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说课课件(共15张PPT)
6.说教学过程
(三)深入研读
3.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 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
Hale Waihona Puke .说教学过程(四)延伸作业
搜集有关草原的文章,通过阅读,让学生写一写 自己心目中的草原,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 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从所学的内容想开去,到达 “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1.草 原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五、说教学方法
二、说学情
六、说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七、说板书设计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说教材
《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 的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山川湖海,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的 热爱,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先 生,他回忆了自己第一次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的情景,向我们 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和自然美,赞美了蒙汉同胞的民 族情谊。
2.说学情
我们常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六年级的学生 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 原上的风土人情却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 以适时引导。
3.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毯、陈”等8个字,会写“ 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3、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蒙汉同胞的民族 情谊。
6.说教学过程
(三)深入研读
2.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 对 待客人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 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风景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 饭、饭后载歌载舞。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 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 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本单元这四篇文章,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3.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番草原风光。
播放课件,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背诵《敕勒歌》,介绍一下你看到的草原美景。
对比老舍先生看到的草原,有什么不同?4.简介作者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
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生字的书写。
2.听写词语。
两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
听写后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练习书写容易出错的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勒、微、涩”。
第一组: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第二组:襟飘带舞响成一片礼貌羞涩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预设】检查读写,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3.课件出示词语:蒙古包。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1 草原
第1课时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
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是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 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的小诗。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在描写 景物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 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融入感受,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突 出了。
读一读
背一背
尝试依据下面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
天
小丘
草原
平地
天底下 羊群
骏马
大牛
课堂演练
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 渲染 ) 2.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 勾勒 ) 3.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翠色欲流 )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老舍的脚步初入 呼伦贝尔大草原,感受到了草原奇丽 的风光。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 文,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身处这样美的环境中,作者有怎样 的感受呢?
“我”会唱些什么歌?
“我”会低吟哪首小诗? 如果你是骏马和大牛会
回味些什么?
回味草原的无限风光 回味青草的甜美
合作探究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美,就像只我用绿们色在渲描染,绘不景用 色时只用,绿也色可渲染以,像不用作墨者线这勾勒样的,中国画 墨线勾既勒可的以中国写画看那到样,的到、处 听到那样的,,到还处翠可色以欲流融,入轻自轻流己入的云际。 翠色欲感流受,来轻轻写流,入这云际样。才更能这种让境读界者,既感使同人惊身叹受,。又叫人舒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2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 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统编本)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草原》教案第一课时导入一(音乐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草原)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导入二(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播放草原风光课件)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
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的描述走进草原去看个究竟吧。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作家。
生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2.积累字词(1)注音渲.(xuàn)染勾勒.(lè)迂.(yū)回低吟.(yín)(2)解释词语①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②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疾驰:飞快地奔跑。
④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⑤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交流点拨】1.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二)深层探究研读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美。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美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草原美,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为此后进一步理解草原人美做铺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描绘和赞美,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一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描绘和赞美。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课文、生字词、草原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阐述作者对草原的描绘和赞美。
a. 第一段: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第二段: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
c. 第三段:表达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修辞手法,对草原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草原》2. 生字词:依次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文章结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草原”为题,写一篇描绘草原的短文。
2. 答案要求:正确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巩固草原、线条、柔美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
讲解生字“渲”字。
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
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33张PPT)
5.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 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 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6.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 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 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 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 临其地步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公道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善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教学我将重视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情势, 如:默读、自由读、范读等,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 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 示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 到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2.自读课文感悟美: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生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 何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的?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画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5.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精品课件(第1课时)(19页)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高度评价蒙汉两 个民族的友谊天长地久。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 光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写一写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 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草原美景。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喜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友好相见。 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盛情款待。 第五部分(第 5 自然段):依依惜别。
1 补充词语。
(一 )碧千里 高歌(一 )曲
久立(四 )望 翠色(欲 )流
襟(飘 )带舞 欢呼(飞 )驰
2 根据第一题内容填空。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是描
写草原的词语,表现了草原的奇特美丽。
襟飘带舞 、欢呼飞驰 是描写蒙古同胞的词 语,表达了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
3 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彩虹、鞭 子、境界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重点)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难点)
草原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作家老舍先生所描绘的呼伦 贝尔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 美丽辽阔的草原。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课件(共87张PPT)
怎样描绘景色?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更能 让读者感同身受。
第2课时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 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喜迎远客图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
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形容青草很绿。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 碧绿的特点。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表达作者对 草原羊群的
比喻 一碧千里的草原
无边的绿毯
喜爱之情。
草原上的羊群
白色的大花
多么绮丽、优美的画面!这样的精笔 细描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说一说
你是否有过与亲人、好友分别的经历? 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分别时你的心情 如何,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草原景色美 进入草原 特有的奇丽景色 大、绿、静
接近公社 热情隆重的远迎 主人好客
草
蒙
原 草原人更美 蒙古包外
蒙古包里
激情洋溢的会见 盛情友好的款待
民族团结 亲如一家
汉 情 深
告别草原 情深义厚的话别 依依惜别
我会写
毯
陈裳
虹
蹄
腐稍
微
我会写
tǎn
毯
易写错
注意两个火字最后一笔 都是点。
组词:毯子 地毯
chén
陈
易写错
不要多写“一”。
组词:陈列 陈旧
易写错
shang 不要少写一“丶”。
裳 组词:衣裳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美丽与重要性。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出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询问学生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阅读课文】1.教师诵读《草原》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分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提问。
2.其他组员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原的美丽与重要性。
【展示发言】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组员到讲台前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板书整理】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将学生的描述整理到黑板上。
【讲解知识】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讲解草原的特点、物种和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巩固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2.教师核对答案,给予学生正确的解答方法和指导。
【拓展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以外的资料,写一篇关于草原的小作文,并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描述。
2.下节课继续探讨其他生态环境,并和草原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阅读、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在讲解知识环节,教师切实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草原相关知识。
通过合作和展示,学生之间共同分享和交流,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内容。
【巩固拓展】1. 让学生观看草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以丰富他们对草原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每组分配一幅草原图片,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写出一段描述该草原的文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4张ppt)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风景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送、款待的情 景,表现了蒙古族与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抒 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①草原风光
一碧千里、羊群、小丘
③主客联欢 盛情款待、载歌载舞
②喜迎远客
襟飘带舞、热闹起来 握手、交谈
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细细地回忆,品味
拟人
就连静立的牛马,好像都陶醉了
情景交融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想一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回味指细细地回忆,品味,这种拟 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域,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欢迎远客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 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句子中“绣”字用得奇妙,妙在哪里?你能想象出来吗?
一个“绣”字,将动态的画面“定格”于碧绿的 草原之上,化动为静,把千里之碧的草原写的精美 而多情。
研读第一部分:
“渲染〞“勾画〞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 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画〞 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河
穿着各色的衣 裳的男女老少
比喻
带子 彩虹
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蒙古同胞穿着节日的艳 服,来到几十里外欢迎
远客。多么热情呀!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并根据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说说你知道的描写草原的诗句或歌曲。
2.出示课件:音频《天堂》。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将学生带入辽阔草原的境界。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知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设计意图:由腾格尔的《天堂》引入《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出示课件: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1)初入草原,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抓住这些景物来写?(2)抓住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
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式。
2.通过学习此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具有浓部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
2.能展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感受草原的美。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