的强大,国际帝国主 义和国内反动地主、军闯、买办以及资 产阶级右翼集团的力量联合在一起,大 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特别是蒋介石和 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 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 叛了孙中山所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 帝反封建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叛变了 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 (2)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 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坚决依靠农民办议作为 自己的同盟军,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当我党在农民问题上,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 展革命斗争时,就出现农村大革命高潮。当右 倾机会主义者采取压制农民革命斗争的错误方 针,一味迁就国民党,抛弃农民这个主要同盟 军,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境地时,革命就遭到 反动派的镇压,以至失败。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 • (1)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工人阶级、农
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苯命统一 战线,而统一战线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对资产阶级 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实践证明,当我党实 行围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并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政 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采取又 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时,革命就发展,就胜利.当国民 党背叛革命,丢开无产阶级和农民,而陈独秀右倾投 降主义坚持妥协、退让,只联合,不斗争时,统一战 线就遭到破裂,革命就遭到失败。
• (4)党的建设是巩固天产阶级革命领导权 和取将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当着党有 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广大党员和干部 积极地参加革命斗争,党的组织发挥战 斗作用时、革命就发展、前进。而当右 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占据统 治地位时,革命就遭到挫折和失败。
• 另一面是因为共产党还处于比较幼稚的时期,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缺 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在这次革命运动民群众.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 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 突然袭击面前,遭到了惨重失败。
• (3)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是武装的革命反
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革命的武装,就不可能实现无 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建立革命的政权。当 我党开始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帮助国民党开办 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建立叶挺独立团,发展 工农的革命武装时,就取得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北伐战争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伟大胜利。当 党还没有了解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建立和发 展由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忽视对军队的争取,军 权落到蒋介石手中,革命失去中心支柱时,国民党一 叛变,致使党和人民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革命就遭 到了失败。
4、中共四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
• 1.大会的主要内容 • (1)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 题。大会指出:受压迫而最有集合力的 无产阶级就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 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 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取得领导地位,才 能够得到胜利。” •
• (2)大会强调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大会指出: 农民“是中国革命中主要成份,并且他们因利 益关系,天然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中国共 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革命取得胜列,必须尽可 能的系统的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 和政治的斗争。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 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 不可能的。我们务必在反帝国主义反军问的民 族革命时代努力获得最大多数农民为工人阶级 之革命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